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民進黨蔡英文走入第三次執政困境?
我的第一個直覺就是「🔥人民火大了😡」!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教授用科學的數字來記錄台灣人民的聲音,在昨(23)天的全國性的民意調查報告說明中,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表現,各項數據都來到新低,很顯然國人對對民進黨蔡政府已經產生相當大的不滿,以一句話來說,就是🤬人民火大了🔥。
國內新冠疫情在過去一年多來,的確受到老天眷顧,我們平安度過一整年,但安逸久了,政府也自信滿滿,導致超前部署該做的工作全部慢半拍,整個疫情指揮中心的螺絲鬆掉,基層第一線的防疫人員努力了一整年,一下子在5月本土疫情爆發時,讓大家的努力前功盡棄。
今年二月陳時中部長自信滿滿在國會殿堂告訴國人「世界要怎樣跟得上台灣」,陳時中的發言,充分呈現蔡政府、蘇內閣以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驕傲與自滿。
如此過度自信及依賴現有防疫成績,疫情指揮中心失去判斷能力,做出縮短華航機組員3+11檢疫期如此錯誤的決策,而後引爆了5月以來的本土疫情。各家國際權威媒體以「自信、自滿、鬆懈」來形容我國的防疫,但我們卻看不到行政院、疫情指揮中心有任何的檢討與反省,還把亡羊補牢的作為當作政績,令人遺憾!
錯誤的防疫決策,瞬間造成萬名國人染疫以及超過6百人死亡,再加上荒腔走板的疫苗採購政策,疫苗嚴重不足,致使國人疫苗接種覆蓋率在全球排名倒數,還必須向其他國家請求贈與。政府自購到貨的疫苗僅112萬劑,而國際捐贈的疫苗卻有374萬劑,為此蔡政府還驕傲大作文宣,利用側翼網軍趁機大打認知作戰。
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國際捐贈疫苗,國家會發生什麼亂象?那已經不是用民怨沸騰、民心盡失來形容民進黨蔡政府。對於有意採購及捐贈疫苗的多家企業機構,陳時中指揮官還在記者會上直言「太多企業申請採購恐引發困擾,太多干擾不太好。」試問,若疫情指揮中心沒有發生錯誤的疫苗採購決定,導致國內民眾缺乏疫苗可打,民間企業又何必跳出來做政府該做的事。
民進黨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一意孤行,一言堂式的執政已經讓人民反感,對於在野黨的建議一概不理睬,弄得國家社會民怨四起,如今對於防疫破口沒有任何道歉及檢討,卻檢討起人民要收心及在野黨,如此傲慢的執政,讓人心寒,更為火大!
我相信民意如流水,過去一再操弄民粹的蔡政府,人民會持續表達憤怒與不滿。
真的,人民是真的火大了,蔡英文總統!
#蔡英文 #民進黨 #防疫失敗
#超前部署 #假的 #人民火大
#民調 #第三次執政困境
#疫苗捐贈 #陳時中 #蘇貞昌
#新竹市議員李國璋
#為新竹做工的人
#Hsinchu #Workers
做工的人 作文 在 迷走工作坊 Mizo Gam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暢銷作家 林立青 是本季節目的壓軸來賓,原本要與我們一起在書展與大家見面聊聊,不過疫情當前,健康最重要,就先聽聽他的聲音聞聞香吧!
林立青是《做工的人 Workers》的原著作者,而改編為桌遊的《做工的人》,在工地裡玩出不同的面貌,工地師傅抽去部分卡牌、改變規則、用真錢來玩⋯⋯比起守秩序,好玩更重要!
立青的學生時代,一節作文課可以寫三篇,一篇自己用,還有兩篇100塊賣同學!長大之後寫著身邊的故事,誤打誤撞地躋身暢銷作家之列,更多人們化為故事,找上門來:「為什麼你不寫我?」
#第一季20集告一段落
#迷迷走音我們下一季見
主持人:KJ,迷走工作坊創辦人
來賓:林立青,作家
馬上來收聽>>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3LX3zj
*Spotify:https://reurl.cc/3LevXj
#迷迷走音 #迷走工作坊 #每週四晚間6點上新的一集
喜歡的話,歡迎到Apple Podcast給我們五星評價,並留言給我們鼓勵!
做工的人 作文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麥路人(2020)
就題材來看,由郭富城與楊千嬅主演的《麥路人》,是一部聚焦於香港「麥難民」的電影,所謂的麥難民,是那些付不起房租、節省交通時間又或者因為各種理由而借宿麥當勞的一群人。
可以理解在這個全世界都過的很慘、房價物價持續飛漲的時代,出現一如《麥路人》這樣的電影,透過關注一群生活在社會邊緣,藉由他們在失望與挫折中逐漸找到舒服且有尊嚴的方式面對世界,無疑對於觀眾有所鼓舞。
因此,電影中的極大篇幅盡可能的消除劇情性的設計,去觀眾凸顯這些麥難民的日常生活,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流落與此,但他們依然有血有肉、會哭會笑。他們對未來有所想像,甚至是觀眾也期盼著有什麼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但現實仍一次次的把他們拉回來,就只是重複一日又一日的白天等零工,洗車、掃地、撿拾廢棄物,然後在晚上回到麥當勞,各自佔領一個角落,度過夜晚,再次迎接另一天的開始。
私以為,《麥路人》好的地方在於,它以一種很輕巧的方式,藉由觀察一個邊緣人的群體,試著透過他們互動關係,找尋人們在亂世之中得以撐下去的理由。而至此,他關注的不僅僅是那群流離失所的人,而拓展至那些同樣為了生活掙扎的普羅大眾。
然而,雖然電影在現階段的香港社會環境底下找到一個有趣的切入點,並想要以此為出發,找尋生存尊嚴並試圖拓展關注範圍,但可惜的是到最後仍只流於一種形式上情感的自我安慰。縱使我們在電影中可以看見許多導演精心安排的人物設定,也不得不說郭富城、楊千嬅甚至是萬梓良及張達明的皆有亮點,但可惜的是這群人聚集的互動,在缺少了一種貫穿整體的明確觀點下,似乎只是一種社會中悲慘的舉例練習。因此我們從中感覺不到人物的歷程與變化,只感受到敘事的停滯以及一陣又一陣的悲喜交錯,最後難以收尾之下,只得以兩個悲劇性的事件作結,而經過這些,那些存活下來的人才終於獲得了體悟,得以鼓起勇氣尊嚴的活下去。
類似的情感作文,今天初台灣的影集《做工的人》也有類似的論述,好像最後淪落人、邊緣人自然都會找到出路,也自然會找回快樂的方式。但我以為兩者共同的問題是,他們在關注小人物處境的同時,只專注於人物現狀的挖掘,對於整個結構性的問題批判與省思力度有所侷限,而導致最後只能以情感與溫情自我說服。當然《麥路人》相對優秀的地方是,最後並沒有人真的被拯救,而是又各自回歸日常,這或許也是現今觀眾所需要的,面對困境,我們試著接受,然後找到出路繼續下去。但我還是覺得,如果一個故事要有什麼更為積極的作用,勢必要對整體更有覺察,然後試著挑戰這個世界。
《麥路人》雖不中,亦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