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設計_日本的城市創新發展思考
這幾天推廣高雄城市觀光的影片在網路上話題火熱,其實包含觀光的層面,市政推行之時,必須要能讓「設計」成為施政的核心之一,將整個城市重新編輯設計,除了在街區規劃時能有更多有趣的活動展演可以進行之外,觀光也能在這樣的創意推行之下,與城市的創意工作者一起創造出既有觀光產值、又賞心悅目的企劃。
位於神戶的KIITO(#神戶設計創造中心)原空間是檢驗出口生絲的設施,2008年,神戶市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選為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當中的「設計都市」,2012年神戶將此廢棄空間重新整修成立了KIITO,作為推動設計進入人們生活的據點,舉辦許多展覽、講座、工作坊等活動,並進一步從設計的網絡連結世界各地城市。
#KIITO 副所長 #永田宏和 表示,日本目前面臨少子高齡化的衝擊,311之外今年也發生了非常多的天災造成傷亡,在在顯示日本已首當其衝地面臨這些社會課題,而他認為這些問題需要使用創造性思考來解決。永田先生覺得,台中與神戶有著蠻類似的問題,他希望 KIITO 在城市中成為一個連結當地居民與創意工作者的 HUB(樞紐),在世界上成為連結其他國家城市的橋樑,希望能在彼此共通的課題上互相分享經驗學習,讓彼此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國家城市的社會設計方法。
這讓我想起,台中火車站周邊因道路狹小且交通方式轉變,50年熱鬧的中區變成了沒落的舊城區,出現了不少社會問題,面對這個問題台中市政府推出中區再生計畫,希望藉由舊建築改裝,舉辦研討會、推動居民參與,也提供各樣的藝文活動團體進入,增加再生的能量,例如此次臺灣設計展主場館的「#臺中文化創意產業」也是這種概念,舊酒廠搖身一變成為熱門的打卡文創地點、百年歷史的舊台中火車站佇立著於新車站的前方、整治後的綠川、柳川,也吸引了許多特色店家及旅館進駐,將原本中區老舊的形象轉變為文創新景點,吸引了許多人潮,創造更多商機。
社會設計是近年來很紅的一個設計詞彙,設計是一種架構個人生活,並且讓生活豐富的智慧,也是一種製作道具的方法與技術。將設計的範圍擴大到整個民族與社會,設計成為發展城市與健全社會架構的一種方法,設計師不只是設計出漂亮的視覺或物品,更多時候談的是一個策略與平台的架構。
富山縣綜合設計中心顧問大矢寿雄說,富山是一個擁有傳統工藝產業與高科技匯集的有趣城市,他們持續推動「富山設計浪潮」將近30年,舉辦展覽、工作坊、研討會、競賽等,孵化許多結合當地傳統工藝、成功量產的熱賣商品。像是耳熟能詳的FUTAGAMI、能作等工藝品牌都是從這個計畫當中產出。
富山縣立近代美術館更在設計中心的協助下,於2016年大舉翻新,設計中心所長 #桐山登士樹 Toshiki Kiriyama 兼任美術館長,他以設計和藝術重新企劃展覽內容,請來永井一正設計LOGO,內藤廣負責空間設計,#三宅一生 則是設計制服,更邀來 #佐藤卓 規劃「#Onomatope屋上樂園」,Onomatope為日文發音,意謂擬音與擬態語,在美術館屋頂製造出一個兒童樂園,充滿著以各種描述聲音與狀態詞彙的遊具讓小朋友們玩樂,美術館不再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冰冷白盒子,而是一個讓地方居民能沒有壓力地親近藝術、甚至融入於生活的輕鬆場域。
市府作為一個服務人民的平台,如何將社會設計落實於人民生活?其實便是將設計作為市政的發展核心,創作與商業、生活與藝術、防災與平台等,都可以是社會設計發展的重心,當一個城市能以設計作為梳理市政的軌道,人民定能生活在一個便捷、美麗的幸福城市。
#世界設計之都2022在台中 #台中市政府 #社會設計
#城市設計 #觀光 #設計
#媒體協力 #design #世界設計之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he Work of Miyake Issey》目前在六本木國立新美術館展出的三宅一生展,透過三個不同展間以及互動裝置,讓人更能了解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這位大師,超過四十五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創作與演變。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創造服裝時總是以「人」為中心,他說:我想做出像牛仔...
佐藤卓三宅一生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日本中小企業都會發案子給產品設計事務所?】
東京設計師週時,AXIS雜誌發行了一本重量級的刊物,採訪了20年來曾登上封面人物的115位設計師,請他們聊聊對於這幾十年來設計的演變與看法。其中更舉辦了數場講座,探討日本設計的現狀與未來。我也到 AXIS Gallery 亂入了一個30代日本設計師圓桌會談活動,參與者有鈴木啓太、倉本仁、吉泉聰、角田陽太、岡本健,講題為「變化之物、不變之物、從這裡開始的設計未來」。
#當中聊到了日本設計產業的現狀以及未來的方向。前半場聽下來的感覺很有趣,因為這五個人除了鈴木啓太之外每個人我或多或少都曾因媒體工作而認識,但大家很少去聊過去自己早期的狀態。聽了每個人的分享才發現每個人都曾在家電大廠或是知名設計事務所上過班,像是吉泉聰之前在nendo,倉本仁與鈴木啓太是NEC的同事,角田陽太則是曾在英國的安積伸&朋子的設計事務所上班,岡本健則是在佐藤卓那裡。
岡本健說,他一開始在 #佐藤卓 的事務所上班時曾發生讓他覺得印象很深的事情,當時因為21_21 Design sight的工作的關係,他要到21_21的辦公室開會,當時經常看到 #三宅一生 在那裡晃來晃去。有時經過他背後的時候,會突然冒聲音出來說,這個文字再小一點不是更好嗎?給了他很多設計上的指導。此外,他覺得佐藤卓是一個很喜歡「猜謎」的設計師,經常喜歡在工作當中以「出謎題」的方式刺激大家想創意。有次要設計一個「品牌顧問公司」的LOGO,佐藤卓認為,所謂品牌顧問就是要把一個沒有形體的東西製造出一個型態出來,因此他向岡本健說,:「這間公司的LOGO概念便是『把沒有形體的東西製造出一個型態的形狀』」像是在繞口令一般的概念讓岡本健苦惱很久,提出很多發想後最後歸納出,其實這間公司的LOGO應該不需要這樣的形狀去限制,因此最後決定不畫一個具體的形狀束縛,而是以英文標準字去製作。
接著吉泉聰與其他產品設計師的分享讓我稍微明白了,#為什麼日本產品設計業界現在都能獲得許多中小企業製造商的外包設計案,其實有一部分是因為 #深澤直人 與 #nendo 的崛起。
吉泉聰說,他本身原本並非設計背景,後來才去桑澤設計研究所唸設計,但也沒唸完就因為當時佐藤大是學校老師的關係跑進nendo工作了。在nendo工作時他半開玩笑地提到因為自己不是設計背景的關係,有很多東西不太懂,nendo也不是只做產品設計,因此就莫名地做了很多不同設計領域的工作。他也認為,在2000年之前基本上每個領域都有所謂的大師存在,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但自從nendo橫空出世之後,不同領域的設計師也開始會做複合設計領域的整合性案子,設計事務所更從此跳脫「只做設計」的領域。
吉泉聰說的這件事很有意思。#90年代的日本設計界處於家電設計逐漸重要的發展期。工業設計像是火車頭一般帶著所有產業前進,家電設計部門總有百位以上的設計師各自負責自己的部分,就像電影工業一般,不等到正式電影上映那一天,其實永遠不知道自己負責的部份最後會變成怎樣的產品。倉本仁針對這點提到,說在大公司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只做自己負責區塊的設計,雖然有時候也會想要給針對整體產品的建議,但會被打槍說這是PM的工作,最後只能作罷。後來看到深澤直人為日本電信公司au發起的 iida 計畫設計的 #infobar 時,發現原來獨立產品設計師可以用整合案子的方式自由地做整體設計,才開始思考要獨立出來接案。
鈴木啓太說,在大公司的狀態基本上設計師可以單純做設計就好,但通常設計事務所的業主都是中小產業的製造商,他們沒有商品企劃的部門,因此設計事務所在日本產業中會被期待能提出一些具有嶄新可能性的提案,甚至要負責到整個專案的整合、視覺呈現等,深澤直人崛起後,加上像nendo這樣跨領域設計接案的設計事務所逐漸受到日本產業界以及世界矚目,#於是2000年後小設計事務所日本產業中也開始能得到中小企業製造商來的案子。
台灣至今仍沒有一家產品設計事務所,能專門接台灣中小企業製造商的委託做設計服務獲取設計費存活,多半都還是以接平面設計、政府標案才得以生存,再將僅存的盈餘投入自己品牌的開發工作裡,也因此台灣產品設計品牌乍看之下跟日本一樣百花齊放,但本質上有截然相反的不同。unipapa 是一個可能性,但為了打開產業信任設計師的道路,他們用設計免費去換設計上的自由度,並且以銷售業績來獲取設計上的利潤,同時為了公司初期營運的現金流,只能用線上選物店的方式寄售,但也同時拿到自己設計的產品的行銷經營權,利用這樣有點變形的設計委託服務方式打破台灣產品設計外包的困境。
#我個人是覺得台灣的產品設計業界需要一個如深澤直人或nendo一般世界知名的設計明星,加上 Unipapa 、 Five Metal Shop 等與傳產比較有合作關係的設計公司推波助瀾,#配合這幾年傳產二三代逐漸回流公司導入設計成為經營核心的趨勢,或許就有機會結合台灣很強的製造能力,一口氣去翻轉整個台灣產品設計幾乎可說沒什麼外包市場的困境。
接下來則是有觀眾(包括我)陸續提出眾多辛辣提問,下篇待續。
#鈴木啓太( Keita Suzuki )
#倉本仁 ( Jin Kuramoto)
#吉泉聡 ( Satoshi Yoshiizumi)
#角田陽太( Yota Kakuda)
#岡本健( Ken Okamoto )
変わるもの、変わらないもの、ここから始まるデザインの未来
#AXIS #design #future #japandesign
#TokyoDesignWeek #傳產 #創二代
#感覺可以在台灣也搞一個
佐藤卓三宅一生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1_21 DESIGN SIGHT Gallery 3 Open!
21_21 Design Sight 一直是浪人到東京時不管出差或是遊玩一定會到訪的一個設計博物館。這個博物館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不同,沒有所謂的館藏,每次都由三宅一生、佐藤卓、深澤直人三位總監共同討論出展覽主題方向,再交由21_21 Design Sight策展團隊企畫執行。
這個設計博物館的成立起因於三宅一生在2003年於朝日新聞寫了一篇社論「一起創立設計博物館吧!」,後來引起日本社會廣大討論,甚至獲得三井不動產等各大企業的全力支援,於是安藤忠雄以三宅一生的服裝設計「一塊布」的概念延伸設計設計建築、佐藤卓設計LOGO、三宅一生提供制服,再加上共同擔任策展總監之一深澤直人,一個可說集結日本最高設計總力的設計結晶「21_21Design Sight」於焉誕生。
去年首次移師台北所展出的「單位展」則是首次跨過三位設計總監決策,由21_21 Design Sight策展團隊自行提案的企畫,獲得台日兩地廣大群眾的迴響,讓人對於設計如何深入生活能有更為深刻的思考。或許是三位大師發現不是自己決定的方向也能有好的策展成果,建館10週年的此刻,呼應「希望超越人類雙眼視力2.0極限提供全新視點」的創館概念,上週 21_21 DESIGN SIGHT宣布,將旁邊的飲食空間改建成gallery3,並由佐藤卓就任館長,希望未來結合原有展覽空間的gallery1與2,能繼續以各種設計的前衛視角開放企業或學校來合作,讓設計與生活、社會能有更多不一樣的對話,也持續對設計的未來提出更多疑問與想法。
目前4.5月則是先於每週五晚上17點到19點在此新空間安排了免費設計講座,明天晚上馬上有一場是由土木展策展人西村浩與IDEO Tokyo設計總監石川俊祐的對談,題目為「つくりかたをつくること(設計作法的方式)」,不僅免費也不需預約,50位進場後便不再開放入場。櫻花季剛好有到訪東京又能聽得懂日文的朋友,不妨可以前去參加!
文/攝影:設計發浪
photo credit:21_21 DESIGN SIGHT
佐藤卓三宅一生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The Work of Miyake Issey》目前在六本木國立新美術館展出的三宅一生展,透過三個不同展間以及互動裝置,讓人更能了解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這位大師,超過四十五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創作與演變。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創造服裝時總是以「人」為中心,他說:我想做出像牛仔褲和T恤那樣,能讓大多數的人們自由穿搭的服飾。另外,此次展覽還首次公開三宅先生獨特的製作「商品縐褶」過程。Room A和Room B是吉岡德仁負責空間設計,展覽空間Room C由佐藤卓做會場設計,是大師vs大師的呈現。
√ 快來訂閱 Vogue 頻道:http://bit.ly/2eoVk7R
-------------------------------------------------------------
⊙ VOGUE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qo9tkf
⊙ VOGUE 官網影音專區:http://www.vogue.com.tw/live/
⊙ The Scene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pdjxq0
⊙ GQ 官網:http://www.gq.com.tw/
⊙ GQ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佐藤卓三宅一生 在 【本質設計|設計蒐集分享】 PLEATS PLEASE X 佐藤卓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三宅一生 PLEATS PLEASE X 佐藤卓.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品牌自1993年發表以來,在商品定位上一直具體傳達著Issey Miyake所訴求的最基本概念:亦即,"設計的真正 ... ... <看更多>
佐藤卓三宅一生 在 [分享] 佐藤卓的演講會後心得- 看板Desig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好讀網誌圖文版
https://blog.roodo.com/ngisedjr/archives/15609327.html
柔的設計/佐藤卓
「Super Open Lecture」進入第四回,邀請了在日本平面設計師業界赫赫有名的佐藤卓先
生來開講。開講前,所長內田繁說這幾回的演講的效果不錯,他希望藉由業界設計師跟學
生的互動讓設計界更加的活絡,而隨著此回「設計是什麼?」為主題而舉辦的四回講座的
結束,他也跟著思考下次的主題,或許是設計與日本文化的關連。他認為日本文化中的美
感孕育了日本近代的設計精神,而發展至今,也該是時候再回頭重新檢視日本文化的精髓
。
所長的演講告一段落,隨即佐藤卓先生登場。
在我印象中,好像ppaper曾經有一期專文介紹過佐藤卓,但其實台灣人我想還不是太認識
這位在日本赫赫有名的設計師。
到日本玩過的人一定有逛過日本的便利商店吧!
那我相信一定也看過這個牛奶的包裝。
「明治 おいしい牛乳」
設計這包裝的正是佐藤卓先生。
佐藤卓一上台便說他接在伊東豐雄、吉岡德仁、深澤直人等赫赫有名的設計師後面當壓軸
實在是愧不敢當,很害怕自己會講不好,而今天的主題是「柔のデザイン 柔的設計」,
他說他最後才會說明今天的主題,今天講一些和設計看起來無關但其實有一些相關的事情
。
一開場的投影片是佐藤卓本人在衝浪的照片。
正當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時,佐藤卓說他這輩子最愛的事情就是衝浪,可能到死都不會
改變;他覺得surfing是一種「心、體、靈」三位一體的運動,也就是人在大自然的海浪裡
與環境結合,不是去對抗他,而是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與環境同化,感受自然的流動,和
宇宙的韻律調和。
這倒是和深澤直人說的與環境調和的論點有點類似。
如果有人問他設計跟衝浪哪一個重要時,他皺著眉頭,很煩惱地在思考的樣子惹得大家哈
哈大笑。
「很難抉擇,但希望不要有那一天來臨。」他笑著說。
接著他秀出一張威士忌的瓶身圖片。
這是他早期的一個設計,他覺得很多廠商為消費者做了很多各式各樣不同的飲料,但他卻
沒有想喝的。這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我也沒有答案!」他笑著說。話一甫出,惹得在場眾人一陣笑聲!
「不試著去做做看是不會有答案的!」他也跟著說著。
所以他就開始研究飲料的包裝,除了設計,還研究包裝的製造過程,一切都由自己親身體
驗。收集了一些資料研究分析之後,他發現很多飲料都是為了賣得很貴而做了很多華而不
實的包裝設計,甚至只是為了賣得好而設計包裝的產品多到不可思議。於是在現在這個已
經是物資過剩的時代,必須要再重頭看看到底什麼才是我們需要的設計。(這點倒是跟深
澤直人的論點不謀而合)
於是為了這個廠商他設計了這樣的威士忌瓶身。
「大家看了也許會覺得好像沒做設計的感覺,但這就是我所追求的!
看起來沒有設計的設計。(デザインしなさそうデザイン)」
他希望這個設計能夠融入環境裡,而不是像一些飲料很高調地表達自己的存在。
他下功夫的地方在於瓶身與瓶口的比例,到底是要三公分還是五公分?瓶口的寬度等等。
接著他又秀出一張透明瓶身裡面裝著pasta和香料的照片。
他希望酒瓶喝完之後還能夠再被利用,能夠跟各式各樣的環境結合。就像是很多人會特意
去蒐集空酒瓶當家裡的擺飾一樣。
這時候很多人會做的一個動作就是撕標籤,撕下來再利用之後,是否也有一點無印良品的
味道?於是他在這裡做的設計就是使用水溶性的膠水來貼標籤,這樣撕下來也會便利許多
,不會殘留白色殘渣。
他希望這樣的設計也能讓本來不會把瓶子再利用的人,發現標籤很好撕之後,撕下來變成
一個很漂亮的玻璃瓶,進而引發他想繼續使用的慾望。
雖然好像沒做什麼設計但也是花了一些功夫在裡面不是嗎?
接著是一款機能飲料的圖片。
日本上班族壓力很大,都會喝機能飲料來補充營養。因此機能飲料在日本也是一種很平常
的飲料。
和威士忌一樣的,他買了許多市面上販售的機能飲料在桌上一字排開,發現每種機能飲料
都有自己很強烈的姿態,但其實從包裝上,只會覺得這個很先進、那個感覺很厲害,但到
底裡面裝的是什麼,不仔細讀說明….不,或者就算讀了說明也是不太知道這到底在做什
麼的。
「於是,我瞭解了原來機能飲料的包裝就是讓人家無法瞭解。」
(「わからない」ということわかった。)
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不過也因為如此,這款叫做「ゼナ」(zena)的機能飲料他畫了一個很奇妙的圖騰,很像是
古埃及人會畫的東西,但其實是什麼意思他也不知道,他只是希望看到的人有一種喝了好
像會充滿的神秘力量的感覺。
然後佐藤卓真的很好笑,他還做了一個像是日本冷笑話的事情。
他把這款飲料的名字重複排列,就變成以下這張圖。
會日文的朋友發現了嗎?
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
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ナゼ
把名字倒過來後就是日文的「為什麼」
なぜ=ナゼ
(平假名) 片假名
「我還想過要把這張照片印成手帕來用。」此話一出又是一陣大笑。
佐藤卓真的是一個玩心很重的設計師!
接著是一個銀行用的拖盤。他笑說自己不是產品設計師但也做了很多產品設計,雖然不是
他的專業,但只要有趣他就會想要試一試。
在設計的時候也是到現場看了銀行行員們是如何在進行他們的作業。
後來他發現行員經常會要用到客戶的印章,所以刻意在拖盤底設計一個小溝槽可以擺放印
章,因為他覺得要歸還印章的時候,印章會在拖盤裡滾來滾去好像對客人有點失禮。
然後他也考量到不用的拖盤會堆疊起來,所以希望堆放成山一樣的時候也不能有礙觀瞻。
看到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LOGO時不免會覺得很神奇,他解釋說因為從google map的空拍圖
來看,美術館的構成很有趣,像是一個公園一般從任何一個方向都能進入,於是他就將空
拍美術館的樣子變成LOGO。也象徵任何人都可以進美術館,美術館並不是這樣高不可攀。
又看了幾個設計後,接著他就講到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
口香糖的包裝設計。
條狀口香糖從以前的五枚裝、七枚裝,演變覺得口香糖算是到現在的九枚裝,條裝的大小
沒什麼變化,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每一片也都變薄了。
而口香糖包裝雖然在包裝設計來說可以算是一種平面設計,但他認為當我們在看口香糖包
裝的時候並不是像紙張一樣在看這個東西,而是由上而下有一種角度的。
一般的口香糖包裝都是用一種對稱的設計,當我們斜斜地在看的時候,通常包裝正面和緊
鄰的那一面都沒什麼關係,大部分都會是標示口香糖的成分說明。
他幫LOTTE設計口香糖包裝的時候,覺得口香糖算是日本上班族很喜歡的商品之一,幾乎
飯後都會嚼個一片消除口中異味,他希望這麼生活化的東西可以增加一點生活的趣味,於
是他設計了五隻企鵝排排站的包裝,想做一個設計與藝術的結合。
而他進一步解釋mint的口味是很清涼的,像是北極的空氣的感覺,他巧妙地將寫著口味的
英文「COOL MINT」的C字變成月亮,對應著正面的排排站企鵝,有種像是月亮照著站在北
極大地的企鵝們般。
而眾所皆知日本人是一種群體行動且害羞的種族,對於上班族而言,通常老闆問有沒有問
題時沒有人先舉手發言的話一定沒人敢舉手。於是他便在一列企鵝裡設計第二隻企鵝是舉
手的。
而聽說這系列包裝的口香糖有時候會出現一兩條不一樣的包裝。
像是以下的圖片。
有第一個像老闆一樣的企鵝一轉頭,第二個被嚇到不敢舉手變成第三個舉手的、還有小企
鵝跟著的。
他希望這樣像是「都市傳說」一般的傳言能夠從第一個發現的人慢慢傳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
設計對話:
A:「你知道那個企鵝口香糖嗎?」
B:「那個?」
A:「就那個LOTTE出的阿!第二隻企鵝有舉手那個!」
B:「喔!便利商店不是都有在賣嗎?」
A:「對阿!你知道那一列企鵝裡也有不是第二隻舉手的喔!」
B:「真的假的?是限定嗎?」
A:「我也不知道耶!…下次去的時候看看。」
類似這樣的感覺,一來可以增加商品能見度與話題性,二來也能增加一點銷售量,不小心
買到的人也會增加一些趣味!
他說這樣的對話如果被媒體報導出去就不有趣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希望像是水滴一般
慢慢地、慢慢地滲透出去的感覺,所以他也很感謝LOTTE的經營團對願意讓他玩這樣的創
意。
除了排排站的系列也有一隻的系列,有沒什麼精神的,吃太多變胖的等等……商品經常都
是傳遞正面的訊息,但他覺得有時候也可以有點負面的、消極的,如果今天覺得不是那麼
順利時,買到這隻垂頭喪氣的企鵝,也許也會有一種「阿,你也是這樣阿!」的一種同伴
的感覺。
接著他又秀出一個聽說是日本很傳統老字號的餅乾品牌。從澳洲傳過來卻很合日本人口味
的「チロリアン」。當中有五個穿著民族服飾的插畫人物,這民族服飾好像是澳洲當地做
這些餅乾的人穿著的,但他這時問了在場的大家這個插畫人物乍看之下好像沒什麼設計阿
,就是畫而已,那有人知道他做了什麼設計在裡面嗎?
大家一陣討論聲音,不過佐藤卓很快地公佈了答案。
他將每一個人物的臉都放大十數倍。
「仔細看,每一個人的嘴形,他們在講什麼?」
結果五個人,各自張開的嘴形,彷彿就像是在說著
「チ」、「ロ」、「リ」、「ア」、「ン」
這不就是品牌的名字嗎?
大家一副恍然大悟地「嘿~~」的說。我則是拍手叫絕!真的很妙耶!
「所以今夜過後,這件事情就會像是流言一般,慢慢地從各位口中傳出去!」
佐藤卓笑著說。
大家又笑了起來。
而明治的「おいしい牛乳」包裝設計則是因為從以前到現在的牛奶包裝設計都是以顏色及
商品名字為中心,再加上一些牧場的照片呈現出牧場現搾的新鮮意象,但他希望用一種「
完全沒動過任何手腳」的設計,來呈現出那種現搾的感覺,於是用將牛奶倒入杯中的照片
襯著直式書寫的文字,希望將商品名稱與牛奶本身做為主角。而文字也是用一種好像很好
喝一般的意象自己設計製作的。
接著他展示了一個展覽會的照片。「日常のデザイン」
他認為就算是平面的設計也是能做很多不一樣的延伸,像是他將五隻企鵝的平面做成雕像
,剛才展示的チロリアン的五個民族服飾的人也是真的做成立體的雕像。
「這都是我擅自做的雕像,並沒有通知原公司(笑),不過後來他們也是很支持我這樣做
,還拿錢讓我搞這樣的事情。真是很感謝這些公司阿!」他笑著說。
他覺得有時候設計並不是只有在使用產品當下,也必須注意到使用產品之後的心情。像是
前面讓喝過威士忌的人會想重複使用、或是口香糖不只是口香糖,會有一些使用過的效應
。
他也上網徵求口香糖吃完之後的實體包裝,請民眾寄到他的事務所,結果還真的很多人寄
來了。因為他覺得在車站等車有時候就看到自己設計的包裝被拆了,剩下一半在路上被路
人踩來踩去的,有一種很複雜的感覺,就忽然想知道這些產品的下場是如何了。
他認為當一個立體的產品被破壞之後,這個產品的素材感就會跑出來,那也是一個很有趣
的地方,而他覺得現今的產品大部分都被大量製造著,於是人們就不會去珍惜,他便從現
今大量製造的產品中,用設計的視點切入,舉辦了一個名為「設計的解剖(デザインの解
剖)」的展覽,希望可以藉由解剖這個動作來發現設計的真實面,也能讓人們去珍惜每天
使用著的這些產品。
他也找來了三宅一生助陣,展覽有三宅一生獨特的紡織設計。
為了追求真實,他也去拜託了很多廠商做了跟原品一樣等比例放大十幾倍的模型。像是幾
乎是等身大的莉卡娃娃,因為他曾幫莉卡娃娃設計過一個沖浪版本。
「真的很謝謝這些公司願意跟著任性的我亂搞耶!」他笑著說。不過也因為有這樣的他才
能讓我們看到有趣的事情。
他還在21_21美術館主辦了一個以水(water)為名的展覽。
在這個水資源不足的時代裡,他希望讓大家瞭解到雖然我們生活好像並沒有那樣缺水的感
覺,但其實我們在很多地方都不知不覺地用掉了很多看不見的水(virtual water 註),
他希望觀者藉由這樣的展覽進一步瞭解現在構成自己生活的周遭,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是那
樣理所當然地。
像是我們吃的一碗牛丼居然要耗費2000L的水才有辦法做成。真是讓人十分驚訝。
有趣的是雨傘一般來說都是用來避掉雨的,但逆轉使用方式的話,反而變成一個可以盛接
水的容器了。所以他就以自己拿著倒轉的傘為意象做成這次的展覽LOGO設計。
演講到了最後,話鋒一轉,他回到了今天的主題,柔的設計。
設計是要充分地主張自己的存在,可以很具有個性地主張?
或是不過份主張,能巧妙地各種環境結合?
是要堅持地保持著自己的形狀或是像水一樣沒有自己的型態?
他希望我們都能設計出具有可塑性及充滿彈性的設計,能夠因應世間不同的變化。
而最後播放著投影片的同時他忽然安靜下來,畫面只呈現一句話
「時間拖得太長真是抱歉!」,大家一陣笑聲之後,接著下一張,
「一直讓你們聽著一個老頭子說話真是抱歉。」
接著又爆出哄堂大笑。
佐藤卓的講座就在滿堂大笑中結束了。
他的講座算是四場裡最好笑也最有趣的一次,真不愧是壓軸的設計師。
而講座後向他問問題,在準備的期間,他喝了一杯水,忽然又說
「大家知道這樣小小的一杯水也是很有趣喔!如果我們在海邊用杯子舀起一杯海水,倒回
大海之後,再舀一次,你會盛到第一次那杯水裡的一個或兩個水分子喔!」大家正嘖嘖稱
奇時,他馬上說:「阿!很抱歉!真得太多話了,現在換你們問問題了吧!哈!」
他在問答中一直強調著他覺得日常生活裡沒有一件事是不有趣的,真的只是要看你怎麼去
看事情。我也希望我能一直抱持著一種有趣的態度在看東西。
最後散會的時候,有人跑向前去要求合照,我看有人跟佐藤卓要了名片,我也跟著跑去要
,他居然給我了!而且因為我太緊張說不出甚麼話,他就笑笑地跟我說「好好加油耶!」
真的是給我很大的鼓勵!
希望台灣的設計師也能好好認識這位有趣的設計大叔!
(雖然看起來很年輕還在玩衝浪,但他可是1955年出生的哩!)(笑)
virtual water:關於這個名詞日本有很多討論,有點像是最近正夯的CO2一般,為了運送
食物而耗費的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水。有時候世界各地一些鬧乾旱
水不足的國家,或許就是因為那些水資源分配不均而造成。日本的飲用水基本上是可以生
飲的,但很多日本人還是喜歡買海外進口的瓶裝礦泉水,甚至有人調查過2005年日本從海
外購入的virtual water高達800億立方公尺,相當於日本全國一年的總使用量。也就是說
從海外額外多買了一倍的水進來。
所以也有人說以這麼仰賴進口的日本來說,對於世界各地頻傳的水資源不足,日本人並不
是毫無關係的。
--
https://friend.top1069.com/profile.php?ID=33283
現在流行發文都要有這一行真相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2.226.167
※ 編輯: nomadJr 來自: 118.22.226.167 (01/06 13: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