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0.16 冉齡軒議員民政業務質詢內容如下:
^民政局
台中市議會民政業務質詢,冉齡軒議員指出東勢殯儀館、納骨塔目前都位居往東勢林場大馬路旁,遇到好日子或清明節、中元節,往往停車位不足,局長有何解決方案?
局長回應說-東勢殯儀館臨時停車空間整平工程:
1.業已編列110年度工程經費。
2.施作土地規劃為山坡地,需配合水土保持計畫辦理施工。
3.約80個車位。
目前台中市公墓,大部份禁葬,以火葬居多,老人家傳統觀念認為火葬還要燒一次,局長您認為靈魂在人往生後,幾個小時離開身體?昨天有議員提到棉布(燃燒會造成空氣污染)是否建議ㄧ般喪宅改成紙輓聯?本席與盧市長重視環保,設立無煙區,電子晚聯,若可規劃殯葬一元化,環保、生態循環友善大自然的環保葬,副市長看法?國外英國改用液氮冷凍、機器震碎、乾燥脫水、分離金屬物做成一塊骨灰磚(可裝骨灰罈放塔位、樹葬、海葬);佔用空間小,人體的歸宿進一步科學環保,簡潔實際。
^社會局
即昨天楊正中議員提到0~2歲公托,2~3歲空窗期(迫使父母親要被迫辭職工作)3~6歲再進入幼稚園,本席認為盧市長德政,讓許多年輕夫妻勇敢生育,若能持續0~2歲延續到三歲,讓嬰幼兒能得以安全習慣環境,父母親更安心在職場,3歲再直接上幼兒園,如此三贏,更顯盧市長德政,副市長看法?希望能在六歲學齡前的階段都能做好相關的育兒措施,增加社會福利可以降低家長的負擔,並且鼓勵民眾勇敢生育下一代,為國家的子嗣都能傳承降低老人化的社會趨勢。
^勞工局
目前台中市政府有申請約62位(農事外勞)因疫情的關係目前到達台中市只有來了四位 ,針對農業缺工問題,山城地區老農情況嚴重,有年輕人銜接問題 ,導致僱工不易,過去也傳出,有業者冒險僱用非法移工遭重罰的案例。農村人口老化,現在只能冀望有更多移工協助生產端。希望勞工局協助跟中央勞動部共同規劃,讓農民能有合法的引進外籍勞工,可學習澳洲農莊模式,提供度假打工、打工換宿給外國的遊客一個在地不同深根的體驗。
^客委會
台中市客家人數有多少?約48萬的人口,現在有許多國內外客家人,要到客家庄觀光、尋根、巡禮,本席瞭解在許多縣市有客家文化園區及客家文化美食展演館,江主委是否有規劃具有客家文化、多元族群共存共融且具有規模性硬軟體建築?
為配合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及周邊區域未來發展之需、開發可行性及長遠願景之考量,市府規劃朝向整體開發、新建量體之目標邁進。由於東勢客家文化園區過去是舊鐵道東勢火車站,園區周遭土地屬於鐵路局,由市府向鐵路局承租使用,因此在園區開發上多有限制;市長盧秀燕上任後相當重視山城發展,在109年度編列1,000萬元預算向鐵路局申購土地,現已完成有償撥用。
現階段中市府客委會正努力向中央爭取經費辦理「東勢客家文化園區主體營造暨新增量體計畫」,建置多功能跨域的客家文化展演設施、客家社團活動及地方創生空間,預計規劃文化資產保存、民俗技藝傳承、學術研習交流、推動產業成長、促進區域旅遊活動及融入社區生活之戶外禾埕等相關空間,打造具臺中客家、多元族群共存共融且具有規模性的展演中心。
未來亦將鐵道、林業、橫貫公路拓墾意象納入後續規劃,喚起在地鄉親的舊時記憶,並透過周邊區域資源連結,包括鄰近六個農會的農特產品展售行銷,以期未來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能成為臺中客家文化基地,並彰顯山城名片之功能,讓山城美麗的風景結合地方農產品及美食,使客家文化發展基地更加深化與推廣。
僱用非法 外 勞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名從事家庭看護的逃逸移工成為武漢肺炎的確診案例,勞動部表示正建置陪病登錄系統驗證身份,也呼籲雇主不要僱用非法外勞。但此舉被批評更可能造成隱匿而無助防疫,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不表贊同。
每逢重大工安意外與社會事件,移工常成為眾矢之的,或被開刀當做社會問題解方。但相應措施是否能對症下藥,還是在偏見與剝削的制度下,其實無助真正解決問題?
「我們希望他們被嚴格管控,因為不能掌握行蹤,可能造成防疫漏洞。但我們又無法否認,一個個非法或合法身分的移工,就站在防疫第一線,照顧著台灣老病殘,該被責怪的不是這群移工。我們必須去質問長照制度為何讓我們的老病殘得不到足夠的照顧,移工只是在可能的社會夾縫裡求生存而已。他們過去因為政策的剝削進入廉價勞動力市場求生存,當重大事件來臨,又變成政府口中防疫或是社會安全的漏洞,種種批評對移工是非常不公平的。」
#移工 #武漢肺炎 #防疫 #新冠肺炎
▶️帶給您更多深度報導
http://pnn.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僱用非法 外 勞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問題是,誰執政都同一批官僚制定政策,而執政黨不是沒有該領域人才就是裝傻!
[從缺工到菜蟲,從政策看滅農。]
📰檢調大動作調查終於抓到菜蟲了,300噸胡蘿蔔⋯⋯
📰專案小組抓到農場僱用非法外勞,最高罰款75萬元。
看到這些新聞,身為一個讀農也務農的溫室農,我想和學弟妹說,如果你不是家中有底的農二代,如果你有更好的發展,千萬別在台灣返鄉務農,太辛苦了,這個國家長久以來的大方向,看似挺農實質走向滅農。
🚫農地新三寶-農舍、工廠、太陽能
精美的農舍、非法的工廠、打綠能旗幟的太陽能板,可說是農地上最有產值的作物。真正要蓋農業用包裝場,走合法途徑還得面對一堆規範限制!
農地農用喊了這麼多年,有落實了嗎?也因此,台灣農地的價格高昂,網路查都知道是世界第一。
🚫嚴格卻過時的農業法規
偶然機緣下,有幸參與日本超商Lawson農業部門在台灣講座。其中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台灣的T-GAP規範比日本J-GAP還嚴格,相信台灣農業發展是更好的。」當下覺得日方人真好,台灣農業法規常常是用限制來解決問題,對政府來說最簡單又不麻煩,而有關係者還能沒關係地鑽漏洞。
🚫媒體渲染的農藥萬惡
在台灣,對於使用農藥似乎還有所誤解,隨著科技進步,大藥廠常推出效用更好、毒性更低的農藥,若有興趣可以上藥毒所查查台灣安全用藥規範。
只是,目前規範常常出現許多類似農作物的用藥完全不一樣,使人無法理解到底為什麼,連本科系的自己根本都背不起來還得翻資料。這樣依賴農藥行配藥的農民,會完全清楚哪些可噴、哪些不能撒嗎?
再加上,現在露天農作物大多請人代噴,如果被鄰田污染,即使濃度遠低於標準值,只要該藥劑非該項農產品的法規用藥,新聞便會以斗大的標題「XX菜驗出禁藥」,誤導消費者造成恐慌。鄰田污染相關法規只要一日不制定,推行再多驗證、標章都無法保障消費者和用心農民。
🚫支撐產業的高齡棟樑
勞動部不斷地想用農業缺工來解決失業問題,但是說一句難聽的,現在各行各業都在難請人,肯工作就找得到適合職缺,懶惰成性者更不可能願意下田。
在農業外勞開放未現曙光的現下,尚有農產品能吃,要感謝農村高齡棟樑還願意勞動、要感謝部分農作物已自動化;至於其他還沒自動化農產品,尤其是蔬菜,如果沒有每年颱風讓部分農民想去賭風災過後高價,願意種的菜農真有那麼多?但,必需嚴肅地說,缺工影響農業發展,之後只會越來越浮上檯面。
🚫台灣淺碟市場
在台灣已經很習慣聽到:菜價低迷、菜農泣豐收;或是菜價高昂、菜販哀哀叫。換成任何一項農產品皆適用,台灣就這麼丁點兒大,隨便一個氣候異常,就影響價格甚鉅。
缺貨就進口呀⋯⋯
進口生鮮不是在亞馬遜或淘寶上購物,今天下單最慢過幾天就到貨。
盛產就出口啊⋯⋯
先不說全年供貨,連盛產期的供應量都不穩定,貿易商怎麼去談市場?
那為什麼不穩定?
沒有工人!沒有工人!沒有工人!!!
沒有工人,再厲害排程及栽培技術都是假的,依然只能侷限在逐漸退休的現有成員,穩定供貨更是難上難。
共同外銷啊⋯⋯
現在耕地面積分散到光一個貨櫃裝滿可能要整合不只20個農戶,一季只會出一個貨櫃嗎?這種「爽缺」沒有深厚的產業力,只會走向曇花一現。
盛產時冰起來做調節呀⋯⋯
才剛找到一位僅冰300噸胡蘿蔔,卻被扣上菜蟲之名的供應商,身為曾在菜市場打滾數年的現役農民,有種現在是要鬥死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感覺。
🚫國際競爭力的口號
務農至今也才沒幾年,似乎是為了掩蓋國家長久以來對農業的極度看輕,口號一提再提,搞得每年都好像農業起飛新元年,但很巧地卻又幾乎停留在空泛表面。而應該帶領產業進步的農業預算,又有多少編在具實質幫助的研究或是建設上呢?
🚫看看政策再來考量是否投入
這幾年不斷地以各種補助、低利貸款、以及美好文宣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業。但我想告訴學弟妹們,現下如果選擇農業來白手起家創業,為了要在裡面獲利而投入的那份心血,用在其他行業可能更值得。只能說,目前我們不會放棄也不能離捨,確實是因為對農業還有愛也還有債。
種植農作物需要的專業本就不易掌握,再加上目前政策法規環環相扣導致的種種限制,對於這樣夾縫中求生存之務農路,安份守己第一線農民的無力和無奈,何時才能傳達給法規制定者呢?我們想要的,是一個穩定產業環境⋯⋯
#鄉下小農婦的murmur又臭又長卻是字字血汗
#忙到昏天暗地還硬擠時間寫到頭暈眼花
#從缺工到菜蟲_從政策看滅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