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肘撞到桌角,手部四五指麻木,你有『肘隧道症候群』嗎?
有沒有過經驗,當手肘外側某一點受到撞擊時,整隻手都會又痛又麻的,那就是撞擊到尺神經的結果。
如果這個區域受傷或遭受到不當的壓力,形成慢性的傷害,就有可能造成肘隧道症候群。
肘隧道症候群是指通過手肘外側的尺神經受到傷害時所產生的一些症狀的通稱,包括手會感覺痛、腫脹、虛弱,或是無名指及小指有麻麻的感覺。
尺神經,經過肘部的後方,非常表淺,介於皮膚與硬骨間,最易受傷,所以手肘壓迫久了,如午睡時用手肘當枕頭,或打電腦手肘長時間緊靠在桌面,都容易造成尺神經病變。
尺神經負責支配小指及外側一半的無名指的感覺,同時還負責一些位於手上及前臂的小肌肉的動作。這些肌肉可以讓手握拳或做一些手內收精細的小動作。嚴重的人尺神經支配的肌肉還會萎縮,形成”爪狀手”。大拇指旁的肌肉(拇指內收肌)萎縮是一典型的症狀。
好發:中年人
原因:
1. 經常性的彎曲手肘,尤其是工作需要,如搬家公司、生產線作業員、鋼琴家,常提重物。因為當手肘彎曲時,尺神經需要伸長數公分來配合解剖構造,有時神經就會移位或卡到骨頭,而對神經造成刺激而發炎。
2. 用手肘靠在桌面或其他堅硬的地方,以及對手肘施加壓力也很有可能會造成肘隧道症候群,如打電腦、打麻將過久,都會壓迫到尺神經,造成傷害。
3. 有時手肘部的一次嚴重外傷或多次重複的小外傷也會造成對尺神經或肘隧道的傷害。外傷復原後,會結疤或形成纖維組織,使肘隧道壓力變大,神經腫脹。
4. 其他較不常見的原因,如肘關節變形(關節炎)、長時間手術時的壓迫、營養不良造成肌肉脂肪萎縮,都有可能壓迫或傷害到尺神經。有時候懷孕或過胖的人也會有肘隧道症候群。
診斷:
用手敲手肘外側尺神經,像被電到一樣
神經檢查用神經傳導跟超音波
治療:
早期:病人停止會引起症狀的動作,病情就會改善很多甚至痊癒。
長時間要反覆手肘彎曲,可改變工作方式,戴上夾板來避免肘部的彎曲。
症狀在晚上比較嚴重,可以在睡覺時佩帶有些微重量的護肘,以減少肘部的活動;
手肘或習慣將手肘靠在桌上的人,放塊墊子
消炎藥可以減少神經或關節的發炎反應,復健沒效可打針
「作業員動作慢」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請益] 作業員動作太慢- 看板Tech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上班學習進度慢(技術員)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新人動作慢到難以置信該怎麼辦-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作業員動作慢ptt的推薦與評價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難過] 被否定...離職了- 看板WomenTalk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小文老師的心靈便利貼- 好文分享…… 我爸爸沒工作了老宋來 ...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問卦] 手腳慢適合什麼工作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討論] 做作業員會很辛苦嗎sonicyouth45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問卦] 手腳慢適合什麼工作- Gossiping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職場] 工作反應慢容易緊張怎麼辦 | 動作慢ptt - 訂房優惠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包裝工作Dcard :: 便利商店好鄰居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包裝工作Dcard :: 便利商店好鄰居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Re: [問題] 笨的人出社會後,是不是就會現出原形? - Salary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做事速度太慢?5個步驟讓你的「辦事速度」10倍速提升!! 的評價
- 關於作業員動作慢 在 問題想請教第次接案怎麼報價Ptt 網頁版- 作業員工作心得 的評價
作業員動作慢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職業醫學】~ 人因工程 (ergonomics) 危害
上週五接了場演講,發現大家對於人因工程危害特別有興趣,特別寫成一篇來和大家聊聊。
題外話,第一次演講結束還另外收伴手禮呀!真是太受寵若驚了...
回到正題,什麼是人因工程呢?其實就是大家常聽到的人體工學,當你的作業,不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時,長期下來,就會對身體造成風險。
《三個重點》
A. 次數/時間:
所謂「滴水穿石」,再輕鬆簡單的動作,如果做的次數多、時間拉長,身體也會受不了的;就像小時候都會被叫到教室外面提水桶半蹲一樣,一開始還可以嘻皮笑臉,久了就要偷偷站起來或是靠牆休息一下。(你說現在學校不體罰呀?);那你可以想像深蹲要撐個半小時,你受得了嗎?
拿個之前看過的職業病案例分享給大家,相信大家都看過手持式掃條碼的機器吧?就是一按下去,紅光出來,嗶的一聲就掃到條碼了。這樣的動作也可能造成職業病?!
一個負責在出貨區掃條碼的員工,在執行這項工作後半年,發生了板機指的情況,去現場評估才發現,一天竟然要按條碼機7000多次!這樣...你覺得會不會產生問題呢?
B. 姿勢:
這個在現在3C產品當道的世代,是大家避免不了的問題;而辦公室族群,整天盯著電腦,如果姿勢不良,一整天下來,常常是腰痠背痛的,長期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疾病。
之前在臨場服務巡現場時,有個員工抱怨長期的右下背痛,看了很多醫生,都只有好一下下,症狀很快又找上他了;評估作業現場,是個工程師,桌面為L型,放了兩台電腦 (一台桌機在左、一台筆電在右),使用時會兩台交替使用。使用筆電的時間較短,都是身體重心壓過去使用,而不是轉動椅子。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問題,可是員工身高200公分,體重120公斤;當我坐上他的椅子時,就知道問題所在了...
椅面早就歪了一邊,長期在這樣的椅子上工作,背部肌肉為了維持身體的穩定,就會代償性的緊繃,造成慢性的下背痛。在調整過桌面的配置,換了一張新椅子後,症狀就得到了明顯的緩解。不過還需要把他長期施力不對稱的下背肌群重新練起來,才是根治之道。
另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機場看到負責「散倉」的行李作業員,那個局限空間要作業,姿勢一定不符合人體工學的!
延伸閱讀:航勤行李人員的職業風險
https://goo.gl/uFBehi
C. 重量:
這個是大家最直觀可以理解的,搬越重就越容易受傷,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舉重選手那麼猛!
也是為了避免搬重造成的疾病,所以在超商寄包裏,有限重20公斤的規定。
延伸閱讀:宅配員的職業危害
https://goo.gl/Tkq5Wu
《結語》
人是適應力很強的生物,俗話說得好:「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但長期下來,你身體的姿勢為了配合外界這些不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一定會出問題的。所以,請聆聽你身體的聲音,如果有些痠痛不適,要回頭想想是不是哪兒的姿勢出了問題,進一步了解有沒有改進的可能。
不要再鄉愿地認為:工作嘛!總是會累、會肩頸僵硬、會腰痠背痛的,有領到工資就好...這樣長期削足適履的情況下,你賺的錢,說不定都拿去看醫生還不夠。
最後給懶得看那麼多字的,這篇TED-ED談「良好姿勢的益處」,深入淺出,還可以配合中文字幕,很容易吸收,非常值得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K0oE5rwFY&t=27s
作業員動作慢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Joe:「其實我認為自動化和機器人,並不會讓全球的勞動工作職缺減少,正如汽車時代和電腦時代的來臨,確實有些老舊工作職缺消失了,但其實人類創造了更多新類型的職缺,自動化和機器人不會取代所有工作,他只會取代,重複性高和不太需要用大腦思考的工作,還有一些熟能生巧的簡單重複性動作,風險也很大,雖然一般人可能覺得不簡單,但機器人可以比你更快,所以也會被取代。」
美國白宮研究報告對人工智慧(AI)提出警語,認為AI有望提高生產力,但是可能也會使得貧富不均惡化、數百萬工作消失,AI並非單一科技,而是集合多種科技進行特定工作,AI效應在經濟各層面感受不一,報告引述英國牛津大學2013年研究,推估美國有47%工作受到AI威脅,其中低技能、低教育水準的工作者最受衝擊。
自動化將繼續對此一族群的需求帶來下行壓力,壓抑薪資、加劇貧富不均。資訊科技市場的本質是贏者全拿,意味只有少數人能主導市場,要是勞動生產力提高未能帶動薪資成長,AI的經濟益處將落在精挑細選的少數族群,無法讓全體勞動者和消費者受惠,這可能會使得競爭減少、財富分配更為不均。
另一派說法:自動化和就業相輔相成
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興起,不少專家言之鑿鑿,說人類工作即將不保,將爆發大規模失業潮。部分專家不以為然,強調別被誤導了,他們舉出歷史佐證,其實自動化和就業相輔相成,自動化程度越高的行業,往往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Amazon發布「AmazonGo」概念商店,客戶購物拿了東西就能離開,無需排隊結帳,店內有感測器能自動計算顧客消費金額。不少人擔心大批收銀員將失業,然而,Boston大學法學院的經濟教授James Bessen說,大家多慮了。1970年代自動提款機(ATM)問世之後,美國銀行員逆勢增加了兩倍。他說,自動化不會摧毀工作,行業自動化之後,工作機會反而增加。
原因何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家Frank Levy說,ATM普及後,每個分行所需人數減少,銀行因而廣設分行,聘用行員不減反增。不只如此,過往經驗也顯示,自動化和創新使得生產力提高,帶來更多財富、更廉價的商品,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最終會創造更多工作。
Deloitte首席英國經濟學家Ian Stewart說,不少最受科技影響的領域,創造了最多工作,從醫藥到管理諮詢都是如此,機器和人類其實高度互補。
機器人究竟會不會取代人力?這是一個爭論許久的話題,有些企業認為大量員工被科技所取代是必然的結果,但也有企業不同意這個說法,像是廣泛運用自動化的Amazon,就從不逼迫自己在人力和機器人間做選擇。
身為全球知名的電子商務龍頭,Amazon對自動化的渴望和引進效率並不會有人懷疑,但Amazon的電商事業發展,已威脅到傳統零售業的工作機會,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在令人驚豔、持續增長的業績下,Amazon的人力需求不停增加,Amazon將在北美開設第二個總部,預計將增加5萬個新工作機會,即使與其他科技大廠相比,Amazon的人力需求仍十分驚人,在全球勞動力需求上,Amazon提供的工作機會是Microsoft的3倍,是Facebook的18倍。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客戶訂單,Amazon儼然搖身一變成為一台招聘機器。
從Amazon的角度來看,自動化與機器人並不是用來取代人力,而是讓員工負責任務改變的途徑。除了讓倉庫工作變得較不乏味,實質的稅收也能減少,甚至還可大幅增加多方面的效率,讓客戶收到包裹的速度更快,滿意度更高,如果Amazon沒有運用自動化技術,一定沒有辦法達到現在的營運成本,也沒有辦法替顧客降低購物成本,人們收到貨物的時間可能要更久。
Amazon的倉庫中,人和機器人每天都很好的合作,勞工除了免去搬運沉重貨物的麻煩,也減少了需要走動的距離,讓身體的疲憊感隨之減少,機器人也讓貨架得以集中,讓存貨空間變大,這意味著顧客能有更多商品選擇。
導入機器人同時,Amazon也會在公司內部開設課程,協助作業員了解如何操作機器人,在課程的安排下,許多人都成功轉型為機器人操作者,沒有任何人因為機器人加入被解雇,Amazon替那些工作被替代的員工找到新的職位。
以現在工廠的工作來說,在一些特定任務,人類員工的表現還是遠勝於機器人,但許多新創企業和研究團隊正在努力克服剩下的技術障礙,Amazon甚至也有贊助類似的比賽,鼓勵更多的應用創新,這項技術最終會讓倉儲人力需求大幅減少,並不是說工作消失會是一夜之間的事,Amazon可能不會裁員,但創造就業機會的速度或許會逐漸減慢。
從歷史來看,自動化提高生產力,也在某些程度上提高了消費者需求,進而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即使Amazon的倉庫變得更高科技,工人也會持續在其中工作,自動化會摧毀工作機會只是個神話。
過去在Amazon紐澤西的倉庫,Scott面前總是堆疊著各種收納箱,10小時的輪班中,經常必須搬運這些重達11公斤的箱子來回移動,這並不是令人興奮的工作,但隨著Amazon大量引進機器手臂,現在Scott「晉升」了,她的新工作是管理數台機器人,在必要時候排除故障,並確保工作流程無誤。
http://technews.tw/2016/12/22/ai-inequality-usa/
http://finance.technews.tw/…/amazon-says-robots-will-dest…/…
作業員動作慢 在 上班學習進度慢(技術員)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以前完全無技術員經驗,目前已上班兩個月,學習進度和動作都比同期進來的緩慢,下班後、上班前都會背筆記,連睡覺都夢見在上班的情況,但是依然進度緩慢, ... ... <看更多>
作業員動作慢 在 新人動作慢到難以置信該怎麼辦- 工作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他幫忙遞送物品的時候,物品從他伸出手到放在桌上,會經歷一段比一般人更久的時間,這種狀態很難形容,具體一點就是動作過於優雅,但在工作現場每個人忙的 ... ... <看更多>
作業員動作慢 在 [請益] 作業員動作太慢- 看板Tech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作業員動作太慢
今天被主管叫去談話
說我動作太慢
讓主管不滿意
因此如果再一個月
主管還是不滿意
就要把我fire
請問各位
假設一個月後
主管還是不滿意
我可以領資遣費
跟失業補助嗎?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0.62.1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86946369.A.A95.html
※ 編輯: a6000200 (39.10.62.193 臺灣), 04/15/2020 18:29:43
※ 編輯: a6000200 (39.10.62.193 臺灣), 04/15/2020 19:25:13
※ 編輯: a6000200 (39.10.62.193 臺灣), 04/16/2020 23:48: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