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赫波電漿子用來打造生物成像裝置
電漿子(Plasmonics)是目前熱門技術,原理是控制金屬中激發狀態的自由電子,讓其形成一種狀態稱為表面電漿體(surface plasmons),此技術具有開發超靈敏生物感測器的潛力。而兆赫波(THz)則指頻率約為0.3到3兆赫的電磁波,大約是的毫米波波段的高頻區和低頻的遠紅外光譜之間,許多物質的兆赫茲光譜能夠反映出許多物理和化學特性,故有許多新興應用。利用電漿子與新興的兆赫波(THz)技術相結合能夠檢測微小的生物樣品,但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主要是因為兆赫波的波長比可見光、紅外光和紫外光更長。
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可調頻率等離子體的THz零組件,其關鍵特性在於螺旋牛眼(spiral bull's eye, SBE)設計.....
兆赫波原理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黑科技果然厲害:原本海水是通訊的阻礙,如今可以聲納訊號震動水面再以空中的超高頻雷達偵測。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官網美國時間22日公布,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已在本周的美國特殊目標資料通信組織(SIGCOMM)研討會上公布一項新技術,能解決無線通訊長期以來的限制,能讓陸面或空中接收到來自水底傳上來的訊號,如果這項技術能普及應用在國防科技上,這將對潛水艇的海空通訊帶來革命,亦可能改變未來的獵殺潛水艇戰術。麻省理工研究人員發現,水底的聲納訊號雖然無法穿破水面,卻能造成水面的震動。在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助理教授Fadel Adib的帶領下,發明了極為敏感的雷達技術,偵測水面微小震動,這些振動通過0和1的數位整合進行編碼,轉換成資訊。在原理上,要發射出0的訊號,可以用100赫茲頻譜,要發射1的訊號,用200赫茲頻譜做為區別,當信號撞擊水面時,會在水中產生高度只有幾微米的波紋,與這些頻率相對應。上空的接收雷達,是一種新型的超高頻雷達,可處理30至300千兆赫的無線傳輸毫米波頻譜中的信號(類似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