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物單元,邀請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 林子鈞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新書《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林子鈞首部著作——如果夢想無比重要,十年一夢又如何?》/ 悅知文化。國際教育組織「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 林子鈞,相信教育可以為貧窮學童翻轉人生。25歲的他,熱愛邊界之外的冒險,偶爾登山、自由潛水、獨自旅行,常常作著「再流浪一次」的白日夢。在工作的時候奉行理性思考,平時卻著迷於文字創作;計畫未來的時候,總愛為人生出難題,跌倒後卻依然相信夢想。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7E_RzkA-AYQ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簡介:
正因為處處是未知,我們才能發瘋似地,把青春賭給夢想讀第一志願、到知名企業上班、領穩定薪水……社會為我們定義了「正道」,但夢想如何存活?未來該何去何從?有時我們覺得自己沒有選擇,也許只是因為恐懼失敗,但與其活在框架人生,不如踏上未知旅途,對於年輕的你,忽遠忽近的人生才是常態,又苦又痛的經驗才是成長,你終將發現,原來尋找自己是永遠的進行式,只要本心從未變過,又怎會害怕前路迷茫?
一本關於煩人的迷惘、狼狽的失敗、痛苦的成長、現實的社會、殘酷的世界,卻也關乎還在追逐的你。二十歲,選擇到尼泊爾震央成立國際教育組織的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林子鈞,以真摯的文字寫下在偏離正道的冒險路上,如何撕下標籤、如何倒地不起,並且在這一切歷程中,儘可能保留最真實的自己。如果你也渴望改變,歡迎上車,與我們一起衝撞這個世界!
◎來賓介紹:林子鈞
國際教育組織「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相信教育可以為貧窮學童翻轉人生。
2015年,前往尼泊爾震央廓爾喀創辦NGO;2017年,獲選臺大社會貢獻獎、獲邀校慶致詞。同年,畢業於臺大經濟系,並獲得尤努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基金會遴選,代表臺灣前往孟加拉總部參與培訓。2018年,帶領團隊拓點至尼泊爾第二震央吉里地區;2019年,獲《親子天下》評選為教育創新百大團隊。2021年,《天下雜誌》評選為天下四十週年【未來領袖—變革者】,為最年輕入選者,《換日線》亦評選為【10×10亮點人物】。同年,發起「亞洲NGO人才學校」,前往越南、柬埔寨、印尼、緬甸開啟服務新篇章。
25歲,熱愛邊界之外的冒險,偶爾登山、自由潛水、獨自旅行,常常作著「再流浪一次」的白日夢。在工作的時候奉行理性思考,平時卻著迷於文字創作;計畫未來的時候,總愛為人生出難題,跌倒後卻依然相信夢想。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逆風的手搖鈴」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古梅 內容簡介: 時代的真摰記錄,臺灣文學的鄉土芬芳,港口小村歲月, 一份陌生的關愛,轉化為深刻的永恆之情。 以戲劇的張力,引動人生! 那時,校園的鐘聲要以手搖鈴走遍校園; 那時,遠方的想念難以言說;那時,愛可以無...
「何培鈞簡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何培鈞簡介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何培鈞簡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何培鈞簡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何培鈞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何培鈞簡介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何培鈞簡介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何培鈞簡介 在 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小鎮」專長換宿為竹山找生機 的評價
- 關於何培鈞簡介 在 「照著你心底的熱情去走!」~天空的院子何培鈞 - YouTube 的評價
何培鈞簡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篇要推薦一個粉絲專頁給大家:MindDuo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的好處已經不用我多說,不僅對孩子的身心及語言發展好,也是培養良好親子關係很重要的活動❤️❤️❤️
但可以一起讀的書籍真的太多,我相信一定會有爸媽在選擇方面沒有頭緒,只好不斷隨波逐流😂(看別人推一本就看一本買一本)
因為知道大家都痛點,我才來推薦這個粉絲專頁啦😊
🌟簡介一下:
MindDuo親子共讀,是由一群熱愛閱讀的工程師爸媽所創,希望能藉由繪本豐富孩子的童年,讓父母能以書佐以愛和陪伴,和孩子一起開心成長。
(工程師爸媽不容易啊!!)
🌟優點在於:
(1)不定期舉辦好康活動
(2)豐富的主題書單與繪本推薦👍
(3)親子共讀技巧大公開👍👍
(4)育兒資訊不漏接
🙋♂️對於共讀不知如何開始的爸媽,不妨好好地瀏覽一下這個粉絲團和網站~
-MindDuo親子共讀:
https://mindduo.benq.com/
-MindDuo親子共讀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indDuoRead
❤️為了多多推廣親子共讀,非常感謝他們提供抽獎❤️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8月31日 23時59分止 (台灣時間)
➡️參加辦法:
1.按讚或追蹤兩個粉專:
MindDuo親子共讀 & 黃彥鈞 黃老斯
2.按讚並公開分享此抽獎貼文
3.在貼文下方回覆「按讚MindDuo親子共讀的截圖」,並tag兩位家長一起來親子共讀。
4.每人限留言一次。
5.會抽出3組(繪本+精美筆記本)
繪本我先不公布,都是很棒的書,給大家驚喜😂
6.將於9月1日貼文下方公布得獎名單
(本次活動不寄送海外,請多多包涵)
=======
🌟🌟🌟人數滿額加碼:(這超讚的,下重本欸,大家衝一下)
若活動參加人數大於1000人參加,則會加碼抽一盞市價$6490的BenQ MindDuo親子共讀檯燈!
介紹在此:
https://www.benq.com/zh-tw/lighting/parent-child-lamp.html
何培鈞簡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苗接種】就是利用免疫系統的運作原理,使注入接受者體內的物質類似或等同於異物,而引發相似的生理功能,以便於日後較具毒力的相似物質侵入體內時,能夠回憶起類似的狀況,加快對付病原的反應。
「免疫學」的研究正是協助人類對抗傳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世界上第 1 支疫苗是金納(Edward Jenner)博士在 1796 年發明的,而現代疫苗的技術,則是等到 1879 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了減毒疫苗的原理才建立的。
因為免疫反應是人類能有效控制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最根本基礎,對於像愛滋病、肺結核、肝炎之類的傳染病,只有更進一步了解免疫系統,才能發展出更有效力的免疫療法或疫苗,以達到預防或治療的效果。
此外,想發展有效用的疫苗,惟有從基礎免疫學研究來探究人體各類的免疫機制,以進一步了解傳染病原的致病機轉,才能提升疫苗的效用。
現今,生長在臺灣的人們從出生到長大,都需要接種十多種疫苗,你知道疫苗的由來嗎?接種疫苗的目的為何?施打疫苗的種類有哪些?每支疫苗有何不同?疫苗的未來如何?(資料來源:【註1】)
■疫苗的作用是如何被發現的?
在疫苗尚未存在的時代,是一個比現在危險得多的世界。如今完全能夠避免的疾病,在當時每年會奪走數以百萬計的生命。
在公元10世紀,中國人首先發現了疫苗的早期形式:通過讓健康的人接觸某種疾病結痂後的皮膚組織來建立免疫力。
八個世紀後,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注意到,擠奶工們可能會患上輕度的牛痘,但卻很少進一步染上致命的天花。
1796年,詹納在八歲的兒童詹姆斯·菲普斯(James Phipps)身上進行了一個實驗。這名醫生將牛痘傷口中的膿注入這名男孩體內,他很快就出現了症狀。
菲普斯一康復,詹納就將天花注入他的體內,但是他卻沒有患病。牛痘令他對天花免疫。1798年,實驗的結果公之於世,“疫苗”這個詞第一次出現英文的“vaccine”的詞源正是來自於拉丁文的“vacca”(母牛)。(資料來源:【註2】)
■現代疫苗的技術
則是等到 1879 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了減毒疫苗的原理才建立的。他先從患者身上取出病毒母株,把它的毒性減弱後進行繁殖,再製作成疫苗注入人體內,使人體產生抗體。因病毒毒性已減弱,所以不會造成疾病。這種減毒疫苗的原理廣泛應用在卡介苗、水痘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巴斯德發明的傳統減毒疫苗、死毒疫苗等技術,至今仍是製造疫苗的標準技術,也開啟了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研究的大門。
■人體為何要接種疫苗?
疫苗接種的主要目的是使身體能夠製造自然的物質,用以提升生物體對病原的辨認和防禦功能,有時類似的病原體會引起同一類病原的免疫反應,因此原則上一種疫苗是針對一種疾病,或相似度極高的病原體,以牛痘預防天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外,在 20 世紀末,免疫學家發現疫苗也可能具有治療功能,並發展出相關的理論和應用。
▶「預防」
疫苗接種多數是一種可以激起個體自然防禦機制的醫療行為,以預防未來可能得到的疾病,這種疫苗接種特稱為「預防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B型流感嗜血桿菌、B型肝炎、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等的疫苗,都是目前常見的種類。
疫苗不僅可以使接種者罹患該疾病的發病率下降,當一種疫苗所對付的疾病僅感染單一物種時,便有可能消滅病原,例如:天花疫苗。
▶「治療」
疫苗也可以用來做積極的免疫治療,這種技術刺激免疫系統大量生產抗體,或是以外來的相應抗體,共同對付已經感染的患者體內存有的病原。
例如:B 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治療型疫苗
預防型疫苗的功效是讓尚未被感染的健康人體產生具保護效果的抗體,相較之下治療型疫苗研發難度較高,因為多數帶原者都是在胎兒或幼童時期接觸到 HBV 的感染,在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的階段體內就已存在 HBV 抗原,所以免疫系統容易將HBV 抗原也視為自身的抗原而產生耐受性,不易引起針對 HBV 抗原進行攻擊的反應。因此為了突破在帶原者體內已形成的耐受性,治療型疫苗的設計則以佐劑或利用其他方式加強HBV 抗原的免疫源性(資料來源:【註3】)。
■疫苗是毒素改造而來?
▶傳統疫苗
可分成「去活性疫苗」、「活體減毒疫苗」及「類毒素疫苗」 3 大類。
➜「去活性疫苗」:
是透過熱或化學藥劑,把致病微生物結構破壞或把它殺死所形成的,但因部分結構仍完整,可誘起免疫反應達到免疫治療的目的,如流感、霍亂、腺鼠疫、A型肝炎等的疫苗。但這類致病微生物毒性較低、時效短,無法引起免疫系統完整的反應,有時必須追加施打。
➜「活體減毒疫苗」:
是利用培養技術製造出的減低毒性活體微生物的品種。由於免疫反應主要偵測的是病菌本身外部的構造,因此減去毒性物質或微生物代謝產物仍可有效產生施打疫苗者的免疫力,例如黃熱病、麻疹、腮腺炎等疫苗。
➜「類毒素疫苗」:
此外,某些微生物本身無害,但其產生、釋放的毒素是疾病的根源,科學家便把這類毒素改造或破壞以形成類毒素疫苗。這類疫苗具免疫反應所需的基本誘發功能,卻不傷害接種者,例如破傷風和白喉疫苗。
▶基因疫苗
針對目標細胞,藉由改造過的病毒或細菌感染,以插入基因或調節基因表現的手法,引起免疫系統的活化。若這些細胞因此在表面呈現異於接種者本身的物質,將會被免疫系統辨識而受到攻擊。目前研究發現,基因疫苗可以引發高效價的抗體反應,同時伴隨細胞性免疫反應,包括輔助T細胞和殺手T細胞。在人體內殺手T細胞利用其細胞表面受器,專司負責發現並清除受病毒感染的細胞,同時對癌細胞的治療也有顯著的效果。
因此如何引發具專一性的殺手T細胞,一直是預防和治療性癌症疫苗研發的重點。而用傳統的死毒疫苗或重組蛋白疫苗免疫,通常無法獲得有效的殺手T細胞反應。
(資料來源:【註1】)
■疫苗給人類的貢獻
在過去一個世紀,疫苗幫助全世界大幅度減少了很多疾病的傷害性。在麻疹的第一株疫苗於1960年代問世之前,每年約有260萬人死於這種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麻疹疫苗令2000年至2017年間的麻疹致死人數減少了80%。(資料來源:【註2】)
傳染性疾病一直都是人類最大的死因,每年有 1,700 萬人死於傳染性疾病。在傳染性疾病的預防上,疫苗的使用比任何其他醫學方法對人類健康的貢獻都要大。 (資料來源:【註1】)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簡介
➤➤議題召集人:李秉穎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院兒童醫院)、張峰義教授(國防醫學院)
➤➤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在於疾病的預防,我國疫苗財源主要來自菸捐,未有獨立疫苗基金,且新疫苗單價相較以往貴好幾倍,如何提升民眾正確的預防健康觀念,進而扶植國內疫苗的研製是迫切的課題。
會中討論時衛生福利部何啟功次長詢問到是否可能提議WHO流感疫苗選株時將亞洲或東亞地區納入特別考量?召集人李秉穎醫師說明,因為近年對於中國防疫的層面提升,目前WHO已將中國與亞洲的流感流行株列入選株的考量之一。
台灣已有能力可以製造流感疫苗,惟流感病毒株數量龐大且病毒會因時因地因人出現變異,若要自製須於選株時即相當嚴謹,才能精簡疫苗研發經費。
https://forum.nhri.edu.tw/projects/forum-projects/108-pp-5/
1.來源
➤➤資料
∎【註1】
科技大觀園 「消滅疾病,疫苗的發明與免疫反應」
https://bit.ly/2SSGxD7
∎【註2】
BBC News「疫苗如何發揮作用:為什麼仍有人質疑它?」
https://bbc.in/2ImcwtF
∎【註3】
免疫療法:治癒慢性B型肝炎的新契機 廖浤鈞 ; 劉士任 感染控制雜誌 29:4 2019.08[民108.08] 頁200-208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廖浤鈞、劉士任)
(https://bit.ly/3oOeROF)
➤➤照片
∎【註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疫苗接種 #疫苗 #去活性疫苗 #活體減毒疫苗 #類毒素疫苗 #基因疫苗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何培鈞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逆風的手搖鈴」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古梅
內容簡介:
時代的真摰記錄,臺灣文學的鄉土芬芳,港口小村歲月,
一份陌生的關愛,轉化為深刻的永恆之情。
以戲劇的張力,引動人生!
那時,校園的鐘聲要以手搖鈴走遍校園;
那時,遠方的想念難以言說;那時,愛可以無限大……。
一則最古早味的聯考時代紀事!
曾經廣受歡迎的電視劇《星星知我心》編劇家之一古梅,
沉潛多年,推出情感綿長、搖響人心的長篇力作!
國內名家王盛弘(作家) 吳鈞堯(作家)、凌性傑(作家) 真情推薦
等待的歲月既漫長也不平靜,充滿坎坷的童年,
只有引航艇的鈴聲帶給他一線希望……
這是發生在一九六五年台灣屏東東港的一所國小,由一位五年級小學生和校工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長篇小說。當時的台灣,國小畢業如想升初中(即國中)必須參加聯考,以考試總成績來分發,那時最好的初中是臺北的建國中學,直到一九六八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才結束初中聯考。這部長篇小說刻畫早年台灣的生活歲月,充滿濃厚人情味,並將島嶼南北端(屏東、台北)的城鄉地景與社會樣貌躍然紙上,主角努力上進以求報答生命中的恩人的真實情感描繪獨到,富有成長小說色彩。
小說主角是個不到十一歲的男孩孫亦剛。他從小失去母親,又得不到繼母的關愛,除了面對升學壓力,也十分思念遠方當船員的父親,常常在碼頭聽導航艇的鈴聲,期盼引大船入港的聲響,有機會迎接父親歸來。而他的繼母不准他來碼頭,待他苛刻甚至虐待。在學校的他成績落後,沒錢交補習費,甚至無法溫飽。老校工在每日搖鈴招呼學生上下課的生活中,發現了這個孩子,當這孩子向他討取這個破損的搖鈴時,老校工知道這鈴聲給他內心安慰,兩人也有了深厚的情誼。而孩子的純真質樸也溫暖了老校工漂泊、孤獨的心……
作品充滿生動的人物與地景刻畫,將台灣最南端與北端的人文景致與風情鮮活呈現。以文學記錄時代的角度而言,不僅窺見早年台灣的生活樣貌,也對台灣社會變遷留下珍貴、難得的紀錄。
作者簡介:古梅
資深作家。本名趙寶珍。小說、劇本之創作甚豐,小說有《魔鎖》四部曲,分春夏秋冬的二十四節氣,以科幻兒童故事介紹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生活習俗及科技的進展,獲得「好書大家讀」獎項,並於中國大陸正進行有聲書製作。另有《不滅的燭光》、《火種》、《夏堤河之戰》、《孤女的願望》等小說,劇本豐富,包括《星星知我心》(與夫何曉鐘合著)、《慈禧外傳》、《孤女的願望》、《大廟口》、《黃土地外的天空》等多齣連續劇,引發熱潮。
此外,歷任大專院校「文藝營」、「影視企畫編劇班」、「作文師資培訓班」等指導老師,多年來投入兒童、成人作文培訓教育,成果豐碩。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何培鈞簡介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usic: Sandra Tavali 2017 - "In A Soundscape", Composer's DEMO)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
何培鈞簡介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
何培鈞簡介 在 「照著你心底的熱情去走!」~天空的院子何培鈞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世界公民島:台灣工作坊】 鄉鎮品牌工作坊 何培鈞 主持/小鎮文創創辦人、天空的院子主人這是一個從before到after,勾勒你的品牌代表作。 ... <看更多>
何培鈞簡介 在 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小鎮」專長換宿為竹山找生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一群關愛地方的青年,眼看竹山鎮人口逐漸流失,以行動來逆轉頹勢。「小鎮文創」負責人何培鈞表示,結合外地的專長人才前來換宿,將在地產業、外來企業整合,用心經營在地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