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想去怎麼介紹自己都覺得矯情,這裡有一篇前幾年國中老朋友Spykee (2manyminds Records) 替我作的訪談,內容蠻詳細的,大家可以看看。
如果有機會到公館的朋友也不要錯過到2manyminds Records逛逛的機會喔!
人。People.
An interview series by 2manyminds
#4 老莫 / 參劈 & 溫故知新 Rapper
「聽到的作品越多,也越會去思考要怎麼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音樂。」
莫康笙 老莫
1981 年生於台北市 雙子座
參劈 / 溫故知新 Rapper
近期從日文而來的「超展開」一詞相當火熱,除了字面本身就動感十足,隨後補上一個全形(或是一連串半形)驚嘆號當結尾,對於陳述者想要表達出的意外與驚奇真的再適合不過,尤其當這無法預期是揮灑在自己的人生上頭時。
而這其實就是我對於我腦海中的國中同學老莫,與他 Hip-Hop 人生的側錄感想。
就讀金華國中時我們並不同班但經常一起打籃球,每星期還有兩天在同一個數學班補習;當時我並不知道他正開始吸吮饒舌音樂的養分。「那時候是我們班的同學給我聽了一些包括像是 Doggy Style(Snoop Dogg 的首張專輯)的東西,我覺得蠻有意思的,於是就開始自己找類似的作品來聽。」透過經典開啟的 Hip-Hop 大門,老莫從這裡啟動了第一次的挖掘體驗,「但剛開始不懂所以也就亂找亂聽一些老東岸的,像是 OI’Dirty Bastard、Das EFX,或是 Notorious B.I.G。」現在要聽見這些老屁股作品只需 Google 一下就有好幾十頁,但在那個沒有 Mp3 與 YouTube 的黃金年代,不難想像老莫投資了不少零用錢在這些舶來 CD 上頭。
之後在國三那年,父母決定將老莫送到紐約念書,這無預警的生活轉變在當時讓他感到十分痛苦。離開原本熟悉的朋友以及生活環境,以一介國中生來說的確不易消化,老莫直言「那時候我算是滿懷怨恨去的吧,加上住的區域都是有錢白人,同學裡還有開 BMW 上課的,而我那時還不太會說英文,真的很不適應。」於是學業成績理所當然地每況愈下,因此高二時父母又把老莫送回台灣;但旅美生活也不是全然空白,期間潛移默化而累積的英語能力,之後反而為老莫開啟了另一道窗口。
在美國的時候因為電視、電台幾乎二十四小時都聽得到 Hip-Hop 作品,相較於台灣,在國外的資訊爆炸讓老莫養成聆聽的習慣。只不過當時仍懵懂,老莫接觸到的多是主流 Hip-Hop 音樂,反而是在回台之後真正埋首進入地下饒舌領域。「高二回台那時剛好是 Doobiest 剛開始,在那裡透過光頭(DJ Chicano)引介了很多比較 underground 的東岸作品,才聽見了自己之前沒聽過的聲音。」1998年開設於西門町的 Doobiest 堪稱台灣 Hip-Hop 文化推手之一,長期進口街頭品牌服飾、唱片,並主辦許多結合音樂、街舞、塗鴉等 Hip-Hop 文化的活動。這樣的傳奇店鋪(對唱片挖寶者來說也是秘密基地)養成了不少樂迷的胃口,而愛樂者挖寶越挖越深的另一發展,便是像台大嘻哈文化研究社這樣的群組成形,從購買者的角色漸漸轉變成饒舌音樂作品的生產者。
台大嘻研社最早由 DJ Fresco(圈中人亦稱蘇同學),以及後來與老莫、小個合組參劈的林老師共同創立,而參劈初期便是在嘻研社成形。「一開始嘻研社就是『宅度』很高的一群人,每天窩在一起討論哪裡有又新又酷又便宜的唱片可以買…」老莫說。但日子一久,身為學校社團的嘻研社總不能只是揪 CD 團購,也必須得拿出實際成果,於是一票人也開始嘗試創作,也因此後來的台大嘻研社漸漸成為了台灣饒舌音樂的搖籃之一。想起往事,老莫也坦言,新兵的開始總是菜:「起頭真的是蠻矬的,不論唱還是唸,大家每次看演出影片都覺得根本就是災難…不過看到自己越矬當然也就越想要變強變帥。」累積下來的結果,相信現在老莫的歌迷們都聽得到也看得到。
自台大嘻研社成立至今已有十三個年頭,老莫也從菜兵成為饒舌圈中的傳奇人物,至於過程中的有沒有鼎力相助的貴人,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熱狗」。近年台灣饒舌創作的風起雲湧,現今無人能出其右的 MC HotDog 絕對居功厥偉,撇開「我愛台妹」等將饒舌融入主流音樂而獲得極大商業成功的作品不談,MC HotDog 在作詞與唸唱的驚人功力或許才是他如此受歡迎的最主要原因,同時間他亦能運用自身力量來對整個饒舌圈造成影響。當時,已有不錯的作品,也有發行計畫的參劈因故沒能將專輯順產,老莫便詢問熟識已久的熱狗有沒有不錯的建議,熱狗也立即約老莫到其所屬事務所本色音樂來聊聊。「那天我跟小個一起去本色,給喬治哥(本色音樂負責人)聽參劈的作品,熱狗也在。聽完之後喬治問熱狗『你覺得屌嗎』,他馬上回答『X!超屌啊!這有什麼好講的。』然後喬治就說『好,熱狗一句話,那我們把約簽一簽,我幫你們發。』」於是參劈便發行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首張正式專輯「押韻的開始」,而熱狗的力挺與本色音樂/喬治對於好音樂的膽識,在隨後「頑童」所掀起的狂潮中更能清楚感受到這股力量。
一直以來,參劈因為團員林老師長期旅美攻讀學位,演出與作品較無法穩定持續,也因此老莫的饒舌歌手身分也比較像是兼職,而在他目前攻讀博士學位之外的另一份工作,則是唸書時想也沒想過的大學英文講師,這緣起即是旅美生活中習得的英文口語能力:「一開始只是因為覺得自己或許有點優勢,於是大學選讀了英文系;後來考研究所其實也是為了晚當兵,結果漸漸地念出興趣來了。」
對老莫而言,英文老師可說是比饒舌歌手還意外的身分,畢竟自己從來就不是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同時也是另一種新的挑戰,尤其在現今的社會氛圍下。「唸研究所時便一直有思考當老師的可能,但是後來慢慢聽到更多少子化對師資需求造成的影響,或是取得博士學位的學長沒課可教之類的…。」再加上大專院校也有經費考量,在師資偏好選用兼任而非專任的情況下,老莫透露他就有認識一週跑六個學校的兼任老師。自己雖不致於如此忙碌破表,但博士班的壓力也是不小,再加上一直都有繼續創作的計畫,於是在第一個博士資格考結束前,老莫拼命在兩年半內將課修完,為的就是好好休息一個學期來創作新作品。幸好,一切時間都恰恰接軌,因而去年底與製作過參劈「跟我走」等名曲、Underground Hip-Hop 圈老將大叔(Dasu)合組的「溫故知新」也正式發表首張同名 Mixtape。
「溫故知新」在預告階段就已引起了饒舌圈中的一陣騷動,大家都想知道兩位硬底子老咖能激盪出什麼火花,而作品出爐後正如團名,一首首中文老歌由大叔取樣並鋪上節拍,老莫唸唱出自其手的心情寫照,一張誠懇、完熟而充滿老派韻味的台灣饒舌作品於是誕生。「最一開始是大叔先丟了一些 demo 給我,我聽了也覺得很有意思,就這樣開始創作,而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在地』。」如此的前提讓兩人選用中文老歌作為素材基底,傳達出的 Old-Skool 氣息已然明確。製作上,大叔不用電腦軟體,純粹以取樣機進行編曲(這也是典型的90年代製作方式);然後再到小個的工作室,使用非常陽春的錄音設備錄製,「而且小個現在固定在上班,我只好每天一早去跟他偷個兩小時來錄。」因為原本就是自製性質的 mixtape,其實兩人覺得如此「手工」的製作方式也沒關係,直到有一天,現任專業錄音師的饒舌界老前輩 Yi Zheng 主動聯絡老莫,表示想要幫他們做後製。「結果 Yi 一聽了就說『你們這是怎麼錄的啦』,真的還是要讓專業的來啊。(笑)」整張作品除了前輩與老戰友相助,當紅的頑童成員 Eso 與小春力挺跨刀,也成為專輯裡的另一亮點。「溫故知新」最後在年底正式發行,成為 2012 年台灣第二十張發行的饒舌專輯。
一年發行二十張饒舌唱片,這數字是老莫之前沒有想過的:「以前一年有一到兩張其實就很穩定了;既然聽到的作品越多,也就會更去思考要如何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音樂。」
老莫說這話的同時,我想到的是他國中時身穿寬管 Baggy 褲的 Hip-Hop 造型,與他手裡有時候拿著的某些 CD。十幾年了,他仍然在做同樣的事,但是想法、方式、高度或是技巧都不同;就像他說的「想變強變帥」。
他做到了。
然後我發現原來「向上提升」不僅僅是歌名,「溫故知新」也不只是一張專輯;那是我的老同學老莫,與他經歷一段又一段超展開的自己。
(文字 / 攝影:Spykee)
參劈 TriPoets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8F%83%E5%8A%88-TriPoets/85043800106?fref=ts
溫故知新 Revival
https://www.facebook.com/dasuillmoreviva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吳老師教學部落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湜憶電腦教學網:http://www.10g.com.tw/ 吳老師教學網:http://3cc.cc/10g/ 3.統計104班到107班,三月份各班各種假別的總數,繪製一橫向長條圖、並列印,其中該圖之內容須包括:(本題答案所要求之圖形格式,請參考「題組一附件三」之參考範例) ▲標題:「三月...
全形 空白 電腦 在 邱佩玲 Peilin Chi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喜歡食物攝影嗎? 有人文深度和生活質感的那種?
來自台灣的美國食物造型兼攝影師沈倩如,作品不只造型意境皆美,故事性強;她的文字安靜簡約,沈穩淡定, 讓人讀來有股安定的力量,卻和影像作品一樣,在筆觸(線條)牽引 、情境(光線)流轉間,情感汩汨流動,不吵雜蹦跳,更像有人在你耳邊幽幽呢喃,娓娓道來, 卻又恰如其份地引爆你的情緒點,即便是平凡,也引人深思。連談攝影技巧都是,你以為讀得正舒服,卻不得不動起腦筋用力想了起來。
兩年半前我出版{原味食悟}時,還不認識倩如。同時間她和南台灣的表妹楊蕙瑜合著了飲食電影文學書 {戀食人生},和早些年出版的劉怡伶的{嚐書} 體裁近似,但{戀食}更勝一籌,一因我更喜歡倩如的文筆,一因書裡有不少她的美麗食攝作品,當然也少不了食譜!
我很榮幸在{原味食悟2} 裡用了一張她的大方贈圖。至今還在做著將來可不可能和她合作著書,她掌鏡,我拿鍋鏟的夢!
【食物攝影- 俯視的餐桌時刻】下篇
清晰主體
拍食物一定要知道主角在哪,然後運用光圈、布光(參考上篇圖解)、道具、角度使主角突出,配角不搶眼。單眼拍時,用全手動模式(M),自己決定光圈和快門速度。近拍以料理為主角,遠拍創作氛圍。
如果拍的是進食中的餐桌,有人,有料理,便得同時慎選角度和景深,免得人物過於顯眼。以食物為主角的相片,只要有人出現,或是餐桌上瓶瓶罐罐的品牌名現身,便易搶視線。以醬料為例,除非是商業廣告,不然都是另用容器裝。
另外,在電腦看圖總覺得與食譜書相差甚遠,最明顯的因素是影像大小。任何影像一旦放大,氣勢便增強, 而細節裡的質感亦能展現出來。若怎麼拍都不盡理想,就走近拍,只要食物本身夠誘人,便讓它佔據大部份畫面,再佐以簡單的必要餐具即可。
構圖線條
類似高空俯瞰地面,或看房子的平面圖,俯拍突顯餐盤道具(例- 圓、方、橢圓)和食物(例- 全形或切塊的披薩)的幾何形狀。用交錯的對角線來放餐盤道具,可營造畫面的動態感。簡單說,即透過線條引導視覺。如此構圖,讓桌上的餐盤看來像是從畫面的某一端或點往另一個方向延展開來,而影像不論橫看或直看均能有流暢的美感。(圖一和圖二)
刀叉匙筷、長形烤盤、餐巾、桌緣、椅子等等不僅是最能輔助對角線的器具,也是打破餐盤和料理形體重覆的要素。俯拍也挑戰形體的精確度,須注意相機拍攝主體時,能否精準地與背景平行。(圖三:杯盤的圓體相對於蛋糕匙、餐巾和桌椅的直線條)
立體餐盤
俯拍時,餐桌上有不同大小和形體的餐盤最是好辦。若差別些微,就在想強調的焦點料理餐盤下方墊個東西,將高度稍提高,之後把旁邊盤子的一小部份移入主盤下方或緊鄰主盤(圖四);又或是將盤子交叉疊起(圖三),兩個大小不同盤子疊放(圖一、圖四)。藉由這些方法,即能顯現更多的高低、大小、層次差異。
層次細節
細節宛如裝飾,惟務求自然、簡單、真實。舉例而言,麻婆豆腐有賴紅辣椒和(新鮮)蔥末提色;炒菠菜則挑出幾片大蒜放菜上;高麗菜卷切一卷顯切面;芝麻麵在拍之前撒些新鮮蔥花和芝麻。蔥、薑、蒜、辣椒讓食物美味加分,也能在視覺上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圖二的大蒜、麵包屑、匙上的醬汁、起司)
至於沙拉醬,若是簡單的油醋汁,通常是不用倒入沙拉,放在一旁意示就好。但若醬汁之重要性與沙拉本身不相上下,又或也是你想強調的,則只要在沙拉上面放幾匙(匙上留些許醬汁點綴),或輔以手倒汁入碗盤的動作,無須大量攪拌。(有關手動作的食物攝影,下......篇再聊。)
盡量克制拿書或雜誌入鏡的念頭,除非你有意談該讀物或在社群網站標籤。總之,在用任何裝飾前,先問自己,它與料理的關係何在?William Strunk Jr. 所著《風格的要素)》寫到:「一個句子不該有贅字,一個段落不該有贅句,就跟一幅畫不該有不必要的線條,一台機器不該有沒用的零件的道理是一樣的。 」攝影亦同。
留白畫面
總有人說要過減法的生活,攝影也是。看畫面時,想想有哪個東西可拿掉,又或怎麼取角度,不讓所有東西100%入鏡。留個角落空著,一來簡潔,二來觀者想像力增加,三來影像切割和編輯有彈性(例- 將直或橫拍影像裁剪為方形;空白處寫字;影像跨頁排放)。畫面豐富不意謂「滿」,它能由色彩、形體、線條等條件來決定。下次拍照時,不妨試著在一個角落放食物,剩餘的空間以背景(桌面、桌布、地板、餐盤)紋路來滿足;或是,將餐桌上的料理拿掉一盤,把空白納入。(圖一、二、三.、四)
個人風格和品味由自身經驗與視野漸進形成,每個人拍攝時的主客觀環境均有異,喜好和選擇亦不同。因此,攝影文很難寫得周詳,變數實在太多。我認為,沒人可以寫一本書或文章教你拍出好影像,頂多只能當個引導人,跟你聊經驗,告訴你他們怎麼拍。就像此文提到對角線構圖,或許以後你欣賞他圖時,會想到這點,繼而透過練習,尋得自己的聲音。不管多忙,時間一定有的,只要有心,加些堅持,就會有收獲。每天拍一點,即使光不怎麼樣的時候,還可練構圖。
常見網路雜誌以Instagram紅人作品教你怎麼拍,那多是事後拿別人的影像來歸納。舉個例子,曾有篇文章教讀者學用花來點綴畫面,但卻沒解釋,為什麼拍攝者要用花?花在相片所代表的意義?這樣的學僅是表面的模仿。
我建議上專業攝影人的網站和作品多元的Pinterest;多讀書和看各類型雜誌;逛美術館、博物館、藝廊,欣賞不同的美學 ─ Giorgio Morandi的構圖、Emmet Gowin的情緒、Irving Penn的簡約、Sally Mann的抑鬱,Caravaggio和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光影和顏色,都能讓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且是很好的生活體驗。
【俯視的餐桌時刻】上下兩篇完整圖文:http://goo.gl/HnvlIs
當初在FLiPER撰文時盡量簡化,可能略過了些細節,沒看過舊文者似乎較難進入狀況。臉書這篇在文字上多加些說明。
全形 空白 電腦 在 參劈 TriPoe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莫的專訪by 2manyminds
人。People.
An interview series by 2manyminds
#4 老莫 / 參劈 & 溫故知新 Rapper
「聽到的作品越多,也越會去思考要怎麼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音樂。」
莫康笙 老莫
1981 年生於台北市 雙子座
參劈 / 溫故知新 Rapper
近期從日文而來的「超展開」一詞相當火熱,除了字面本身就動感十足,隨後補上一個全形(或是一連串半形)驚嘆號當結尾,對於陳述者想要表達出的意外與驚奇真的再適合不過,尤其當這無法預期是揮灑在自己的人生上頭時。
而這其實就是我對於我腦海中的國中同學老莫,與他 Hip-Hop 人生的側錄感想。
就讀金華國中時我們並不同班但經常一起打籃球,每星期還有兩天在同一個數學班補習;當時我並不知道他正開始吸吮饒舌音樂的養分。「那時候是我們班的同學給我聽了一些包括像是 Doggy Style(Snoop Dogg 的首張專輯)的東西,我覺得蠻有意思的,於是就開始自己找類似的作品來聽。」透過經典開啟的 Hip-Hop 大門,老莫從這裡啟動了第一次的挖掘體驗,「但剛開始不懂所以也就亂找亂聽一些老東岸的,像是 OI’Dirty Bastard、Das EFX,或是 Notorious B.I.G。」現在要聽見這些老屁股作品只需 Google 一下就有好幾十頁,但在那個沒有 Mp3 與 YouTube 的黃金年代,不難想像老莫投資了不少零用錢在這些舶來 CD 上頭。
之後在國三那年,父母決定將老莫送到紐約念書,這無預警的生活轉變在當時讓他感到十分痛苦。離開原本熟悉的朋友以及生活環境,以一介國中生來說的確不易消化,老莫直言「那時候我算是滿懷怨恨去的吧,加上住的區域都是有錢白人,同學裡還有開 BMW 上課的,而我那時還不太會說英文,真的很不適應。」於是學業成績理所當然地每況愈下,因此高二時父母又把老莫送回台灣;但旅美生活也不是全然空白,期間潛移默化而累積的英語能力,之後反而為老莫開啟了另一道窗口。
在美國的時候因為電視、電台幾乎二十四小時都聽得到 Hip-Hop 作品,相較於台灣,在國外的資訊爆炸讓老莫養成聆聽的習慣。只不過當時仍懵懂,老莫接觸到的多是主流 Hip-Hop 音樂,反而是在回台之後真正埋首進入地下饒舌領域。「高二回台那時剛好是 Doobiest 剛開始,在那裡透過光頭(DJ Chicano)引介了很多比較 underground 的東岸作品,才聽見了自己之前沒聽過的聲音。」1998年開設於西門町的 Doobiest 堪稱台灣 Hip-Hop 文化推手之一,長期進口街頭品牌服飾、唱片,並主辦許多結合音樂、街舞、塗鴉等 Hip-Hop 文化的活動。這樣的傳奇店鋪(對唱片挖寶者來說也是秘密基地)養成了不少樂迷的胃口,而愛樂者挖寶越挖越深的另一發展,便是像台大嘻哈文化研究社這樣的群組成形,從購買者的角色漸漸轉變成饒舌音樂作品的生產者。
台大嘻研社最早由 DJ Fresco(圈中人亦稱蘇同學),以及後來與老莫、小個合組參劈的林老師共同創立,而參劈初期便是在嘻研社成形。「一開始嘻研社就是『宅度』很高的一群人,每天窩在一起討論哪裡有又新又酷又便宜的唱片可以買…」老莫說。但日子一久,身為學校社團的嘻研社總不能只是揪 CD 團購,也必須得拿出實際成果,於是一票人也開始嘗試創作,也因此後來的台大嘻研社漸漸成為了台灣饒舌音樂的搖籃之一。想起往事,老莫也坦言,新兵的開始總是菜:「起頭真的是蠻矬的,不論唱還是唸,大家每次看演出影片都覺得根本就是災難…不過看到自己越矬當然也就越想要變強變帥。」累積下來的結果,相信現在老莫的歌迷們都聽得到也看得到。
自台大嘻研社成立至今已有十三個年頭,老莫也從菜兵成為饒舌圈中的傳奇人物,至於過程中的有沒有鼎力相助的貴人,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熱狗」。近年台灣饒舌創作的風起雲湧,現今無人能出其右的 MC HotDog 絕對居功厥偉,撇開「我愛台妹」等將饒舌融入主流音樂而獲得極大商業成功的作品不談,MC HotDog 在作詞與唸唱的驚人功力或許才是他如此受歡迎的最主要原因,同時間他亦能運用自身力量來對整個饒舌圈造成影響。當時,已有不錯的作品,也有發行計畫的參劈因故沒能將專輯順產,老莫便詢問熟識已久的熱狗有沒有不錯的建議,熱狗也立即約老莫到其所屬事務所本色音樂來聊聊。「那天我跟小個一起去本色,給喬治哥(本色音樂負責人)聽參劈的作品,熱狗也在。聽完之後喬治問熱狗『你覺得屌嗎』,他馬上回答『X!超屌啊!這有什麼好講的。』然後喬治就說『好,熱狗一句話,那我們把約簽一簽,我幫你們發。』」於是參劈便發行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首張正式專輯「押韻的開始」,而熱狗的力挺與本色音樂/喬治對於好音樂的膽識,在隨後「頑童」所掀起的狂潮中更能清楚感受到這股力量。
一直以來,參劈因為團員林老師長期旅美攻讀學位,演出與作品較無法穩定持續,也因此老莫的饒舌歌手身分也比較像是兼職,而在他目前攻讀博士學位之外的另一份工作,則是唸書時想也沒想過的大學英文講師,這緣起即是旅美生活中習得的英文口語能力:「一開始只是因為覺得自己或許有點優勢,於是大學選讀了英文系;後來考研究所其實也是為了晚當兵,結果漸漸地念出興趣來了。」
對老莫而言,英文老師可說是比饒舌歌手還意外的身分,畢竟自己從來就不是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同時也是另一種新的挑戰,尤其在現今的社會氛圍下。「唸研究所時便一直有思考當老師的可能,但是後來慢慢聽到更多少子化對師資需求造成的影響,或是取得博士學位的學長沒課可教之類的…。」再加上大專院校也有經費考量,在師資偏好選用兼任而非專任的情況下,老莫透露他就有認識一週跑六個學校的兼任老師。自己雖不致於如此忙碌破表,但博士班的壓力也是不小,再加上一直都有繼續創作的計畫,於是在第一個博士資格考結束前,老莫拼命在兩年半內將課修完,為的就是好好休息一個學期來創作新作品。幸好,一切時間都恰恰接軌,因而去年底與製作過參劈「跟我走」等名曲、Underground Hip-Hop 圈老將大叔(Dasu)合組的「溫故知新」也正式發表首張同名 Mixtape。
「溫故知新」在預告階段就已引起了饒舌圈中的一陣騷動,大家都想知道兩位硬底子老咖能激盪出什麼火花,而作品出爐後正如團名,一首首中文老歌由大叔取樣並鋪上節拍,老莫唸唱出自其手的心情寫照,一張誠懇、完熟而充滿老派韻味的台灣饒舌作品於是誕生。「最一開始是大叔先丟了一些 demo 給我,我聽了也覺得很有意思,就這樣開始創作,而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在地』。」如此的前提讓兩人選用中文老歌作為素材基底,傳達出的 Old-Skool 氣息已然明確。製作上,大叔不用電腦軟體,純粹以取樣機進行編曲(這也是典型的90年代製作方式);然後再到小個的工作室,使用非常陽春的錄音設備錄製,「而且小個現在固定在上班,我只好每天一早去跟他偷個兩小時來錄。」因為原本就是自製性質的 mixtape,其實兩人覺得如此「手工」的製作方式也沒關係,直到有一天,現任專業錄音師的饒舌界老前輩 Yi Zheng 主動聯絡老莫,表示想要幫他們做後製。「結果 Yi 一聽了就說『你們這是怎麼錄的啦』,真的還是要讓專業的來啊。(笑)」整張作品除了前輩與老戰友相助,當紅的頑童成員 Eso 與小春力挺跨刀,也成為專輯裡的另一亮點。「溫故知新」最後在年底正式發行,成為 2012 年台灣第二十張發行的饒舌專輯。
一年發行二十張饒舌唱片,這數字是老莫之前沒有想過的:「以前一年有一到兩張其實就很穩定了;既然聽到的作品越多,也就會更去思考要如何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音樂。」
老莫說這話的同時,我想到的是他國中時身穿寬管 Baggy 褲的 Hip-Hop 造型,與他手裡有時候拿著的某些 CD。十幾年了,他仍然在做同樣的事,但是想法、方式、高度或是技巧都不同;就像他說的「想變強變帥」。
他做到了。
然後我發現原來「向上提升」不僅僅是歌名,「溫故知新」也不只是一張專輯;那是我的老同學老莫,與他經歷一段又一段超展開的自己。
(文字 / 攝影:Spykee)
參劈 TriPoets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8F%83%E5%8A%88-TriPoets/85043800106?fref=ts
溫故知新 Revival
https://www.facebook.com/dasuillmorevival
全形 空白 電腦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湜憶電腦教學網:http://www.10g.com.tw/
吳老師教學網:http://3cc.cc/10g/
3.統計104班到107班,三月份各班各種假別的總數,繪製一橫向長條圖、並列印,其中該圖之內容須包括:(本題答案所要求之圖形格式,請參考「題組一附件三」之參考範例)
▲標題:「三月份各班曠缺課統計圖」。
●每班有四條長條圖並排,由下而上,分別代表事假、病假、公假和曠課。
●每條長條圖加上資料標記,數字格式為整數數值。
●紙張設定為橫式。
※圖表需加外框。
※標題為16點、斜體字型,框內靠上置中對齊,並加框及陰影。
※橫軸座標標題「節數」(二字橫列),縱軸座標標題「班級」(二字直列),且均為14點字型,橫軸範圍為0到100(每一長度單位為10)。
※橫軸及縱軸之座標軸數字格式為12點、斜體字型。
※圖例(Legend)說明中之字型格式為10點字型,置於圖右下。
※每條長條圖的資料標記為10點字型。
※在每頁頁面左下方以10點字型加入您的姓名、准考證號碼及測驗當天日期,分別以一個全形空白予以間隔,其中日期格式為為「YY/MM/DD」。(YY、MM及DD分別為民國年、月、日,且皆以阿拉伯數字表示)。頁面右下方以10點字型加上頁碼,如「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2brcE8dz9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