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了一套書給你,因為我知道你很無助】
中秋連休太忙了,前晚只更新封面照,默默預告四書即將預購跟上市,沒能多聊,接下來幾天我會花點時間介紹這本書,讓有需要的父母可以感受到我的呼喊~~
先說大重點,四書將於 9/26 23:59(9/27 00:00)開放預購,預購禮對於家中有嬰幼兒的來說又讚又實用,我會再發專文介紹, 想買的不要錯過第一時間入手的機會,搶到賺到!
好,回到本文。
很多人會以為,會煮飯的人,應付小孩吃飯只是一片小蛋糕。如果你也這樣想,我可以用我親身血淚故事告訴你,那可不一定。
當然,有料理底子還是有一定優勢,但當我們的角色變成新手媽媽,當我們要餵食的對象是嬌弱又捉摸不定的小生物,當各種資訊與指點如山崩般滾向我們,我們還是感到無助,在很多時候。
你以為把食物變好吃,小孩就會好好吃,結果寶寶還是吃三口就撇頭。
你以為讓食物變營養,小孩就會長得好,結果寶寶還是好一陣子沒長胖。
你以為讓餐點變討喜,小孩就會被討好,結果寶寶還是不賞臉。
你以為手忙腳亂,身旁的人會理解你只是還在摸索,結果大家總出一張嘴下指導棋,好像比你懂怎麼照顧你的孩子。
如果你正在經歷這一切,相信我,我也走過同樣的路。
當年我戰戰兢兢地為哥哥準備副食品,他吃每一口的畫面都像被慢速處理過,在我眼中無限放大。我很在意他吃得多不多,很在意他吃了什麼,他吃的都是我精心特製的,為此我常態性熬夜。
他順利吃完,我的心情特好,他吃了幾口就不吃,我介意到想哭。哥哥本來就瘦,奶也不愛喝,讓我特別在意他吃的狀況。總是叫自己別往心裡去,下一秒又抱著他去量體重(殘忍的是在家量還要先量自己的)。
我那麼努力,他卻沒有吃得比較好,11 個月大起開始厭食,後來還挑食,直到四、五歲才好轉。這段話從我嘴裡講出來,甚至讓我覺得有點慚愧,林姓主婦養孩子也不過如此,會煮飯,又如何?
哥哥的副食品+小時候的飲食狀況,對我而言是段不堪回首的回憶。生弟弟前,想到要再經歷一次副食品地獄,又要再從頭培養另一個孩子的飲食習慣,就心累。
我真心不想重蹈覆徹,不斷反思過去哪些環節出了錯,讓我那麼辛苦,而哥哥還吃得零零落落。感謝老天,在賜給我男子舍監身份的同時,也給了我突破盲腸的靈感,弟弟我完全換個方式養,一切回歸吃飯的本質,一點都不累,他卻吃得很好,頭好壯壯。
我做了什麼?
我就是什麼都不做。
我不再為弟弟特製寶寶食品,不再斤斤計較他每餐吃了幾ml。我吸取黃瑽寧醫師『少樣多樣化』的精神,拿掉母愛放大鏡,把重點聚焦在一家人的飲食,發想了一系列寶寶、幼兒跟大人都愛吃的食譜,我稱之為一條龍料理,把全家一次打發。
看這本書,你不會看到一個食譜作家媽媽,撥瀏海跟大家說,讓小孩愛上吃飯有什麼難的?把食物變好吃就好了呀(銀鈴笑),小孩哪有不愛吃的呀(就是有)(陰沉臉)。
你會看到一個曾經跌落谷底、在挫敗中一步步思考,才逐漸找到人生新方向的食譜作家媽媽血淚心得與領悟。
因為要分享的太多了,不知不覺把寫成兩本,一本是觀念/實踐篇,一本則是對應的食譜,兩本合售。看了,你會重新理解副食品該怎麼吃、怎麼給,改變你準備副食品的邏輯,同時學到數十道讓全家看了都流口水的家庭料理,掌握順手變成副食品給寶寶吃的種種方法。
我寫了一套書給你,因為我知道你很無助,因為我也曾經那麼無助。現在的我已經找到最佳解法,讓我幫助你。
9/27 新書預購、10/1出版上市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f4pjuh4
金石堂 https://tinyurl.com/yfkdvw8r
三采 https://tinyurl.com/yfrcs9wn
三采蝦皮 https://tinyurl.com/yfoo6dq6
誠品 https://tinyurl.com/yea6pj9v
誠品蝦皮 https://tinyurl.com/yduelt34
讀冊 https://tinyurl.com/yf9fb3fe
MOMO https://tinyurl.com/yfbd2m2h
墊腳石 https://tinyurl.com/yj7tl64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50的網紅馬它mata 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至北醫熱舞社官方YouTube,觀賞本次舞展完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ocYmRXp3GUr44W7XgrzKA ✦請到舞展IG看更多花絮以及心得吧! https://www.instagram.com/tmupdc18th_spotligh...
你最該討好的人是你自己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一直有一個困擾,那就是很難找到同溫層一起罵老公。每回我都是在人妻社團裡最安靜的那個,連我爹娘也表明了立場:「別找我們」。前陣子我挖掘到同溫層藏在哪兒了:摩羯座男人的太太們。
但我還是覺得不過癮,繼續尋覓,挖到了個奇人。每每瞧見女孩們在留言區罵他,我便放心了。正常的地球人還是挺多的。
早些年我受到科技業客戶的影響,曾經追縱過此人。誰料,他因被賤人馬克炒魷魚、同時老婆又跑了,跨界成為哲學家,道理一套一套的。
可這些道理怎麼好耳熟啊~ 他,就是嗑了藥的班長。
簡短介紹一下。TechLead,本名是 Patrick,在美國長大的台灣人(一直被誤會是日本人)。前任 Google Tech Lead、前任臉書 Tech Lead,最後必須要加百萬富翁這一條,不然他會不高興。
某天他老婆帶著他們的三歲兒子不辭而別回到了日本。剛開始我好同情他,沒了工作沒了老婆沒了兒子。之後他拍了好幾隻罵前妻的影片(部份內容和財務相關),我收起了同情心。因為,這簡直是班長啊!他老婆逃跑是對的!
班長和 Patrick 哥的共同信念是——這世間不存在無條件付出的愛,每個人都有所求。包括夫妻關係、包括親子關係、也包括了友情和愛情。
對於夫妻關係,他們是這麼認為的:You have to earn your keep. 所有關係都是互利關係,nothing is given。把自己照顧好,是在盡妻子的本份。老婆幾點睡覺幾點起床,我都要管。這不是控制狂,是在保護自身利益。妳早睡早起身體好,如此能具備足夠體力為我分憂,也避免生病給我帶來風險。兩個人在一起,必須 1+1 = 3。小於 3 都是不值得的,因為老子自己就有能力創造 2。
對於親子關係,他們是這麼認為的:資源,爹媽就是資源。全家人整整齊齊在一起,心情愉悅,是一種快樂能源。爹媽還自帶煮飯、打掃、洗衣功能,讓我省時省事。Time is money,且不可再造。同時,爹媽還有資產可讓我繼承。討好他們絕對是有必要的。和父母同住,這叫資源整合;和父母進行情感交流,這叫投資遺產。讓自己高興,讓爹媽高興,大家都受益。
對於其它關係:有利身心健康的留著,不好的就該像切除腫瘤般儘早去除。少囉嗦、別猶豫,切,就對了。只有弱者才會受到他人言語重傷,也只有弱者會對不該留著的東西狠不下心。在這社會,沒有點狠心怎麼出來混。
說到這裡,進入正題(!)。本宮曾應允眾卿,要寫我對美國投資理財型油土伯的觀察心得。本篇是第一篇。雖然 Patrick 哥是科技宅發跡,但他近期已成功轉型為「來自地獄的前夫」,堪稱男性版羞昂。
他的金錢觀,雖然聽著覺得冷得像個機器人。但很值得參考,因為他的邏輯,是從前班長教我的那套。
婚後我學會了理性,班長卻因各種不順心變得感性。換我當破壞氣氛的那個人,這個建議不要買、那個建議丟。要是班長的靈魂沒有受到污染,他的瘋狂程度應該不亞於 Patrick 哥。
1. 時間就是金錢,不要浪費時間在無法創造資源的事物上。
這條很重要。那他們自己做到了嗎?偶爾。Patrick 哥不追劇、拒絕看電視,但是他會打電動。班長鄙視電動,卻很愛追美劇、看實境秀節目。我的結論:平衡,任何良好習慣能持之以恆都是靠取得平衡點。極端主義不持久啊!班長只有在週末才會打開電視,Patrick 哥打電動有時間限制。
2. 一杯星巴克不礙事,礙事的是消費習慣之養成。
我也是這兩年才領悟這個真理。常有人罵年輕人愛買星巴克、不知節儉是何物,才會沒存款。其實一杯星巴克是問題嗎?不是。十杯星巴克也不是問題。「我值得擁有」的心態才是問題根源。You deserve nothing!(我的男神 Dave Ramsey 名言)當你覺得自己值得擁有全世界的美好之時,會發現你除了星巴克,還有手機要用最高端的、外食要吃貴的、不是 OO 我可是不要的。加總一起,就是你入不敷出的慘狀。
3. 投資靠理性,如果說婚姻是一項投資,那麼也需要由理性主導。
各位通過我的日常罵老公文,應該可以看出我的幼小心靈受過很多創傷,來自老公的創傷。我不懂,為什麼我的感受那麼不被重視。「不是妳的感受不重要,而是在現實生活面前,它的優先順序向後挪了一位。」有過幾次,我經過社福夥伴的辦公桌前,聽見他們在討論個案的難處。提及個案卡在情緒關卡裡。我會瞬間班長上身:「談那麼多情緒和感受,是能解決問題?解決財務問題,靠的是腦,不是心。打離婚官司也是,法官會想聽你講心事嗎?不會!」
4. 不要讓外人妨礙你的判斷力,他們如何看待你的經濟,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前幾週我和班長去朋友家作客,現場的各位都是開車前往,班長直言不諱:「我的車是租的。」他說他不怕讓別人知道我們沒有買車,在紐約養車 CP 值太低了,有需要租車就好。剛交往時,我覺得沒車的男人母湯(對不起,我年少無知價值觀偏差)。後來經過他的調教,我也覺得車是紐約人最不值得投資的東西。以前我有過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為了融入群體而花錢在自己無法負擔的消費上。
5. 不要花錢在物質上,要花錢在創造回憶、體驗世界、刺激感官、達到人生下一個巔峰上。
這個嘛,我給 Patrick 哥刷一波 666。他開始實踐極簡生活,我是支持的。他想旅行、去日本看兒子,所以他不買房、不租房、不擁有多餘的日常用品,衣服只有幾套,買東西先思考能否裝在行李箱隨身攜帶。隨時嘴裡咬根草,出發浪跡天涯。人不要被物質綁住,自由可貴啊。
最後我還是要說,我覺得 Patrick 哥的前妻逃跑是對的。因為我到現在還沒有逃跑,只因我和他前妻有一個明顯差異:我沒有婚姻裡的兩個大魔王,她有。那就是... 婆媳同住、生了小孩。
如果我有以上兩個大魔王,說不定我也會帶著孩子不辭而別。邏輯和理性,救不了女人在育兒這條路上的心力交瘁,也緩解不了身處自己家卻像個外人的難過(家庭其他人都有血緣關係,只有自己沒有,抱怨婆婆還會被罵不懂事)。
我支持理財不能憑感覺,也支持理性經營婚姻,可是一旦牽扯到婆婆和孩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這不是經營婚姻,是在消耗愛意,對丈夫的愛意。希望聰慧的 Patrick 哥能認知到這件事。
點這裡看 Patrick 哥: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xKdmAXFh4ACyhpiQ_3qBw
你最該討好的人是你自己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連結:愛的明目張膽】
昨天的文章,最多人問的是:老師都送什麼禮物?好想看老師包包裡有什麼!兩個姊妹如果都敏感該先滿足誰?萬一送姊姊或妹妹禮物之後,他們跑去跟對方炫耀怎麼辦?萬一送完禮物他們有人喊不公平,要怎麼處理?不用公平的方式面對手足爭執,顛覆傳統思維,為什麼不能用公平的方式給予?
我真喜愛你們的提問,讓我知道你們卡在什麼地方了,也讓我更清楚知道我該從什麼地方詮釋「獨特的愛」。
一般而言,我在家庭裡的面貌,孩子感覺到我這個母親,是非常偏袒的存在,不是對他人偏袒,而是對自己的偏袒(這也是為什麼三個孩子總說自己才是最被媽媽愛的那個人)。
但對我而言,我確實偏袒,但偏袒的方式是:誰在我身邊,我就能透過短暫的交流、肢體動作、語言表達,來準確的連結孩子,表達我對他(眼前的孩子)專屬的愛。
例如:三三和我一起上床睡覺,我會陪著她聊天,睡覺之前,彼此道晚安時時,我會告訴三三「謝謝你和我聊這麼久的天,謝謝你來當我的大孩子,要當家中的老大,很不容易,需要忍受弟弟妹妹的調皮搗蛋,也會有許多委屈,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你,能擁有你,讓我很幸福,媽媽很愛你。」
無論我和哪個孩子在一起,我都是真誠的對待,因為他們每一個,都是我所愛的人,不分輕重的愛,各自都有獨特的資源,都有我非常深愛的點。
我不是狐狸,所以面對孩子,我不會在不愛的情況底下勉強自己說「愛」,更不會為了「和諧」而說出違心的論調,也不會討好孩子。我的意思是,在孩子面前,我活在分分秒秒的當下,每當我一與孩子相處,眼前的孩子就成了我的唯一,在我與眼前的孩子之外的所有景物,都不再是關注的焦點,哪怕只有一分鐘或幾秒鐘,我就是專注的面對孩子。
譬如,川川因為姊姊說了什麼不好聽的話,讓川川氣得大叫,聲音分貝都趨近歇斯底里,是以一種撕裂的方式表達她內心的不滿。我在她身邊看著她,我會伸出手,摸摸她的頭,輕輕告訴她:「川川,你委屈了。」當下我是真的覺得川川委屈了,因此我出聲安撫她,但這個安撫,不是為了批判三三而來,而是真誠的只是想給川川力量,接住川川的情緒,讓她明白我知道她的難過,僅此而已。
連結孩子,禮物只是表面的形式,日常的互動,親子關係間的言語,肢體語言的傳遞,才是深刻的連結,有了這些連結,表面的禮物才能深化,進入到孩子柔軟的內心,滿足他們對愛的渴望。
因此,有人很想知道我到底送了孩子什麼禮物,我得說,禮物的種類不是重點,重點是親子的互動和肢體的連結和語言的表達,都要細緻的對待孩子,才能深化禮物的意義,否則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討好。
也因為我對孩子的愛,有著深深的扎根,這樣扎根,有助於緩解「孩子發現我送禮物給某一人」的後續效應。
比如,我送川川禮物時,川川曾問我「若被姊姊發現了怎麼辦?要不要說是媽媽借我的?」,我回川川「當然不可以,因為這是我真的要送你的,所以當姊姊發現,你只要大膽的說是媽媽給的就行。」
我的語言裡,同樣傳遞了幾個訊息:
1.愛,沒有見不得人:媽媽的愛是可以向任何人公開的,不需要躲躲藏藏的。
2.愛,是勇敢的給予:借就需要還,送才是真正屬於川川,川川內在會因為真正的給予,而得到媽媽紮實的愛。
3.愛,是經得起考驗:給川川的愛,透過媽媽展現出「扛得起姊姊知道真相後的抗議」,在在傳遞出這份愛,是經得起考驗的。
很多人可能會問「既然可以公開,為什麼還要偷偷送?」
原因很簡單,那是為了創造「親子秘密的同盟感」。
當然,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畢竟公平的給予,同樣也會帶來怎樣都不公平的感受,孩子會得來容易的禮物,反而對得來不易的禮物懷著珍貴的內在和外在雙層感受。
至於要送什麼禮物,誠如我前面所言,禮物貴重、大小、內容都不重要,孩子要的真的只是送禮物的「神秘感」與「父母心意」。
但既然大家都很想知道我送的禮物,遠的不說,就拿最近我送出去的禮物來說,內容有:貝殼小瓶(三三)、小吊飾(三三)、圈叉石頭遊戲袋(川川)、扭蛋玩具(川川)、迴力車陀螺(川川一一)。
從上述的玩具價值,川川的玩具最貴,但從精緻度而言,三三得到的最精緻,從沈迷度而言,一一最沈迷於他的陀螺玩具。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特殊喜好點的玩具。
而一個內外身心都得到愛的孩子,會展現出什麼樣的發展?
在前幾週(疫情爆發之前),我剛好帶著三三出門工作,為了慰勞三三在工作上的認真表現,我特地拿出我準備的兩個禮物,一個是筆記本,一個是精緻銅製書籤給三三看。
我:你今天工作很認真,我想送你一個禮物。這兩個禮物,你可以先挑,剩下的一個,你回去送給妹妹,慰勞她今天沒辦法跟我們出門的心情。
我跟三三出門一起工作的過程,深刻的連結著三三,因此三三是身心得到很大的滿足感的,在一個身心得到滿足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姿態與方式,就顯得大度與愛。
三三:媽媽,我今天已經跟你出來一天,我很開心,妹妹和弟弟都沒有出來,所以這兩個禮物,我想讓妹妹先選,你覺得可以嗎?
我:當然可以,你對妹妹真好。
三三:可是媽媽,你只準備兩個禮物,弟弟沒有耶,怎麼辦?
我: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不過工作時不是有人送我們爆米花嗎?還是我們送一包爆米花給弟弟?
三三:好阿好阿,這樣他們就都有禮物了,我立刻打電話給妹妹說一聲。
三三為什麼要讓妹妹先選禮物?
那是因為她站在愛的最高點,她得到了時間的愛(和我一整天在一起),也得到我傳遞的愛(由她先選禮物),她的愛多到滿出來了,於是她願意將多出來的愛,分享給妹妹和弟弟。
這便是我給予三三的特別的愛的方式。
在這樣的方式下陪伴長大,三三內在是穩定而有愛的,因此即使後來她真的看到我私下送給川川的禮物,也不會有太激烈的抗議,因為她知道在我心中,她是特別的存在。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你最該討好的人是你自己心得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請至北醫熱舞社官方YouTube,觀賞本次舞展完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ocYmRXp3GUr44W7XgrzKA
✦請到舞展IG看更多花絮以及心得吧!
https://www.instagram.com/tmupdc18th_spotlight/?hl=zh-tw
★我的IG → @matamata.chan.92
https://www.instagram.com/matamata.chan.92/?hl=zh-tw
………………………
舞展過後近乎一週,生活開始歸位,就如形象片裡的一樣,18屆繼續準備國考、實習、工作,我也不例外,今天回到實習崗位,慢慢把各式各樣的案子梳理整齊,規劃更久以後的企劃,也想著畢業之後的生活該如何是好
.
這幾天在某些不經意的片刻想起禮拜二在台上閃閃發光的我們,又想到這也是走了四年迂迴的路,才能以「畢業生」的身份舉辦這次的舞展,明明結束之後所有記憶都猶如羽毛般輕盈,北醫熱舞社對我來說的重量卻很難衡量
.
如果你問為什麼一群半隻腳踏入職場的人還需要大費周章的辦一場大規模的活動?
.
我認為在接觸到學校以外的生活後,大家應該都更珍惜能夠一起站在舞台上的機會,又或者18屆的感情真的蠻好的吧
.
那如果你問我當了兩年的總召和教學是為了什麼?
.
因為北醫熱舞社不止教會我跳舞,其實我因為給maniac的老師帶過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做好一件事情可以這麼的極致,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成發之後有近乎一年的空窗期,踏上了尋找自我的旅程,挖掘自己想做的事,然後拼命的把每一件事情打造成喜歡的模樣,這些都是前兩年跳舞帶給我除了身體運用之外的事
.
我很感謝也很感激,所以北醫熱舞社不僅限於社團,他也值得我花更多心力在上頭,當畢業舞展總召的這半年,18屆的夥伴在舞技上的確有很大的成長,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但對我來說看到更多的是「大家願意為這裡付出」
.
兩年前不論在北區、在成發時,我一直很努力的告訴自己「做這麼多,是因為你今天站在這個位子,出來領頭本來就吃力不討好」當時把所遇到的不尊重、不體諒都當成自己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不夠體諒別人,那時候會覺得做好一件事跟做一個好人,這中間很難去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我希望所有人都把熱舞社擺在第一志願
.
後來在外奔走,自己也吃了很多苦頭,開始跟著人學做事之後,慢慢能體會到跟著別人做事也有他困難的點,即便我現在仍覺得當幹部那年所做的一切是辛苦的,但這次回來畢業舞展我覺得我是更加成熟,更能知道怎麼在個人和團體之間平衡
.
更感動的是大家很願意一起把這場活動撐起來,因為18屆只有29個人、因為想辦一場好的活動錢永遠不夠、因為每個人都還得為自己的未來負責,這條路起初我的想像是更加困難的
.
直到看見19屆這麼力挺我們、聽到350張票售罄到要加印、每次開會練舞時好像每個人都願意犧牲自己一點點,求這場舞展更加圓滿一點點
.
有時候吃完宵夜、接近凌晨走在回六張犁的路上,我就在想這樣的日子真的挺不錯的,能和大家走到這一步真的好開心
.
熱舞社在大家心中的份量應該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更加珍惜這邊一些,所以錄製訪談的時候總在語句間捕捉到一絲留戀,彩排前聽著前導片,才會偷偷的流淚
.
2017的我還不會跳舞,但我一直很嚮往舞台,在社團博覽會緊張的簽下名字,沒想過會成為教學、更沒想到會成為大家的總召,即便現在的舞還是沒有跳的很好,但大學有這樣一段故事很不容易,是當你硬生生地去回想每個細碎的片刻,會流下淚的回憶
.
如果那年夏天沒有做下這個決定,不知道我會成為怎麼樣的人
.
謝謝北醫熱舞社
學會愛
學會跳舞
學會待人處事
也學會珍惜一切
.
我很怕這週發生的一切會從間隙中溜走,所以用文字紀錄,來日方長,會和大家再相聚的
#畢業舞展總召的感言
#18屆永遠的總召
#G組教學詹皓丞
………………………
★Podcast第二季已經開播了!
趕緊去各大平台收聽喔搜尋 👉馬它 in the HOUSE 就可以找到我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q8aVO0
▌KKBOX https://reurl.cc/WLzxkO
▌Spotify https://reurl.cc/R1RqjD
▌Firstory https://reurl.cc/k09O7K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0Okvpo
▌Podcast Casts https://reurl.cc/j5VW11
*KKBOX&Spotify可以把節目分享貼文到IG限動,喜歡的話別忘了分享
*推薦大家起床、睡前、通勤、吃飯四個時間聽最讚!
▌麥克風:美國Blue Snowball 雪球麥克風 / 白色 2980$
▌聲音剪輯軟體:Audacity
………………………
觀看我的更多不同影片 :
▌Double實習日記全系列 : https://reurl.cc/7oY3M5
▌社群教室全系列 : https://reurl.cc/6lXDLr
▌穿搭大補帖 : https://reurl.cc/XkxlEe
▌每月愛用品分享 : https://reurl.cc/GrgbAG
▌馬它老師的美妝教室 : https://reurl.cc/R1Rbyg
▌大學生vlog日常 : https://reurl.cc/0OkxZx
★2019回顧影片
20歲是「必須」迷惘的年紀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eSb...
★2020回顧影片
21歲,明白「放棄」有時也是種好選擇 |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5QV...
………………………
◆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的食物 / 穿搭 / 旅遊 /日常分享,可以到下方連結
◆ 個人IG : 👉 Haocheng.chan.92
◆ 食物IG : 👉 Food_map_camel
◆ FB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5v12x
◆ Popdaily創作者計畫👉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8032
………………………
喜歡我這支影片的話,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也可以去我的IG看看關於我的更多分享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呦d(`・∀・)b
#熱舞社#北醫熱舞#畢業快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VyC1BOL6oE/hqdefault.jpg)
你最該討好的人是你自己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9/11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3期)僅剩三個名額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只要在自己的生活裡面是認真的,我想你在你的領域一定會累積一些成績跟聲望,然而你帶著這些成績跟聲望,在跟人做互動的時候,你會比較期待別人把你的成績跟聲望擺在前面,還是把你「這個人」擺在前面呢?
我講一個我自己生活當中的例子好了,某一天我的一個學生生日,我特別發了一個訊息,祝他生日快樂,那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一個人際相處,他除了跟我表達謝意之外,他還告訴我,他幾乎每天都在睡前聽我的「一天聽一點」。
那當然我知道這件事情,我很開心、也很感動,於是呢,接下來我就關心他,最近好嗎?最近一切是否都順利呢?因為我知道他做的是業務的工作。
然而在接下來的互動當中,他似乎沒有想要回答我的問題,因為我的問題很簡單,我只是想要關心他,這一陣子以來,他的日子過得是否還好。
結果呢,他回我說:「好感動、好興奮啊,居然有作家,而且還是『一天聽一點』的主講人親自為我祝福,非常的感恩、非常的感動。」然後接下來就是一連串感謝的貼圖,可是我在看到他這些貼圖的時候,我可以感受他的出發點跟心意,可是我也因為他的呈現,為他感覺到非常的心疼。
因為我在那一刻,我把自己的心安靜下來,我問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生命,或者是一個怎樣的歷程,讓眼前的這一位朋友,他要養成一個習慣,叫做他甚或是沒有辦法去接受別人對他的關心。
就是我的那個輕輕的問候,然後他卻需要用這麼滿的情緒來討好我,當然我覺得也有可能這位朋友,他不覺得他這樣討好我,他只是想要表達對我的感謝跟禮貌。
可是有時候,我們不自覺的呈現,其實凸顯了我們內在的很多功課,就像我今天在開頭的時候,我問你的那個問題,如果你在某個領域有累積出一些成績跟聲譽,那麼特別是你想要跟眼前這個人交朋友的時候,你會期望他以你這個人為主,還是以你的成就跟聲譽為主?
就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吧,我們可能都參加過同學會,不管你現在的身份、角色是如何,你參加同學會的時候,如果你的同學知道你最近生意做的不錯,他開口、閉口都稱你為「某某董、某某董」。
然後你可能在消費付賬的時候,你稍微大方一點,或者是你可能在聚會的過程當中接了通電話,於是一回來,你的同學就說:「唉唷!生意做得很大!」
我還是可以分得出來,我這一位朋友他其實只想要跟我開玩笑,可是你有沒有感覺心中會有一點怪怪的,因為你很期望自己被認定的、被認同的,是你這個人,不是你所代表的身份。
其實如果我們真的要表達,我們對於別人的成績、或者他的成就是有多麼讚賞的話,應該還會有更好的方法。然而如果在這一點,你沒有靜下心來去體會的話,你可能會以為自己在表達對別人的認同與讚賞,但事實上在別人收到的,可能會是一種諷刺,或者是只是一種討好。
就像在我自己的例子裡面,其實我只是關心我這位朋友,然而他在後面的回復裡面,他完全沒有回應我這件事情,那換成你是我,你會感覺到他真的是在稱讚你嗎?還是他只是跟你客套呢?
我想或許從更深的角度來看,我們可能心中都有一些缺乏,而這些缺乏,我們需要透過別人認同我們,然而這份認同的來源絕,對不是用討好能夠得到的。如果你想要別人真心的對待,那麼請你把這個人,放在他所代表的身份跟成績的前面。
眼前的人他想要怎麼跟你靠近,永遠是你最應該要在乎的。於是你能夠得到的或許會更多,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裡面都有相關的連接,凱宇很期待有一天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Q9XAZut2Do/hqdefault.jpg)
你最該討好的人是你自己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要跟你分享內容是跟這一顆鳳梨有關!
它是一顆關廟鳳梨,是我收到的一個禮物,送我禮物的呢是我的學生。
有一次呢在不經意閒聊的過程當中,聊到喔我很喜歡吃關廟鳳梨,於是呢他記得了這件事,他就在我們課程結束,最後的碰面的時候特別開車喔,從他的家鄉對!他就是關廟人,從他的家鄉載了一箱送給我。
我收到的時候非常的驚喜,驚喜的原因呢,剛剛說了,原來我不經意的一句話,他記得了,他把它收在心裡。但是這背後有更多的感動,感動的部分在哪裡呢?
這就是我今天特別想要跟你分享部分,其實呢他們是一對男女朋友,這一對男女朋友呢,兩位都是我的學生,而且幾乎都上完我所有的課程。
南部人,不滿30歲,他們做的就是一般藍領的工作。學歷、家世背景也很平凡跟普通。
在一般我們的概念裡面,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可能生活圈就侷限在那裡,可是他們有一個不想要被侷限的靈魂。所以呢也在朋友的介紹底下,他們有緣分,踏進了我的教室。
剛開始他們踏進教室的時候,我只覺得他們很安靜,他們好像不太敢把自己表露出來,可是讓我很意外的一點是,他們就一路這樣子上課上下來,那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大概知道喔,我的課程四個禮拜、五個禮拜、六個禮拜、八個禮拜,要全部這樣子上完,費用是一個負擔,時間更是一個負擔。
而且對他們來說,還有另外一個考量,除了時間以外,他們都在南部工作、南部生活,所以他們每個禮拜要往北部這樣子跑;那交通費、時間、體力各方面,都是一個需要考量的。
可是在過程當中,我發現他們一一的去幫自己克服這些問題。所以一直在我的教室裡面看著他們,並且陪伴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那在我印象裡最深刻的是,他們這一對男女朋友,他們一起上我的教練課程,在個別教練的過程當中,我跟嘉玲都不斷的鼓勵他們,一定要活出自己的驕傲。
英雄不怕出身低,你的出身不代表什麼,你的學歷背景,你的家世各方面都不代表什麼,甚至於你覺得自己有很多能力的不足,那也只是你的現況,只要你能夠勇敢的跨出去,機會一定會是你的!
這是我跟嘉玲一直鼓勵他們這一對的一個最主要的核心,我還記得在有一次的教練互動當中,我特別跟這個男生說,在你同樣的生活圈裡面,那些同輩、那些同儕裡面,有哪一個人會像你一樣,花錢、花時間到北部來上課?
如果你的同輩跟同儕都沒有人做這件事,而你做這件事。這是不是說明了你已經願意跨出來!你都已經幫自己做最難的那一步,那麼接下的每一步好好走下去就是了,千萬不要被你的過去跟現在卡住自己的未來!
當我這麼跟他說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他的眼神當中閃爍了一絲的光芒,但是有時候做教學,或者是做陪伴就是這樣,我們永遠只能陪某些人生命的一段,至於他後面怎麼走,其實我們也只能祝福。
可是讓我很感動、很開心的是似乎我幫他種下了這個種子,他幫自己發芽跟茁壯,就在前一陣子我們課程進行的最後,他們這一對就告訴我,他們即將要去日本工作跟生活,他們已經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好好的學習日文,而也找到了在日本可以工作跟生活的機會。
我真的感覺到非常的開心,因為她們已經跨出原本被侷限的生活,他們的生命開始有了不同的可能性,我想談到這邊有一個最重要的出發點,在於他們首先真正的「在乎自己」。
常常很多人喔會告訴我,他也在乎他自己,可是我說「在乎」不是一個宣稱,在乎是一個「行為」。如果你真的在乎你自己,那麼你是否願意付出時間跟代價,真正的去進行一個有價值的學習呢?
這才是關鍵,我其實常常遇到很多朋友,你願意不願意跨出去,你想不想改變?他們都說「願意」跟「想」,可是呢真的要做一個決定、要踏入教室、要付出金錢跟時間的時候,他們就好多的理由跟藉口。
我想在我這一對學生他們身上,他們住南部、他們沒有很好的收入跟背景,但是他們跨出來了。
我倒不是要說服任何人,要做任何的決定,而是有時候我們看看這樣的故事,我們聽聽別人的例子,想想我們自己。
如果「跨出去」在我這一對學生的背景底下,他的難度會比你高,但是他們跨出來了,但是他們生命也因此改變了,那你呢?
而且回到陪伴我這一段錄影的這一顆鳳梨,我平常很少在錄影的時候喔,是有鳳梨的香味陪著我,而今天有。
我收到的時候真的非常的開心,因為我對他們的瞭解,他們並不是那種要去討好任何人的人,但是他們把我不經意的一句話收在心裡,或許我對他們真的有一些幫助。
但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行為說明了,他們開始長出對別人「真正的在乎」。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部分,就在於我們常常以為「在乎」,好像就是要討好別人,但是我說「不是」!
一個真正會「在乎別人」的人,他一定是「先在乎了他自己」!
他一定是真正的從內在長出對自己的信任跟力量,而這一份信任跟力量,需要透過你實際的行為跟決定,才長得出來的,於是呢他長出了對自己的在乎,他的感官就打開來了。
我還記得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曾經告訴我說,其實有很多東西他在以前也都聽過,可是進了我的教室之後,就從「知道」變成真正「做到」!為什麼?
因為有一個真正最重要的前提,在於他對自己的那一份在乎跟覺察,透過我們的學習跟陪伴,真正長出來了!
所以在我收下這一箱鳳梨的同時,我很清楚,從他們的眼神、從他們的一切,他們並不是要討好我。
真正在乎不是一種「討好」,而是「分享」。討好是基於你內心的缺乏,想要索討一份認同,而分享來自於你豐富了,而你真正的願意當一個giver,真正的願意去「給予」!
我想你前一陣子應該在網路上看過一個活動,叫做「Be A Giver」,你可能會覺得要當一個給予者,好像是自己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你一定要成功人士才能夠真正的給予!
在我認為不是這樣。一個真的內在富足的人,他都可以成為giver,而這一份內在的富足,從來就不是一種自我催眠,或者是對他人宣稱,而是透過自己的行為,不斷的「跨出去」。
你只有跨出去,才能看見可能性!這一顆鳳梨在我享受它滋味的同時,我的腦子已經飛到了他們在日本可以發揮一切生命的可能性。
或許過幾年我再遇到他們,他們因為日本或者是其它生命經驗的堆疊跟累積,他們已經跳脫了原本生命的世界。他們既保留了自己生命當中,最底層的那一份淳樸跟踏實,他們又可以看見更遠大、更寬廣、更絢爛的世界。
我也希望你聽到這邊,不管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不管你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人,進行什麼樣的學習,永遠記得機會擺在你眼前,你所需要做的叫做「跨出去」。
任何生命的美好都不是一種宣稱,而是一種「行動」。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想要跟這一對男女朋友一樣,開始為自己的生命跨出學習的第一步,看見自己的可能性的話,那麼我們所有課程相關的訊息,在影片的末端或者是文字說明裡面,都有相關的連結。
凱宇很期待一起能夠在我的教室裡,見證你的成長跟改變,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跨出去」,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QM0lL6frs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