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得黃子華一套戲,黃色經濟圈嘅討論去到文化產業界。
我出生早,有幸見過香港電影賣埠韓國台灣東南亞,文化輸出戰力99999嘅年代。
亦睇住cepa之後影視界只見眼前利益,一步步賣走自己本業,搞到人材資金雙流失然後拍垃圾合拍片最終兩邊不討好被香港人拋棄嘅年代。
一個沒落嘅界別,加速咗跪喺度奶嘅進程。
.
其實寫作界都有同樣問題。
香港好難養得起全職作家,難到催生咗某啲人去鄰國寫之後奶到雪雪聲嘅怪象。
早幾日我作為評審之一出席天行者徵文比賽,我哋一班寫咗有啲年份嘅就喺度討論:
——我哋要建立養得起自己嘅黃色文化產業鏈。
然後再重新起步向自由世界進發。
呢條係我哋唯一出路。
.
香港文化沙漠,只係刻意洗腦嘅謊言。
王家衛嘅鏡頭,杜琪峰嘅美學,而家仲喺韓片度見到影子。張小嫻嘅大名,識中文嘅人都聽過。
我細個跟阿爸阿媽入戲院睇早場,全院三線都港產片,早場入座率都過7成。
好多人不求發達,只求做好自己嘅創作,只要生活到,根本冇需要屈膝。
香港人,絕對養得起佢哋,養得起為自己發聲,為香港做軟性文宣嘅文化產業鏈。
難,係難在過去廿年一直俾人掏空、融合。
台灣美國都面對同樣問題,所以佢哋呢兩年開始將產業搬返本國,集中資源喺自己度。
世界大勢就係咁,香港上層俾人鏈住郁唔到,唯有由低層消費開始改變返上層。
只有我哋呢一代人努力,下一代先可以有屬於自己嘅香港文化產業、香港電影、香港小說、香港漫畫等。
.
最後講返子華,利申先我本身係佢fans,冇炭用睇到識背。
如果佢冇奶,亦冇撐,我覺得咁可以當係啲冇出聲嘅食店——
唔杯葛,亦都唔會特別推薦。
唔需要迫表態,寛容面對就得。
#黃色經濟圈
#光復香港 #光復香港文化產業
#hongkong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全職 奶 爸 小說 在 蘇姍與貓 Susan and ca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82年生的金智英:女人啊,說出妳的憤怒吧
我沒看過82年生的金智英的小說,這次直接看了電影,真是部描寫女人生命故事的優秀電影,沒有任何一個多餘的場景與情節,順暢無比的描述了大多數女性成長中會面對到的壓迫與對待,那些微小的細節、那些例子,多到讓人窒息。(以下含劇情)
我是一個幸運的女生,在我成長過程中,我的家庭沒有因為我是女生而有任何的差別待遇,我與弟弟擁有同樣的關愛、同樣的關注、同樣的資源。我的家庭支持我去完成教育與學習,也不強烈逼迫30多歲的我一定要走入婚姻。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以為,所有的女性都跟我一樣如此長大,可是我後來知道,並不是。
後來我聽了非常多女性的生命故事,很多女性是在另一種模式下成長,因為是女生,從小就是不那麼被重視,得到的資源比男性手足還少,被認為工作與自我實現不重要,女人一定要結婚生子才有價值。
更年長的女性,家中甚至只有男性可以升學,婚後一定要生到男孩、嫁出了以後被娘家認為是外人、夫家不把自己當自己人,或是一輩子因為是女性,在職場上、家庭中,一直都無法被真正的肯定。
這些例子聽的我心很痛,為什麼生而為女性,要被這樣對待?那些女性對我說出這些事情時,我看到她們內心滿滿的傷痕,那樣的痛,有許多延續了一生。我明白我個人的幸運只是少數的例子,在廣大的女性群體中,還有非常多女性在承擔著整體社會結構的壓迫,並不是身邊少數幾個女性掙脫了,女性的困境就不存在。這也是為什麼我長年關注性別議題、女性權益的原因,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是這樣被尊重著、疼愛著長大,我可能會有與現在完全不同的人生。
電影中,從金智英的上一輩女性開始,就開始看到疼痛的傷口,智英的媽媽明明是成績最好的,卻無法繼續升學,要去工作賺錢供家中的哥哥弟弟讀書。之後有過老師夢,但因為結婚生子照顧孩子也不可能去實現。到了老年,又差點為了女兒精神狀況不好,而要放棄自己原本的生活,想搬到女兒家旁邊照顧女兒,一輩子都在為別人付出。
媽媽不想要金智英重複自己的人生,所以跟金智英說支持她去做任何想做的事,金智英除了忍受爸爸不斷偏心弟弟,也努力的讀書、找到工作、進入職場打拼。可是傳統的婚姻育兒真的是件太壓迫女性的事情了,當好傻好天真的老公說「生了小孩也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吧」,金智英沒有想到,她的人生其實要被完全改變了。
在職場中,金智英身為女性被預期會走入婚姻家庭、被預期會為了婚姻小孩而影響到工作,因而沒有被主管選入更長期的培訓計畫當中。而女性主管看似是公司的高層,還是要因為職業婦女的身份,會議中被其他男性揶揄媽媽沒有親自照顧孩子會出問題,而女主管不過是輕輕反擊了一下,就要被其他男性說「哇,妳這樣回應也太過頭了一些了吧」,完全無視於他們這些男性早幾秒前是如何對女性說出超級糟糕的話!
金智英後來的確也因為生育規劃而離開職場成為家庭主婦,劇中她沒有一刻在休息,她不是在煮飯、就是在做家務、接送女兒、照顧女兒吃藥吃飯陪玩。像金智英這樣原本在職場上追求自我實現、成就感的女性,轉換到全職媽媽的生活除了身體的勞累,更多的是心裡的消耗,生活中少了滋養自己的事物,還要被社會上其他人指指點點說是靠老公養整天爽的媽蟲,在這樣內外交逼的狀況下,金智英的精神終於出了狀況,她偶爾會變成其他人,不經意地說出了她內心身為女性想反駁的一切實話。
劇中讓我窒息之處是智英小時候搭公車回家差點被騷擾,卻被爸爸檢討說是她的問題,是她裙子太短,是她不懂得閃避滾過來的危險。
最能同理的驚嚇,是婆婆起床了,智英慌亂的起身到廚房幫忙,這是多少媳婦在婆家過夜的壓力?
讓我爆哭流淚的地方,是智英變成了外婆,對媽媽說的那些話,那個年代的女性,多苦啊。還有媽媽崩潰的對爸爸說:「就是因為你心裡從來只有兒子,我們的智英才會這樣啊~~」
最生活化的地方,是智英的姊姊扭著弟弟去幫忙家務。
最溫馨的地方,是弟弟把筆送給了智英,上頭刻了金智英的名字,還說下次會買智英喜歡的奶油蛋糕。
讓我覺得最感動之處,是前女主管後來自己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那是一間柔軟有生命力的公司,陰性特質在那樣的工作空間不再被束縛、得以展現,主管歡迎智英回來上班,對於智英需要看精神科治療,完全接納與理解,願意讓智英兼職也沒關係。
在劇中,我也看到了男性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的無助與無奈,智英老公的同事,訴說著回到家還要顧小孩的疲累、想請育嬰假,卻又擔心公司因此斷了自己的升遷路。智英的老公願意冒著被冷凍的風險請育嬰假,但卻遭他媽媽大力地斥責反對。當遇到太太精神出狀況,先生其實也不太敢對其他人說出自己面對的困境,跟別人表達需要他人幫忙。這樣的社會結構,不止壓迫了女性,也壓迫了男性,只有少數的人全拿,在這樣的結構下舒爽過日,大部分的人是難受、充滿不適的。
好險編劇與導演沒有太殘忍,在劇中安排了願意支持智英的另一半,也讓智英終於願意走進治療室,讓智英試著出聲反駁罵自己媽蟲的人。
其實意識到這整個結構會如何改變自己結婚生子後的人生的女性,是非常少數的。許多人在不清楚要付出什麼代價的情況下,就當了媽媽、以為自己可以承受傳統婚姻裡的一切,但其實這一切真的很難承受。希望察覺到自己快要承受不住的女性,一定要找另一半溝通,在家務、育兒等等的分工做出調整,真的不要把自己逼到極限。生活中不一定有像電影中,支持自己的人,但是在這樣的社會中,女人一定要當第一個愛護自己的那個人、正視自己的憤怒與委屈,為自己發聲。否則消耗自己到極致,這個社會,往往也給不出理解。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全職 奶 爸 小說 在 蘇姍與貓 Susan and ca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82年生的金智英:女人啊,說出妳的憤怒吧
我沒看過82年生的金智英的小說,這次直接看了電影,真是部描寫女人生命故事的優秀電影,沒有任何一個多餘的場景與情節,順暢無比的描述了大多數女性成長中會面對到的壓迫與對待,那些微小的細節、那些例子,多到讓人窒息。(以下含劇情)
我是一個幸運的女生,在我成長過程中,我的家庭沒有因為我是女生而有任何的差別待遇,我與弟弟擁有同樣的關愛、同樣的關注、同樣的資源。我的家庭支持我去完成教育與學習,也不強烈逼迫30多歲的我一定要走入婚姻。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以為,所有的女性都跟我一樣如此長大,可是我後來知道,並不是。
後來我聽了非常多女性的生命故事,很多女性是在另一種模式下成長,因為是女生,從小就是不那麼被重視,得到的資源比男性手足還少,被認為工作與自我實現不重要,女人一定要結婚生子才有價值。
更年長的女性,家中甚至只有男性可以升學,婚後一定要生到男孩、嫁出了以後被娘家認為是外人、夫家不把自己當自己人,或是一輩子因為是女性,在職場上、家庭中,一直都無法被真正的肯定。
這些例子聽的我心很痛,為什麼生而為女性,要被這樣對待?那些女性對我說出這些事情時,我看到她們內心滿滿的傷痕,那樣的痛,有許多延續了一生。我明白我個人的幸運只是少數的例子,在廣大的女性群體中,還有非常多女性在承擔著整體社會結構的壓迫,並不是身邊少數幾個女性掙脫了,女性的困境就不存在。這也是為什麼我長年關注性別議題、女性權益的原因,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是這樣被尊重著、疼愛著長大,我可能會有與現在完全不同的人生。
電影中,從金智英的上一輩女性開始,就開始看到疼痛的傷口,智英的媽媽明明是成績最好的,卻無法繼續升學,要去工作賺錢供家中的哥哥弟弟讀書。之後有過老師夢,但因為結婚生子照顧孩子也不可能去實現。到了老年,又差點為了女兒精神狀況不好,而要放棄自己原本的生活,想搬到女兒家旁邊照顧女兒,一輩子都在為別人付出。
媽媽不想要金智英重複自己的人生,所以跟金智英說支持她去做任何想做的事,金智英除了忍受爸爸不斷偏心弟弟,也努力的讀書、找到工作、進入職場打拼。可是傳統的婚姻育兒真的是件太壓迫女性的事情了,當好傻好天真的老公說「生了小孩也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吧」,金智英沒有想到,她的人生其實要被完全改變了。
在職場中,金智英身為女性被預期會走入婚姻家庭、被預期會為了婚姻小孩而影響到工作,因而沒有被主管選入更長期的培訓計畫當中。而女性主管看似是公司的高層,還是要因為職業婦女的身份,會議中被其他男性揶揄媽媽沒有親自照顧孩子會出問題,而女主管不過是輕輕反擊了一下,就要被其他男性說「哇,妳這樣回應也太過頭了一些了吧」,完全無視於他們這些男性早幾秒前是如何對女性說出超級糟糕的話!
金智英後來的確也因為生育規劃而離開職場成為家庭主婦,劇中她沒有一刻在休息,她不是在煮飯、就是在做家務、接送女兒、照顧女兒吃藥吃飯陪玩。像金智英這樣原本在職場上追求自我實現、成就感的女性,轉換到全職媽媽的生活除了身體的勞累,更多的是心裡的消耗,生活中少了滋養自己的事物,還要被社會上其他人指指點點說是靠老公養整天爽的媽蟲,在這樣內外交逼的狀況下,金智英的精神終於出了狀況,她偶爾會變成其他人,不經意地說出了她內心身為女性想反駁的一切實話。
劇中讓我窒息之處是智英小時候搭公車回家差點被騷擾,卻被爸爸檢討說是她的問題,是她裙子太短,是她不懂得閃避滾過來的危險。
最能同理的驚嚇,是婆婆起床了,智英慌亂的起身到廚房幫忙,這是多少媳婦在婆家過夜的壓力?
讓我爆哭流淚的地方,是智英變成了外婆,對媽媽說的那些話,那個年代的女性,多苦啊。還有媽媽崩潰的對爸爸說:「就是因為你心裡從來只有兒子,我們的智英才會這樣啊~~」
最生活化的地方,是智英的姊姊扭著弟弟去幫忙家務。
最溫馨的地方,是弟弟把筆送給了智英,上頭刻了金智英的名字,還說下次會買智英喜歡的奶油蛋糕。
讓我覺得最感動之處,是前女主管後來自己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那是一間柔軟有生命力的公司,陰性特質在那樣的工作空間不再被束縛、得以展現,主管歡迎智英回來上班,對於智英需要看精神科治療,完全接納與理解,願意讓智英兼職也沒關係。
在劇中,我也看到了男性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的無助與無奈,智英老公的同事,訴說著回到家還要顧小孩的疲累、想請育嬰假,卻又擔心公司因此斷了自己的升遷路。智英的老公願意冒著被冷凍的風險請育嬰假,但卻遭他媽媽大力地斥責反對。當遇到太太精神出狀況,先生其實也不太敢對其他人說出自己面對的困境,跟別人表達需要他人幫忙。這樣的社會結構,不止壓迫了女性,也壓迫了男性,只有少數的人全拿,在這樣的結構下舒爽過日,大部分的人是難受、充滿不適的。
好險編劇與導演沒有太殘忍,在劇中安排了願意支持智英的另一半,也讓智英終於願意走進治療室,讓智英試著出聲反駁罵自己媽蟲的人。
其實意識到這整個結構會如何改變自己結婚生子後的人生的女性,是非常少數的。許多人在不清楚要付出什麼代價的情況下,就當了媽媽、以為自己可以承受傳統婚姻裡的一切,但其實這一切真的很難承受。希望察覺到自己快要承受不住的女性,一定要找另一半溝通,在家務、育兒等等的分工做出調整,真的不要把自己逼到極限。生活中不一定有像電影中,支持自己的人,但是在這樣的社會中,女人一定要當第一個愛護自己的那個人、正視自己的憤怒與委屈,為自己發聲。否則消耗自己到極致,這個社會,往往也給不出理解。
GaragePlay 車庫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