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善緣#小鎮看世界
一天早上我剛起床,剛吃完早餐的老二跑進來跟我說「媽媽,(民宿)樓下有外國人耶~」
「喔~那你有跟他們打招呼問好嗎?」
「沒有,他們皮膚是比較黑的那種…」
「喔,也許是來自東南亞或是中南美洲地區?那你可以問問他們是哪裡來的呀~~」
老二跑了下去,回來說「媽媽,他們說他們住台南。」
「他們現在當然住台灣呀,不然你用英文問問看,他們是哪個國家的人?」
又過了一會,老二跑回來喊「India,媽媽,是India,有2個人中文很好,另外兩個不太好。」(喲~觀察力不錯)
「是印度耶,好酷喔,他們應該是在台灣工作,你想跟他們一起合照紀念嗎?」我把手機遞給他,讓他要就自己去試試。
老二拿了手機跑下樓,又過了幾分鐘,回來把手機拍的合照拿給我看。
原來是一對印度夫妻帶2個孩子,他們原本在餐廳吃早餐,為了跟老二拍照,還特地移動到客廳坐在沙發上很正式地拍照,老實說,我以為應該就是當場隨便拍一下,沒想到他們對一個小孩子的要求如此重視,很是感動。
相逢自是有緣,老二說想送個小禮物給他們,我們翻找了包包,找到一個平安香包,他拿下樓去,遞給印度爸爸,說要送給他,保佑平安的(當然是說中文),還好印度兒子翻譯給爸爸聽。然後我也趕緊下樓去,他們住在善化,剛好我婆家也在永康,很自然就聊起來。
原來他們已經來台灣18年了,印度爸爸是做蔬果研究的,兩個孩子都在台灣出生的,孩子的中文都很好,趁開學前全家到台東旅行,今天要回去了。
回到房間後,我跟孩子說,這位爸爸是博士呢(他們印象中博士=聰明),
「但能夠被國外聘請去工作,肯定是非常優秀的人才可以,可不是一般的博士喔!」
就在我們講話時,門外傳來敲門聲。打開一看,是印度大兒子,拿了一包印度餅乾點心說要送給老二(禮尚往來?),還附上一張印度爸爸的名片,然後跟我們告別。
我一看名片,印度爸爸原來是昆蟲專家,在台南善化的世界蔬菜中心工作(孤陋寡聞的我竟以為只是個農產中心之類的),後來查了一下world vegetable center,哇嗚,亞蔬竟然是全球知名的蔬菜研發機構,在國際間享有極高聲譽…
以下介紹整理自維基百科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是居於世界領導地位的國際農業研究機構,旨在培育優良蔬菜品種、促進高營養價值蔬菜之生產與消費,以消弭開發中國家之貧窮與營養不良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發生飢荒問題,急需大量糧食養活日益增加的全球人口,1971年由台、美、日、韓、泰、越南及菲律賓7國政府及「亞洲開發銀行」共同設立,亞蔬中心最後將總部設在台灣。
亞蔬中心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蔬菜種原保存庫。至今蒐集超過來自一百五十五個國家、超過六萬品種的蔬菜種原,在國際農業界之地位備獲肯定。
因應對抗氣候變遷的研究我覺得很有趣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成立之初,就以幫助熱帶貧窮國家為主,多年來推出很多適應當地環境的蔬菜,這些作物因較能夠承受高溫氣候,恰與對抗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的研究方向吻合。在極端氣候效應下,針對環境議題,除了耐熱,面對旱、澇等環境,過於乾燥或潮濕所帶來的病蟲害,都是未來作物品種改良研究的重點。
此外,由於自然災害頻仍,亞蔬中心近幾年來也積極投入「救災種子」計畫,協助災民在自然災害發生後迅速復耕與重建。目前經由「救災種子」協助的範圍包括遭受南亞海嘯、莫拉克風災和海地震災等所侵襲的區域。
長知識了,多麼了不起的研究中心(敬禮)...
#原來在鄉間小鎮也可以看世界啊~~(吶喊~~~)
#東漂日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40的網紅Kuo Choyc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博客來今日66折 #培養孩子世界觀 #必買好書 推薦: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來自7個國家的7個孩子,食衣住行都不同的一天。 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來自7個國家的7個孩子 ,從早到晚,一天的生活。他們分別來自:義大利、日本、伊朗、印度、祕魯、烏干達和俄羅斯。 This is how we do it...
來自7個國家的7個孩子 在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書中環遊世界 #國際觀養成 #多元文化 #認識自己
雖然不能出國,卻還是可以環遊世界!翻開《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跟著7個國家的7個孩子,環繞世界一周,體驗他們的一天。
義大利、日本、伊朗、印度、祕魯、烏干達和俄羅斯的孩子們是如何度過一天呢?
😀可能住在城市、泥土和樹葉蓋的小屋或雨林裡
😀早餐可能吃乳酪烤餅、巴巴里麵包或牛奶燕麥粥
😀可能要學英語、古蘭經或排練音樂劇
不管來自什麼文化,我們都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這本書為孩子打開一扇窗,認識和自己不同的人,從他們身上更認識自己,進而接受自己。
✨搭配《我和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互動繪本》,還可以讓孩子們在探索自己的文化和身分後,寫下、畫出自己的一天喔~
✨「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第一套國際觀養成互動式繪本(2冊)」
博客來 https://bit.ly/2Tt3pwX
誠品 https://bit.ly/3wf8PJk
Momo https://bit.ly/3hvfidI
未來親子 https://bit.ly/3hqMhA6
來自7個國家的7個孩子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親身在電影院裡感受 IMAX 的《阿基拉》(Akira, 1988),真是震撼也感動。不可思議,這是1988年的動畫電影,怎麼在2020一點也沒有時代的違和感,無論是故事或影像,都一樣地有深度又好流暢。看完之後,好想再看第二遍,這大概是這輩子唯一能看到 IMAX Akira 的時機(也是第一次在台灣上映)。以前只能由電腦看 Akira,直到在電影院裡面看之後,才發現原來有好多細節以前完全沒注意過。幾個有趣的簡單心得:
1.
真正最強的角色,根本不是阿基拉或島鐵雄,而是有個不死之身的金田正太郎。無論經過多少戰鬥與死裡逃生,金田總能爬起,連最後被吸進超強雷射光(大約等同原子彈爆炸的強光),還是能夠全身而退、衣服完整、毫髮無傷。難怪後來所有傳世的經典畫面,都是紅衣金田跟他紅色重機。
2.
電影開頭是原子彈爆炸,結尾則是一顆眼睛,由眼睛最後成為宇宙。這顆巨大的眼睛,不知道會不會是導演大友克洋取自1982年《銀翼殺手》(Blade Runer)的片頭。當然,這顆眼睛後來幾乎出現在許多的科幻電影,包括《露西》(Lucy, 2014)和《銀翼殺手20490》(Blade Runner 2049)。
3.
《阿基拉》裡的反政府組織女孩 K,讓我不禁想到《銀翼殺手2049》裡的警官 K(Ryan Gosling 飾演),為何剛好都要使用到 K 這個英文字母呢?明明有26個,剛好選到同一個,好妙。
4.
整部電影都是手匯的,放大到IMAX的螢幕上,竟然好飽和明亮,閃爍的霓虹夜空,好美好寫實,真的是今日的世界,我們在2017的《銀翼殺手2049》裡,那些城市中的巨型廣告3D虛擬人像,在1988的《阿基拉》裡,早已以手繪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
那些飆車族在高速奔馳下的光影,同樣也是唯妙唯肖機可亂真,速度感與寫實感都有。22年前,當時我們還沒有電腦修圖喔。
5.
「能量」本身並沒有正邪之分。會讓能量產生「正」或「邪」的結果,其實是使用者的心識程度。
因為「能量」並無正邪之分,這也是為何三個擁有超能力的被實驗體,會是純真的小朋友,他們都是乘載原始能量的肉體。這三個小朋友分別是25, 26, 27 號實驗體。第28號就是阿基拉本身。2+8=10 (1+0=1) 於是,阿基拉就是 1,也就是創始、創造、開始、開啟。
「創造」也沒有正邪之分,能量與創造的善惡結果,其實是人類賦予的解釋。創造的同時,伴隨的是破壞。這也是為何故事中的研究中心的指揮官敷島上校會一直說,整個社會又進入糜爛的狀況,世人期待轉變與重建。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有宗教組織的領袖,呼喚阿基拉的超能量,希望帶給社會新的改變與轉機。
同理,反政府組織也是一致認為政府腐敗,需要革命重建。
無論是社會的上層(貪婪的政客)或底層(幫派與色情),都已經進入發展過度的停滯與糜爛,於是世人期待「改變」與「再興」。
於是,或許喚醒阿基拉並非鐵雄一人,而是整個社會的心理意識——假設再次大破壞,正如同再來一次火山大爆炸,火山灰將會帶給泥土翻新的養分,一切將會重來,希望也會重生。只是,重生之前,必須經歷大破壞。
6.
破壞與重生的主題,讓我不禁想到2020的今日。到底這場疫情產生的大破壞,是來自一個國家的愚昧,還是整個地球的集體意識呢?是不是我們也都在期待一場重生與希望,也正在喚醒一個我們這個時代的阿基拉?現在在風暴中的我們,肯定都知道,經歷過這場災難,只要熬得過去,再來的就是重生。
7.
最後,小女孩的超能力與叛亂份子K結合,向鐵雄喊話,這段很類似在《露西》中,露西幾乎要成為神的最後階段,她以一個擁有超能力的年輕女性,宛若一個智者,向博士和觀眾解說宇宙道理。
有沒有想過,為何三個小孩都是老小孩呢?小孩代表的是原生力量,是種原始的創造力,宇宙最原始的初始能量。於是,只有最天真無邪的小孩,才有可能有此超能。
只是,他們都是老人的形象,因為必須是有「智慧」的精神體,才配使用神一般的超能。
8.
青少年鐵雄,已經不夠純粹,內心帶有太多的喜怒哀樂,乘載太多過往的憂鬱傷心,所以不是「無邪」的孩子,於是,在接觸到超能的阿基拉時,以帶有「目的」的分別心使用超能力,不知不覺就把宇宙超能帶向毀滅的惡的方向。
三個孩子擁有超能,卻未曾造成災難,因為老小孩有智慧,但是鐵雄這個半大人,有一半的小孩無邪,有一半來自大人社會化與好惡,但沒有智慧,於是沒有能力掌握阿基拉的能量。
9.
故事中,最愚蠢的角色,大概就屬天真爛漫的科學家了。一心一意想要將阿基拉當成世紀偉大的實驗,想要獲得驚人的實驗結果與創世的社會地位,心中只有數據與結果,完全沒有「人」,也沒有現實。
科學家遇到災難當前時,唯一會說的話,大概就是「我們會繼續追蹤(數據)」、「直續掌握中」等等,連步出實驗室一步都沒有,就只是在實驗室理一臉驚嘆地看著實驗數據與實驗工具。
這些段落讓人不禁想到今日在實驗室不斷實驗covid-19和covid-19解藥的科學家,不知道他們現在是不是有束手無策的無奈。當然,還是要給科學家加油,只是科學家走到極限,假若忽略了「人」,只記得「數據」與「賺錢」的話,那就與《阿基拉》諷刺的科學家一樣了。
10.
「阿基拉」的文字意思是「光」,來自太陽或是月亮的光明,引申的意思是智慧、真理,如此,也能明白為何電影中有許多「光」的特寫:原子彈爆炸、夜間的城市之光(射向天空的雷射光、廣告影像的霓虹光、車子流動的燈光)、來自外太空的強光武器、最後在片尾的眼睛之光。
光、眼睛、太陽、智慧、真理、創造、1、開始、重生——這些就是「阿基拉」的意義。
11.
大友克洋好厲害,在一個兩個小時的動畫電影,把後來二十多年在科幻電影最主要的元素,全部都包含在內。《阿基拉》真是電影界的「阿基拉」呀。
先簡單寫寫這些沒有整理又沒架構的心得,想到再補。等我看完第二次之後。:)
來自7個國家的7個孩子 在 Kuo Choyc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博客來今日66折 #培養孩子世界觀 #必買好書 推薦: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來自7個國家的7個孩子,食衣住行都不同的一天。
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來自7個國家的7個孩子 ,從早到晚,一天的生活。他們分別來自:義大利、日本、伊朗、印度、祕魯、烏干達和俄羅斯。
This is how we do it: One day in the lives of seven kids from around the world.
博客來66折只有今天:https://choycetw.pse.is/9PE72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npjlHTygT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