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隘勇守庒的記憶 #噶哈巫文化
昨晚跟著 #蜈蚣社區發展協會 #陳萬育 理事長、#黃美玉 里長、鎮長 #廖志城 以及社區居民、孩子們一起進行隘勇守庒的巡禮。
陳理事長說,清朝時期因為先民移居到此,讓原本居住在這裡的原住民只好往山上生活,但不時還是會有原住民下山出草,為守護庒內居民的安全,而有隘口勇士守庒的傳統。
昨晚我手裡拿著火把,跟著大家遶村子,聽者收音機播放耆老唱「阿淹」的傳統歌謠;在昏暗的街上看到點點光芒,想像當時勇士們守庒的心情,內心被觸動。
🔥 隨即大家圍在火堆旁開始唱傳統歌謠,慢慢地繞圈圈,原本嘻鬧的孩子也在一次次的輪唱中安靜下來。我想,番祖婆會很高興,社區的中生代透過傳統祭儀將噶哈巫的故事一代代傳承下來。
#文化的推廣貴在感動人心
先民生活的儀式和故事,代代相傳
#手持火把當勇士 #宜君趴趴走
#聽見傳統歌謠跨越時空的感動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相隔百年,防疫措施大同小異? 不只是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的他們同樣值得感謝 ❤️ 閱讀更多:https://bit.ly/3c2r9iA 本節目由科技部人文司「新冠肺炎影響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計畫」贊助播出,由台大風險中心與關鍵評論網公共服務中心共同製作。 訂閱頻道:https://bit.ly/...
「傳統祭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傳統祭儀 在 陳宜君-南投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傳統祭儀 在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傳統祭儀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傳統祭儀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傳統祭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傳統祭儀 在 Madu Bunu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傳統祭儀 在 桃園市111年度原住民族歲時祭儀- 首頁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傳統祭儀 在 原住民族電視台 那瑪夏射耳祭登場文化展演呈現傳統祭儀 的評價
傳統祭儀 在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敬自由/ Lowbing Miyu
「這是祖靈給我的任務」
19歲的 Lowbing Miyu
來自 #賽德克族都達群 (Sediq Toda)
是家族第十代巫醫傳人
.
他在14歲時意外發現
巫醫常用的法器「Daran」(竹占) 能夠黏在自己手上
確定了祖靈給他的使命與任務
此後便跟同為巫醫的祖母學習傳統祭儀
成為部落最年輕的巫醫
.
外交部在今年聯合國推案影片《敬 自由》中
Lowbing Miyu 談到了原住民自由延續祭儀文化
.
『身為家族第10代巫醫傳人
我感受到祖靈給我的使命
未來也會持續貫徹祖靈的任務與延續祭儀文化』
.
若聯合國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要讓國家尊重人民的權利
台灣的夥伴價值值得聯合國重視。
.
在此感謝:
Lowbing Miyu
#都達toda
To Freedom / Lowbing Miyu
Nineteen-year-old Lowbing Miyu, from the Sediq Toda indigenous community in Hualien’s Dgarung village, is a tenth generation Msabuh or shaman. When he was fourteen, he discovered that the Msabuh’s Daran (bamboo divination sticks) kept sticking to his hand, indicating his vocation. He then studied under his grandmother--also a Msabuh--becoming the youngest Msabuh in his community.
Lowbing features in MOFA’s recent promotional short for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in which he talks of his freedom to pursue the vocation of his ancestors:
“As a tenth generation shaman in my community, I feel the spirits of my ancestors gave me my vocation. I will continue to study to continue this culture of rites.”
If the UN states part of its mission as encouraging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respect the rights of their people, Taiwan's vision of global partnership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UNGA76
#HearTaiwan
#WorkingTogether
#FreedomForAll
#UNGlobalGoals
#TaiwanCanHelp
#RespectTheRightsOfPeople
#indigeneity
傳統祭儀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空霸主的新難題】
猜猜看,最近熱烈播出中的公視史詩大戲《斯卡羅》裡頭,大股頭卓杞篤佩戴的羽飾來自哪種鳥類呢?
答案就是臺灣的天空霸主──熊鷹✨
熊鷹翼展可達成人雙臂敞開的寬度、甚至能獵捕獼猴、山羌,是臺灣體型最壯碩、魁偉的猛禽🦅 主要棲息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俐落、瀟灑的鷹姿,如百步蛇斑紋的美麗飛羽,使牠在 #排灣族 及 #魯凱族 的傳統文化中,被視為最尊貴的神鳥。僅有頭目有資格佩戴熊鷹羽毛,彰顯至高榮耀與使命!⚜
但這些尊貴、神秘且難以窺見的猛禽,卻因棲地破壞、馴鷹市場及部分失序的羽毛佩戴需求,導致族群數量急遽下降,現在成為了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除了強化查緝非法買賣以外,自2018年起我們與 #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 孫元勳教授團隊合作,藉由鍾金男工藝師的巧手及推廣,讓仿真熊鷹羽毛開始出現在傳統祭儀與文化活動中!
目前我們也正積極地與部落領袖們溝通,期待在維持傳統文化與保育上達到共識,同時也能接納熊鷹仿羽,一起保育熊鷹,不讓熊鷹未來只存在於傳說之中!
#瀕危物種保育行動計畫
傳統祭儀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相隔百年,防疫措施大同小異?
不只是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的他們同樣值得感謝 ❤️
閱讀更多:https://bit.ly/3c2r9iA
本節目由科技部人文司「新冠肺炎影響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計畫」贊助播出,由台大風險中心與關鍵評論網公共服務中心共同製作。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各節重點
0:51 醫療現場-人文觀察與改變
2:13 現代疫情 v.s. 古代瘟疫
3:36 傳統祭儀習俗來自疫情
4:06 燒王船=趕走鼠疫?
5:15 不一樣的時空,一樣的防疫措施
6:28 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
7:38 宗教扮演的角色
9:20 保持同理心
11:18 在疫情間增加溫度
--
台大風險中心 官網:https://rsprc.ntu.edu.tw/zh-tw/
台大風險中心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tursprc
記疫COVID-19 官網:https://covid19.nctu.edu.tw/
記疫COVID-19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covid19.nthu
#台大風險中心 #COVID19 #人文宗教 #科技部 #疫情 #醫療現場 #瘟疫 #新冠肺炎
傳統祭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方式,介紹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面向,包含族群關係、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建築文化、兩性與親屬、海洋文化、會所制度、生計方式、祭儀、精靈觀念、分合與連結等。展廳中除了呈現原九族文化,亦介紹近年歷經民族識別過程的七族,以完整呈現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重要發展歷程,及其族群文化,並且延伸介紹世界南島語族跨越海洋的文化連結。觀眾參觀所有的展示廳之後,對於南島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並且做為更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社會人群關係:
本展示室為南島民族廳的第一廳,介紹了世界南島語族的範圍以及可能擴張的途徑,試以說明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的關係。透過多媒體的互動,一覽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概況,同時在展廳內迴廊上,還有多媒體觸控語言學習機,以真人發聲,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問候語。本展示室另呈現族群之間的人群關係,諸如透過契約的展示介紹平埔族與外來族群的互動關係。泰雅族與周邊族群的多元文化融合,在文面與織布文化上,又擁有在地的文化獨特性。排灣族的聚落與建築是以大型繪圖介紹部落的選址與空間佈局,而建築生活空間,則是以石板屋立體模型呈現。此外,在族群人群關係中,還介紹了阿美族重要的兩性分工的互動模式。
工藝、生計與社會:
本展示室的主題為雅美族(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工藝技術、卑南族會所制度的社會組織、魯凱族現代的生計方式等。縮為「工藝、生計與社會」作為展示室的標題。本展示室最醒目吸引人的,即是放置展廳中間的三艘雅美族拼板舟,並採用多媒體播放方式介紹整體架構的組成。展示中有十二人座的大型刻紋的拼板舟,也有小型無紋飾的拼板舟,它各具什麼特性,邀請您來參觀討論。在卑南族會所制度的介紹是運用多媒體播放,同時也放置了少年會所的模型,並且透過大型繪圖介紹了會所內學習的內容。此外,為了讓大眾瞭解臺灣原住民的現代生活情況,特別將魯凱族散布在各行各業的工作照片,製作成大型百工圖呈現在展示室的挑高牆面上。
祭儀與精靈觀念:
臺灣原住民族的原始信仰相當地特殊,本廳採用大型繪圖、文物與看板介紹賽夏族、鄒族、布農族的祭儀與精靈觀念。 並以多媒體播放賽夏族、鄒族的祭典紀錄片。賽夏族的矮人祭是南島民族之中相當特殊的祭典,祭祀中述說著族人與矮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族人展現傳統祭儀、服飾與
社會型態的重要祭典:
戰祭與小米祭是鄒族的重要祭典,呈現部落與家屋的結構關係。近年來鄒族積極走出部落,進行以傳統儀式為基礎的文化展演,1997年演出舞台劇《Tsou伊底帕斯》。 布農族的巫術具有除病消災或使人身陷災厄的效果。巫術多由巫師進行,成巫儀式、法器以及每年增強法力的祭典是巫師力量的來源。但巫術絕非巫師的專利,而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嘗試學會的一種能力。
分合與連結:
近年臺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逐漸提升,2000年後政府識別出七個民族。本主題除了用圖文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概況,以及識別出的七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呈現七族強化的文化特質。如噶瑪蘭族的香蕉絲文創產業;撒奇萊雅族的重現火神祭;太魯閣族語言文字化的族語詞典;賽德克族文化展演的多媒體運用產物;邵族的觀光在地發展的神話商品;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此外,臺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已跨越到世界南島語族的視野。在最後,以大量的活動照片(包括南島語族文化特徵,以及在臺灣與海外舉辦的各項交流活動「南島文化節」、「世界原住民廣電聯展」、「南島語族至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探尋」、「臺灣原住民族海外南島文化交流」等),呈現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重要關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傳統祭儀 在 Madu Bunu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布農族是非常重視祭典的民族,希望透過祭典活動聯絡族人感情,也讓年輕一代了解祖先生活生活方式,將傳統祭儀傳承下去.
(The Bunun is a nation tha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eremonies, and hopes to connect the feelings of the people through the ceremonies, so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can understand the ancestors' lifestyle 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eremonies.)
傳統祭儀 在 原住民族電視台 那瑪夏射耳祭登場文化展演呈現傳統祭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每日新聞提要|原住民族電視台 那瑪夏射耳祭登場文化展演呈現 傳統祭儀 來義鄉勞工運動會體恤辛勞、喚起勞安重視 社福基本法三讀通過保障原民自主 ... ... <看更多>
傳統祭儀 在 桃園市111年度原住民族歲時祭儀- 首頁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5291 個讚· 4 人正在談論這個。尊重原住民族獨有的文化傳統,透過辦理各族群歲時祭儀文化活動,進而保存與傳承各族祭儀文化、傳統知識及增進社會對於原住民族文化之認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