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人於投保時針對高血壓及胸痛的就診紀錄有隱匿為不實告知,事後罹患食道癌,保險公司可不可以主張解約?
這件案子的基本事實很簡單,就如上面的問題所述,要保人主張如果有不實告知,未告知的事項跟後來發生的疾病沒有因果關係,依照保險法第64條第2項但書規定,保險公司不能解約。保險公司則主張,要保人投保時沒有告知高血壓跟胸痛的就診紀錄,已經影響危險估計(承保與否或加費與否)的決定,當然可以解除契約。
大家都知道,保險法在據實說明義務上,為了緩解一有違反說明義務將面臨解約的嚴酷,特別規定在事故發生後的情況下,如果遇到保險公司主張有不實告知時,要保人是可以主張自己沒有告知的事項與發生的事故間沒有因果關係,來阻止保險公司的解約動作。
但是,這項立法的美意,卻讓許多人把保險契約當成賭博,投保時故意不告知重要事項,可以用比較低廉的保費投保,甚至於本來該拒保的案件都可以先投保,然後再來賭後來發生的事故與隱匿的事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如果賭輸了大不了被沒收保費,賭贏了,就可以獲取高額的保險理賠。
所以現在法院針對這種狀況,都採用危險估計說,只要隱匿的事項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危險估計,就可以解除契約,並不需要一定要有因果關係了。就如同這一個案件,高血壓與胸痛跟後來發生的食道癌,並沒有相當因果關係,但臺灣高等法院 臺南分院 107 年度保險上字第 5 號 判決認為,隱匿高血壓及胸痛的事實,已經影響保險公司的危險估計,保險公司可以解除契約。
判決書的主要理由摘要如下:
保險法第64條第2 項但書所要求之關連性,在解釋上須考量要保人可能心存僥倖,儘量隱瞞應據實說明之事項,圖使原本為保險人所拒絕承保或須加費承保之危險,以較低之保費獲得承保。一旦事故發生,即令與不實說明事項有關,至多保險人可解除契約;
如果兩者並無關係,被保險人即可以較低之保費,從原本須繳更多保費或根本不為保險人所承保之保險中,獲得保險金之補償,殊非事理之平。
從而,應認關連性存在對象在於「說明或未說明之事實」與「保險人決定是否承保」之間,亦即當要保人或被保險人說明或未說明之事實已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承保或調整內容予以承保(如調整保費或除外不保之約定)時,縱使保險事故已發生,保險人仍得主張解除契約,如此解釋,可避免要保人或被保險人心存僥倖,亦可落實本條對價衡平之精神,較為妥適。
#保險行銷
#據實說明義務
#既往症
#因果關係
#危險估計
「保險法 第 64 條 因果關係」的推薦目錄:
保險法 第 64 條 因果關係 在 許峰源-法羽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Q:成傑投保癌症險,經過半年後,發現罹患咽喉癌,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金。但,保險公司發現,成傑在投保時有B肝指數異常,卻未告知,所以拒絕理賠,並解除保險契約。
請問,成傑可以領到保險金嗎?
許律師:
雖然被保險人未據實告知,依照保險法第64條的規定,保險公司可以解除保險契約。但依照第64條第2項但書的規定,如果保險事故的發生與未據實告知間沒有因果關係的話,保險公司就不得解除保險契約,並應該理賠保險金。
這個案件中,成傑未據實說明的是B肝指數異常,而他罹患的是咽喉癌,兩者間沒有因果關係,所以,保險公司依法不得解除保險契約,並應如數給付保險金給成傑。
許峰源律師高資產人脈經營講座
http://www.facebook.com/fayuhsu?sk=app_6009294086
許峰源律師保險行銷法律講座
http://www.facebook.com/fayuhsu?sk=app_7146470109
許律師著作:年輕,不打安全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7384
你給的「讚」是我持續創作的原動力
你的「分享」是我最大的榮幸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