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
#資料下載區(2020.5.31前)
大會手冊
https://reurl.cc/62q0qM
專題演講
https://reurl.cc/X6QV67
議題追蹤
https://reurl.cc/9Enp5x
2020全國NGOs環境會議 會前新聞稿
#全球氣候危機
#台灣立即行動
2020.5.15
由13個環境、動保與公民團體聯合主辦第17屆2020「全國NGOs環境會議」,因疫情影響,從地球日前夕延至5月15日(台灣環境日6月5日前夕)下午兩點假台大校友會館3B會議室舉辦。由於疫情,不開放民眾報名,採線上直播方式。
四個政黨立委代表 立法委員 陳椒華(時代力量)、 洪申翰 Sun-Han(民進黨)、 蔣萬安(國民黨)、 蔡壁如(民眾黨)與 陳曼麗(前立委)出席致意。本屆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 徐世榮、 方儉 (Jay Fang)與 張豐年將提出建言。
召集團體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勲表示:本屆籌備過程真是一波三折,原本因為疫情可能取消,但政府防疫超前部署讓台灣最終守住,還成為全球模範生,期待政府在環境保護上也能領先全球。每次環境會議開完,就要拜會總統遞交建言,過往有時難有進展,但從去年起,建言有突破進展。總統指示環保署一季追蹤一次。去年建言已於2019年9月9日、2020年1月31日與3月20日進行三次溝通會議。而2019年31項建言與重大議題,9項環團同意解除列管,22項繼續列管。
隨著議題被有效列管,跟公部門對話就必須回歸專業與談判技巧,環團需要花更多時間準備議題。因此,今年就將以往大會討論議程,分散於前一兩個月前舉辦「議題會議」,跟關心此議題夥伴進行深度對話,然後大會只進行「議題會議」結論報告。
今年大會前夕分別在桃園與高雄舉辦北區、南區會議。議題會議部分也舉辦「設置動保警察政策座談會」、「環境與動保政策之公民參與機制之檢討焦點座談」、「環境保護與蔬食政策座談」、「公益信託稅賦與民間保護區發展工作坊」、「綠能教育之落實與加強再生能源」、「公民與公益電廠推動再生能源」、「環境優先法案與國會之遊說與對話」、「推動環資部」。另外,「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獨立於4月22日舉辦。共計有12場舉辦,累計156人次產官學參與。
總之,在風雨飄搖中,本屆還是順利舉行。再三年後,環境會議即將邁向20週年,未來如何在穩定求進步,讓環境政策對話順暢,公私協力齊心為環保,這將為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大會也邀請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周桂田教授主講:「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周教授從:一、全球氣候災難。二、東亞高碳社會。三、臺灣面臨系統性風險:褐色經濟package。四、永續或褐色S曲線。五、臺灣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分析。六、氣候經濟新典範。七、臺灣產業界準備好了嗎?八、臺灣社會準備好了嗎?九、政府準備好了嗎?十、政府治理變革。十、什麼是全球與臺灣未來願景?十二、艱困的社會工程:氣候與能源轉型等12面向分別切入。
會中也會發表「大會宣言—環境危機立刻行動」內容提到:
今年為世界地球日五十週年,這五十年來科技快速進展,人類解決了部分的環境問題,但也創造了更多的環境問題。我們減少了臭氧層的破壞,但是卻增加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我們改善河川水質,但是來自陸地的垃圾與污染大量流入大海;已經少見宰殺保育類動物,但是瀕危物種的名單越來越多、族群數越來越少;我們搶救了原始檜木林免遭商業砍伐、但是山老鼠盜伐問題始終嚴重….。
空氣汙染、水患不止、土石橫流、極端氣候、生態滅絕、地質危脆…環境團體多年的倡議並非杞人憂天。甚至本次武漢肺炎病毒的流行,也和多個環境及動保團體呼籲的勿濫宰殺、食用野生動物有關。環境團體誠摯盼望,國人應有遠見看見環境危機,而非每次遇到災難之後,短暫出現反省而後忘卻,一再重複同樣的錯誤。
回顧過去環境運動,反對高汙染產業擴張、保護山林與農地、保育生物多樣性,環境團體以有限的人力守護台灣永續發展的未來。以六輕為例,其廠區使用之毒性化學物質幾乎佔了台灣1/2。試想若七輕、國光石化未被阻止,台灣目前的溫室氣體、空氣汙染、水資源會惡化到何種境地?先進國家早證明環境保護可帶動很多的經濟機會,行政官僚不應認為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經濟思維仍停留在20世紀末,毫無規劃的解編農地與保護區,放任各種違法國土利用行為。
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也適逢蔡英文總統連任,環境團體肯定蔡英文總統在能源轉型工作上的努力。然而其他的環境保護政策仍有待加強,如四處可見的以前瞻預算為名,破壞原生溪流、珍貴老樹生態的工程;仍不重視瀕危物種的復育;動物福利有待加強;國土計畫管理仍未落實;行政官員強力主導環境影響評估…。
因本次疫情人類部分活動被限制;世界各地卻傳出生態環境改善的新聞,足讓我們反省,人類使用的資源、製造的污染已經遠大於的地球的負擔。過去,陳水扁總統時代行政院成立永續會曾經一度積極運作,馬英九總統時代揭櫫環保救國目標,但仍有許多空談許久的環境政策未落實,比如:能源稅、環境資源部、環境信託制度…。環境團體期待,蔡英文總統在下一屆任期,跳脫老舊經濟發展思維,以永續發展指標為參考,為台灣社會轉型奠基。
當天並公布「2020十大台灣環境議題」,分別是:一、政府組織再造,成立環資部、經濟能源部。二、野溪整治等公共工程過度水泥化等問題。三、用財稅工具減少二氧化碳。四、動物保護入憲。五、瀕危物種復育問題。六、國土計畫大量解編農地與山坡地。七、農地違章工廠管理問題。八、環境信託制度推動困難。九、公民綠能電廠與用電大戶使用再生能源。十、廢棄物無法妥善管理汙染農田。
而今天會議所有結論將於台灣環境日前夕循慣例遞交給蔡英文總統。
本屆合辦單位有: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TCPA、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Tepu、 桃園在地聯盟、 荒野保護協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TEIA、 關懷生命協會、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中華鳥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等13個團體。
候 友 宣 台大演講 直播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17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
#資料下載區(2020.5.31前)
大會手冊
https://reurl.cc/62q0qM
專題演講
https://reurl.cc/X6QV67
議題追蹤
https://reurl.cc/9Enp5x
2020全國NGOs環境會議 會前新聞稿
#全球氣候危機
#台灣立即行動
2020.5.15
由13個環境、動保與公民團體聯合主辦第17屆2020「全國NGOs環境會議」,因疫情影響,從地球日前夕延至5月15日(台灣環境日6月5日前夕)下午兩點假台大校友會館3B會議室舉辦。由於疫情,不開放民眾報名,採線上直播方式。
四個政黨立委代表 立法委員 陳椒華(時代力量)、 洪申翰 Sun-Han(民進黨)、 蔣萬安(國民黨)、 蔡壁如(民眾黨)與 陳曼麗(前立委)出席致意。本屆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 徐世榮、 方儉 (Jay Fang)與 張豐年將提出建言。
召集團體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勲表示:本屆籌備過程真是一波三折,原本因為疫情可能取消,但政府防疫超前部署讓台灣最終守住,還成為全球模範生,期待政府在環境保護上也能領先全球。每次環境會議開完,就要拜會總統遞交建言,過往有時難有進展,但從去年起,建言有突破進展。總統指示環保署一季追蹤一次。去年建言已於2019年9月9日、2020年1月31日與3月20日進行三次溝通會議。而2019年31項建言與重大議題,9項環團同意解除列管,22項繼續列管。
隨著議題被有效列管,跟公部門對話就必須回歸專業與談判技巧,環團需要花更多時間準備議題。因此,今年就將以往大會討論議程,分散於前一兩個月前舉辦「議題會議」,跟關心此議題夥伴進行深度對話,然後大會只進行「議題會議」結論報告。
今年大會前夕分別在桃園與高雄舉辦北區、南區會議。議題會議部分也舉辦「設置動保警察政策座談會」、「環境與動保政策之公民參與機制之檢討焦點座談」、「環境保護與蔬食政策座談」、「公益信託稅賦與民間保護區發展工作坊」、「綠能教育之落實與加強再生能源」、「公民與公益電廠推動再生能源」、「環境優先法案與國會之遊說與對話」、「推動環資部」。另外,「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獨立於4月22日舉辦。共計有12場舉辦,累計156人次產官學參與。
總之,在風雨飄搖中,本屆還是順利舉行。再三年後,環境會議即將邁向20週年,未來如何在穩定求進步,讓環境政策對話順暢,公私協力齊心為環保,這將為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大會也邀請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周桂田教授主講:「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周教授從:一、全球氣候災難。二、東亞高碳社會。三、臺灣面臨系統性風險:褐色經濟package。四、永續或褐色S曲線。五、臺灣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分析。六、氣候經濟新典範。七、臺灣產業界準備好了嗎?八、臺灣社會準備好了嗎?九、政府準備好了嗎?十、政府治理變革。十、什麼是全球與臺灣未來願景?十二、艱困的社會工程:氣候與能源轉型等12面向分別切入。
會中也會發表「大會宣言—環境危機立刻行動」內容提到:
今年為世界地球日五十週年,這五十年來科技快速進展,人類解決了部分的環境問題,但也創造了更多的環境問題。我們減少了臭氧層的破壞,但是卻增加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我們改善河川水質,但是來自陸地的垃圾與污染大量流入大海;已經少見宰殺保育類動物,但是瀕危物種的名單越來越多、族群數越來越少;我們搶救了原始檜木林免遭商業砍伐、但是山老鼠盜伐問題始終嚴重….。
空氣汙染、水患不止、土石橫流、極端氣候、生態滅絕、地質危脆…環境團體多年的倡議並非杞人憂天。甚至本次武漢肺炎病毒的流行,也和多個環境及動保團體呼籲的勿濫宰殺、食用野生動物有關。環境團體誠摯盼望,國人應有遠見看見環境危機,而非每次遇到災難之後,短暫出現反省而後忘卻,一再重複同樣的錯誤。
回顧過去環境運動,反對高汙染產業擴張、保護山林與農地、保育生物多樣性,環境團體以有限的人力守護台灣永續發展的未來。以六輕為例,其廠區使用之毒性化學物質幾乎佔了台灣1/2。試想若七輕、國光石化未被阻止,台灣目前的溫室氣體、空氣汙染、水資源會惡化到何種境地?先進國家早證明環境保護可帶動很多的經濟機會,行政官僚不應認為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經濟思維仍停留在20世紀末,毫無規劃的解編農地與保護區,放任各種違法國土利用行為。
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也適逢蔡英文總統連任,環境團體肯定蔡英文總統在能源轉型工作上的努力。然而其他的環境保護政策仍有待加強,如四處可見的以前瞻預算為名,破壞原生溪流、珍貴老樹生態的工程;仍不重視瀕危物種的復育;動物福利有待加強;國土計畫管理仍未落實;行政官員強力主導環境影響評估…。
因本次疫情人類部分活動被限制;世界各地卻傳出生態環境改善的新聞,足讓我們反省,人類使用的資源、製造的污染已經遠大於的地球的負擔。過去,陳水扁總統時代行政院成立永續會曾經一度積極運作,馬英九總統時代揭櫫環保救國目標,但仍有許多空談許久的環境政策未落實,比如:能源稅、環境資源部、環境信託制度…。環境團體期待,蔡英文總統在下一屆任期,跳脫老舊經濟發展思維,以永續發展指標為參考,為台灣社會轉型奠基。
當天並公布「2020十大台灣環境議題」,分別是:一、政府組織再造,成立環資部、經濟能源部。二、野溪整治等公共工程過度水泥化等問題。三、用財稅工具減少二氧化碳。四、動物保護入憲。五、瀕危物種復育問題。六、國土計畫大量解編農地與山坡地。七、農地違章工廠管理問題。八、環境信託制度推動困難。九、公民綠能電廠與用電大戶使用再生能源。十、廢棄物無法妥善管理汙染農田。
而今天會議所有結論將於台灣環境日前夕循慣例遞交給蔡英文總統。
本屆合辦單位有: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TCPA、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Tepu、 桃園在地聯盟、 荒野保護協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TEIA、 關懷生命協會、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中華鳥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等13個團體。
候 友 宣 台大演講 直播 在 急診女醫師其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需要以恐嚇與洩漏個資來攻擊別人的商人,大家敢買他們的美容保養商品嗎?
■美的好朋友團隊聲明:呼籲少數直銷商停止恐嚇與洩漏個資行為,抹黑網站與肉搜個人不代表自己沒問題
各位支持我們的朋友,我是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團隊發起人柳林瑋醫師。今天要跟大家報告一件沈重,但卻不得不說明白的事情。
架設這個網站一開始努力的初衷,就是希望傳遞「知識不必是用來掠奪,可以是用來分享和追求共善」,因為資訊的不對等,我希望能夠透過自己所知的醫學知識,盡自己微薄之力,用一般人淺顯易懂的文字,傳遞給民眾正確的醫美、保養觀念,建立一個醫療媒體平台,免費提供民眾提問,並且檢舉不實廠商透過誇大不實的療效與違法廣告,使一般民眾不要容易受到話術矇騙,除了傷害健康也造成荷包失血。當然,我們寫的內容也都一定有憑有據,除了醫學文獻的考證經過醫師審核,內容也與律師進行確認,我們才將證據及資料公開。希望透過破除偽科學以及各種迷思,避免民眾受騙。對內容我們有絕對的信心,大家看過幾篇,就會知道我們的用心。
然而,在之前一連串踢爆多家廠商的話術、試驗以及誇大不實宣傳之後,團隊持續受到許多壓力,但我們仍想辦法在人身安全尚無過度疑慮的狀況下,堅持持續運作。但這次有人直接傳了訊息,內容是我所有個人資料。包含姓名、電話、電子郵件、住家地址,警告意味濃厚。今天出門時,代步工具也遭破壞,但沒掌握直接證據,目前也只可能向警方備案,以確保暫時性的人身安全。特定直銷商群組正在瘋狂轉傳相關資訊,試圖透過起底個人來抹黑整個網站,來證明自己的產品是沒有問題的,而網站揭露的資訊就是錯的。但我迄今還是相信,有良心的直銷商不在少數,這樣的做法不會是所有直銷商都認同的。在人身安全遭受直接威脅的狀況下,以及可能即將面臨特定業者提出的法律訴訟問題,我不得不違背之前「不宣傳個人」的承諾,讓大家知道團隊目前面臨的危機。
我希望散佈個資跟抹黑網站的人能理解,即便我個人做過任何有爭議的事情,也不會證明某直銷商的產品就是沒有疑慮的,就可以不實宣稱療效和違法廣告,這些確切違法的事證,都不會因為你們起底個人而變成合法。或許「擋人財路」真的如同「殺人父母」,但我仍不願在這樣的攻擊下退縮。我的人生沒有退縮過,只有在必須保護對我重要的人與理想時,我會選擇隱忍。我會在保護相關不願曝光的當事人的狀況下,盡力跟大家說明對方指稱的各種傳言實際狀況,以及為什麼我會願意做現在這些事。雖然我從未想過的是,自己出錢出時間,架設一個醫療媒體平台,傳遞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其他拋磚引玉、累積能量產生更多正向改變,但終究換來不平靜的生活,也將自己和家人置身於危險之中。
我是一個鄉下小孩,高中到台北唸書,之後因為不想增加家中負擔,考入公費的警察大學。那時候很嚮往李昌鈺博士「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精神,因此進入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大三那年,因為跟某位校外人士發生糾紛,因此學校要求我自動退學,或者勒令退學,待和這位校外人士的糾紛解決之後,再申訴返校。因為考量自動退學的公費賠償問題,我選擇勒令退學。很遺憾地,後來中天新聞在媒體上找了一個人變音,做出各種荒謬不實陳述。至於實際的糾紛,已是十餘年前的事,當事人已成家立業,就不便多說避免打擾。但當時覺得,也許自己應該追求真正的夢想,不要因為經濟考量而退縮,因此在重考班念了四個月的書後,順利考上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醫學院求學的前幾年,每週大約要花20小時的時間家教,來賺取自己的學費與生活費。那段時間,我了解到自己對於傳播知識的熱情,也藉由家教的收入,讓自己存了一些錢讓我可以不太需要家中幫助念完醫學院。但影響我最大的,是因為加入了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我在醫聯會從大一開始,一直到大六,做了六年的幹部。這段時間因為處理與外國醫學生的交流,增加了自己國際的視野,也爭取到一些補助,得以在這段期間,在不花什麼錢的狀況下去夏威夷大學、德國漢堡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北京大學等學校參訪或見實習。西方國家的醫學院,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影響了我的價值觀。其中夏威夷大學給畢業生的十大期許中的一句 ’’ Be the light in their darkest hours. ‘’ ,「成為他人最黑暗時刻的光」成為我的座右銘。
在升上大五那年,歐盟東擴,因為政府法令漏洞,開始承認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的醫學學歷,導致許多台灣家長花費數百萬元讓孩子在東歐拿學歷,而這些家長有許多是醫界前輩,整個狀況就像一場階級世襲。而當時的政策寬鬆,也等於置國人的健康安全於未知的風險之中。因此醫學生聯合會發起了一場大遊行,我比較憨膽就成了總指揮,要求外國醫事學歷一律認證。但最後在特定立委的杯葛下,經過兩年的奮鬥,始終無法修法成功。這讓我了解到現實政治的黑暗,與不良制度對國家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畢業之後,我在陸軍服醫官役,在眾多阻力下成立了戒菸班,協助許多士官兵戒菸成效良好,因此登上國軍奮鬥雜誌。退伍前剛好發生洪仲丘事件。當下義憤難平,因此就在BBS上發起了後來大家可能聽過的「白衫軍運動」,和一群同志一起修改了違憲十多年的軍事審判法,但也因此意外站上了檯面。隨後因為一連串的後續修法受阻,讓我們更加理解,國家的根本問題在於國會,而我所承接到的政治能量必須透過某種形式發展下去,成為改革的助力。因此於同年底,在幾位前輩的金援下,我們成立獨立媒體「沃草」,努力推動國會監督,倡議透過關心國會來改變社會。因為眾多網友的努力,兩年後的現在國會監督已經成為主流,許多媒體都已經陸續投入國會議事直播的工作,這件事情也意外促成2014年的,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在三十秒內通過服貿事件,讓我們快速掌握狀況完整報導,成為318國會佔領運動的眾多主要運動團體中的一員。
但沃草的工作,是我30多年人生最大的挫敗。沃草的成立,具有遠大的理想,然而當時的我同時還在台大擔任住院醫師,也從未有過公司管理的經驗,因此從沃草創辦開始,到我離職前,許多行政、人事、財務等等狀況,我都處理得亂七八糟。顧著往前衝的我,把後勤工作搞得一塌糊塗。在公司聘請正職行政之前,財務狀況由我自己處理,為了方便,從一開始公司有不少帳目就在我台大醫院的帳戶中進出,我再憑單據從沃草的公司戶補回。這在許多草創的公司也許很常見,但在一個受到高度關注的獨立媒體,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在去年五月底,我自北美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演講回國後,爆發我將公司戶中的兩百萬元,以及沃草先前國會無雙群眾募資相關費用在我個人帳戶的事件。雖然錢根本沒被動用,且相關單據都齊全,而與公司股東討論結果,決定由公司將我解職,等待司法調查。而在隨後的司法調查過程,證明並無款項被私人挪用,因此由檢察官直接簽結。
在沃草正式成立之前,我向沃草的股東募了三十萬元,但後並未直接支出此筆款項,而是與後續個人參與的行動流用。之後遭檢舉涉及侵佔。當時和律師評估,若是堅持到底,可能纏訟一到兩年,有機會爭取無罪判決。但那時已經進入選舉,考量後續選舉可能引起對許多理念相同同志造成的衝擊,加上我並無繼續在檯面上參與政治的打算,因此我們向檢察官認罪換取緩起訴。檢察官見相關金流,應也知無明確犯罪之故意,也同意予以緩起訴。對這件事情我深感懊悔,也負起完整法律責任,包含支付公庫40萬元,與60小時的義診等勞動服務。
而在沃草擔任執行長期間,也顯示我對人事管理上的弱處。一些內部人事爭議,後來我自行檢討,不能單單怪罪員工,我應負起最大責任。只是有離職員工,在那段法律訴訟期間,接連向外爆料,例如說我利用民眾捐款開名車,但其實車是從我個人薪資扣除,以公司名義租用。或將公司之前內部處理不完整的勞健保問題,說成是我個人拿走差額,但在內部調查後,證實其實並非這麼一回事。但無論如何,作為公司的執行長,相關行政責任,我責無旁貸。
個人在當時就已經離開沃草團隊,除了提供內部調查所需相關資料外,再無介入團隊運作。但沃草是由一群非常具理想性的年輕人共同組成的團隊,兩年來為國會的透明化付出許多努力。當時爭議皆應由我承擔,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沃草」、「報導者」這樣的獨立媒體。
當時我也擔任台北市政府公民參與委員會的委員(無給職,只有每次會議出席費 2000 元)。但因事情短時間內無法講清楚,怕給我的老師,同時也是市長添麻煩,因此我立即向市長請辭獲准。因此在沃草期間的狀況,我個人負起完全的行政與法律上的責任,也自此正式退出政治圈。
因為長期投入菸害防制,2015 年初我因不滿菸害防制倡議團體要求課徵「菸稅」而非增加「菸捐」,卻遭國民健康署長阻擋,在臉書怒批時任國民健康署長的邱淑媞,並指國健署堅持推「菸品健康福利捐」是因為菸捐是由國民健康署自行運用,而不像菸稅是由國庫統籌支出,難以監督,會淪為選舉的小金庫,特別是在邱競選宜蘭縣長時,國民健康署突然在宜蘭地區大量投放相關廣告,且都提到邱的名字,且在多名該黨政治人物的活動中,都獲菸捐補助。但邱署長腦羞,因此我被國健署提告侮辱公署;但一年多後,地檢署調查完畢,認為我是針對政策評論,且證據充足,沒有侮辱公署犯意,因而獲不起訴處分。
以上的詳情,在當時事件爆發後,因為不希望因爲自己,而影響許多獻身社運,力拼進入體制內改革的候選人,我並未對外發言。但也因此讓報導都只有負面,沒有我的說法。但今日遭特定人士以抹黑、人身攻擊、洩漏個資、威脅人身安全等方式攻擊,我只能在一年多後的現在選擇說出。
在那段最低迷的時間,多虧許多師長、學長姐、同學、朋友們的支持,讓我繼續在醫療工作上持續精進,也開始學習醫美相關技術,生活漸漸穩定下來。但也在同時,我發現醫美、化妝品、美容產業的種種亂象,已經呈現劣幣逐良幣的態勢,因此期待有一天,我可以用一個新的方式改變它。
在去年底,幾位院長、副院長級退休的老師,以及幾位知名作家、作曲家、牧師等人,有感於醫療崩壞,希望做些事情,增加醫病之間的溝通,降低醫病糾紛的機會,因此成立了一個「醫病平台」的組織,在一群赫赫有名的前輩中,我有幸成為其中最年輕、也最資淺的一員。老師們在報章雜誌上投書,我則另做一些規劃以報答師恩。
因此我開始在 PTT 寫文,希望透過講些真實的狀況,幫助網友理解醫美、保養品、化妝品體系是如何運作,後來得到不少網友支持。因為我還沒有妻小、物質慾望也不高(常常一個月花不到一萬元),因此索性找了兩名優秀的設計師和一名工程師,每個月從自己的收入拿出超過一半,設置了大家看到的這個網站。目標是希望拋磚引玉,找到更多醫師加入書寫。可惜目前大家都太忙,雖有許多醫師加入顧問行列,但書寫的部分還是以我為主,再由多位各科資深醫師一起校閱。我們整理最新最正確的的相關知識,結合多位顧問醫師的臨床經驗,加上設計師的認真製圖,就是大家看到的這些內容。
為了不要重蹈當初行政問題的覆轍,我成立了一間公司作為這個網站的主體,讓它在財務及法律上都有所依據。我也記取以前管理上的失敗,用更進步的方式來落實團隊治理。公司的名字是「雪谷網路有限公司」。「雪谷」是我精神上的導師,日治時期以文化抗日的醫師蔣渭水先生的字。他在我這個年紀,辦了台灣民報,隨後透過知識、文化、理念的傳播,在日本殖民的 1920 年代,掀起了一陣風起雲湧。雖然他的人生短短只有 41 年的時間,我也期許這間公司能像蔣渭水先生一樣,用最正確的知識、以及堅定的信念,傳播我們對產業、對社會的「共善」理念。
這是這十幾年來的我。後來的故事,就是大家這段日子所見到的了。
之前常常會有網友留言一些過譽的讚美。其實我很心虛。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是這麼好。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有各種小奸小惡,只是年輕的熱血理想還未死去,希望在軀體真正死去的當下,如果能證明自己沒有白來這個世界一遭,沒有辜負台灣這塊土地對我的栽培,那便無憾。
接下來對手勢必會用人身安全的威脅,以及對我人格上的謀殺,來抹滅這個團隊這些日子以來的努力。我只能希望這些人,要就衝著我來,不要對我的家人和團隊做出不理性的行為。這個團隊雖不是我一個人,還有多名醫師、設計師、工程師。但我對外負完全責任。也許網友們有些人的政治與信仰認同和我不同,但我只能說,我做出的各種行動與價值選擇,是本著科學與邏輯,和站在弱勢的角度去做出判斷,持續堅持。這一點,自我成年以來,從未變過。看我目前一生所做的一切選擇,你會知道,個人利益從未是我最優先的選項,共善是我信仰的價值。我太清楚自己安穩當個醫生就能過得很好,但如果更努力些,我們也許可以一起成就更好的社會。即便我們可能立場上有些不同,但我相信科學跟邏輯,還有對台灣的愛與認同,會是我們可以溝通的交會點。
提供正確知識,讓知識不再是掠奪,而能分享、共善,這樣的浪漫理想,現在已經讓我自己陷入險境。在我還沒倒下之前,我會繼續用僅有的財力與時間,繼續現在的工作。如果有更有能力、更具理想的人願意加入或接手,期許更多人的努力,可以帶來更多的改變。我會繼續堅持設立的四大目標:
1. 儘可能傳遞正確的醫美、整形、保養相關知識與資訊
2. 揭露市場的黑幕與亂象
3. 傳達我們的醫美、醫療、社會的理念
4. 集結理念與我們相同的人一起努力
誰給你力量,你就聽誰的話,這很無奈,但也很有道理。媒體收廣告主的錢,就難免被影響。我們能堅持至今,就是因為我們拒絕了所有置入邀約,無論金額多高。而我們能夠始終無愧於支持者,正是因為給我們力量的就是看這篇文章的所有你和妳。如果得到足夠的支持,我們會繼續撐下去。如果沒能成功,至少我們自始至終無愧於心。我們會在不背初衷的原則下,努力去取得資源、擴大團隊、發揮更正面的影響力。
最後我想分享一首詩。在高醫求學期間,影響我最大的一首詩。高醫的自由學風,和台灣史上為什麼高醫人會前仆後繼投入改革、捍衛人權,跟阿米巴詩社這個異議性社團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因為你是一位阿米巴社員,有感於四遭的排擠和辱罵而有所畏懼和退縮,則你只是一隻柔軟的懦夫。
如果因為你是一位阿米巴社員,無視於四遭的建議和批評而獨步於天地之間,則你只是一隻麻木的勇夫。
唯有無視於四遭的排擠和辱罵,唯有正視四遭的建議和批評, 你才配和他們去度那阿米巴的生活;阿米巴的生活是原始的、生命的、赤裸的。
阿米巴詩社是選擇挑戰的路線,昨日是篳路藍縷,今日四面楚歌,明日是荊棘坎坷。
我們需要的不是懦夫,也不是勇夫,我們需要懂得哭、懂得笑、懂得跨開步子去尋找生活的智者。
這個世界少有人煙,已是一樁由來已久的事實。
如果你徒是悲憤的在阿米巴詩社裡搖旗吶喊,對不起,請站開去!我們有權利去保護自己的鼓膜使免於震裂。
而阿米巴的社員有其艱鉅的歷史使命:
鑄造自己確實的人格,進而參與這一項「造人」的過程。
(1972年4月28日 阿米巴詩社創刊號)
21歲那年讀完這首詩的我,就已知道,此生我不管在哪,終將度那阿米巴的生活。
無論旁人的喜惡,用科學和邏輯追求真理、關懷弱勢,是我選擇將度的生活。
---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團隊共同聲明:
團隊關於此人身攻擊事件聲明與回應就到此為止。接下來我們只會對我們產製的內容問題有所回應,一切請依理性與邏輯討論。我們將重整隊伍,繼續未完成的理想。還請所有網友繼續給予支持、肯定或建設性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