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美股重大的新聞,就是亞馬遜、摩根大通和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在2018年聯合創立的醫療健康合資公司Haven即將於今年2月停止營業。
這個新聞對我來說還蠻重要,不過好像沒什麼人在討論
JPM CEO 戴蒙:「今後我們的合作將不再那麼正式化,而是分別設計符合公司需求個別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就是三巨頭的合作案宣告破局,未來要獨立營運。
為什麼這家公司重要?
亞馬遜(AMZN)、摩根大通(JPM)和波克夏(BRK)三年前開始聯手嘗試改革醫療健康領域。當初Haven成立的願景是致力於降低他們員工的醫療成本。根據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的數據,2016年美國醫療保健支出增長4.3%,達到3.3萬億美元,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8%。在美國,不斷膨脹的醫療成本對於美國人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對於美國的經濟也是潛在的威脅,是未來勢必要面對以及解決的問題。
這三家公司總共擁有數十萬名的員工,這些企業在擁有高額獲利的同時,除了兼顧股東權益外,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如何提高員工福利,讓員工受惠才有辦法創造更高的生產力。
所以Haven想要利用技術並尋找新方法降低他們數十萬名員工的醫療成本,結果在還沒有成功之前,這家公司持續燒了至少1億美元資金,最後仍不敵解散的命運。
而這筆投資在當初就已經知道是由巴菲特的助手Todd在做決策,所以巴菲特應該是沒有參與Haven的運作,2019年波克夏買入亞馬遜時我寫了一篇文章《波克夏投資亞馬遜,巴菲特真的變了嗎?》(參考留言)
這篇文章中就有提到我認為波克夏投資亞馬遜(AMZN)的目的更在於企業合作,而非產生投資效益,雖然亞馬遜(AMZN)的股價上漲非常多,但是波克夏對公司的持股並沒有顯著的變動,約持有54萬股左右,帳面獲利約89%。
公司的發言人表示:「Haven團隊探索了廣泛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並試行了一些新辦法,旨在使初級保健更容易獲得,保險福利更容易理解和使用,處方藥更可負擔。Haven在這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但公司遇到的困難與過去傳統企業一樣,每家公司的員工與工作性質、地點不同導致各自優先事項不同,而且每家公司現有的醫療保健系統也需要不同的解決辦法,難以估算醫療護理服務的實際成本。
數據也是一個核心挑戰。Haven難以匯總並分析三家公司員工的醫療費用資訊。上述人士稱,這些合作夥伴對數據的擔憂以及保險商的抵制,阻礙了Haven弄清這些公司支付的醫療費用金額及背後原因。
亞馬遜(AMZN)自成一格
在Haven的運行過程中,亞馬遜(AMZN)較另外兩家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數據與技術上的優勢,持續的拓展醫療保健業務。
2019年,亞馬遜(AMZN)為本公司在西雅圖的員工推出了一個被名為Amazon Care的線上診所。這是一個 Amazon 內部一個小型遠距醫療服務計畫,在2019年推出時先只提供給Amazon員工及其家人。
直到2020/10/22最近遠距醫療成為了科技界的一個重點產品,開始招聘更多人手,12/16更是具體宣布進軍遠距醫療,讓Teladoc(TDOC)當日重挫。
這家科技巨頭長期以來都有志涉足醫療健康領域,在大約兩年前收購PillPack後,亞馬遜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際決定進一步進軍藥房領域,於2020年11月推出了一家線上藥房,通過Amazon Pharmacy,顧客可以添加自己的保險資訊,並向沒有保險的Prime客戶提供折扣,亞馬遜Prime會員無需購買醫療保險就可以更便宜的購買藥品,擴大這家電商巨頭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影響力,並進一步侵佔傳統零售商的地盤。
對醫療保險公司的影響:聯合健康保險UNH與CVS
聯合健康保險(UNH)是全球最大的健康保險及衛生資訊科技公司,為美國和國際業務的近5000萬會員提供醫療福利,與各州州政府合作提供之聯邦醫療補助計劃與聯邦醫療保險兩者皆佔。2019年財富500強中排名第6,也是財星雜誌評選聯合健保為美國保險和管理式照護公司中最受敬重的健康保險公司第一名。
一直以來公司的營收成長都相當穩健,近十年營收每年平均成長13.6%,且現金流充沛,股息支付年年成長,是相當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之一。
CVS藥局(CVS)近幾年的成長率也維持在10%左右,支付穩定股息。公司在2018年底收購安泰人壽(Aetna)之後,CVS Health提供更全面的的醫療服務。Legacy CVS既合併了最大的藥房管理公司,超過2300萬醫療會員、每年處理約20億份理賠,並擁有美國近10,000家零售藥房,也在健康照護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但是在Haven解散的消息宣布之後,股價並沒有特別的表現,反倒是Teladoc(TDOC)的股價在這兩天反應很好!1/7股價上漲12%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Haven的失敗可歸咎於大企業的相互整合,將原有體制推翻重建的困難性高,加上數據隱私的維護問題與保險業利益的合作都是問題,其中協調耗費的時間與金錢成本都相當高。所以亞馬遜自己跳出來做一定是效率更好的方式!
而從個別企業來看,新創公司像Teladoc(TDOC), Veeva(VEEV)這類型原生於線上,可以直接掌握用戶、患者數據的的SaaS公司在未來會更有優勢。
Teladoc(TDOC)是美國遠程醫療服務的領導者,採用訂閱制的收費方式,提供遠距的醫療保健服務,讓患者可以不用到醫院,藉由視訊通話來接受醫療診斷,醫生直接開立藥物或進行轉診來幫助患者進行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客戶包括財星五百大企業,並與多家醫療機構合作,致力於服務更廣大的市場。
總而言之,對於像Teladoc(TDOC)這樣的高成長公司,市場目前看的還是營收與用戶的成長率,用戶的上升未來都被預期被貨幣化,轉化為獲利成長的動力,未來投資人可關注獲利能力的變化。而在高成長的過程中,為了加快遠距醫療市場的普及,行銷費用也預期會持續擴大,壓縮公司的獲利能力。
公司在去年併購了另一家公司Livongo(LVGO)則是管理慢性病的雲端服務公司,也屬於遠程醫療的範疇,算是Teladoc(TDOC)的競爭者之一,但也是行業中少數的參與者。同樣採訂閱制的商業模式,Livongo(LVGO)提供一台可連接雲端的血糖機,利用即時的數據上傳來協助客戶管理生理變化,包括血糖、血壓監測與心理狀況等。優化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水準,也為這些用戶大幅降低了醫療成本,提高醫療品質與效率。
我們剛已經說過Livongo(LVGO)其實算是Teladoc(TDOC)的競爭對手,但是公司是專注在慢性病管理,而Teladoc(TDOC)是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所以我認為兩者合併反而在市場中形成更強固的競爭優勢。而公司也認為未來合併後公司的年銷售額會有更好的成長,預計2020財年營收將達13億美元,年成長85%,經調整後的EBITDA將達1.2億美元以上。
以產業面來說,遠距醫療的市場規模在2019年約為450億美元,預計道2026年將會達到1750億美元,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9.3%。未來幾年中,由於網路與移動裝置的普及,遠程醫療的發展趨勢有可能成為診斷和開處方的最被接受和使用的方法,公司預期的樂觀前景不是不可能達成,而是看他們如何進行整合,創造更好的綜效。
有了數據,未來要切保險市場,加上平台公司的網絡效應可以更好的節省運營成本,就像ARK方舟公司提到,任何科技的普及與盈利都是建構在成本的降低上,提供更合理的價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塑造更大的市場,也讓Teladoc(TDOC)變得更有期待空間。
保良局招聘保健員 在 3S Markets「全球科技智慧應用」市場資訊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篇 3/23 發表於 Forbes 的文章,對於中國、東南亞幾個國家的政治與因應武漢肺炎的經濟措施,有許多觀點值得思考。
台灣積極推動南向政策,但我們對當地動態似乎掌握有限,這篇報導值得大家重視!
標題:亞洲從COVID-19和地緣政治關係中能否恢復經濟
為了使全球經濟,從COVID-19造成的破壞中迅速恢復,必須找到防止需求急劇下降的方法。由於許多企業直接受到抑制病毒傳播的措施的直接影響,因此這種風險正在上升。
城市被封鎖,人們被告知要留在家中並避開人群。音樂會、球賽和會議已被取消,而人們聚集的自娛自樂的餐館,和其他場所則大多空置。隨著國家關閉邊界,國際旅行被大大減少了。航空公司停飛,旅館基本上空著。
消費者支出崩潰的原因,是人們太害怕或無法外出購物。結果,與公眾密切聯繫的所有行業,現在都處於危險之中。他們的收入枯竭的速度超過了削減成本的速度,如果情況惡化,許多人將破產。在這種情況下,危險的結果是大規模的企業關閉導致失業率上升,從而形成了自我強化的回饋循環,使收入匱乏的公司和工資匱乏的家庭陷入了螺旋式下降。
福布斯亞洲經濟評論小組的四名成員,分享了他們對COVID-19的全球經濟影響,以及在不久的將來如何由中國和東亞,然後是東南亞(包括東南亞)領導的不同地區,如何以不同速度恢復的見解。深入研究中國經濟如何正常化。它們著重指出了由於大規模企業倒閉和失業率上升,而產生的第二級衝擊的風險;以及應如何舒解。最後,大流行的一個後果是其政治化,如湄公河區域政府的回應所證明。
Manu Bhaskaran: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
現在看來,在接下來的1或2個月內,美國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將處於鎖定模式。消費者支出將暴跌,企業不僅會推遲招聘和資本支出,還會解僱工人。承諾的財政刺激措施,包括直接向個人轉移現金,可能有助於減輕打擊,但這還不夠。
美國和歐盟在第一季的成長將非常疲軟(對經濟的重大打擊僅在3月初至3月中旬開始),但在第二季將嚴重緊縮。從7月開始,它們的經濟可能會穩定下來,然後恢復成長。我們估計第一季中國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急劇減縮。下半年,中國應顯示強勁反彈,並開始為全球經濟提供有限的支持。
東亞應該表現出類似的復甦模式。東南亞將落後於東亞,到7月,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可能是最糟糕的時期,但印尼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嚴重的經濟下降風險,是COVID-19的經濟影響可能加劇現有的金融失衡,例如近年來累積的過多公司債務。像COVID-19這樣的突發性突發事件,可能將這些不平衡現象,轉變為金融危機。我們已經看到美國的商業票據市場凍結。保險公司拼命出售資產以籌集現金,加劇了市場惡化。
如果由於大規模檢疫,以及旅行和旅遊業的突然停止,而導致業務關閉急劇增加,則現有的財務脆弱性可能會爆發。如果管理不善,全球經濟下跌可能會更加惡化。這就是政府現在進行大規模因應的原因。
除了採取巨大的政策應對措施外,政府還需要正確定位重點,有效地瞄準經濟中最脆弱的環節。到目前為止,已經宣布的措施僅僅是剛開始而已 - 將會有更多的事情發生。
吉姆·沃克(Jim Walker):有效的政府政策應對措施,必須著眼於支持企業
為了應對COVID-19導致的日益惡化的經濟環境,各國央行和政府正爭先恐後地,投入民生需求以穩定經濟。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採取了困擾世界經濟長達十年的,同樣的重點財政支出,和廉價貨幣政策應對措施。當時它起不了作用,現在更是無效。
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甚至在COVID-19爆發之前,就導致了金融資產泡沫的泡沫,而病毒的爆發更是骨牌效應的推動力。為了確保COVID-19爆發最嚴重的時期結束後,全球經濟能夠迅速恢復,各國政府需要正確地採取政策應對措施。
正確的政府政策對策,應集中於支持最初遭受供應中斷之苦的商業領域,尤其是小型企業。然後隨著國家關閉邊界,和人員流動受到嚴格限制而削弱需求。大規模的企業倒閉,將使暫時的經濟活動中斷變成螺旋式下降。
當企業倒閉時,工作機會就會流失,而早先延緩的消費需求,將更是長期的惡化。政府政策對策的主要目標,必須是幫助企業在COVID-19中生存,從而打破供應中斷與需求崩潰之間的銜接。
正確的政策是削減公司稅,一般包括稅率,租金和許可費;將公司稅延期一年,以支持那些禁止從商業領域支付利息的銀行,以及採取其他措施使公司沒有營運的負擔。
這完全取決於花錢的方式,時間和地點。在任何時候,任何時候都是如此,但在特定事件導致供應中斷,破壞了商業和消費者信心,並強行限制消費者行動的環境中,情況尤其如此。
相比之下,當消費者因恐懼而癱瘓,或處於鎖定狀態時,傳統的刺激消費措施將行不通。
向香港政府提供每位香港居民10,000港幣的折扣(這是香港政府計劃採取的措施),這個金額事實上是非常少的,特別是如果家庭的養家糊口的人失業。當今最大的風險是,隨著人們大聲疾呼,要求政府做更多事情,其結果是中央銀行將利率進一步下調(在許多情況下降為負數),為了增加財政支出,來揣測需求會增加,事實上是對任何刺激需求根本沒幫助的措施。
在這個不尋常的危機情況下,連續預算赤字,在整個經濟資本結構中,平均支持企業的做法是最明智的選擇。透過這種方式,雖然隨著需求的長久變化,某些企業不可避免地會比其他企業遭受更大的損失(比如像遊輪公司),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錯誤。這樣的方法可能嗎?根據到目前為止的證據,也許不是,但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提防那些傾向於這種反應的國家。在亞洲,新加坡和韓國在這方面領先於香港。為了確保COVID-19爆發最嚴重的時期結束後,全球經濟能夠迅速恢復,各國政府需要正確地採取政策應對措施。
西蒙·奧格斯:中國重新開始工作和消費
鑑於北京方面,遲來並又反應遲鈍的作為,再加上我自己與中國各地各種公司和個人聯繫進行的渠道核查,我預計一直到第二季中期,中國最糟糕的情況將會過去。確實,中國似乎確實正在逐步恢復工作。
然而,我的第二個假設顯然是錯誤的(指上頭標題的消費)。一個有理智的人可能會合理地期望世界其他地方會認真,認真地看一下亞洲發生的事情,並利用所提供的時間來準備,並採取先發製人的行動。
可悲的是,似乎沒有。來自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和市場中斷,所帶來的外來風險,似乎正在急劇上升。美國全面的衰退,以及從未真正消失的歐元區危機的捲土重來,在全球造成的損失,可能要比中國生產停產一刻或兩刻要嚴重得多。
將分析限制在中國,儘管許多公司的確確實在緩慢地重啟生產並重新營業,但是標準化程度,在不同部門和不同類型的公司結構中差異很大。我與之交談過的許多公司,在2月中旬才恢復了其工作隊伍的20%,到月底,這一比例接近50%,而到了2000年中期,這一比例進一步上升到70-80%遊行。
這其中的差異是,中國這些工廠依賴的是外省勞工,而不是本地勞動力的程度,公司相對於勞動密集型資本和/或可以虛擬營運的資本程度,以及可以同時從事財務工作的資本程度和零件。
關於外省勞動力變量,一個好消息是,由於供求因素,近年來這種依賴性已經減少。壞消息是,對於許多公司而言,它的減少幅度還不夠。此外,對於許多較小的公司,尤其是在輕型製造業中,問題似乎更多地與財務周轉資金相關。這樣的操作已經減少了勞動力的數量,並將生產過程中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轉移到了其他地方。如今,剩餘的勞動力通常大部分在本地,但仍然需要支付工資!除了眼前的財務需求外,設計精良的供應鏈,還極易受到庫存和組件短缺的影響。缺少單獨的、簡單的,但非常重要的輸入組件,基本上會讓整個組裝過程發生停頓。
當局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失業率飆升,和避免徵收高度槓桿的金融體系。人民銀行一直專注於鼓勵銀行遲後收款,而是遲後收款或提前提供額外的緊急廉價信貸額度,以確保向工人和其他供應商付款。工資單以及大量的社會保障繳款也已暫停。儘管與過去相比有所減少,但基礎架構也可能會像以往一樣部署。
尋求慰藉的人可能會注意到,與SARS爆發相比,服務業目前已佔GDP的55%,而2003年為40%。相反,以美元計算,名義GDP同期成長了八倍,因此,影響遠非如此。越來越多的服務可以在線上使用和分發,並且很大一部分公司已將其營運轉移到虛擬和/或家庭辦公模式。儘管隨著恐慌的消退,一些被壓抑的需求將會釋放,但許多延後的消費決定,將是長久的。更令人鼓舞的是,有一些早期跡象顯示,隨著最初的恐慌情緒逐漸變成無聊,人們可能開始正常化,如果人們決定冒險,人們開始更明智地計算出感染病毒的機率。
Thitinan Porgsudhirak:湄公河地區的COVID-19地緣政治
毗鄰中國,湖北省省會武漢市因新的冠狀病毒爆發M而處於全部淪陷,柬埔寨、寮國、緬甸和泰國在地理上處於最前線,因為與其他大多數國家相比,柬埔寨透過旅行和貿易,受到迅速蔓延的傳染病的影響更大。但是奇怪的是,他們報告的感染案例很少或沒有,對全球危機的應對也很奇怪。
然而,缺乏有關疫情暴發的新聞,並不是這些國家對冠狀病毒有特殊免疫力的結果。相反,鑑於他們的巨大鄰國在東南亞大陸的影響,他們的反應和反映出他們選擇「忍受」,而不是「反抗」中國。
從去年12月底至3月初,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了幾起尚未命名的疾病病例以來,寮國和緬甸尚未報告一例,而柬埔寨僅記錄了一例確診病例。由於這三個國家/地區的醫療基礎設施有限,許多人懷疑缺乏檢測和故意疏忽,無法解釋為什麼人數如此之少。
多年來,柬埔寨、寮國和緬甸都與中國有著緊密的陸地邊界,多年來與中國國民建立了緊密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他們經常乘飛機和陸路訪問中國。儘管很難相信COVID-19在這些較貧窮的國家中並不普遍,但可以理解的是,他們的政府不希望引起北京的憤怒。
就緬甸而言,中國的合作對於解決北部各州的種族衝突非常重要。北京還承保建設一條雲南省昆明市與寮國首都萬象之間的60億美元(合83億新元)鐵路線,價值相當於內陸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中國—印度支那—半島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聯繫。柬埔寨可以說是中國客戶國中最突出的國家。它的沿海西哈努克省,由中國商業利益和遊客所主導,實際上是一個與南中國海接壤的中國腹地。
到目前為止,泰國的醫療行業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擁有更好的能力來處理,包括一例死亡在內的50起案件,但泰國政府也已竭盡全力,不對來自武漢以外的中國遊客施加旅行限制。進入COVID-19危機的第三個月,到泰國的中國遊客仍然可以憑簽證輕鬆進入泰國。去年,泰國的3600萬遊客中,中國遊客佔了近三分之一,而旅遊收入佔GDP的12%。
與中國有多刺關係的越南,不在這個俱樂部中。加強了對中國遊客的旅行限制,並採取了健康措施,來監測已到中國或與中國人接觸的國民。這些舉動與其他國家所採取的行動非常吻合,其中包括那些批評中國處理COVID-19不當的澳洲和美國等國家。
結果是COVID-19承擔了長期的地緣政治的影響。它之所以政治化和兩極分化,是因為它源於一個追求全球霸權的積極進取的亞洲超級大國。毫不奇怪,中國一直在呼籲籌集資金,很可能會記得在COVID-19爆發和擴散期間,如何對其進行觀察和處理。
中國刻意為強大而強大,它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如此深遠,以致於當遭受這種傳染性病毒感染時,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不受影響。
相比之下,2009年在美國首次發現的H1N1流感,繼續感染了160萬人以上的病毒,並在214個國家中殺死了280,000多人,全球的反應並沒有那麼激烈和緊要。
保良局招聘保健員 在 澳洲人妻日誌 Una+Paul=Love in o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澳洲防疫政策快報🇦🇺4月14日
▶聯邦政府政策、重點新聞
→副首席醫療官保羅:『六個月是一個指示性的時間,它將使我們基本上度過冬天,度過流感季節,之後也許就是重新評估的時候。』
→財務部長:『失業率上升令人擔憂,但這也反映了我們面臨的經濟挑戰。重要的是在上週通過議會的JobKeeper計劃後,我們正在幫助使數以百萬計的澳洲人繼續工作。』
→在維珍澳洲航空航空公司要求停止澳洲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後,財政部長拒絕承諾為該航空提供特定的救助方案。
→聯邦政府和州領導人將於週四開會,預計將在最嚴重病毒結束時,開始制定解除封鎖政策。
→澳洲總理:『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努力使人免於受到高傳染性疾病侵害和確保人民仍然能夠維持生計之間的微妙平衡。在新加坡和瑞典以及世界其他地區,您已經看到這種病毒再次爆發。我們不能在澳洲發生這類事情,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澳洲總理總理抨擊世界衛生組織支持中國濕市場重新開放表示,他表示要支持活體動物市場是不可思議的,專家們認為冠狀病毒起源於武漢市。他坦率地說,這是深不可測的。我們需要保護世界,使其免受可能爆發這類病毒的侵害。這已經發生了太多次了。我們需要保護世界免受這類病毒爆發的潛在威脅。
→澳洲首席醫學官聲明關於他之前提到的塔斯非法晚餐聚會,造成西北區醫院感染是謠言。
▶地方政策
⬛昆州
→新增11例,共998例,死亡5例。
→新的嚴格昆士蘭州邊境禁令今晚生效,從今晚午夜起任何試圖越境進入該州的人都需要透過邊境通行證來通過警察設立的路障區。
→即使有正當旅行理由的昆州人,如果您來自一個政府已經宣布的病毒熱點地區,則將被隔離14天。沒有豁免權,警察和衛生官員將會進行檢查。
→昆洲政府投資2800萬澳幣於心理健康基金會,願意並有能力並為目前處於困難時期的人們提供幫助。 該計劃將側重於心理健康、毒品、酒精、原住民和基本衛生保健服務。』
→布里斯本以南Jimboomba一間托兒所被命令在周末關閉。
→衛生部長史蒂芬說:『即使在布里斯本、黃金海岸或凱恩斯的病毒檢測標準擴大到包括任何有急性呼吸道症狀或發燒的人,該州的陽性結果非常低。就目前病毒檢驗狀況而言,昆士蘭令世界羨慕。』
→昆州總理:『我們正在聽取健康建議,我們正在努力避免昆士蘭發生跟其他國家中看到的一樣情況。目前考慮六個月的社會封閉限制。我們目前不希望給人們任何虛假的希望。我們才剛開始這一段旅程,我能想像看到如果大幅度降低限制,接著看到大幅度的感染飆升,我們最後就會像一些歐洲國家一樣。』
⬛新州
→新增7例,共2,870例,死亡26例。
→新州衛生部長尚未批准NRL20202的賽季。
→新州已進行150,000多次測試,大約佔澳洲測試總數的50%。
→宣布一項新服務,如果檢驗者的冠狀病毒檢測呈現陰性,測試者當日將獲得結果。總理說:『這對我們來說,是進步的一大步。在此之前,患者最多可能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收到測試陰性的通知。』
→雪梨西區養老院Anglicare Newmarch House裡的10名員工和居民,檢驗中呈陽性,週六被封鎖。
⬛維州
→新增10例,共1,291例,死亡14例,1,118例康復。
→衛生部長珍妮說:『凡是發燒或發冷、任何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喉嚨痛、呼吸困難和任何其他呼吸道疾病,都將從今天開始接受病毒檢測。最大的變化是該病毒檢測標準適用於每個人,不僅適用於最近出國旅行或與感染冠狀病毒的人接觸的人。』
→如果您認為需要接受病毒測試,請致電您的家庭醫生或致電24小時公共諮詢熱線1800 675 398。新的測試標準將適用於維州的所有GP和篩檢診所。
→已經提出原定於下個財政年度進行的120名醫護人員的招聘工作,將在5、6月被維多利亞救護車公司進行招募,可以使120名護理人員加入工作隊伍中。。
維州總理:『留在家中的指令將持續到5月11日午夜。這並不意味著在5月11日後將取消限制。敦促維州人繼續做正確的事,以確保所有人的安全。』
⬛北領地
→新增0例,共28例,已康復6人。
→超過一週沒有新病例。
→北領地總理:『現在談論解除限制為時過早。只需要一個人和一個錯誤就可以毀掉我們所做的出色工作,並使冠狀病毒可能在領土內擴散,我們無法承擔這些風險。』
→幾乎所有進入偏遠社區的旅行都受到限制,這些偏遠地區被隔離為“指定的生物安全地區”。
⬛首都領地
→新增0例,共103例,死亡2例,75例已恢復。
→首席衛生官:『我們社區真正需要的是繼續保持社會疏遠、保持良好手部、呼吸系統衛生情況,這些行為已經使我們至今感染人數保持在如此低的水平。』
⬛西澳
→新增4例,共527例,死亡6例,296例康復。
→西澳宣布使用結核病疫苗試驗,以防止醫護人員受感染。
→西澳總理:『目前活動病例數已降到225例,其中41例患者在一夜之間從病毒中康復。』
⬛南澳
→新增2例,共433例,死亡4例。
→南澳衛生局培訓100名重症加護病房護士,為預期可能增加的病例做提前準備。
→第一例南澳重症加護病房護士受到感染。
→今年皇家阿德萊德秀取消。
⬛塔斯
→新增15例,共165例,死亡6例。
→澳洲國防軍和澳洲醫療援助小組今天抵達塔斯西北區醫院,加強防疫服務。急診部有機會在幾天內重新開放,其他醫療服務將逐漸恢復。
→塔斯非法晚餐聚會只是一個謠言,在警察最初調查塔斯西北區醫院是否有非法的晚餐聚會後,目前證實沒有證據有發生過這場晚宴,醫生主張傳出這樣謠言的人應出面道歉。
▶企業、運動隊政策
→《坎培拉時報》的出版商將從下週開始停止在本地印刷報紙,但民眾仍然可以獲取報紙和閱讀線上文章,報紙將在雪梨印刷,然後再運到坎培拉。
★如果你在澳洲發現自己有可能感染病毒,請勿自行到診所或醫院,請打電話給你的家醫或打電話到政府的24小時防疫專線1800 020 080,如需翻譯請打131 450。
★如果遇到緊急醫療情況,請致電000。
★如果你也是在海外防疫面臨到homeschooling的爸媽,感到焦慮、不知所措、想得到一些創意想法,歡迎申請加入Una最近創立的"海外防疫爸媽home school社團"。此社團僅限海外的爸媽入社,不接受以粉絲專頁名義加入,需回答問題和同意遵守社團規則,才能加入。目前已經有澳、紐、歐、亞、美、加的爸媽加入此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406749232970528/
澳洲今天6,415例,死亡63例。如果光看感染人數,昆州可以算是東澳之光,還沒破千。但如果看康復的人數,維州的康復人數非常驚人,已經到達上千,首都領地的恢復率也算很高,只是不知道各州所謂康復的標準是怎麼計算。昆州邊界今晚午夜又會變得更嚴格,相信昆士蘭控制狀況會愈來愈好。感覺昆州衛生部長很樂觀,昆州總理很謹慎,不過這個時期還是謹慎一點好,千萬不能大意啊!昆州衛生部長每天的信心喊話會讓多數昆州人比較安心,昆州總理則是不時把大家再拉回要警惕的現實面。
各州都已經擴大檢驗的標準,維州算是大突破,所有有感染症狀的都可以檢驗。今天看到澳洲總理能有guts講一些世界衛生組織不想聽的話,覺得能身處澳州深感慶幸。畢竟這世界,能勇敢說真話的國家不多了,感謝澳洲總理有良心,為了世界的衛生安全和生命說真話。
澳洲後期真的控制得愈來愈好,可能也是澳州警察愈罰愈嚴,大家雖然愛自由,但不想跟錢包過不去。大家臉書如果要貼旅遊照片也要小心,今天維州有對情侶在臉書發佈去年六月的旅遊照片被罰款,不知道之後警察會不會重判。大家如果遵守政府政策,出門也懂得保護自己,基本上都能平安度過這次疫情。乖乖待在家裡,可以拯救生命和不造成防疫人員、澳洲政府的負擔。
如果你喜歡Una的澳洲防疫政策整理,歡迎給個支持點讚和留言🤗,祝福大家都能平安度過這次疫情,記得吃好、睡好、運動,然後少抱怨,看一下澳洲政府的努力,讓我們繼續為澳洲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