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and Ernie
病了超過一星期,起先只是一般流感小發燒,躺了幾天後膝蓋決定來發個炎,反而痛到凌晨跛著腳去急診,那日清晨急診真的很閒,平常很忙的護理人員對我呵護備至,我坐在輪椅上被推來推去,還有人幫我拿藥,頓時覺得好幸福。平時被我照顧的人也是這種感覺嗎?我也給被照顧的人這種幸福感嗎?可惜骨頭沒什麼問題,打個止痛針就回家了,門診醫生再加了一針消炎針,驗了血,叫我今天再去看報告。原本應該休息的上星期,依然忙碌的不得了,因為繼續走來走去,所以走路仍然一跛一跛。剛剛想作弊取消掛號一點再重掛,這樣號碼會很前面,通常是一號,失敗數次之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小秘密,原來這個醫生會事先看病歷,看完後系統鎖上,想作弊也不成。我在想原本看完醫生還要做的事,現在決定將順序顛倒,先做完後面要做的事再去看醫生,這樣可以少污染幾個地方。
至於為何生病還是無法避免忙碌的一週,我也不知道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除了帶著母親最新的MRI分別去兩個醫院給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醫生看之外(這兩人是夫妻,超有趣),我自己順便照了X光回診,醫生對我的人工椎間盤與骨頭癒合的程度不是很滿意,但因為和他的技術無關,所以他就放過我了,或者也許因為他們一家四口吃了很多我買的果貿吳家水餃,總之一次門診看兩個病人這種事我還是第一次做,但也沒什麼好拿來說的。
讓我在發燒剛退就得在正中午到監理處辦驗車過戶的原因是某日大哥神秘兮兮的跟我說:「我今天做了一件很瘋狂的事。」然後叫我猜。我在電話這頭翻著白眼說:「你開車到花蓮?」「不是。」「台東?」「不是。」然後我就放棄了。答案是他們全家(除了在日本工作的女兒)去看車,當場下訂了。這種尋常人一天到晚在做的事可以被他定義為很瘋狂我也是昏了(那時我真的還在發燒啊)。然後他就說他那台16年的Camry報廢可以抵五萬,所以可以五萬塊賣給我,被我罵神經病,因為半年前我才問他要不要賣我20萬,被悍然拒絕。現在他決定買新車,才開五萬多公里的舊車自然落在我手上。至於我那輛1997年的紅色Camry (Emma是也),是母親六十歲那一年買的,我從英國回台灣時才開了四萬六,經過這些年的南征北討也還沒超過12萬公里,而且過年前才剛整理過,與其報廢不如送人。我一一詢問朋友都沒有興趣,最後落在很熟的水電工手上,還以三萬五成交。他們每三週會回花蓮探望住在安養院的母親,以往都是搭火車,現在有車可開,最開心的是他高中剛畢業的兒子,立馬要去學開車。我在實習醫師裡看過「骨牌移植手術」,這個應該可以叫「骨牌過戶」。因為星期五以前要把大哥的車牽回來,因此我趕在星期二就踩著一對軟腳趕快去辦了過戶。
清空車內雜物時,我萬般不捨,畢竟這輛車不但跟著我在三芝及台南住了數年,當年也是開著這輛車帶著前男友環台,最重要的是,這輛車的味道是丹丹的家,我開著這輛車載著丹丹回台北時,她從台南站到員林才坐下。回台南搬家時母親半夜肺炎住院,我開著這輛車一路飆回台北。也許這輛車跟我一樣,雖然歷經風霜,全車烤漆三次,南北往返無數回,去過雪地的合歡山,走過中橫與蘇花,不論那裡壞了,修過之後依然一樣可靠。因為連倒車雷達都沒有,所以我練就一身停車的好功夫。十六年是我在英國留學時間的兩倍,原本的計畫是等母親過世後沒有載輪椅的需求了再換車,如今提前說再見,那天,我暗自在車上掉了眼淚。
朋友問起時,我回答:「Emma the dog is having fun with other dogs (and a kitty). Emma the car I gave my plumber.」英國人就很愛笑plumber這個字,所以有機會就拿出來用。
綜合所有醫生的意見與解釋,我對母親的狀況有更確切的瞭解。有些醫生把「退化」比喻成機器老舊,其實並不然,至少大腦的退化並非如此。大腦的退化更像樹木的枯萎,是一條只能延緩,無法改善的不歸路。“It's like I am grieving her WITH her.” 是我能想到最恰當的描述。
我問醫生該怎麼照顧她,所有的醫生都說隨便我,她亂就讓她亂,想讓她睡就讓她睡,以前會抱怨腰痛現在卻常常做出會腰痛的動作,「也許是習慣那個痛了,或是會痛不會說」,醫生這麼解釋。畢竟大腦運作的絕大部分還是未知的領域,構造都沒問題,但功能減退了,這就是「老化」。
看完醫生,我順便去將大哥的車開回我的車位,明明同樣是Camry,他的車就是那麼顧人怨,因為少開,板金烤漆沒有在整理,雖然雜物清光了還是覺得髒的要死,還有那討人厭的大屁股,真的有必要做的那麼方正嗎?而且開車的基本配備什麼都沒有,沒有行車記錄器,沒有手機架,連eTag都沒貼,害我星期六花了整個下午整理。路上的黑色轎車總是給人奢華感,我的這輛黑色轎車像個糟老頭,於是我在路上給他取了「Ernie」這個名字,電影裡的Ernie通常是個禿頭大胖子,但做事很可靠。我完全沒有打算和Ernie共度餘生,「這車開出去很丟臉耶!」而我是那種什麼廉價車都開過的人,Ernie唯一的好處是有倒車雷達,誰希罕啊,哼!
知道我與Ernie說再見時表示我也與母親說再見了是一件很詭異的事,到時我已成了真正的孤兒,到時我必須重新尋找居住地,到時我必須決定剩下的人生要做什麼。到時我不用再每兩週自己換尿管,到時我不用檢查抽出來的痰的顏色與濃稠度,到時我不再需要找看護,不用每個月買照顧用品。
到時我就自由了。
天啊我想念丹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時候封城在家上課 或者是這個小朋友都要待在家 這件事情貧富差距跟家裡的人數不一樣 是有很大很大的不同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呼籲人家 不要把小孩送給爺爺奶奶的那些人 你家有幾個小孩?他們多大了? 我坦白講我知道很多網友 他如果不把小孩送給他的爺爺奶奶 他就不能上班 他不能上班因為五歲以下放在家裡是...
「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佐歌奈Sakan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問題] 確診怎麼拿藥-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確診在家等領藥! 1800家藥局可送藥到府-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確診者有話要說| 一人確診在家隔離等於全家作陪一起等著感染 的評價
- 關於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確診沒人可以幫忙拿藥- 閒聊板 的評價
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拖拖拉拉,忘東忘西,時間管理要從小教起
#愈成功的人愈是會妥善配置時間的人
愈成功的人,愈懂得如何管理時間。
從小教會孩子做時間控管與配置,
也培養他們訓練自我管理的能力
孩子就會從他律中,慢慢養成自律的習慣。
上天給人最公平的待遇,就是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但一樣的時間,卻會有不一樣的發展,端看你如何運用時間。
當我們還是天真的孩子時,常常誤以為時間永遠也揮霍不完,現在終日為工作、為家庭、為生活忙碌,方知時間根本不夠用。要如何讓孩子懂得珍惜光陰,而不是在抱怨和虛擲中浪費呢?
有天晚上,祐亨很懊惱地對我說:「星期三下午,我又忘記把聯絡簿交給老師蓋章!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我怎麼老是會忘記?」
我安慰他:「你這樣煩躁與懊惱,對事情並沒有幫助。明天去學校,就跟老師道歉,說你忘記了,看老師可不可以幫忙補救。」
接著,我建議他:「我都有給你們年度的記事本,你以後也可以把要做的事記下來,然後放在書包裡。」
他說:「可是我會忘記紀錄耶!」
我笑著回:「就是因為會忘記,才要馬上寫下來提醒自己,然後再每天檢查翻看。像我除了固定當志工的時間外,其他像是去代課、回診、做臉、回北投看阿公、你們要月考的日期等重要事項,都會記錄下來,提醒自己。阿公也是把每天該做的事情寫在月曆上。這樣他才知道何時有聚會、要拿藥、還有我們回去看他的時間。像這樣記錄做提醒,事情才不會撞期或忘記!」
孩子逐漸長大,對時間的壓力才會逐漸敏感。小學階段,真可謂無憂無慮,每天在學校學習,回家寫完作業,時間就自由了。念了國中,因為規矩多,在學校很容易出錯,在課餘時間被處罰。放學後,又要準備隔日的考試,屬於自己可以運用的時間,確實比較少。
但這就是成長的漸進式。愈長大,身上肩負的責任與壓力當然愈多;因為能力變多了,可以承擔更多的事;會處理更多的事,就可以在其中學習更多,進而又提升能力,一直正向地的循環與持續成長。
隔天早上,我跟祐亨說:「以前你問媽媽,如果你想同時成為電競師與科學家,時間互相排擠時怎麼辦?那時媽媽跟你說,你想想林書豪,他為什麼可以同時兼顧課業與籃球?因為他做好了時間的規劃與安排。人的記憶有限,所以我昨天才會告訴你,安排好的事一定要記下來提醒自己,這樣也才可以知道,還有多少剩餘的時間,可以做其他的安排。不要太相信大腦,大腦要儲存的東西太多,你忘了提取,腦也不會提醒你,但是你記錄下來,就可以自我提醒。」
孩子原本覺得,作記錄、列代辦事項清單是記性不好的老人才需要做的事,他相信萬能的腦,相信無敵的記憶。但是,那只是青春的傲慢,在吃了幾次記憶的虧之後,他才會明白,其實記憶力不全可信。
要讓孩子好好珍惜少年時光,多練習做時間的規劃與安排,我們可以陪著孩子利用下面的方式,檢視他一天中時間的安排:
一、幫孩子準備年度記事本。
二、明確訂出起床和睡覺的時間。
三、把補習、上才藝班、月考等固定時間標註出來。
四、讓孩子記得要把重要事項寫在當日要處理的欄位。
五、協調出寫功課、遊戲、看電視和自由運用的留白時間。
六、隨時更新新的安排與計畫。
七、養成翻看年度記事本的習慣。
八、事情做好了就打勾鼓勵自己,並從完成事項中找出自己厲害的強項。
九、家人之間要了解彼此的行事曆,藉此凝聚全家的情感與向心力。
十、可以在年度記事本上寫下鼓勵孩子的貼心話。
孩子在小學階段,都是我陪著他們檢測時間配置與紀錄。到了國中,他們自己會記住特定的事,如月考、模擬考、同學要來家裡玩,或學校的活動等,我們也會協商要出遊或是回去探望長輩的時間。祐亨在上高一後,有了自己的手機,他會把重要事項記在手機的行事曆中,妥善應用數位生活的便利性。
成為母親之後,時間常會被不同角色所切割,甚至隨時被孩子的需求所打斷,但媽媽在家仍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父母也要教導孩子珍惜自己與別人的時間,告訴他們要先處理可能需要別人協助的事,如寫作業等,這樣才不會在臨睡前突然要指導孩子寫功課。常常被打斷時間安排而被干擾的大人,一定沒有辦法保持心平氣和又溫暖的教養。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珍貴,家人一起生活,也常常要配合彼此的作息和需求,所以盡早讓孩子養成自己規劃時間,也習慣把重要的事項作紀錄,這樣他們才知道自己都把時間用在哪裡,會不會對家人造成干擾,以及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當孩子看著自己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日的代辦事項,才不會渾然不覺地過著無感的生活,也會有充實生命的成就感。
#不同階段的時間教養
小學階段,可以陪著孩子練習記錄年度記事本,父母也可以在本子上寫些鼓勵的話,讓他們看見自己成長的脈絡和動向。
國中階段,就放手讓孩子安排與規畫生活,學習運用自己的時間,但也要觀察孩子的學習態度和成效,適時提供監督和幫助。
孩子懂得時間的管理與配置,就是邁入了自律又負責任的進步模式。
延伸閱讀《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佐歌奈Sakan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邊是佐歌,想來報告一下近況。
由於新冠肺炎造成的後遺症仍不見好轉,無法下床做事。即使隔離期快結束恐怕也無法立即為有預購PF34新刊的粉絲們出貨,造成久候與不便,真的非常抱歉。
另外,友人表示公開的文章應該要積極正向比較好,所以大家就當作小故事看看吧!
——————————————————
她一如往常的偶爾回老家見見家人後,從台南返回新北繼續她的廢宅生活,除了久久一次的採買食物和通販出貨,繼續關在家裡完成可以在家處理的工作。
一天晚上,突然一陣嚴重暈眩,眼前的畫面不斷上下跳轉和旋轉,以為只是太累讓梅尼爾氏症復發了,吃了藥肯定會好些的,隔天還得工作要努力早睡呢!蹭了蹭被子,找個讓自己不那麼不舒服的姿勢睡去。
隔天醒來果然好了一點,雖然仍暈著但還能忍耐,所以也把工作完成了。晚上突然出現些微感冒症狀,咳嗽、流鼻水、疲憊無力⋯⋯大概今天太累了吧!畢竟拍不少影片講了不少話,所以讓喉嚨不舒服了。
再一天,仍覺得頭暈無力,但以往工作完總是因為體弱而無力,已經是慣例了。只是到了晚上,才意識到自己怎麼突然嚐不到味道了⋯⋯?立刻向室友要了各式各樣重口味的食物來吃,一點味道也沒有。她驚恐的下了床,走去廚房拿了鹽巴吃了一口,依然一點感覺也沒有。怎麼辦?不管是不是錯覺,總之先通知老闆自己身體不舒服,請他們也多留意自身狀況吧,畢竟只是普通感冒也會傳染的啊。
然而隔天更不舒服了,糟到自己都懷疑是不是確診,但是從哪裡?那時疫情才剛開始,大家說的地方我一個也沒去過,怎麼可能莫名其妙的就感染了?
於是在個人臉書上問了大家,總之先打個1922確認一下該如何處置吧。然而悉知我日常作息的朋友們沒一個人認為我會確診,那麼少出門怎麼可能被感染?一定只是感冒啦!不要想太多!
她也希望只是一般感冒,只是沒有嗅味覺讓她覺得很不對勁。眼看快到凌晨十二點了,雖然身體真的很難受,但還是得咬著牙請室友騎車帶她去醫院篩檢。友人還不放心的怕她中途從車上摔下去,告訴她可以用圍巾綁著自己比較安全,不過太尷尬了倒是沒有做。到了醫院寫了單子,醫護人員表示因為人多,要另排時間篩檢,等隔天被通知了再到醫院。
好吧,她只好又忍回家,等到了隔天終於被通知了,立刻前去,結果在現場等了近一個小時,只能在醫院外圍徘徊,不能跟其他人太過靠近,沒有可以坐下休息的地方,一蹲著不動就被滿滿的蚊蟲包圍嚇壞了室友,無奈的她無處可去,只好蹲在沒有樹叢、蚊蟲少,靠近路邊的地方,結果被經過的伯伯唸了一頓,要她去別的地方。她知道伯伯是擔心她可能會被沒注意到的來車撞到,只是她也不是故意要蹲在那的,感到有些委屈。
緩了緩身子,便又移動到有些微燈光的停車場旁,這裡應該很安全了吧!於是她繼續蹲著等待篩檢,沒多久遠方不知哪來的狗狗們,一邊對著她狂吠一邊接近她,眼看距離越來越近,她都不知道是要等著被咬還是要把手機扔過去當作警告,好在狗狗們到她面前之後又離開了。也終於等到篩檢開始。而後醫院依照單子寫的症狀,給了藥後就讓被篩檢的人們回家休息等待通知。
又過了兩天,她越發難受,平常的備藥吃了都沒有減緩症狀,終於在晚上忍不住,體溫越來越高後先是吃了退燒藥,室友詢問1922她的狀況是否能自行去就近診所看病拿藥,1922表示可以,隨後就出門了。
到了診所,沒有其他病患,她很快地就進到了診間,向醫生告知她的症狀後,醫生面有難色的告訴她因為她的症狀疑似新冠肺炎,若是冠狀病毒的感染而造成的症狀,吃一般的藥是無法緩解的。要她去醫院治療,他不能為她看診也無法開藥。診所請她離去後便立刻關上鐵門,也許是要消毒吧。
她心想自己的篩檢報告還沒出來,要是在這段時間去醫院大概也會造成院方的困擾,所以再忍忍吧!等個幾天確定篩檢結果是陰性的話就能再去診所看病了。
結果隔天就收到了確診通知的電話。她向疾管署詳述了自己的近期足跡,傍晚衛生局又打了一次電話,她也敘述了一遍,然而當時的身體狀況,衛生局表示她應當先住院治療,以避免危險。但這太過突然了,她認為應該可以在家自癒,畢竟現在也沒有什麼有效藥物可以直接治療新冠肺炎。於是跟衛生局說,她再考慮一下。只是頻頻呼吸困難又胸痛難耐,小吸一口氣都讓胸口刺痛不已。在和友人們的討論下決定還是請衛生局安排住院。等待的過程她不敢洗澡、不敢睡覺,就怕錯過了救護車的電話。得知自己要被送到很遠的醫院感到相當不安。在夜間終於到了醫院,她在隔離艙和臨時隔離室待了許久,快到清晨才轉到負壓隔離病房。這裡又暗又陌生,被醫護人員抽了七管血後就獨自待在這空間。置在床頭的負壓抽風聲有如工業扇一樣大聲,但無法關閉也無法移動,如此吵雜的聲響讓她不知道該如何休息。唯獨被戴上的鼻導管讓她身體終於好過了一些。
而後忍不住痛哭,呆看著昏暗的病房,不知道要在醫院待上多久、不知道狀況何時會好轉、工作一切都亂了調、還要獨自待在醫院,因為她是敏感體質,不知道在醫院會碰上多少,讓她很害怕。和友人們通過話後終於稍稍平復,到了早上才睡了過去。
早餐時間醫護人員進來送飯送藥了,做完檢查後,她將早點和藥吃完後便專注的看著各家新聞台,有沒有哪家已經播報了她的案例編號和足跡?沒有。大概沒有這麼快吧?於是又等了一天,也毫無相關資訊,而後則看到了不公開足跡的報導。她心想如果大眾無法再從新聞得知確診者的足跡,是否該自行告知大家,讓大家多留意自身狀況會比較好?
於是她和友人一直在討論自己的足跡,自己確診前每天發生的事、時間點和去了哪裡,以及通話紀錄。整理了好久也校對了好久,保證沒有哪個資訊有誤,也和公家單位確認過自己的內容沒問題,就準備公告了。那段時間也剛好和其他友人提起了此事,對方並不贊同她公開自己確診的事,怕被人身攻擊、被抹黑。只是她覺得這是必要的社會責任,所以雖然有這樣的風險,她還是決定公開了。
消息發出不久後,因為她的狀況又再度惡化,醫護人員趕緊進來為她打上了點滴還有餵藥,過了好段時間才稍稍恢復,結果一拿起手機就得知自己上報,沒多久連電視新聞都有了。
她感到絕望,自己的狀況是沒有讓長輩們知道的,只先和哥哥、弟弟告知自己的狀況,避免她如果真的是在回老家前就被感染的話,也許家人也都有被感染的風險,所以要他們留意家人們的狀況,如果誰有身體不舒服就馬上去篩檢。然後因為新聞,全家族的人都知道了。她本來不想被知道的,不想被操心,連爸爸生日那天因為她無法正常講話,最後只得簡訊跟她爸爸說聲生日快樂,那是她少數有‘’理由‘’可以跟爸爸說上話的機會和日子,然後就錯過了。她覺得很難過,自己努力隱瞞的意義都沒了。
大量的訊息排山倒海的衝向她,各式各樣的問題讓她有些無法招架,也得知自己被許多不認識的人獵巫、誹謗和攻擊。明明早就知道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事,總還是感到有些難受。她安慰自己沒事的,會發生這種事情很正常,幾天後就沒事了,只是到了現在還是忍不住在意。
她的二次檢驗報告出來了,因為已經轉為陰性,院方準備將她安排出院。雖然症狀還沒完全恢復,但比起已經陰性的她,還有更多剛確診的病患更需要病房,所以讓她回到家繼續休養並持續觀察。
只是回到家不到一天的時間,她的症狀又突然嚴重了,吸不到氣,身體逐漸的冰涼,室友在講什麼也快要聽不清楚了。室友急哭了,他不能出門,只能手機四處求援,打給衛生局和119,但要等到救護車來不知道還要多久,之間友人們陸續送了氧氣瓶過來,用掉好幾罐之後她才慢慢恢復,體溫也正常了,救護車也終於來了。她在隔離室待了許久,聽著生理監視器那繁亂的心跳聲,時而多下、時而不聞心跳聲⋯⋯嘛,她本來就有心臟病史,心律不整其實早就習以為常。
醫護人員陸續為她做了驗血、照X光,似乎都沒有大問題。好吧,既然都沒問題多待在這也只是造成他們的負擔,只是只要不是半躺的狀態都會讓她相當的痛苦,一下了床就因為胸痛而狂乾嘔,醫護人員見狀不放心,要她回到病床上,又立刻幫她安排了CT做肺部檢查。才剛被拔下針,卻又因為要打顯影劑而再被打上一次。清潔人員推了輪椅過來,看他們如此辛苦,想到剛剛聽到他們電話對話中說好累好想休息可是不行,讓她終於忍不住大哭,對方還以為是因為打針太痛而關心她,她尷尬的要了衛生紙,表示只是覺得他們很辛苦,結果反倒被安慰了。
做CT的時候因為要按照儀器指示吸氣、憋氣、吐氣,以及不能亂動。因為她胸痛到起身躺下都要別人攙扶,醫護人員擔心她無法做這檢查,她表示已經有做過幾次了,有經驗,應該可以忍耐。
只是高舉的雙手讓胸口更為疼痛,隨著顯影劑流入身體,她幾乎要撐不住那股加倍的痛感而挪動身體,聽到醫護人員的鼓勵,她才終於堅持完檢查。而後回到病房休息好一陣子,CT結果依然沒有大礙,院方只得判定是後遺症造成的不適,除了慢慢休養恢復別無他法。既然當下檢查沒有異常,也只好等身體恢復到可以行走的時候再回家。
再來的每一天,她只能在床上躺著或趴著或坐著,找當下能讓她舒服一點的姿勢休息,然後吃飯吃藥,然後洗澡。每一天、每一天,都只能待在床上。她很是著急,但她還完全無法工作該怎麼辦,只能做著自己還能做的事,繼續以自身例子在個人臉書上勸世還有防疫勸導,以及告知關注她的各位每一天發生的事,以及後遺症的轉變。
因為遇到的人事物讓她覺得不是常態合理的處置,她不帶負面的敘述自己遇到的壯況,卻被不認識的人說她帶風向,讓她錯愕不已,難道確診者沒有發言權嗎?隨後友人們表示她太關注時事了,覺得心情受到影響。對他們感到很抱歉,她影響了他們的心情。
只是對她來說,她能做的就只有這些,每一天的日記、專注提倡防疫、轉載各個覺得不錯的時事討論,分享給也同樣關注這些的人們。
在她的友列看來,大家依然過著跟平常一樣的生活,只是多增加了防疫工作,大家都正常的生活著,唯獨她⋯⋯除了上述的事情什麼也做不了。喜歡唱歌,卻連講話都感到辛苦;想要工作,卻連簽書都做不到;想要做個家事幫室友分擔一點工作,卻連洗個碗都咳到得回到床上戴著鼻導管。
自己在友圈就像個異類,沒人能懂她的心情,接收到不斷的質疑和指責,加上至今不見好轉的身體讓她逐漸絕望。以及努力了這麼多天,依然找不到明確的感染源,連警方聽完她的敘述也只得表示也許就是在回到新北的那天,在車站買的食物隨後被感染的。而衛生局打來確認她的篩檢報告後,確定結案了,然後她還是不知道自己的案例編號。
因為後遺症時好時壞,只能在舒服一點的時間睡覺。無法正常作息,也無法工作,有時連玩個手遊都做不到,她頓時不知道自己還留在這世界做什麼?被說不知足,又有誰能體會她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有多少次好想傷害自己的身體,但這命是多少人救的,她不能這麽做,儘管精神上的壓力讓她幾乎崩潰。
她知道需要振作,只是這次不知道得花上多少時間才能重新拾回活著的意義,在她身心理脆弱的這段時間,還請各位多包容她,感謝大家。
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很多時候封城在家上課
或者是這個小朋友都要待在家
這件事情貧富差距跟家裡的人數不一樣
是有很大很大的不同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呼籲人家
不要把小孩送給爺爺奶奶的那些人
你家有幾個小孩?他們多大了?
我坦白講我知道很多網友
他如果不把小孩送給他的爺爺奶奶
他就不能上班
他不能上班因為五歲以下放在家裡是違法的
那他不能上班他就賺不了錢
他可以請防疫假但他不會有收入
那不會有收入請問你要給他錢嗎?
那我們講坦白的這個時間點
我當然知道最高標準就是通通都不要出門
最好都不要講話
回家睡覺也要戴口罩
但是有的時候真是做不到
請大家不要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
指責那些他是資源不足
他是時機不足他是人力不足的那些人
永和的王小姐叩應王小姐請講
朱大其實我就是家裡有小朋友
然後呢我們家沒有阿公阿嬤
爸爸在國外工作 是
然後我是可以陪他待在家
就是我可以不要去工作
可是問題是就是我必須要出門採買
就是我們以短時間的必需品
那所以是然後我把他留在家其實我也很擔心
一個小男生
然後帶他出門我覺得爆危險
然後後來我就是一定要千說萬說
就是請他把門栓起來
就是不要打開門跑出去
那媽媽跟他有暗語
然後媽媽講到這句話他才可以開門這樣子
而且那個小朋友是過敏的小朋友
你知道其實過敏的小朋友有的的症狀
和現在的那個疫情症狀很相近
他會流鼻涕咳嗽
然後他如果嚴重的時候他會哮喘
所以其實我覺得說大家不要恐慌這是不可能的
就是我覺得我如果只是自己其實我ok
但我真的很擔心就是我要怎麼保護好小朋友
然後
然後很快的他會面臨他要到醫院回診去拿藥
因為他那個過敏藥是要每天吃
但是這樣的特殊家庭我沒有後援
因為阿公阿嬤已經不在
那爸爸不在台灣 是
所以完全沒有後援
所以其實也是很無奈也很無語
王小姐您辛苦了
然後就是我就變成每天我好緊張
就是我要注意他有沒有喘
然後所以他的症狀比如說流鼻水咳嗽打噴嚏
就是整個人就是恐慌到爆
然後爸爸說不然你們要不要先選擇出國
但是我覺得現在醫院已經那麼忙碌
就不要再去就是好像又去添亂的感覺
其實不是添亂
是你現在PCR檢測也要排到一到兩個禮拜
你做正常出國也沒有辦法去
王小姐我可不可以問一下
你們能不能夠請社區
因為對不起我們抄作業
有時候就抄那些嚴重狀況發生過的地方
以前曾經有過這種社區的集體採買
就是由社區的這個義工幫忙整個社區一起採買
然後統一回來
王小姐有沒有這樣子的
你們社區有沒有這樣服務可以求助
我們現在是我們是在大廈
所以就是整個社區目前也還
也還沒有啟動這方面的這方面的事情
所以我必須就是說
自己要想辦法來
然後而且就是像前幾天我有出去兩次
去買一些就是蔬菜和那個生活必需品
那其實我有到兩三間藥局就是家附近的藥局
想說那因為酒精剩不多
想說再買一些酒精
那其實也沒有 也賣完了
所以我覺得
然後那我就是藥局就是說現在沒辦法確定到貨時間
也沒辦法配貨
我必須就是可能要常常要打電話問他或是去現場看
那我又出去很多其實就是你很怕就是帶風險給家裡的小朋友
所以我覺得就是怎麼講呢
我們都希望配合
但有的時候真做不到
真的是已經使盡全力
但是就是有沒有辦法的事情
我再給王小姐一個建議
目前Foodpanda跟UberEats都有日用品採買
然後有一些我知道是全家啦
7-ELEVEN有沒有我不知道
如果在附近的全家有一些好像可以代送日常生活用品
這幾個東西你先看看
可不可以先把你日常生活的(外出)採購盡量降低
那但是那個看病吃藥
這個部分這個真沒辦法
你可能想想看有沒有在比較人流比較少的時候
帶小朋友去
那我們只能盡量想辦法幫忙啦
只能說這幾個東西請王小姐思考看看
看你那邊能不能夠幫得上忙
如果再不行我跟你講退一萬步
你打給這個警察局
請他問里長
如果你不知道里長的電話的話
請他問里長能不能夠幫忙
因為民政體系原來里長是有一個任務
要協助那些隔離者做日常物資的採購的
所以如果里長可以的話
也許他幫得上忙
但是我覺得王小姐妳辛苦
社會上現在真的有很多人很努力跟妳一樣拼命
但是沒有辦法完全做到高標準
但妳們沒有錯
社會也不應該怪妳們
我們只能說請王小姐多多加油
這個我們會想辦法支持妳
大家加油我真的希望這次挺過去
因為不知道如果這樣子一直就是這樣子
lockdown起來
會讓人是充滿高度恐慌的
是的我明白妳的恐慌
一直在講說
然後大家檯面上一直在講說請大家不要恐慌怎樣怎樣
但沒辦法就是恐慌啊怎麼辦呢
而且我覺得就是因為要顧小朋友
所以其實就是不能讓他覺得
就是非常非常糟糕的事情發生媽媽沒有辦法
我必須是讓他覺得你不要擔心媽媽可以
媽媽可以想辦法變出來
妳還不能在他面前哭呢
所以王小姐我理解妳的困擾
但我就這個傷心難過之餘
妳再往前繼續走
剛剛講的UberEats Foodpanda
然後有的全家便利商店
然後最後是里長都請妳找找看
看能不能解決妳的問題好不好 好
謝謝您王小姐 大家加油
希望妳一切順利 好掰掰
台中的洪小姐叩應進來
洪小姐請講
朱大您好我想要回應一下那個剛剛那個王小姐
對對因為我也是我那個老公在外地
然後那個小孩子兩個目前在家裡
妳也是一打二對不對
要去掛號 對
那我就是朱大這個方法就是Foodpanda跟那個UberEats
採買生鮮用品也是可以
然後或者是momo它也有超市
你可以就是北北基那邊就是馬上叫
它是四小時或是六小時就會到了
那東西齊嗎 洪小姐
東西齊不齊
我覺得還蠻齊全什麼生鮮啊那些都有
可是momo的超市好像只有北部才有
那像我是中部的話
我就是都叫UberEats或是Foodpanda
然後還一個建議就是說
希望她可以買一個那個小米的那個監視器
就是她可以出去買東西的話
她可以隨時從手機這樣看那個小孩子的動態
是這個謝謝妳提供這個方法
對然後跟小孩子可以對話
像我有的時候就是透過手機看到他們兩個靠近要吵架
我就會就是透過那個就是說分開現在馬上分開這樣子
就可以遠端遙控他們這樣子
這也是一個解決方案
這個希望王小姐跟所有現在在家一打二、一打三
我還有朋友一打三咧的父母呢
這世界上台灣還有解決方案的
我們有外送服務有這個外送生鮮
然後就像剛剛講的
也有監視器也有遠端的做法
其實大家不孤單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確診在家等領藥! 1800家藥局可送藥到府-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確診 #領藥#藥局 確診 個案數連日破千例,藥師將全力配合指揮中心,協助輕症.無症狀 確診 者居家照護的送藥服務,目前全台有1800多家健保藥局加入藥師送藥 ... ... <看更多>
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確診者有話要說| 一人確診在家隔離等於全家作陪一起等著感染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年換租別的房子,只有一棟透天厝,而且也沒隔離,幾乎全家都中。現在也不用隔離,也沒有強制戴口罩。 南部,除了新冠病毒,還有登隔熱,疫情還在,還 ... ... <看更多>
全家都確診怎麼拿藥 在 [問題] 確診怎麼拿藥- 看板WomenTal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防疫政策一直改
也不知道現在規定是怎樣
確診之後就不能去拿藥嗎?
那如果一個人住外縣市
也沒有人能幫忙該怎麼辦
(只是想先瞭解,目前還沒確診)
好像有藥局可以送藥
但估狗也看到等了四天藥還沒送到
-----
Sent from JPTT on my Xiaomi M2102J20S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94.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53728438.A.07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