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關係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2010)的片名看似隱晦,但政界明眼人都知道,那是美國總統與英國首相之間關係的代稱。美國是由英國移民打造的國度,雙方也曾兵戎相見,但經過百年歷史變遷,成了兄弟之邦。
.
在二戰期間初期,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數度派密使說服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也曾親赴國會演說,對美國充滿溢美之詞。這看在當時英國朝野,可不是滋味,認為邱吉爾太親美,有損國格。但邱吉爾很清楚單靠自身力量,難以與納粹一搏。但到了美國參戰之後,邱吉爾也曾感慨日不落帝國已然消逝,「英美」關係未來從此將是「美英」關係。
.
在這部由金獎編劇彼得.摩根(Pete Morgan)(他在台灣最受歡迎的無疑是《王冠 The Crown》(2016-)系列)操刀的《特殊關係》當中,「關係」的主角換成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與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故事之初,布萊爾尚未官拜首相,卻獲柯林頓邀見。與其說是泱泱大國之間的交流,不如說是地頭蛇去拜碼頭。白宮助理見到他後笑說:「還不錯,他(總統)只遲到15分鐘,他肯定很看重你。」這是何其犀利的對白!
.
布萊爾由麥可.辛(Michael Sheen)詮釋,柯林頓則是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飾演;一邊是唯唯諾諾的英國紳士,一邊則像荷爾蒙四溢的美國老粗。關係之所以特殊,或許正是因為明明雙方關係不對等,卻又因為歷史、文化淵源同歸一宗而必得以禮相待。布萊爾很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因為他是英國首相,也因為他在初登大位,而柯林頓已有了豐富經驗。
.
故事當然迴避不了著名的醜聞,即柯林頓與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偷情案。當柯林頓初次被媒體揭發時,布萊爾正好親赴白宮訪問,被媒體問及對此事的看法時,看似是基於「特殊關係」,布萊爾出聲捍衛柯林頓。然而,彼得.摩根顯然不認為布萊爾是迫於壓力才表示聲援,在他看來布萊爾是真心相信他、也將柯林頓視為摯友。
.
突然,兩人的關係像是產生昇華,男人與男人在危機之下的惺惺相惜,其實就本質上,就像是《花漾女子 Promising Young Woman》(2020)裡集體性侵女同學的男人們之間的那種扭曲情感,不免令人作噁。直到事實證明柯林頓確實做了偽證,布萊爾雖然無言以對,但礙於身份地位卻也不可能貿然承認自己護錯航。
.
雖然角色的演出與戲劇情境,沒有對觀眾做出太多的暗示,節奏一直有種愜意感。但其實就彼得.摩根的暗諷之下,其實不難摸清他對布萊爾的看法。顯然,他不認為布萊爾是一個壞胚子,但他卻認為布萊爾太致力於扮演好自己的「小老弟」角色,以至於他甚至為此去修改自己的道德準則,來相信自己真正喜歡那個角色,猶如迎合霸凌者的小嘍囉。這是典型的認知失調。
.
一項證據可證彼得.摩根並沒有純心否定布萊爾,即片中針對巴爾幹半島局勢的激辯。布萊爾眼見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在科索沃發動殘酷屠殺,基於人道考量,一心想要出面化解,於是想要拉攏柯林頓動用北約資源。布萊爾的念頭很單純,他希望自己任內能為推動和平留下遺產(而這正是柯林頓點醒他的)。當他真的如願推動之後,卻又放低身段,向柯林頓致歉,認為自己搶去他的風頭。
.
換言之,布萊爾真的是個好人。但好人從政對民可能是福,卻也可能造成禍害。柯林頓在卸任後,向布萊爾娓娓勸諫,因為他知道上任的將是共和黨的布希(George W. Bush)。他強調,共和黨人可跟我們民主黨人大有不同。柯林頓看出了布萊爾的問題,建議他對人仍應保有自主判斷能力。布萊爾卻傻傻說,布希新官上任,自己肯定能分享給他一些自己的經驗。
.
這部作品沒說之後發生了什麼事,但我們都記得布萊爾後來的選擇,繼相信柯林頓與陸文斯基什麼也沒有之後,他再次相信布希說的──伊拉克國內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在本片問世後六年,布萊爾公開道歉,為投入伊戰的決定負起全責。事實上,依照調查伊戰的齊爾考特報告(Chilcot Inquiry)顯示,開戰絕非當時英國的最後選擇,根本沒有證據顯示伊拉克擁有所謂「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
許多人或會質疑,一個人何以影響歷史走向?但放大人物對時代的影響,乃是自古說書人、現代作家的極佳切入點,好處是能讓聽者、讀者、觀者更能興味盎然地了解歷史故事。將一切功勞與責任歸咎在布萊爾身上,不見得合宜,但從《特殊關係》之中,我們卻也不得不否認,上位者的手腕,多少對時代的走向、國家形象的塑造造成了深遠影響。
.
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最狠,他在伊戰後重批布萊爾「令人厭惡、忠誠、盲目,明顯地奉承」。不過,即便要批評他「盲目」,卻也不得不提他的「忠誠」。現在大家回首布萊爾,或許想到的就是一條哈巴狗。但彼得.摩根卻也無意將他描繪成惡人或懦夫,看完之後,每個觀眾或許都會覺得這樣的人,肯定會是一個完美的好朋友,可不是?但治國嗎?彼得.摩根讓故事戛然而止,但我們卻都不難猜測讓這樣的人訂定國策,國家會往何處行。
.
布萊爾不是一個無為首相,他至少曾經有過捍衛和平的嘗試,卻諷刺的在執政末期成為戰爭幫兇。這也再次呼應了彼得.摩根對他的觀察,布萊爾作為一個美國小老弟,沒有展現出自己應有的原則,既能迎合柯林頓,又能奉承立場大相異趣的布希。但也別忘了,這種「彈性」,卻也是他能長期執政的不二秘訣。《特殊關係》是政治故事的幕後揭露,也帶有濃濃自嘲,妙不可言,極品中的極品。
.
.
(附圖一為《特殊關係》劇照,圖左為飾演布萊爾的麥可.辛,圖右為飾演柯林頓的丹尼斯.奎德;附圖二,左為布萊爾,圖右為柯林頓。)
CATCHPLAY+ #特殊關係 #布萊爾 #柯林頓 #TheSpecialRelationship
你遲到的許多年劇情 在 J的粉絲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長注意*
有兩天沒出新影片了,今天發一篇長文跟大家聊聊天,也當作是彌補一下影片的空缺。今天聊的主題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近況和一些做實況主背後的小故事
沒出影片,主要是我自己的身心真的需要休息,從4月初的連假結束後,我就基本上是以每天一部影片的頻率在上傳。到前天為止,應該已經連續16天了。可能會有人問,小J你之前也常常一天一部影片啊,怎麼這次顯得好像很困難。其實如果是常常光臨的老觀眾,應該能感受出其中的差別。以往一天一部的影片許多都是像死亡擱淺這樣的單機遊戲,玩上三小時,去掉載入畫面剪成幾部30分鐘的影片,那一周的影片就都有了。而現在一來我比較不願意"水"這樣的影片了,二來最近也沒有玩什麼單機遊戲。還有就是有一些除了遊戲之外的事情,我也在忙。
我從上週開始,人其實就處於一個很難受的狀態,有一種說不出的鬱悶感受,常常坐在電腦前有一種想要放聲大喊的衝動,感覺只有這樣能把積在心中的鬱悶稍稍的發洩出來。這幾天裡,我心中非常想出去跟朋友聚聚,玩玩桌遊,然而身邊熟識的朋友因為工作的關係,不是說約就能約出來的。大部分遊戲上認識的朋友也都住在北部或是南部,聚一次那都是至少需要兩天的事了。
這樣的情緒和我每天所做的事就產生了非常大的衝突。當你坐在電腦前,不想玩遊戲、不想直播、不想剪影片,但卻又沒有其他事能做,而心裡清楚這是你的工作,如若你什麼都不做,那時光就是無謂的流逝失去了。身為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心裡很清楚自己沒有資格蹉跎光陰, 如若不可避免的蹉跎了一下,那蹉跎的每一分鐘即使沒在做事也都是無盡的焦慮。這樣的矛盾比起心中的鬱悶就更加折磨了。所以這段時間我都處於一種迫切需求放鬆,卻又得不到有效且想要的放鬆的狀態。這種感覺如同中午在學校午睡,明明很疲憊卻翻來覆去睡不著,結果一轉眼,又到了上課時間,被迫拖著沒得到絲毫休養的身心繼續奮鬥。到最後我勉強能做的還是在有庫存素材的前提下剪影片,所以上週的一天一更沒有中斷,但是我也沒有精力錄像戰地6更新這種需要旁白的影片了。
每天都有來看實況細心的朋友應該就有注意到,上週的實況我常常小遲到(可能八點十分才開),也有時候大遲到(九點才開),其實並不是我有事遲到,我可能七點半或是七點就已經坐在電腦前了,但是心中對打開遊戲盒打開實況卻是充滿了厭惡。所以八點到八點十分中間那遲到的十分鐘,其實是內心天人交戰的過程。不過如上面所說的,該做的事還是得做。一般人會厭惡出門上班,偶爾厭惡自己的工作,但還是會面對現實不得不去,實況主既然也是一份工作,那就不該有所不同。
好消息是,這幾天終於有些機會跟朋友小聚了一下,也的確獲得了放鬆。所以我能很高興的告訴各位,我已經好多了。
第二部分:玩家 Gamers
這一部分就跟大家比較切身相關了,也是我比較想跟大家分享的部分,上面多少屬於一點情緒抒發。這邊我們進入正題。
首先大家覺得遊戲真正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我想應該許多人會回答快樂,包含我也會這樣回答。但是快樂在現今的世界裡其實是很廉價的。很多時候你只需要花一點點錢,甚至只需要花一點點時間就能獲得快樂。比方說看小J的影片(X 相較之下,遊戲就占用了我們比較多的時間和金錢。我們(或是我們的長輩)可能會想,如若你把這些時間放在工作上,是否會獲得更多的成就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未知的。然而對於一個真正熱愛遊戲的玩家而言,(注意這邊指的是"真正"熱愛遊戲的玩家,不包含跟風隨便玩點遊戲,然後玩一玩就上論壇開始指責謾罵遊戲的玩家,也不包含沉迷遊戲的玩家,那些只是被生活壓垮逃避現實的人),對於一個真正熱愛遊戲的玩家,我們也許不知道不玩遊戲我們能得到什麼,但是我們能知道我們會失去什麼。"那就是對未來的期待"。為什麼會這麼說,這邊就想給大家開拓一個思路了。
對於真正的玩家來說,遊戲是面向未來的,遊戲的技術正在日新月異的進步,而且它進步的盡頭還是我們所看不到的。遊戲可以連結過去和未來(歷史背景遊戲&架空未來背景的遊戲)(對於玩過遊戲的記憶&對於未玩到遊戲的期待),讓我們全情的投入其中。想想今明兩年可能出的遊戲:Halo、BF6、COD、惡靈古堡8、牧場物語、暗黑破壞神重製、波斯王子重製、GTA、還有最近上市的尼爾等等,想到這樣的未來,身為一個玩家又怎能不對未來抱有希望且充滿期待呢? 而這世上又有什麼東西比"能給與人對未來的希望"來的更珍貴呢?
身為一個這樣的玩家,我們不會被生活的小挫折給打敗,比方說錯過了車而氣個半死,洗衣服染色了,煩得要死。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去煩惱,我們還要去狙擊元首蛋蛋呢!而這樣的我們也不是對生活沒有追求的麻木之人,我們會精心布置自己的遊戲環境,我們會精挑細選自己的遊戲設備,我們甚至會早起只為了迎接一款遊戲的發布。而我們也不會放棄為人生的奮鬥,這些遊戲貴著呢! 我不努力工作賺錢,怎麼買得起期待的新遊戲,怎麼買得起能玩3A大作的顯卡設備,怎麼有錢斗內給小J(X 而我們也不會因為生活的折磨而自殺,畢竟我們還等著玩未來要出的遊戲呢! 不珍惜自己怎麼玩的到塔科夫正式版呢?(X
我去參加過E3電玩展和科隆電玩展,在那龐大的展覽廳裡,無論是工作人員、參觀的玩家還是遊戲開發公司的員工,每一個人臉上都是帶著期待和興奮的神情。即使要花三個小時大排長龍,只是為了試玩最新遊戲的幾分鐘Demo,你會看到每一個站著的人,沒有任何不耐煩和憤怨,取而代之的是對剛花兩小時排隊試玩到遊戲的討論,或是對彼此玩過什麼遊戲的提問,又或是一群人坐在地上圍著一台switch玩的不亦樂乎的歡呼。看著這些人充滿愉悅的神態,真的還會有人認為遊戲是電子海洛因嗎?
我個人認為,相較於歐美日韓,台灣玩家對於"玩家Gamers"這個概念的理解還比較模糊。也許有些人覺得自己有在玩遊戲就是Gamers了。但在國外,一個只玩過PUBG的人通常不被認為是Gamers。一個Gamers不但會玩遊戲,他還會了解遊戲,進而期待遊戲。一個Gamer會因為動物森友會的上市歡呼不止,會知道在射擊遊戲界或劇情遊戲界,Halo這樣的遊戲有著不可撼動的歷史意義,也會知道如明星大亂鬥這樣的遊戲,在遊戲界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一個Gamer會真正感受到看見2077失敗時的痛苦,而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荷包受損了或是看見大家都在談這樣的痛苦,而跟著表示自己也痛不可當。所以我認為成為一個真正的玩家Gamers可能並不是許多人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當然不當一個Gamer也沒有任何不好,本來對於遊戲,和生活中的所有事物一樣,都應該是看個人需求去取捨的。有些人可以在下班玩幾場吃雞簡單休閒,也有人可以每天在COD中追求成就,也有人可以隨心所欲只在想玩的時候玩自己想玩的遊戲。但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能享受遊戲的心(無論是電子遊戲、桌遊、甚至是跳繩都好),所以如果你享受遊戲,熱愛遊戲,那何不更進一步,多多了解這個可以被稱作第九藝術的遊戲世界呢?
我是小J
我們遊戲裡見囉!! <3<3
你遲到的許多年劇情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史上最早的電影院魔人】
說到看電影最討厭的,莫過於遇到各種干擾魔人了,像是遲到進入的、大聲喧譁的、討論劇情的、亂踢椅背的。完全破壞觀影體驗,讓人當下只想打爆他們狗頭。
而上述這些行為,在老舍筆下的這篇〈有聲電影〉,幾乎都占全了,甚至更奇葩。
一起來看看這部短篇作品吧。
-
有聲電影 / 老舍
二姐還沒有看過有聲電影。可是她已經有了一種理論。在沒看見以前,先來一套說法,不獨二姐如此,有許多偉人也是這樣;此之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知之」也。她以為有聲電影便是電機答答之聲特別響亮而已。要不然便是當電人——二姐管銀幕上的英雄美人叫電人——互相巨吻的時候,台下鼓掌特別發狂,以成其「有聲」。她確信這個,所以根本不想去看。本來她對電影就不大熱心,每當電人巨吻,她總是用手遮上眼的。
但據說有聲電影是有說有笑而且有歌。她起初還不相信,可是各方面的報告都是這樣,她才想開開眼。
二姥姥等也沒開過此眼,而二姐又恰巧打牌贏了錢,於是大請客。二姥姥三舅媽、四姨、小禿、小順、四狗子,都在被請之列。
二姥姥是天一黑就睡,所以絕不能去看夜場;大家決定午時出發,看午後兩點半那一場。看電影本是為開心解悶,所以十二點動身也就行了。要是上車站接個人什麼的,二姐總是早去七八小時的。那年二姐夫上天津,二姐在三天前就催他到車站去,恐怕臨時找不到座位。
早動身可不見得必定早到,要不怎麼越早越好呢?說是十二點走哇,到了十二點三刻誰也沒動身。二姥姥找眼鏡找了一刻來鐘;確是不容易找,因為眼鏡在她自己腰裡帶著呢。跟著就是三舅媽找鈕子,翻了四隻箱子也沒找到,結果是換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臉又洗了一刻多鐘,這還總算順當;往常一個臉得至少洗四十多分鐘,還得有門外的巡警給幫忙。
出發了。走到巷口,一點名,小禿沒影了。大家折回家裡,找了半點多鐘,沒找著。大家決定不看電影了,找小禿是更重要的。把新衣裳全脫了,分頭去找小禿。正在這個當兒,小禿回來了;原來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來找他們。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巷外有的是洋車,反正耽誤不了。
二姥姥給車價,還按著現洋換一百二十個銅子時的規矩,多一個不要。這幾年了,她不大出門,所以老覺得燒餅賣三個大鍋子一個不是件事實,而是大家欺騙她。現在拉車的三毛兩毛向她要,也不是車價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動。她偏要走一個給他們瞧瞧。這一掛勁可有些「憧憬」:她確是有志向前邁步,不過腳是向前向後,連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為看電影特意換上高底鞋,似乎非扶著點什麼不敢抬腳。她假裝過去攙著二姥姥,其實是為自己找個靠頭。不過大家看得很清楚,要是跌倒的話,這二位一定是一齊倒下。四狗子和小禿們急得直打蹦。
總算不離,三點一刻到了電影院。電影已經開映。這當然是電影院不對,難道不曉得二姥姥今天來麼?二姐實在覺得有罵一頓街的必要,可是沒罵出來,她有時候也很能「文明」一氣。
既來之,則安之。打了票,一進門,小順便不幹了,怕黑,黑的地方有紅眼鬼,無論如何也不能進去。二姥姥一看裡面黑洞洞,以為天已經黑了,想起來睡覺的舒服;她主張帶小順回家。要是不為二姥姥,二姐還想不起請客呢。誰不知道二姥姥已經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聲電影,將來見閻王的時候要是盤問這一層呢?大家開了家庭會議。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於小順,好辦,買幾塊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見紅眼鬼了。事情便這樣解決了。四姨攙著二姥姥,三舅媽拉著小順,二姐招呼著小禿和四狗子,前呼後應,在暗中摸索。雖然有看座的過來招待,可是大家各自為政的找座兒,忽前忽後,忽左忽右,離而復散,分而復合,主張不一,而又願坐在一塊兒。直落得二姐口乾舌燥,二姥姥連喘帶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滿頭是汗。觀眾們全忘了看電影,一齊惡聲的「吃——」,但是壓不下去二姐的指揮口令。二姐在公共場所說話特別響亮,要不怎樣是「外場」人呢。
直到看座的電棒中的電已使淨,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過,還不能這麼馬馬虎虎的坐下。大家總不能忘了謙恭呀,況且是在公共場所。二姥姥年高有德,當然往裡坐。可是二姥姥當著四姨怎肯倚老賣老,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又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媽到底是媳婦,而小順子等是孩子;一部倫理從何處說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讓,甚至把前後左右的觀眾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爺。好容易大家覺得讓的已夠上相當的程度,一齊坐下。可是小順的糖還沒有買呢!二姐喊賣糖的,真喊得有勁,連賣票的都進來了,以為是賣糖的殺了人。
糖買過了,二姥姥想起一樁大事——還沒咳嗽呢。二姥姥一陣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與四姨三舅媽說起二姥姥的後事來。老人家像二姥姥這樣的,是不怕兒女當面講論自己的後事,而且樂意參加些意見,如「別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個金九連環。也別忘了糊一對童兒!」這一說起來,還有完嗎?一樁套著一樁,一件連著一件,說也奇怪,越是在戲館電影場裡,家事越顯著複雜。大家剛說到熱鬧的地方,忽,電燈亮了,人們全往外走。二姐喊賣瓜子的;說起家務要不吃瓜子便不夠派兒。看座的過來了,「這場完了,晚場八點才開呢。」
大家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覺,二姐才想起問三舅媽:「有聲電影到底怎麼說來著?」三舅媽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沒聽見。」還是四姨細心,她說她看見一個洋鬼子吸煙,還從鼻子裡冒煙呢,「電影是怎樣作的,多麼巧妙哇,鼻子冒煙,和真的一樣,你就說。」大家都讚嘆不已。
你遲到的許多年劇情 在 [心得] 鎌倉殿的13人第4集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集對比很多看起來完全不可靠的坂東武士,不是遲到就是一堆老芋仔可是 ... 10 F →willypenguin: 往的演出吧~~ 感覺草燃劇情應該烏黑許多 02/01 21:55. ... <看更多>
你遲到的許多年劇情 在 你迟到的许多年01丨The Years You Were Late 01(主演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