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師的夢 |
這夜做了一個夢,夢境過於現實,讓我醒來後細細咀嚼。
夢中我大學剛畢業,設計系畢業要做什麼樣的設計工作?我對未來感到躊躇不決。經過學校附近的麵攤,遇到好多畢業在工作的學長和學姐,大家看到我熱絡的招呼著。
畢業的學長姐都在工作,有的在建築師事務所,有的在室內設計公司,有的做商業案,有的做住宅案。一個學姊問我要找什麼樣的設計工作,我也答不上來。旁邊學長看我迷茫的表情,過來人的經驗問我專業是什麼?我說:「多媒體視覺設計。」下一秒,場景轉換到一個學姊的公司。
穿著俐落緊身裙裝的學姊帶我在她的公司參觀,走過一個半黑不明的空間,指著一個桌面上的投影說:「這就是我們公司做的多媒體設計。」桌上投影的畫面畫素極差,加上投影距離和聚焦的問題,影像混濁不清,夢中我雖然大學剛畢業卻充滿信心與經驗,心裡想著:「這樣的案子用投影,載體本身就錯了,應該要換個形式。」此時女兒的定時收音機鬧鐘此時響起,Virgin電台主持人的bla-bla-bla對話把我從夢中叫醒。
大學剛畢業這種回春的夢境對我來說,應該算是個惡夢吧?!那是人生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的年紀,每天都徬徨的想著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我起床泡杯茶醒醒腦,巴黎最近開始降溫,這週室內溫度19度。而昨夜外子開了暖氣,家中暖洋洋的又上升到21度,起床都不用再多加外套。
最近早上喝的茶,是朋友從台灣帶給我的有機高山烏龍,嗯,台灣人還是喝台灣茶順口~喝著,一位朋友傳來訊息,和我說最近與公部門交手的事情。越洋時差的訊息中,她說他們請的設計師不幹了,因為公部門的承辦人員用word自己做了一個排版,要設計師照著做。這,才是設計師的惡夢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住宅 畢業設計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看到東海大學體育活動中心的競圖、許多新聞、影片,包括路思義教堂,讓我回想起在1980~81年曾在東海建築教書一年的生活快樂時光。
猶記得當時東海建築系要成立研究所,時任工學院院長陳其寬先生來美國波士頓找老師,原本想邀請在哈佛大學人口研究中心的華昌宜老師回去主持,但華老師仍希望留在美國,於是推薦即將自MIT畢業的我給陳其寬院長。我原本擔心自己碩士才剛畢業,且研究領域偏向都市住宅環境及舊市區的空間改造,與東海傳統的純建築設計有些落差。但華老師認為東海新成立的建築研究所可以有不同的方向,我目前所學應可適用,並積極鼓勵我回台從事教育工作。因緣際會,MIT畢業後即到東海教書,也開啟了我未來長期投入教育的人生旅程。
當時東海第一屆研究所只有游明國所長(美國執業的景觀建築師)加上初出茅蘆的我兩位老師,第一批有五位研究生。我開了一門「鄰里環境實驗計畫」的Studio,以台中柳川沿河舊市區的改善為個案,仿照我在MIT的Studio教學方式,並和我的碩士論文相關,結合了都市計畫、地政、財務、社區組織與參與、社會工作、及建築等多方面,試圖提出不同的個案改善方案。我還特別將此課程記錄整理成果,發表在《建築師雜誌》上,題目就是「鄰里實驗」,有興趣朋友還可以找來看看。
除此之外,我也在大學部帶了一組大四同學的住宅社區規劃設計Studio。附帶一提,現在我的好友也是美國安富財金公司董事長楊太樂(Tyler Yang)博士當時也是東海建築大四學生,只是他不是參加我帶的Studio。另外也開了一門「都市更新」的Lecture,當時還有林旺根(現都更金融中心董事長,當時是東海經濟系學生)也來上我的課。
我當時還唯一指導的一位大五學生--季鐵男的畢業設計,他設計的題目是如何將台灣典型的五樓公寓,透過傳統鄰居空間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的規劃設計案。他非常用功,整天待在我研究室一起討論,其研究設計𢦓果相當出色。
當時我和太太兩人從波士頓到東海大肚山,住在校園牧場旁的新蓋二層樓的學人宿舍,當時賀陳詞教授自成大退休後也到東海來教書,和我們都是住在學人宿舍,我們常常到賀老的房子𥚃喝咖啡聊天。還記得他當時一直鼓勵我有機會也應該去公部門歷練,他也提到賀陳旦當時在台北市都計處工作,有機會可以相互認識。
平日我和太太兩人晨昏走在東海校園裡,生活的非常愜意!偶爾到台中市區、夜市或郊區走走,還和學生一起來個溪(頭)阿(里山)縱走,享受台中美好時光。
時間過的真快,這已經是快40年的往事回憶,如今雖即將自政大退休,還是很懷念當時美好的東海校園生活!
https://youtu.be/ekwf75gHJLI
住宅 畢業設計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5屆後浪賞 #社會振興公益獎
RosenBridge − 羅森橋 流動廁所設計
designer/ 沈育賢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It is my Pleasure》
廁所是一個住宅或商辦空間中最有趣的公用場域,既公開也私密,我們經常要與他人共用,但門一關,又是一個能讓自己徹底「解放」的地方,不管是吃壞的肚子或是低潮的情緒都能得到一種奇妙的療癒感。有人會在廁所裡擺著很多書,每次上廁所隨手抽一本進化自己。有人會在上班的時候躲進廁所打個小盹,或是偷閒滑滑手機,有人會放空、有人會聽音樂,當然也會有那種兩個人一起的you know。廁所裡的人彷彿是支配這個空間的王者,將自我抽離原有的生活場域,來一場短暫的星際旅行。
現在商辦空間或戶外場域的公共廁所多半有人固定清潔維持,在使用經驗上的負面回饋已經越來越少,不過如果有去過像是Fujirock音樂祭這樣的大型戶外活動場地,就會發現上廁所那種私密又美好的經驗頓時變成可怕的沼澤黑洞,讓人上廁所時坐立難安。流動廁所的髒亂來自於很多原因。一來原則上都是以短期使用為主,比較不會安排維護人員定期清理,當中也無空調或抽換氣設備改善使用品質,加上流動廁所本身體積過大運輸成本高,有時候一些大型戶外活動有可能因為節省成本而減少廁所數量,一旦承載過多習慣不同的使用者人數,就會造成使用流動廁所產生負面印象。
實踐大學的沈育賢設計師設計的「#RosenBridge」造型十分奇特,針對縮減流動廁所體積設計出像是蝸牛殼一般的活動結構,整個疊合起來時縮小了60%的體積,不僅便於存放在運送上也擁有極大優勢,在大型戶外活動時在同樣運輸成本下可運來更多數量,不僅主辦單位開心,在大型活動時使用者也不會等太久。
本屆畢業設計展中,有其他學校同學提出關於公共廁所的相關設計,在機能面有許多革新的創意,比如說成功大學的「#NiWen!」,利用關馬桶蓋的行為連結沖水機能讓我激賞!大葉大學的「#如廁」則是設計師發現穿著高跟鞋時比較好上廁所,發現人類的直腸進行排泄動作與墊腳跟出現的角度有正相關,進而設計將踩腳的地方墊高,嶺東科大的「#小解母湯」也是提出要壓縮流動廁所體積的創意。但最後我把獎項頒給「Rosen Bridge」的原因是,他不像一般工業設計師進行設計時總是抓著問題就開始試圖用設計去解決,而是先退一步想,「我的設計要傳達出什麼訊息?」、「怎樣的作品才像是我的設計?」最後他從喜愛的科幻、宇宙題材下手,發現連結兩個時空的蟲洞(又稱Einstein—Rosen bridge)很有趣,聯想到人類上廁所前後兩種截然不同心境的對比,進而將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但卻又有巧妙相似的元素結合,設計出一個具有「空間設計性質的產品設計」。
也因此他的廁所造型上 #具有自己設計獨特的美感(正面看好像有點像無臉男?),#壓縮體積時洗手台等內部會有的相關組件也因設計跳脫原有框架而有一個既合理又優美的收納方式。概念上不管是心境的轉折、排泄物通過水管不知流向何處的向性、亦或是整個廁所能被壓縮成一個很小體積的特徵,都完美地與蟲洞本身扭曲時空的性質有關,而蟲洞本身也是一個能跳越時空的通道,#這樣的選題與解題方式讓人拍案叫絕,也過目難忘。沈育賢設計師更有種的是,將這個「人世間的蟲洞」#一個人做完了1比1的模型!整座模型甚至可完美地疊合活動,在這個以 3D 列印或外包做大模型為學生畢業設計主流的現在,讓我十分敬佩!
雖然「羅森橋」只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被預測至今尚未真實觀測,但人世間的羅森橋雛形已被設計出,我相信如果有機會走入量產階段,當中需要被優化的機能也有很大機會被整合進現在的設計中,甚至可以在一些材質上的取捨讓整體更加輕量化(比如說把摺疊部分換成類似東京巨蛋那種既硬挺又能彎折的特殊軟性材質等)。更重要的事,不管如何,他這個設計已留在眾人的印象裡。
所謂畢業展,#求的不就是一個讓人被記住、#進而找到一個自我進入社會的定位嗎?期許正在準備專題的同學們,能夠好好思考,究竟什麼是屬於你的設計呢?
#流動廁所的世代革命
#做自己的設計
#書上設計展 #後浪賞
#畢業專題 #畢業製作 #畢業展
#新一代設計展
—————————————————————————————————
2018年《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已經發售,當中除了打破設計領域以 #議題分類 來收錄各設計獎的部分得獎作品之外,也收錄了去年後浪賞作品,甚至邀來10位線上知名設計師進行深度採訪。感謝出版社鼎力相挺,在此跟大家玩一個小活動,要來送出6本《書上設計展3.0》!
活動參加辦法如下:
1.按下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粉絲頁讚
2.#分享任何一篇你覺得很有共鳴的第5屆後浪賞作品介紹文並設定公開
(可分享多篇增加得獎率)
3.在轉貼文章當中或作品介紹文底下留言給作品的建議或簡單鼓勵話語
我知道有點麻煩,但我希望可以盡量幫助到這些新人們,你的建議或鼓勵的留言都是給他們力量的最好支持!讓我們一起建置出台灣畢業設計資料庫的正循環!一起給他們一些加油打氣吧!
※《書上設計展3.0》詳細介紹:https://goo.gl/Aio3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