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個案概念化步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心得] 諮商心理學研究所面試:諮商演練的準備-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概念文】個案概念化.... -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 ... 的評價
- 關於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諮商演練知多少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心得] 諮商心理學研究所面試:諮商演練的準備-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行政機關的判斷餘地與司法審查/李玉君(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月旦法學雜誌第316期
本文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7年度簡字第20號判決為例,討論行政機關判斷餘地理論與司法審查間之關聯,歸納目前實務學說普遍承認具有判斷餘地的案件類型,並嘗試建立法院對於行政機關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的思考路徑。而後進一步針對本案情形,法院判決認為健保署對於全民健保「被保險人合理住院日數」之核定具有判斷餘地,指出其有判斷餘地之見解雖值贊同,卻未就個案審查衡量行政機關有無資訊不完備等瑕疵,實屬灼見。
✏關鍵詞: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餘地、專家審查、健保保險給付
✏摘要:
本案之爭點在於:健保署對被保險人「合理住院日數」所為之判斷是否合法?此一問題涉及何謂「合理、適當之醫療服務」不確定法律概念的解釋與適用。本案判決援引判斷餘地理論,認為「被保險人合理住院日數」之判斷職權,涉及高度之屬人性、專業性、經驗性之專業判斷,鑑於法官審查能力有限與權力分立原則,法院應尊重健保署基於專業醫師本於專業審查結果之判斷,駁回原告之訴。本文歸納學說與司法實務已發展出之判斷餘地類型與法院審查項目,從法律的適用步驟建立行政法院對行政機關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思考路徑。據此,檢視後得出結論:本案判決因限於專家迷思,未能指出健保署之原處分有應考量之因素而未考量與判斷理由不備之違法情事。
✏試讀
🟧問題意識之說明
本案為全民健保保險對象於臺灣地區外發生不可預期之緊急傷病,於當地醫療機構就醫後,回臺向保險人健保署申請核退境外自墊醫療費用之爭議案件,其所涉及的法令主要為健保法第55條第2款連結全民健康保險自墊醫療費用核退辦法(下稱「核退辦法」)第6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據此,保險對象在符合「於境外發生保險人公告之不可預期的緊急傷病」、「須在當地立即就醫」要件時,即可向健保署申請自墊醫療費用之核退。健保署則依每季公告之核退費用基準於審查後「核實給付」,惟核退金額不得高於核退辦法所規定之定額上限。而所謂「核實給付」依衛福部91年之函釋,係考量世界各地醫療水準及制度差異所為之裁量性規定,依「例外從嚴」之法理,本保險施行區域外之核退案件,除有核退金額不得高於本保險支付各特約醫學中心各類平均費用之上限外,保險人所依循之審查原則應無二致,亦即保險人對施行區域外之核退案件,應有審核其是否適當且合理之權限。基此,本案法院判決處理的爭點乃:健保署對被保險人原告「合理住院日數」所為之判斷是否合法?
實則,全民健保為增進全體國民健康,提供保險對象基本之醫療服務,惟囿於財源之有限性與社會資源分配之公平性,對於保險給付以合理而有必要之醫療服務為限乃制度設計之必然。至於,如何之醫療服務方為合理、適當,健保法第63條第1項則授權保險人遴聘醫藥專家進行審查,並據以核付費用。然而,何謂「合理且適當」涉及評價與判斷,乃行政法領域中之不確定法律概念,行政機關就不確定法律概念在具體個案適用之判斷是否合法,基於依法行政原則與憲法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旨趣4,理應由職司法律解釋與適用之行政法院加以審查,惟因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含意多半模糊,又常涉及許多複雜之主觀、客觀評價事實,法院原則上雖享有最終決定權,但學說上實務上多承認在例外情形下,行政機關於解釋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時,應享有一定的「判斷餘地」,法院應予以尊重。
🟧法院審查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思考路徑
基於有權利即有救濟之憲法原則,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解釋與適用,最終的決定機關,原則上是法院而非行政機關。然而,不確定法律概念中,除有描述性或經驗性的概念6外,也常有許多需要價值判斷或利益衡量的概念,依「機關功能最適原則」,其適用是否宜由法院做完全的審查,不無疑義。是以,針對規範性、評價性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解釋與適用,在實務上最重要的課題即是探求:何時應例外地承認行政機關對行政決定的判斷餘地以及法院在何範圍內得對此項判斷餘地予以審查。就此,本文歸納學說與司法實務已發展出之判斷餘地類型與法院審查項目,嘗試從法律的適用步驟建立行政法院對行政機關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思考路徑,期提供法院檢視行政決定是否合法時,更清晰的方向與指引。
首先,須辨明的是,此所謂之判斷餘地,應只存在於不確定法律概念對於個案的涵攝,即行政機關對於個案事實是否合於法律構成要件的個案判斷,而不及於事實認定與其解釋,蓋事實之真偽法院須依職權調查證據,依經驗與論理法則認定之;而法律的抽象解釋具通案性,法院有最終的解釋權,應依解釋方法探求法律的意旨,不受行政機關法律見解的拘束。
其次,判斷餘地的存在需有法律的授權,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故法律乃是探求判斷餘地是否存在的形式出發點,而是否存在法律授權可透過法律上明確規定,如德國限制競爭法或通訊傳播法明確授予行政機關判斷餘地,或透過法律解釋承認判斷餘地,因此「具備正當化判斷餘地的實質理由」為存在判斷餘地之關鍵……
🗒全文請見:專家說了算?行政機關的判斷餘地與司法審查──從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7年度簡字第20號判決談起,李玉君(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月旦法學雜誌第316期
📕本期目錄: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3815
📢訂閱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明朝脈絡理解「一場深刻的變革」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據說是自媒體「李光滿冰點時評」發出文章〈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同日獲得政黨軍各級官方頻道集體轉發,被視為中國對內外發出的重量訊息。
〈每〉文可謂深得「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最後去皮見骨」的古風,以吳亦凡、霍尊、趙薇等娛樂圈醜聞入手,展現越多藝人劣行,社會有多需要「深刻的變革」就不證自明。爾後馬上就進入破題:這不是純粹藝人道德問題,「顯然這是一次政治行動,各地都必須從政治高度來認識」。
吳亦凡吃了多少女孩子,只是「大問題」最表面的顯現,吳亦凡是不是賤男根本毫不重要,但相信他在獄中仍然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焦點。娛人圈只是資本圈的 alter ego,趙薇就是一半變了資本人的個案,問題的上一層是螞蟻、阿里、滴滴這些中國科網巨企,問題再上一層就是「資本」。
明星拍戲拿那麼多錢,他們的錢不是種樹種出來,而是有猛人投資。資本孕育的孩子相繼倒下,預示「資本」將被迫放棄改革開放期間賺到的過多權力。裡面提及「這場深刻的變革也是一次回歸,向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回歸,向著以人民為中心回歸,向著社會主義本質回歸」,之後矛頭又指向「娘炮」娛樂圈美學、新聞等界別,並稱這些行業有很多都成了「崇拜西方文化」的陣地,並且充滿既視感地許諾了一個光明未來,那個未來世界的貧富懸殊已大為改善、發展的紅利能夠分享給平民,甚至沒有人可以私自補習而在學習上特別高人一等。
小朋友補習,是否對貧困同學不公平?然而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因為改革開放的結果是「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他們富了就自然會去投資、去投機、去鑽營、去高人一等,他們的孩子也自然獲得比其他人多的資源。雖然補習行為現在被嚴打,但要去除所有強弱懸殊,只能手術式進行。而改革開放最革命性的地方是,中國人一度放棄了一度最重視的平等主義德性,容許「不平等」重新進入中國,重新啟動對外溝通和經濟發展。
人類很怕改變,中國人也「安土重遷」,所以文章重申「不搞殺富濟貧」,但「回歸社會主義初心」確實在進行中,最後作者打出最後的同花順: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環境……美國正在對中國實施……軍事威脅、經濟及科技封鎖、金融打擊、政治及外交圍剿,正在對中國發動生物戰、網絡戰、輿論戰、太空戰,力度越來越大地通過中國內部的第五縱隊對中國發動顏色革命……」。「變革」是為了甚麼?看來是為了準備一場決鬥。
近月中國政府對各地發出的指示,總是有很多關於「風險管理」、「監管」、反對「不正當競爭」等等。政策語言還是要維持,一般人聽不出想但又不能說白的話,正好由〈每〉代言。索羅斯最近就談到事實上是「美國投資者控制中國家教產業」。
如果說「世界秩序」有份幫助改革開放,但也有人會認為這種輸入而來的「繁榮」是毒藥,這最終會令中國變成南美洲失敗國家,成為永續依賴國際資本的依賴國,隨著資源不再自主,政治也不可以自主。現在中國試圖「自力更生」。為甚麼?因為美國早就啟動了相應措施,也啟動了中國的危機感。香港在《逃犯條例》以來的一切,最後也簡化為「一次對抗美國顏色革命的鬥爭」。大格局的徵象就是兩大國之爭,香港也這樣「被解釋」為一切的頭盤。
美國失威地撤出阿富汗終於完成,台灣有評論認為美國持續多年貫徹撤軍,代表一種美國不再大手筆扶持「海外秩序」的趨勢,一個國家想美國的風吹入來,就要交保護費。兩個敵對的強國在收保護費的動向都是不謀而合的。所以知名港商才會表示自己在中國賺到的錢,沒有入自己口袋,都有拿去做善事 (為國家分憂),都是一樣的事。
神界打翻一杯水,可能在人間觸發一場種族滅絕大洪水。這些古代寓言也是在講國際政治。美國發生了一些對她自己 insignificant 的改變 (拜登相當氣定神閒),對中國來說卻是決定國運的生死之戰,然後整個現象最後才波及香港。基於國家意志的敘述需要 (敘述是為了動員並為因時制宜創造依據),在一個中美激烈交火的故事中,需要「顏色革命危機」和內奸角色,19 年香港在眾人眼前灑出的熱血,遭冰冷演繹為美國圖謀一部份。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最後去皮見骨」的概念實際上引述自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對明朝官僚之間鬥爭方法的觀察:
「這種攻擊是經過深思熟慮,按照預定步驟進行的。整個方式可以稱為「去皮見骨」。攻擊者常常從一些小事開始,諸如一句經書的解釋,一種諧音的諷刺,一張不署名傳單的內容,一個考題的不當等等,有時也可以在奏章上提出一個冤案,參劾一個不知名小官的家庭瑣事,或者以論水利和研究馬尾巴發難引出本題。利用這些小事可以促使公眾注意,引起文官參加,假以時日,使小事積累而成大事,細微末節的局部問題轉化而成為整個道德問題。
在程序上講,發展中的步伐則須前後銜接,第一步沒有收到效果之前決不輕率採取第二步。而且出場交鋒的人物起先總是無名小卒,直到時機成熟才有大將出馬。這種方式,大凡久在政治圈子裏的人物,都已看透,他們可以從青萍之末,預測大風暴的來臨。」
書裡也有談到明朝皇帝不斷與自己的經濟政策進行命運般的生死搏鬥。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這導致他很痛恨官員,在經濟上他也想中國回到《四書五經》那樣的質樸世界,只有農業生產而沒有投機取巧。想像中的太古世界肯定更容易治理,所以才會吸引到朱元璋,他做皇帝之後生活也相當節儉。
朱元璋曾在底層打滾肯定也通曉世情,知道經濟極盛時會產生很多取去皇帝權力的集團。所以朱元璋有一系列打擊「奸商」的鐵拳,導致朝廷相對富裕,這些錢落入後來奪權的成祖手中,可以支撐其一系列大動作政策 (包括戰爭經費)。海禁、官鹽換商米、支持農業、戰略資源由朝廷專營等重農抑商政策仍然推陳出新。
對於明朝政府,經濟繁榮首先會帶來「歪風」,是政府的挑戰,而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即使是如此嚴格控制下,明朝經濟還是因戰爭長期停止而火速爆發,官員、商人、豪強對人民的巧取豪奪又再開始蔓延,各種「歪風」又再蠶食社會。
明朝的經濟成就掩蓋了她有一些矛盾的經濟政策思想 (雖然矛盾的東西也可能也是管用的),貫穿明朝的是對於「資本」的負面態度 (即使無法完全阻止繁榮地帶的「墮落」)。在思想史上,就投射於李贄一章關於宋明理學中對「私」和「公」的道德化褒貶。
傳統道德始終無法肯定人們「私」那一面,那麼在經濟上也會傾向否定那些代表人們私人利益的各種集團。明中後期很多地區被評為「奢靡」,那些地區的人認為自己「生於極盛之世」,朝廷卻肯定不是這麼看,朝廷看到的是豪強千方百計逃稅成功,並且招搖過市,這些人滋生了君主心力交瘁的黑暗。
作為文人李贄也過得很舒服,但他對傳統道德其實很真誠,理學的小紅書明明教誨君子應該身心儉樸,盡量貼近「仁」或者「道」,但他明明受惠於改革開放而過很舒服,內心也充滿各種私慾,李贄敏銳地察覺到自己每一秒的存在都是「政治不正確」,所以李贄在矛盾和壓力之下主張回歸「童心」,就是「回到人的初心」。
黃仁宇卻是那麼評論李贄的:
「李贄自然無法理解,用中央集權的方式,以為數眾多的官僚治理億萬農民,就要求整劑劃一、按部就班,不能鼓勵特殊份子或特殊成份,發展新的技術或創造新的法則。」
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提到詐騙案件,你一定不陌生;根據內政部公布的去年,也就是2018年,國人最常被詐騙的詐騙手法前三名。
分別是第一名:加入私人帳號,立刻享有優惠,成為直播拍賣會員,最後卻收到假貨的「假網拍」。
第二名,他是宣稱你訂購的網路訂單出錯了,導致重複訂購,要求你去操作ATM 解除分期的設定;然後再引導你匯錢到指定帳戶的「解除分期付款」這樣的手法。
而第三名就是千年老梗了!利用隨機撥號、亂槍打鳥的假冒親友借錢的「猜猜我是誰」這種爛梗。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從我們小時候常聽到的金光黨啊、模特兒經紀公司啊、告訴你中特獎,然後要你匯稅金的這些詐騙手法。
一直到現在科學昌明的21世紀,為什麼這些詐騙事件,就像是打不死的蟑螂一樣,到處流竄?
其實這背後的道理很簡單,而且更驚人的是,無論時代怎麼演變,不斷讓人落入詐騙陷阱的手法,還是跟上個世紀一模一樣,並沒有任何的改變。
這些詐騙的手法約略可以分成五個階段,它們分別是喔:第一個、先鎖定你的需求;而第二個、得寸進尺;第三個、對你進行訊息的轟炸;第四個、讓你感受到沉沒成本;最後第五個、推卸責任。
我直接舉例子,同時拆解給你聽,你就會更明白。
最近我聽到一個詐騙的案例,從一剛開始,詐騙集團吸引人的手法,就是用「徵網路小說打字員」來吸引「想要賺錢」的人去點閱它。
而且他們還特別標榜「免月費」,無論用手機或者是電話,只要你會打字,每打1000個字,就能夠賺到200塊台幣,這樣的標語來吸引你上勾。
這就是詐騙的第一個步驟,鎖定你想賺錢的「需求」。
這種詐騙的訴求真的很壞,因為很多會上當的人並不是因為貪心,想賺更多不義之財這種部分;他們只是想多增加一點收入,賺一點孩子的補習費啊、生活費啊,想要貼補家用之類的。
而且呢,對方開出來的條件,看起來也相當的合理,就會讓人不知不覺的掉入對方的圈套裡。
等到你加入了對方的帳號,跟對方取得連繫之後,對方呢就開始「審核」你的資格。
假如你沒有介紹人,就需要先付1900塊;但是如果你有介紹人,也是要花1000塊買一個所謂的「工作保險」。
等到你提出疑問,反問對方說,一剛開始不是強調不用繳月費,而為什麼又要付錢呢?
他們就會以喔「防止新手跑單」這樣的理由來說服你;而且呢還重複的洗腦你,不要因為區區的「小錢」,而浪費了之後方便又源源不絕的賺錢機會。
更何況喔等到一旦你工作穩定,這1900塊還是會退還給你的。聽到這裡,很多生性單純的學生啊、家庭主婦啊…像是這樣的人,就會乖乖的匯款。
等到你匯出1900塊之後,你就會以為真的有開始賺錢的機會嗎?並沒有!
對方會開始給你兩個選項,第一個,他是需要你每天轉發200條廣告,去幫忙做「招募打字員」的宣傳。
而且每天8個小時,又要連續學習15天;重點是啊,這15天沒有薪水可以拿,因為這叫做「教學培訓」。
假如你急著賺錢,不想要浪費時間,那麼詐騙集團還會給你的第二個選項,那就是用1000塊台幣,升級成為「高級會員」。
「高級會員」呢,可以免去轉發200則廣告,以及15天的無薪陪訓,你就可以直接參與工作。說到這裡喔,你聽出來了嗎?
詐騙集團在收了你的1900塊之後,並沒有遵守承諾給你工作,而是加諸更多不合理的條件要你配合;如果呢,你不想要多等15天,就要再付1000塊。
這就走到了第二個階段,叫做開始「得寸進尺」了!
要是等到了這個階段,你還看不懂對方的真面目,而且喔被自己「想賺錢」這樣的需求矇蔽了雙眼。
於是呢,在對方再三保證升級你成為「高級會員」之後,就不用再收取任何的費用,於是你就再度的匯款。
然而一旦你匯款,這無疑是用行動在告訴對方說:「我就是一頭肥羊,來宰我吧!」。你覺得這些狀況,看在這些無良惡狼的眼中,他們真的會讓你開始賺錢嗎?
事實證明喔,這個例子的當事人,開心的以為可以開始接案工作,但是卻被巧妙的轉移到下一個「任務老師」的帳號,開始跟這個「任務老師」對話。
而這個「任務老師」則對他獅子大開口,要求他喔再匯2500台幣,才能夠接任務、拿工資…。
到了這個時候,這個當事人心裡已經開始打鼓了,他隱約的知道事情有點不對勁,但心中還沒放棄能夠賺錢的希望,所以進一步的追問,再匯款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沒有想到喔,跟他對口的這位「任務老師」,開始丟出大量的訊息;像是啊:「終身享有高級會員的待遇啊」、「終身會員如果給商家帶來損失,那損失的金額就由平台來負責啊」。
甚至於還說:「只要再繳2500塊,你就能夠取得後台的權限,幫忙分配任務,每筆交易都能夠領1000塊的往返任務的獎金」。
這就是詐騙集團的第三個階段,叫做開始對你進行「訊息轟炸」。
這位當事人呢,開始覺得自己被耍,於是質問對方:「上一個『資格老師』說我不用再繳錢了。」
結果呢,沒想到這個「任務老師」他還大言不慚的回這一個朋友說:「我才是任務老師,你必須跟我拿工作,才能賺錢啊」。
於是這個當事人,決定回頭找上一個「資格老師」,然後要這個「資格老師」去兌現自己的承諾,讓他不必再繳錢;沒有想到喔,這個「資格老師」推托了二句話之後,就封鎖了這一位當事人。
當事情發展到這裡,這個當事人才確定自己是上當了,走進詐騙集團的圈套裡,發現自己被當成人球一樣,讓他的第一個「資格老師」,把他踢給下一個「任務老師」。
但眼下呢,最考驗人性的就是,我前面已經把錢付了、時間也花了,啊頭都洗下去了,難道要在這滿頭泡泡,這種最狼狽的時刻喊停嗎?
到了這個階段,就是讓當事人進退兩難,羞憤交加的「沉沒成本」的時刻。
「沉沒成本」這個概念喔,就像是當你做錯了一個投資決策,但是卻不認賠停損,反而再投入資金去攤平自己的成本;而期待價格提升之後,一次賺回來的心態。
血淚斑斑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這肯定是一步錯、步步錯的結局。
假如你也遇到這樣的關口,但是就是不甘心、不肯清醒,決定跟他繼續拗到底,那麼我要恭禧你,你將很有機會角逐「年度最佳肥羊獎」。
但是還好喔,這一位當事人他「選擇」讓自己清醒過來;他決定停損,到此為止。
他承認自己太傻、太天真,送錢給詐騙集團,所以很生氣的指責那個所謂的「任務老師」說:「我知道你們是詐騙,太過分了!」
結果啊,這個對口的「任務老師」還跟他說喔:「是你不遵守行業規定,我只能取消你的會員資格」。
甚至於還補了一槍,說什麼呢?「好好賺錢的機會是你自己砸掉的,你幫自己留一點口德。」像這樣的話喔,你聽完之後是不是很生氣呢?
他完全把責任推給當事人,這樣的行為跟說辭,其實就是最典型的下一個步驟,叫做「推卸責任」了。
這整個事情喔,我聽到這裡,我只能大大嘆一口氣,安慰我眼前的這一位朋友說:「還好你願意進教室,以後這種事情再發生的機率,一定會少很多。」
這也像是我常常在實體課程裡,跟學員說的:「走進我的教室,我不是在教你腹黑術,更不是在教你使壞;而是要讓你認清,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人會這麼壞!」
任何的學習並不是要去挑起戰爭,我更希望大家學會的是能夠適時、適地的保護自己,還有去保護你所在乎的人。
然而回到日常生活當中,要是你真的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分辨訊息的真假,我會非常建議你,直接打「165反詐騙的專線」,最起碼可以幫自己設下一道防線,不讓自己一頭熱的往火坑裡跳。
那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種「鎖定需求、得寸進尺、訊息轟炸、沉沒成本、推卸責任」,這樣的公式化的劇本裡。
明明那些受騙上當的人,有很多機會、有很多地方可以下車,但他們為什麼要一直留在這個車上,讓詐騙集團予取予求呢?
又或者是啊,這些沒有創意的詐騙套路,總是能夠騙到的到底是哪些人?而你會不會是其中一個?
今天的內容呢,先把詐騙的流程展演給你看,讓你在遇到那種「怪怪的」事情的時候,有起碼的警覺性。
但是假如你想要進一步了解,那些容易受騙上當的人,在他們心裡發生了什麼事,讓自己陷入荒謬的騙局當中?
敬請期待我們明天的內容,我會告訴你三種最容易受騙的「心理陷阱」,讓你開始遠離詐騙集團。
最後再一次提醒你,無論任何詐騙的套路,幾乎不脫這五個步驟:第一個、鎖定需求;第二個、得寸進尺;第三個、訊息轟炸;第四個、沉沒成本;第五個、推卸責任。
當現在的你,已經赫然發現自己中計了,記得斷然停損一定比合理化,會讓你損失的更少。
因為這些萬年詐騙的老梗之所以有用,正是因為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罔顧事實,而不斷合理化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
【過好人生學】結合了我這20年來,不管在創業、生命實踐的精華;更結合了我這一段時間裡,面對的上千人次的個案當中,每一個人幾乎都跟我提到的「生涯議題」。
其實呢,每一個人都想要過一個更好的人生,但是過好人生的關鍵,你掌握了嗎?你有具備相關的能力嗎?你能不能讓時間成為你的朋友?
時間會讓我們的年紀漸長,但是呢時間對很多人來說,是消磨自己的原因。然而只要你能夠用對觀念、用對方法,那麼時間會成為你最好的朋友。
關於【過好人生學】的詳細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歡迎你加入【過好人生學】的行列;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概念文】個案概念化.... -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概念化 在第一次晤談(初談)就開始評估了,不是做診斷,而是理解案主的議題與他這個人。我把實際在做的過程寫下來,粗分5步驟。實務操作時沒有一定的序列,有時幾乎是同時 ... ... <看更多>
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諮商演練知多少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前兩次諮商可以設定類似的輔導目標,像是建立關係、同理個案的情緒第三和 ... 理的深度最後三分鐘的 個案概念化 就是透過題目和談話,陳述你對這個個案 ... ... <看更多>
個案概念化步驟 在 [心得] 諮商心理學研究所面試:諮商演練的準備- 看板graduat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網誌排版上色好讀版:https://c122178.blogspot.tw/2014/11/blog-post_26.html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何謂諮商演練,詳細描述考試情境下的諮商演練,以及如何解析抽到的題目,本文將針對諮商演練的準備著手,分享筆者個人經驗與曾聽聞的資訊,包含技術、考試技巧、概念化的方式、如何應對評審問答,希望能讓讀者在對諮商演練有些基本的概念後,能夠有技巧的多練習,在考試時展現出最好的一面。
建議先閱讀前文「諮商心理學研究所面試:所謂諮商演練」,當然,考試技巧只是錦上添花,提供一些經驗讓讀者有機會將自己的實力在考試場域發揮到最大值,發揮出平常所累積的能量。
同樣的,寫這篇文章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諮商演練沒有標準、沒有對錯,希望能提供考生一些幫助,若有疏漏或不足也請不吝指教。
【常用技術】
諮商技術、助人技巧等課本中,洋洋灑灑列了一大堆技術,或許作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師,確實需要精熟許多技術,但在諮商演練的情境下有一些限制,包含時間有限、跟個案第一次見面完全不熟、難以掌握教授的喜好,在這些因素下,筆者認為不需準備太多「技術」,最重要的反而是「態度」。
站在教授的角度,必然是要挑選有潛力的人進到該研究所學習,考生過去學習再多,到了研究所勢必是要從頭來過,按照這個研究所認同的方式去塑造一個心理師。且對教授來說,他們進行的是對這個行業的把關,學生畢業出去後就和自己是同行,可能還有機會成為工作夥伴,從這些心態著手,考生應表現的是「態度」,並讓評審覺得考生很有「潛力」,而非展現一堆技術,在這麼短時間內反而容易流於賣弄。
助人模式中,先從探索到洞察,而後才是行動。在演練過程中,考生要做的是「探索」這個步驟。
以下簡單列出演練中會使用到的技術,一些太複雜的例如空椅法、回家作業、角色交換...等我想不太適合用在短時間的演練中,若真的用出來,效果應該也不會太好。
一、態度
特別將態度獨立列出來,可見其重要性。
在心理治療領域,專家普遍的共識是治療關係的重要,諮商員在關係中展現出真誠一致的態度,真正關心個案、和個案同在,一般教科書中關於態度大概就有一兩章供讀者好好研讀,在此就不多加贅言。只要記得大重點,在短短的演練中,考生要做到最重要的就是真誠、關心,去同理個案當下的狀態與感受,讓個案(以及評審)感受到你的和他在一起,以及對人高度的覺察與敏銳度。
二、簡述語意
以簡潔的語句重述個案的言語,表達出諮商員對個案的理解,也讓雙方有機會核對彼此是否有認知誤差、是否在同一個思考方向上。用詞盡量精簡、重點,不要加入諮商員個人的評價,簡單來說就是用自己的話精簡的把個案敘述中的重點講出來。
三、情感反映
諮商員從個案的言語或非語言訊息,觀察出隱藏在背後的情感、情緒,並適時的反饋給個案。可協助個案覺察、了解自己的情感變化。
四、同理
同理絕對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技術了!!訪問十個教授有九個都會回應說做好同理就好了,重要的是同理同理同理!!!
接續前一點「態度」,同理和態度是息息相關的,請不要真的只按照標準句型「你覺得...因為...」去回應個案,而是要真正「讓人感覺到」你感同身受,請注意是讓人感覺到、讓個案感覺到、讓評審感覺到,不是你自己感同身受就夠了,讓個案和評審老師都感受到你懂個案、和個案在一起,明白個案的喜怒哀樂、在事件中的角色和情緒。傾聽口語和非口語的訊息都是重要的,深入了解個案的脈絡。
在演練中多使用「初層次同理心」,諮商員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體會個案的心情、想法及處境,並用個案的語言表達出來。相較於「情感反映」,同理除了情緒、背後語言外,多了一些因果的陳述。
範例句型網路和教科書上都很多,在此就不多加贅言,但建議考生多將教科書上的罐頭公式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使用起來較不生硬、更能貼近自己的風格。
五、探問
探問顧名思義就是發問,能向個案搜集更多的資訊。探問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封閉式問題有標準答案、有既定選項;開放式則沒有選項、沒有標準回應,讓個案自由發揮作答。透過探問也可將個案抽象籠統的言語具體化,釐清對真實狀況的了解。
在演練過程中,由於通常都是在蒐集資訊,因此一定會運用到探問技術,簡單的「嗯?」、「哦?」,或是簡單重複個案語句結尾的字詞,語氣像是加上問號,也是一種探問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若要使用探問,則盡量問「開放式問題」,封閉式的問句會讓諮商員越問越多問題,連續的使用探問會讓個案覺得被拷問。並確定探問是以同理精神完成的,如果一個探問能協助個案表露相關訊息,要以同理重點方式追蹤下去,而不是以另一個問題追蹤。
六、摘要
諮商員在晤談中將散亂的想法和感覺聚焦,協助個案將剛剛說過的散亂內容經過整理、合併,以簡單、明確的方式有脈絡的表達出來。有效的運用摘要技術可使晤談打破僵局、聚焦、繼續向前,在演練中若遇到卡住、訊息過於散亂時也可使用。
七、具體化
有時個案在敘述事情時,會忽略掉一些具體人事物內容,諮商員必須要適時的詢問,使事件內容更具體。
可參考選用6W詢問法,具體化個案描述的事件:
what(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
who(誰):是誰讓你…
when(何時):什麼時候發生的…
where(哪裡):是在哪裡發生的…
why(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how(如何):當…發生的時候,你會如何處理…
【個案概念化】
個案概念化是諮商員對個案的認知與解讀。諮商員蒐集個案相關的資料,將這些零散的訊息與資料做一個完整性的評估與理解,並進而形成符合個案需要的諮商計畫與策略。
諮商演練中困難的就是在短短七、八分鐘的晤談時間內,要形成對個案的一套評估與假設,並在一演練完非常短暫的時間整理好腦袋中的資訊,回應評審的提問。建議的做法是考生心中原本就要有一套準則,不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容易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整理資訊。
個人推薦的小技巧是可以參考一般個案報告格式,從中精簡做為個案概念化的內容:
1.案主的主述困擾問題與過去的發展歷史: 問題發生的歷史、促發因素、問題形成的背景、案主問題對案主與生活重要他人造成的影響、諮商員對案主問題呈現的觀察。
2.案主對困擾問題的因應:案主對問題的因應方式、因應方式的有效性、案主的內在資源、外在支持系統與評估。
3.諮商員對案主問題的評估與診斷:案主是否有臨床診斷、對案主的心理(情緒與認知)的表現與功能、社會與家人及其他人際關係的功能、職業或學業的表現與功能、健康情況等。
4.對案主問題的假設與未來諮商計劃:諮商員依據從案主收集到的資料,形成對案主何以會有此問題的假設,並說出持有這樣假設的諮商理論依據,並根據此形成對案主的諮商目標與介入策略的計畫。
從個案報告常用項目中,挑選適合個案或是符合個人風格的重點項目,精簡成自己慣用的個案概念化架構,當你面對不同個案時,也能很快速的形成對個案的評估。當然重要的還是多練習,才能習慣在很短的思考時間內歸納整理。
雖然前面列出的個案報告格式很長很多,但只是提供給讀者參考、選擇,約精簡到一分鐘長度的個案概念化內容,可以應付評審問出的大部份問題,甚至可以將評審的問題更完整、詳細的回答,避免評審問出問題才開始思考的不知所措。
【評審問答集錦】
一、個案概念化
1.請做個案概念化
2.剛剛這位案主,你怎麼看?
3.你怎麼評估這個個案?
二、未來策略
1.接下來可以怎麼做?
2.你會怎麼訂定諮商計劃?
3.假如這是第一次諮商,接下來還有五/七次,請具體說明你會怎麼安排每次的會談?並說明原因。
三、諮商員自我覺察
1.請問在剛剛這個過程中,你做了什麼?
2.你用了哪些技術?並請舉例。
3.剛才演練中,你覺得你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夠好?
4.在演練歷程中,從開始到結束,你有什麼覺察?
5.你覺得以你自己的經驗,你有什麼優勢可以幫助這個個案?
6.以接這個個案而言,你覺得自己有什麼不足或限制?
〈注意事項〉
個案概念化和未來策略都可以參考上一個重點「個案概念化」一起準備,應該可以回答大部份的提問。
諮商員的自我覺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自己所作所為、在這段關係、這個歷程中必須要有所覺察,因此在演練時要稍微記一下自己做了什麼,建議挑重點記,不然會很混亂。這類問題99%會被問到,因此在準備過程的練習中,建議每次都要能舉例出自己做了哪些好、哪些不好,增進自我覺察以及重點記憶能力。
【小結】
本文主要介紹諮商演練的準備,常用的技術、概念化方式以及評審提問,篇幅所限沒辦法介紹太過詳細,尤其是技術部分,建議讀者至少找一本書來讀,才能學習的比較完整,不然看簡介也只是一知半解,大量看書中的「對話例句」,跟著念、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講出來,才能真正化成自己的東西,在考試中較能發揮作用。
本來想在這篇文章中介紹幾種諮商演練的練習方式,但寫到這邊內容太多了就先告一段落,下一篇文章再來談談諮商演練的練習方式,謝謝收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11.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416936082.A.14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