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隆敘 x 你最近,去看電影了嗎? 】
小時候,家裡管得嚴,看電視都有被管制時間,一天就是半小時,因此偶時被帶去看電影,連續兩個小時不間斷,對我來說簡直是天賜的恩德,每一次的電影時光,都是用好幾張100分考卷換來的,選擇題到底要選A還是C?是非題的圈還是叉?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可是關乎命運、未來的悲壯選擇。
雖然隨著媽媽發現原來小孩子看電影不用錢,頻率增多,『去戲院』還是可以讓我興奮好幾天睡不著,每天就是拿著報紙,翻到時刻表那一頁,哪廳、哪部電影、幾點幾分,研究得比課本還要認真。
那是個光是融化的口香糖特效就可以把我嚇得屁滾尿流的時代,每個戲院門口一定會有很香的烤魷魚攤和滷味,在過年強檔時,人還會多到有站票,聽說基隆極盛時期,有15家戲院,高砂、龍宮、大世界、萬國.......,而我最有印象的統一、新樂、遠東是比較後期的。
每次去中正公園,絕對堅持一定要走義二路那條巷子,伴隨義美火鍋的香味,站在新樂戲院一整面牆的電影海報下面一直問:『媽媽!那是在演什麼?』然後隔天去學校跟同學炫耀的好像自己已經看過一樣:『我跟你說!那個木乃伊第二集齁,就是有兩個公主在打架.......』
第一次自己去電影,是跟同學下課後,一路從二信走到統一看哈利波特,從此我的掌權時代就此來臨!一有空,就在遠東二輪電影院消磨一整天,啃著爆米花或大熱狗,在每個影廳串場。
我問老爸他小時候對看電影有什麼印象,他說那時沒什麼娛樂,戲院陪他渡過許多歲月,常看到戲院的工作人員騎著三輪車,後面拖著大大的手繪廣告招牌,傳單上面印滿每部電影的簡介,戲院的座椅還是木造三合板折疊椅,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羅馬假期,那時沒有爆米花,配的是番茄夾李鹹,看電影時還要唱國歌。
時至今日我還是一個電影控,儘管有時一串帳密在家也能透過電腦打開異世界的大門,但我還是......最喜歡去電影院了。
#電影
#基隆敘
倩女幽魂二哈 在 拎杯是大叔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多年以前在GQ上面發表的一篇文章這是追憶我那逝去的青春。
達叔走了,某種程度是帶走了我小時候,萬人空巷楚留香的那個港劇年代。
在我的記憶裡是把那個留著兩撇小鬍子,行俠仗義的俠客胡鐵花,跟周星馳年代,詼諧逗趣的達叔,分開得很徹底的。對我來說這是兩個人。
港劇陪著我走過無憂的青春年少,也也透過龍祥陪著我打發在中年創業,適合發呆舒壓的無聊夜晚。
實不相瞞,小弟我~~就是人稱玉樹臨風勝潘安,一朵梨花壓海棠的小淫蟲
Ps:大叔接下來的文,可能很多年軽的讀者,需要透過google才能了解我在說什麼,不然心裡會有很多‘哈囉’的問號?
但這是公平的,因為大叔們,幾乎每天也都必須在google上,才能了解你們在説什麼’哈囉‘。
大叔出生在1970年代成長在80、90。一個經濟起飛,藝術、娛樂、唱片、電視、電影、百家爭鳴的年代。
那年香港、內地的歌手搶著來台灣鍍金。
而港片、港星餵養著我們對國際的視野。
天星渡輪,油麻地果欄,旺角警署,淺水灣豪宅,中環寫字樓。
在當年比台東、花蓮還靠近我們這票少年。
然後我們說著:靚女、黐線、九唔搭八、冇有
浩南告訴我們‘仆街’是黑話、烏鴉說:‘冚家剷’就是要你死全家。
王晶説著:’揸波‘我們流行起稱呼大奶叫波。
葉玉卿、葉子媚讓我了解什麼叫做西瓜波和足球波。
在那個剛解嚴一陣子,民風尚純普,我們跟日本文化又停止交流的年代,三級片,無疑是我們這些慘綠少年的一股春流、專治下體瘀血、僵直性海棉體的良藥。
那年代,大概是那種光在戲院門口看海報,都深怕被認為豬哥好色少年的羞怯。
一進戲院第一幕就被《卿本佳人》一幕葉玉卿被湯鎮業幹死在桌上驚嚇不已。
於是葉子媚在《特區愛奴》的親餵奶,嬰兒臉擋不住36F西瓜波,
李麗珍的蜜桃成熟時讓一票開心少女、開心鬼崩潰。
陳寶蓮、邱淑貞、吳雪雯、鐘淑慧、吳雪雯。
在那個錄影帶年代不斷的虐待著家裏的迴帶機和磁頭,媽媽驚呼衛生紙用量怎麼爆増,而爸爸常要你拿著封面讓你害羞,他人側目的録影帶去還。
於是大叔開始心裡咒罵著,王晶這死胖子,長這樣,還能撿到這肥缺,
龍五的向家二兄弟到底上輩子積什麼德可以這樣幹遍港星。
也是那時讓我認真思考導演是個不錯的行業。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那年有一種戲院叫做一票看二片。
放映著二輪的影片,然後一次兩片不間斷輪流播著,不劃位、不清場讓你吃到飽。而大部份放的是三級片,原因就是,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閑人,最閒的當然就是阿兵哥,跟一些歐里桑。那全世界還有哪種人,比這兩個族群,還需要賀爾蒙解脫的。
當年一票洨滿到鼻子快溢出來的少年,就在每次買票,大家互相推來推去,然後一定要選在電影開始放映後,漆黑的時候衝進去,因為對於看三級片的我們來說,有沒有看到片頭,劇情完不完整已經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要再亮燈的時候去遇到熟人的尷尬。
而正片子輪著放,沒看到的片頭,只要你時間夠戲棚下站的久就是你的。
拎北還遇過同梯的,因為某一個鏡頭,到底有沒有看到露點,而又多看了一輪,總共看了八個鐘頭。你覺得這樣已經很強了嗎?沒有,絕對只有更強,不唬爛,拎杯還看過老兵,帶了兩個便當進去的。
我想那個股對三級片的狠勁。大概只有當年北伐,躲在壕溝三天三夜可以比擬。
青澀跟著港劇越走越遠了,龍祥電影台又勾起了我們所有的美好歲月。
我們這一代人對於香港是有一種很特別的情懷的,總覺得跟香港在意識上離的很近、很近、而大叔第一趟的香港旅遊。是沿著捷運線。太古一直走到香港大學,去尋找記憶裡的港片,在每個港片的地點裡去回憶他的片段跟男女主角所說的每一句話。
「銅鑼灣只有一個浩南,就是我陳浩南!」
而
只有我這間酒吧能聽到莫扎特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人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刺下去吧,不用在猶豫了!如果上天能給我一次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哪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出來混,錯了要認,被打也要站穩。
在香港回歸20年之際,人民日報微博發起了一個小調查,網友選出了心中最經典的前十名香港電影
《阿飛正傳》/《大話西遊》/《英雄本色》/《無間道》/《倩女幽魂》/《縱橫四海》/《古惑仔》/《喜劇之王》/《東邪西毒》/《警察故事》
而也在回歸20年之際香港人找回來他們心中的
金句:,‘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為什麼我會流淚呢?原來是洋蔥。」
致青春!謝謝你達叔.美好了我的人生。
#你終於上車了
倩女幽魂二哈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是鬼月也要講鬼故事的鬼故事接龍】兩百年前的《玫瑰之夜》
小時候,每週六晚間十點,我們全家都會守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玫瑰之夜》的鬼話連篇,每每一張靈異照片或者恐怖的鬼故事(ex:魚肉好吃嗎),就會嚇得我們抖如篩糠,差點沒閃尿去呢~
不過現在隨著年紀增長,其實關於鬼故事的選取,就更多元了,例如說《薩拉戈薩手稿》和《沉睡兩百年的文豪與鬼故事》(Ghost Stories)就蠻有趣,不過無膽又硬要看的心情還是一樣的。
首先,揚.波托茨基 (Jan Potocki)《薩拉戈薩手稿》這套書說是鬼故事嘛…又不太像是鬼故事,但其實看來看去,還是有一點像鬼故事…
結構讀起來很像喬叟(Geoffrey Chaucer)的《坎特伯利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朝聖的鄉民來到一地,re了又re的故事接龍集。
不過其實本書的男主,是一名鮮肉軍官,前往部隊報到的中途,被卡關在一間比《倩女幽魂》中的蘭若寺更蘭若寺的客棧裡聽故事!
But人生就是這個but,不只古人書生大盜會在荒涼之地,一男繞二女,甚至美女成群的饗宴(X)吸精(O),醒來時往往不是赤條條如嬰兒初生,就如被魔神仔拐迷,山林間迷走,然後到了很遠的地方去。
裡面的故事非常玄奇迷離,讓讀者有時實在是難以分辨,這究竟是青年小鮮肉偶遇神女;還是說魔王波旬派來誘惑佛陀的邪惡之女?
不過一男繞二女甚至以上,畢竟是吃太好了,而福禍相倚,所以主角醒來常常就是在掛有兩具屍體的行刑場上清醒,然後屁滾尿流。
故事就好像萬變不離其宗的,一變再變,但仍具有相似的SOP,且現實虛幻的迷離,人難逃奇境;大概也是如此,所以無怪乎據說作者因意識迷離,誤認自己是狼人(凹凹凹嗚)而飲彈自盡的悲劇。
另一本《沉睡兩百年的文豪與鬼故事》則是萊斯利·克林格(Leslie S. Klinger)&麗莎·莫頓(Lisa Morton)合力編纂18位文學大師的鬼故事。
有趣的是,如果遮蔽這本書的標題封面,先讀內容的話,大概就是兩百年前,不是鬼月但還是要說鬼故事的鬼故事大賽的接龍文吧。
不過那個年代沒有像《玫瑰之夜》鬼話連篇有靈異照片輔佐叫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而且還可以民俗專家與科學研究者雙分進行論戰。
流行年代事物詭計的那個時候,也就是兩百年前,有的大概就只有「如栩如生,如見其人」的肖像畫和雕像等足以作為傳說的憑證。
還有類似《哈利波特》差點沒頭的尼克,也就是說死而不朽的魂靈飄飄,死了還要愛,愛了但還是死,能看見祂不知能不能算幸運?
於是這比通靈少女更通靈,比乩童警探更能起乩的鬼故事,騷靈或大法師的劇情,就這樣被彙整成《沉睡兩百年的文豪與鬼故事》。
同樣都是兩百年前玄而又玄的作品,一人獨力完成與文豪串結成篇的故事接龍形式,卻一樣帶給人們那個年代,外國版兼當地風土民情禁忌流傳的《玫瑰之夜》樂趣,分享給大家~
參考書目(附圖翻拍書封合成)
揚.波托茨基 (Jan Potocki)《薩拉戈薩手稿》(上下冊不分售。佚失兩百年文學傑作,權威完整定本傳奇再現,正式授權全球繁中版),臺北:麥田,2020。
萊斯利·克林格(Leslie S. Klinger)&麗莎·莫頓(Lisa Morton)《沉睡兩百年的文豪與鬼故事:愛倫坡、狄更斯、馬克吐溫等18位文學大師不為人知的作品》(Ghost Stories: Classic Tales of Horror and Suspense),臺北:高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