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直到現在,還有許多的朋友們,連最最基本的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之間的重大差異都分不太清楚。
簡單來說,游離輻射即是一般所謂放射線﹔而非游離輻射即是一般所謂的電磁場電磁波等。
輻射是一種具有能量的波或粒子,如電磁波(如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加馬射線等)以及從放射性物質發射出來的微小粒子(如阿伐粒子、貝他粒子、中子等)都稱為輻射。其中能量較低的,如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超音波、紫外線,稱為「非游離輻射」;而能量較高的,如X射線與加馬射線,以及粒子輻射則屬於「游離輻射」。
「電磁波」是由電場與磁場交互作用所產生,屬能量的一種。它以波的形式接近光的速度輻射傳遞,自古以來就以各種面向存在於大自然。
電磁波可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係指頻率大於3×1015赫(Hz)的電磁波,一般常稱呼為輻射或放射線。最為人所知的游離輻射就是X光,它的頻率比起非游離輻射高的多,其光子能量強到足以藉由打斷細胞內各種分子的原子鍵而產生游離化(ionizing),必須嚴格防護,因此醫院的X光室都有鉛板屏蔽,避免輻射外洩。
而且,電磁波的一個特徵就是,當電源消失之後(例如手機關機、電腦關機、X光設備關機),電磁波也就隨之消失。
非游離輻射係指頻率小於3×1015赫的電磁波,一般俗稱電磁波者皆屬此類。它的能量較微弱,無法打斷原子的鍵結產生游離化(ionizing)。按照頻率/光子能量高到低的順序,非游離輻射的族群可分為紫外線(UV)、可見光、紅外線(IR)、微波(MW)、射頻(RF)、極低頻(ELF)、以及靜電場與靜磁場。另外極低頻由於波長非常長,約5000公里,所以通常稱為電磁場。
此外,非游離輻射係指能量低且與物質作用後,並無法使物質產生游離作用的輻射。它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更密切,舉凡紫外線、太陽的可見光、燈光、紅外線、微波與雷達、電視與F M無線電波、AM無線電波及長波長的交流電波等皆屬非游離輻射。
至於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游離輻射無色、無味,感覺不到,目前全球醫學界已經公認所有的游離輻射都沒有所謂安全劑量,換言之凡是多暴露一分則會有多一分的危險。
暴露高劑量的游離輻射可能會引起皮膚灼傷、毛髮脫落、噁心、新生兒缺陷、疾病以及死亡。它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暴露量多寡、暴露時間長短。暴露於游離輻射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若一個懷孕的婦女暴露於高劑量的游離輻射,可能會導致其新生兒的腦部發育異常。
游離輻射引起癌症依暴露器官的敏感度不同,而發生的傷害輕重不因。一般器官中以乳房、甲狀腺、骨髓及肺臟最為敏感。乳腺癌比白血病高數倍,另外放射氡氣會引起肺癌及甲狀腺受幅射會生上皮細胞癌等。
核反應爐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產生熱能帶動蒸汽渦輪發電機組產生電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輻射,以及其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核廢料,絕大部分都屬於放射性的游離輻射的類別。
放射性核種是不穩定的原子,會放出游離輻射並衰變成另一種原子。 隨著越來越多原子衰變了,剩下的放射性核種數量減少,輻射強度也就越來越弱。 放射性核種發出的強度減少到只有剛開始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每種放射性核種皆有其固定的半衰期,比如說核電反應爐所產生的放射性游離輻射中常見的銫137(Cs-137),他的半衰期為30.17年,也就是每經過30.17年的時間,他的輻射強度會衰減為原先強度的一半,經過6個半衰期約181年之後,銫137的游離輻射強度會衰減為原先的1.5625%的強度,起碼要經過超過10個半衰期也就是301.7年之後,銫137的游離輻射強度才能衰減到原先的萬分之9.765的強度,回到差不多接近於自然環境背景值的程度。但是,特別一提的是,銫-137是人造輻射物質,原本就不該存在於大自然的環境當中。
核子燃料的主要成分,鈾-238(約佔96%),雖然在普通原子爐中幾乎不起核分製反應,但在吸收中子之後卻產生出長壽命(半衰期有的萬年以上)元素,即自然界不存在的「超鈾元素」,如鈽(Pu)、鋂(Am)、鋦(Cm)等人造放射性游離輻射物質。
PS. 此外,常常有特定族群的朋友們喜歡以所謂香蕉中所含的鉀-40元素來試圖混淆社會大眾視聽,所幸在2017年10 月份時,經義美食品輻射檢測研究室實測結果,香蕉所含的鉀-40,55~75%均集中在香蕉皮,「只要民眾勿迷信吃香蕉皮可治失戀」,就可安心大啖美味又健康的香蕉。
首先,鉀在自然界裡有三種同位素:鉀39(穩定的同位素,占93.3%),鉀41(占6.7%),鉀40(具放射性,占0.01%,也就是萬分之一),這三種同位素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中。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告訴中央社記者,依現行法令,僅針對食品中的人工核種訂有標準,例如核電廠爆炸、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銫-134、137或是碘,但鉀-40是天然核種,國際間沒有國家針對鉀-40訂有標準,台灣也是,因此「沒有超標的問題」。
林金富解釋,鉀-40和鉀-39是同位素,同時存在於自然界中,含有輻射的鉀-40以萬分之一的比例存在於鉀-39中,地球地殼裡、大自然、香蕉、人體裡都有此物質,無法以人工方式去除。
由於非放射性的鉀-39、鉀-41和放射性的鉀-40,都是原本就存在自然界中的元素,專家指出,人體內都含有些微天然輻射,且人類在演化中已對自然界中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天然微量輻射建立生物恆定(homeostasis),會透過體內的代謝機制來自我調節,因此吃香蕉時,不會因為體內增加「鉀-40」含量而損害健康,毋須擔心。
以下是衛生福利部以及原子能委員會針對食品中鉀40的解釋:
“鉀-40係屬於天然放射性物質,於環境中天然存在,與核污染或輻射污染之情形不同。針對該等天然放射性物質,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以下簡稱原能會)歷年均有進行市售各式商品(包括食品)之抽驗,並已於「天然放射性物質管理辦法」中訂有天然放射性物質核種活度濃度基準值,鉀-40之活度濃度基準值為10貝克/克。
至於食品藥物管理署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所訂定之「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容許量標準」,係適用於可能有發生核污染或輻射污染時,包括意外或惡意之行動,並就危害監測之指標性核種(碘-131、銫-134及銫-137)優先訂定標準;而來自太空宇宙射線、土壤、岩石、建材、煤灰等環境,以及自環境間接影響到食物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因無法透過後端之食品予以減少或管制,必須透過源頭降低整體環境之游離輻射,始能減少天然食品原料中之背景值,查目前國際間包括Codex、歐盟、美國、紐澳、加拿大等各先進國家,均無針對食鹽或食品特別訂定鉀-40之限量標準。”
但是不可否認的,在醫學界也常會遭遇到的症狀為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太高或者過低對健康所造成的負面效應。
人體的鉀離子濃度一旦大於5.1 mg/dl,即為「高血鉀症」,此時容易出現肌肉無力、頭暈、感覺異常、麻木、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如果血鉀濃度升到7 mg/dl時,會造成心律過緩,嚴重甚至會因心室頻脈而猝死,此類患者即使接受電擊也難以回復正常心律,必須緊急施打藥物才能救命。
低血鉀是臨床上常見的電解質異常,鉀離子是細胞內最主要的電解質,血清正常血鉀值介於 3.5至5.5 mEq/L之間,當血鉀值低於3.5 mEq/L即為低血鉀症。鉀離子主要的生理功能是維持細胞膜正常的電位差,藉由細胞間快速的轉移及腎臟調節鉀離子的排泄,來維持鉀離子的恆定。因此鉀離子在神經肌肉功能與心臟傳導節律扮演重要的角色。
輕微的低血鉀 (血鉀值於3.0至3.4 mEq/L)通常沒有顯著症狀。中等程度的低血鉀(血鉀值於2.5至2.9 mEq/L)則會導致疲倦、肌肉無力、酸痛、抽筋、以及便秘。嚴重的低血鉀 (血鉀值低於 2.5 mEq/L) 可能導致麻痺性腸阻塞、急性肢體無力、反射減弱、心律不整,甚至嚴重到呼吸停止。
食物、飲養攝取首重均衡,任何食物過與不及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效應。
♡
低頻電磁波危害 在 雲林縣議員蔡孟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雲林沿海風力發電計畫 #村民聯合抗議「#距村莊太近」‼️
♦️綠能發展是國家重要政策,104年至今雲林縣快速發展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設置,除了太陽能板設置位置不當(在地層下陷區和養殖區魚塭上頭,還是農田種電)造成農漁民擔心危害生計而集結陳情抗議外,風力發電陸面型及海上風電,都見民眾恐懼因設置後造成除人體健康及產業發展危害的疑慮,發出捍衛自身權利之聲,這種種事件讓我們身為民意代必需為保障人民,土地,環境而發聲…
♦️此次受沿海地區農漁民至雲林縣議會陳情,縣議員蔡孟真表示,雲林雖然年輕人口外流,人口老化嚴重,但雲林是農業大縣,許多農漁業發展產值及品質於全國之冠👍
♦️蔬菜最大宗!最好吃的海產(鰻魚,龍膽石斑,虱目魚,文蛤,白蝦,蚵仔,烏魚,烏魚子等…)。
雲林有條件大力配合政府綠能政策,但這幾年太陽能設置造成多起爭議抗爭事件,更顯示政府制定綠能政策的疏漏不完整。
♦️我們沿海地區為養殖業重要產地,高產值高品質,高經濟。
設置太陽能板案場及風力發電,爭議最多應屬養殖魚類及文蛤池!
♦️多數民眾恐懼的是:太陽能板清洗及太陽能能板破壞造成水,土,環境污染。
♦️風力發電的噪音,低頻電波,纜線電磁波是否危害對人體健康安全及養殖產業得以順利發展之疑慮?
♦️民眾顯然覺得政府做得不盡審慎及完善,政府應該更審慎重視這個問題!
♦️我們希望,在還沒有發生危害時預先預防,以降低與避免危害發生。
請政府部門應審慎思考,規劃綠能整體發展與人,環境,產業之間的衝突與矛盾關係。
#為民發聲雲林更好🌈
低頻電磁波危害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普文分享】【Fact Check】「專家」憂 AirPods 致癌高危?/Little fat ball
好文必須share 🤓
//華文媒體亂抄英國小報的陋習仍然不改,製造無名恐慌,亦鬧出笑話。近日,有報道就指 AirPods 等入耳式無線耳機發射出的電磁場會增加致癌、損害生殖系統和遺傳基因等問題,更有多達 250 名「專家」與醫生聯署,要求聯合國及世衛正視問題云云。
類似的解釋,我已在《如果電話發射站危害健康 看東張西望也一定會》一文交代過,不如再看一次:
「輻射」其實分為「游離輻射 (ionizing radiation) 」和「非游離輻射 (non-ionizing radiation) 」。波長較短、頻率較高的 X 光、伽瑪射線等屬前者,可見光、紅外線以至電話發射站的電磁波則屬非游離輻射,波長較長頻率較低。其能量不如游離輻射高,不能改變 DNA 結構,但不代表完全沒有危險性。
低頻電磁輻射的影響,目前我們了解得最為清楚的就是射頻加熱,譬如接觸高功率發射器或者在其附近逗留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燒傷——微波爐正是利用這種效應對食物進行加熱的。但節目中老人所謂的頭痛明顯並非「加熱」造成,所以東張西望完全是誤導大眾。值得注意的是,電視也是靠無線電波傳播,如果說電話發射站會引起頭痛,倒不如說看 TVB 也會造成健康問題。
藍牙訊號有幾危險?
AirPods 等入耳式無線耳機發射出的非游離輻射,來自手機所發出的藍牙訊號。相對電話發射站又或 WiFi 發出的電磁波,藍牙訊號一定較少。
這種能量身體吸收值則被稱為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訂立的標準,人類從手提電話吸收的最高安全 SAR 為每公斤 1.6 瓦,如超過這數字將不會獲准推出市場。
一般藍牙無線耳機的 SAR 則為每公斤 0.001 瓦,根據 2016 年外媒報道,第一代 AirPods 最高只可發出 10-18 毫瓦功率,當中只有 1% 能量為電磁輻射。如果學界都認為未有足夠証據証明手機訊號會致癌, AirPods 只發出比手機訊號微弱 1,000 倍的輻射,電磁輻射最高功率值也只為幾百毫瓦,如何能說服人會致癌呢?
更重要是,加大無線產品功率,會影響其電池續航力,你想想有哪家廠商會這麼笨,忽略這個其中一個用家關心的問題(與賣點),令你更易患癌?
沒錯,聯合國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低頻電磁輻射列為「可能引起癌症 (Group 2B) 」類別,但這只代表現時未有足夠証據証明手機訊號會致癌,需更多研究証明之。傳媒直接將之寫為「致癌」是一種過於簡化的誤導說法。
與此同時,低頻電磁輻射可能會引起的其他健康風險,如影響精子質素等,卻無太多人關心,傳媒是不是譁眾取寵,看官自行衡量。再者,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分析多國數據後,未能見到腦癌或腦相關問題在過去數十年有增幅跡象,在美國甚至乎逐漸減少。
「專家」證據與來歷
所以,這批聯署專家有甚麼證據,又是甚麼來歷呢?
有理由相信,他們是參考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以及相關的動物研究。其中 2012 年一份長達兩年的小鼠研究曾顯示,長期吸收流動裝置發出的訊號,會增加患腦及心臟腫瘤風險。
不過,該研究在當年引起極大爭議,首先是小鼠的結果能否直接套用於人類呢?第二就是,研究所用的訊號,是現今手機所發出的 50-100 倍,而小鼠整整兩年每日 18 小時都曝露於這種高強度訊號,人極少長期曝露於這種環境之下,所以負責計劃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不斷強調,計劃的多個研究根本不可直接參考,或用以得出結論性建議。
至於網上列出的聯署學者、專家,部份的來歷也相當可疑,他們來自反電磁輻射私人機構(如德國的 Franz Adlkofer 、英國的 Michael Bevington),甚至是專營防輻射設備公司(美國的 David Stetzer);就算是真學者,所謂有出版過相關研究,也無法找到該些論文,例如葡萄牙的 Olga Ameixa 是生態學家,在其個人網站上只曾列出昆蟲多樣性的論文;意大利醫生 Michele Casciani 的研究則圍繞管理工作環境如何減少工傷;中國機械工程師 Xin Li 更只發表了一篇機械輪椅研究論文,這些都與輻射有甚麼關係呢?
其實,現時我們使用手機與耳機的習慣,已大大減低了自身的輻射接觸率:我們較常使用耳機接聽電話,而非拿起貼住臉聽電話,我們亦較多以短訊代替打電話。這一切都可抵消所謂的藍牙訊號輻射造成的「傷害」。
亂分享資訊真的隨時害死人,反疫苗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各位傳媒朋友請不要每遇到「好爆」的新聞就立即要譯作中文,先用腦袋思考一下,然後再去 Fact Check 驗證是否正確,這是很基本但又很重要的一回事。//
低頻電磁波危害 在 游離輻射暴露時,仍應採預警原則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非游離輻射型式多樣,如紫外光(UV)、微波、電磁波及極低頻電磁場(ELF)等皆屬非游離 ... 雖然尚未有非游離輻射造成人體危害之科學定論,建議工作場所有非游離輻射暴露 ... ... <看更多>
低頻電磁波危害 在 牆壁會"吸金"! 電磁波太強害的? (第2頁)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極低頻電磁波」雖無法完全阻隔,但可用厚鋁板或矽鋼板等阻隔降低! ... 潛在之長期效應兒童白血病是探討長期極低頻磁場暴露之健康危害研究的焦點。2002年國際癌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