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Rouya動物溝通-毛小孩悄悄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Peter Su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本週台灣暢銷書:你的不快樂, 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 ... - YouTube 的評價
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9/17~18(半夜)
寫下一個我花了很多年才弄清楚的事情,可能有些人也曾經卡在這樣的思緒裡,或許一輩子也無法理解.............
很多個性正直經常選擇善良的人們不懂,為什麼那些自私奸詐邪惡的人們總是可以得到很多?不是經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為什麼我都沒有害別人的心卻經常什麼都無法得到?憑什麼他們可以過的這麼爽?
我弄懂的事情是,選擇善良與邪惡跟你的專業好壞一點關係都沒有
過去的我對於那些自私的人和有道德瑕疵的人們是非常看不起的,無論你的才華地位有多高,只要你的心是壞的,我就會覺得你一點價值都沒有,但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的,才華是才華,心理醜陋是心理醜陋,它們有間接關係,沒有絕對畫上等號的意義
換個角度來說,道德崇高心地善良是一種選擇,跟你的專業能力、才華一點關係都沒有,你會因為選擇善良跟很多人相處的很愉快,自己的心裡每天都很舒服,不代表只要這樣你就能成為很優秀的人,有沒有天份、願不願意努力才是更重要的關鍵。既然這樣,那是不是就可以證明心理醜陋的人們與他們的才能其實無關呢?
你可以討厭他的價值觀和手段,但不能否定他的專業能力
再說清楚一點,就是你只需要在乎自己怎樣可以變的更好,他人的際遇好壞都不會改變我們不夠優秀這件事情,與其有時間抱怨、生氣、覺得不公平,不如誠實的承認自己太閒和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些無聊的事情上
你瞭解了他很自私的踩著別人的屍體往上爬,就讓自己盡量不要接近他就好,一直跟別人宣傳這件事情覺得噁心糟糕,把這些不舒服放在心理,跟你能不能拿出更優秀的表現有什麼關係?
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可能公平,所有事情都一樣,唯一公平的只有時間一直用一樣的速度往後跑
憑什麼要覺得選擇善良就一定會有好事發生?選擇善良確實會讓很多人事物變得美好和舒服,心理有很多結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處理乾淨,卻不可能人生就從此什麼事情都順順利利,你還是要非常努力才能擁有一些什麼,特別是當很多人都在用糟糕手段抄捷徑時,你得花更多力氣才能證明自己的東西純正又好,只是純正又好就一定會有很多人買單嗎?是不是想的太天真了?
純正又好是應該的,不要用基本盤的道理來跟投機取巧的人們比較,這是兩件事情。也不用一直想著那些糟糕的人們夜路走多了一定會碰到鬼!他有沒有碰到鬼跟你真的沒有關係,你的才能不會因為他碰到鬼之後就變得更厲害,而且他們也不會睡不著覺
對於很多人來說,他是真心覺得要這樣做才是對的,就如同你選擇善良的堅持一樣,他選擇用那樣的方式和價值觀生活並沒有錯,因為那是他的選擇,只是你看不慣罷了,關你屁事
結善緣但不奢望好事回來,才是一個比較健康的態度。從來都沒有做好事一定會有好報這個道理,當你選擇善良又一直覺得怎麼這麼不公平時,就是真正不快樂的開始,那個善良的出發點就整個歪掉了
因果報應放在靈魂深處就好,繼續努力下去才是更重要的,該檢討和給力量都跟自己比較,不要把時間花在思考太多沒有必要的事情上,特別是別人,他們是不是奸商都跟我們無關
選擇善良只是一種態度,它會改變很多事情,也無法改變很多事情,記得經常看看自己,跟自己說說話,你需要在意的是鏡子裡的自己有沒有變醜,而不是別人又怎麼了.............
#照片是今天開車時遇見的太陽西下
#手機只能拍到這樣的結果
#現場那顆蛋黃很美
#圖文不符但無所謂
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Rouya動物溝通-毛小孩悄悄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走上催眠療癒這條路好久了,居然直到今天才親自去探索了我跟樂樂的前世關係。
做完後豁然開朗,很多為什麼還有卡住的地方都解開了,肯定是因為現在時機已成熟,過程爆哭啊😭 他對我今生的影響很多太多,始終覺得沒那麼簡單,肯定不只是表面的人寵關係。探索和療癒的過程如我預料找到不少關鍵、誓言,也包含了我自己的生命議題,一切環環相扣。
#催眠前世回溯
-
中國風格的庭院,不是太大,有些花草樹木,水泥圍牆圈起,遮蔽牆後的風景。正中央有顆大石頭,看見站在上頭穿著連身紅色厚棉衣服的女孩,是個有些碎花的連身童裝,猜測是類似中國宋元明清時代。女孩調皮的單腳在石頭上又跳又笑,手裡拿著一根棍子連接小鼓的玩具把玩著,鼓的左右有兩條連線各接著一顆黑色小球,轉動時會聽見小球敲擊鼓面的聲音。看見旁邊有個差不多年紀的女孩,皺著眉,身體古怪的呈現兩隻手臂向前伸隻稍微彎曲的姿勢,口裡邊喊著「小心呀!小姐下來呀!」惶恐的語氣,好怕小姐摔著了,我的心跟著小丫鬟一同懸著,看著她繼續嬉鬧,似乎因為身旁的強烈擔憂而更加調皮。
突然聽見一聲斥喝,慘了!只見一群人出現在走廊口,領頭的是位儀容端莊優雅的女性,紫色連身袍子、高立的妝髮,面部表情僵硬,稱不上是美麗,就是位相當儼僅嚴肅的四十多歲女性,看見她手交疊在腹部小碎步的快走著。小姐和我立刻到她面前呈現微彎腰的姿勢道歉著,女人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前走,直到消失在走廊的另一頭,我們才直起腰桿,看著她的背影,我感覺到身旁小姐強烈的失落感好希望女人停留久一點、多看她一眼,但對那位應該是她母親的人來說似乎很無感。我看著她;此時確定我就是那個小丫鬟;心疼的情緒湧上。
後來陪著小姐經歷各種「叛逆」,故意做些引起雙親注意的調皮事情,總是活潑開朗的笑著。下一幕停在個碩大的房間,大概就類似在朝廷被皇上接見的場景,規模再小一些。看到身旁的小姐正在憤怒的說話,氣到需要一邊揮舞雙手強調氣憤,同時我注意到她的身子在微微顫抖,彷彿鼓起了勇氣表達。前方的男人始終面無表情,嘴部呈現一字,隨意哼些無意義的敷衍字句;那是小姐的父親,一臉就是不想和女兒攪和的冷淡。「你根本就不在乎我!」小姐拋下這句話轉身離去。她趴在床上徹底崩潰大哭,卸下面具,裡頭是一顆破碎的心。我拍拍她的抖動的背試圖安慰到「沒事了…」,可惜沒有作用。
時間又再往後流動,那是個在草原上的場景,小姐騎在馬背上盡情地奔馳,同時感覺到她的笑容底下是一顆空掉的心,刻意的讓自己在危險邊緣徘徊,放飛自我。我騎在另一匹馬上提心吊膽的跟著,突然看見前方的馬在懸崖邊急煞,我急忙跟過去查看,小姐不在馬上,她摔下去了…
受重傷的她躺在床上昏迷,我們都知道她在垂死邊緣。一對中年男女坐在床邊,表情仍是一貫的冷漠,但我注意到了,他們用衣袖偷偷拭去眼角的淚,彷彿絕對不能被任何人發覺到他們流露出的任何情緒。在旁邊看著的我,心想著「這不就是小姐要的嗎…為什麼到她快死了,你們才願意表現出愛她…」不解與難過充斥著我。
不久後,看見有群人用擔架把她送出去,小姐終究還是死了。我站在旁邊看著,心裡出現個想法「好可惜…若他們能調整一點點什麼,若我能嘗試做一些些什麼,憾事就不會發生。」心裡知道明明知道以我的角色真的無能為力。「我真的好希望她以後能被好好對待,如果是我一定會好好的對待她。」誰照顧她都好,若是我也好,我願意付出所有,就希望她能得到幸福、能真正的快樂。
這份覺得可惜讀情緒真的很鮮明,但理智的我同時也想著,天啊我也太愛管閒事了吧…(扶額)
後來也回到另一個和樂樂的前世,他的戲份不多我就不細說了,大概就是個責任感爆棚的將軍故事,樂樂是我的下屬,出任務時因傷寒而死,一心一意希望我照顧的下屬們都安全,因此整個崩潰又懊悔,完全不能接受自己讓這種事情發生。此刻又再次在心裡發誓「我再也不要讓這種事情有機會發生了。」
-
把故事全部串起來,完全理解了這輩子對樂樂的強烈責任感是怎麼回事,還有經常不小心把很多事情當成自己的責任。意識到樂樂來教我的不是學習負起責任,而是「學習分辨哪些是自己的責任」,當我已經盡力了,那他的一些焦慮狀況真的就真的不是我的責任了。
讓我恍然大悟的是,終於懂為什麼這世的我如此討厭「後悔」的感覺,我不喜歡後悔、不想讓任何可能讓我感到可惜的事情發生,太難受了。「討厭覺得可惜」是我這一兩年意識到的自己的點(這部分有在當時連結到投胎前的時刻,請見前面分享的故事)。
探索完這些後逐漸理出個脈絡,因為「感到可惜」的經驗讓我出現強烈的責任感,導致不希望任何「可惜」發生,所以又讓自己產生更強烈的責任感,根本是個無止盡的循環(扶額)。做完這次催眠後的這幾天我都在觀察自己,發現到對於可惜不再那麼害怕了,真的沒辦法那就算了吧!那真的不在我的責任範圍內,就像小姐的父母如何對待她、天災導致下屬死亡,還有生活中的很多都漸漸可以劃清界線了啊,替自己感到開心。
潛意識奇妙的地方是,當前因後果全部連結起來後,學到了,連結就會漸漸斷開;我指的是可惜與責任感的連結。至於莫名強烈責任感到底來自於哪裡?我想這會是我接下來繼續探索覺察的議題。
*最後還是覺得自己很多管閒事XD 這世的樂完全就是個盡情展現任性的小姐模樣啊!好啦我就是心甘情願啊(扶額)
🗝人類療癒師的我
#Rouya療癒心旅程
https://www.instagram.com/rouyaheartjourney/
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實際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也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自從我推出【自信表達力】這一門線上課程之後,很多人就會跟我討論,關於公眾表達上面,他們實際遇到的一些狀況。
因為要解決問題,所以我要再去讀更多的資料,我想要純粹只有自己的經驗分享,或許是有點不夠的。
那當然在這之前,我也早就聽過、也讀過TED。TED演講的主持人跟創辦人,叫做克里斯安德森,他的一些說法。
我想從他的角度來判別一場演講是否成功,一個主講者是否稱職,我想除了他之外,應該沒有第二個人適合做這件事情了!
那從克里斯安德森的角度來說,他認為一個好的演講需要有三個「有」,分別是有內容、有準備、有亮點。
那麼我想呢,今天就針對這三個部分跟你分享,我是怎麼看什麼叫做「有內容」、「有準備」、「有亮點」的。
我們首先來看有內容哦,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有時候聽一些人做一些公開的講話,甚至於那個主題就是定位於「某個領域」的演講。
可是這個主講者一上台哦,妙趣橫生,左右逢源說了半天,但是等你掌聲鼓勵完之後,一切散場了,你突然回想他到底說了什麼,跟它的主題有關嗎?
他好像是上台跟我們聊天的,突然有一種很空虛的感覺!的確哦,有很多人以為所謂的台風好,就是上台能夠妙口生花就好。
其實我見過更多的演講者,他的台風不是最好的,口條也不是最好的,可是他的演講很成功,為什麼?因為它有內容。
他讓所有聽的人在那個過程裡,如果以TED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是在那18分鐘裡面,帶一些真的對自身有幫助的東西離開。
那當然,這也就呼應了,我在【自信表達力】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叫「說清楚」這個章節,裡面的一個思考的技術,叫做你在上台之前,你要先思考什麼是必須的。
這裡所謂的必須,不是你覺得必須而是「你的聽眾」會覺得必須;其實呢,講到TED的演講,這就讓我想到有一位醫生叫Gabor Maté,他在「成癮的力量,與對力量的成癮」的這一段主題裡面,他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他說對於一個上癮的人,關鍵不是在於研究它為什麼會上癮,而是要去研究它為什麼會「痛」?
因為所有的藥物成癮,他基本上的機制,都是一個止痛的過程,如果你沒有去解決、沒有去面對他的生命裡,為什麼會痛?那你要讓他去除他的任何成癮,基本上是徒勞無功的。
然而我很鼓勵你哦,可以去搜尋這一段演講,這段演講這位Gabor Maté醫生哦,他也不是那種舌燦蓮花的類型;可是我相信,對多數朋友而言,你好好的看完這段演講,你會很有感。
所以你想想看一個好的公眾表達,究竟是要很會講話,還是要有內容,那麼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第二個點,叫做「有準備」。
我想我應該不用克里斯安德森說,任何你對於公眾表達這件事情,稍微有在乎的,你都知道準備很重要,可是準備到底要準備什麼呢?
很多人會花很多時間收集很多資料,他想把所有的、最完整的給他的觀眾;可是現在問題來了,你回想一下自己聽演講的經驗,一場演講結束之後,能夠停留在你腦袋裡的,到底還有多少?
這跟講者講得好不好,其實不一定有關聯,是因為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注意力本來就很有限。
所以不管是長度多長的演講,事實上所謂的有準備,我覺得除了資料的蒐集之外,資料的擴充之外,在你真正上台之前,你要做一段叫做「資料的大刪減」。
刪減到什麼程度呢?那就叫做是「如果只講一個重點」那會是什麼?當你刪減到這一個重點的時候,接下來不管是十八分鐘,還是一百八十分鐘,你所有講話的內容,都要集中在這個重點上。
那當然了,這個在我的【自信表達力】的課程上,也有陪伴你如何建立這樣的思維模式;尤其是準備,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你怎麼設計自己的流程,你怎麼去排演,你怎麼去模擬。
那我也歡迎,你如果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話,【自信表達力】的最後一個單元,叫做「如何設計一段完整的表達」。
你會學到從開始,到內容的刪減,排列組合,到臨上場的各種準備,你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而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第三點,叫做要「有亮點」。
其實有亮點這兩個字我覺得還蠻有藝術含量的,因為它是一個很感受性的東西;可是即便是這麼抽象的部分,其實它還是可以去做一些設計和準備的。
就像我在【自信表達力】裡面「會去做」這個單元。我談到動之以情,請你說那些「有感」的話。
在這裡我就引用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他所說的,他說如果你要買滅火器,廣告就要從一把火開始,是不是很有畫面感啊!
但如果回到人的內在深層的話,你可能就要緊緊的鎖住、扣住,人內在的兩大動機,要不你就是要訴求如何去「追求快樂」;要不你就要提醒你的聽眾如何去「逃避痛苦」。
如果一個方向沒有用,那你可能就要換另外另外一個;所以呢,我們常說一個好的說服、一個好的演講,往往是既給棒子,又給蘿蔔,告訴你希望,也會告訴你你可能產生的困境到底在哪裡?
然而啊,說了這麼多,如果你問我我怎麼看待演講,我想除了克里斯安德森說的,有內容、有準備、有亮點之外。
我想要多補充一個,在我認為最好的表達,就是說你活的樣子,而活你所說的人生。
或許公眾演講表達,它對你來說是一段演出,可如果你的演出的舞台上的展現,跟你的真實人生斷裂太多,落差太大的話,那你不也很辛苦嗎?
而且我們回頭看看有些公眾人物,他們的一些公關事件,他們所謂的形象崩壞,不也是因為他們活的很斷裂,只是剛好他更真實的那一面,被媒體拍到,所以大家失望而已。
然而如果他從一開始,就能夠說他活的樣子,而活他所說的人生,或許在短時間之內,不會有這麼多的光環。
可是如果他長期好好的陪伴自己,讓自己有所成長的話,或許沒有那麼快,可是會活得更自在圓滿,不是嗎?
所以呢,在我認為所謂的公眾表達,它從來就不是表達而已,它是一種你活出來的姿態,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
同時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支持我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提到的【自信表達力】這門課哦,這一門課我們999的優惠,即將在5月22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
錯過了這個機會,這999的優惠價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呢,如果你還沒加入的話,期盼你的加入,更期待你跟我分享你所學的發現。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1"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年的農曆年過得比較早,我們在1月底就會進入了這個季節。
那每一次到農曆年的時候,我都還記得小時候是很開心的,因為可以領紅包嘛,但是年歲漸長,過年過節,還真的是過年就會產生「過節」。
什麼樣的「過節」呢?就是呢,你可能一回到家,除了心裡想也沒領多少年終,但是要發很多紅包之外呢。
你可能喔就會被一堆長輩、一堆家人逼供,可能是問你為什麼沒結婚啊?或者工作怎麼樣啊?或者是要催生、催你生小孩啊!
那像這樣的疲勞轟炸,都會讓我們覺得心很累啊!所以呢,很多人哦,我這一代人喔,都會有「過年恐懼症」。
可是呢,過年恐懼症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裡面,對於「孝順」這個概念;並不是孝順不對哦,而是我們的內在跟外在,對於「孝順」的理解。
怎麼說呢?我來引用一個我們最近在網路上,經常看到國際大導演李安,他在拍完《喜宴》之後,他所說的一段話。
他就說喔:「跟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的觀念,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個性取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跟接受他。」
「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在我的觀念裡面,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我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同時也愛我,那就夠了。」
所以呢,這裡面有個標題,就是「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如果你問我,其實我也蠻認同這個觀念。
但是我完全不是說「現代人不應該孝順」,我想李安大導演,他也不是這個意思。如果延伸來看,其實是我們需要很有意識的去覺察,那種「僵固的孝順」觀念。
如果你沒有覺察這一點,那麼你的親子關係,或者是你跟你的上一代的關係,就會很緊張。
在我的實務工作裡喔,其實我遇到很多學生,不管他們在工作、感情、健康各方面其實都過得很好。
但唯一困擾他的,就是他長年和自己的父母親,有很多的拉扯。像是到底該做什麼工作啊?該嫁給誰啊?該娶誰呀?要不要生小孩啊?這些問題喔,是爭論不休的。
然而每次面對這些功課,我進一步的陪伴他去瞭解,我都發現這種無限迴圈的親子議題,都有一個共同的深層因素。
那就是呢,我們之所以會對於父母親,有這麼多的情緒投射;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在設定,始終面對父母親的時候,都還停留在小孩的位置。
你可能聽到這邊,你會覺得很奇怪,啊我爸媽生我,本來我就是他們的孩子;所以我站在孩子的位置上,這很自然啊,這哪裡有什麼不對的?
其實呢,我們理所當然的想法當然沒有不對!可是我們少考量了一個層面,那就是你除了是他們的孩子之外;事實上,你現在也是一個大人了。
我們試著從大人的角度來模擬一個情境哦,這個情境就是,你今天在公園遇到一個散步的老人家。
這老人家要跟你聊天,他隨口問了一句「結婚了嗎?什麼時候生小孩?」,這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麼?
你的反應會跟你對父母親一樣,有這麼多的情緒,這麼多的投射,或者是暴怒嗎?你可能說完就走,或者是你搭個腔就走,你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波動。
因為你很清楚知道,你是一個獨立的大人,而對方只是一個年紀比你長的「大人」而已;你自然可以有一個清楚的界限,他的哪些詢問是我需要回答的,而哪些我可以混過去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可是當你聽到這邊,你心裡可能有一個糾結,你想說,哇!你要我把自己的爸媽,當成是路邊遇到的老人,這樣子會不會太不孝了呢?
你看!是不是「孝順」這個概念跳出來了?我們來沙盤推演一下好不好?到底孝順,你要創造出的是什麼樣的結果?
通常是這樣,你抱持著「僵固的孝順」概念,你進入了你的家庭、你回到你的原生家庭。
然後呢,爸媽他一直用那些問題煩你,而你因為孝順,所以你覺得你想要扭轉他們的觀念;你因為孝順,你想要去忍耐他們對你的疲勞轟炸。
於是乎呢,不管你想要扭轉他們,還是你想要忍耐他們,你的承受力都有極限,一直到壓力鍋爆炸了!
到最後你可能扭頭就走、到最後你可能出言不遜,或者是不管是你用任何的方法,總而言之,就是你自己很受傷,而爸媽也很難過。
我遇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他其實是很孝順的、他希望他的爸媽好;但是呢,到最後搞得每每過年就是不歡而散。
所以請問一下,不歡而散這樣的結果,是孝順還是不孝順呢?回到父母親的主觀感受,你這麼做是讓他們開心?還是不開心呢?
然而呢,我們試著再想另外一件事,感覺起來好像把自己的爸媽,當成是路邊的老人,會真的蠻不孝的!
但是因為這樣的心理設定,請問他們在跟你囉嗦叨念,或者是你每次遇到同一個老人,他都在跟你講同樣一件事,這時候你會怎麼做?
你可能就是左耳進、右耳出,哎呀!又來了,左耳進、右耳出好不孝啊!可現在喔,我們回到實務面好不好?
他每次講的話其實都一樣,你每次都左耳進右耳出;甚至於因為你心中,把他當成是另外一個大人。
所以在你左耳進、右耳出的時候,你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情緒,你可能也只是虛應故事;你不會有任何的期待,你不會有任何想要他們的觀念扭轉,或者想要為他們好的心情。
可是呢,妙就妙在這裡了!你有沒有想過,今天的父母親年紀已經多大了?你要他們改變,或者是你要告訴他們怎麼樣做比較好。
你到底是要去尊重他們的選擇?還是你跟他們對你一樣,都是以「為你好」作為包裝,事實上把彼此搞得很痛苦呢?
所以呢,當你心中把他當成是另一個大人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能表面上都是虛應故事;可是從他的主觀搞不好他會覺得很開心。
為什麼?因為你從此不再打斷他、不再跟他爭論,他聊著聊著聊完了、聊累了,他也去休息了,而卻得到了一個他很開心的結果。
所以呢,你聽了什麼呢?我們來復盤一下哦,你只是把他當成是另外一個大人。甚至於,你在內在的選擇上,感覺上好像選擇了一個有一點不孝。
為什麼?因為左耳進、右耳出,可到最後結果,他把他想講的話講完了,然後呢,他也覺得你有在聽,至於你要怎麼做,那是你的事嘛!
但是也因為他覺得你有在聽,他的主觀滿足,和他的主觀快樂度是夠的;所以請問,這樣的結果是孝順的,還是不孝順的呢?
其實這樣的沙盤推演,在我跟很多個案做教練輔導的過程當中,我經常展演給他們看。那也有很多人透過,因為懂了這一點,他跟他的親子關係,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翻轉跟解放。
其實喔,孝順的背後往往是一種控制。是一種你現在是一個成人的子女,你對於你的父母親的控制。
你會覺得你的父母親在控制你,但事實上,如果你要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按照自己理想中的父母親對待你的話,你也不正在進行一個反控制,不是嗎?
所以,回頭想一下李安講的那段話,其實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而關鍵在於你們彼此有沒有愛?
然而在這一句話之前,他也提醒一個很重要的點,只是多數人沒有把它畫下來;這個重點就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任何選擇,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
今天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一個「大人」的位置,你很清楚父母親,他們也只是選擇了他們的行為,而你也可以選擇自己的行為。
建立在一個真正尊重狀況的底下,而不是一直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孩子,而要父母當一個好父母,這時候愛跟孝順,才有可能真正的在你們之間流動。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在明年初的1月18號,推出了【人際維基】的桌遊工作坊。
很多人問我學習溝通跟人際,除了上課以外有沒有別的方法?我會告訴他有的!可以玩遊戲。
而【人際維基】這一套桌遊,就是透過遊戲的方式,讓你學會人際跟溝通的核心關鍵。
然而【人際維基】推出到現在,除了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人跟我們反映喔。
就是他如果沒辦法找齊4個人,或者是他的團隊,他的成員就是有很多人,而他的手上只有一套桌遊,他到底該怎麼樣透過有限的材料,去帶很多很多的活動呢?
你們的需求我們都聽到了,所以呢,我們設計了【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
透過這個工作坊,你只需要花一個下午的時間,你就可以學會以這一套媒材為核心,設計出適合你的玩法、適合你的遊戲。它不僅是讓你在實用上面可以有所前進,它更可以發揮你無比的創造力。
所以呢,1月18號的【桌遊工作坊】,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所剩不多了,期待能夠在工作坊裡見到你;今天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我們在進行一個哲學上的辯證;那就是啊,人啊!到底是追求快樂的力量會比較大,還是逃避痛苦的力量會比較大?
那我自己所站的立場,就是當然是追求快樂的力量比較大!因為這是一個生命的本質,是一種創造的驅力。
但是我的朋友喔,他反駁說不是吧!他說逃避痛苦的力量其實是比較大的。
為什麼呢?因為這社會有很多的規範、有很多的禁止,如果我們觸犯了這些部分,我們的自由就會被剝奪,甚至於會失去生命。
所以呢,對人來說因為這些規範,讓我們不去做一些壞事,假如沒有規範的話,其實每個人,都幾乎有可能會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存在。
一時半刻喔,我還有一點難反駁他,一直到我讀到了一個研究,我在這邊也跟你分享。
你也可以透過這個研究想想看,到底之於你的生命是追求快樂,比較能夠讓你達到你想得到的;還是逃避痛苦的力量,到底是哪一個呢?
其實這個究研是瑞典的卡羅琳學院的精神科醫師,馬克.吉塔特.馬西普,他所主導的。
他設計一個實驗,讓受試者坐在一個電腦前面,並且要求受試者,把手指頭輕輕的放在空白鍵上。
而受試者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呢受試者會在銀幕上面,看到四幅畫當中的其中一幅,假設這四幅畫,分別是克利的畫、畢卡索的畫、康定斯基的畫,和馬蒂斯的畫。
那受試者被規定,每一次只要看到克利的畫,就要趕緊按空白鍵,只要能夠看到按下空白鍵,就可以得到一塊錢美金。
這樣的實驗設計,就是「行動」就能夠得到好處,也就是「追求快樂」的動力。
結果呢,實驗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的受試者,只要看到螢幕上面出現克利的畫,就會飛快的按下空白鍵,以獲得一塊錢。
然後同樣的實驗結構,換一個方式設計,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這個方式就是哦,研究人員告訴受試者,就是當剛剛說的那四幅畫,裡面的畢卡索的畫出現的時候,你就要趕快按按鈕。
不過這一次哦,當你按下空白鍵的時候,你不會得到一塊錢;當你按下空白鍵,只是確保你不會被「扣」一塊錢。
所以呢,這樣的實驗設計就是,我行動是為了避免傷害;那這樣的動力就是「逃避痛苦」。
這樣的設計,讓我們因為去做某些事情來避免損失,可是只光實驗設計做出這樣的調整,你知道嗎?大概有三成的人會搞不清楚狀況。
不僅如此哦,多數的參與者,在參與這個實驗的時候,他們避免扣錢按按鈕的速度,要比為了得到錢,而按按鈕的速度來的「慢」很多,而且也常常會沒有按到。
這個部分其實跟我們大腦設計是有關的,我們的大腦的設計,是把我們做任何的動作,跟我們能夠獲得什麼,做一個比較強大的連結;而不是和我們做什麼事情,去避免傷害去做相連結。
所以呢,如果行為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痛苦;事實上,我們在本能裡面,會產生退縮的行為。
「退縮的行為」就是我們的大腦不去做任何的反應,然而這些實驗告訴我們一個結論,就是當我們預期好事情發生的時候,會比預期壞事情發生,更可能付諸行動。
很顯然哦,科學研究的結果支持了我的想法;就是呢,人生追求快樂的力量,永遠會比逃避痛苦來得大很多。
然而談到這裡,我除了很得意,我所在的立場比較正確之外;我更想到很多人面對財務,或者是賺錢這件事情,他們的內在出發點。
我遇過太多人,他們在面對金錢、財物的時候,他們的內在出發點,其實是「逃避痛苦」的;他們害怕自己窮,他們害怕自己失敗。
他們避免自己的生活狀況,跟自己的父母親一樣;所以呢,他們表面上可能很努力。但是呢,總會莫名其妙的跟錢擦身而過。
然而,在他們很努力的學更多賺錢的技巧,跟理財的方法之前,他們應該要先弄懂自己的內在動力,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其實喔,我很鼓勵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在面對真實生活當中,特別是財務的這一塊,你內心的那個小劇場、你內在最深的、最被警示的潛台詞是什麼?
是「追求快樂」,還是「逃避痛苦」?
當你意識到自己做跟賺錢,或者是理財有關的事情的時候,你的內在隱隱然的,都有一個逃避痛苦的聲音,那麼我鼓勵你一定要好好的去正視它。
為什麼呢?就像今天分享的這個實驗一樣。逃避痛苦沒有辦法為我們帶來真正有效率的行為;也就是說,「逃避痛苦」不會讓你真正的變富有。
這樣的思維出發點,可以檢視我們每個人跟錢的關係,還有我們看待錢的內在情緒投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然而你要深刻的去瞭解這一部分,幫助自己培養起富有的體質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
這一門課呢,就是從這個根本的角度出發,讓你能夠重新建立起你跟錢的關係;並且用很具體實務的做法,從記帳開始,一直到學會怎麼樣花錢;你沒有聽錯,學會怎麼樣「花錢」!
綜觀我們的一生,我們花錢的時間,一定比賺錢的時間來的多;很多書籍很多課程教我們賺錢,但是幾乎沒有人教我們怎麼花錢。
其實只要你懂得花錢,把自己跟錢的關係弄好,你會越花越有錢!
我很期待你能夠跟很多朋友一樣,一起加入這一門課程、一起享受富足的人生。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相關的內容跟說明,在我們每一段影片裡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本週台灣暢銷書:你的不快樂, 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博客來七日暢銷榜第三十八名誠品書店雙週暢銷榜財經商業類第一名 你的不快樂, 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 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作者:Peter Su出版社:是日創意 ... ... <看更多>
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在 Peter Su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書《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親簽版 https://reurl.cc/Z1V463 粉紅湖書封版 https://reurl.cc/Z1VNWA 海外: 馬來西亞、新加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