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老闆是「 #神隊友」還是「 #豬隊友」】
我是個職場過來人,如今,依然要揣摩「許多老闆」的眼色,來賺取生活費,或摸索未來的前景。我很清楚,忍一時之不快,保全家衣食安定的「 #成本效益計算」。
「在(選項A)好公司、爛主管的環境裡工作;(選項B)到好主管、評價一般的公司上班。」你會選哪一個呢?...
全家保全評價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教育
『找出自己的優勢,比直接模仿還重要』
今天,讀到親子天下的一篇文章
『科技翻轉中國教育,「哇!」和「然後呢?」』
做為一個在中國當地生活的「前教育者」,我一些話想對大家說。
不可否認的,中國目前已是全球互聯網發展最好的科技大國,每回被問到最喜歡中國的什麼,我也毫不避諱地表示,最喜歡中國互聯網的便利,支付寶以及人性設計的各種APP,都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必備品。
互聯網的高度發展,也影響了中國的教育,學校和老師無論是教學或與家長的溝通上,都依靠應用各種APP。筆者的一對龍鳳胎目前就讀上海公立小學三年級,親子天下文章提到的「一起作業」APP都已經算是「比較元老」的軟體,畢竟親子天下的這篇文章是去年11月做的訪問。
或許你會說,短短的半年間能有什麼變化,其實中國互聯網的變化非常快速,半年我們家小孩的家長群,已從原本的微信群,晉升到有專門的親師溝溝APP「曉黑板」取而代之。
除了有專門進行班級溝通的APP,關於孩子學習的APP還有雙寶娘之前介紹過的「納米盒」、「口語100」,以及各種推陳出新的軟體。
為什麼中國互聯網可以發展的如此快速?親子天下說對了最重要的部分,「國家政策定調為互聯網+教育」,有國家這塊大靠山存在,這些學習APP才能快速成為中國中小學課堂的輔助教材和工具。
在這樣「一片前景看好」的背後,卻也有各種看不見的教育問題,孩子長時間盯著3C產品,人際互動與接觸大幅的縮減。
前陣子我們全家觀看了在中國評價高的一部電影,前面主角為了找出金蛋所付出的努力並未打動我的心,畢竟在美國電影中,英雄主義與追求夢想已算老梗,但卻在電影的結尾上,深深被遊戲設計者和年輕人的對談觸動了內心(不管是文章或電影,結尾走心永遠是不敗的設計)
遊戲設計者對主角說:「不管你在真實生活中有多痛苦,但那才是你能真正吃上一頓好飯的地方」(No matter how painful you are in real life, that's the place you can really eat a good meal.)
這句話除了直接戳中我的內心,那一陣子也在朋友圈中,看到很多中國友人競相分享這句「至理名言」,甚至被各種「日籤APP」製做成精美的圖片,廣為流傳分享。
我想,這句話之所以可以打動我和其他中國朋友的心,來自於生活中的我們都過度依賴網路世界,從看完電影之後,我開始過起「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朋友」交往,自己出門買東西,和朋友見面聊天,如果不這麼做,我有點擔心「真實的自己」會消失於「真實的世界」裡。
或許是我本人過度幻想了,但這確實來自內心的恐懼,也是我對孩子的隱憂,擔心孩子過度依賴3C產品,而忘了真實世界的一切。未來family上曾經有篇熱文,一位中學老師在寫出,班親會上家長清一色的議題是:我的孩子沉迷3C,在中國更不時傳出,親子因手機爭吵的新聞,孩子甚至為了一隻手機跳樓自殺。
我相當肯定中國的互聯網發展,也支持將科應用在教育上,只是台灣在學習模仿中國之前,是不是應該先找出自己的優勢,台灣最大優勢在豐富的人文風俗、自由的思想價值,以及貼近土地的鄉土教學,還有那麼多熱血的老師努力憑一己之力,努力在創新翻轉教育,並非因爲我曾是台灣教育者,所以一股勁地只說自己人好話,連中國當地友人,幾番稱讚羨慕台灣的教育,並向我表達非常想讓孩子來台灣讀書的願望。
然而,這些卻沒被政府所重視,兩岸之間最大的差距並不是科技,而是政府對教育的支持度,教育法規陳舊跟不上時代,政府沒錢就算有心也無法支持也是重點之一,國家經濟影響的層面,當然也包含在教育上。
台灣真的不需要一昧跟中國比較和競爭,只看到中國的好而忘記自己的優勢,應該先保全自己的優勢,使之發揚光大,行有餘力再學習模仿需要的部分,直接複製貼上,只怕會水土不服,兵敗如山倒。
守住優良的文化底蘊,才是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相關連結在留言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