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寫的文章,再分享一次~
【教會問題這麼多,為什麼不停止去教會?】
會寫這個題目,是因為筆者發現很多基督徒對於「上教會」興趣缺缺,另有些人感到沒必要,有些對教會生活感到厭煩,還對自己不上教會的決定感到自豪。如果他們只是離開一個教會,到另一個教會固定聚會(當然不是到處換來換去),那還好,但筆者還真的知道其中一些自稱基督徒卻選擇不上任何教會的人。
講下去之前,原諒我需要用幾行字來說明本文對「教會」的定義,因為每次筆者貼有關「教會」的圖文,都會有一些看來懂一點神學的人跟我爭辯這詞的定義,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必要的。本人了解「教會」一詞的神學含義,但本文無意討論這個議題,所以想事先說明,下文所有「教會」一詞,所指的都是普通口語的用法——指地方教會,即一個有組織、有固定聚會的基督徒群體。
網路上看過一些相關的文章,也有不少網友來信跟我分享過他們的感受和掙扎,我發現信徒考慮或選擇不上教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
因為對頻密的聚會和活動感到疲累;
因為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感到厭煩;
因為在團體生活的互動中受傷;
因為對教會的體制和做法感到不滿;
因為對一些領袖的行為感到失望;
因為從所到的教會得不到供養;
……(可能更多)
作基督徒二十多年,筆者也經歷上列的狀況,但坦白說,「不上教會」的念頭從來就沒有浮現過。為什麼?好像也很難說得上來,在內心深處,似乎從信主的第一天起,就認定自己是屬於這個普世性團體的。無論我到哪裡,即便只是停留一個主日,我也會選擇上教會。而且,如果可以的話(有時因為特殊的事奉需要跑動),我一定選擇固定上同一個教會。
我所想得到的理由,都不是用「不上教會」能真正解決的,甚至不是一個「不上教會」的充分理由。那些理由似乎可以輕易的用另一個理由來說明自己應該留下。換句話說,那些使我們產生離開之念的「因為(某某理由)……所以(離開)」,其實可以、且應該用「雖然……但是」來取代:
雖然教會活動叫人疲累,但是我仍然可以學著去調整而不是放棄;
雖然人際關係令人厭煩,但是我應該按照聖經的教導去接納和包容;
雖然在群體的互動中受過傷,但這正是我學習饒恕功課的一個機會;
雖然教會的體制和發展不健全,但我也有義務付出自己的那一份努力;
雖然從某個教會得不到充分的供養,但是我不單是為了收穫而來,這裡是我的家;
雖然領袖也會有軟弱,但我必須承認他們也是有限的人;
雖然教會不完美,但我也是不完美,且就是這些不完美之間的碰撞讓我們越來越完美;
……
教會生活的主要元素是愛,而真正的愛,不是一系列的「因為……所以」,而是一連串的「雖然……但是」。一旦有離開的念頭出現,不妨問問自己:「我所列出的理由有沒有可能用『雖然……但是』來取代?」
當然,上述不包括一些傳異端、或不純正之福音、或利用和危害信眾的教會(這不是本文主旨,恕不在此討論),若真是到了此類教會,我倒是奉勸你早點離開為妙。不過,在筆者所聽聞的例子中,這原因還算少數。
我愛教會,因為耶穌愛她,用自己的血買贖回來的(徒廿28)。有人也許會說:「我也愛教會,我愛的是上帝國裡那個無形的教會!」聽起來好屬靈啊~可是,不愛地上有形的教會,怎樣愛無形的教會?聖經中很多要謙卑、包容、忍耐、相愛……不是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中應用的,而是要在一個有血有肉的環境中實踐的。
寫到這裡,我仍覺得自己寫得不夠透徹,但也不知道該怎麼寫下去了。總意就是:我沒有理由離開教會,包括地上有形的教會。我希望你也一樣。你可以對教會有意見,教會也應該聽取不同的意見而不是一味地反駁和排斥,但,不要離開。你若因為某些很強的理由離開了一間教會,你應該找另一個教會固定去聚會。如果每一間你所到的教會都有問題,那更大問題可能就不是教會,而是你了。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歡歡 歡阿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傳福音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對方說:可是我家是拜拜的。今天邀請到的來賓阿嚕也是這樣的家庭背景,甚至媽媽本身就是乩童,以至於他信主多年都還沒有受洗,受洗與否真的那麼重要嗎?信主的終極目標是受洗嗎?沒受洗就不會有神的祝福了嗎?沒受洗也是神的兒女嗎?很多人都是從傳統信仰的家庭中認識神,這件事是不是會造成家裡的紛...
信主的 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陸續很多人問我
為什麼會寫這本書?
什麼原因讓你非寫不可?
我想就截錄一段「自序」給大家看:
======================
「你確定這個可以放進去?」、「這個寫出來不 會怎麼樣嗎?」、「你這段一定有人會對號入座!」
這些話都是在這本書印刷前校稿時,
出版社最常跟我講的話。
老實說,我也很緊張,
一方面是裡面都是親身的經歷,
就怕有當事人讀到會受不了;
另一方面就是,
從小到大在教會裡面,
「不能講、不能說」的東西,
還真的有點多,
時不時就會說錯話,
比越戰踩到地雷的機率還高。
這一切要從我的出生背景談起。
我從小生長在牧師家庭,
外人可能很羨慕我,
但事實上,我總感覺到
「嘿!少在那邊假裝沒事好嗎?」
自己被一些不成文的潛規則團團包圍,
甚至還有很多 「不能說的祕密」,
久而久之,
就將我刻劃成一個不太會表達情緒的人。
這些狀況真是我們不樂見的,
但怎麼卻這樣發生了?
也許,不外乎因為:律法主義、完美主義、 盲從,這些意識型態。
(這三個是什麼呢?又怎麼解釋呢?以下省略幾百字,請大家拿到書再看)
反正就是
從小我常常眼睜睜地看著
這些現象不斷發生,
也很不理解為什麼這些不合理的事就這麼揮之不去?
而我也在這些不容易的處境裡,
漸漸品嘗什麼是長大的滋味。
但這種「習慣不自然成為自然」的成長背景, 剛好也成了本書最好的養分。
這本書,想要寫給幾種類型的人~~
給「已經習慣教會」的人
我希望這28封寫給你的信,
可以帶你縱覽一些奇奇怪怪基督徒生活,打破一些思考的框架,
讓你有機會用不同的眼光看教會,
說不定你的想法和我不一樣,
我也很開心,
起碼你是看過、選過、分辨過後,
才過你想要的基督徒生活。
給「剛剛信主的朋友」
我希望這裡的每一篇文章,
能夠帶你看到真實的基督徒生活,
其實是豐富、多元、真實、不做作,
不需要假裝,而且充滿「人味」。
或許你早已聽說基督徒的形形色色,
但是我希望你可以做一個比較健康的那一種,
活出神眼中最好的自己,
你不用做別人,
因為神創造你獨一無二。
給跟我一樣背景長大的「牧家子女的PK們」
只想告訴你們:「辛苦了!」
我可以體會那些潛規則給人的壓力,
我明白這些日子家人、
會友或自己給自己的要求和無數的挫敗感,
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是創造來滿足其他人的期待的,
也許那些聲音已經大過我們能夠聆聽那位造我們的神,
對我們的命定和呼召。
你要知道,你不孤單,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後,最後:
「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 祂。」(約翰福音4:24)
沒道理,神要我們用誠實拜 祂,
但在生活中活得很虛假吧!
一起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人生吧!
看完序了,有沒有更有感覺想要入手?
不要只買一本,
更可以送給需要的人。
《嘿!#少在那邊假裝沒事好嗎?》搶購中🎉🎉🎉
.
天恩官網 ✖️ 單本79折三本75折
🖤黑絲絨精裝不知還有幾本限量版🖤| https://bit.ly/2J8rTq7
🧡真實橘平裝天天更換心情雙書衣🤍|https://bit.ly/39pEujs
.
博客來 ✖️ 單本79折
🧡真實橘平裝雙書衣🤍|https://bit.ly/3mycMok
.
歡迎前往全國各大基督書房翻閱選購📖
信主的 原因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事工以外的宣教
蔡頌輝 (華傳前宣教士和特約作者)
在近期的一次訪談中,
主持人問到關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宣教帶來什麼反思,
我的回答是:「教會平時只是在做宣教事工,還是在栽培宣教人?
——這是我從會友身上學到的,而且是信主不久的信徒。
疫情的爆發讓許多人亂了手腳,教會亦然,很多原本策劃好的事工被迫停擺。在眾多事工中,首當其衝的是宣教:短宣隊和佈道會取消、最嚴竣時期被禁止外出探訪,甚至連教會例常聚會都不能進行。此外,因很多信徒的經濟出現困難,奉獻隨之減少,還聽說一些福音機構過去幾個月收到的奉獻是零。作主工的我們一方面心急,另一方面也挺無奈的,只好對自己說:「或許神要我們這個時候休息,並學習仰望和等候吧!」這無疑是一種可能和需要,然而,它是唯一的答案嗎?
疫情中,教會會友腦子在想什麼?
政府發布禁足令沒多久,我從會友的社交平台看到一些創意的動作。既然大家只能待在家,他們發起網路聊天室,定下每天一段時間,有興趣的人就可以登入(不論認不認識)、聚在一起聊天。過沒幾天,他們覺得這樣漫無目的地聊沒意思,就發信向我提出可以藉此傳福音,並邀請我加入。後來我們就乾脆開了「啟發課程」,邀請未信主的朋友一同來思考和談論信仰。目前課程結束了,反應不算好,但也算和其中幾個人深入聊了信仰。
以上不見得是什麼很創意的佈道法,刺激我反思的是信徒傳福音的心:在疫情下,我們的信徒腦子在想什麼?很多人擔心健康、自由和經濟,但有多少基督徒仍然關心宣教?有多少人想到他們未信主的朋友在恐懼和不安中需要福音?有多少人會想辦法讓這個使命得以不受阻攔地持續下去?
我曾在先前的文章中寫過:基督徒對宣教最常見的誤解,就是僅僅把宣教當成一個事工來參與。即便可能他們會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必須參與的事工,可是一旦我們以事工來理解它,就自然把它視為不過是人生的項目「之一」。可是,從聖經的世界觀來看,宣教應該是每一個基督徒人生的目標和任務,其他所有的事物(才華、事業、社交等)都是我們完成這目標可用的資源或宣教的工場。
在教會中,我們也總是單單從事工的角度去推展事工。每一年的差傳年會,目標就是為了籌募宣教金去支持宣教工作,或推展新一年的宣教事工,包括本地的佈道和國外的短宣等等。如果有一個教會能自己培育出全職宣教士,已算是很了不起了。問題是,在這些事工之外,有多少人仍然在宣教?有多少人真正把職場視為禾場?有多少人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為一次神聖的差遣?這一方面是信徒的責任,但教會怎麼教導和培育就會產生什麼樣的門徒,故更是責無旁貸。事工是重要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有效、更有策略去推動宣教,並且某程度上比較可以衡量果效。然而,教會千萬不能滿足於此,我們更深、更遠的目標是培育宣教的人!這個目標應該主導著教會內的宣教「事工」。
疫情後,教會該做什麼?
目前疫情未過,故下文不可能出於太多的經驗累積,而僅是我個人的構想,希望至少提供一些建議和方向,來補充和修正過去教會在宣教使命上的疏忽。
要享受事奉,心態上的調整和預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認為,除非我和我喜歡的人同工、在我所設想的環境中做我最有負擔做的事,那樣才能享受其中……這樣恐怕永遠無法享受。其實,人很多的不滿足感皆始於我們與別人比較的結果。神的僕人必須認定,神對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設計和計劃,祂按照這個計劃帶領我們,讓我們遭遇各種環境,我們該做的就是樂在其中。學習當學習的功課、面對各種處境、領取足夠的恩典、發現其中的奧妙。人真正的享樂,是回歸到神那裡,在祂為我們所定的計劃中暢遊。
• 建立信徒的世界觀
世界觀決定人的生活方式,教會要培育以宣教使命為自身使命的人,務必從世界觀的建立開始。這是艱鉅的工程,卻是最基本、完全不可或缺的部分。唯有出於根深蒂固的世界觀,才能促使一個人衝破時間和境遇的重重考驗而堅持,因為他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並知道這一切與存在的意義、永恆的目標和神永世的計畫有何關聯。教會的講台、主日學課程、查經,除了給予信徒生活上細微的教導,應同時建立他們宏觀的視野。
• 強調生活化的宣教
不難聽到有教會強調,宗教改革視每個工作都是神聖呼召這個觀念,可惜在現實中,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將它落實。這不僅僅是把原來的工作冠上「呼召」這個名堂而已,更是意味著信徒當致力在職場履行宣教使命,而教會也視他們為宣教士。只把宣教當作事工來推動的教會會說:「我們的教會一年籌五十萬支持宣教,差派三個短宣隊出去,還差派了一位宣教士……」一個著重培育宣教人的教會,即便可能只是數十人的小教會,卻會這麼說:「我們教會每週都差遣數十位宣教士出去!」
• 鼓勵更多元的發揮
疫情爆發之後,許多人窩在家裡無聊,結果激發出各種創意。有人創作或改編歌曲、有人拍搞笑短劇、有人畫畫、有人製作圖文……教會是否看見,每一樣都可以被用來作為福音載體?疫情讓我們實際感受到媒體宣教的重要性,尤其是網路。儘管疫情有一天會過去,教會可以恢復實體性的宣教事工,媒體宣教仍不容忽視。網路媒體不是疫情創造出來的新東西,疫情只是逼得教會去重視一個早已存在卻一直被教會忽視的工具。目前教會內媒體人才並不難找,教會應當把他們組織起來,用他們的才智給他們發揮的平台。
• 給予更落力的支持
教會應該給予「傳統」以外的宣教方式更多更實際的支持,而不能只是在「做夢」。理論上,大部分教會都會認為創意宣教是必要的,卻甚少給予實際的支持。我們夢想著基督教的藝術和媒體能在社會上發揮更大作用,我們感嘆過去是教會的音樂和藝術影響著社會,現今卻是世界的音樂和藝術影響著教會,我們有沒有認真檢討其中原因?創作人的裝備無疑是其中一,但教會的支持也起了關鍵作用。
傳統教會普遍認為信徒「免費」提供服事是理所當然的,這表面看來沒大問題,卻直接影響基督教作品在社會的影響力。基督教作品想要在社會產生影響力,就必須有足夠的產量和高質量(坦白說,目前基督教作品的產量和質量遠比不上世俗作品)。若要達到高產量和高質量,就必須有更多人才、時間和資源的投入,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必須全時間來做這事。用常話說,就是「靠這個吃飯」。可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基督徒創作人,他們要靠自己其他的職業來謀生,再另抽出時間和精力來創作……可是往往已經工作到身心疲累、腦子也不靈活了。若持續以這種模式進行下去,基督教藝術要產生更大影響力,永遠只是「做夢」。期待更多教會願意起來「養」這些人,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福音創作。
• 提供更全面的跟進
差遣全時間宣教士需要關顧,如果我們把每個會友都視為奉差遣的宣教士,也當然需要關顧。容我引用萊特(Christopher Wright)在《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的一段話,即便已經是好多年前讀過的,依然印象深刻:
「人們並不是為了支持他們牧者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乃是牧者為了支持百姓從事他們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而他們的事工,可實實在在地視之為宣教使命,乃在教會的圍牆之外,在這世界之中,在職場上作鹽作光。
每一間教會都應該特別注意到,信徒在教會大門內所領受到的,是他們在離開教會後會派上用場的,『你們現在要進到宣教的禾場』。
我們中間身為牧者的人(以及那些訓練牧者的人)所面臨的挑戰因此而在於:
我們是否有在動員、訓練、支持我們百姓從事宣教使命——不只是差派某些人作為「宣教士」飄洋過海,而是看見整體教會都投身於在日常工作的世界裡宣教?
我們是否有在幫助投身日常工作的基督徒去明白,他們所在其中生活與工作的世界,還是只是在他們眼前虛晃一個當他們死時才會進去的更好世界?
我們是否有在教導我們的信徒知道聖經如何教導一種負責任的公民身分?
我們是否有在鼓勵信徒在上帝所安排的地方『尋求那城的好處』?
我們是否在建立一種符合聖經的世界觀,來支持基督教的倫理見證?
我們是否有在幫助投身工作的基督徒,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與所面臨的道德議題奮戰,鼓勵他們滿懷信心、持守正直、鼓起勇氣、恆常忍耐?
如果有些人因為在工作上須與這充滿敵意的世界抗爭,以致受傷倒下,我們是否能夠懷著同理心去關懷這樣的人?」(頁473-474)
新冠疫情給全世界都上了許多寶貴的功課,教會亦然。
我相信除了上述,仍有許多。無論多少,真心期待我們能學以致用。
本文刊載於華傳雙月刊65期
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5.php
信主的 原因 在 歡歡 歡阿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傳福音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對方說:可是我家是拜拜的。今天邀請到的來賓阿嚕也是這樣的家庭背景,甚至媽媽本身就是乩童,以至於他信主多年都還沒有受洗,受洗與否真的那麼重要嗎?信主的終極目標是受洗嗎?沒受洗就不會有神的祝福了嗎?沒受洗也是神的兒女嗎?很多人都是從傳統信仰的家庭中認識神,這件事是不是會造成家裡的紛爭?這集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看吧!
本集重點:
・沒有受洗的原因?
・媽媽不願意讓我受洗?
・先知性話語的安慰
Donate:https://saxhuan.pros.is/huandonate
追蹤歡歡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uan_a_hui/
業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薩克斯風教學/譜/演出預約/更多資訊 https://www.saxhuan.com/
信主的 原因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被話似乸型會嬲,女性討厭依賴人,分享男女厭女症定義特質!(大家真瘋Show 2020)
雜誌式資訊節目,網羅全球新聞、趣聞、娛樂,令你盡悉天下事。 由梁思浩率領李麗蕊及陳彥行主持,保證給你無限正能量,無限歡笑,真正風騷。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傳成龍四千萬安頓卓林,吳綺莉罕有地回應內地娛記!藝人傳媒關係差有原因!(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ZGtKDR9Yg)
2. 思浩大談Tvb東張西望被踢爆訪問造假,搵牛雜妹港姐演員扮OL!鄭秀文私心分享最值得跟!(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UTXHw4qWc)
3. 思浩大談陳凱琳為星座系列頸鏈宣傳,網民:偽基督徒!信主的人又信星座!羅蘭姐曾糾結做龍婆!(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Zguj8o2Xo)
#大家真瘋Show #2020 #乸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信主的 原因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思浩大談人權觀察組織研究報告,揭開日本運動員被虐待內幕!憶述艷星與相撲手悔婚真相!(大家真瘋Show 2020)
全球體壇近年屢傳性侵及虐待運動員醜聞,人權觀察就日本未成年運動員被虐行為研究,跟56位未成年運動員、學者、政府官員訪談,並從網上調查,收集到757份資料,內容包含50種運動項目的未成年運動員與現役成年運動員的回覆。
上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涉及人數共達 800 多位運動員,結果發現381名24歲以下運動員中,有19%人表明曾在訓練或比賽過程中遭毆打、打耳光,18%人稱曾遭言語暴力,7%在比賽時被拒絕提供足夠食物或水,25%曾被強逼過量進食,5%表示曾在訓練時遭性侵或性騷擾。
許多人因此患上抑鬱症,出現自殺傾向,肢體或心理障礙,成為終身創傷。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傳成龍四千萬安頓卓林,吳綺莉罕有地回應內地娛記!藝人傳媒關係差有原因!(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ZGtKDR9Yg)
2. 思浩大談陳凱琳為星座系列頸鏈宣傳,網民:偽基督徒!信主的人又信星座!羅蘭姐曾糾結做龍婆!(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Zguj8o2Xo)
3. 思浩大談Tvb東張西望被踢爆訪問造假,搵牛雜妹港姐演員扮OL!鄭秀文私心分享最值得跟!(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UTXHw4qWc)
#大家真瘋Show #2020 #人權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