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遇的天才:董承濂.藝術的力量》
他是蔣勳特別推崇的藝術家。當時董承濂還是蔣老師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的學生,蔣勳已經意識到一個傑出藝術家即將誕生。
采泥藝廊一展出董承濂作品,蔣老師即發訊息給我,「如果必要,我可以陪妳一起。」
結果我的身體一直沒有康復,今天終於好一些,直奔采泥畫廊。事先我並未通知畫廊,卻在門口巧遇董承濂。而他本來上週已經要回美國Oregon ,延期至今晚。
於是我得到了一個天才親自的導覽。
影片是董成濂此次除了內外宇宙(Inside& Outside Cosmos),最受矚目的作品。他取名「花.香」,我自己給了一個新名字,Blessing Rose.
其他展品包括因新冠病毒而創作的「聚散離合」,「陰睛圓缺」。人們因為大流行疾病,孤獨而居,但相聚的時候,我們真的在一起嗎?
陰睛圓缺,從一個黃色的亮光開始,光彩愈來愈凝聚,就在轉為繁華金橙橘色時,光消失了,出現鏡中的自己:然後那個鏡中折影的你又被新的金色亮光遮蔽了。陰、睛、圓、缺,在你以為最光彩奪目的時候,正是你消失的時刻。
最令人感動的兩件作品,包括「果樂」,如希望之光,讓我想起Leonard Cohen 的詩歌,光代表希望,黑暗代表永恆。我望著作品,竟然流下了眼淚。董承濂的作品中,他以特別的原創精工、設計、裝置、科技,使一個藝術品可以擁有巨大的如詩歌、甚至超越詩歌的能量。
他的「內外宇宙」,是此次展品中最強烈的震撼創作。明日再為各位介紹,而且我錄下了創作者本人親自的解說。
看完展覽,我告訴蔣勳老師我的感觸。他說:天真、善良、專注、溫柔-⋯⋯Nick (董承濂小名)有一切童話般的美好品質。
如果你想探觸也尋回自己失去的天真善良靈魂,如果你想冥思人、光、移動、鏡、反射、宇宙、我們的內在、外在與宇宙的對話:在擁擠的台北市某個角落,有一個可以帶你靠近一個無邊界天堂宇宙的地方。
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DONG
蔣勳撰文介紹董承濂:
承濂對金屬工藝的興趣已經不局限在材料本身,他自幼學過小提琴,對聲音很敏感,他也一直著迷於宇宙天文星體的奧祕,著迷於物體引力與漂浮的物理現象,他近期的作品大量試探與現代科技結合,成為綜合磁力懸浮,聲音與光的多重裝置。
2014年在台北的展出,以磁懸浮動力運轉的五組金屬球體,像宇宙間星體的秩序,安靜地互動著,靠近或離開,吸引或排斥,彷彿不可見的〈黑洞〉〈白洞〉冥冥中因果的軌道,自有牽引,不生不滅。
美術中「術」的訓練承濂陸續專注而認真的練習,素描、書法、油畫、篆刻、金工,但在進入四十歲前後,他所學習的「術」都必須歸向一致的美學核心。
那有點像他近期作品對宇宙銀河系星體的探討,他彷彿尋找著浩瀚宇宙間不可知的秩序,那些星球與星球間的牽引運轉,是什麼樣的力量在維持?引力之間有一定因果嗎?
他在作品裡詢問著,探索著。「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想起在承濂大二時上中國美術談到的屈原的〈天問〉的句子,詢問時間的最初,詢問空間不可知的上下秩序,兩千年前屈原對茫昧宇宙的發問,彷彿也是一個年輕生命到四十歲在作品裡一直繼續探問下去的宇宙本質。
人類的確知道如此有限,因為自大,就被無明蒙蔽,因為謙遜,或許才會看到更多真相。
前兩年承濂從舊金山北上,跟我在溫哥華會合,到惠斯勒的冰原高處看那年難得一見的獅子座流星雨。
夏季八月的夜空,裹著毛毯,在闃暗的曠野裡看大片星辰殞落,宇宙的美,使人驚嘆,使人錯愕,使人感傷,如此揮霍,卻仍然只是不增不減。那一天我們談到《金剛經》,正是他二十歲書寫過的句子「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他天真地說:「所以『如來』並不是佛殿上那一尊像——」
承濂2015年八月開始在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作品有十件,大概總了他近幾年系列性思考的宇宙現象和生命現象,像〈引力〉(Gravity),像〈空間〉(Space)(圖五),像〈關於永遠〉(about Forever),可能是西方希臘亙古哲人的物理學探問,也可能是屈原的〈天問〉,當然也可能是印度恆河岸邊探索生命者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現代創作者,其實不只來往於各種材質,無所拘束,其實也自由來往於古今中外,沒有民族或國家的界線。
那次亞洲大學展出的〈引力〉(Gravity),是旋轉墨色方塊,磁懸浮於一平面上,平面隨方塊重力凹陷變化,使我想起探索外太空星球者的腳,踏上無重力的空間。
我們要如何界定自己肉身的重量?如何界定一根羽毛與一片落葉的重量?
或一聲嘆息的重量?
經過拋光處理的金屬球,以磁懸浮方式在虛空中運轉,上升或下沉,靠近或離開,華麗而又孤寂,像天空星辰,也像我們生命的際遇。
叫作〈時間〉(Time)的旋轉沙漏造型,用玻璃纖維構成,畫滿超現實素描,懸浮在木製基座中,因為沒有附著的上下點,更像時間無始無終的輪迴。
最近的作品,他開始把自己長期訓練的素描繪畫在立體的大型雕塑上,像〈關於永遠〉,三公尺直徑的旋轉動力雕塑,裝置著18扇葉片,葉片翻轉,畫中地平線也跟著翻轉,馬賽克鏡片閃現創作者的素描,彷彿人的創作,在永恆時間裡,或許也只是瞬間的存在。
然而,朝日或夕陽,潮汐或滄海桑田,何嘗不是「瞬間」?
我曾看到一組作品,題名是〈不思議片刻〉(Divine Moments)一張古舊的木製搖椅,在空間裡彷彿可以靜靜搖晃,是沉思的時間,是回憶的時間,是冥想自己和宇宙的時間,在搖椅上是三件磁力懸浮的物件,像變形的蛹,像還在探索自身形狀的生命,探索著,思維著,可以是這樣嗎?或是還有其他可能?「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所有的「相」,都還在演變中,都在變化,不是最後定論,在那一時刻,時間在變化,空間在變化,自己的生命也在變化。沉思、冥想與回憶,或許都只是假設,因為謙卑,才可能領悟一點真實吧。
我問承濂這件作品的創作思考,他說是2014年回台灣展覽,偶然的機會跟家人去道場,隨信眾靜坐,剎那間感覺到自己身體內的變化,感覺到時間與空間跟自己的對話,感覺到身體裡許多空間的變化,感覺到光,感覺到聲音,一個神祕而又如此真實的世界。一張木製的老舊椅子,三個磁懸浮的現代物件,有了不可知的因果,有了與創作者對話的因果。
藝術創作是一種漫長的修行,修行有宿慧,也有機緣,承濂坐在自己裝置的許多磁片構成的空間中,冥想、靜坐,他或許也嚮往自己的身體可以無重力,可以懸浮,可以更自由出入於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可以跟宇宙對話,可能是「磁場」也可能是「領悟的道場」,在時間之流中,恆河的沙,無數、無量、無邊的虛空,這肉身會輪轉成不同的肉身,曾經在某一星體,也會再去往某一還未曾知悉的星體,「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http://m.udn.com/xhtml/HistoryArt?articleid=4406099
董承濂
展覽簡介
「壇城」是梵文「मण्डल」(Mandala)的意譯,音譯即為「曼陀羅」,形象上則以精細繁複的唐卡幾何圖騰為人所知。
壇城有「輪圓具足」、「聚集」之意,在密續意旨「擷取精華」;古印度時代用以指稱國家領土與奉神祭壇;於現今一般世間法中,則指佛壇、佛堂或唐卡,乃至上層供奉的佛像與菩薩像等。
壇城的外在意義,是指諸佛菩薩本尊安住的淨土宮殿;內在意義,則是眾生心的清淨相;是故壇城不僅象徵本尊,同時也是揭顯宇宙真理的圖繪。
壇城有如構成天堂的藍圖,不同的幾何造型象徵不同的佛菩薩,又或對應特定的天界,凝縮其中的顯像與意境,在意義與形象上兼具「無限之大宇宙」與「內在之小宇宙」不二的意涵,成為觀想修行的憑藉。
依據西藏密續傳統,佛壇上應備「八供」:「水、水、花、香、燈、塗、果、樂」。此「八供」,是世間的五種妙欲「色、聲、香、味、觸」的具象表徵,故也是所謂「美好圓滿,有如天境」的構成要素。本展《壇城》展出的四件作品,即將「八供」分為四組各兩供,相互結合衍生創作,引領觀者進入精神性的領域。另外,運用天文學、物理學等探索時空的科學理論,本展盼望以豐富的視聽語彙,創造猶如宇宙變幻的眼界,打造精神境界的饗宴,使人跳脫每日的周而復始,以「空」來進行療癒。作品不帶任何敘事/故事,以其實體作為媒介,傳遞氛圍,讓意識放空,協助觀者前往探究個人自身未知的領域。
「佛堂善歌」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佛堂聖歌(善歌)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善歌丨佛堂故事多丨调寄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善歌 【跟著仙佛走】調寄-跟著感覺走(善財童子慈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永遠的牽掛(济公活佛慈训) [善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善歌: 原佛】(調寄: 她說) (濟公活佛慈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善歌丨佛心丨調寄:花心丨活佛師尊慈訓丨白陽小徒兒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調寄:月光】語寄:道心_道心小仙童慈訓 【善歌】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佛堂軼事多(善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德煜佛堂善歌(1)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一貫道善歌分享平台- Posts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善歌集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善歌集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youtube善歌 - Ronia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youtube 發一崇德善歌 - Brigitte 的評價
- 關於佛堂善歌 在 善歌:紅塵綻蓮(千里之外) 八仙藍采和慈訓(2007) Lotuses ... 的評價
佛堂善歌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郎木寺的羅讓達吉(下。文長。有耐心者得天助😄😄😄。
個人認為本文最後一段寫得最好。拍攝與寫作於2004年。
前幾張是準備吃、或吃完往生者軀體的禿鷹,後面是比丘尼與達吉。)
(接上
郎木寺只有一條路﹐全是沒有路面的泥土路。到郎木寺的第一天﹐天是陰的﹐路是濕的。路上沒什麼車。偶而有車經過﹐便濺起一灘泥。)
離開佛堂﹐一些藏民主動地向達吉問好﹐他也同藏民們聊了幾句。
每個人都屬於這草原的大家庭﹐僧俗是大地的手足。
在達吉的家裡﹐他告訴我們﹐郎木寺除了寺院的開銷以外﹐另外還要照顧隸屬郎木寺的一所小學的全部支出。
當比較清寒的學生畢業了﹐寺院就會請求鎮上每四﹑五戶人家負責一個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
達吉的家就在這殿旁。
也許當我在網路上看到達吉名字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結緣﹔
也許他那天真的本性﹐超越了後天的一切掩蔽和扭曲﹐讓人一見如故。
我們似乎有著默契﹐下一步是進入他的屋子再聊。
達吉的房舍是個小小的四合院﹐中庭正曬著被褥。
他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房間﹐沒有椅凳﹐只容下兩張床。
我們人多﹐頓時沒有空間讓人轉身了。
待我們坐下之後﹐達吉祥和平靜地捧著哈達﹐套在我們的頸上﹐倒是沒有接待員的那種熱絡﹐反而更顯真誠。
這家是達吉的父母親戚合力出錢幫他蓋的。
雖然寺院准許六級以上的學生有房子﹐但蓋房子的費用還是要僧侶自行張羅。
達吉是八級的學生﹐不僅可以自己有房﹐還可以收徒弟。
達吉就與四個徒弟一齊住在這小小的四合院﹐也難怪他的房間﹐就只容得兩張床了。
四個徒弟中﹐兩個家境不好﹐達吉就和另外兩個徒弟一齊負責他們的生活。
郎木寺有四個學院﹕聞思﹑續部﹑時輪﹑醫學。
全部的學習分為九級﹐每級三年。
達吉從八歲開始學習﹐已經二十二年了。
二十二年僧侶的生活﹐似乎無法想像﹐然而﹐達吉卻沒有什麼關鍵性的「決志」的過程。
「所以你在寺院的支出﹐家裡還得照料﹖」
「是的。」
「那家裡怎麼看待你的出家呢﹖」
「他們覺得這是整個家族的光榮。
我八歲的時候父母帶我到寺裡﹐師父問我有沒有辦法謹守五戒﹐我自認為沒有問題﹐便留下來了。」
「那你這二十多年﹐難道都沒有動搖過嗎﹖」
「沒有。這兒的出家人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怎樣的一個事業。
我非常高興能夠在這兒生活﹐也特別感激我的父母將我送來這裡。」
達吉將「特別」兩字加上重音﹐認真了起來。
平常說話時總保持的笑容﹐這時也收了。
我沒料到﹐達吉嚴肅起來﹐會讓人不由自主地﹐集中精神順著他的感覺和思路。
我連帶也想到在一生中父母曾經替我做的決定﹐那一件讓我感激了呢﹖
我們保持了片刻的沉默。
達吉的心裡是令他驕傲的的感激﹐我的心裡是想找出答案的思考。
「當九級的學習結束之後﹐就可以辨經﹐如果通過﹐就可以成為KISHI。」
達吉沒有用漢語音譯「格西」。
他恢復了笑容﹐而且顯得精神抖擻﹕
「成為KISHI之後﹐就可以在本寺傳授佛法。」
「噢。」我們恍然大悟﹐這又把達吉逗樂了。
「不過要在安多地區傳法﹐就要通過安多地區其他寺院的辨經。
最後就是到拉薩﹐接受拉薩僧侶們的考驗。」
達吉每說到一個地方﹐笑容就隨著愈大。
這條漫長的路﹐應該是一層層的挑戰﹐等待勇者迎接。
但對他而言﹐卻是通往香巴拉的幸福之路﹐一路喜樂。
我們忘情地聊著﹐等到天上下起細雨﹐也是該走的時候了。
達吉趕緊將被褥收起﹐那身影十分地熟悉﹐像是童年時每天所看到的影像。
收完被褥﹐達吉送我們回售票口。
我們邊走邊聊﹐達吉時而抖抖手﹑整理他的僧袍﹐時而回頭對我們微笑。
我看到這僧人﹐有著入世間的和藹﹔
也認識到自己﹐在這藏區的山坡﹐享受這自然的慈愛。
這時有一群僧人走過﹐僧袍的顏色稍淺。他們和達吉交談了會兒。
我想﹐僧人交談﹐自然是離塵的經律論。
談畢﹐達吉緩緩地向我走來﹐保持著他時刻掛在臉上的笑容﹐告訴我﹐這些比丘尼平常都在廟裡禮佛頌經﹐沒什麼機會和外界接觸。
看到我在攝影﹐希望我替她們照幾張像。還沒等到我的回答﹐那些女尼們﹐已經不好意思地捂著嘴﹐一個躲在另一個背後﹑偷偷地笑著。
這自然的畫面﹐頓時間讓我忘記了他們的身分。
我已分不清楚﹐是她們心中的佛性﹐向著世間流轉﹐流露天真﹔
還是我已經在這自然的感情中﹐為那佛性接引。
經律論已經不需要談了﹐佛法就在這自然之中。
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達吉和煦的笑﹑比丘尼們羞赧的笑﹐這世間的展現﹐滿是喜樂。
法演禪師說﹐「千峰列翠﹐岸柳垂金﹔樵父謳歌﹐漁人鼓棹﹔笙簧聒地﹐鳥語呢喃﹔紅粉佳人﹐風流公子﹐一一為汝諸人發上上機﹐開正法眼。」
這山坡上﹑達吉的身上﹑比丘尼的身上﹐滿是法眼。
然而﹐我在想﹐我是在這與自然合一的藏區﹐一切都可以證得佛性。
那麼在那條車水馬龍的忠孝東路呢﹖
我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個極端。
那天在人間道餐廳﹐文華談到他搖頭派對的經驗。
藥品的說明特別寫著﹐吃了那藥之後﹐會產生類似像天堂的感覺﹐千萬不要把幻覺當成真實看待。
然而﹐他卻說﹐他所感受到的﹐不只是感覺而已。
他覺得自己的靈魂已經離開了肉體﹐向上飄忽。
而吞下奧林匹克2000之後﹐感覺也是異常平靜。
他在逃避嗎﹖
可是即使我在那藏區所得到的愉悅滿足﹐不也是逃避現實才可得的嗎﹖
佛法雖然寬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當下具足。
然而﹐跳脫迷失﹐尋求生命的圓滿﹐填補那塊缺角﹐卻也正是我們眼下的功課。
對嘉華而言﹐這不是一種不需要旅行﹑不離世間的一種尋求超越的方式嗎﹖
是那些嗑藥的人本身的生命就虛空﹐藥物使他們得到了宗教所給予的滿足﹔
還是藥物令他們空虛﹑損傷他們的腦細胞﹐令他們萬劫不復﹖
如果藥物不會傷身呢﹖
我開始羨慕達吉﹐乃至於羨慕那些一切俗事已了﹐在轉山朝聖途中死去的藏民。他們有著信仰﹐即使未經證實﹐卻無矛盾。
在西藏阿里有兩個湖﹐瑪旁雍錯﹑拉昂湖。
藏民們圍著瑪旁雍錯轉﹐因為那是神聖之湖。
沒人去拉昂湖﹐因為那是邪惡之湖。
然而﹐這兩個湖中間有條河﹐它們的水﹐靠著那河﹐是相通的。
西藏人不需要特意地消滅拉昂﹐也不需要捍衛瑪旁雍﹐也沒有矛盾﹑對立﹑統一的過程。
善與惡湖﹐是自然的一部分﹐依舊存在。
而西藏人民對善的守持﹐卻沒有被任何矛盾的因素動搖。
離開了郎木寺﹐我想著為什麼會愛上這個小鎮﹖
我成長在大都市裡﹐莫非是對都市所無法得到的那種田園之趣嚮往﹖
我想著想著﹐突然想到了三十年前的忠孝東路。
那時是條沒有路面的泥土路。那一天﹐天是陰的﹐路是濕的。
路上沒什麼車。偶而有車經過﹐便濺起一灘泥。
小達吉牽著母親的手﹐穿過那泥濘的馬路﹐到小學報到。
那快樂的時光﹐在他的心靈裡﹐就是世界的全部。
他不知道這條路會成為台北最繁忙的馬路﹐他也不知道﹐有一天﹐他會在另一個時空﹐走在一樣的泥濘路上。
那時﹐他早已是另外一個人﹐可是卻會看到他自己。
佛堂善歌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記得前陣子有一個完美懷疑是有精神病發作,聲稱自己已經成佛,叫自己我金剛企業佛的傢伙嗎?
近期有收到他的一些訊息,很經典,所以把它截圖,因為我不是他的輔導員,我是遮了他的號碼私隱,其他的留言,到了江魔手中,就要有心理準備會被他拿來炒娛樂。
(這個人生在檳城的,前陣子因為行動管制的關係,有佛教界的朋友因為有開線上佛教課程,遇到了他。問了我了解了情況後,應該也明白怎麼做了。你想想,我朋友只是一介佛教弘法者,怎麼好意思教導或接引一個自稱已經成佛的人呢?)
我也很用心的抄了訊息下來給大家了解,我會在括弧中評點一下。
記得!非常經典,不要喝著咖啡而同時閱讀,我擔憂你的電腦會短路:
-----------------------------------------------------------
你懺悔業障了嗎?
如果你懂得懺悔我會饒過你 (評:Narcissistic Complex自大狂、報仇心理)
把你的名字從江魔改佛弟子江健永
然後不斷分享我的Post (評:自大狂很需要別人來歌頌他,特別是行動管制期)
還有一天你給我做108拜
拜佛陀
否則你的日子會很難過 (評:威脅)
不為自己想想也為你的妻女想想 (評:又不想讓你覺得他是威脅你,所以就說為了你家人)
你要學甚麼法門我都可以教你 (評:自大)
你要這世人成佛我也可以幫你 (評:自大,但我都沒有興趣這世人要成佛)
只要你放下你的自我
還有每天給我唸一遍地藏經 (評:我估計他自己有唸地藏經,所以會一直要推薦給他人。但,我不建議有憂鬱症的人唸地藏經)
然後分享你跟我學佛的心得 (評:要人家歌功頌德他)
你講課賺不到錢我也可以幫你 (笑評:他自己講課都不知道能不能賺錢)
只要你做我叫你做的事 (笑,我只能笑不能評)
你遇到我是你幸運 (大笑,完全不能評)
三生修來的福 (笑到滾地,幾乎窒息,失去評的能力)
你要感恩
認真修行對你和家人都有好福報
還有叫你的徒弟們做同樣的動作 (評:這是伏筆,請看下文)
你有慧根可以讓這些人成佛,趕緊懺悔虛心勤進學習
這上半輩子做了誤人子弟的講師,灌輸零和思維給那些無辜沒社會經驗的年輕人。
這個業不淺
損害了國家利益,還有社會成本 (剛才笑到口腔酸掉了,評不到)
你可以不用為了下一堂課的報名人數和下半年的收入煩了
只要你做我弟子,你要轉行做甚麼我都可以幫到你 (評:雖然他自大,但他好像很需要我成為他的弟子)
我之前侮辱你的學生是要刺激他們思考無條件把你當神的下場
還有侮辱你老婆不是針對她,是要給大家知道你的無能,你的合理化功力很強。
好好善用
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 (評:很需要我聯絡他.....或者是很需要任何人聯絡他?連江魔這種卑鄙小人也想渡化)
我沒有甚麼要求,只要你幾萬個粉絲接引到我的Profile (評:這就是我上面說寫的伏筆,他要我幾萬粉絲全部引去他的那一邊)
還有馬上把我Unblock (評:站在這麼高的地方講這要句,很不配搭)
你還有個壞習慣就是你懶,沒有自律
所以我要你做108拜,一遍地藏經 (評:他應該有常唸地藏經,但他之前是有憂鬱症的,我反而不苟同)
還有跟我分享我寫著的這本書給你的粉絲(評:自大到宇宙無敵的佛,還是需要一眾魔子魔孫的支持)
你很幸運 (評:我沒辦法笑了)
我讓你隨時Call我跟我學佛 (評:他應該以自己的自大,嚇走了很多人,他不是真的很需要我打電話來跟他學佛,而是需要任何human connection。)
請問你們有誰知道檳城哪裡有不錯的地皮,我想蓋一棟:無敵金剛企業本尊佛堂 (評:這是我遇過有精神分裂的人,會在講話中,突然間換話題的習慣)
接電話!!!(評:怒了!)
你打算逃避到幾時?!? (評:大怒了啦!!!)
----------(全文完,我已經封鎖了他)---------------
重點:
有精神分裂、有狂躁憂鬱症的人,最好不要碰禪修。
重複:最好不要碰禪修,因為你心中的鬱結、陰影、恐懼、嚮往,全部會被放大到正常人沒法支撐。
還要記得:不吃藥,不見輔導員,會很危險。
佛堂善歌 在 佛堂聖歌(善歌)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