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八仙洞
長濱景點,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發現地
-
位於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擁有獨特海蝕洞景觀,也是台灣最早的史前文化─長濱文化的發現地之一。
原本只是想在前往民宿之前,打發一點時間,沒想到誤打誤撞地來到了這麼有歷史意義的景點。這裡已經被列為考古遺址,沿著步道與環狀木棧步道即可前往各個洞穴參觀。
*注意:自109年10月15日起至110年4月30日,八仙洞遊憩區、遊客中心及商店街因辦理環境改善工程而暫停開放,此期間前往請遵守相關告示並注意自身之安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
八 仙洞 考古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一代台灣人
台灣島上考古找得到的人類遺骨
最早的史前人類就是
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人」
大坌坑人堪稱第一代台灣人
懂得種植小米
製作粗繩紋陶器
開始離開穴居生活
有構築簡易住宅的能力
大坌坑人的聚落
在新北市八里區
觀音山西麓的大坌坑首先發現
故命名為「大坌坑人」
年代在6,500年前至4,200年前
在台灣島生活了2300年後消失
大坌坑人的聚落遍及
台灣島北中南的海岸和盆地
甚至包括澎湖縣湖西鄉菓葉村
和馬公市鎖港里
大坌坑人來自福建
趁著6,000年前冰盛期結束前
台灣海峽的海平面尚有
淺灘陸橋可供兩岸通行時
從福建走到台灣島
有人說大坌坑人的語言
也是屬於南島語系
這是沒有科學證據的猜想
不必理會
有人說大坌坑人的體質長相
可能是原住民的祖先
這是可以被直接否定的假設
大坌坑人的遺骨證實
與長江流域同期古人相同
大坌坑人的生活文化
與同時代福建三明市城關鎮
南山遺址的古人相同
也增強大坌坑人來自福建的證據
舊時器時代的台灣人
是在台東長濱鄉八仙洞穴居的古人
但沒有發現遺骨
不清楚他們的體質
所以大坌坑人
可視為第一代的台灣人
請參閱:
蔡正元著《台灣島史記》
三民書局 誠品書店
各大網路書店
八 仙洞 考古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網友 Helen Chu 分享她的母親和她在臺東長濱八仙洞的今昔對照。
圖中地點為八仙洞的第一洞(這裡最大的海蝕洞)「靈巖洞」。左上圖是1969年她的父母於婚前約會時由父親拍攝,右上圖則是她在半世紀後的2019年4月17日帶媽媽重遊舊地時所攝。左下圖是1992年她在靈巖洞的「靈巖寺」石碑旁留影,右下圖則是她在2019年4月17日於同地拍照,昔日洞中寺廟與石碑皆已不復存在。
臺灣東海岸旅遊著名景點之臺東長濱「八仙洞」是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發現地,位於樟原橋南方約500公尺,臺11公路西側水母丁山山壁上的海蝕洞穴,即八仙洞風景區所在。八仙洞遺址在1988年由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一級古蹟,後於2006年5月1日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前身)重新指定為國定遺址。
八仙洞的整體結構高約380公尺,外觀呈巨大岩石之山巖,面海的峭壁上有數十個被海水沖蝕而成的洞穴,約分布在130公尺的高度範圍內;垂直於地面節理而形成的古海蝕洞是其特色,這些海蝕洞是東海岸地殼在陸升過程中,海浪侵蝕岩壁較鬆軟的部分所形成的,由於地質硬度不均,因此每一個海蝕洞的形狀皆異,其高度都大於10公尺,近看更顯壯觀。
八仙洞具有約30處海蝕洞奇景,包括靈巖洞、潮音洞、永安洞、海雷洞、乾元洞、潮辰洞、崑崙洞、菩提洞、水濂洞、土地洞、朝陽洞、龍舌洞、觀音洞、地藏洞、燕子洞……等。在海蝕洞旁的木棧步道拾級而上,沿途可見蓊鬱的林相與豐富的生態,攀登至永安洞以後,更能居高臨下,一探長濱地區鬼斧神工的海階地貌。
早年八仙洞裡有一些大型的海蝕洞被靈修人士用來闢建神壇或寺廟而形成「洞内寺」,因此洞穴名稱具有濃厚的宗教氣息,例如最大的海蝕洞穴被稱作「靈巖洞」,而離地面最高的洞穴則名叫「崑崙洞」,另外還有部分小洞穴成了納骨塔。
為了恢復八仙洞原始面貌,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以民事訴訟、協商方式多管齊下,在歷經3年的追討後,終於在2017年底,將八仙洞的洞内寺全數拆遷完畢。目前,八仙洞遊客中心有一座解說展示館,館中有打製石器、文物與復原模型可參觀,是一個兼具地質美景與人文歷史的絕佳休憩景點。
長濱文化是迄今在臺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那是一個以漁獵採集為生的隊群社會,居民人口不多,主要居住在海邊的洞穴及岩蔭,不知農耕、不識製陶,會以敲擊的方式製作石器。長濱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算到距今約3萬年,其在臺灣東海岸一直持續到距今約5千年時便忽然消失,而且與之後普遍發現於臺灣全島的各史前文化層之間,完全找不到可連繫的關係,亦即臺灣島上的新石器時代,乃至金屬器時代的文化,並非從長濱文化演變發展出來的。
八仙洞遺址的遺物出自潮音、海雷、乾元及崑崙等海蝕洞穴底層,出土器物以石器為主,屬礫石工業砍伐器傳統,多為石英、石英岩、玉髓、燧石與鐵石英等製成的小型刮削器、刀形器,石器類型以石片器佔多數。此外,考古學家也在此地發現各類型的小型尖器和骨針、骨尖器、骨魚鉤等日常工具與漁獵工具,同時亦發現了火塘、魚骨等生活遺留物;從這些器物推斷,住在八仙洞遺址的人類,應是將天然的石頭敲碎,再利用碎掉石片的鋒利邊緣,來進行切肉、割魚、刮掉獸皮上的脂肪、砍樹及削木頭等動作,而且他們也會把動物的骨頭削尖磨利,作成魚叉與釣鉤來捕魚,或者用動物骨頭做的針來縫製衣服。
1968年,臺大地質學系教授林朝棨在這裡進行地質調查時,發現了史前文化堆積層。同年底,臺大考古人類學系教授宋文薰率領臺大考古隊至此進行發掘,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石器,並由考古學家李濟命名為「長濱文化」。
此後,歷經五次考古發掘,不但找到了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而且在洞穴堆積的底層發現非常豐富的舊石器時代之先陶文化。宋文薰認為,八仙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族群來自中國大陸,應是在冰河期時由中國華南遷至臺灣。不過,瑞士籍傳教士艾格理則認為八仙洞遺址的族群,並非來自中國大陸,而是屬於南島語系。
臺灣水下考古學家臧振華自2009年起,主持為期3年的「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由中研院史語所考古隊發現了10處新的洞穴,使八仙洞的洞穴數達到24處;另外,考古隊進行57處的岩心鑽探及7處的洞穴探掘,發現了大量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的遺物。
臺東長濱的八仙洞結合了歷史、考古、地質及自然景觀,是臺東也是臺灣的重要資產,相信在經過政府整體規畫設計後,將會成為國際級的頂級遺址公園。
八 仙洞 考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八 仙洞 考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