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快樂|親職的公共支持和性別平等落實,還要再努力!】
母親節快樂❤❤❤!希望大家都有回家好好休息、好好陪陪家人,也跟辛苦的媽媽們說聲母親節快樂!一起度過溫馨的節日:)(慶祝母親節同時也要記得非必要不要去人潮擁擠的區域、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
除了祝福每一個母親可以快樂,在這邊也想跟大家聊聊,在性別觀念和社會、公共化支持仍有許多努力空間的現在,「成為媽媽」還是一件很艱難的決定,而現況上養育工作多半落在母親身上,更加深了母親的辛苦。
上個月,美國CIA最新報告,預測2021年台灣的生育率在世界國家排行最後,每名女性僅有1.07個孩子。這個消息在各種媒體上引起一陣軒然大波。為了面對少子化危機,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舉行跨部會會議,會中初步決議擬定相關政策,如產檢免費次數提高至14次、產檢項目增加、留職停薪津貼條件放寬以及產檢假由原定5天增加至7天,增加兩天擬由政府來補助雇主。
#成為母親的決定十分艱難
「成為家長」在台灣越來越成為勇敢的決定,因為青年普遍低薪,在高房價的現在,房價所得比不斷攀升,多數年輕人根本無法負擔建立家庭的成本、更遑論生養孩子,再來因為難以尋覓理想的對象,因此結婚率也低、或是普遍晚婚。
而成為媽媽更是艱難的決定,2019年兒福聯盟的《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調查報告》就針對20-44歲的女性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有效問卷9706份),其中顯示,近半數女性認為「沒有一定」要生孩子,這個狀況在20到29歲未生育的女性中最顯著,六成以上的女性認為一生中不生孩子也沒關係。然而總體而言,有生育意願的女性仍有59.6%,但其中這些女性有34.4%認為生養小孩得不到工作職場的支持,42.3%則表示政策上的支持不足夠。
#成為母親之後經濟與生活失衡
根據2019年兒福聯盟的同份調查,在已經成為媽媽的女性當中,會發現75.4%的職業婦女媽媽們經常感到工作和育兒不平衡,而且越常感到失衡的媽媽,越不想再生;另外在全職媽媽困擾的事情中,前兩名為為經濟不獨立很有壓力(72.1%),以及過於疲累而健康不佳(72.1%)
此外,2019年媒體報導人資公司調查發現,台灣女性中途離開職場三大原因,都與兼任母職有關,逾八成30歲至49歲婚育年齡女性,想重返職場。二度就業路更艱難,六成七女性擔心家庭支援系統不足,例如先生不支持或沒人帶小孩。
還要再努力:#合理房價所得比、#青年薪資提升、#公共支持育兒措施 與 #性別平等落實
最後《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合理房價(41.7%)、收入增加(36.7%)、企業友善育兒的措施(32.1%),最有機會提高女性生育的意願。
上述提到的問題,都顯示出社會經濟結構的失衡,讓青年陷入低薪高房價的困境,再加上政策目前多半強調生育補助、育兒津貼等一次性的獎金,如公立托嬰、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公立與非營利幼兒園等布建仍然不足,以基隆為例,雖然近年公共托嬰與托育已有佈建,但名額仍然不足,尤其因為場地難以尋覓、公共經費不足等,讓許多家長很難得到公共化的育兒支持。
同時因為性別觀念仍未平等、性別間的薪資仍有差異,養育與親職責任最後多半落在母親身上,導致許多女性生育小孩得離開職場,雖然養育小孩仍帶給媽媽成就感,但在經濟獨立與自我實現的需求,在母親身上仍成為難以實現的目標。
在母親節這天,除了祝福母親快樂,也特別和大家聊聊社會經濟結構與政策上還未能解決親職與母親的困境,也希望有更多人一起來正視這個議題,監督中央與地方政府投入更多的心力來面對青年低薪、房價所得比,以及在教育、職場等場域落實性別平等的概念,並把政策資源集中投入在公共育兒的佈建,才能讓「成為母親」可以有更多公共和社會支持,而不再如此辛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一郎人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可以跟我留言討論,非常喜歡,可以分享我的影片,超級無敵喜歡,可以訂閱我的影片喔。 :) #虐待兒童 #弱勢 #兒童福利聯盟 #親職教育 每個禮拜三『YouTube』晚上六點發片『臉書』晚上九點發片。 禮拜六不定期更新。 ‣ IG很多給掰照片:http://www.instagram...
兒 福聯盟 親職 教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懶太太]
我們不是高端群組,是很愛小孩的天使媽媽群組
前幾天竹科媽媽高端群組正夯,我便開玩笑地問我在竹北工作的學妹,妳有加入嗎?她說我哪有資格啊,那只是少數人,我連兩個小孩安親加才藝費三萬多都吃緊了。
像我也回想我加入的群組,除了地方團購群組,全部也是媽媽群組。主要分為兩大類型
第一種是罕病等先天問題群組:
要感謝台北市腦性麻痺暨重症兒童家長互助協會
及台灣福佑天使家庭協會!!!
(這兩個單位也歡迎大家捐款,絕對是正派做事的愛心小團體,比家扶或是兒福聯盟等大單位,更需要大家的幫忙)
他們的主辦人之前有創立臉書社團或LINE群組,讓我們這些罕病腦麻的媽媽們,可以快速找到戰友,尤其像我們這種罕病,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中要找到,是非常困難的。另外剛開始的照顧問題,如餵食困難,營養,早療復健等問題,也是我藉由群組,獲得解答。
第二種是早療等特殊兒教育群組。這時要感謝我低調的好鄰居。她當初發現小孩有狀況,也毅然決然地辭掉工作,全心帶小孩跑早療。也因為她的熱心,幫忙成立很多群組,有早療新手可加入的,也有特教類的,有自閉類的,還有預備念國小的。她會邀請很多專業的治療師加入,幫解決大家問題,讓我在上面學到不少。另外我們台中區還有慢飛家庭關懷協會,課程很棒也很用心,我很愛參加他們的講座!
我們天使兒媽媽群組也有下面功能唷!
第一個是聊天
我們在帶小孩的過程中,煩惱不比一般兒童少,更多時候是對無法處理小孩各種狀況,家人不理解支持的無奈。這時候一定要講出來,否則很容易陷入憂鬱。這時我鄰居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要輔導這些新加入媽媽的心情,也要適時排解負面情緒糾紛,畢竟大家各有各自的玻璃心。我很少發言,但我很喜歡看大家亂哈拉,感覺很像上班的時候大家偶爾的亂聊,只是我們各自在家裡/復健/學校上班。
第二個是娛樂功能。不管是群組分享哪裡有新的共融公園(我就會丟給我老公帶兩隻去採點)哪邊有好玩的景點(變成我的行程規劃)或是這周末有啥活動,都參考大家的資訊。所以我被朋友說我好像很會參與活動,其實我都是靠著這些資訊啊!(大笑)
第三個是揪團上課,搶報名聯合評估功能。我們不是學茶道插花舞蹈啊,我們是要搶限定名額的課程啊!
有適合我們的天使兒的活動不多,又好又免費的更少,只要放在群組,大家都就像大賣場搶購一樣。像現在聯合評估也很搶手,通常台中各醫院一開放名額,我們就是狂打電話,有戰友說她打了四百多通電話才搶到,當天使兒媽媽真的很累啊!(擦汗)。
另外我有上一些親職課程,也是靠群組媽媽的資訊,我才知道這些,所以我會開車載一些住在我家附近的戰友媽媽一起去上課,大家一起進修,多好!
第三個是團購功能。這是所有媽媽群組都會有的,但是有專門給天使媽媽團購群組,裡面的都是天使媽媽,他們可以靠網購賺一點零用錢。另外我們一般的早療群組,是不能營利的,但是若經過群組同意,純粹要湊數量買東西,省運費是可以的,像我就在上面跟人團購彎板或是書籍,很開心🥰。
我們全職跑早療的媽媽群組,其實也很忙,我們沒有很多時間,一樣要忙家裡,忙小孩,只是因為小孩的狀況,我們要注意的更多。若想要加入群組,可以私訊給我,但是我們這邊多為台中區唷,若其他區就要拜託我的鄰居了。
圖為因為群組,我才知道上課的琪惠老師,大大推薦!
兒 福聯盟 親職 教育 在 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縣府開心宣布將斥資1.5億元興建『頭份親子館』的同時,由兒福聯盟苗栗工作站承接、位於竹南的『苗栗縣北區托育資源中心』,卻即將在今年的12月31日中午12點,先畫下句點。
目前整個苗栗縣僅有4家托育資源中心,在整個苗栗北部超過20萬的人口只有上面位在竹南的『北區托育資源中心』(但也只到本週四中午......),另外僅分別在苗栗市、苑裡、大湖各設有1個托育資源中心。
在得知目前苗栗北區唯一的一家『托育資源中心』馬上就要停止運作後,我也立即向縣府相關單位了解狀況:
1️⃣縣府目前雖規劃對外公開招標、委託辦理新的據點,但據上週了解最新進度,尚未順利標出,目前的情況看起來勢必會使托育資源面臨『服務空窗』問題。
2️⃣無法順利標出的情況下,縣府另外計劃以2021年初將落成的竹南大埔社福中心提供服務。但,承辦單位也說明該場地無法符合托育資源中心預計的50坪完整空間,所以仍然沒辦法完全符合親子托育需求。
3️⃣另外縣府目前宣傳將斥資1.5億興的建頭份親子館有機會將服務年齡層擴大。但,緩不濟急,現階段苗北地區嬰幼兒的活動學習空間、育兒家長的放鬆與支持、親職教育等服務,都不應該被忽視,也不能因為新館舍的興建對其他據點產生互斥的效應。
兒盟是全國性的非營利組織,還是覺得萬分可惜兒盟因考量眾多因素後,沒辦法繼續在地耕耘。儘管如此,不論是否採用公私協力的方式,縣府有責任積極拓展當地社福團體能量,降低因為各種條件與形式的缺失,至少應保障在地社區民眾能有基本的社福權益。
#社區托育資源的親近可及性是家長與家庭更迫切的需要
營造友善育兒環境,推展多項措施支持更多學齡前家庭照顧幼兒,社區托育資源的『親近』、『可及性』,會是家長與家庭更迫切的需要,希望縣府能夠看見家長的需求。
接下來,也會跟大家報告我在總質詢裡,向社會處討論到關於社福組織面臨的困境,與縣府資源分配上可以運行的方向。
兒 福聯盟 親職 教育 在 一郎人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可以跟我留言討論,非常喜歡,可以分享我的影片,超級無敵喜歡,可以訂閱我的影片喔。 :)
#虐待兒童
#弱勢
#兒童福利聯盟
#親職教育
每個禮拜三『YouTube』晚上六點發片『臉書』晚上九點發片。
禮拜六不定期更新。
‣ IG很多給掰照片:http://www.instagram.com/ic_ichiro/
‣ 專頁很多很多東西:http://www.facebook.com/ichirolife/
‣ 相機 | CANON M6
‣ 鏡頭 | SIGMA 16mm F1.4 DC DN∣C FOR EOS-M
‣ 麥克風 | RODE Wireless GO
‣ 影片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e Pro
‣ 合作邀約
ichirolife@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g0EChPjNB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