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23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萊茵河中上游河谷(2002)
今天本來想放假的,但國際新聞讓我有感,所以再度奮筆振書,因為繼上週美國西北部,加拿大西部地區傳來破紀錄40度以上高溫熱浪的新聞之後,昨天歐洲萊茵河也遭暴雨釀災,造成至少91人死亡,受災最嚴重的是德國。
以前地理課本上念到歐洲兩大河流:萊茵河和多瑙河,在我們印象中都是浪漫不已的美麗河川,但再浪漫面對極端氣候也會一夜變臉,變成可怕的洪水猛獸。此次受到水災襲擊的萊茵河,是一條國際河流,流經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和法國,最終在荷蘭流入北海。它不僅曾做為羅馬帝國疆域的天然國界,自古以來就有航運之便,沿岸形成了許多的商業城市。在賓根與科布倫茲之間65公里長的萊茵河中游,因為河水侵蝕穿過了萊茵河谷(Rhine Gorge),再加上地層抬升提高了河道高度,沿岸地形高聳,因地制宜建立了許多城堡與梯田葡萄園,在200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這裡也是這次洪災受創最嚴重之地。
位在科布倫茲的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處在萊茵河和支流摩塞爾河交匯處的三角洲,有著威廉一世的騎馬雕塑,這裏是德國統一的象徵,也是被列為世界遺產河道段的起點。在普法戰爭之前,日耳曼民族是鬆散的邦聯,威廉一世打敗法國在凡爾賽宮登基,這一動作也成為德、法兩國之間至今的心結,他統一日耳曼民族建立德意志帝國,任用鐵血宰相俾斯麥,使得德國在近代史中一躍成為強國。1897年最初的雕像是靠民眾熱情募捐而來,二次世界大戰中損毀,1993年重新建立,重建也引起正反兩極批評,反對者認為它是對君主制度的個人崇拜,而且威廉一世統治過程亦不乏血腥鎮壓,贊成者則將其看作是日耳曼民族和強權抱負的象徵。這樣的爭論在台灣也不少見,我只想說,這就是歷史,所有號稱偉大的君主在當時都是民族救星,隨著物換星移,可能就變落水狗,時勢造英雄,但被打下神主台就變狗熊,民意就像旁邊的河水,反覆且無情。
我們沒有搭船,選擇沿著河岸公路攬勝,為了保護這些景觀視覺不受打擾,兩岸沒有蓋通行的橋樑,一棟棟的古堡出現在山腰隘口處,有些開放參觀,有些已成廢墟,有些變成青年旅館。幾個世紀來,文學家、藝術家從這裡得到靈感。山腰的城堡也許會恍神錯過,但屹立在河中建於14世紀的普發茲格拉芬斯坦堡(Pfalzgrafenstein)誰都不會錯過,直到1866年都是萊茵河上眾多的收費站之一,法國大文豪雨果來到這裡時寫下:「一艘石造的船,永遠漂流在萊茵河上」在普魯士和法國戰爭期間,普魯士軍隊以此為橋頭堡渡河,打敗法軍而使這座古堡威名遠揚。
大部分人都會搭船在河上遊覽,儘享水光山色,不過萊茵河也曾經遭受嚴重工業污染,不僅水質惡化,更被人謔稱「歐洲下水道」、「歐洲公廁」,在1986年,萊茵河旁的化工廠發生爆炸起火,導致大量化學有害物質流進萊茵河,下游生態及多國居民生活遭受嚴重破壞,由多國組成的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因此通過《萊茵河行動計劃》,下定決心恢復萊茵河原有生態。如今的河水洗刷過往惡名,甚至也是重要的飲用水來源。
萊茵河洪災報導: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605389
兩岸 邦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冬奧之後、兵凶戰危?
前副總統呂秀蓮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叫做「兩岸恩怨如何了」。
書中盡收呂秀蓮副總統一生的所知所見,兩岸問題能解嗎?呂副總統,有一番精闢的見解。
常說溫水煮青蛙,台灣擔心兩岸會打仗的人,一直都不是多數,想和談?卻不知從何談起?呂副總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寫下這本新書,希望台灣人能看看,她的「秀蓮觀點」。
為什麼急著跟對岸和解呢?
呂副總統不忍了,她直接挑明了講:「明年二月,北京冬奧;冬奧之後,兵凶戰危」。
她認為,兩岸其實已經走到了一觸即發、兵戎相見的危急時刻,然而大多數台灣人卻不知道會打仗,不認為會打仗,甚至不害怕打仗,這才是呂秀蓮最擔心的事情。
為了避開戰禍,呂秀蓮大膽提出許多「新觀點」。
首先,兩岸「一中」,已成僵局。對岸總是強調「一個中國」,台灣卻越來越「誰跟你中國?你全家都中國!」,所以呂副總統建議兩岸可以「避開」一中的論述,用「一個中華」,取代「一個中國」。(兩岸都是中華文化、宗教民俗相通相近,過端午慶中秋,拜媽祖拜關公,這是不爭的事實)
另外,早年中華民國想要「統一中國」,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放棄「統一台灣」。統一變成兩岸的死題,最後可能勢必走上一戰。怎麼辦呢?呂秀蓮提出,用「統合」取代「統一」。
什麼是統合?就是兩岸「分而不離」,既各自獨立,又可以整合在一起。所謂統合,有三個模式,分別是「國協」、「聯邦」跟「邦聯」。
其中,聯邦(以美國為例)其實就等於是統一,現階段,台灣民意不會願意,但如果是「邦聯」,那就可以彼此當對方是「遠親近鄰」,生活在一起,各自獨立,卻不爭不鬥,也不分開。
要做到這些,第一困難,第二對岸未必同意,第三,還得台灣的領導人,有心降低戰爭風險。
說到這裡,呂副總統不禁想起擔任中華民國的副總統八年期間,她從未放棄過對選民的承諾,就是「三安、三和」。
三安:國家要安全、社會要安定、人民要安心。
三和:族群要和諧、政黨要和解、兩岸要和平。
都已經卸任了,還這麼關心人民,擔心兩岸,身為現任的國家元首,蔡總統難道不應該盡力,降低兩岸戰爭的風險嗎?
這是我錄暐瀚觀點以來,最長的一次訪談(28分鐘),但其實28分鐘,遠遠不夠,還沒談過癮,時間就像一眨眼似的過去了,副總統字字精要,全是她畢生的精華。
呂副總統的這本書,現在網路上正在熱賣(打折期,快搶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225?loc=M_0007_099 ),沒有時間看書的,請花半個小時的時間,看完這集暐瀚觀點,相信我,你會點重新播放,回頭再看好多次。
冬奧之後,兵凶戰危,身處台灣的你我,千萬不能沒有警覺。
暐瀚 2021-3-27 de 淡水
http://yt1.piee.pw/3cc7h6
品觀點
兩岸 邦聯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會期待嗎? 兩岸新局面
=============
▌呂秀蓮表示,所謂兩岸關係是談和中國的關係,就會陷入統獨,難道沒有第三條路嗎?
她倡議,第一,中國當局應將「一個中國」改為「#一個中華」。第二,兩岸不是「統一」、可以討論「#統合」,如同歐盟、拉丁美洲共同體或東南亞國協,兩岸可以統合,再慢慢討論是不是形成中華邦聯。
#完整報導
#中央社 #呂秀蓮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10321007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