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修改,再度挑動社會敏感神經。十一月二十七日,國民黨立院黨團原訂處理中國大陸學生納入健保議題,將《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二十二條修正草案,把中生來台「停留」改為「居留」,以便替中生長期以來無法納入健保問題解套。
各黨得以對各自支持者交代
一旦修法通過,未來中生居留台灣滿六個月便可納進全民健保。國、民兩黨難得有初步共識,只在保費仍有歧見,但台聯黨團強烈反對。
「健保是社會福利,只該自己國民享有,更何況台灣還有六萬多名繳不起卡費遭鎖卡者,沒理由拿台灣健保資源補助中生。」台聯立院黨團總召賴振昌,揚言提出四四○項變更議程案杯葛。為免議事空轉,國民黨團只得同意擱置,這會期恐怕再無機會三讀。
這結果對各黨來說,何嘗不是件好事。從二〇一一年馬政府以「三限六不」原則開放中生來台,納保爭議就不時浮上檯面,社會輿論還未有定見,人權「道德放大鏡」早已在各黨背後一一檢視,法條修與不修、如何修都是燙手山芋,動輒得咎,但拿來政治操作卻是個不錯的「假議題」。
不願具名的立委私下表示,「其實各黨都在做戲,《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牽涉到選民最敏感的神經,最容易激化意識形態對立情緒,(修法)過的話有功,沒過的話就拿到一個藉口,都在交代啦,政治上走一步算一步。」
反對修法者,擔心若將條例內「停留」改「居留」,中生只要來台念書,不僅可納入健保,還能縮短領有身分證時程,並進一步獲得投票權。
東吳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胡博硯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些都是多慮,「停留一詞,本就是為兩岸特殊關係用條例另外創造出來的一個名詞,即使改為居留,中生也得符合後面的過程要件,要領有身分證並不是那麼簡單。」
反而能挹注健保財務?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解釋,即使是其他外籍生,居留在台多年也不一定能拿到身分證,得依親或是配偶為台灣人,「況且兩岸情況特殊,仍有其他限制,但也未必所有限制都合理,至於怎麼改只是技術問題。」就好比北歐國家規定,外籍勞工只要工作滿一定年限不需取得國籍便可取得投票權,換句話說,身分證、投票權與是否居留無關。
林佳和認為,歐洲各國為免除「人道尷尬」,會要求入境居留一定得參加該國健康保險,避免入境者生重病而財力無法負擔時,該國基於人道出手相救,但醫療成本重擔卻得留給本國人承擔的窘境發生,「任何人居留在台灣一定期間以上,都應該要有健康保險,除了避免面臨人道尷尬,也是健康人權的保障。」
好比是,日前八仙塵爆兩名中生不幸受害,便只能靠著群眾一時的愛心捐款來解決醫療困境。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長鄭守夏就說,台灣赴美留學生的醫療保險與當地學生一般,「即使如英國是公醫制度,也同樣,台灣留學生納入他們的醫療體系,同樣享受公民待遇,如果我們歡迎外國學生來台灣念書,也希望外國能同樣對待台灣學生,那就應該對外國生如本國學生一樣好,不該分中國籍或外國籍。」
至於健保財務問題,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副司長楊慧芬表示,若中生納保,將比照目前外籍生以健保第六類第二目被保險人身分,每月保險費一二四九元,自付六成、政府負擔四成,「依二〇一四年健保資料統計,與中生性質相近之外籍生自付保險費約一.〇二億元,醫療費用約〇.四五億元。」換句話說,中生納保不但不會增加健保負擔,反而能挹注健保財務。
「中生納保,其實還有別條路可走。」親民黨立委李桐豪指出,不需要動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直接修改《全民健康保險法》將「停留滿六個月之非本國籍學生」納入為保險對象即可,修正案也已出委員會準備三讀,「問題更為單純。」
不是健保問題更不是人權議題
李桐豪表示,此修正案是將中生與其餘外籍生一視同仁,「讓兩者皆全額自負保險費,政府要不要部分負擔,就回歸到外交部、陸委會各自編預算補助,可以有差異化待遇,端看政策要如何鼓勵外籍生來台念書。」但此案在院會順序排在極後,幾乎不可能會被處理到。
中生納保與否是不錯的「政治口水」,無論就法理、健保財務或是學界專家來看,大多贊成中生應納入健保。「從來都只是政治問題,不是健保問題更不是人權議題。」鄭守夏表示,法條如何修改並不是重點,而是究竟有沒有決心要達成目標,倘使台灣要成為進步的國家,答案與方向應該很明確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