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需要面部表情同身體語言嘅配合而成,例如笑住打「開心」同「遊戲」嘅手語;又會面容扭曲咁打「酸」嘅手語咁。如果想了解更多,嚟緊聾福會將去到唔同地方舉辦board game「手語樂融」體驗活動,第1場就喺9月22日下午3點半樂富廣場Zone A啦!
#聾福會 #香港手語日2019 #手語樂融 #手語 #梁祖堯 #湯駿業 #風車草劇團 #尋常心
大家好!香港手語日2019嚟啦!今年嘅主題係「手語樂融」,鼓勵公眾以輕鬆手法快樂學習手語,即使係健聽人士,都可以嘗試從生活中了解同接觸手語,提升對手語嘅了解及興趣,發掘說話以外溝通方法嘅樂趣。
梁祖堯 同 湯駿業 Ahdee嘅show每次都有驚喜,劇本故然重要,不過佢哋豐富表情同肢體語言,都係令人睇得好有共鳴同充滿感動嘅主因。今日佢哋就話你聽,其實手語同舞台劇表演一樣,都需要body language同表情嘅配合架!
#聾福會 #香港手語日2019 #手語樂融 #手語 #共融 #梁祖堯 #湯駿業 #風車草劇團 #尋常心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Eeeep Mo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技的確可以改善生活。以前聽障人士如果需要打電話,基本上只可以透過文字信息,不過好多時服務供應商嘅熱線主要提供語音服務,佢哋要使用起上嚟就好唔方便。 今日要介紹嘅呢個 Pedius App,結合語音識別 (Speech Recognition)同埋語音合成技術 (Voice Synthesis T...
健聽人士 在 Mak Cheung Ching 麥長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晚除咗「街市遊樂團星馬篇」仲有以下這個短劇「手語隨想曲6」,一連8集,每逢星期日晚上10:00 港台31 有得睇!
#手語隨想曲6
#港台31
全新一輯《手語隨想曲6》返來了!每集半小時戲劇節目,並以日常處境為主要場景,希望能夠生活化地展示聾人與健聽人士之融合,從中「手語」如何擔當兩者之間的橋樑。今次仲有好多嘉賓演員參與:
Mak Cheung Ching 麥長青
吳嘉熙 Cheronna Ng
楊思琦Szeki
A.Chow 周祉君
Hedwig Tam 談善言
Zeno Koo 顧定軒
Chu Chi Yan Christine 朱芷茵
Charis MAMA 鍾凱瑩
《手語隨想曲6》
港台電視31/31A
8月26日起 (逢 星期日) 晚上10:00
無綫電視翡翠台
8月29日起 (逢 星期三) 下午 06:00
http://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signlanguage2018
#手語隨想曲 #手語 #香港手語 #港台電視31
健聽人士 在 Karate Bro & Sis Hong Kong 空手兄妺-劉知名&劉慕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健聽人士跟聽障人士其實只有1%的分別,只因這個1%的不同,聽障人士就可能要付出比健聽人士200%的努力才可獲得同樣的成就】
做善事永遠都唔嫌多☺️
今次慕裳有機會為聾福會拍攝宣傳短片
呼籲大家一齊做善事‼️
甚麼驅使你向夢想進發?
本會家長資源中心舊生及現任跆拳道教練 何念澄 及香港空手道代表隊成員 劉慕裳,縱然專長不一樣,卻同樣曾在國際賽事中勇奪殊榮,就讓他們以「行動」去告訴大家!
HK Dragons Taekwondo - Ben's Team
Karate Bro & Sis Hong Kong 空手兄妺-劉知名&劉慕裳
藉著50周年,聾福會將成立「聽障青年發展基金」,資助聽障青年發展體育及藝術潛能,期望他們透過培訓,克服聽力受損的困難,達成夢想,打破1%的距離。請大家多多支持「聽障青年發展基金」,捐款方法如下:
(1) 信用卡網上捐款︰
https://goo.gl/4gSE8g
(2) 銀行直接存款/自動櫃員機轉賬︰
匯豐銀行戶口︰004-162-6-019465
(3) 劃線支票︰
抬頭註明「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並郵寄至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903室
聯絡及查詢:2348 6968
電郵:info@deaf.org.hk
網站:https://goo.gl/8kT59E
如捐款多於港幣$100並需捐款收據作免稅用途,請填妥捐款表格。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 #聽障青年發展基金 #武術才能 #跆拳道 #空手道 #捐款 #百份一的差別 #百份之二百的努力
健聽人士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科技的確可以改善生活。以前聽障人士如果需要打電話,基本上只可以透過文字信息,不過好多時服務供應商嘅熱線主要提供語音服務,佢哋要使用起上嚟就好唔方便。
今日要介紹嘅呢個 Pedius App,結合語音識別 (Speech Recognition)同埋語音合成技術 (Voice Synthesis Technology),實現短訊文本信息同埋電話語音信息交替轉換對話,令聽障人士無須要喺第三方協助亦都可以「發聲」通話,喺任何時間都可以致電電話服務中心同埋公共服務,實踐社會共融。
今次 Pedius 伙拍網絡服務供應商 csl.,喺香港推出 Pedius 服務,面向全港大約 150000 嘅聽障人士,並於日前舉行咗發佈會,亦都即場做咗個示範,我哋一齊睇睇!
聽障人士同埋健聽人士對話嘅時候,可以先將要表達嘅訊息以文字嘅形式打出,文字訊息會即時被轉換成為語音訊息發送俾對方。對方收聽之後可以語音方式回覆,而語音就會即時被轉換成為文字並傳回俾聽障人士完成對話。接聽電話嘅一方無須要安裝 Pedius App,都可以如常使用。
另外,csl. 以贊助嘅形式為本地聽障社區提供 160 張一年本地流動數據嘅 Sim Card (每月首5GB:最高下配合由載速度為21Mbps,後用量:流動數據網絡規格將會被降至上128kbps),配合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贊助嘅 Pedius App「全年免費使用通行證」使用,為求俾更多聽障人士受惠。
《Z世代達人》
麥卓華
健聽人士 在 Moviemat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愛是要用心去感受和傳達
單憑用言語去表達的只是片面的情感
人聽到的聲音太多,經常會被周遭的聲音影響自己的決定
有時侯唯有閉上耳朵,才能真正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
在很久之前便開始對手語感到興趣
第一套接觸的手語電影便是《聽說》
手語是一種對於聽障人士很重要的溝通媒介
有時侯正正是因為聽不到,所以便會更專注於對方的手勢
留意對方每一個神情,一舉一動
一方努力去表達,另一方努心去感受和理解
即使對健聽人士來言,手語亦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
說話除了用來表達自己外,更是可以令對方或自己感到有安全感
但人最終是想找一個不說一句也能確確切切感受到對方存在的人
雙方擁抱著「無聲勝有聲」的時刻
不出聲亦不會感到尷尬,不說話亦能理解對方所想
.
「愛情和夢想一樣,不用聽,不用說,也不用翻譯,只需要單純地去感受。」
很多障礙,在我們看來是莫大的挑戰,像是永遠衝破不了的難關
但只有要心,和對自己,對方有信心,必定能找到破除障礙的方法
.
聽說 Hear Me (2009)
主演:陳意涵,彭于晏,陳妍希
健聽人士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連起跑的槍聲都聽不到,試問又怎能夠不輸在起跑線?
無論近視、遠視、散光,戴上眼鏡後都可以回復清晰視力,又可以繼續正常生活。但聾人便沒有那麼幸運,他們即使裝上人工耳蝸,聽力也不能回復「正常」:「戴咗機可以聽到你哋講嘢,正常嘅聲都可以聽到,但譬如高音嘅聲就聽唔到,譬如『sa……te……』嘅聲就會聽唔清楚。」聾生芷瑩說。
為了提供一個平等的學習機會給聾生,中文大學的「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早在2006年便找學校合作,在學校內增設手語老師,使聾人不用再因聽漏而跟不上學習進度。
政府支援不足 聾生退學率高
五年前,中大與第一間中學「聖母院書院」合作,在主流學校加入共融班,更聘請手語老師替聾生翻譯。可是,他們的資金來源並不是來自政府,而是透過民間資助,皆因教育局未確認手語是一個語言。
其中一名手語雙語老師Chloe指,政府一直說手語不是唯一的學習方法,可以透過視像和其他體驗方式學習,但聾生沒有手語等於沒有一種學習的語言,不能把資訊有效通達:「你無端端播新陳代謝Metabolism,佢睇住唔會知道點解,尤其聾生語文基楚唔係太好嘅時候,唔係你播咗出嚟佢就會睇得明。」
正因聾生在主流學校不被重視,Chloe表示,他們難跟上學習進度,而更甚的是,他們大多會放棄升學:「我識嘅本地學士畢業嘅聾人只有幾個,IVE嗰啲都會有,但我聽到更多嘅就係佢哋會退學。」
外國聾人可成為專業人士
而聖母院書院其中一位聾生陳芷瑩,亦曾因沒有手語老師,上課跟不上進度,萌生過放棄做獸醫的夢想。幸好,今年來了一位教授化學的手語老師,使芷瑩的成績進步了不少:「本來考試或者測驗,通常都只有廿分或者十幾分,今年有手語老師之後就開始追到個課程,而家就合格邊緣。」
香港聾人多從事低收入工作,但有了手語教學,聾生的吸收便可與健聽生看齊,他們的未來亦更有盼望。相比外國,Chloe指不少聾人都可以從事專業工作,例如教授、律師、聽力學家等,全因他們從小便有平等的學習機會:「我自己喺美國讀聾人教育嘅時候,我教授係聾人嚟,都係用手語教我,碩士課程都可以用手語教。」
聾童愈早學手語愈有利
Chloe表示,香港大多數的聾童,父母都是健聽人士,他們可能會怕孩子學會手語後,就不願意說話,但其實聾童愈早學手語,有了一個溝通語言,反而更容易掌握口語。以芷瑩為例,雖然天生雙耳失聰,但由於得到父母支持學習手語,Chloe指她的說話能力發展得相對較好。
有見及此,除了與一所幼稚園、兩所小學和一所中學合作,讓聾生可以一條聾升讀,中大更與五間保護兒童會的幼兒園合作,使聾童可以及早適應用手語學習,改寫聾人必定從事低收入行業這個命運。
今集《港。故》就帶大家看看,在一間真正做到「融合教學」的學校,一個聾生和一個手語老師,以鬥志戰勝天命,即使聽不到亦可走得遠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