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也有「#憂鬱症」& 表現方式大不同⁉⛈
因為我是 阿滴英文 的小粉絲,頻道有新片一定會看,超愛突襲辦公系列,還有很愛看他和滴妹的互動超爆笑又溫馨💗覺得跟我和我妹的互動也有點像,所以知道他過去克服憂鬱症的故事後,超級驚訝、不捨然後也覺得更尊敬這位知識型Youtuber 👍
--
📣 憂鬱症 #不是大人的專屬疾病
說到憂鬱症,大家可能覺得應該是大人的疾病,而忽略了憂鬱症 #從幼童就會發生,而且比例比想像的還高:
3-5歲:0.5%
6-11歲:1.4-2%
12-17歲:3.5-7%
青春期前:男生大於女生 (男:女:1.6:1)
青春期後:女生大於男生 (男:女:1:2)
--
📣 #不同年齡層 表達憂鬱的方式也不同💥
🐣 學齡前嬰幼兒 🐣
嬰幼兒 #不會用語言表達憂鬱,所以診斷上很困難,很需要家長細心的觀察,小孩是否一直 #態度冷漠、#對主要照顧者疏遠、甚至 #神經發展遲緩但無合併其他病理原因。不過因為難判斷,懷疑的話還是要找專業醫療人員(如兒童心智科)做判斷。
🐥 學齡孩童 🐥
開始上學的兒童就比較會表達情緒了,但是也比嬰幼兒更容易受周遭壓力影響:家人爭執、虐待、忽視、失能…💔
可能會有低自信心、罪惡感、易怒、極度分離焦慮、拒絕上學,也常見以 #身體不適 來表達情緒不開心,比如:頭痛、肚子痛😵
學業成績大部分會比較差,但也有特殊情況,有些小孩會因為低自信的關係,做出 #取悅別人的代償行為 而更認真學業,所以學業成績不一定會很差🧐
另外患有慢性病的兒童(如 #糖尿病、#氣喘、#異位性皮膚炎),也更容易產生憂鬱症。我在診間就常發現,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常很自卑、心情低落,受到同儕的異樣眼光、甚至 #家庭的高壓環境 中,而且不少家長默默給小孩壓力很大卻不自知,這些都促使小孩更容易陷入憂鬱的情緒😱
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憂鬱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0-80%,所以 #異位性皮膚炎與憂鬱症共病 的狀況其實不少見,而且假如合併憂鬱症,異膚會更難處理🔥
🧑 青春期孩子 👩🦰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 #性荷爾蒙 開始大量分泌,生理和心理的狀態都有重大的改變,開始積極尋求 #自我認同 及塑造價值觀,而在這個過程中容易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心情浮動,很容易與家人、朋友發生衝突,感覺自己不被理解😭
這個年紀剛好又是課業最重的時候,假如 #學習困難 很容易產生的壓力。另外也很常因為 #戀愛問題 而糾結,如果沒有良好朋友或家庭的支持,長時間缺少抒發情緒的管道,就很容易罹患憂鬱症😰
尤其現在父母常因 #工作和家事繁忙 更容易忽略孩子的情緒,有時候發出求救訊號時,會被單純認定為「#叛逆期」、「搞憂鬱」、「#抗壓性不足」…,不但心情沒有被排解,反而還遭受批評與責備🤬
青春期的孩子憂鬱症狀和大人比較類似,低自信、失眠、罪惡感、對事物失去興趣、食慾大增或大減(常見 #狂吃垃圾食物🍟或禁食)、易怒、自殺意念…。尤其這年紀假如有自殺意念,因為 #執行力比年紀小時更強,所以風險更高‼
--
總結一下,提醒大家兒童也是會有憂鬱症,尤其是青春期可能會更高💦所以不管是學校老師或是爸爸媽媽,都要多多留心喔!不要等寶貝自傷或自殺情形出現後才發現,後悔莫及🥶🥶
--
🔖 參考資料
📌 Major Comorbidities of Atopic Dermatitis: Beyond Allergic Disorders. Am J Clin Dermatol. 2018 Dec;19(6):821-838.
📌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m Fam Physician. 2000 Nov 15;62(10):2297-2308
📌 Pediatric unipolar depression: Epidem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UptoDat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所有幼兒發展項目中,父母最在意的是「語言」和「走路」 其中語言所涉及的範圍特別廣,若是有語言障礙,則需要排除自閉症等可能性。所以這次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 #黃國洋 醫師為我們講解各個年齡階段,所發展的語言重點。 可以略分為理解及表達兩部份 0到1歲 :叫喚會有反應、有牙牙學語 1到2歲 :...
兒童心智科 年齡 在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問黃醫師,三歲前怎麼樣使用3C產品才不會對寶寶大腦有危害呢?外出用餐時,讓孩子使用一下下可以嗎?」我想這是現代家庭很長碰到的情境,心理師在這篇文章中,整理了幾個學齡前幼兒使用3C常碰到的問題與建議解方,家長們可以參考↘
📣父母必讀!美國醫學會已經針對各個年齡層的孩子,做出「螢幕時間」建議>>https://cplink.co/UjCe4LL6
兒童心智科 年齡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健全兒童精神醫療環境💗
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小鳥議員市政總質詢>
這一次的市長總質詢中,有一題是跟本市的兒童精神科醫療環境有關。雖然這題目相當冷門,卻很重要。因為任何一個呼救、受苦的靈魂,我們都應該試著接住,補滿社會安全網,而不是漏洞連連。
🔸市政總質詢影片:
https://reurl.cc/e8oROx (48:37開始看起)
🏥 #有診無床
正在興建中的馬偕兒童醫院,規劃有400席病床,而其中 #沒有任何一床屬於兒童心智科!
不僅如此,本市全部的醫院目前是處於雖有心智科,卻有診無床的現況!
不管是成人或是兒童的精神疾病患者有住院需求時,心智科都要向其他科別借病床。撇除自傷傷人之虞者的必須強制住院狀況外,一般精神疾病患者連僅僅只是想要日間留院都極為困難。
如真有住院治療或日間留院的需求,除了將就向其他科別借病床外,病患及家屬必須遠赴桃園或台北來利用醫療資源,就醫非常不便。造成兒童患者的家長容易因就醫治療不便而放棄住院,這將衍生幾個不利情境:
1️⃣不利孩子養成定時服藥習慣。
2️⃣醫生無法觀察孩子服藥後狀況。
3️⃣特教師資的隨床教育資源無法進入。
🏥 #醫療端的適當接力_讓學校與家庭暫時喘息
在教育現場上,當學生發生難以控制、無法冷靜的情況時,學校以及家庭其實是需要醫療的暫時介入。除了讓學校以及家庭可以暫時喘息外,學生待在一個充滿支持、專屬於兒童的精神疾病患者場域中,也能夠得到醫療、社工、特教三方資源的共同協助。
我之所以會在這次的市長質詢中,提出請市長偕同馬偕兒童醫療團隊、輔諮中心評估設置兒童精神病床的建議,正是來自一位單親父親的請求。
父親照顧過動合併知覺失調的孩子,心力交瘁,孩子在校出了狀況,學校得不到醫療端的支持,唯有請家長將孩子暫時帶回,而父親其實也手足無措,因為 #完全沒有後送機制。雖然擔憂自己的孩子,卻是無能為力。
我明白醫院經營者難免會從成本損益的角度來評估是否要設置專屬於心智科的病床,即便需求不一定如其他科高,但卻也是小小的重要的存在。
🏥 #其實兒童精神醫療的需求不小
根據醫療體系對兒童精神疾病的定義,是指在嬰幼兒或兒童早期就可以觀察到的發展、行為及情緒異常症狀。常見的兒童精神疾病像是神經發展障礙症、焦慮症與強迫症、侵擾行為、衝動控制、情緒疾患、ODD對立性反抗疾患、兒童行為規範障礙症等。
我們新竹市領有情緒行為障礙手冊的學生,平均小一入學新生都有百餘位的總數。自閉症每年更高達二百餘位,到了近年更是接近三百位。
加起來,新竹市每一個學年就新增4-5百位學生。他們如果嚴重到有住院需求,我們這個兒童幸福城市,目前可以給他們的幫助實在不夠完整。
有了精神病床,可以提供日間留院,能確保兒童有確實穩定服藥,更重要的是醫生能觀察兒童服藥後反應做藥量的統整。最重要的是,特教資源可以隨床進去,不浪費學習時間,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 #自殺防治_早期預防
如果再從自殺自傷的角度來論,設置兒童精神科病床的需求更是迫切。
根據衛福部統計網的資料,新竹市自殺通報人次從2007 年的380次通報數,到 2019 年已經增加到591次。其中14歲以下佔比1.4%,但到了15-24歲這個年齡層,已經佔了通報數中的26.9%。
本市去年有2起極為年輕的孩子選擇結束自己性命的不幸案件,而他們的年齡層正落在12-17歲這個區間。
這些統計數據在提醒我們什麼?
要早期發現、要預防不要遺憾。
因此本席在今天的市長質詢中建請市長偕同新竹市衛生局、馬偕兒童醫院、還有新竹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來評估 #增設兒童精神科病床的必要性。
期許號稱兒童幸福城市的我們,能用更多的愛與資源,來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家庭,讓大家一起共好,一個都不能少。希望市長能如他所承諾的,會跟馬偕醫院來好好溝通兒童身心需求;也願馬偕醫院能帶著從神而來的愛,來幫助更多身心遭受折磨的孩子與家庭。👧🧒👦
#醫療端的適當接力_讓學校與家庭暫時喘息
#自殺防治需要早期預防
#在懸崖邊接住每個就要墜落的孩子🤲
#如果您也認同請留言與分享
#新竹兒童醫院需要兒童精神病
兒童心智科 年齡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所有幼兒發展項目中,父母最在意的是「語言」和「走路」
其中語言所涉及的範圍特別廣,若是有語言障礙,則需要排除自閉症等可能性。所以這次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 #黃國洋 醫師為我們講解各個年齡階段,所發展的語言重點。
可以略分為理解及表達兩部份
0到1歲 :叫喚會有反應、有牙牙學語
1到2歲 :了解物品名稱、大約有10個單字命名能力
2-3歲 :明白指令、雙詞/簡單問句
3-4歲 :了解分類(水果, 動物)、短句/連接詞 (後來,然後)
4-5歲 :聽懂大部分對話、長句/電話應答
5-6歲:幾乎能夠理解所有成人日常話語、推理/抽象意義 (因為…所以...)
目前兒心的研究顯示自閉症孩童可在4-6個月大時就出現和正常嬰兒不同的地方,最明顯之處是他們「對照顧者的眼神追視不良」。
6個月後,自閉症嬰兒呈現較明確的症狀:
對叫名不大反應
眼神對視缺乏
1歲後的自閉症幼兒呈現:
眼神接觸少
缺乏共享式注意力
對物品的偏好勝過與人互動
語言遲緩
堅持度高
自我刺激行為多
所以如果寶寶出生時聽篩正常但4個月大後不大看人,對叫喚不大有反應,就要小心了。
#上唇翹嘴_下唇按追蹤偶的instagram📸:https://goo.gl/EgNyYr
兒童心智科 年齡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兒童語言發展階段
這一次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 黃國洋醫師,跟我們講解一下兒童語言發展里程碑,以及有什麼徵兆是父母需要特別注意的。
各個年齡層,應該出現一些語言的行為,父母可以觀察的部分,可以分為「理解」跟「表達」
#0到1歲 :叫喚反應,牙牙學語
#1到2歲 :了解物品名稱,單字
#2到3歲 :明白指令,雙詞/簡單問句
#3到4歲 :了解分類(水果, 動物),短句/連接詞 (後來,然後)
#4到5歲 :聽懂大部分對話,長句/電話應答
#5到6歲:理解所有成人日常生活話語,推理/抽象意義 (因為…所以...)
目前兒心的研究顯示自閉症孩童可在4-6個月大時就出現和正常嬰兒不同的地方,最明顯之處是他們「對照顧者的眼神追視不良」。
6個月後,自閉症嬰兒呈現較明確的症狀:
對叫名不大反應
眼神對視缺乏
1歲後的自閉症幼兒呈現:
眼神接觸少
缺乏共享式注意力
對物品的偏好勝過與人互動
語言遲緩
堅持度高
自我刺激行為多
所以如果寶寶出生時聽篩正常但4個月大後不大看人,對叫喚不大有反應,就要小心了。
父母可找兒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兒童復健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