不只醫療、公衛受疫情衝擊,農業體系也將迎來「持續性」的影響。
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已開始對 #後疫情時期 下的農業發展進行各種策略的擬定,因為全球皆須面對的既有生產、貿易體系,以及消費行為的轉變。更直白來說,武漢肺炎後的時代,終結的是 #過去數十年全球農業的政經發展情境。
那,台灣呢?它可能成為下一波影響台灣國家安全的重要因子。即使疫情結束,我們仍需嚴陣以待。
武漢肺炎對於農業所帶來的影響可以歸納為兩個面向:首先是「疫情對於全球糧食貿易體系的影響」、其次則是「疫情加深農村經濟安全不穩定性」。本篇帶來施柏榮老師的專欄,分析疫情對於全球農產品貿易的衝擊、農民經濟安全可能產生崩潰的問題點,以及台灣面對後疫情時代的關鍵。
#雙邊貿易 #糧食危機 #數位落差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可能不知道:全球的貓、狗、豬、牛加總起來,數量竟不及雞多!目前,全球雞隻數量維持在 200 億隻的水平,則平均全球每人能分到約三隻雞。人在香港,雞肉或許只是餐牌上的其中一項選擇,然而,雞於對人類的重要性卻是超乎想像。雞從何時起遍佈全球,繁衍至上 200 億之多?雞在古代宗教、公共衛生層面有何價值?...
公共衛生層面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覺得抗生素的使用是一個很揭露人性的議題。對病人自己短期而言,他們主觀上當然覺得使用強力的big gun antibiotics有利無害。但對社會大眾長期來說卻影響深遠,後患無窮。選擇一時的方便還是盡力延長藥物的有效期;只著眼一人的病情還是關注整個社會的健康:這是醫生用藥時必須考慮的後果,也希望病人(和家屬)能夠理解。
【我們正步入「後抗生素時代」| 醫患連線】
「瑪嘉烈醫院一名長期病患者去年因肺炎留醫,醫生處方 Azithomycin 及 Augmentin 5日後情況沒有好轉,繼而獲處方更強力抗生素 Tazocin,惟病人4日後因肺炎去世。」病人家屬責怪醫生未能為病人處方「最強」的藥物,令病人失去最佳治療時間。可是,應否先為病人處方 Tazocin 卻值得商榷。
然而,「最強」的抗生素只會帶來「更強」的細菌,於剛發現抗生素青黴素 (Penicillin) 的年代,它就是「最強」的抗生素,直到細菌普遍出現耐藥性。於是,科學家找出耐藥性的原因,研發出更廣譜性「更強」的抗生素 Amoxicillin。之後,科學家再研發出「更強」的抗生素 Augmentin。而現在Augmentin 卻被認為是「普通」的抗生素。
原來,「沒有最強,只有更強」。 出現如此強勁的耐藥性細菌,究竟是誰的責任呢?
人往往都追求最好的,最強的。既然有特效藥能殺死細菌,為何我要服普通的藥?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在細菌的世界也不外如是。不同的細菌每天在你我的身體中爭個你死我活,亦會不斷變異,務求自己能生存。然而,特效藥將絕大部份細菌殺清,連幫助對抗惡菌的益菌都殺掉。有節制地﹑有需要地及情況嚴重時使用特效藥沒問題,但假若每一次的感染,甚至是情況輕微的感染都使用,只會「逼得細菌太緊」,替變異成功的抗藥惡菌爭取領土。結果,絕大部份細菌都殺清光,取而代之就是那些特效藥殺不死的抗藥惡菌。特效藥霎時降級,變成普通藥,唯有再研發「更強」的抗生素了。
問題有多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4年的抗菌素耐藥性報告中指出,我們正步入「後抗生素時代」—— 意指一些原本常見或輕微的感染因耐藥性而無藥可醫,像回到了以前沒有抗生素的時代一樣。大家對抗耐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相信並不陌生。近年引起更大關注的,是碳青霉烯酶腸道菌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某些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 species) 和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 都屬於益菌,能在健康的人的腸道中找到。無奈因不正確使用抗生素,它們對碳青霉烯 (Carbapenem) 已出現耐藥性。健康的人有益菌這隊大軍保護,CRE難以侵入。因此,CRE襲擊的大都是長期病患者,特別是一些經常服用抗生素,而導致腸內益菌減少的人。益菌減少,令CRE這類抗藥惡菌能乘虛而入,大肆破壞。某些CRE只對市面上「最後一道防線」的粘桿菌素 (Colistin) 有反應,因此也能解釋為何感染CRE死亡的人能達50%。更甚的是,現時開始有不同國家及地區,發現對粘桿菌素產生耐藥性的腸道菌 (Colistin-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而本港亦在1,324 個醫院臨床樣本中,有0.4%出現其耐藥性的基因。此外,另一種引起擔憂的超級細菌是淋病奈瑟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現在已經有最少十個國家,包括英國﹑澳洲﹑加拿大﹑法國﹑日本等,發現牠對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的第三代頭孢菌素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如頭孢曲松 (Ceftriaxone),產生耐藥性。
香港情況如何?
醫管局及衛生防護中心均有監察細菌耐藥性。醫管局的超級細菌報告(2011-2016)指出,監察的鮑氏不動桿菌 (Acinetobacter species) 中,約50%對碳青霉烯 (Carbapenem) 有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中,約40%對甲氧西林 (Methicillin) 有耐藥性,及有20%的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 製造廣譜β-內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ESBL)。更甚的是,醫管局亦發現了耐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 (CRE) 個案在近年有所增加,由2011年的19名病人增加至2015年的340名病人。另一方面,衞生署亦有監察淋病奈瑟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 耐藥性的興起,該細菌對頭孢菌素 (Ciprofloxacin) 及青黴素 (Penicillin) 有耐藥性的分別佔總數的95%及50%,幸好對頭孢曲松 (Ceftriaxone) 的耐藥性還處於接近0%的低水平,但我們絕不能對此掉以輕心。
新的抗生素在那裡?
雖然一直有科研人員致力研發新的抗生素,但是成效始終不大。一份2016年初出版的抗生素回顧文獻指出,由2000年至2015年新核准 (Approved) 的抗生素有三十款,另有兩款為新的 β-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 組合,當中只有六款為市場首見新藥 (First-in-class),其餘為新一代的藥物 (New generation of existing class)。然而,單計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在2016年新核准的藥物的七十八款中,卻沒有一款為抗生素,只有兩款為針對細菌毒素的單株抗體,而對比抗癌藥則有十款,可見每年能成功推出市場的抗生素廖廖可數。
截至現時的臨床實驗 (Clinical trial) 中,單針對肺癌的有1648項紀錄,而針對細菌感染的只有145項紀錄(註:每項紀錄以單一地方進行的單個實驗去計算),數據顯示出藥廠亦不願去研發抗生素。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為細菌變異速度快,而全球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嚴重,以致細菌容易產生耐藥性,令新研發的抗生素很快失效。另外,抗生素療程有限,相比起需長期服用的藥物,如降膽固醇藥,所賺取的利潤未必太多,亦不持久。
假若你是藥廠的老闆,你會投資相對高風險的抗生素,或是能賺大錢的抗癌藥呢?
事實上,要成功研發更多抗生素,政府的角色十分重要。若果單靠藥廠自行研發,結果只會遠遠追不上不斷變異的惡菌。因此,政府應立刻投放更多資源,支持科研人員研發新的抗生素,才能及早未雨綢繆。當然,在公共衛生層面上,政府亦應靠一系列的措施去減慢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速度。
也許,這名瑪嘉烈醫院患者去世一事告訴我們「後抗生素時代」已漸漸逼近。
如何應對?下回再談。
事件來源: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24/20099693
參考資料:
Medeiros, A. (1997). Evolu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β-Lactamases Accelerated by Generations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4(Supplement 1), pp.S19-S4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7).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 HAI | CDC.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hai/organisms/cre/ [Accessed 24 Jul. 2017].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17). Bacterial pathogen isolation and percentag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out-patient setting.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chp.gov.hk/en/data/1/10/641/697/3345.html [Accessed 22 Jul 2017].
Martens, E. and Demain, A. (2017).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crisis, with a focus 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70(5), pp.520-52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lobal report on surveillance 2014.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apps.who.int/…/bitstream/10665/112642/1/978924156474… [Accessed 22 Jul 2017].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6). Colistin-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arrying the mcr-1 Gene among Patients in Hong Kong. Available at: 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2/9/16-0091_article [Accessed 22 Jul 2017].
Butler, MS., Blaskovich, MAT. and Cooper MA. (2017).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pipeline at the end of 2015.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70, 3-24.
CenterWatch. (2017). Search Clinical Trials.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centerwatch.com/clinical-trials/listings/ [Accessed 22 Jul 2017].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17). Hong Kong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2017-2022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chp.gov.hk/files/pdf/amr_action_plan_eng.pdf [Accessed 22 Jul 2017].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2016). Most private doctors prescribing antibiotics too easily: expert.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ejinsight.com/20161103-most-private-doctors-pre…/ [Accessed 22 Jul 2017].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File:Human_neutrophil_inges…
公共衛生層面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可能不知道:全球的貓、狗、豬、牛加總起來,數量竟不及雞多!目前,全球雞隻數量維持在 200 億隻的水平,則平均全球每人能分到約三隻雞。人在香港,雞肉或許只是餐牌上的其中一項選擇,然而,雞於對人類的重要性卻是超乎想像。雞從何時起遍佈全球,繁衍至上 200 億之多?雞在古代宗教、公共衛生層面有何價值?「全部都係雞」系列將會重新探索雞除了讓人果腹以外的種種意義。
雞本為野生紅原雞,但生性警剔而極不信任人類,其被馴化的過程至今成謎;出乎今人意料,公雞在古代不同宗教裡總是佔一神聖的席位。
收聽更多:
【*CUPodcast】#21 邪惡的科學之三:我們與癮的距離
https://youtu.be/3vK00L2otUs
【*CUPodcast】#20 邪惡的科學之二:甚麼是心理病態?
https://youtu.be/US6Jh5JIq1A
【*CUPodcast】#19 邪惡的科學之一:可愛得想吃掉他?
https://youtu.be/CQGM75inUxg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cupmediahk/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XKvEaC57U4/hqdefault.jpg)
公共衛生層面 在 公共衛生關我什麼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公共衛生 (public health)才不是打掃環境而已。那是? ... 我們關注的當然是心理健康層面,這點在疫情初期一直被忽略。現在戰線延長,心理健康就很像是後勤支援一樣,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