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眼尖的孩子發現:
俐媽總是穿長裙,
而且有時候腳會一跛一跛(limp)的⋯⋯
其實是幾週前梅雨季(plum rain)時,
心急腳快的俐媽滑了一大跤,
全身壓在自己的右小腿(calf)上,
當下我還立馬站起,
向身邊的人揮手👋🏼表示我很ok,
心中OS:
我寶力未老,咖骨軟Q~
當晚有冰敷,
隔幾天也沒大礙
俐媽還照常運動、爬山⋯⋯
不久前,
俐媽發現腳不太能彎曲(bend),
蹲下時膝蓋會劇痛到無法馬上站起,
且右小腿會酸軟麻😖,
終於乖乖去看醫生了⋯
醫生說我傷了筋膜和肌腱(tendon),
要我定期針炙、電療、敷藥、減少劇烈運動。
😭真希望自己快快好起來!
有學生說,
看俐媽在台上教書又跳又扭,
看不出來受傷呀?
讓你看出來,
我就不是pro級的俐媽了呀😉!
————————————————————
🦵🏼 俐媽英文教室—針炙篇:
🩹 acupuncture (n.) 針灸
🩹 acupuncture point (n.) 穴道
🩹 needle (n.) 針
🩹 insert (v.) 插入
🩹 sanitize/sterilize/disinfect (v.) 消毒
🩹 electrotherapy (n.) 電療
🩹 electric current (n.) 電流
🩹 conduct (v.) 傳導
🩹 hot/cold compress(ing) (n.) 熱/冷敷
🩹 cupping (n.) 拔罐
🩹 skin scraping (n.) 刮皮膚/刮痧
🩹 herb (n.) 草藥
🩹 apply (v.) 塗抹
🩹effect (v.) 效果
🩹 infiltrate (v.) 滲透
🩹 bandage (n.) 繃帶
🩹 alternative therapy (n.) 另類療法
🩹 prescription (n.) 處方簽
🩹 directions/instructions (n.) 說明;指示
🩹 slippery (a.) 滑的
🩹 sprain (v.) 扭傷
🩹 infirm (a.) 弱的;不穩的
🩹 numb (a.) 麻的
🩹 recover (v.) 康復
———————————————————
真的要乖乖聽醫囑👍🏼👍🏼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針炙篇
#俐媽英文教室醫療篇
#腿兒你要撐住呀
俐媽英文教室針炙篇 在 辣媽英文天后林俐Carol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俐媽 會在第幾課出現?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搭配詞篇 #俐媽英文教室搭配詞篇sense #俐媽英文教室感覺篇 #俐媽英文教室網版篇 #EEC會檢查網版收看率喔 · May ... ... <看更多>
俐媽英文教室針炙篇 在 俐媽英文教室- Explo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辣媽英文天后林俐Carol ... 今天是什麼日子? 是師丈的生日! ... 也是世界咖啡日! ... 俐媽今天自己煮了一壺咖啡醒醒腦,… ... <看更多>
俐媽英文教室針炙篇 在 Re: [轉錄][轉錄]Re: [問卦] 金庸為什麼無法紅到西方- 看板JinYo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部份文章恕刪~
我覺得你沒有考慮到一點就是文化接觸的不對稱性。
我們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有錢人家小孩更早)就要學英文,
而在語言的學習中,
很重要的就是對其文化的瞭解,
(像老師就會要求大家取英文名字,
或把自己的名字用沒有四聲的唸法唸,
而且還要求姓氏放在最後,
負責一點的老師可能會教John的暱稱是Johnny,
Tom的暱稱是Tommy之類的)
更別說現代人的生活,
小時候看白雪公主、安徒生,
(注意,
「公主」是中國古代就有的辭,
但想到「公主」的形象,
大家一開始想到的應該不是穿旗袍或唐朝宮服,
而是波西米亞風的禮服或洋裝的公主…)
吃三明治喝奶茶……
連生活都十分的西化,
但我相信,
十個西方人有九個沒有從小就開始學中文,
(當然,以後會怎樣就不知道了…)
更別說早餐吃燒餅油條喝豆漿,
穿長袍唐裝……
其他就更別說了,
他們看到中國功夫早就是穿西裝皮鞋的成龍了好嗎?
(李小龍?
他在電影裡穿唐裝嗎?)
我有遇過一個外國人,
來台灣學中國功夫,
在大陸和台灣都唸過幾年大學(加一加沒有十年也有五年),
有一次,
他請我一個同學以「秋月」為題畫個女孩子,
我同學畫完給他看,
他皺了一下眉頭,
我同學以為是他畫得不好,
但他的理由是:
「我想的是穿『牛仔褲』的秋月……」
: 老外對於中國的歷史、制度跟官場習性了解,
: 大多是來自於電影、小說、舞台劇、音樂....等因素
: 同樣的,國人對歐洲莊園制度、騎士精神、教廷與中世紀生活等西方文化
: 資訊也大多來自於電影、小說...不再贅述
國人現在幾乎過和西方人差不多的生活模式,
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教育制度,
國語、數學、自然、社會
音樂(教室裡是鋼琴不是古箏)、體育(足球應該沒人叫黃帝發明時的名字!?)
而且外國人應該沒唸過私塾……
: 事實上經由這些資訊的累積,去閱讀"小說"類型的書,甚至是金庸
: 在文化理解上面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所以我認為差很多。
: 舉例來說
: 我對基督教跟中世紀修士生活絲毫沒有研究,
: 可是我可以看安伯托艾可的"玫瑰的名子"看得非常愉快,雖然很多地方很難懂
: 我對北歐史詩跟歐洲神話沒有絲毫認識
: 可是"魔戒"、"精靈寶鑽"系列一直都是我的最愛
: 我對於當年美國驅趕印地安人,對山地人的政策只有模糊的印象
: 可是看"少年小樹之歌"、"在山裡等我"不會有任何違和感
: 我們從小就大量接觸西方文化,
: 事實上老外也是時常聽到 Chinese Kung Fu
你講得出我們接觸西方文化的面向廣且深,
但西方人接觸中國文化的面向呢?
「Chinese Kung Fu」 only,
他們看到高手點穴讓人動彈不得,
但知道「穴道」嗎?
給中醫針炙過嗎?
: 不可能我對精靈跟矮人的習性聊若指掌,西方人卻對幫派一無所知吧 ?
「少林、武當、華山…」在我們琅琅上口,
但光要他們分個「幫、派、門、堂、舵」等,
恐怕就得像「界門綱目科屬種」般名詞解釋一番了吧…
: 在我看來,喜愛金庸的書迷認為,金庸無法在西方取得與東方一樣的地位
: 將"歷史知識的貧乏"歸咎為其中之一是非常可笑的
: 這甚至有對自我文化的自我感覺良好了
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問題,
事實上雙方接觸到對方文化的機會本來就不均等。
: 如果說不要算上金庸的話,我甚至喜愛奇幻文學遠勝過中國武俠許多
這…
喜好問題無法討論。
: 這更是弔詭
: 你覺得大部分人對法國、英國、荷蘭的地理很了解嗎?
中國的面積跟毆洲的面積差不多大,
我相信比起我們對於毆洲各國的相對位置的瞭解,
毆洲人對中國各省相對位置的瞭解一定更差,
還別說每個省都有好幾個稱法,
各朝可能差很多,
但毆洲各國的國名在明清就差不多定了。
: 根本就只是知道大概在哪個方位,首都叫做什麼名子而已吧,
: 連一月到底會不會下雪都不知道。
同樣類比,
我們知道各國大概在哪個方位,
首都叫什麼名字,
但他們知道中國各省在哪個方位,
首府是哪個城市嗎?
(別說我們每天新聞都能聽到那些國名,
他們幾年聽到一次某省的省名?
台灣不算的話……)
: 但是這重要嗎? 這會影響你看三劍客或是福爾摩斯的理解嗎?
我小學就聽過三劍客和福爾摩斯以至莎士比亞,
他們幾歲才聽過「劉關張」、包青天和李白?
: 更甚者
: 奇幻文學的世界全部都是原創的虛構世界,根本不可能會有人熟悉
: 最好會有人在看過魔戒之前就熟知夏爾的地理啦!
: 可是這會造成你閱讀魔戒的問題嗎?
大家都不熟,
全在書上得知那大家的起始點是差不多的,
跟把一大堆東西當已知差更多,
尤其是中國文學超愛用典,
但在西洋文學我覺得比例少很多。
: 講難聽一點,
: 難道我們就對武當山、揚州、雲南大理、崑崙山、襄陽、五嶽很熟嗎?
: 請問崑崙山長什麼樣子,有多高,冷嗎,附近什麼樣的景色?
我們很小就知道荷蘭的風車、鬱金香;
法國的巴黎的愛菲爾鐵塔;
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
還發動鴉片戰爭,
其他從大眾媒體傳播、多媒體和實體的圖片、影片就更不用說,
我不相信外國人對中國各省的理解有相應程度的瞭解。
: 老實說,我在看過金庸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五嶽在什麼地方,我只知道登泰山而小天下
: 可是
: 非常有趣的是,我們自己也只是看著書中的描述去投入這些場景
你能直接看書中的描述是因為你是在中華文化圈長大,
而能直接看翻譯小說也是因為你從小接觸西方文化。
: 為什麼會認為外國人看了就會一頭霧水? 我們有比外國人好到那裡去嗎?
: "地理環境的不了解"說起來冠冕堂皇,事實上根本就是詭辯
差超多,
我們連鄉下的阿公阿嬤到毆美都可以「yes/no/3Q」一下,
買紀念品計算機按阿拉伯數字殺價,
他們有多少人到台灣不是指望你跟他講英文?
(更別說打算盤殺價,
對岸很多商店還在用算盤呢!)
: 這才是唯一,非常致命的問題!
最好有唯一的問題…
: 不過,竊以為,如果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翻譯,這個問題也許能華麗的解決
: 九陰真經、北冥神功真的是很難翻譯得完美,也很容易讓人一頭霧水
: 可是....仔細想想,這些字眼...其實也跟現實接不了軌不是嗎?
: 我們從小生活到開始看武俠小說的年紀之前,
: 要是不看電視,也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詭異的名詞吧!
: 降龍十八掌、天羅地網勢(夭矯空碧...)什麼的,
: 我們會認為它有意義又符合聲韻之美,看起來也好像很厲害(?)
: 是因為我們書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接受了作者的世界了,不是嗎
: 細部的問題不講,
: 大體上,翻譯得很好的話,要讓外國人接受應該不會太難吧?
中國的文學很愛用典,
而且偏偏典故又多,
要翻得貼切要嘛就是連典故都寫,
那聲韻之美就別提了,
更別說篇幅和原文的節奏都打亂了,
「一個鯉魚打挺起身,不待站定,忽聽風聲颯然,立馬一個鐵板橋倒身避過」
一行字翻成英文,
加上典故,
恐怕要半頁篇幅,
哪有原文的緊湊?
不加典故,
如何傳神?
音譯?
最好外國人看得懂。
而西方的專有名詞大多是根據拉丁文、希臘文等寫的,
中文往往可以一兩個字就對映一個字根,
所以篇幅和節奏往往不難拿捏,
(能把半頁寫成一行,
要寫成加註釋同樣篇幅似乎相對沒那麼難)
厲害的要音義兼俱也還OK。
: 這點或多或少有影響,不過絕對不是金庸無法紅到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絕對是。
: 誠如前面所提,
: 我們一樣不懂西方文化跟武士道精神..之類的
: 但是這也不會造成涉獵國外的文學出現困難吧?
: 再次,講難聽一點....
: 第一次看武俠小說之前,你懂什麼"俠客精神"、"重義輕生"嗎?
: 我們還不是藉由書中的引領去漸漸理解的
: 更何況金庸只是大眾化小說,不會有理解障礙的問題
: 說什麼"文化性強",難道你就認為其他地區的文化性不強嗎?
文化性都很強,
但台灣人很常接觸到西方文化,
西方人不常接觸到中國文化。
: 這根本又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謬思
: 真要說因為"文化"造成金庸無法打入西方的真正原因
: 並不是什麼 "中華文化的文化性強,難以融入" 這種華麗的詭辯
: 而只是單純的因為,
: 東方人對於武俠的性質相近,接觸頻率相對於遠高於西方,
: 所以容易融入,也比較容易喜歡
: 相對的,西方人有自己閱讀的習慣跟接觸領域,僅此爾爾
差多了,
絕對是西方人因為較少接觸到中國文化而難以進入金庸的世界,
中國的文學家就算沒讀過原文的莎士比亞也絕對看過翻譯的,
西方的文學家沒看過紅樓夢……「阿就沒看過呀」……
更別說中國的文學典故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里,
一般人看見一個典故可能還要想個一下才會意,
文學家卻信手拈來盡是經典,
西方的文明從希臘、羅馬算來硬是少了兩千年的典故可以用,
加上他們習慣嚴謹的邏輯建構,
全部從打地基開始,
異文化的當然也比較容易接受,
更別說大家從小就上麥當勞過生日了。
這絕對是西方人相對比較不瞭解中國文化而且中國文化又比較不好瞭解的原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192
※ 編輯: qekye 來自: 140.112.4.192 (02/15 00:36)
(完全是理性的描述,沒了緊湊的感覺了~)
應該有更好的翻法,
不過我沒辦法寫得像金庸一樣妙筆生花,
像金老有些漂亮的地方會更難翻,
光黃小姐的菜名就夠嗆了~
至少大家都知道太陽穴以及疲勞要捏姆指和食指間的「合谷」,
而且也知道「病入膏肓」這回事。
另外中國很多地名有陽就是在山南或水北,
對文字意像的想像絕不「Yang」這個音,
無關地理,
在於同一文化的人對自己的文字的想像。
我國小時國三和高三都是因為考試而背地圖的……
那「靖康之耻」會不會翻得有點BL?
(Scandal of Tom and John ??)
到英國會想把牛伯伯午睡的蘋果樹換成榴槤一樣重要(誤)~
之前看馬基維利的「君王論」也覺得超靠X,
翻地圖上網查到想死~~~
有懶人包真的會超方便!
※ 編輯: qekye 來自: 140.112.4.192 (02/16 01: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