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儀熊讚
鄉親ㄟ~因疫情關係受到擠壓的議程,才剛結束臨時會,定期會緊接來臨,今日台南市議會第3屆第6次定期會,進行建設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 「經濟發展局、農業局」,鴻儀向鄉親報告今日質詢重點。
#仁德中洲公有零售市場建物去留問題
仁德中洲公有零售市場建物,經氯離子檢測判定過高(俗稱海砂屋),該建物已破舊失修不堪使用,且原建物二樓供活動中心使用也隨之廢棄,鴻儀要求經發局,應盡速妥善規劃,是拆是留應該有個結論,若拆除重建也必須要保留活動中心的空間,符合社區的需求。
#工廠輔導法納管比率僅4成
去年3月20日特定工廠登記制度實施起,鴻儀就呼籲市府主動積極通知轄區臨時工廠或既有未登記工廠業者,朝合法經營方向邁進,達成「全面納管、就地輔導、合法經營」目標,但距離納管申請期限將於111年3月19日止,截止時間倒數6個月,但目前納管率僅4成,鴻儀再次要求經發局要有所作為,提高納管率。
#爭取數位發展部設址於沙崙綠能科學城
沙崙綠能科學城辦公室將啟用,鴻儀希望辦辦公室能發揮職責,引領綠能園區發展,並且階段性目標應全力爭取行政院「數位發展部」設址於沙崙,這也是鴻儀提案,獲29位議員過半聯署支持,全台南市民的期盼,鴻儀是提案人,當然也會盡全力督促市府,為本市綠能科技與數位轉型等產業發展,超前部署奠定成功基石。
#災害農損現勘應有專業人員與科技輔助
過去鄉公所許多擁有農建課,現在因業務整併大多數都改編,部分區公所沒有專責專業的農業承辦,台南身為農業第一大都市,農損災害更是首當其衝,而非專業人員去勘驗農損,成為個人心證或各說各話等問題,鴻儀要求農業局,應辦理農損勘災等專業訓練,提升專業人員能力,另外透過科技輔助,讓農損勘災能更加客觀有效率。
#推動寵物健保制度
根據統計,台灣12歲以下幼童人口已降至260萬人,而寵物貓狗則已超過250萬隻,但買賣容易照顧難,舉毛小孩為例,一個骨折開刀要一萬起跳,一個白內障開刀要120,000左右,龐大的醫療費用,不但造成飼主的壓力,亦可能因為負擔不起其醫療費用而導致棄養案件的發生,鴻儀建議,應推動寵物的保險,除了醫療理賠外,還有喪葬補助以及寵物侵權責任險,也可提供寵物攻擊或導致第三方財物損失的社會問題,且由市府統整以販售與認養提出最低強制險規範,訂立具體標準,還可納入保險盈餘回饋機制,擴充本市動物收容基金,讓飼養與收容呈現正面循環,減少一人棄養全民買單的不合理現況。
本影片連結:https://youtu.be/r9OEhA6glV0
鴻儀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SZPoIbIrweY2Wb2CyP4w/
公保開刀補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年9月20日晚上8點24分,中秋節前夕,月圓之夜;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和梧州街口,艋舺夜市一隅。路口的頂級甜不辣隔壁,屋前有種植椰子樹的房舍,是完工於1950年的仁濟醫院(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舊院。(張哲生 攝)
台北仁濟院之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治機構,其前身為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慈善機構。
1866年,設立保嬰局,一開始收容無辜女棄嬰,後改為恤救貧兒童。
1870年,設立育嬰堂,收養棄嬰、孤兒,以及貧苦無以教養之子女。
1875年,設立回春院,主要收容救濟行旅病人。
1879年,設立養濟院,為賑濟鰥寡孤獨及殘廢無告之窮民。
1886年,設立同善堂,主要為客死台北之軍官、旅人提供停柩之所。
1899年(日明治32年)5月3日,育嬰堂、養濟院、同善堂合併為「台北縣立仁濟院」,於艋舺育嬰堂原址(今台北市廣州街243號),後因地方改制而更名為「台北仁濟院」,並在1904與1905年,分別併入回春院及保嬰局。
台北仁濟院重要的史蹟文物「淡北育嬰堂碑」,是在1870年(清同治9年)時,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創設育嬰堂,收置棄嬰、孤兒及孤苦無依子女,故刻立碑文「艋舺新建育嬰堂碑記」以紀念其落成。後於1972年至1975年間,因興建仁濟醫院新大樓,「淡北育嬰堂碑」重新出土,於是,文獻會為重彰古蹟蕃衍文化,則於1975年撰立「淡水育嬰堂碑沿革記略」碑文以紀念之。目前上述這兩塊碑文被並列鑲嵌在仁濟醫院大門口西側的牆上。
台北仁濟院在日治時期是頗具規模的社會慈善救濟機構。救濟、收容對象為當時廢疾、病傷、老衰、幼弱之人民。在台北、基隆、宜蘭、羅東設立診療所,實施定期巡迴施診並於交通不便地區委託當地醫師進行義診。並收容行旅病人、結核病患者,補助盲啞教育及窮苦民眾之育幼教育經費。
1922年,台北仁濟院搬遷至崛江町(今西園路),收養鰥寡孤獨及廢疾無告之貧民,並辦理施療及診療、地方巡迴義診、行旅病人及精神病患免費收容、盲啞生與兒童教育委託業務,和精神病療養所,為台灣地區最早之精神病院。並於基隆市、宜蘭市及羅東街分設診療所醫治偏遠地區的民眾,及設立台北收容所,施療收容精神病及結核病者。
1923年,台北仁濟院設立台北施醫所,並於今廣州街200號位址設立16床之木造平房病室、X光室及開刀房。
1937年,增設病房、X光室及開刀房,以綜合醫院形式提供醫療服務。
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台北仁濟院,台北仁濟院辦理法人登記,改名「財團法人私立台北仁濟救濟院」,以「仁心濟世」為宗旨,仍戮力於醫療及社會福利。其設立之附設機構包括:附設仁濟醫院、附設仁濟安老所、附設新莊仁濟醫院,以延續清代以降之社會慈善救濟精神。
1950年,為推動仁濟醫院現代化,將廣州街200號原有木造建築進行拆除,改建為磚造二樓新廈,設立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簡稱仁濟醫院),並於1951年1月落成啟用。
1955年,完成精神療養所擴建,並將精神療養更名為「附設仁濟療養院」。
1968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日本九州嬉野病院締盟姐妹醫院。
1969年,位於舊院東側的四層樓總院大樓落成。
1972年,為擴大醫療服務,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於舊院對面(廣州街243號、華西街口旁),興建地上11層、地下一層之醫療大樓,興建工程耗時5年完成。
1976,為擴增醫療服務與提高醫療水準,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私立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簽定「醫療合作合約」。
1977年11月12日,坐落在舊院與總院大樓對面(廣州街243號)的新式仁濟醫院大樓正式啟用。
1983年,增設復建科。
1985年,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落成並正式啟用。
1987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台北護理師護士公會簽定「居家護理合約」,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2002年,仁濟安老所改建完成,並擴大安養服務。
2005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及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與台大醫院訂定醫療合作協議。
2006年,台北仁濟院總院於現址進行仁濟醫院大樓整建。
2010年,仁濟醫院大樓整建完工。
2012年,成立台北仁濟院社區健康營造小組。
台北仁濟院自前身保嬰局創立(1866年)至今已有150年歷史,除秉持仁心濟世之精神外,並遠瞻未來,期能成為國內聲譽卓著之公益慈善團體。
公保開刀補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毛澤東名言:「階級鬥爭,一抓就靈。」來看中國娛樂圈的局勢
近期中國娛樂圈演藝明星、企業家、富商、人人自危,從趙薇突如其來的「被消失」,許多中國名人紛紛自保,對於中央突然整頓演藝圈,限縮遊戲娛樂的使用,大規模的查帳查稅,這場茶壺裡的風暴還會上演多久?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i0Gzked
趙薇從作品全部無法被搜尋,到傳出搭乘私人專機到法國,後來又在IG更新動態報平安後又不見,這對於過去總認為中國有廣大市場,爭先恐後地把藝人往前送,也是一種警訊。
以同是「還珠格格」中的演員林心如為例。
在2018年時,林心如擔任製作人並參與演出的「我的男孩」,找來了「我可能不會愛你」的金牌編劇徐譽庭,用戲劇打造出台灣多元的社會現象,作品受到文化部兩千萬的補助,其中包含身心障礙者的工作阻礙,同志議題,影視產業面臨到的衝擊與改變等,後來在數位串流平台的播放量也來到千萬級別,實屬佳作。
但這樣的好成績,卻成為別人的眼中釘。
林心如獲得補助後,立刻被盯上甚至「舉報」台獨,本以為能在中國風光上映,卻在播出兩集後被緊急下架,林心如甚至被迫發表聲明,表示以前不曾以後也不會支持任何台獨言論與行為,也為了保護作品做出補助款是八大電視台處理的切割,目的就是消彌中國的怒火。
從此事件後,也可以很明顯看出林心如將演藝事業重心拉回台灣。
從林心如到她老公霍建華不約而同的註銷在中國的工作室,都可看出其中的端倪,很多時候演藝工作者都期盼自己成為不沾鍋,甚至與政治劃清界限,用「政治歸政治,娛樂歸娛樂。」來規避,但你永遠不清楚何時你會被清算,會成為下一個無端被開刀的對象。
你們想想,你帶著老婆出了城,吃著火鍋還唱著歌,突然就被辱華了!
這些政治勢力背後的角力,彼此不同派系的拉扯,都有可能讓你成為下一個犧牲品,偏偏人命在中國是最不值錢的,連馬雲這種等級的都可能突然被消失,你覺得其他人真的能自保嗎?
有人下就有人上位,中國娛樂圈背後的水依然很深。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