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午安,我是艾綸
又到了周末時光啦!
本周末的
「盤後文」&「股市周報」都已經上線囉
喜歡操作指數的朋友可以參考盤後文訂閱
至於操作股票的朋友可以參考股市周報
上周股市周報關注四檔股票
🌟2303聯電
🌟6143振曜
🌟4919新唐
🌟8289泰藝
除了6143振耀小跌1%之外
其餘三檔全數周漲幅達10%以上
其中又以聯電漲勢最佳達13%
想要關注我們下周留意個股的朋友
可以來訂閱股市周報喔!
至於想要每天跟艾綸一起盯盤做指數的朋友
則可以訂閱期貨訂閱文~
加入群組一起盯盤!
想要訂閱的朋友
以下兩個方案可以參考一下囉!
1.盤後訂閱文
(1)每日更新一篇文章(五篇/周)
(2)內容提到指數看法、撐壓講解、籌碼與技術面
(3)適合關注大盤的朋友
(4)LINE群每天早上盤中叮嚀
(5)每月1249,一天41塊
2.股市周報
(1)每周一篇文章
(2)內容提到主力們買賣超個股、趨勢周解析、每周觀察名單
(3)無LINE群
(4)每月499
以上一起訂或是年訂閱都有優惠
現在HITSOCK官方有周年慶
一次訂閱一年再打九折!
詳情請到以下HISTOCK網站了解
https://reurl.cc/gmp88L
9月課「艾綸小資族加薪術」上線囉!
https://alanshop.1shop.tw/alanoptions0912
佳群報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730紐約時報
*【拜登以相信妥協、而非粉碎對手,達成了參議院兩黨一致的基礎設施協議 這出乎川普意料】
拜登總統成功地推動了基礎設施協議,突破了第一個重大障礙,這證明他對兩黨合作的信心,也讓他的前任,川普總統想要用僅剩的政治勢力來阻止的企圖失敗。拜登以反川普的身份參加競選,但他向來認為妥協是一種美德,而不是錯失了粉碎對手的機會,他堅持承諾達成廣泛的基礎設施協定,這不僅是一項政策優先事項,也是對他擔任總統的基本理由的考驗。在確保法案正常運行方面的成敗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的法案,這可能是總統兌現其賭注的最佳機會,即他可以團結立法者跨越政治通道解決重大問題,即使是在兩極分化嚴重的時候。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9/business/biden-infrastructure-deal.html
*【拜登尋求通過新的規則和激勵措施重振疫苗工作】
拜登總統試圖重振為美國人接種疫苗,以對抗與日遽增的Delta病毒,他宣佈了聯邦工作人員接種疫苗的新要求,並敦促地方和州政府向任何願意自願接種疫苗的人提供100美元。他的聲明只包括聯邦文職人員,數小時後,五角大樓表示,軍人也將遵守同樣的規定:接種疫苗或定期接受檢測、社交距離、戴口罩和公務旅行限制。儘管這些措施沒有達到授權要求,但拜登還命令國防部迅速朝著一個面向全體軍人的目標邁進,這一步驟將影響到近150萬士兵,過去許多人拒絕接種。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9/us/politics/biden-vaccine-mandates.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博士在回覆《紐約時報》提問的電子郵件中說,新的研究表明,感染了 Delta 變體的疫苗接種者的鼻子和喉嚨中攜帶了大量的病毒。這一發現與科學家在感染了先前版本病毒的接種疫苗的人身上觀察到的結果相矛盾,過去的實驗是接種疫苗的人大多無法感染他人。這一新結論給美國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Delta變體所謂的突破性感染,儘管接種了疫苗,仍會發生的病例,雖為輕度症狀,但尤其可能與未接種疫苗的人一樣具有傳染性,即使已接種疫苗者沒有任何症狀。
#美國軍事人員將被詢問他們的疫苗接種情況或將面臨測試。五角大樓週四晚間表示,將要求軍事人員證明他們的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狀況,否則將面臨頻繁的檢測和其他限制。
#歐盟在疫苗接種方面領先於美國。歐盟 27 個成員國現在每 100 人接種的冠狀病毒疫苗劑量總數超過美國,這又是一個跡象表明整個歐盟的疫苗接種在整個夏季都保持了一定的速度,而在美國則停滯了數週。根據Our World in Data編制的最新疫苗接種數據,截至週二,歐盟國家每 100 人接種了 102.66 劑疫苗,而美國接種了 102.44 劑疫苗。本月,歐盟也首次注射超過美國;目前,有 58% 的人接受了注射,而美國為 56.5%。
#華盛頓市長Muriel Bowser表示,週六將在美國首都重新實施室內戴口罩規定,成為最新的改變公共衛生協議的司法管轄區,此前新的聯邦指導建議即使是在冠狀病毒熱點地區接種疫苗的人,也應恢復戴口罩,尤其室內公共空間。
#聯邦監管機構已批准重新開放嬌生Emergent廠疫苗生產,該廠因污染問題而推遲了約 1.7 億劑冠狀病毒疫苗的交付,該疫苗工廠已關閉三個多月。
#拜登政府瞄準了德州州長Greg Abbott對移民運輸的打擊,警告他取消新的行政命令,否則他將被起訴。週三德州宣布,將阻止非營利組織和其他私人運輸供應商為許多移民提供陸路交通服務。
#以色列將為 60 歲及以上的人提供接種第三劑輝瑞-BioNTech 冠狀病毒疫苗,理由是 Delta 變體導致病毒激增的風險不斷上升。
#阿斯特捷利康公司表示,今年已向170 個國家/地區,放了10億劑冠狀病毒疫苗,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儘管其低成本疫苗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與歐盟的法律鬥爭、延遲交付以及許多國家對AZ疫苗仍有疑慮。與牛津大學合作開發的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被指定在整個歐洲和包括非洲在內的其他大陸廣泛使用。
#東京仍處於緊急狀態,週四報告了創紀錄的 3,865 例新病例。一天前,東京首次報告了 3,000 多例新感染病例,警告說該市的醫院床位已用完,不僅用於治療冠狀病毒患者,而且還用於治療其他緊急醫療情況。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29/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mask-mandate-indoors-washington-dc
*【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速6.5%,經濟恢復至疫情前規模】
強勁的消費者支出和企業投資推動了美國經濟增長,這一反彈遠遠快於大蕭條後的復甦速度。但隨著Delta病毒的迅速蔓延,這一勢頭可能受到挑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9/business/2Q-GDP-Report.html
*【美國人應如何在中國投資】
時報關於市場、金融和經濟的專欄“策略”中寫道,在如今的全球金融市場,許多美國人已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間接持有中國證券。儘管中國市場不透明、受政治控制的現實構成了威脅,但經營良好的公司仍可帶來可觀的紅利。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10729/china-stock-market-invest/
*【阿富汗牧民試圖逃離塔利班,向塔吉克尋求庇護遭拒】
隨著武裝分子的推進,一群柯爾克孜族牧民擔心他們的家園會成為下一個目標,決定騎馬向北方遷徙。儘管叛亂分子向牧民保證,不會干擾他們的生活方式,但清點牲畜的舉動令他們擔憂未來可能面臨徵稅或充公要求。他們訴求的落空也表明,阿富汗和北部鄰國之間關係日益緊張,後者擔心難民湧入、越境暴力頻發。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9/world/asia/taliban-afghanistan-refugees.html
*【大阪直美失利引爭議,日本是更多元還是更“排外”】
東京奧運主火炬手大阪直美意外出局後遭日本網友批評,一些人質疑她的混血身份是否有資格代表日本。她的故事也引發了日本社會對排外情緒和心理健康問題的討論。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729/naomi-osaka-olympics-loss/
*【斯里蘭卡挖出世界最大藍寶石群,價值高達1億美元】
已對大流行感到厭倦的民眾為此感到振奮,早在新冠病毒摧毀該國經濟之前,斯里蘭卡就陷入了債務週期。出口珠寶是該國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9/world/asia/sri-lanka-sapphire.html
*【美國國家氣象局發布高溫警告,熱浪覆蓋近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口】
酷熱氣溫包括從華盛頓到佛羅里達在內的20個州部分地區陷入困境。另外,龍捲風在紐澤西州東部和俄亥俄州東部登陸,週四晚上至少有五人受傷,幾座建築物受損。加州和內華達州,被災難性的野火季節所包圍,加州州長紐森和內華達州州長史蒂夫•西索拉克在視察了災區後表示,野火已在兩個州燒毀了約 68,000 英畝的土地,但聯邦消防資金不足。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29/us/climate-change
佳群報關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前有個警員被刀刺]
在香港暑熱的七月,一位警員於鬧市被人用刀刺傷,血流如注,警員生命受到嚴重威脅,送往醫院治理。
對於警察於值勤時受襲,記者上網搜集市民的反應。刊登了這樣一篇報導,題為「網民有嘢講:希望個警察冇事。」
內文引述討區留言,兩名網民這樣說:
「有時真係唔知啲人點諗,少少嘢,畀人捉咪算囉,襲乜嘢警呢?後果嚴重咁多。」
「我唔覺得做得警察就預呢一日,不同既情況有不同既解決方法,相信個個警員都想平平安安返屋企。希望受傷既警員快啲好番。」
刊登報導的,是剛被逼停止出版的香港《蘋果日報》。
不過,那是遠在16年前,被刀刺的警員名叫朱振國,於2005年7月19日於深水埗行咇,遇上一名23歲廖姓青年,朱警員截查該青年並請他拿出身份證,青年亮出一把生果刀,插向朱警員頸部,朱負傷追捕數十米,失血過多,心臟一度停頓。朱警員送往醫院後,腦部缺血引致全身癱瘓,變成植物人。
在2005年至2007年,朱警員的消息,長據於全港報紙的當眼處。只是一張《蘋果日報》,關於他受傷之後的遭遇和動向,至少有百多篇,全部都是關心他及其家人的福祉的正面陳述。
我當時在另一報社《明報》工作,被派往採訪於廣華醫院留醫的朱振國,亦有採訪其妻子、母親及9歲女兒。當時,全香港群情洶湧,社會上上下下都祝願朱警員早日康復。
朱警員被刀刺後,現場出現了兩名熱心市民,從事銀行的蕭先生及飛機工程的趙先生,兩人懂得一點急救,看到朱警員浴血街頭,他們留下來替朱警員止血,獲頒好市民獎。
朱警員受傷時只有31歲,一名年輕爸爸當值受襲,那時警隊及政府受壓,需要為朱警員找尋最佳治療方案。而曾經治療過於英國火車意外嚴重受傷的鳯凰衛視主播劉海若的北京腦科專家凌峰教授,更南來香港,到廣華醫院看朱警員。
那時我是記者妹,被派往廣華醫院守候凌峰來,醫院大堂現場的「墟冚」情況至今難忘。至少數十名記者從早到晚長駐大堂,等待這位北京名醫來港,給朱家燃點希望。在空檔的時候,我跟瘦弱但漂亮的朱太,及朱警員六旬的母親閒聊。兩個女人自朱警員受傷忙得團團轉。
朱母本來忙打麻雀湊孫,惡噩傳來令她哭到昏倒;本來是幸福小婦人的朱太,帶着9歲女兒出現。女兒十分精靈可愛,在鏡頭前稚氣地說叫懶睡的爸爸早點起牀,聽得人心酸。其妻更把朱警員的婚照讓我們刊登,郎才女貌,好一對璧人。朱妻說:「愛警察,因為愛他夠正義。」如此句子,抄寫在報紙,合乎民意,不突兀。
傳媒對朱警員的描述慢慢由平實轉為正面。《蘋果日報》最初的突發消息只寫警員遇刀刺,後來轉為形容「勇警朱振國遇襲」「英勇捉賊遇襲受傷」。襲警青年被告上法庭,表示跟家人口角後拿刀準備打劫,被截查時慌亂刀刺警員,認罪後被判囚六年,律政司上訴至十年。
翻查當年《蘋果日報》,關於朱警員報導詳細,全港市民上下都關心他。在港聞、體育版、娛樂版,作家專欄,都看到大家提及朱振國的遭遇。
有熱心市民到天后廟祈福把平安符送到醫院,還有深水埗魚檔東主義賣龍躉替朱振國籌募醫療費,英超球隊曼聯訪港球員也送上親筆簽名足球(朱警員是曼聯球迷)。
連一名在赤柱坐牢的囚犯,都兩度寫信支持朱警員,勸勉他在病榻中「別放棄」。當年政黨支持度,也受到朱警員影響。自由黨在民調中支持度上升,是因為該黨熱心為朱振國籌醫藥費。
朱振國病情嚴重,由於腦部失血,水腫,腦細胞死亡,手腳痙攣,不能自控大小二便並要插喉。
蘋果日報的專欄作家高慧然,在朱受襲三年後仍沒有忘掉他,寫了一篇專欄歌頌默默貢獻的普通人朱振國:「一個普通警員,在街頭截查藏刀疑徒時被割傷頸部……警員的使命促使他跑完人生最後五十米……聞者心酸,一個兒子,一個父親,為了做好他那份工,從此不能再盡他的倫理責任。」
一個警員被刀刺,民情洶湧,甚至轉過來令警方及政府感受到壓力。
老弱婦孺,朱太朱母及朱女兒,母親節獲邀上電台節目,參加民間團體的殘疾人士記者會。三個大中小女人的訴求,獲全港不同立場的傳媒熱切報導:「希望爭取有中藥醫療,希望爭取有高壓氧治療。」警察部破例又破例滿足家人訴求,不同年代一哥親身探望,並由警察部保送朱警員北上到廣州進行百餘次高壓氧治療。
直至2011年,朱妻控告該襲警青年(服刑完畢但已破產)、警隊及政府索償,入禀高等法院,至2016與政府達成和解,向朱家付錢賠償,朱振國警員的遭遇,才於公眾視線淡出。
作為一個有點年資的記者,我親身經歷過,香港市民是如何尊重、愛護、尊敬為香港人安全付出性命的警務人員。那種民情,甚至倒過來讓警隊及政府感到苦惱。
但彼一時此一時。時光飛逝,16年前朱振國受襲的時候,警務處在港人心中的評價一致甚高。
港大民意研究所數據顯示,2005年底有75% 受訪者表示滿意警務處表現,不滿意的只有5%。時至今日,不滿意警隊的受訪者比例上升至47%,滿意的只有37%。
而對香港政府整體滿意的市民,比例亦由2005年的近6成,下跌至近來的2成4。不滿意港府的,在2005年只有1成人,至今上升至6成。
對警隊對香港政府,按港大民研數字所看到,十六年來,出現幾近相反的倒置。
於是,幾天前,2021年的7月1日,一名警員在銅鑼灣被刀刺,民間的反應亦和16年前出現了差異。
持刀的中年男士,令警員身體受到嚴重傷害(從危殆至變成穩定),被追捕時,持刀者自行用刀插自己胸口而去世。當值那天,萬計警力在銅鑼灣,為要不讓任何集會遊行發生。
警方把事件定義為「孤狼式恐怖襲擊」;但網上卻有人稱該男士為「義士、烈士」,警方再指出這種說法是「美化暴力」「鼓勵恐怖活動」。有人帶孩子到事發地點獻白花,警方更出言讉責,或發告票懲罰有人亂拋垃圾。
是甚麼,在十六年之間,讓曾經向以性命保護香港人的警察,那滿有的愛戴、擁護、尊敬之情掏空了?
(圖為當年我在病房外採訪朱警員妻子刊於《明報》的報導,當年誤寫朱被刺月份為十月,事發應為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