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ch
1. 谷歌證實Chrome封鎖第三方Cookie 將延後到2023年開始。Adtech 類股大漲
2. iOS 14.5 推出兩個月後,App 退出追蹤率達86%
3. 臉書在美國壟斷案被法院駁回;同一時間,台灣公平會擬成立豬案小組調查臉書、谷歌等公司。
4. 客戶體驗管理業者Sprinklr 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市值52億美元
5. iKala 與全家推出直播電商工具服務 Shoplus 商店家
....
#Google 證實Chrome將延後一年(從2022到2023)封鎖第三方Cookie, Adtech 相關廣告商股票隨之大漲
Google 的Chrome瀏覽器原定在2022年封鎖第三方Cookie,由於Safari & Edge 已在此前進行封鎖,在市占65% 的Chrome 加入封鎖行列後,跨網站的行銷追蹤廣告會被封殺。
但近日Google 對外證實,由於其替代方案正被英國的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 Competition & Market Authority)調查中,將延後進行對第三方Cookie 的封鎖。
消息傳來,Adtech 相關股,包含 #TTD (The Trade Desk, 美國起家的程序化廣告投放公司)、#Criteo (法國出發的網路廣告平台,專注電商)、#PUBM(PubMatic,美國加州起家的影音行動廣告投放平台) 股價都應聲大漲。
#iOS14.5推出兩個月後的app退出追蹤率為84%
根據行動應用分析公司Flurry的部落格文章,iOS14.5在四月底推出後至今兩個月,全球使用者選擇退出追蹤的比例為84% (原文為正向表列,選擇允許追蹤的為16%)
Apple 的做法讓廣告業界的跨App追蹤失效,影響精準廣告投放的成效。
廣告聯播網業者行之有年的作法,是透過app開發商,在app展示廣告後開始追蹤收集消費者在其他app與網站的瀏覽行為,甚至GPS定位等資訊,匯集到聯播網後成為個別消費者資訊集;當品牌業者投放廣告時,即可根據特定瀏覽行為指定投放對象。這是網路與行動廣告有別於傳統媒體投放的重大區別。
由於該項作法對隱私造成的疑慮,以及養成臉書谷歌等巨型業者,這兩年興起的隱私保護做法是平台端或硬體設備端開始限制廣告商可追蹤範圍,外媒稱此類作法為Walled Garden 圍牆內的花園。
##Facebook 台美兩樣情。美國法院駁回臉書壟斷案;台灣公平會擬成立專案小組,對臉書、谷歌等數位平台進行產業調查。
本週一(6/28),美國一名聯邦法官駁回聯邦貿易委員會(FTC, Federal Trade Committe )與48個州的總檢察長對臉書提出的反壟斷訴訟,臉書股價應聲大漲,終於來到1萬億美金(1 trillion) 市值俱樂部(此前俱樂部成員還包含Apple, Microsoft, Amazon, Alphabet;FAANG 當中只剩下Netflix 還沒到位,而於網路成長股無關的微軟,也穩穩的位列其中)
相對的,台灣公平會在澳洲等國都要求臉書與谷歌等巨頭就壟斷一事做出反應後,終於開始『擬』成立專案小組;究竟今年內會唔會成立,成立後又會用哪種標準看壟斷與相關行為?讓我們看下去。
#客戶體驗管理的SaaS業者Sprinklr (#CXM)6月底紐約掛牌上市,市值52億美元
Sprinklr主打企業可以在一個平台上進行所有廣告與社交帳戶管理,適用通路超過30種,目前主要客戶涵蓋Microsoft、P&G、CapitalOne、麥當勞等公司。
當企業擁有的社交帳號越多(臉書、IG、Twitter、Youtube、LinkedIn、Line...)跨越帳號維持品牌調性一致的難度就越高。Sprinklr 的內容行銷平台主打貫穿社交帳號,為品牌小編團隊提供單一資料源、單一回覆顧客問題的平台,甚至包含廣告推播與調查功能。
感想:企業級的社交媒體管理,從外包給廣告或公關代理公司、內建團隊自操、再到有Martech工具可供使用,而且該市場還可以做SaaS的標準化產品服務,市場領頭羊還大到上市,市值相當於五隻獨角獸(10億美元是一隻獨角獸,52億不就五隻:p),市場發展真是一日千里。
#iKala與全家聯手推出社群直播工具『Shoplus商店家』服務
你有買過直播購物嗎?+1 後就可以串連購物流程的使用經驗後非常適合衝動型決策。iKala的新服務平台Shoplus上直接連動臉書帳號,以NLP偵測直播留言後引導消費者買單結帳,最後再串連全家便利商店的物流出貨。
iKala表示Shoplus 系統在泰國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alue, 商品交易總額)為22億元台幣(91app 2020年GMV 130億元台幣),期待這波直播熱潮讓平台工具也蓬勃發展。
註:GMV透過該平台完成的交易總金額,如果把交易平台想像成傳統大型市集,則相當於市集總營業額,平台與市集營運方的收入則為進駐包底與營業額的抽成
#001 #2021/07/03 #Martech
....
後記:週報形式是致敬 @馬克解讀金融科技 ,我去年學習Fintech 時段從他那裡獲益良多。今年轉向關心 Martech、Adtech,決定偷走這種做法:每週摘錄我關心的新聞。
為了讀者容易吸收,也為了鍛鍊快速輸出。我希望以簡要為主,則數在5則內,字數在1200-1500字內,寫跟編的時間也能控制一下。
第一次嘗試花的時間還是超出預期,寫個幾次我能掌握節奏吼,再來開電子報訂閱。(也要有人看,哈哈)
對了,名字居然叫做週記,事件選擇標準是我個人認為重要。如果有你覺得重要但我沒放上去的歡迎推薦,但接不接受就在我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Ashlee x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飲食菜單 👉🏻https://ashleexiu.com/diet/ ✨ 打造易瘦體質-系統化菜單 👉🏻https://ashleexiu.com/training ✨ 翹臀心機-升級臀部訓練 👉🏻https://gluteband.ashlee.click ---------------...
「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Technews 科技新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新聞] 當你"要求app不要追蹤", 部分iPhone app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iPhone 瘋先生- #允許App要求追蹤功能怎麼開?如果你還不了解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DCARD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Facebook 暗中追蹤iPhone 用戶很惱人?從隱私與定位設定斷 ...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臉書FB 廣告為了iOS14 改版,ROAS大跌把數位廣告行銷人員 ...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問卦] 要求APP不要追蹤是什麼意思?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隱私是基本人權!蘋果新功能「App 追蹤透明度」讓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教學] Facebook 臉書廣告太多關閉去除@iPhone 隱私權追蹤 ...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2022apple id追蹤-電腦筆電評比推薦,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2022apple id追蹤-電腦筆電評比推薦,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新聞] 想要Facebook 繼續免費嗎?官方要求用戶允許追蹤數據 ...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新聞] 想要Facebook 繼續免費嗎?官方要求用戶允許追蹤數據 ... 的評價
- 關於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問卦] 要求APP不要追蹤是什麼意思? - PTT評價 的評價
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21/06/09 研之有物
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評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研之有物,作者周玉文、黃曉君,INSIDE 經授權轉載。
AI 醫療、科技防疫的人權爭議
健康大數據、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醫療研發的新聖杯,新冠肺炎(COVID-19)更將 AI 技術推上防疫舞臺,各國紛紛串聯大數據監控足跡或採用電子圍籬。但當科技防疫介入公衛醫療,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讓渡了個人隱私?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天網」恢恢,公衛醫療的新利器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全世界為了因應危機展開大規模協作,從即時統計看板、預測病毒蛋白質結構、電子監控等,大數據與 AI 技術不約而同派上用場。但當數位科技介入公共衛生與醫療健康體系,也引發人權隱私的兩難爭議。
2020 年的最後一夜,臺灣再次出現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警告,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都不應參加大型跨年活動。而且,千萬別心存僥倖,因為「天網」恢恢,「我們能找得到您」!有天網之稱的電子圍籬 2.0 出手,許多人拍手叫好,但也挑起國家進行隱私監控的敏感神經。
隱私爭議不只在防疫戰場,另一個例子是近年正夯的精準醫療。2021 年 1 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布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臺灣勇奪亞軍,主要歸功於健全的健保、癌症資料庫及尖端資訊科技。
國際按讚,國內反應卻很兩極。早前曾有人質疑「個人生物資料」的隱私保障,擔憂是否會成為藥廠大數據;但另一方面,部分醫療研究者卻埋怨《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很嚴、很卡,大大阻擋了醫學研發。為何國內反應如此分歧?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原因之一是,
《個資法》早在 2012 年就實施,跑在 AI 時代之前,若僅僅仰賴現行規範,對於新興科技的因應恐怕不合時宜。
健保資料庫爭議:誰能再利用我們的病歷資料?
來看看曾喧騰一時的「健保資料庫訴訟案」。
2012 年,臺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沒有取得人民同意、缺少法律授權,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醫療研究單位。這意味,一般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例被加值運用,侵害了資訊自主權。案件雖在 2017 年敗訴,但已進入大法官釋憲。
民間團體批評,根據《個資法》,如果是原始蒐集目的之外的再利用,應該取得當事人同意。而健保資料原初蒐集是為了稽核保費,並非是提供醫學研究。
但支持者則認為,健保資料庫是珍貴的健康大數據,若能串接提供學術與醫療研究,更符合公共利益。此外,如果過往的數據資料都必須重新尋求全國人民再同意,相關研發恐怕得被迫踩剎車。
種種爭議,讓醫學研究和資訊隱私之間的紅線,顯得模糊而舉棋不定。何之行指出,「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權衡拉鋸,不僅是長久以來政治哲學家所關心的課題,也反映了現代公共衛生倫理思辨的核心。
我們有權拒絕提供資料給醫療研究嗎?當精準醫療的腳步飛也似向前奔去,我們要如何推進醫學科技,又不棄守個人的隱私權利呢?
「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是近年醫學發展的重要趨勢,透過健康大數據來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對症下藥。但健康資料涉及個人隱私,如何兼顧隱私與自主權,成為另一重要議題。
去識別化爭點:個資應該「馬賽克」到什麼程度?
何之行認為,「健保資料庫爭議」短期可以從幾項原則著手,確立資料使用標準,包括:允許退出權(opt-out)、定義去識別化(de-identification)。
「去識別化」是一道安全防護措施。簡單來說:讓資料不會連結、辨識出背後真正的那個人。何之行特別分享 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研發公司 DeepMind 的慘痛教訓。
2017 年,DeepMind 與英國皇家醫院(Royal Free)的協定曝光,DeepMind 從後者取得 160 萬筆病歷資料,用來研發診斷急性腎衰竭的健康 APP。聽來立意良善的計畫,卻引發軒然大波。原因是,資料分享不僅未取得病患同意,也完全沒有將資料去識別化,每個人的病史、用藥、就醫隱私全被看光光!這起爭議無疑是一大教訓,重創英國社會對於開放資料的信任。
回到臺灣脈絡。去識別化指的是以代碼、匿名、隱藏部分個資或其他方式,無從辨識特定個人。但要達到什麼樣的隱匿保護程度,才算是無從識別特定個人?
何之行指出,個資法中的定義不甚清楚,混用匿名化(anonymous)、假名化(pseudonymised)、去連結(delink)等規範程度不一的概念。臺灣也沒有明確定義去識別化標準,成為爭點。
現行法令留下了模糊空間,那麼他山之石是否能提供參考?
以美國《健康照護可攜法案》(HIPAA)為例,法案訂出了去除 18 項個人識別碼,作為去識別化的基準;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則直接說明,假名化的個資仍然是個人資料。
退出權:保留人民 say NO 的權利
另一個消解爭議的方向是:允許退出權,讓個人保有退出資料庫的權利。即使健保資料並沒有取得民眾事前(opt-in)的同意,但仍可以提供事後的退出選項,民眾便有機會決定,是否提供健康資料做學術研究或商業運用。
何之行再舉英國國民健保署 NHS 做法為例:英國民眾有兩階段選擇退出中央資料庫 (NHS Digital)的機會,一是在一開始就拒絕家庭醫師將自己的醫病資料上傳到 NHS Digital,二是資料上傳後,仍然可以在資料分享給第三方使用時說不。畢竟有人願意為公益、學術目的提供個人健康數據,對商業用途敬謝不敏;也有人覺得只要無法辨識個人即可。
近年,英國政府很努力和大眾溝通,希望民眾認知到資料分享的共善,也說明退出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鼓勵人們留在資料庫內,享受精準醫療帶給個人的好處。可以看到英國政府藉由公眾溝通,努力建立社會信任。
參照英國經驗,目前選擇退出的比率約為 2.6%。保留民眾某種程度的退出權,但善盡公眾溝通,應是平衡集體利益與個人隱私的一種做法。
歐盟 GDPR 個資保護的四大原則
健保資料庫只是案例之一,當 AI 成為大數據浪潮下的加速器,最周全之策仍然是針對 AI 時代的資料運用另立規範。 歐盟 2018 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 GDPR),便是大數據 AI 時代個資保護的重要指標。
因應 AI、大數據時代的變化,歐盟在 2016 年通過 GDPR,2018 年正式上路,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包括行動裝置 ID、宗教、生物特徵、性傾向都列入被保護的個人資料範疇。
歐盟在法令制定階段已將 AI 運用納入考量,設定出個資保護四大原則:目的特定原則、資料最小化、透明性與課責性原則。
其中,「目的特定」與「資料最小化」都是要求資料的蒐集、處理、利用,應在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內,也就是只提供「絕對必要」的資料。
然而,這與大數據運用需仰賴大量資料的特質,明顯衝突!
大數據分析的過程,往往會大幅、甚至沒有「特定目的」的廣蒐資料;資料分析後的應用範圍,也可能超出原本設定的目標。因此,如何具體界定「特定目的」以及後續利用的「兼容性判斷」,便相當重要。這也突顯出「透明性」原則強調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義務。當蒐集方成為主要的資料控制者,就有義務更進一步解釋那些仰賴純粹自動化的決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透明性原則的用意是為了建立信任感。」何之行補充。她舉例,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芝麻信用,將演算法自動化決策的應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連歐盟發放申根簽證都會參考。然而,所有被納入評分系統的人民,卻無從得知這個龐大的演算法系統如何運作,也無法知道為何自己的信用評等如此。
芝麻信用表示,系統會依照身分特質、信用歷史、人脈關係、行為偏好、履約能力等五類資料,進行每個人的信用評分,分數介於 350-950。看似為電商系統的信用評等,實則影響個人信貸、租車、訂房、簽證,甚至是求職。
這同時涉及「課責性」(accountability)原則 ── 出了問題,可以找誰負責。以醫療場域來講,無論診斷過程中動用了多少 AI 工具作為輔助,最終仍須仰賴真人醫師做最後的專業判斷,這不僅是尊重醫病關係,也是避免病患求助無門的問責體現。
科技防疫:無所遁形的日常與數位足跡
當新冠疫情爆發,全球人心惶惶、對未知病毒充滿恐懼不安,科技防疫一躍成為國家利器。但公共衛生與人權隱私的論辯,也再次浮上檯面。
2020 年 4 月,挪威的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推出一款接觸追蹤軟體,能監控足跡、提出曾接觸確診者的示警。但兩個月後,這款挪威版的「社交距離 APP」卻遭到挪威個資主管機關(NDPA)宣告禁用!
挪威開發了「Smittestopp」,可透過 GPS 與藍牙定位來追蹤用戶足跡,提出與感染者曾接觸過的示警,定位資訊也會上傳到中央伺服器儲存。然而,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NDPA)宣告,程式對個人隱私造成不必要的侵害,政府應停止使用並刪除資料。
為何挪威資料保護機關會做出這個決定?大體來說,仍與歐盟 GDPR 四大原則有關。
首先,NDPA 認為挪威政府沒有善盡公眾溝通責任,目的不清。人民不知道這款 APP 是為了疫調?或者為研究分析而持續蒐集資料?而且,上傳的資料包含非確診者個案,違反了特定目的與資料最小蒐集原則。
此外,即便為了防疫,政府也應該採用更小侵害的手段(如:僅從藍牙確認距離資訊),而不是直接由 GPS 掌控個人定位軌跡,這可能造成國家全面監控個人行蹤的風險。
最後 NDPA 認為,蒐集足跡資料原初是為了即時防疫,但當資料被轉作後續的研究分析,政府應主動說明為什麼資料可以被二次利用?又將如何去識別化,以確保個資安全?
換言之,面對疫情的高度挑戰,挪威個資保護機關仍然認為若沒有足夠的必要性,不應輕易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家採用「Smittestopp」這款接觸追蹤軟體,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有效的疫情控制,並不代表必然需要在隱私和個資保護上讓步。反而當決策者以防疫之名進行科技監控,一個數位監控國家的誕生,所妥協的將會是成熟公民社會所賴以維繫的公眾信任與共善。」何之行進一步分析:
數位監控所帶來的威脅,並不僅只於表象上對於個人隱私的侵害,更深層的危機在於,掌握「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 後對於特定當事人的描繪與剖析。
當監控者透過長時間、多方面的資訊蒐集,對於個人的「深描與剖繪」(profiling)遠遠超過想像──任何人的移動軌跡、生活習慣、興趣偏好、人脈網絡、政治傾向,都可能全面被掌握!
AI 時代需要新法規與管理者
不論是醫藥研發或疫情防控,數位監控已成為當代社會的新挑戰。參照各國科技防疫的爭論、歐盟 GDPR 規範,何之行認為,除了一套 AI 時代的個資保護規範,實踐層面上歐盟也有值得學習之處。
例如,對隱私風險的脈絡化評估、將隱私預先納入產品或服務的設計理念(privacy by design),「未來照護機器人可能走入家家戶戶,我們卻常忽略機器人 24 小時都在蒐集個資,隱私保護在產品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要納入考量。」
另外最關鍵的是:設置獨立的個資監管機構,也就是所謂的資料保護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專責監控公、私營部門是否遵循法規。直白地說,就是「個資警察局」。何之行比喻,
如果家中遭竊,我們會向警察局報案,但現況是「個資的侵害不知道可以找誰」。財稅資料歸財政部管,健康資料歸衛福部管,界定不清楚的就變成三不管地帶。
綜觀臺灣現狀,她一語點出問題:「我們不是沒有法規,只是現有的法令不完備,也已不合時宜。」
過往許多人擔心,「個資保護」與「科技創新」是兩難悖論,但何之行強調法令規範不是絆腳石。路開好、交通號誌與指引完善,車才可能跑得快。「GDPR 非常嚴格,但它並沒有阻礙科學研究,仍然允許了科學例外條款的空間。」
「資料是新石油」(data is the new oil),臺灣擁有世界數一數二最完整的健康資料,唯有完善明確的法規範才能減少疑慮,找出資料二次利用與科技創新的平衡點,也建立對於資料二次利用的社會信任。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3814-ai-privacy-medical?fbclid=IwAR0ATcNjDPwTsZ4lkQpYjvys3NcXpDaqsmE_gELBl_UNu4FcAjBlscxMwss
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Technews 科技新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只要給我追蹤數據,我就給你免費! iOS 14.5 的用戶有收到提示了嗎?
#App追蹤透明度 #Facebook #Instagram #免費
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飲食菜單
👉🏻https://ashleexiu.com/diet/
✨ 打造易瘦體質-系統化菜單
👉🏻https://ashleexiu.com/training
✨ 翹臀心機-升級臀部訓練
👉🏻https://gluteband.ashlee.click
-------------------------------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Natalia的頻道 http://bit.ly/2ZCRYQV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Weibo 👉🏻http://weibo.com/ashleexiu/
✨FB 👉🏻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我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免運】台灣滿3200免運,各地區都有滿額免運費唷!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高蛋白健身魚
✨【POSEIDON】https://www.poseidonfh.com
✨【折扣碼】👉🏻Ashlee
-------------------------------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更多影片
✨健身菜單App https://youtu.be/S_UXslAoEOc
✨瘦身大方向 https://youtu.be/WHZmAR7PnXU
✨準備好一起減肥 https://youtu.be/poI6YJ20fTk
✨如何測量身圍 https://youtu.be/-FlK11sngjU
✨減肥有聚餐時 https://youtu.be/e-tjIShx2N4
✨欺騙餐吃不吃 https://youtu.be/8JCzzbPz1mw
✨健身可以喝酒嗎? https://youtu.be/qVQENd5pOgc
✨瘦小腿|妳要知道https://youtu.be/pb0fNccgC4E
✨減脂你要知道的事 https://youtu.be/Ty3v9-ekyuY
✨減脂妳要知道的事|健身減脂 Q&A(上)https://youtu.be/C_ZQQqKSP1c
✨減脂妳要知道的事|健身減脂 Q&A(下)https://youtu.be/-ISu7KeN_oY
-------------------------------
✨ 我的二手出清👉🏻 https://shopee.tw/show_o_o
-------------------------------
原文字幕
Nana你知道嗎
我覺得你在鏡頭裡變瘦了
真的假的
真的我沒有騙你
Nana第一次那個拉出來做個對比
哇nana用到最重耶
大家來看這歷史性的一刻
嗨大家好我是Ashlee歡迎回來
今天呢是nana跑變身計畫的第三週
然後呢我要求他每個星期都要幫我拍照片
做一個體態的紀錄
我看他傳給我的資料
他的體重其實這三週下來沒有什麼變化
但是他的體脂肪
掉了接近3percent
掉了2.8percent
然後他的體態呢
也有一些轉變
大家看一下
你們可以看得到
第一週和第三歐的時候
她腹部的線條差異
有沒有看到他的上腹部那邊的凹陷
已經漸漸出來了
然後我們再來看這個側面的圖
可以看得出來他的大腿根部
跟他的下背的脂肪有稍微消下去
所以讓他的臀型是更加明顯的
才三週耶
我覺得他真的好棒 就很厲害
而且我聽他說最近開始有一點厭世的感覺
我其實還滿想知道他現在的狀況到底怎麼樣
嗨
哈囉
好久不見
真的
那你這幾天好嗎
還不錯
睡得好嗎
睡得滿好的
我的睡眠一直都沒什麼問題
那身體會不會痠痛
連續練兩三天的時候會
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還可以
那你有拉筋嗎
有
對啊健身完拉筋非常重要
隔天比較不會有緊緊痛痛的感覺
今天要準備第三週
第三天的訓練期待嗎
我本來很期待
但是我剛剛下班前就
月事來了
現在就是有點身體不太舒適
但還是要好好的把訓練跑完
在進入我想要問你的問題以前
我之前好像沒有問過你說你有沒有規律的訓練
其實我沒有認真算有規律的訓練過
曾經有想要認真跑一個訓練菜單
但因為訓練的方法跟我習慣的不太一樣
我自己是習慣一天練全身性訓練
但是那個菜單
一天練一個部位
然後連續的動作
就是我覺得這樣的發力對我來說
不是效率到很高
因為我後面會完全沒有辦法撐下去
所以那個訓練我大概只跑了兩週就停了
下一個訓練就是之前Ashlee的健女人菜單
大概跑了一個月
就是我也沒有在追蹤自己體態的狀況
所以這次算是我
認真的完整地跑完一個規律訓練的第一次這樣子
今天已經是第三週了
那你從第一週到第三週到現在有遇到什麼挫折嗎
我覺得我自己
就是有一點太急了
太急著想要看到自己的成果
就是有一種
我那麼努力可是卻看到成果
就會有點自暴自棄
然後在很餓的時候又會覺得
可是今天又不能大吃特吃
不能吃自己想吃的
還是要堅守著
飲食的目標
有時候會有這樣子的挫折
然後飲食上面
常常會碳水爆掉
找不到蛋白質的來源
因為我大部分都是外食比較多
外食又很容易攝取到高油高鹽的食物
然後又很容易讓身體昏昏沉沉的
沒什麼精神
大概是這三週遇到的一些
困難
那你最近
或是你現在的困難是什麼
常常會覺得很厭世
因為真的就是
一天三餐的標配就是
手機磅秤
要開始吃飯之前都要先把東西上磅稱量
再加上上班就真的滿累的
然後還是要安排時間訓練
就真的會有點厭世這樣
那你怎麼克服這些困難的
有一部分
當然就是我有需要記錄這部影片的壓力在啦
但是
我覺得跟自己喊話也很重要
畢竟我當初是真的下定決心
然後跟自己承諾要完成這個菜單
然後也想要看到自己體態的變化
所以我覺得
在你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
你就是要好好的跟自己喊話
然後尤其是每天每天都有紀錄自己上的變化
你看到那些細微的數字
你就會知道你的努力是有成果的
那飲食的部分
我就是可以盡量就自己準備
就是最少最少準備就是我自己一定會帶一份
雞胸肉出門
然後在外面就是儘量選自己喜歡的原型的食物吃
偶爾還是可以吃一些好吃的好喝的東西
但是就是營養素還是要照算這樣子
相信大家也可以跟我一樣
好好地堅持下去
大家加油!
那你之後有什麼
安排嗎
之後就是
覺得時間允許的狀況下
除了自己的菜單訓練之外
還想再加入高強度的有氧
因為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歡上有氧拳擊的課
就是健身房那種大型的團課
上那個課非常的舒壓
然後又可以達到快速的有氧
就打算之後
可以更有效率的安排時間
然後加入這個
拳擊有氧的部分
呼 終於到家了
好累
但是我想nana應該比我更累
他今天月經第一天
你看他多認真
還是給他拼下去
對了
想要知道
月經來可不可以訓練
如何利用月經來的時候身體賀爾蒙的變化
去優化你的訓練
可以點右上角連結到生理期的影片
然後今天nana跑的是
變身計畫第三週第三天訓練
如果你想要獲得這樣子的訓練菜單
甚至想要更進階的
神力女超人計畫的呢
我都會把這個菜單的連結放在影片的下方
大家可以去點一下
那我真的太累了
我要去
洗澡休息了
謝謝你看到現在
之後nana還會陸續有
2到3集影片
所以大家拭目以待
我們下次見
Peace
#訓練菜單#變身計畫#神力女超人計畫
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iPhone 瘋先生- #允許App要求追蹤功能怎麼開?如果你還不了解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歡迎加入蘋果討論區,凡是iPhone、iPad、Apple Watch、MAC各種話題都可以盡情討論,發言和留言前請先閱讀版規。加入前必須回答簡單問題,主要是防止廣告人士加入。 ... <看更多>
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Facebook 暗中追蹤iPhone 用戶很惱人?從隱私與定位設定斷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蘋果新提出的App 追蹤透明度,要求App 必須取得用戶同意,才能在不同App ... 若允許《Facebook》App 透過iPhone 上的定位功能,接收確切位置的資訊並 ... ... <看更多>
允許app要求追蹤要開嗎 在 [新聞] 當你"要求app不要追蹤", 部分iPhone app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原文連結:連結過長者請使用短網址。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21/09/23/iphone-tracking/
2.原文標題:標題須完整寫出(否則依板規刪除並水桶)。
When you ‘Ask app not to track,’ some iPhone apps keep snooping anyway
當你"要求app不要追蹤", 部分iPhone app仍會持續窺探隱私
3.原文來源(媒體/作者):例:蘋果日報/王大明(若無署名作者則不須)
The Washington Post/Geoffrey A. Fowler 與 Tatum Hunter
4.原文內容:請刊登完整全文(否則依板規刪除並水桶)。
(註:由於原文過長,原po以google翻譯+少許潤飾後得到以下的中譯)
在iPhone上,你現在可以點擊一個寫著「要求App不要追蹤」的按鈕。但在這背後,仍然
有許多app在持續的窺視你的行為。
假設你打開一個Subway Surfer,一個被App Store列為必玩的遊戲之一。手機詢問您是
否同意app「追蹤」您的行為,一個蘋果自四月開始與app中顯示的對話框,作為apple打
擊隱私侵犯的一部分。當回答否時,iPhone應會阻止如Subway Surfers或是Facebook等
app得知你在其他app或是網站上做了什麼事情。
但有趣的事情在你要求app不要追蹤的時候發生了,根據隱私軟體Lockdown和華盛頓郵報
的研究人員調查顯示。Subway Surfers開始傳送給外部廣告公司(Chartboost)關於你的
iphone的29個資料點,包括你的網際網路位址,剩餘儲存空間,目前音量大小(精準至
小數點後三位),和你當前電池電量(至小數點後15位)。這些相當獨特的資料將可能
被廣告商用以識別你的iPhone,極有可能被他們得知你用了哪些其他的app,或是向你精
準投送廣告。
換言之,App並不理會你對於不追蹤的要求。你也沒辦法阻止他們。在這些app面前你毫
無隱私可言。
Apple的規定稱app不得追蹤表明不追蹤的使用者。 那麼為什麼還會發生這種情況呢?一
些隱私權倡導者表示,這種數據收集方式可能是追蹤的一種,只是有著不同的名稱:指
紋(fingerprinting)。
我們的調查發現 iPhone 的防追蹤保護遠不如 Apple 的廣告所暗示的那麼全面。 我們
發現至少三款熱門的 iPhone 遊戲,與廣告公司共享了大量的識別資訊,即使在被要求
不要追蹤之後也是如此。
發言人 Fred Sainz 表示:「Apple 認為追蹤行為應該公開透明,並在用戶的掌控之下
。」 「如果我們發現開發者不尊重用戶的選擇,我們將與開發者合作解決此問題,否
則他們將會被 App Store 下架。」
當我們向 Apple 報告我們的發現時,它表示正在與這些公司聯繫,以了解他們正在收集
哪些資訊以及他們如何共享這些資訊。 幾週後,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
當您要求app不要追踪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Apple 所謂的 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 倡議使得 Facebook 和 Zynga 等大型app
製造商抱怨這可能會損害他們的利潤。 但這並不代表apple已停止所有跟踪。
為了了解當你點擊「要求app不要跟踪」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Lockdown 表示,它在運
行 iOS 14.8 的 iPhone 上測試了十個熱門app,並在最新的 iOS 15 上再次測試,分析
從中流出的個人信息。
作為 iOS 14.5 中技術性更新的一部分,這些app不再能夠訪問一個極具價值的資料:
一種 iPhone 的社交安全碼,又被稱做廣告商 ID(ID for Advertisers),或 IDFA。 但
是除了該號碼之外,仍有其他資訊可以辨識您的手機。
Lockdown 發現大多數app繼續在幕後與第三方數據公司們進行通信,也就是隱私倡導者
所稱的追蹤器。 其中的大多數您可能從未聽說過,但它們可以從您的 iPhone 接收大量
信息,可能會揭露您如何使用app,甚至您的所在位置。 他們對數據的使用可能是良性
的,比如幫助app發現bug並追蹤各功能的成效如何或者他們可能將您的資訊提供給
廣告商和數據經紀人。
在 Lockdown 調查的app中,點擊「不追蹤」鈕後,並不影響app聯繫第三方追蹤器的總
數量。 App嘗試向這些公司發送數據的次數僅下降了 13%。
「在阻止第三方跟踪器方面,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 毫無用武之地。 更糟糕的
是,允許用戶選擇點擊 『要求App不要追蹤』按鈕,甚至可能使用戶對隱私產生錯覺,
」前蘋果 iCloud 工程師、Lockdown 聯合創始人 Johnny Lin 說道。
更令消費者擔憂的是,Lockdown 表示,其調查的三個appSubway Surfers、Stream
er Life! 和 Run Rich 3D似乎正在收集數字指紋 (digital Fingerprinting),此
種數據可用於更具侵入性的跟踪。
當app從您的 iPhone 獲取看似無害但技術性的信息(例如音量、電池電量和 IP 地址)
時,指紋識別就此發生。 這些數據結合起來,則可創建出如同拇指上的皮膚般獨特的手
機圖樣。
在同一部測試手機上,Lockdown 測試的所有三款遊戲都向廣告網絡 Chartboost 發送
了幾乎完全相同的特定於設備的資料點。 (廣告網絡是(Ad Network)一家充當出版商和
廣告商之間的經紀人的公司。)這三家公司還將測試 iPhone 的超具體特徵發送給一家
名 為 Vungle 的廣告公司。 這可能允許app製造商和廣告商在未經您同意的情況下連
接各個點並跟踪您。
Subway Surfers、Streamer Life!、Run Rich 3D 與 Chartboost 共享的數據
- 設備名稱(例如 “John 的 iPhone X”)
- 輔助功能設置:粗體文本
- 輔助功能設置:自定義文本大小
- 顯示設置:暗模式
- 螢幕分辨率
- 時區
- 總儲存空間(精確至位元組)
- 可用儲存空間(精確至位元組)
- 貨幣(例如 “美元”)
- iOS版本
- 音頻輸出(例如 “喇叭”/“藍牙”)
- 音頻輸入(例如 “iPhone 麥克風”)
- 輔助功能設置:隱藏字幕
- 國家
- 電信業者名稱(例如,“AT&T”)
- 電信業者國家
- 上次重啟時間(精確至秒)
- 日曆類型(例如,“Gregorian”)
- 啟用的鍵盤(例如,“英語、表情符號、阿拉伯語”)
- 當前電池電量(精確至小數點後15 位)
- 當前音量級別(精確至小數點後 3 位)
- 輔助功能設置:增加對比度
- 當前螢幕亮度(精確至小數點後 15 位)
- 縱向/橫向模式
- 電池充電狀態(例如 “已連接充電器”)
- iPhone 型號(例如 “iPhone X”)
- 語言
- User Agent(Browser Agent)
- IP地址
Lockdown 和我們諮詢過的其他隱私專家,都無法肯定地說明從這些app流出的被拿來做
些什麼,或者這些數據是否被用來追蹤人們以投放廣告。 只有app製造商自己才能解釋
您的資料被用作何種用途。
「來自 Chartboost 的讀數列表看起來確實可以用來創建指紋。 但我不認為有一種方
法可以在不看到另一面發生的情況下知道,」數位權利倡導組織電子前鋒基金會 (EFF)
的技術專家 Bennett Cyphers 說。
很少有app開發人員會給我們明確的答案。
「為了讓遊戲正常運行,一些數據會傳送到 Ad Networks,」製作 Subway Surfers 的
公司 Sybo 發送電子郵件說。 「作為一家公司,未經用戶同意,我們不會出於廣告目的
跟踪用戶。」它沒有具體說明為什麼需要向廣告公司發送如此多的個人資訊才能正常運
作。
Run Rich 3D 的製造商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Stream Life! 的開發商則表示它符合蘋果
的隱私規則。
遊戲製造商 Zynga 旗下的廣告公司 Chartboost 不會回答我們的問題,但它表示「致力
於保護最終用戶的隱私,同時為我們的發行商提供最佳體驗,以支持他們的廣告收入來
源。」
Vungle 表示,其收到的資料點不能用於「識別用戶或辨別他們可能使用的其他app」。
他說他們「將資料用於實際用途,確保我們的廣告在不同國家以適當的語言於app中顯
示,並與設備兼容。」 但它並沒有解釋電池電量等數據如何幫助它做到這一點。
Apple表示,對 iPhone 進行指紋識別長期以來一直違反其規定。
到底什麼是追蹤?
當對「追蹤」的定義幾乎沒有達成一致時,就很難禁止追蹤。
許多 iPhone 用戶可能認為這表示app會以某種方式獲取您的數據,可能包括您的位置
。 隱私權倡導者認為,只要app或網站在未經您明確同意的情況下與第三方共享您的個
人資料,即構成追蹤的條件。 這便是另一家可能洩露或濫用您的數據的公司。(最近的
一個例子是一位天主教神父,他似乎被列為同性戀,使用的資料則可能為約會app Gri
ndr 發送給第三方的數據。)
Apple 對追蹤套用了更狹隘的定義:同一家公司於自家的app或網站上收集有關您的資料
後,將這些資料與其他不同公司收集的資料串聯起來並且僅用於廣告定位、廣告衡
量或出售給數據經紀人,稱為追蹤。 並不包括出於其他目的共享數據,例如數據分析和
打擊欺詐。
app行業中的一些人正在推廣他們自己對追蹤的定義,同時看看他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
變 Apple 提供的定義。
這是因為對於依賴廣告的app來說,Apple 的追蹤保護令他們頭痛。 如果沒有證據表明
廣告商的廣告促使人們下載另一個app或促成更多的購買,他們就不想花錢下廣告。
在 Apple 打擊之前,將客戶與他們點擊的廣告關聯起來相對容易。 但是隨著 iOS 14.
5 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行業開始依賴的追蹤技術IDFA 號碼突然消失了。
引入數位指紋。 部分廣告行業中的人們對此使用了不同的術語。 例如,「概率匹配」
(probabilistic matching)是一種使用從 iPhone 收集的個人信息來確定廣告屬性的方
法,而無需確定用戶的身份。
指紋識別使用設備上那些看似無害但技術性的信息(例如其音量、電池電量和 IP 地址
)來識別它
這種做法已經使app行業分裂。 app數據公司 Branch 的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 奧斯汀
(Alex Austin) 表示:「我們不斷受到客戶的壓力,希望為已退出(opt-out)的用戶進行
概率匹配。 我們相信,蘋果最終會在這方面表態,打擊那些試圖變通的公司。」
部分數據公司幾乎不隱瞞他們在做什麼。
Lockdown 發現,兩家數據公司AppsFlyer 和 Kochava構建了一些設置,讓他
們的客戶忽略人們是否願意被追蹤。
廣告性能軟體製造商 Kochava 提供了一款名為“AppleTracker 4.6.1”的產品。 Loc
kdown 發現 Kochava 允許其客戶簡單地切換開關來覆蓋人們的追蹤請求。 Kochava 表
示,該功能的設計目的是讓公司可以通過他們自己擁有的app和網站來追蹤客戶這並
不違反 Apple 狹隘的追蹤定義。 但幾乎 沒有什麼能阻止開發人員使用 Kochava 來跟
踪不同公司開發的app,這甚至會違反 Apple 的規則。
Lockdown 發現數據公司 AppsFlyer 提供了類似的軟體。 Lin 稱之為隱私作弊模式。
「只需點擊一個按鈕,」他說。
誰需要對這項技術的使用範圍負責? 兩家公司都在其網站上發出警告,告訴app製造商
不要對選擇退出追蹤的人濫用他們的功能但他們在技術上並沒有阻止它。
Kochava 說:「這些指導方針是由蘋果公司製定的,我們希望蘋果公司能夠執行它們。
Kochava 的默認行為符合 Apple 政策。」
AppsFlyer 說:「app開發人員擁有完全控制權。」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保護隱私是一場軍備競賽。
一些倡導者表示,蘋果的打擊追蹤行動產生了影響。
EFF 的 Cyphers 說:「Apple 從『默認允許追蹤』的立場轉變為『只有在用戶選擇加
入時才會允許追蹤』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如果你是一個注重隱私的 iPhone 用戶,指紋識別的興起是個壞消息。
「以前消費者對他們的數據有一定的控制權例如,他們至少可以重置他們的 IDFA
,並且知道他們可能會取消他們之前的活動與他們正在從事的任何新活動的關聯,」聯
邦貿易委員會前首席技術專家 Ashkan Soltani 說道。「通過指紋識別,你不知道一家
公司是否真的在將你的活動建立關聯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也沒有簡單的方法來阻
止它。」
懸而未決的問題是蘋果將如何應對。
許多app製造商和數據公司為蘋果公司提供掩護,稱如果他們做錯了什麼,蘋果公司會
在允許他們進入 App Store 之前阻止他們進行審查。
於今年 4 月,Apple 似乎以與一家名為 Adjust 的數據公司合作的 app 為例,導致它
停止收集某些數據點。 但從那時起,行業高管表示,蘋果的執法已經枯竭,數據公司正
在觀察他們能將其推進多遠。
「Apple 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阻止它,所以每家公司都開始這樣做,」Eric Seufert
說,他是一家名為 Heracles 的諮詢公司的創始人,他經營著有影響力的行業博客 Mob
ile Dev Memo。
Apple 表示,遵守其規則是 app 本身的責任,但卻拒絕了數以萬計與App Tracking Tr
ansparency 和指紋識別有關的政策建言。
如果沒有徹底的審視,即使是 Apple 也很難確切知道數據在離開app並轉到第三方後會
發生什麼。 一些app和數據公司還採取技術措施隱藏他們的代碼,使其更難調查。
App確實必須在隱私政策中說明它們將數據發送給第三方,但通常不會具體說明向誰或確
切原因。 蘋果今年早些時候開始要求app發佈到其 App Store 的「隱私標籤」也不包括
接收數據的公司的名稱。
iOS 15 中,新的隱私報告功能可讓人們查看他們使用的app聯繫了哪些網域但您不
能單獨選擇不與之連接。 如果您想嘗試阻擋追蹤器,Lockdown、Jumbo Privacy 或 Di
sconnect 公司的 Privacy Pro 等軟體會嘗試斷開與追蹤業務公司的聯繫。
還有一些希望蘋果可能會提出技術解決方案,使app更難在其設備上進行指紋識別。作為
iCloud+ 訂閱的一部分,Apple 新推出的 Private Relay 服務可能就是為此做準備。
它隱藏了 Safari 瀏覽器中網絡追蹤器的 IP 地址,這個資料點通常也是app指紋識別
的關鍵。
除非蘋果採取行動,否則 iPhone 用戶的隱私仍掌握在app開發商和數據公司手中。 鑑
於他們的歷史,是否信任他們與處理我們的個人資訊是須繼續探討的問題。
-
5.心得/評論:內容須超過繁體中文30字(不含標點符號)。
iPhone總是主打保護隱私,我們看似逐漸掌握了自己的隱私,但真的是這樣嗎?這也算
是兩個平台都有的老問題了,為了廣告收入,追蹤器只會日益強大。手機所帶來的方便
與隱私相關的顧慮並不是沒辦法達到一個平衡點,但就現階段來看我們還是有很長一段
路要走。
──────────────────────────────────────
----
Sent from BePTT on my Samsung SM-T97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33359442.A.22C.html
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