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4年衛福部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跟十年前比較,5歲以下孩子選擇托育的情況,因為制度的鼓勵和環境的建置,增加很多,這是提升婦女勞動參與的重要支持。
但是可以看看調查中對於「理想的托育方式」,0-5歲,有40.2%是在家「由母親帶」,0.6%是在家由父親帶;0-2歲54.3%是在家由母親帶,0.9%在家由父親帶;而「認為母親帶比較理想」的比例在,跟「父親帶比較理想」比較,其懸殊,也象徵著社會和家庭對於女性和男性在「親職」依然有著極端不同的假設。當然,這也跟薪資狀況等等有關。
政府和專家學者在政策討論與環境建置上,我認為理想性是有的,困難的點,還是必須逐漸改變刻板社會性別角色的假設。
提升女性參與公眾事務比例、越來越多不同於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生理男性或女性的形象建立、公眾人物能夠不被加諸板性別印象、鼓勵更多「不典型」的男性與女性形象和作為,我認為是在建置友善硬體以及倡議的同時,必須一同努力的事。
讓我們對於「勇於不同」性別形象者給予多支持。
讓我們對於「勇敢選擇」自己生涯階段者給予多支持。
性別平等不是強加於特定性別身上的「進步形象」,而是給予不同生理性別者更沒有性別限制的選擇,並且尊重他們的選擇。
當然,以CEDAW公約來檢視,許多實質未平等的部分,值得我們更努力。
https://dep.mohw.gov.tw/DOS/cp-1771-3602-113.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60的網紅徐巧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針對公共化學前教育政策進行專案報告,提到108年公托、準公托比例已達72%,但是,這個比例是建立在有問題的基準上,市府透過美化數據衝政績卻背離一般民眾的感受。 截至108年3月底,台北市未滿2歲兒童人口數為4萬6628人,台北市提供公共及準公共供給人數是6943人,托幼名額明顯是僧多粥少。但臺...
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在 李麗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立法委員李麗芬問政報告
保障公共媒體兒少閱聽權
先前文化部公布的《公共媒體法草案》研擬版本,刪除了《公共電視法》中對於兒少節目的時段與時數保障。刪除的理由說道,「依據目前兒童及少年之收視習性…特定時段播放兒童及少年節目,已無實益」。我認為此舉的確對兒少的文化權利有所損害,理由也缺乏說服力。根據衛福部103年《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看電視跟視聽影像依然是目前兒童與青少年休閒活動的前兩名,即使目前兒少的閱聽習慣可能大多轉移到手機跟網路上,但跟傳統頻道裡的保障是兩回事。
我向部長表達民間與我的憂慮,文化部於隔日發布新聞稿說明,目前文化部送行政院審查中的草案版本,「已經回復原本特定時段播送特定比例兒少節目之規範,請外界不必擔心」。我要肯定文化部對於兒少文化權益的重視,主動公開回應外界的擔憂並據此調整。文化部於2018年修改補助辦法,讓兒少節目可以突破五成天花板的限制,就可以看到文化部對於兒少文化權益的重視。我也期許未來公共媒體的兒少節目,比例跟多元性都應該持續提升。
#兒少節目 #公共媒體 #公共電視 #閱聽權
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在 鍾沛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市「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6年0-2幼童僅3523人在公私立托嬰中心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3347人在居家托育中心,由此推估78.2%幼童家裡蹲。
以上數據明明是指台北市「只有兩成」家長能夠幸運的抽到公托、負擔得起私托,北市府卻「倒果為因」解讀為0~2歲家長有送托需求者約20%,9326人。
北市府要壓低自己的托育目標,請從先誠實面對自己的能力不足開始,八成家長不是「沒有需求」,多數是因為「沒有供給」或「負擔不起」,只好把孩子放家裡。
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在 徐巧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針對公共化學前教育政策進行專案報告,提到108年公托、準公托比例已達72%,但是,這個比例是建立在有問題的基準上,市府透過美化數據衝政績卻背離一般民眾的感受。
截至108年3月底,台北市未滿2歲兒童人口數為4萬6628人,台北市提供公共及準公共供給人數是6943人,托幼名額明顯是僧多粥少。但臺北市政府依臺北市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0至2歲家長有送托需求推估為20%」為理由,認定只有兩成家長有托育需求,以此計算托育供給率,才會得出超過七成的比例,明顯不符合實際狀況。
我認為,不能將沒有送去公托、公幼的家長直接算成「沒需求」,因為或許當中有很多人是因為經濟負擔或抽不到公托、公幼,才未送托,並不代表八成的家長都單純是想自己帶小孩。
此外,市府也只公布公托(0-2歲)供給情形推算數,而未提到公幼(2-5歲)供給情形數。教育局長曾燦金回覆,教育局計算的基準是「約有四成的家長有將孩子送公幼的需求」,那六成的家長到底是沒需求?還是抽不到?臺北市長柯文哲直言大概主因是「抽不到」。
日本因為也有嚴重的托兒所數量不足問題,因此把這些尚未受到幼年教育的兒童稱「待機兒童」。這不只是影響到孩子錯過學前教育和幼兒社會學習開發,甚至會增加隔代教養的可能性,也可能拉低民眾的勞動參與率,尤其這之中影響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比男性更高。
目前教育局對於公托、公幼的計算基礎並不完善,會導致即便市府認為已經達標,仍無法解決社會問題,要求北市府研究目前未送公托、公幼的家長當中,有多少比例是有意願參與的,並列入需求人數,才能真正回應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