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國寶」陳垣:參加曹錕賄選是一生的污點|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11月12日,亞運會開幕當天,也是中國史學大師陳垣先生誕辰130週年紀念日。
11月21日,國內數十位在陳垣研究、史學研究方面卓有實績的專家學者齊集中山大學,追憶研討這位廣東籍學人、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的學術貢獻。
陳垣先生的長子陳樂素、嫡孫陳智超先生也都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新會陳氏」祖孫三代均在史學領域內蔚為大家,是20世紀中國學術史上的一段佳話。陳智超先生應邀參加了此次研討會,並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一、「應該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有一個重要觀點,即「應該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這句話是他在什麼環境下講的?他做過哪些努力?
陳智超:這話他不止講過一次,並不是一句即興或者偶爾的話。最早應該是1921年,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會議上。他當時的學生鄭天挺回憶,陳老師(援庵)說:「現在中外學者談漢學,不是說巴黎如何,就是說西京(即日本京都)如何,沒有提中國的。我們應當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奪回北京!」
羊城晚報:他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過這個觀點。
陳智超:1929年,陳垣先生在北平師範大學兼任過一段時間歷史系主任。他的學生柴德賡回憶說:「援庵老師深以中國史學不發達為憾,常說日本史學家寄一本新著作來,無異一炮打到我的書桌上。」
1931年9月14日,胡適在日記裡提到:陳垣問我,漢學正統這時候在西京,還是在巴黎呢?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兩個人就相對嘆息,希望在十年之後,把漢學中心奪回到北京。
羊城晚報: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有這樣想法的不止陳垣先生一位。
陳智超:對,包括胡適、傅斯年、陳寅恪等諸位先生,都深以為憾,並且有緊迫感。祖父在北大的一位學生朱海濤回憶,「九.一八事變」以後,學生問陳先生對於時局的看法,他就說:「一個國家是從多方面發展起來的,一個國家的地位是從各方面的成就累積起來的,我們必須從各個方面努力和人家比……我們幹史學的,就當處心積慮在史學上壓倒人家。」
二、學術沒有國界,但學者有祖國
羊城晚報:世界著名的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對陳垣先生非常推崇。但是我們也看到,陳垣先生曾作《敦煌劫餘錄》,以「劫餘」二字表達對斯坦因、伯希和這些西方漢學家某些行為的斥責。那陳垣先生和伯希和有沒有過交集,他們的關係如何?
陳智超:伯希和確實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援庵先生,都有記載留下來,這是一方面。此外,最近在存於巴黎吉美博物館的伯希和檔案中,發現有陳垣先生給他的信,信中提到,你寄來的文章我收到了,一共十五冊。你請我送給王國維先生的單行本,我也轉交了,但很可惜,轉交三天之後他就自沉在昆明湖了。從這裡就看到伯希和、王國維與陳垣三人之間的關聯。
他們兩人有證可考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924年左右。伯希和研究過摩尼教,來華在福州時聽一位龔先生說,在福州烏石山有兩塊摩尼教的碑,但沒有來得及去看。後來伯希和就寫信給陳垣先生,托他有機會再查找一下。陳垣先生的助手樊守執是福建人,正好去福州辦事,於是囑他查找,花了很大功夫,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找到。
羊城晚報:看來他們之間不僅有學術上的交流,而且是可以互相託付辦事的關係。
陳智超:應該說不是一般的交往。1933年,伯希和又一次來中國,當時他把俄國博物館館藏的《元秘史》拍了照片送給中國,中國方面招待他,我的祖父也參加了,而且還回答他的問題,這封信都保留下來了。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撰寫《敦煌劫餘錄》大概也就在上世紀30年代吧?
陳智超:這部書是1931年出版的。為什麼叫「敦煌劫餘錄」呢?是因為敦煌的這些經卷,後來藏在北京圖書館(現國家圖書館),是經過斯坦因、伯希和掠奪之後,剩下運到北京的部分,一共八千卷。陳垣先生在助手幫助下,花了三個月時間整理清點了一次,編出了這部目錄書,這應該說是敦煌卷子裡面最早的、最科學的目錄。
出版的時候,陳垣先生在序言裡點名批評伯希和:「(清光緒)三十三年,匈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相繼至敦煌,載遺書遺器而西,國人始大駭悟。」有人當時就建議,是不是可以用詞緩和一點,「劫餘」二字過於刺激了。但是他說不行,「劫餘」二字還不能抒發他的憤慨之情,所以堅持不改。你說伯希和知道不知道這個事情?當然知道,而且後來二人確實見了面,伯希和還是對他表示敬意。從此我們可以得到重要的啟示,在外國人面前,只有堅持正確的愛國立場,而不是奴顏婢膝,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
羊城晚報:那麼陳垣跟伯希和的關係,如果單純從個人層面來說,還是比較友好的。
陳智超:學術沒有國界,但是學者是有祖國的。伯希和是西方最傑出的漢學家之一,但也是掠奪敦煌文物最精的一個人。此人有他的兩面性:1933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人趁伯希和第二次來華,希望他也能訪問日本,但他為了表示對日本人侵略東北的憤慨,取消了赴日行程。1945年10月伯希和去世時,陳垣先生還寫信給傅斯年表達了惋惜之情。
三、治學無捷徑,唯有刻苦和持之以恆
羊城晚報:我們看很多關於陳垣先生治學的文章,深感他除了以研究成果影響後代,其治學之道也給今天的學術界帶來很大啟示。
陳智超:我看啟示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有個大前提,從陳垣先生有志學歷史開始,就有一個很明確的觀念:作為歷史學家要有一種自覺,要喚醒國民的歷史觀念。什麼是歷史觀念?不同時期有不同重點。在他那個時代,就是不能忘記外國的侵略,不能忘記中國的光榮傳統,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抗擊侵略的氣節。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的目的,這一點是首要的。
羊城晚報:也就是說,做學術不僅憑興趣,更不是為了成名成家,而要有家國之思、民族之念。
陳智超:這一點很重要。另外,他強調治學無捷徑,唯一的體會就是刻苦和持之以恆。比如說有四年時間,因為每天都很早起床編《中西回史日曆》,苦心設計簡明方便的表格,結果得了胃病,只能吃麵,對於一個廣東人來說實在痛苦。在他60多歲研究佛教史時,因為需要參考的一部典籍貯藏在一個潮濕陰暗的地方,多年無人進入,蚊蟲很多。他每天都是吃了奎寧就進去用功一天。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言必有據,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也給人留下很深印象。
陳智超:他強調,歷史學者就應該對歷史負責,要求真,不能去編造歷史。為了求真,有些問題就不是一下子能解決的。陳垣先生倡導文章不要急於發表,「寫成之後要多置時日」,認為如此一來,一者或許有新的材料補充,二者或許有所修正。他自己就曾經重金購買清人的手稿,研究其修改的過程,了解前人怎樣做學問。還有,他要求「不說閒話,力求創新」,提倡「理要講清楚使人心裡服,話要講明白使人看得懂,閒話不說或少說。」在學風上則力求創新,「凡論文必須要有新發現新解釋方與人有用」。這些思想和親身實踐對當今學術界是有借鑑意義的。
四、長居北京,與嶺南割捨不斷
羊城晚報:還想向您請教陳垣先生與嶺南文化之間的關係。首先,出身於一個務實的廣東商人家庭,對於他的人生和治學有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陳智超:應該說有很深的影響。祖父是我們家族第一代的讀書人,他前兩代是經商,再前面恐怕就是農民。同輩也有很多經商的,但他從很小就喜歡讀書,雖然沒有家學淵源,也沒什麼師承可言。
祖父當時看書,並不限於只看四書五經,尤其喜歡讀史籍。於是長輩裡就有人指責他不務正業,但是曾祖父還是「購書無吝」。例如他十六歲那年,買了一部《二十四史》,就花去了曾祖父一百多兩銀子,這不是一般的支持。
羊城晚報:家庭給了他比較殷實的經濟基礎,父親又給了他寬鬆的讀書環境,這是家庭的影響。那麼地域方面呢?
陳智超:廣東這個地方,一方面最早感受到列強侵略,另一方面歐風美雨也是最早被感知。祖父在五歲以後就到了廣州,當然跟在新會時大不一樣,接觸了很多新知新事。另外,他在博濟醫學堂和光華醫學專門學校的求學任教經歷也十分重要。這幾年所受到的近代自然科學的嚴格訓練,對祖父後來的史學研究起了積極作用。他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一封家書中曾說:「余今不業醫,然極得醫學之益,非只身體少病而已。近二十年學問,皆用醫學方法也。有人謂我懂科學方法,其實我何嘗懂科學方法,不過用這些醫學方法參用乾嘉諸儒考證方法而已。」雖然有點自謙,但這也確實是他能超越乾嘉大儒的原因之一。
羊城晚報:那他為什麼後來就長居北京了呢?
陳智超:他中間也曾短期回鄉,但應當承認,定居北京對他一生來講,有很大的影響。那時不像現在,即使你在窮鄉僻壤,只要有互聯網就可以知道天下事。祖父那個時候就不一樣,要看《四庫全書》,在廣東行嗎?要跟第一流的學者交流,也要在北京才有這個便利。
羊城晚報:那他思念廣東嗎?
陳智超:很思鄉。這種思念,甚至包括到具體的食物,如燒鵝、土鯪魚等。家鄉的災害他很掛心,而且對廣東學者也非常提攜,比如說岑仲勉先生,本來在廣州一所中學當老師,把刊有自己作品的校刊寄給我祖父,他馬上就轉送給了陳寅恪、傅斯年諸先生,直至將岑先生一步步薦入歷史語言研究所。
羊城晚報:您祖父在北京時,還說粵語嗎?
陳智超:在家裡他一直都說粵語。而且,他要求在北京生長的子弟,也一定要學廣東話,有時候還會親自教。在廣東的子女,也要想辦法學官話,甚至連我的姑姑都接到北京來上小學。
五、「二陳」比較研究,應不帶偏見
羊城晚報:今天的研討會也有很多學者提到了陳垣和陳寅恪兩位先生的比較,這也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課題。您如何看待這種比較?
陳智超:我的看法是,我們要實事求是、不帶偏見地去研究。有些人連兩位先生的主要著作都沒看過,就發表議論,這不大合適。
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的學生戴家祥提到,他在跟老師散步的時候,陳先生講,我就佩服兩個人,一個是王國維先生,第二位就是陳垣先生,他「學問踏實,德才兼優」。陳寅恪先生在給陳垣先生的信中,稱他為「大師」,據我所知,這樣的稱呼在寅恪先生的信中好像是絕無僅有的。另一方面我祖父對陳寅恪先生很尊重,他在給我父親的家書裡面描述,自己怎麼希望陳寅恪先生給他寫序,而且也只有他能寫這個序言。這種推崇不是虛名和客套,他們二人互相都很推崇。
羊城晚報: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陳寅恪先生寫出了《柳如是別傳》、《論再生緣》這些皇皇大作,但陳垣先生的論著比起以前就少了很多。人們會從這些比較上得出某些結論,您怎麼看?
陳智超:首先有一個問題不能回避,陳垣先生比陳寅恪先生大十歲。其實,並非1949年後陳垣先生的論著戛然而止,他最後一部大的著作《通鑑胡注表微》是在1946年刊行的,那時他已經66歲。當時他在家書裡面就多次流露「將軍老矣」。
羊城晚報:是不是也有身體不好的原因?
陳智超:一方面當時關於輔仁大學的爭奪很激烈,梵蒂岡要停發經費,輔仁還有三千多師生,中央人民政府不管誰管?這裡面的鬥爭牽扯了他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年事已高,他也確實身體狀況不樂觀。1953年祖父給冼玉清先生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說:四九年以後因為各種事忙,沒有時間寫學術文章,我正要寫了,結果右手麻木了;請蘇聯專家醫生看過,說我要立即停止一切工作,要休息。這一次就住院大概一百多天,然後陸續又住了八、九次醫院吧,1964年還動過一個大手術。健康狀況不允許了。
六、陳垣還擔負相當的社會工作
羊城晚報:新社會帶給他的震動應該也很大。
陳智超:這當然也是另外一個原因。他經過了晚清、北洋軍閥、國民政府、日本人統治,曾經一度對辛亥革命之後的民國成立以及抗戰勝利都抱有很高期望,但最後都失望了。解放以後為什麼他轉變很快,並不是因為讀了很多馬列主義的書,而是因為看到了現實。我老引這段話,祖父1949年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中說:
「有人問我北平解放後,你看見些什麼和以前不同?我告訴他,看見的先不說,我告訴你看不見的。解放後的北平,看不見打人的兵,看不見打洋車伕的警察,街上看不見乞丐,看不見整天花天酒地的政府官吏,看不見託人情送官禮的事情,更看不見有所謂『新貴』在琉璃廠買古董……這不同於以前的改朝換代,的確是歷史上空前的、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羊城晚報:那麼他在學術上主要做了什麼?
陳智超:1949年之後,祖父主要做了兩件大事:因為他原來的著作很多都是木刻本,或者在雜誌上發表,現在全部由國家出版社排印出版。大部分著作都是他在解放後精心修改過,並且重新整理的,這是一件工作。另外,就是著手整理《舊五代史》和《冊府元龜》,這是很大的工程,但沒有來得及完成。
羊城晚報:此外,陳垣先生的社會工作也相當繁重。
陳智超:是的,他關心史學教育,繼續指導學生,為出版社審稿,還當著幾千人學校的校長,這都佔去相當的精力。以前的幾十年,他每天凌晨四時起床讀書寫作,晚上九時就寢,生活很有規律。但解放之後,因為不斷參加各種會議,午夜才入睡也成了常事。
羊城晚報:也就是說,二陳在解放後的身份迥異,所以他們承擔的職責也是很不一樣的?
陳智超:對。陳寅恪先生應該說是比較純粹的、學院式的學者,陳垣先生有相當的社會活動,而且還是一位教育家,這個區別客觀存在。
羊城晚報:二人原先在學術上經常交流,新中國成立以後,這種交情還在嗎?
陳智超:這種交往一直沒有斷。過去兩人通信很頻繁,後來因為陳寅恪眼睛失明,沒有直接通信的可能,但還是互相關心的。1953年12月,陳垣給冼玉清先生的信中寫道:「中古史研究所事情當汪君未南行前,曾到舍間商酌,同人意見以為所長一席,寅恪先生最為合適。今聞寅恪先生不就,大家頗為失望,奈何!」而在1955年的信中,陳垣問冼:「寅恪先生起居佳否?聞其女公子調粵工作,可以照顧,甚善。」可見其關心。
七、參加曹錕賄選是一生當中一個污點
羊城晚報:最近您主持編輯的《陳垣全集》出版了,人們發現書中收入了他生前寫的一個內部檢討材料,裡面交待了有關「曹錕賄選」的情況。
陳智超:我始終不把祖父看做一個完人,更不是把他看做聖人。他就是一位傑出的史學家、教育家、愛國者。他參加曹錕賄選是在1923年,我在全集裡面特別收了他寫的一個內部檢討,當時領導並不要求、也不希望他公開檢討,是他自己寫的。我把這篇文章也發表了。我覺得,既然是全集,就要反映全面。他自己一直認為,參加曹錕賄選是一生當中一個污點,我也不能給它抹掉了,我保留這封檢討,是讓人家全面了解他,他不是完人,也曾走過彎路。
但是,評價一個人的一生,看他的全部,要看他的晚節。就在參加賄選的同年,他寫了被蔡元培先生稱為「石破天驚之作」的《元西域人華化考》,後來又被推舉為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和故宮博物院理事,為保護故宮及故宮文物,與北洋軍閥進行了堅決鬥爭,一度還被捕並遭軟禁。上面提到的陳寅恪先生稱他「德才兼優」,也是在「賄選事件」之後。從這些也可看出當時社會對他的評價。
羊城晚報:那麼這件事到底當時是個怎麼回事?
陳智超:當時陳垣是國會議員,是拿薪水的,而且這個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但由於連年戰爭,薪水已多時未發,後來得到通知說要補發欠薪了,也同時要求他們參加選舉。這是他終身的憾事。
八、三次婚姻與感情生活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出生在一個大家庭,有兩位母親,先後有三個妻子、十一個子女。在感情方面,他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陳智超:陳垣5歲時,父親把他過繼給了去世而沒有子嗣的三伯父。陳垣後來回憶說,雖然與過繼母親李氏生活在一起,她對自己也百般關愛,但畢竟是在生母周氏的懷抱中長大,對她還是很依戀的。每次吃飯,他總是在過繼母親處吃一點,然後又偷偷跑回生母那裡去吃飯。五六歲他就離開家鄉到廣州求學,除了有限的幾次回鄉省親外,很少有與母親見面的機會。他常因不能親自侍奉母親而內疚。
年輕時陳垣聰明博學,又長得一表人才,在廣州時被稱為「靚仔垣」。還有人提到這麼一件事:由於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又擅長演講,陳垣的名氣與日俱增,招來了不少開放女性的追求。陳垣有段時間用筆名發表文章,其中一個筆名是「豔」,友人問他何意,他坦言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女朋友。
羊城晚報:他為什麼會有三次婚姻呢?
陳智超:1913年因赴北京從政,陳垣跟以前的生活切斷了聯繫,包括「父母之命」的原配妻子鄧照圓,也就是我的祖母。祖母原名「珍安」,識字不多,裹過小腳,因為祖父又字「圓庵」,所以祖母后來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照圓」,但他們兩人終究因為彼此思想的巨大隔閡,祖父來京後兩人就沒有再生活在一起。但是祖母知道祖父喜歡吃家鄉的鯪魚,就常讓子女買來曬乾,寄到北京。因為祖父過繼時是「兼祧兩房」,所以又娶了二房吳淑媛,比他小四歲,但也沒有隨他去北京,不久因意外失足落水而亡,年僅28歲。
後來追隨祖父去北京的徐蕙齡,是他在光華醫學專門學校的師妹和學生。他們在北京共同生活了近40年,但到了晚年感情不和,出現巨大矛盾而分居了,後來徐夫人跟隨所生的兒子陳容到了天津生活。
對於身在天津、廣東的兩位妻子,祖父一直寄生活費。直到1966年5月,她們兩位在相隔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先後去世,祖父這時已經是86歲的老人了。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晚年,他的女弟子劉乃和成為了得力助手和忘年知己,長期相隨。二人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
陳智超:這個問題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我的妻子曾慶瑛教授曾在《陳垣和家人》一書中,用了專門一節全面談到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相關內容。
大師陳垣
陳垣,字援庵,廣東新會人。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曾被毛澤東稱為「國家的國寶」,與陳寅恪並稱「史學二陳」。
陳垣先生於1880年出生,六歲至廣州讀書。早年曾考科舉而名落孫山。在博濟醫學堂學過西醫,後創辦並入讀光華醫學堂,並留校任教。
1905年,與潘達微、高劍父創辦《時事畫報》,反對滿清專制、外國侵略,以觀點立場激進而著稱。辛亥革命後,當選民國眾議員,從此定居北京,後曾任教育部副部長。
1917年,38歲的他發表第一篇學術著作《元也里可溫考》,開闢了宗教史研究領域,當即震動學界,一鳴驚人,由此開始學術生涯。
抗戰淪陷期間,他閉門研究,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1949年,他選擇留在大陸,晚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病逝於1971年。
作為史學大師,他在宗教史、元史、中外交通史、考據學、校勘學、歷史文獻學上獨創甚多,學術建樹影響至今。
作為教育家,他從教74年,從傳統私塾老師到現代大學校長,前後執掌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46年。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元培合作醫院 在 魔法烘焙達人 何國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達人故事第六集~教學領域
寫了好多天了這一段最難寫
感恩很多貴人
2006
收收拾好心情整理好再出發
結束二店的原因女兒也是其中之一
從出生後沒多久就由保母照顧
到兩歲就讓她讀幼幼班
讀到七歲他幼稚園畢業
幼稚園讀了五年有一天跟我講
爸爸你可以不要這麼忙嗎?
可以留一點時間陪我玩嗎?
因為女兒說爸爸你都很忙沒有陪我
所以調整心情多陪陪女兒吧
每天都在陪女兒約一個月左右
可能發覺為什麼爸爸每天都在家
不去上班💼,她終於開口爸爸是不是該去上班了,陪伴她太久也不是啊
再出發
休息的期間接到今達食品徐洋生的電
話,不要再休息啦
出來幫我們公司研究材料產品全省教學吧
從北部~宜蘭~至台東
台北義興,板橋大家發,新北三重家藝,新竹原料商,苗栗原料商,台中永誠,員林金永誠,虎尾協美,嘉義
福美珍,臺南永昌,台南銘泉,宜蘭騏霖,台南旺來鄉,高雄旺來興
台東原料商,南投順興,屏東裕軒
每個縣市的原料商排課教學
全省只有花蓮沒有去過,那時期的花蓮沒什麼原料商,就這樣踏上了全省DIY教學行列
2006/7/9開幕了
三重家藝烘焙
我有固定教學教室
感謝當年的家藝烘焙給了我
一個磨練教學舞台
因為在這裡遇到了很多我的貴人
當年陳國勝老師帶林家鈞師傅來這邊跟課初認識,之後就常常跟家鈞在教學路上合作
之後因為郭明輝老師的推薦
短暫進入北部教學
2007
桃園八德陸光教室
好久不見了曾小姐
感謝當年的邀約啊
讓我認識了超多同學的
謝謝曾小姐
2007
桃園中壢佳家福
原料商2樓是教室
謝謝老闆娘與秀容
這邊的同學也超感恩的
我們當年上彩繪課最後一堂課
都會有同學會,每一個人要準備一道菜,下課就是聚餐很懷念喔
謝謝當年的老闆娘及秀容
2007
羅東西華烘焙教室
也是郭明輝老師推薦
陳老師與賴秀寶老闆娘
當年我與陳國勝一起羅東教學的教室
感謝當年大嫂秀寶姐的照顧
2007~2008
龍潭荳蔻烘焙教室
新莊牛肉大王,2位徐姐及店長
超特別的教室啊,煮的料理很養生
當時這間教室已經用了有機食材囉
後來在中壢開米多田蛋糕店
感謝當年的照顧啊
2008~2010
月桂坊趙小姐台北上課
邀請我到芎林月桂坊教學
也短暫了教了兩年多
一個意外的機會踏上大學教學
2008至今2020約13年
醒吾兼任烘焙業師
醒吾科大許燕斌老師
帶領我走入科技大學校園教學
民國97年1月份
一個來不及聚餐的約會
郭明輝許燕斌陳國勝與我,相約認識許燕斌老師,聚餐當天~當時敬愛的家父過世,所以沒有出席,所以就失去一個機會,結果國勝老師就進入了科大教學,後來開學的前一週,燕斌老師找我,有位老師臨時沒辦法來學校教學了,就這樣與國勝,踏上了科技大學的教學行列
一教就13年時間過得真快
感謝當年燕斌老師的邀約
2008~2020
元培醫事科大劉婉真老師
帶領我走入海青班
婉真老師來三重家藝跟我學彩繪蛋糕
突然有一天拿名片跟我說
可以邀請你來元培科技大學教彩繪課嗎,哇哇哇新竹耶,早上六點出門到學校快八點,永遠記得第一次上課
海青班27期的學生
我到了教室門口居然沒有人要理我
所有的學生都以為我也是台灣學生
因為我太年輕了
他們不太相信我是彩繪老師
,從聽不懂講話的口音,結果慢慢跟他們熟悉後發現馬來西亞華人來台灣學習,真的是超級認真
從27期學生至今年38期
一晃眼台北新竹我跑了13年
超佩服我的意志力呀
2009~2020
宏國德霖科技大學
蕭老師洪老師帶我走進德霖
因為陳國勝老師去德霖教學偶爾探班,認識了洪老師蕭老師之後邀請我德霖教學,這樣兼任已經12年
去年蕭老師幫我寫升等計劃
也謝謝孫主任的幫忙,讓我升兼任助理教授
這期間去過
大興高中
短暫的教學日間部一年
記得是黃科主任
桃園育達
短暫的教學夜間部兩年
謝謝當年的夜間部主任何主任
還有中餐老師黃建乙當年的照顧啊
2013~2020
榖保家商
當年江裕春科主任剛上任
第一次我與國勝跟裕春主任約在校門見面~那一次的初見面
開學後正式學校教學
感恩認識江師兄開啟了我人生大智慧
,在教學路上,烘焙創作上第一年還可以應付江主任教學上,游刃有餘,但主任的想法真是天馬行空又有創意越來越多,活動多、茶點也多,品質要求也!也讓我腦力大大發揮。
然後商賽競賽那年陳輝航有拿到金手獎,江主任與我期許,跟我講讓我們烘焙競賽連3年金手獎,穀保烘焙天下就可以穩定下來!
常常有新的構想新的計劃讓我從中去發想很多產品~認識你真好
2010
後來的東海高中
黃桂琴老師的邀約協同
2014
台北育達協同
謝謝廖主任的邀約與認識智雯老師
2007~2019
踏入職訓領域
中華職訓
 感恩的心從這裡開始
高中導師蔡英敏老師及文秀老師
推薦我進中華職訓教學
民國96年10月的第一班
至108年12月的最後一班
在中華職訓中心教了13年
一共陸續教了70幾班
學員大約有2000多位
這一路走來感謝桂琴老師
及家珍老師小雅老師
給予教學上的支持,還有一些助教
在課程內容上的協助,當年的中華職訓局,雖然走路入歷史
感恩中華職訓培育人才
一路走來~如今~祗剩下滿滿的回憶
2009~至今
新竹工會
陳國勝老師的推薦讓我認識了新竹工會,眉君小姐帶領我進入工會
一路走來好多年喔應該有10年囉
在這裡認識的好多新竹的鐵粉
2010~至今
桃園職訓
德霖謝經理推薦給李永松老師
帶領我進入桃園職訓的另一個領域
2010年~至今
桃園退輔會
謝謝林殿士老師
謝謝大姐每次都煮中餐給我吃
帶我走入退輔會的職業訓練所
 2013~2015
新北市糕餅工會
已經忘記誰推薦我了
在這個工會認識了簡理事長
前輩對晚輩的照顧真的很謝謝他
帶我進入新北市糕餅職業工會
每次進入了新北市糕餅公會
一定要拜烘焙祖師爺
2017~2018
南投小吃工會
謝謝小吃公會的黃小姐邀約
2010~2011
在這個時間點~達人全省教課
郭明輝老師的邀約全省開始授課
🎂🍰花蓮小東方
第一次去花蓮還開車去了
被花蓮人說只有台北人會做這種事
地圖看很近哇好遠喔
🎂🍰宜蘭海天醫院(煦蜜烘焙)
第一次與陳老師認識以為在醫院裡開的烘焙教室
原來1樓是烘焙教室
🎂🍰基隆富盛
基隆唯一的烘焙材料行
早期就有跟今達食品去教過課
後來郭老師推薦基隆教課
🎂🍰基隆二姐手作
印象中二姐當郭老師的助教
在三重家藝認識的二姐
謝謝二姐的邀約與郭老師的推薦
🎂🍰台北義
🎂🍰台北110實驗室
卡姐邀約
離我家超近的
🎂🍰台北172探索烘焙
佩璇的合作也是因為郭老師
🎂🍰北投橙品烘焙廚藝
感謝老闆的邀約
🎂🍰三重家藝
第一個我長期教學的烘焙教室
感謝呂小姐三姐多年來的照顧
🎂🍰土城小東方(板橋小東方)
也是郭老師邀請我到這裏教學
後來搬去板橋也有短暫的教學過
🎂🍰土城好學文創
謝謝老闆娘的邀約
🎂🍰桃園快樂烘焙
郭老師的推薦謝謝蕭老師的照顧喔
🎂🍰中壢糖品屋
謝謝老闆娘的照顧
🎂🍰新竹小熊
短暫的在新竹小熊家教課過
🎂🍰竹北36號廚藝教室
與戴姐大學是同學
一定要挺的
🎂🍰苗栗小東方
老闆娘是在新竹工會的同學
後來與郭老師合作在苗栗開店
短暫在苗栗教學過
🎂🍰豐原玉蘭的家(珍馨蘭)
郭明輝老師邀請到玉蘭家
也教學了一兩年
🎂🍰台中永誠
早期跟今達食品教學
後來郭老師請我持續教學
🎂🍰潭子大冠藝
郭明輝推薦去潭子幫忙靜芬吧
🎂🍰台中清水海線烘焙
郭明輝老師的店一定要去挺他的
🎂🍰台中大里小東方
馨慧與郭老師的店當然要去支持他
🎂🍰彰化金永誠
早期原料商金達食品有跑過的店
🎂🍰嘉義(食藝谷)
阿潘老師家的店一定要挺他的
謝謝阿潘老師的照顧
🎂🍰虎尾協美
早期原料商金達食品有跑過的店
🎂🍰台南銘泉
早期原料商金達食品有跑過的店
🎂🍰台南旺來鄉
早期原料商金達食品有跑過的店
🎂🍰台南墨菲
謝謝老闆的邀約多年來的照顧
🎂🍰高雄佩瑜的家
郭老師說來高雄一定要珮瑜家
第一次跑這麼遠坐高鐵來回
謝謝珮瑜多年來的支持
🎂🍰屏東-愛奶客
郭老師的推薦一開始覺得好遠喔可是現在慢慢習慣與彭老師合作也好多年了
走進全省烘焙教室
算算近十年~這十年來去過的店家
或許有些店家不在經營教室了
相信都是你我的共同回憶
還是謝謝教室負責人與助教
謝謝您

我的故事第七集最終章
學校推薦教育部第5屆資深精湛師
我大學畢業了
成立小孔明社團
全省教學過的學校43家
成立魔法烘焙小孔明學院社團
團隊27位成員
小孔明的崛起未來的烘焙明日之星
小孔明與我出書了
至今19本20本21本書要出版了
魔法烘焙達人何國熙在記錄人生目標
第七集最終章
元培合作醫院 在 魔法烘焙達人 何國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達人說個人經歷小故事
第四集
退伍後迎接了幾份工作後
半工半讀把高中讀完
三年的時間讓我領悟
自己的未來人生發展
需要一步一步踏實
更需要迎向未來的挑戰
惟有正面思考才能渡過每個黑夜
等待黎明的同時
才能迎向花朵盛開的時刻
平凡知足的心~
啟動未來的夢想~
我的故事在這裡
小孔明魔法烘焙學院
24歲開始高職半工半讀的日子
白天上課晚上讀書
雖然很辛苦很忙蠟燭兩頭燒
還要陪女朋友(老婆大人)
早上六點半起床八點到公司
下午五點下班又趕著去松山工農上課
假日又去進修學捏麵人
烘焙廠商有講習會到處上課
很充實的這三年也結交了很多烘焙業者朋友
但努力是值得,在過程中學到很多
🏠1995在布蘭吉烘焙店
很新的日式烘焙店八德路上
店內西點許師傅不吝嗇的指導我
西點技巧及解惑我認真的學習
這時候就半工半讀囉
他要離職前希望我接任他師傅職位
鼓勵我,能夠獨當一面做事
以及學會管理帶助手徒弟
還要精進工作上的技術
及領導管理能力
感謝許師傅帶領及技術傳承
才能讓我勇於面對這麼多困難挑戰
睽違了三四年後
重新站在師傅的角色
很感恩很謝謝他
因為某些原因離職了
當時的薪水45,000~48000元
因為我每個月都拿全勤
所以每個月都會多幾千塊
就在這時候養成了
對於工作上的負責而且不能遲到
🏠1995台北南京東路
義大利媽媽烘焙店薪水48000元
經營者是烘焙器具廠商
已經忘記廠商的名字
依稀記得是叫正和還是正大
轉型投資結合烘焙食品器具及兼教室
1樓烘焙屋
2樓是烘焙教室
我的第一次教學從這裡開始
因為有一次教室老師沒有來
老闆說救火一下吧
只好硬著頭皮嘗試教學
雖然我沒什麼教學經驗
但是教了幾次之後覺得很有成就感
也可以認識很多不同行業的人
此刻覺得當老師也不錯
薪水不錯而且短時間就做完
某次教學上認識了
我第一個徒弟黃德勳
當時是高中生
記得當時好像德勲媽媽跟廠商認識
請他兒子來接觸烘焙看有沒有興趣
沒想到第一個師傅就遇到我啦
讓他對烘焙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後來也陸續跟著我學技術
現任金湖大飯店西點主廚
因為沒有在這家店待太久
很快的就離職了
當時還沒有想到要有自己的團隊
所以他算是我成立團隊來的第一人選
我耐心等待會有那一天的到來
🏠1995弘正麵包店
台北市民生東路上的傳統老店
一家傳統台式麵包店
離開了上一家義大利媽媽烘焙店
當時的烘焙朋友推薦來這裡上班
好不習慣的傳統店
讓我回到我17歲十八歲的年代
店內大多是以傳統的糕點為主
因此就有特定死忠的客戶群
因為當兵退伍後
待過流行台式日式烘焙店
會覺得待越久越退步
所以沒幾個月就離職了
1995年這一年我一直在換店家
每家店都只這兩三個月
因為半工半讀有些店家覺得我不適合
有些店家沒辦法配合我半工半讀
只好邊做邊找
我的適合的店還沒有出現啊

🏠1995聖麒烘焙店48000元
開在北投陽明醫院附近
傳統間進現代的烘焙店
老闆也是一個很奇怪的人
想東想西做的東西都蠻特別的
老闆常與別店師傅閒聊討論
當時流行的商品
當時有認識幾個師傅也教了我不少彩繪蛋糕的技巧
雖然是短暫停留
但是在這一個很蓬勃的年代
我還是邊做邊學習
廣結善緣認識了很多師傅
謝謝曾經在這家店教彩繪蛋糕李師傅
每天下班都跑來店裡跟我聊是非
我跟你講現在在流行什麼
他就畫給我看相知相惜的緣分
算是在師傅內可以互相學習不計較的一個好師傅
因為一場車禍而失去你
這麼好的師傅,可能大家都遺忘了你,可是在我心中依然還記得你
曾經在彩繪蛋糕技藝上幫助過我
🏠1995可頌坊
士林區算是加盟店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加盟連鎖店
當年很有名氣的烘焙店
在那個年代流行連鎖店囉
傳統店開分店
或是經營者開始讓店家加盟
店長及師傅一手包辦
處理店內店務大小事情
工作環境流程單一化
主管每天開會及溝通管理制度
還有總店與分店產品之間的物流配送
讓我對連鎖企業的經營模式有了概念
我在這認識了
第二個徒弟江柏彥
第三位徒弟陳文𦚯
當時是他們國中畢業來麵包店打工
我鼓勵他們一起到松山工農讀食品科
半工半讀兩位徒弟當起了我的學弟呀
一年我換了五家店
覺得這樣日子有點累
我開始調整放慢腳步
調整自己
是否所學還是不足
是是否還沒有遇到對的人
🏠雨果西點麵包連鎖店1996
最後一家待的連鎖烘焙店
在台北車站懷寧街
共有三家門市馬偕店信義店懷寧店
會想進入這裡上班最主要的原因是
對於連鎖店的流程掌控還不是很熟悉
自覺的應該需要多在連鎖企業內部學習
放下師傅的身段應徵二手工作
進去後發現全部西點部師傅的人
已被集團挖角(唯客爾集團)
不到一週大家都一個一個離職
只剩我一個二手我開始擔心了
(會不會又重演19歲的那一幕)
我是來跟你們學習每個都走光了
暈倒啊
面對這樣一個局勢
我有跟老闆說你不在請師傅那我也要離職了
後來老闆請了兩個飯店師傅來
哈哈終於可以接觸飯店師傅
對於我來說一輩子沒有待過飯店
會對於飯店有一點憧憬
希望有一天有機會去飯店工作
好吧好好相處一起跟飯店師傅學習
大概半個月
飯店師傅居然說也要離職
跟老闆推薦我的能力比他們好
他們覺得我應該可以幫助這家店
他說飯店的產品
沒辦法在烘焙店應用上
請老闆請我當師傅就夠啦
再加上老闆的勸進希望我能接下
這個連鎖店的西點師傅一職
我承擔了這重大責任
我的團隊在這個店家成立了
第一個徒弟黃德勳(金湖酒店主廚)
第二個徒弟江柏彥
(因為意外而過世)
他是左撇子聰明又厲害👍又貼心
是我教過徒弟中
學習能力最強最厲害的其中一個
很可惜在一場意外中過世了
在出事的前一個禮拜説要謝謝我
謝謝師傅幫他找到一份安定工作又可以學技術~他很開心請我吃飯
(這是一個永久離別傷心的飯局)
(從那次之後所有的徒弟不准請我吃飯)

第三個徒弟陳文胤(丹麥之屋師傅)
第四的徒弟劉恩明(85度C師父傅)
第五的徒弟陳建銘(跳舞香水主廚)
團隊在此成立
能感謝老闆給我的一個機會
可以發揮所長的連鎖企業
能夠把志工道合的人凑在一起
真的不容易
上起班來更加有動力及合諧
感謝我的團隊~當時有你們在一起共事,
讓我們大家彼此能夠更精進技術並達成店目標
🤹♂️我的麻吉夥伴是在這遇到~~
管理雨果麵包部的-陳國勝師傅
(我們認識了20幾年啊)
我們互相交流技術及合作把兩個部門撐起來
因為曾經一起共同的打拼所以才能更了解彼此
感謝師傅有你的一路陪伴
相挺我們一起渡過很多風雨
也因有你的一起打拼我們現在才能走到這個階段🎉
😙😙
我待最久的店之一也是最後一家
高中畢業那一年我已是27歲
雖然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波折
但人生不就是這樣起起伏伏
碰到順境就該謙虛~
遇到困難勇於面對~
🎊我的27歲人生完成很多重要的事
((1))有一起打拼的團隊🤗
師徒學長學弟一起高中畢業
((2))完成人生中的終身大事🎎😄
謝謝老婆一路相挺讓我無後顧之憂
((3))擁有自己的烘焙店
成立雅力根坊
是每個烘焙師傅的夢想🌞
從師傅的角色轉換成一個經營者
不單祇是思維及想法要調整
還要面臨身更多的角色衝突
一路走來不容易~☁️🌦🌩🌤
所有的規劃都不在計劃之中~
但是冥冥之中老天早有安排~
下一集
如何再創另一個高峰事業
成立雅力根坊(23年了)
我結婚了
從事業高峰到低潮
成立烘磨坊
從低潮走出成為烘焙老師
認識了郭明輝老師
加入今達烘焙技師
三重家藝成立
被人推薦中華職訓授課
元培老師邀請我元培海青班授課
意外中的進入醒吾科技大學授課
好多好多的故事講不完啊
我的故事最終章😁
居然有人密我說老師
你是不是要退休啦
幹嘛最近在寫故事
哈哈
真的會想退休啊
魔法烘焙達人 何國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