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之港式vs韓風】
從去年底起,間續地讀了多本香港和韓國作者的推理或犯罪小說。自從小時讀過幾本已經忘記的松本清張小說,很多年沒看推理書了,去年巧合執起了香港作家陳浩基的《13‧67》和韓國作家金彥洙的《謀略者》,結果,一本接一本地繼續發掘、發現....
最大的發現,是韓國女作家丁柚井的三本作品:《物種起源》、《七年之夜》和《射向我心臟》。我最先接觸丁柚井,是《物種起源》,講述一個青年男子早上一覺醒來,發現身處母親被害的血腥犯罪現場,自己卻什麼也記不起,故事描述往後的三天,他如何發掘真相和(更重要的)他與母親的關係。作者探討的,是成魔之路,究竟是怎樣踏出來的?
《七年之夜》的中文版我連在網上在港、台都找不到,剛好卻發現有英文版《Seven Years of Darkness》,也一樣好看。七年前的一宗交通意外,和之後發生的水壩事故淹沒村莊慘劇,背後隱藏的秘密,竟然是一個不惜一切的代價,都要保護兒子的父親。如果說驚悚懸疑程度,是丁柚井幾部作品之最,數年前亦拍成了電影,我特別在網上找來看過,電影不錯,但書真的更好看,細節地方電影實在跟不上。
至於《射向我心臟》,不能算是推理或犯罪小說,較似是韓版《飛越瘋人院》,講述兩個被關押於精神病院的年輕人,從失去自由到發現自我,如何面對令他們受傷害的家人和不公平對待他們的社會,最後得到解脱的成長故事。書的前段讀得有點掙扎,為什麼就是講這些院內的瑣碎事情,過了三分一後,開始投入病人的日常和生活細節,竟然能奇妙地令人「手不釋卷」。
至於新進作家金彥洙的《謀略者》,描述一個名為「圖書館」的神秘殺手集團,代代與韓國上層政治經濟關係千絲萬縷,然而集團步入老化,頭號殺手成為被暗殺目標,故事由一開始形容主角執行暗殺任務,氣氛已經把讀者深深吸引,這也是這些韓國小說特別之處,就是極之充滿電影感,文筆和描繪十分細膩,影像自然地在讀者腦海中浮現,難怪據說本書也在改編電影中。
去年陳浩基的《13‧67》在香港再出版,翻譯多國文字出版,「連印尼傭工姐姐都在看」,而我接觸陳浩基較遲,看了《13‧67》後,得到友人楊岳橋借出他珍藏的多本陳浩基作品,我一連看了《遺忘‧刑警》、《網內人》和《氣球人》。陳浩基的作品較接近本格式推理,即近於「在封閉空間找出誰是兇手」,然而這樣的限制,着重於「燒腦」和「令讀者意外」,很容易變成「故弄懸虛」。在這四本作品中,畢業於中大計算機科學系的陳浩基,他的「科學頭腦」思路,我完全感受到,不過,作為讀者,在感性方面,我卻比較享受之前形容韓式小說的氣氛和細膩。
不少香港讀者喜歡陳浩基的「本土」描繪,不過,也許是我的問題,我不太享受這些「港味」,正因為自己較熟悉香港的事物的話,反會覺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少人喜歡《13‧67》中形容香港幾十年變化,我反而覺得「未夠喉」,《遺忘‧刑警》也有相似感覺。
《網內人》講的是網絡欺凌,提及大量技術細節,自己是同行,這些東西對我沒有太大新鮮感,反而覺得神通廣大的男主角的「神秘」身分和背景,大有發揮空間,可惜沒有更深入的敘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氣球人》,一來抽離了香港背景,故事可以代入任何城市,而且「反超級英雄」的玩味十足,天馬行空,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如果能進一步深入探討主角的「變態殺人心理」,就更令人滿足了。
陳浩基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創作風格和主題型式多元,手頭上還有數本他的書要看,希望他能繼續創新,再上一層樓。
#陳浩基 #丁柚井 #金彥洙 #推理小說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五年前,位於黃大仙竹園邨的浸信會天虹小學,原是一間只得6班、瀕臨「被殺」的學校,但經校長朱子穎近年積極推行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與快樂學習,這間屋邨小學成功轉型,吸引每年超過千名家長慕名而來為子女報讀。 教育的初心 校長朱子穎是個「八十後」,從教育學院(現為教育大學)畢業後,在多...
「借出英文三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借出英文三態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借出英文三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借出英文三態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借出英文三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借出英文三態 在 借出、借入常搞混?沒關係看看例句就記住怎麼用囉~ lend... 的評價
- 關於借出英文三態 在 borrow三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借出英文三態 在 borrow三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借出英文三態 在 借出英文的彩蛋和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借出英文三態 在 借出英文的彩蛋和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線上看 的評價
借出英文三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瑪麗蓮夢露 ◎顏艾琳
「這裡躺的是瑪麗蓮夢露。36,24,36」
——摘自其墓誌銘
A教授推上滑落的眼鏡,
慎重地告訴我:
其實,瑪麗蓮夢露
是純粹普普主義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可口可樂的瓶子
便大大流行起來,
這同夢露的三圍
有著相當的關連。
據說:
有些男子,利用可口可樂的瓶子——
自慰並射精......
難怪夢露會自殺
-
◎作者簡介
顏艾琳,1968年生,台灣台南縣人。1997年出版《骨皮肉》一書,毫不避諱的書寫性器官器官、女性情慾,擺脫由男性作家定義的女性情慾,為台灣女詩人情慾抒寫的先鋒。
著有《顏艾琳的祕密口袋》、《抽象的地圖》、《骨皮肉》、《黑暗溫泉》、《跟天空玩遊戲》、《點萬物之名》、《她方》、《微美》、《詩樂翩篇》、《A贏的地味》、《吃時間》等書。
-
◎小編泓名賞析
這周有兩篇顏艾琳,風格殊異。
如果翻開她的詩作,一本裡面可看到有〈度冬的情獸〉這種風格的詩,把節奏放慢,以每個詩化的字句連結:
我們窩在棉被的巢裏,
獸一般地取暖。
親愛的小孩,
你貪心地吸吮我的乳房
而這首瑪麗蓮夢露則無需多加解釋,這種議題詩的內容,風格簡短銳利,賞析的時候要看有沒有可以更動的多餘冗贅敘述,而先備知識,也是滿重要的:若我們開始比對網路上的資料,以及英文搜尋內容會發現。
「這裡躺的是瑪麗蓮夢露。36,24,36」
是一個只在中文文章農場社群流傳的一個假資訊。
以關鍵字「norma jeane mortenson epitaph」,下去找瑪麗蓮夢露的墓誌銘,只會看到正常的「norma jeane mortenso1926-1962」,連GOOGLE結果都不超過第三頁,也沒有任何英文文章描述到墓誌銘。但正常的讀詩者並不會仔細特意地去搜尋,因此這是一個奇妙的讀詩體驗,分為兩個層次:
>首句+可口可樂射精:做為讀者一眼就能明白的意義。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連結到,
這個世界如何對於一個女明星的物化。性慾之想像,對應到瑪麗蓮夢露一生的最後,留下的最後一句話也是一種物化。
然而,
更仔細地去思考,自殺的瑪麗蓮夢露,怎麼又能決定其墓誌銘:「36,24,36」是為了要留下最美麗的自己呢?這其中前後矛盾,更往下一個層次是在詩句中,展開第三段的開頭是:
據說:
有些男子,利用可口可樂的瓶子——
自慰並射精.....
據說,不一定成真,但在這樣現象級的美國女星面前,一切的性慾都有可能。因此這得在看看一個關鍵,「普普主義」,這個從大眾文化反思並且諷刺的一個藝術形式,將大量商業化的圖像傳播,正巧面對了兩個巨大的關鍵:
假資訊
可口可樂
至此,回到了這首詩之中,一個女性的形象不停地被複製、再造。身體的一部份(可口可樂),被借出去並且流傳,死亡的一部份(墓誌銘),被重新傳播再造。為了滿足性慾、射精的那一刻,而這個「據說」,不是很肯定的態度其實是反過來解釋,
我知道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病
但只能這樣模糊地描述著。
但什麼是不模糊的呢?
難怪夢露會自殺,是真實無比的。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顏艾琳 #瑪麗蓮夢露 #骨皮肉 #身體詩 #女鯨詩社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8.html
借出英文三態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蕃薯不驚落土爛 只求枝葉代代湠」
不願認同仙島土地,無法理解台灣人蕃薯心的民族性格,這批有幸逃離中國來台定居的中國難民,註定終其一生當一個既不在屬於中國、也無法融入寶島台灣的無根漂泊異鄉魂。
名家論壇》吳崑玉/吳斯懷們是怎麼養成的?
「四不一沒有」: 不在意、不用功、不改進、不放手,沒有LP
吳斯懷抨擊蔡英文的兩岸挑釁說引起鄉民幾乎一面倒的撻伐,其實這位老將私下人緣不差,也算個可以談的人,他只是一大票深藍人士的縮影,會這麼不合時宜的講話,其實有他的思維背景。
筆者小時候身在藍營,某次巴拉巴拉講了些政策建議,大我最少二十歲的長輩回過頭對我緩緩的說:「你講得很好,但這些好東西是要做給誰的呢?」
「聽不懂?!」
「現在老大是誰?為什麼要做給台獨呢?」當時總統叫作李登輝。
許多年以後才理解,在老一輩藍營政治人物的心中,仍存著「恩庇-侍從」體制下的打工仔思維。老大才是一切權力與利益的來源,也是所有交換與奉獻進貢的對象,所有工作都是要為老大服務的。小市民生活的好壞,在他們的價值系統中,遠不如老大的歡喜與厭惡來得重要,甚至不如自己家族的存在與富足來得重要。在他們心中,所有權在誰手上?跟對了人,比經營績效還重要。
這種思維又受到90年代民主化的摧殘,於是變得更極端,最近爆紅的政治劇「國際橋牌社」就在演這段故事。藍營認定民進黨之所以壯大,是受到美國和日本在背後的暗中支持。他們沒了老大,心底會慌,被民進黨人罵「外省豬,滾回去」,罵到又恨又慌。於是就算借牌也要借出一個老大,正在崛起的中國大陸,便成了他們心中的新老大。從此之後,國民黨人開口閉口都是兩岸關係,沒有兩岸關係當導言,就不知如何論述。論述邏輯也只有一條:兩岸不能打仗,台灣打不過大陸,所以就算中華民國這塊招牌委屈點,也別讓老共不開心。為了抵抗台獨綠營的借殼上市,藍營掏空轉賣,也是剛好而已。
這是深藍掛最根本的心態:不在意一般人民感受。只要老大開心,放夠資源,控制了媒體,眾口一致,就能引導輿論,人民感受是可以被操縱的。
那以國民黨當年資源之豐富,為什麼不能與民進黨一戰呢?因為「不用功」。民進黨打選戰,只要對手一浮上檯面,不待提名,就有一組人衝監察院翻他的財產申報,拿回來一條一條查對。另一組人去圖書館翻找歷年新聞,或整理立法院公報,找出發言紀錄與投票紀錄。再一組人下地方問地方人士和記者,查問回報各方評價與家族歷史。回來組織整理後才變出各種文宣素材。
國民黨以往還有文宣小組的研究生在做這些苦工,現在只有想一夕成名的網紅們。而且愈上層愈不用功,許多膝反射動物,在朝肛門期,在野口腔期,別說新趨勢與新知識,連政務工作的作業流程和任務分工都搞不清楚,只會罵東罵西,整天憤怒抨擊,卻又打不到痛處,然後麵粉水球,勾芡復國。
那就檢討改進或換批新人上去吧?!對不起,黨內文化不但要論資排輩,還要尊重倫理。有事屬下扛其責,有酒食先生饌。當官心法是「依法而不行政,道歉而不認錯,檢討而不改進,引咎而不辭職。」要改進就改進底下人,長官英明神武,文能安邦,武可定國,怎麼會有錯?如此老司機怎麼能換手?不改進又不放手的結果,就是同一代人,三十年來不斷重複一樣的低級錯誤。
為什麼多次失敗也無法擊倒這種文化呢?講穿了,就是老的小的,都沒有LP。
平日健康掛帥、道德掛帥、自己安全掛帥、前途第一。眼不能見血,手不能沾污。罵人怕被告,打架怕受傷。爛事、壞事、麻煩事,定要聳恿他人去處理,自己只負責教唆殺人。整屋上下,都把自己當成玻璃娃娃在呵護經營。等到前線戰將一身傷被抬回來,滿朝嫌棄,良弓當柴火,走狗當食材,高層繼續過他們的好日子。
三十年來,不在意民心讓藍營失掉了根;不用功使其連戰連敗,還把治國專業的招牌自己砸了;不改進使藍營愈來愈像對著機關槍拼刺刀的萬歲衝鋒,還常常腦筋不清不楚,跟不上時代,抓不住時機;不放手讓老人們一直在舔拭自己過往的光輝,滿足自己的虛榮,新一代逐漸流失。而沒有LP,使他們面對綠營時,既不願戰也不能戰,只想拱老大哥出來應戰。即使老大哥現在得了肺炎躺在病床上動不了,也得狠嗆幾聲:「等我大哥身體好了,你們就完了!」
吳斯懷不過是老藍男們這「四不一沒有」組織文化捏出來的代表人物,不自覺的被拱上台去當砲灰。除他以外,還有無數吳斯懷們,仍陷在同個文化思維陷阱中而不自知,喊著改革去爭奪權位,卻沒意識到,如果改不動這些文化與思維,自己只是在爭逐下一代的砲灰。
其實,藍軍有許多專業人才,許多寶貴的執政經驗,能幫國家社會提出更好建議,卻總是棄而不用。反忙著用自己無力的手指,想對綠營執政打頭打臉,結果也總是自取其辱。
養出吳斯懷的組織文化,也正在養成另一批小吳斯懷,換了再多黨主席,「四不一沒有」還在繼續傳承,這才是藍營真正的危機。
借出英文三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五年前,位於黃大仙竹園邨的浸信會天虹小學,原是一間只得6班、瀕臨「被殺」的學校,但經校長朱子穎近年積極推行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與快樂學習,這間屋邨小學成功轉型,吸引每年超過千名家長慕名而來為子女報讀。
教育的初心
校長朱子穎是個「八十後」,從教育學院(現為教育大學)畢業後,在多間小學擔任老師約十年,主要任教英文科,有時亦兼教數學與常識科。十年的教學生涯,令他漸漸發現,教育界的生態,與自己心中的教育抱負根本是背道而馳:「明明教育應該係快樂嘅,教育應該係體驗嘅,但唔知點解,當一個新老師入咗學校做嘢,就會執行一啲自己都唔相信嘅教學方法。」
「『小朋友,聽日考試喇喎,不如你畀心機啲讀書啦,校長就會好開心』,你試諗吓呢句說話有幾可怕?首先,你同我都超唔鍾意、有負面嘅情感,對於要考試,但係你好正面咁鼓勵小朋友做好啲。」於是,他決心要扭轉這種為考生而鼓勵操練的教學模式。
用創意科技來改革
五年前,在機緣巧合下朱子穎得悉瀕臨「殺校」的天虹小學正在招聘校長,便決心放膽一試:「成日都話創意科技可以改變好多嘢,係咪可以喺呢度實踐?如果呢個概念係正確嘅,咁喺最唔可能嘅地方,就可以發揮佢嘅光芒喇!」
回憶起第一天上班,朱校長仍覺得十分有趣:「五年前我第一日返工時,其實我係全校年紀最細,啲老師都大過我,有啲老師出嚟教書我都未出世。」除了要帶領一班年紀比自己大的老師,他最深刻的是破舊的校舍:「最記得嘅係,我第一日返工,呢間學校畀我嘅感覺係一間鬼屋,甚至試過借出校舍畀人哋拍電影。好感恩,五年後再有人借場拍電影,但今次係講夢想。」
五年下來,他不但在校內推行「電子書包」計劃,小朋友只需要帶電腦而不用帶書本上學,亦有推動3D打印和程式編碼等,校園亦有一個「Lego室」,放滿大大小小的Lego,讓學生小息及課餘時間,盡情發揮創意,用Lego砌出心中的圖畫,大力推動STEM教育。
學生自選學習
此外,他又於去年展開「Dream Starter」計劃,讓學生上午留在課室上課,下午就由他們自行決定學習甚麼,由老師找來社會上不同界別的人,教授小朋友想學的課程:「其實『課程』呢兩個字,只係解『學習機會的提供』。我哋所謂設計課程嘅人,就應該思考點樣用我哋嘅方法,為小朋友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最好嘅方法就係開放我哋嘅課室,同更多業界同學校以外嘅人合作。小朋友有更多學習機會嘅話,我哋嘅課程就會愈來愈寬闊。」
由瀕臨「殺校」到「快樂學校」
經過朱校長一番努力和一眾老師的配合,天虹小學成功轉型成名副其實的「快樂學校」,每年吸引逾千名家長慕名而來,學校亦從五年前的6班增至20班,教師亦由當初的14人增至現今的47人。對此,他特別感激願意改革的教師團隊:「佢哋能夠放低一啲過去成功過嘅教學方法,放低自己做咗廿幾三十年嘅方法,嘗試用另一種方法嚟教育,我好感謝佢哋嘅信任。」
離開為了更大的願景
朱校長任內為天虹小學帶來不少改變,但他決定於本學年完結後就離任,轉到一間貴價私校任總校長,屆時會着手開發一個名為EdMetro的教育程式,提供予本地和外國的學校使用,希望藉此改變整個教育界的大氣候。
離任在即,朱校長最捨不得的是多年來和老師、家長、學生之間建立的信任,在最後的一段時間,他會把五年來在天虹的教學經驗,寫成書和拍成微電影,與教育界分享。
今集《港。故》用7分半鐘,細說了朱校長如何將「鬼屋」般的校舍,改造成小朋友的「快樂學校」,實現了他的「教育夢」。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bit.ly/oncckonggufb
借出英文三態 在 borrow三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borrow三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借東西英文、borrow用法、可以借我嗎 ... 借入英文中用borrow,借出用lend,但這兩個字都是瞬間動詞,不能用長時間的. ... <看更多>
借出英文三態 在 borrow三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borrow三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借東西英文、borrow用法、可以借我嗎 ... 借入英文中用borrow,借出用lend,但這兩個字都是瞬間動詞,不能用長時間的. ... <看更多>
借出英文三態 在 借出、借入常搞混?沒關係看看例句就記住怎麼用囉~ len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借出 (動詞三態lend lent lent) borrow (v.) ... 林傑瑞借我他的行李箱。 ... 每日一句學英文- Daily English, profile pictu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