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源視頻﹕ https://youtu.be/TpuVPDAKg-w 10/31/2018 文贵先生在华盛顿直播:在华盛顿作为顾问的反ccp大联盟的演讲 路德社直播台 Published on Oct 31, 2018(美洲日期) 詞語解釋 CCP ------------------ Chine...
你的攻受社交人格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你的攻受社交人格 在 創業家驚點語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首富的22種習慣與風格】
1、訂目標,達目標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好比大海中航行的船隻沒有指南針的指引,永遠靠不了岸。學會每年、每月、每週、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天天堅持著做,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你將會積累一個大大的、成功的目標,並自己為之驕傲。
2、盡可能多的幫助他人成功
幫助一個人,需要有付出的心態,需要有愛心,當然也需要有助人的能力。社交的本質就是不斷用各種形式幫助其它人成功。共享你的知識與資源、時間與精力、友情與關愛,從而持續為他人提供價值,一定要記得:幫助他人其實是在幫自己。你將會獲得更多的快樂、友誼、朋友、關愛和寬容。
3、不停息地編織人際關係網
人際關係同樣是生產力,更是快樂的源泉。因此,為了擁有更寬廣、更具層次的人際關係。自己要給子裡的朋友能幫助你。
4、定期與朋友溝通,聯絡感情
朋友不是在要利用他時,才想起。因此,編織好自己的人際圈子,並不斷擴大的同時,定期與自己圈子裡的朋友保持聯繫。比如:常打打球,看電影,喝咖啡,吃飯,結伴旅行,溝通聊天,做有益的事情。常來常往,朋友才會感情更深厚。
5、勇敢和自信
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一個勇敢的人,自信的人。具有勇敢和自信品格,一定會使你在職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創造神奇。所以,要不斷修煉你的自信心和勇氣,使自己在做事的時候,在創業的時候,更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6、尊重他人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職務高低之別,沒有錢多錢少之分,高低貴賤人格平等。因此,一個時常能尊重他人的人,一定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切記勿居高臨下,目中無人,謙虛的心懷是人際的通行證。
7、凡事100%準備
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人,做任何事,見任何人之前,都要做足充分的準備。準備好你的心態,準備好你的時間,準備好你的精力,資料,知識,這樣你將會獲得更有準備的成功。
8、養成列清單習慣
對每天的工作,重要的事情,約見的客戶,一定要按時間、輕重緩急順序列一個清單,並在計劃的時間內去完成,養成做事有條理、專注、堅持的好習慣。
9、堅持每天看書30分鐘
書中自有黃金屋,堅持讀書,讀精品書,並能靜下來思考,不斷擴充知識面,提升見識,做到每天點點滴滴積累,就會有朝一日獲得一日千里的長進。
10、學會分享
做一個善分享的人。你的心得、才華、能力、經驗、感知、經濟、新聞、意識、激情都要及時向好朋友分享,分享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種成功法寶。
11、注重工作質量
做事情,幹工作不在於做到多少,更在於做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因此,平常形成高品質的工作風格,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實際等於在提升工作績效。
12、凡事及時跟進
對上司、朋友、同事、部屬、親友、家人交代過的事,相互知曉過的人和事,都要保持及時跟進,不能沒有下文,不了了之;要給對方一個滿意交代和回复,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因此,有效跟進也是必備的做事風格。
13、做人講誠信,做事講責任
平時保持做人的誠信,一言九鼎,兌現承諾,對做不到的事也要告之朋友,並客觀說明.。做任何事都要負起責任,養成負責的習慣,別人同樣會對你負責。
14、每天運動一小時
生命在於運動。每天做一小時有氧運動,比如晨練,飯後慢跑,或打羽毛球等,活動活動筋絡,舒鬆舒鬆骨頭,使自己的精神更愉悅,身體更健康,健康身體是革命的資本。
15、每天找一位某方面比自己更厲害的人交流學習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多與比自己某方面更厲害的學習、討教、溝通交流,你將會獲得更多的資訊、能力和知識,從而使自己更富有才華。
16、養成每天朗頌10分鐘好習慣,提高語言流利度
堅持朗頌,會提高自己語言流利程度:一種可以與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自信溝通的能力。這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徵。因此,每天給自己十分鐘,獲得更好的表達技能,使自己在公眾場合有更自如的表達和溝通。
17、養成說真心話,做真實人好品格
真誠是人際溝通的通行證,打破沉默最好的方式就是說心裡話。因此,確保自己做事憑良心,講誠信;講真話,做實事,這樣你會獲得更好的人際,更真誠的友誼,別人見到你,同樣會回報給你真心和誠意。
18、保持傾聽好習慣
成功人士,有著良好的溝通技能。而溝通的技能不是在於你有多會說,更要善聽。能聽懂對方的意圖,想法,目的。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別人,才能被他人理解,才能達成和諧的溝通。
19、保持專注、專業
成功的人都是專注的人,都是專業的人。這世界上只有專家才是贏家。簡單的事重複地做,就可能成為專家,而重複的事能開心地做就更是專注的贏家。保持專注,提升專業,做人生的贏家。
20、建立自己的品牌美譽度
產品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必須靠卓越品牌。一個人要獲得親朋好友,上司同事和部屬的認可同樣靠卓越個人品牌。因此,個人品牌需要經營,良好的個人品牌樹立,要讓自己每天必須做好四講:講誠信、 講品格、講禮貌、 講實話。
21、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滿招損,謙受益。做人做事謙虛,會獲得更好資源,更好理解,更好認同。傲慢是一種病,它會讓你忘記真正的朋友,忘記朋友的重要。保持謙虛。幫助其它人和你一起進步,甚至超過你都是謙虛的心懷。
22、每天保持愉悅平和心態
人有喜氣,臉上必有愉色,愉色生宛容,宛容生和氣,和氣生財。因此,先解決心情,才能做好事情。好心態,好心情,才會有好人際,好友誼,好的前程。
你的攻受社交人格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來源視頻﹕
https://youtu.be/TpuVPDAKg-w
10/31/2018 文贵先生在华盛顿直播:在华盛顿作为顾问的反ccp大联盟的演讲
路德社直播台
Published on Oct 31, 2018(美洲日期)
詞語解釋
CCP ------------------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中國共產黨
王建新聞發佈會 -- 王建是海航集團董事長,美藉,在法國被中國政府謀殺,掩蓋為意外。郭文貴派人到法國調查、揭發,將在今年十一月開新聞發佈會公告詳情。詳見[粵語郭文貴17]。
講香港港幤 ------- 郭文貴2018.10.10說11月初港幣即將大幅貶值,因中共迫港府濫發。詳見[粵語郭文貴20]。
屈國姣失踪 ------- 屈國姣是郭文貴在香港生意的合夥人。去年失踪,及後在大陸視頻出現,攻擊郭文貴。但仍未釋放,不知所踪。詳見[粵語郭文貴6]。
鄭曉松 -------------- 澳門中聯辦主任,10月21日,港珠澳大橋開幕的兩日前 ,墮樓身亡。官方稱他是自殺,許多人說他是被自殺。詳細分析見[粵語郭文貴21]。
孟宏偉 -------------- 中國警察,任國際刑警主席,駐法國,很可能涉王建之死及郭文貴的紅色通緝令。今年十月回國後失踪,其妻公諸國際傳媒,中共才宣佈他違法、被拘留。事件可參考[粵語郭文貴21]2:21-3:04的論述,及其後的視頻。
郭爆料 -------------- 即郭文貴一年多以來的爆料,可在Youtube搜尋 "Tsui Hon Kwong Me2",在其中的 playlist 有39段視頻可資參考,約需七八小時才看完。
「藍金黃」手段 ------ 郭文貴總結的中共操控國內外各種人的手法。藍,指涉電腦和網絡的手段,如竊取資訊、或破壞你的電腦系統。金是金錢收買。黃是色誘和你中計後對你的要脅。
撐「郭爆料」的人 -- 注意郭文貴沒有說﹕撐「我」的人。這是他接受了一些支持者的立場,撐「郭爆料」已經很好了,不必支持他這個人,也不必支持他全部行為和立場。
「郭文」 ----------- 在「郭媒體」(見下)刊登的短文、短訊、照片、短片等。仿「推文」(見下)而創的名詞。
「郭媒體」 ------- 中共的影響下,Youtube, Twitter,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去年曾陸續(全面或局部、永久或暫時)禁止郭文貴使用他們的傳播功能。郭文貴自行開發近似功能的平台,就是guo.media,中文就叫「郭媒體」。你都可以上去看和用的。
「推文」 ----------- 在Twitter刊登的短文、短訊、照片、短片等。Twitter 音譯音「推特」,故當中刊的短文簡稱「推文」。
郭文貴是「強姦犯」 -- 中共對他人格謀殺,詳見[粵語郭文貴5]。
吴征、楊瀾 ------- 中共在美國的特務。可參考[粵語郭文貴9a, 9b]。
財新 ------------------ 大陸的雜誌社,亦經營新聞網站,財源頗足,發行頗廣,攻擊郭文貴頗力。胡舒立主持。郭文貴認為財新是頭號盜國賊王歧山的喉舌。
博訊 ------------------ 在美國的中文新聞網站,很多大陸的消息和分析,反共。但攻擊郭文貴頗力,全盤否定郭,反而肯定中共對郭的指控。郭文貴認為它已被中共「藍金黃」(見上)。
Steve Bannon --- 音譯班農,為特朗普競選時的首席策劃師,朗普普任總統前期曾經是白宮的主要幕僚之一。離開白宮後同郭文貴交上朋友,常有長談,亦引薦郭文貴認識美國右翼上層和傳媒,得到後者認同。
Stephen Wynn -- 音譯永利,澳門永利賭場(前)前老板,在拉斯維加斯亦有賭場。是特朗普競選時的共和黨籌款委員會主席,曾協助盜國賊把號稱習近平的信遞交特朗普,要求遣返郭文貴,詳見[粵語郭文貴21]。
紅通通緝犯 ------- 郭文貴公開舉報盜國賊貪污瀆職,盜國賊就用盡辦法把他滅聲。其中辦法之一是從外國遣返中國。國際刑警最高級別的通緝令是紅色通緝令,簡稱紅通,於是去年曾叫國際刑警主席孟宏偉(見上)發出兩次郭文貴的紅通。意即全球警方見此人,就應拿下歸案;但原來國際刑警發出的只是紅色通知,只是推薦,仍受各國之間的引渡條約所制約。
被VOA斷播 ------- VOA即Voice of America,美國之音,美國政府機構,向大陸有中文廣播。2017年4月,安排了郭文貴做即場直播的三小時訪問,做了幾天的節目預告和宣傳。一天前中共開始向美國之音施壓禁播,中文部記者照進行,最終「藍金黃」仍湊效,訪問進行了一小時後斷播。不接受禁播暗示的記者們停職至今。
被哈德遜取消演講 -- 哈德遜即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智庫,頗具聲望。2017年10月,邀請郭文貴演講。一天前中共開始向研究所施壓,要他們取消演講,這次「藍金黃」完全湊效,演講取消。郭文貴和主持人唯有移師次選的全國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詳細演講內容見[粵語郭文貴8]。上月,取消演講一周年的日子,美國副總統就在哈德遜詳述美國的中國總政策的新方向。
申請政庇 ----------- 政庇即政治庇護。郭文貴抗衡中共多次企圖遣返他的計劃,向美國申請政治庇護。申請期間,已進入法律程序,因而不可能被遣返。
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
你的攻受社交人格 在 与攻受相关的测试 - 趣测 的相關結果
与性别无关,你的攻受身份由你的性格决定,想知道你会是攻还是受吗?快来获取你的攻受身份档案吧! 122.4万人在测. 你的攻受社交人格 原创. 每个人在社交中都会或多或 ... ... <看更多>
你的攻受社交人格 在 攻受體質測試 的相關結果
按你胃(Anyway),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論是友情還是愛情中,我們總會給人留下一些氣場和印象,這就構成了我們性格的攻受屬性。 想知道你的個性是攻是受還是無明顯傾向嗎 ... ... <看更多>
你的攻受社交人格 在 你的攻受社交人格 的相關結果
每个人在社交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不同的攻受属性,有人在路人面前像强攻一样果敢,在爱人面前又像霸总攻一样会宠人,想知道你在不同的人面前都像哪种攻或受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