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敏感兒媽媽的「告解」】
............
「在教養過程中,每個成人都會經驗各種負面情緒,包括焦慮、緊張、難過、憤怒、挫敗、失落、無助...等情緒。若忽略了內心的情緒不去感受他們、處理他們,他們就會漸漸成為無形的壓力,一點一點地慢慢把我們壓垮,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沒有生命力,甚至越來容易生氣、越來越厭世」- 羅寶鴻
............
羅老師好:
雖然知道老師不可能總是回覆我們的需求,也沒有責任一定得要 ,不過我就是當對神父告解,有時候就只是希望能夠說出去,也許有一天問題就解決了。
我女兒1歲快2個月,算是很典型高敏感兒,剛剛只是幫她擦眼屎多擦幾下,她馬上哭到嘴唇發紫,塞了奶嘴就累的睡著。
昨天我裝哭,她本來還覺得好笑,但後來哭得比我還慘,當下覺得真不該跟高敏兒開這種玩笑。一次我去店裡選購小孩的學習杯,我希望可以讓女兒漸進式的學習用吸管,因為女兒對食物也很小心,她喜歡跟著大人吃,但就是幾口而已,奶瓶就只喝奶,其他味道都不行,吸到空氣就馬上頭撇開,店員說我不要擔心她水分不夠什麼的,我不是擔心這個,而是我一路一直在想辦法,短暫水分減少不是問題,而是還有好多美好的食物,需要提升基本技能才吃得到。
其實她的大小肌肉已經可以做好多事,但她不遺餘力都拿來黏著我,很可惜,她可以握住愛吃的小雞腿,不過她覺得丟掉比較有趣,已經可以站著往前走幾步,但她很怕跌倒,所以還是用爬的,或非要大人雙手讓她牽⋯⋯。其實很多小細節連貫下來,她就這樣自困了。
我雖然還是接受她自然發展,隱晦地引導而已,不過最近常常覺得已經黔驢技窮,所以除了看書,最近還去報名上課。我自己不覺得自己是焦慮的媽媽,但可能職業訓練就是習慣處理問題,所以遇到問題就會想要去瞭解它,這確實讓我不太輕鬆,因為現階段我的經驗還遠遠不足,但很珍惜孩子給我的機會,比起一起同行,我會希望在她這個階段,自己能多她一步,好好承接她敏感的身心。
謝謝有這個告解室,謝謝老師給我們的很多觀念。
……….
您好我是羅老師。
聽您這樣說,我很欣慰自己可以成為家長告解的窗口,因為在漫長的教養過程裡,爸爸媽媽確實是有很多情緒與想法,需要有一個地方宣洩。很多時候,父母在某些時間點上需要的並不是建議,而只是陪伴。
作為一位「神父」,我要說:您的告解主都已經聽見了,阿們。
回到「羅老師」的身分,我也想要跟您分享一些我聽完您告解後,心裡的感動與發想:
1 確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很欣喜您可以如此地接納您的孩子。
蒙特梭利博士說:教育的首要任務,乃幫助孩子發展獨立。在沒有立即危險前提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能幫助孩子發展動作、發展自信、發展意志、發展專注。我覺得您目前這部份做得很好,而且很棒的是您並沒有拿自己孩子來跟別人的孩子比較,這也是讓您保持寬心的原因。
縱使您的孩子比較敏感,我也會建議您盡量允許她探索,多讓她嘗試,不要因為覺得她xxx(任填),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她一定不喜歡ooo(任填)。0-3歲孩子是環境的探索者,她會藉由感官探索與認識世界,現階段您能夠對她探索的範圍越開放,她對世界的視野就會越豐富,把內在潛能發揮出來的機會就越大。
不需要有太多設限,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多給她一些能力所及的挑戰,但也照顧她的情緒,您目前已經是這樣做,而且已經做得很好了。嘉許您。
2 從此以外,我想跟您說在教養過程中,每個成人都會經驗各種負面情緒,包括焦慮、緊張、難過、憤怒、挫敗、失落、無助...等情緒。情緒本身並沒有對錯,都是我們身心對世界的直接反應。
但若忽略了內心的情緒不去感受他們、處理他們,他們就會漸漸成為無形的壓力,一點一點地慢慢把我們壓垮,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沒有生命力,甚至越來越情緒化、越來越厭世。
若希望自己不要把對孩子的愛用完,我們就要懂得怎麼照顧好自己內心。照顧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能覺察自己內心的種種感受。
您對這些情緒的字眼隻字未提,是我所擔心的。
我希望您能接納您自己的情緒,如同您接納您孩子的所有一樣。
疲乏的身心,必需充電才能再次獲得能量。聖經云:「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30章15節);
讓我們內心回歸安穩的方法,在於陪伴自己的種種情緒、接納自己的一切感受(或在祈禱中,允許主來鑑察我們內心、陪伴我們的內心)。因為,當我們願意陪伴自己內心,我們就會感受到「愛」,感受到「安定」。
若您有宗教信仰,祈禱能為您內心帶來更多的美好;若沒有任何信仰,您可以多做靜心練習。希望您在靜心與祈禱中,獲得更多的安定與智慧,找到更多幫助您孩子方法。
3 聖經云:「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道書三11)。
我們對神要有「信、望、愛」;我們對孩子的耐心,也是來自於「信、望、愛」。
相信孩子,相信對美好的盼望,相信愛。這些信念將會幫助您孩子有一天傲翔於天際,如應展翅上騰。
深深地祝福。
...........
謝謝老師!感覺神的愛像一股暖流,透過老師的文字,讓我沐浴在溫暖裡。
老師忙中還能用心有條理的回應,再次感謝。
老師馬上看到我文字中水面下冰山的那一塊,我有點意外,老師真的很有智慧。
在孩子出生前幾年,我身體出現很多小毛病,失眠每天消磨意志,嘗試靜坐才發現是心理影響我的生理,我的身體原來處於不自覺緊繃用力,原來我自己是高敏感,原來我有過敏的大腦,原來我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很多「原來」在那時慢慢地察覺,終於看到部分童年是如何影響我的思考邏輯,讓我的低自尊、沒自信等等,知道了...然後呢?
後來幸運的讓我看到老師影片:https://youtu.be/phkEE7ElX0Y(後來也買了書),
讓我聽到客觀的學理解釋,才真的服了,原來好多老生常談都是對的,只是門沒打開。
我其實是幸運的,提早有這一段過程,雖然還很多情緒在內心流淌,但因為已經看到了「它」,「它」就很難真的作亂,我的理性會先出來阻止「它」失控,而後我再找地方慢慢地消化,所以幾年下來,還是有點收穫。
我有手刀買老師安定教養學簽名版,前陣子因為能量比較弱(不勉強自己),所以最近才開始看。真好看!理論加上實例,一下子就能意會,這麼厚還能看這麼快,還以為我多愛看書😆。
醒來看到老師認真回覆,反而覺得很不好意思,覺得自己一定要把感謝認真傳達給老師。希望老師的智慧結晶能給更多人認識自己、愛自己、甚至正向影響身邊的人。感恩。
............
【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cplink.co/yab6nz9d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鄭鈞傑 (英華書院校長) 題目:《傳道授業在香江歷史展覽》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英華書院舊稱(Anglo...
傳道書11章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位高敏感兒媽媽的「告解」】
............
「在教養過程中,每個成人都會經驗各種負面情緒,包括焦慮、緊張、難過、憤怒、挫敗、失落、無助...等情緒。若忽略了內心的情緒不去感受他們、處理他們,他們就會漸漸成為無形的壓力,一點一點地慢慢把我們壓垮,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沒有生命力,甚至越來容易生氣、越來越厭世」- 羅寶鴻
............
羅老師好:
雖然知道老師不可能總是回覆我們的需求,也沒有責任一定得要 ,不過我就是當對神父告解,有時候就只是希望能夠說出去,也許有一天問題就解決了。
我女兒1歲快2個月,算是很典型高敏感兒,剛剛只是幫她擦眼屎多擦幾下,她馬上哭到嘴唇發紫,塞了奶嘴就累的睡著。
昨天我裝哭,她本來還覺得好笑,但後來哭得比我還慘,當下覺得真不該跟高敏兒開這種玩笑。一次我去店裡選購小孩的學習杯,我希望可以讓女兒漸進式的學習用吸管,因為女兒對食物也很小心,她喜歡跟著大人吃,但就是幾口而已,奶瓶就只喝奶,其他味道都不行,吸到空氣就馬上頭撇開,店員說我不要擔心她水分不夠什麼的,我不是擔心這個,而是我一路一直在想辦法,短暫水分減少不是問題,而是還有好多美好的食物,需要提升基本技能才吃得到。
其實她的大小肌肉已經可以做好多事,但她不遺餘力都拿來黏著我,很可惜,她可以握住愛吃的小雞腿,不過她覺得丟掉比較有趣,已經可以站著往前走幾步,但她很怕跌倒,所以還是用爬的,或非要大人雙手讓她牽⋯⋯。其實很多小細節連貫下來,她就這樣自困了。
我雖然還是接受她自然發展,隱晦地引導而已,不過最近常常覺得已經黔驢技窮,所以除了看書,最近還去報名上課。我自己不覺得自己是焦慮的媽媽,但可能職業訓練就是習慣處理問題,所以遇到問題就會想要去瞭解它,這確實讓我不太輕鬆,因為現階段我的經驗還遠遠不足,但很珍惜孩子給我的機會,比起一起同行,我會希望在她這個階段,自己能多她一步,好好承接她敏感的身心。
謝謝有這個告解室,謝謝老師給我們的很多觀念。
……….
您好我是羅老師。
聽您這樣說,我很欣慰自己可以成為家長告解的窗口,因為在漫長的教養過程裡,爸爸媽媽確實是有很多情緒與想法,需要有一個地方宣洩。很多時候,父母在某些時間點上需要的並不是建議,而只是陪伴。
作為一位「神父」,我要說:您的告解主都已經聽見了,阿們。
回到「羅老師」的身分,我也想要跟您分享一些我聽完您告解後,心裡的感動與發想:
1 確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很欣喜您可以如此地接納您的孩子。
蒙特梭利博士說:教育的首要任務,乃幫助孩子發展獨立。在沒有立即危險前提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能幫助孩子發展動作、發展自信、發展意志、發展專注。我覺得您目前這部份做得很好,而且很棒的是您並沒有拿自己孩子來跟別人的孩子比較,這也是讓您保持寬心的原因。
縱使您的孩子比較敏感,我也會建議您盡量允許她探索,多讓她嘗試,不要因為覺得她xxx(任填),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她一定不喜歡ooo(任填)。0-3歲孩子是環境的探索者,她會藉由感官探索與認識世界,現階段您能夠對她探索的範圍越開放,她對世界的視野就會越豐富,把內在潛能發揮出來的機會就越大。
不需要有太多設限,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多給她一些能力所及的挑戰,但也照顧她的情緒,您目前已經是這樣做,而且已經做得很好了。嘉許您。
2 從此以外,我想跟您說在教養過程中,每個成人都會經驗各種負面情緒,包括焦慮、緊張、難過、憤怒、挫敗、失落、無助...等情緒。情緒本身並沒有對錯,都是我們身心對世界的直接反應。
但若忽略了內心的情緒不去感受他們、處理他們,他們就會漸漸成為無形的壓力,一點一點地慢慢把我們壓垮,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沒有生命力,甚至越來越情緒化、越來越厭世。
若希望自己不要把對孩子的愛用完,我們就要懂得怎麼照顧好自己內心。照顧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能覺察自己內心的種種感受。
您對這些情緒的字眼隻字未提,是我所擔心的。
我希望您能接納您自己的情緒,如同您接納您孩子的所有一樣。
疲乏的身心,必需充電才能再次獲得能量。聖經云:「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30章15節);
讓我們內心回歸安穩的方法,在於陪伴自己的種種情緒、接納自己的一切感受(或在祈禱中,允許主來鑑察我們內心、陪伴我們的內心)。因為,當我們願意陪伴自己內心,我們就會感受到「愛」,感受到「安定」。
若您有宗教信仰,祈禱能為您內心帶來更多的美好;若沒有任何信仰,您可以多做靜心練習。希望您在靜心與祈禱中,獲得更多的安定與智慧,找到更多幫助您孩子方法。
3 聖經云:「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道書三11)。
我們對神要有「信、望、愛」;我們對孩子的耐心,也是來自於「信、望、愛」。
相信孩子,相信對美好的盼望,相信愛。這些信念將會幫助您孩子有一天傲翔於天際,如應展翅上騰。
深深地祝福。
...........
謝謝老師!感覺神的愛像一股暖流,透過老師的文字,讓我沐浴在溫暖裡。
老師忙中還能用心有條理的回應,再次感謝。
老師馬上看到我文字中水面下冰山的那一塊,我有點意外,老師真的很有智慧。
在孩子出生前幾年,我身體出現很多小毛病,失眠每天消磨意志,嘗試靜坐才發現是心理影響我的生理,我的身體原來處於不自覺緊繃用力,原來我自己是高敏感,原來我有過敏的大腦,原來我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很多「原來」在那時慢慢地察覺,終於看到部分童年是如何影響我的思考邏輯,讓我的低自尊、沒自信等等,知道了...然後呢?
後來幸運的讓我看到老師影片:https://youtu.be/phkEE7ElX0Y(後來也買了書),
讓我聽到客觀的學理解釋,才真的服了,原來好多老生常談都是對的,只是門沒打開。
我其實是幸運的,提早有這一段過程,雖然還很多情緒在內心流淌,但因為已經看到了「它」,「它」就很難真的作亂,我的理性會先出來阻止「它」失控,而後我再找地方慢慢地消化,所以幾年下來,還是有點收穫。
我有手刀買老師安定教養學簽名版,前陣子因為能量比較弱(不勉強自己),所以最近才開始看。真好看!理論加上實例,一下子就能意會,這麼厚還能看這麼快,還以為我多愛看書😆。
醒來看到老師認真回覆,反而覺得很不好意思,覺得自己一定要把感謝認真傳達給老師。希望老師的智慧結晶能給更多人認識自己、愛自己、甚至正向影響身邊的人。感恩。
............
【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cplink.co/yab6nz9d
傳道書11章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宵大廈》-「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基督教舊約聖經《傳道書》第一章第九節)
想信不少朋友已經知道,林若思(劉江)前後兩次諗的這幾句對白,是來自舊約聖經傳道書,「⋯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何謂虛空,捉不到的、抓不住的都是,人生是個令人煩厭的循環,重椱過別人行過的路,追求過的東西,窮一生去積累成就、智慧、財帛,去抓住深愛的人,到頭來還是一切歸零,本來無一物,空著雙手而來,帶不走一切離開,因為是聖經,所以重點是與神和好,便何填滿空虛,令生命圓滿。
用在《金宵大廈》這劇情裡,卻有宿命難違的味道,林若思與旭華(阿蕭前世)同時愛上CoCo(Alex前世),現在看見轉世的他們再次愛上,「已有的事後必再有」,今世的他們也會像前世一樣,相逢相愛,還是不能在一起,「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愛別離,求不得,注定了他們重演悲劇的宿命,「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而林若思這個痴情漢子,將要前後兩次見證命中命中的悲劇重演,繼續的期待落空,徒勞無功,無盡空虛下,他應該才是最大的悲劇人物。在驚憟背後令人刻骨的,相信是這段無盡的苦戀,始終主線還是愛情故事。
#金宵大廈 #陳山聰 #李施嬅 #林子善 #劉江 #方紹聰 #黃文意 #趙希洛 #葉凱茵 #鄧佩儀 #康華 #黃祥興 #譚凱琪 #陸永 #張曦雯 #林夏薇 #高海寧 #葉鎮輝 #羅佩清 #靚寶 #Mary
傳道書11章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鄭鈞傑 (英華書院校長)
題目:《傳道授業在香江歷史展覽》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英華書院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由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於1818年在馬六甲成立,是香港一所直資基督教男子中學,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之學校。英華書院與漢學、華語翻譯、新教在華傳教、香港開埠及教育、華文報刊出版及印刷方面的歷史息息相關,早期的書院曾出版香港首份華文報章《遐邇貫珍》及將《十三經》翻譯成英文出版。適逢今年是書院創校二百年,它們更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辦「 傳道授業在香江」展覽。
傳道書11章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鄭鈞傑 (英華書院校長)
題目:《傳道授業在香江歷史展覽》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英華書院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由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於1818年在馬六甲成立,是香港一所直資基督教男子中學,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之學校。英華書院與漢學、華語翻譯、新教在華傳教、香港開埠及教育、華文報刊出版及印刷方面的歷史息息相關,早期的書院曾出版香港首份華文報章《遐邇貫珍》及將《十三經》翻譯成英文出版。適逢今年是書院創校二百年,它們更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辦「 傳道授業在香江」展覽。
傳道書11章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拿撒勒Nazareth是加利利省南方的一個小山城,耶穌在這裡住了三十年,也是他傳道的起點。天使報喜堂,建於1966年,是當今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禮拜堂之一。該堂已是在同一地點上建立的第五座教堂。“同一地點”是指天使向聖母瑪利亞問安報信的地方,也稱為“聖母領報洞”。1955年進行考古挖掘時,發現了古時的第一座教堂。第二座教堂建於拜占庭時期,第三座建於西元二世紀初,第四座完成於1877年。走進大門。教堂前的空地有點小,只能仰面看著眼前的山牆。牆上有天使、瑪利亞及四福音書作者的雕像。四福音書是分別由耶穌基督的門徒馬太(瑪竇)、約翰(若望)以及彼得(伯多祿)的門徒馬可(馬爾穀)和保羅(保祿)的門徒路加寫的四部介紹耶穌生平事蹟的書,是新約聖經的第一部分。馬太、約翰、馬可、路加也因此被稱為四福音使徒。走進教堂,我們先去天使報喜洞。牆上有天使、瑪利亞及四福音書作者的雕像。大廳裏用欄杆圍著一個下沉式廳堂。參觀者必須沿著圍欄走到另一側才能下到廳堂,走到半圓形圍欄的頂部,可以看到天使報喜洞。以賽亞書十一章一節稱救世主彌賽亞為“枝子”,表徵基督是從大衛的父親耶西所發出的枝條,這枝條在寒微的環境中萌芽成長。希伯來文“枝子”和“拿撒勒”相似,故耶穌是拿撒勒人含有雙關的意思。說出他不是生於顯赫的王室,也不是長於耶路撒冷那樣的名城,而是生於一個貧寒之家,長於被藐視的城。他這位拿撒勒人(枝子),不是莊嚴大樹高聳的枝子,而是看來微不足道的枝條。因著他是如此的低微,他能貼近所有軟弱的人,體會所有遭患難之人的處境,憐恤一切在痛苦中之人的心情。因此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地面大堂是教堂的禮拜大廳,看起來很樸素。祭壇後面是大幅的壁畫,教堂入口處的彩色玻璃牆很漂亮。走出教堂的大門,右側的圍牆上掛滿了各個國家的教會贈送的畫像。畫像的主題是“聖母瑪利亞抱著剛出生的耶穌”。
拿撒勒通往提比利亞路上有個叫“迦拿”的小村莊,在拿撒勒東北約10餘公里,聖經《新約》中共有四次提到迦拿,都稱為加利利的迦拿。耶穌在加利利的迦拿行了第一個神跡。“神跡”,英文名是miracle或sign,指宗教聖經中提到的,由全能者上帝施行的奇事或不可思議的現象。神跡是只有神所特有的權柄,是高出自然律的現象。可以說,神跡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耶穌的第一個“神跡”是把水變成酒。約翰福音中說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參加在迦拿舉行的一場猶太婚禮。當主人的酒用盡時,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約翰福音中沒有提到名字)告訴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婦人,這與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耶穌的母親對僕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約翰福音 2章3-5節)。耶穌命令僕人將空石缸都盛滿水,他們照此辦理,於是耶穌又告訴他們舀出一些水來,送給首席侍應。侍應品嘗時,水已經變成了酒,他並不知道耶穌所做的。然後他對新郎說,新郎違背了宴席上先上好酒的風俗,把好酒留到最後才上(約翰福音 2:6-10)。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用以展示他的榮耀,並且他的門徒就信入了他(約翰福音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