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才機關:高雄市立左營國民中學
人員區分:其他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無
名額:1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82-高雄市
有效期間:109/12/24~109/12/29
資格條件:
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之國民,並具備下列三項資格者始得報考:
(一) 大學以上相關科系畢業(持國外學歷者應請檢附教育部學歷認定證明文件)。
(二) 曾入選國家隊優先錄取。
(三)凡依據教育部體育署(含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法」取得符合本簡章甄選足球運動教練種類之初級(含)運動教練證以上者。
(四)無「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10 條」(附錄壹)情事者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條者(附錄貳);惟經查證隱瞞者得予取消錄取資格、解聘。
報名人員檢具相關證件接受資格審查並先自行檢核,由本校辦理書面審查,未符合資格,即不得參加甄試,不得異議。
>
工作項目:
除「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21條規定外,另訂如下:
(一)規劃推動學校單項運動基層選手發掘、培訓、比賽、實施及輔導等事項。
(二)規劃推動學校發展特色運動事項。
(三)規劃辦理及輔導學校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或績優運動選手專項術科訓練。
(四)規劃辦理學校非上課期間(含暑假)運動訓練事項。
(五)參與學校運動訓練、會議及相關校務活動(如學校日、校慶活動、體育表演會、研習…等)。
(六)接受學校指派協助其它運動訓練、體育活動及發展有關事項。
(七)從事運動教學有關之訓練、研究及進修。
(八)參與各項體育研習訓練及活動。
(九)協助本府指定之縣內學校單項運動選手之發掘、培訓、比賽及輔導等事項。
(十)其他經主管機關或學校教育、訓練、競賽、校務有關之交辦及應辦事項。
工作地址:
高雄市立左營國民中學(高雄市左營區曾子路路281號)
電子地圖
聯絡E-Mail:
聯絡方式:
本校學務處黃主任3433080*1211或顏組長3433080*1210
**報名表件(簡章、報名表及各項附件):
即日起於下列網站公告:
(一)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網站(http://www.kh.edu.tw)。
(二) 高雄市立左營國民中學網站(http://www.tyjh.kh.edu.tw/index02.php)。
**報名手續:
(一)報名方式:採現場親自報名,通訊報名不受理。(報名表請自行上網下載,以A4紙張列印)
(二)報名時間:109年12月29日(星期二)9時起至11時止,逾時不受理。
(三)報名地點:本校學務處(高雄市左營區曾子路路281號)
(四)繳交表件:報名時繳交證件正本(含秩序冊或參賽指導證明影本)及A4影本乙份(依序排列裝訂),正本當場驗還,影本留本校備查,逾報名時限不得補件。
1. 報名表(如附件1,貼上最近3個月內2吋正面半身脫帽照片)。
2. 准考證(如附件2,貼上最近3個月內2吋正面半身脫帽照片)。
3. 專業貢獻及專業成就積分審查表(如附件3)。
4. 前述各項證件影本(如附件4,國民身分證、最高學歷畢業證書、專任運動教練證、專業貢獻及專業成就表現相關證明文件、曾擔任國家代表隊之運動選手證明文件影本(無則免附))。
5. 警察刑事紀錄證明:請向警察局各分局外事科申請,報名時若申請不及,得於錄取報到時補件。
6. 查閱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登記檔案同意書(如附件5)
7. 切結書(如附件6)
8. 委託書(委託他人報名者,如附件7)
9. 個人自傳簡歷(如附件8)
10. 具結書(如附件11)
(五)報名費:新台幣500元。
**考試與成績計算方式:
(一)考試類別:分專業貢獻及成就積分審查30%、試教40%、口試30%合併計算總分。
(二)總成績未達最低錄取分數70分者,不予錄取。
(三)總分相同時,依專業貢獻及專業成就積分、口試、試教高低依序錄取,若上述條件仍相同時由本校公開抽籤決定之。
**甄選日期:109年12月30日(星期三)10時起進行甄選,應試者請於當日9時30分前報到完 畢(甄選報到地點:本校學務處體育組)。
職缺類別:
不使用應徵者履歷調閱
「低學歷高成就名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李世淦-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討論] 頂大只是比較會考試而已-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為什麼低學歷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呢? - 大學新生季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台灣低學歷藝人的八卦,DCARD、PTT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台灣低學歷藝人的八卦,DCARD、PTT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董東瓚名人整形醫師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討論] 檯面上有人硬挺高鼻安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近期把嚴肅場地當打卡聖地事件,眾人開始探討「網美」生態,自媒體當道,世界各地吹起一股「網美熱」,多年前這稱謂出現大多是中性的表現,但隨著時間拉長,多數網美不堪考驗,許多惡行、偏差三觀的顯現,至今成為觀感不佳的印象。
若要繼續閱讀.......
(敬告)把網美當成寫報告,文長超過3000字,對話題有興趣者在進入,否則會感到無聊想入睡。
網美的崛起,是因為素人在社會底層找不到出口,把時間花在經營虛擬的世界上面,所以大多數的網美給人的形象是沒有事業成就、沒有內涵、沒有學歷甚至有些輕浮,很少看見學霸是網美,或是企業家是網美,因為在社會很卓越的人,她們會被當成「專家」而不是網美。
如果網紅、網美她本身有職業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例如:她是健身教練但經營IG的網紅,或是她是新聞主播或律師但她是網美(不過如果能當主播或律師誰會把自己變網美)
網美不是一種「職業」,除非她們本身有正職的工作,那網美這個詞也許對她是加分的,例如護士網美,或是畫家網美,表示她有專業有才華又在網路頗有人氣。
如果她完全沒有工作,職業就是網美,只接業配拍照的,而且大部分很裸露,那這網美就可能是一種貶抑,表示她沒有任何技能,或是她的視野只有在接業配的框架不願意提升更多。
雖然對網美來說,手機拍照、修圖、調色、剪接、擺姿勢、寫業配文也是一種技能,但其實那些是小學生都會使用的軟體,至於打上麥當勞食品的分享文,我想國小一年級都能寫的生動有趣。
至於橋姿勢,只要手腳沒有受過嚴重傷害,人類翻翻雜誌也能擺出GQ時尚,所以本文研究後認為網美的「工作」困難度並不太高。
網美的抗壓性也較為低落,認為工作壓力很大、背的內容很難,但網美的業配與網路廣告機乎只有兩句台詞、歌詞。如果幾句台詞是困難,那從網路「畢業」,進入社會後,應該如何自理職場的文案?
本文分析網美的行為大部分是:
在一些場合橋了很多很久的姿勢拍了100張挑出好看的一張、只在乎照片的美觀、活在自己世界、在餐廳換鞋子、在咖啡廳大聲嚷嚷、把圖書館當場菜市場、在誠品拿書拍照不看內文、把靈堂當作自己的舞台....或是無視他人的存在做出異樣的行為卻不自知。
也因為網美自認為擁有高人氣,IG 7、8萬粉絲、臉書10幾萬粉絲,就把自己當成虛擬世界的明星,而網友宅粉眾星拱月的膜拜,導致她們陷入網路世界的吸引力,無法自拔,因為那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曾擁有過的成就,導致她們更難接受現實中的自己,將來更難去做一份樸實的工作。
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是真的卓越,不會因為擁有粉絲人數而有優越感,例如蔡依林、林依晨,小巨蛋的人數是如此實在,他們的號召力也會很強大,但若是網美開粉絲見面會,粉絲黏著度與忠誠度和她們的身分可能會一樣虛。所以網美應該著重實際生活中的自身影響力。
而網美的串紅,也必須要有人「追蹤」,表示民眾現在的素質被這社會餵養的低落,那為何一堆人去追蹤那些網紅、網美?因為明星藝人或優秀的名人、作家距離太遙遠,網友感受不到真實感,網美和他們一樣都是素人,所以更有共鳴。
這也是歸咎於民眾的水平文化,日本著名趨勢專家、經濟戰略家大前研一出版過《低智商社會》將社會一蹶不振與經濟泡沫化總總問題歸因於「集體智商衰退」,尤其現在網路資訊、電子遊戲、不實廣告的氾濫,導致民眾失去辨識能力、思考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觀察這種集體智商衰退的現象就像網美效應,大家生病有問題寧可在直播問網紅、想知道什麼事件,想紓壓,就去看網美的照片、影片,為什麼網紅會紅,除了社會景氣低迷造成人們壓力之餘的小確幸,也因現代人缺乏思考,如果人民是有高度水準,應該是學者專家會紅,但很顯然,現代當道的是那些「特殊」的網路素人。
媒體網路的渲染,讓人們沒有自主思考力,也不會想求證,而尺度的難以控管,也讓色情商業化,如入無人之境般的充斥在網路世界裡,女性被物化、知識的商品化、品味低俗化、不專業的貼文,成為民眾的生活樂趣,
觀眾們只喜歡看輕鬆的貼文,喜歡看吃喝玩樂、美妝、看部落客的貼文遠過學者專家的文章,大家對於嚴肅專業用詞和過多的文字感到恐懼,導致網路世代逐漸「白癡化」。
一個人足夠優秀,有分辨資訊好壞的能力,他們就會選擇要閱讀的文字或圖片,就像律師、醫生、企業家不會去追蹤網美,但宅男、社會邊緣人最喜歡關注網美。
關於網美的競爭力,本文從各種活動、展場查看,分析一個人身邊合作站的人,就可以看出他的程度,網美被邀請工作的地方大多夜店、酒吧、汽車旅館、或是不入流的地方,就算她們爭取到比較知名的品牌業配,或是遇見知名人物,也只能當成粉絲去找人拍照,而不是名人邀請她一起過來合影,更不可能是代言人,或是被邀請的來賓、貴賓。
但是網美不會知道自己的地位不同,因為眼中只有自己的世界,她們也認為自己比「一般人」還成功,因為網路有人氣,所以有優越感,其實拆解來說,她們就是一群素人,只是剛好網路不小心被追蹤破幾十萬的粉絲。(當然用買的也可以)
現在的廠商水平也不斷下滑,景氣的影響,不得不省錢來找合作對象,所以選擇了比明星、藝人便宜的網美來合作,卻忘了自家產業最重要的素養,一個品牌的形象是它所產生的文化價值。
低門檻造就網路平台成為另類明星製造機:
在流量變現成為互聯網創收的時代,網紅商業價值奇貨可居似乎是理所當然。他們的出現改變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造星機制,讓成名的門檻降低了很多。
過去一位明星的成長需要一個成熟的經紀公司或者團隊來打造,要成為明星,首先要具備音樂、表演等方面的新才藝,經紀團隊也必須與演出、出版或影視企業及平面、電視媒體有良好的互動甚至人脈關係,但是網美、網紅則不必受這些傳統規則的約束,有個性、敢搏版面,成了出位揚名的基本條件。
因為成名機制異於以往,也顛覆了過去成名的操作模式,標新立異的競爭下,造就了一批敢說、敢秀、敢講、敢露甚至為了流量無所不用其極的網紅。雖然深受年輕人喜歡,但是投資網紅「事業」卻是要擔很大的風險。網紅的走紅依賴於特定的粉絲群體,粉絲的黏性、忠誠度、轉化度都因人而異,如果創作能力下降了,或風向轉變,那麼風險也就出現了。
演藝圈的藝人,不管你喜不喜歡,他們確實有表演務實的經驗,面對競爭對手的抗壓性、待人接物,在圈內磨塑出的堅毅或知道自己的軟弱、不足,這都是要在戰場實戰經驗才能擁有。
當然更不用說韓國的魔鬼訓練,要住在宿舍、沒收手機,每天要練到毛巾擠出一桶汗水才能睡覺,那種極度操練。
網美不用經歷過這一段,也沒有電視台的經驗,只有在網路自己的臉書、IG就認為是明星,其實網美們最重要的是要面對現實,跳出網路世界會什麼?技能是什麼?專業是什麼?
如果只是經營網路的美,那以後會有更多的年輕妹妹比這些網美更漂亮、更精緻,那時候她們的業配會減少,除非已經有了知名度,而且不是她們自己去業配群組毛遂自薦找商品業配,而是從網美晉升成了外界肯定的專家,只有「專業」才會是跟著工作一輩子。
本文認為,民眾開始審美疲勞,對於網美的業配信任度、好感度、新鮮度沒有以往的好,可以看看過去「爆紅」的網紅(他們當時收入都是百萬千萬的)
現在雖然他們拍影片還是有人看,但是討論度已經大幅下降,而一些默默耕耘的人,雖然從來沒有享受過爆紅的滋味,但是他們的受眾依然穩定,因為那些專家的粉絲頁、頻道經營的是知識、專業。
某些律師、心理醫生、作家的粉絲頁,永遠就是那樣規律的互動,他們帶出的是幫助,是祝福,這樣的「專業」才能造福人群,讓社會變得更好。
但網美大部分帶出的是負面教材,只有花時間調濾鏡的照片,配上複製來的雞湯文,雖然網路時代是不會停止的,它只會越來越科技強大,但網美會泡沫化。
如果網美可以充實內涵,讓大家看見的是不一樣的形象,也許會讓人尊重,本文舉一個例子,這是一位日本作家和我分享:日本的酒店小姐和台灣酒店小姐不一樣,她們很多是東吳大學畢業,或是一些有才華的女性,她們一早要起床看經濟日報、閱讀文章,要知道社會時事,接軌世界脈絡,才能和貴賓社長們談話,她們連上班穿的衣服或和服是最頂級的絲綢,去沙龍做頭髮,尊重自己的行業,而台灣的酒店卻看起來隨便與骯髒,很多小姐根本也沒有打扮,只是來混個檯費。
別誤會這裡不是指網美和酒店小姐是一樣的,而是日本人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話說回來,如果網紅經濟是未來發展的風向,則網紅的存在不能只著眼於經濟甚至個人收入層面,社會可能會因為少數的成功,而付出巨大的代價,
年輕人也會效仿網紅的效應「怎樣被關注」、「怎樣賺到錢 」,急功近利、膚淺急躁的價值觀。
網紅沒有在網路出現,也會在任何地方存在,雖然網紅確實會讓群體模仿,但還是有「世代差別性」的影響;30歲以下年輕人較容易受影響,因為還在念書或是社會經驗少就會被吸引,只是台灣,學術性、知識教育的網紅類型太少,如果網紅有影響力,還會影響政治,就像有些網軍一樣,是可以操控媒體的風向,他們的言論、意見、都會作為年輕族群所追隨的方向。
總結,網美的行為已造成社會大眾觀感問題,而民眾素養也跟著集體衰退,除非網美能有不同的創新與改善,否則觀眾會視覺疲乏,網紅的效應會逐漸退燒。
每個人都有被創造的特質與使命,網美可以找出自己的價值,帶出好的影響力。
PS 本文不以偏概全,也有上進的網美,這篇探討的是偏差的族群,請勿亂對號入座。或是粉絲團沒有超過30萬的也請不用入座。
#歡迎轉發
#感謝耐心閱讀
#今天也來當個網美
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問題其實我已經看到了,簡單來說,很多人沒看到人性必然的趨勢,就是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現在兩個和尚在挑水,問題是其中一個死禿驢,只會躺著宿醉等別人挑水來喝,於是搞得認真挑水那一個,總是被人抱怨挑的慢,水缸不怎麼沒滿?
台灣人若想要過得輕鬆一點,應該是集中火力把讓那個還會挑水的人繼續挑,把混吃等死的禿驢淘汰出去,換一個會正常輪值挑水的和尚就好,這樣政局才能穩定,國家也能繼續前行,而政局穩定下,經濟才能發展,這是不變的道理。
國家的穩定,禁得起全面騰籠換鳥,禁得起破罐子破摔嗎?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傾聽
#妥協
#折衷
昨晚的直播講到中國現在在香港進行的,就是要分化香港社會。挑播香港民眾的分裂,用仇恨讓香港人無法團結。
反過來說,台灣現在最大的危機,也是出在我們還不需要中國的挑播就彼此裂解自己,互相區分敵我結仇。
昨晚有朋友問直播有沒有逐字稿?雖然沒有,不過我今日在關鍵評論網刊出的一篇文章,便是在談台灣內部裂解問題的嚴重性。大家如果想的話可以分享這篇,正文如下:
《各方堅持「做對的事」,正是撕裂台灣社會最強大的力量》
這幾天社運圈最熱門的爭議,便是地球公民基金會選在蔡英文競選總部造勢活動的當天,從自家辦公室的窗戶垂下了一幅抗議的旗幟。好巧不巧,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辦公室就正好在蔡英文造勢大會舞台的上方。造勢會場上情緒高昂的蔡英文支持者,氣到打電話叫警察破門進入基金會收起抗議旗幟。
地球公民基金會抗議的,是民進黨不肯在這個會期通過礦業法。環保團體認為這個會期明明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足以趁大選前通過這些保護環境的重大法案,民進黨卻因為害怕激起保守陣營反彈的選舉考量而讓法案擱置。
民進黨的支持者則認為韓國瑜來勢洶洶,香港的情況也顯示中國威權統治的可怕。地球公民基金會的抗議行動,足以在這個關鍵時刻影響蔡英文的選情,危及民進黨支持者在意的國家安全。
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雙方的支持者在網路上互相攻訐。社運圈的人士認為,地球公民基金會打從馬英九政府的時代就參與台灣的社會運動,在318學運中也有出力,這樣為台灣長期付出的社運團體有權利爭取自己重視的議題。民進黨支持者則認為地球公民基金會不識大體,大敵當前還製造會影響選情的爭議。
這場爭議突顯了台灣這一屆(2020)的大選中,除了蔡英文與韓國瑜的對決之外,另外還有一個無處不在的重大特徵,那就是台灣社會越來越嚴重的撕裂。
過去台灣社會因為國家認同上的差異,大致分成偏向「統一」跟偏向「獨立」的兩大陣營。但在今年的選舉中,兩大陣營彼此之間都出現了進一步的分裂。像是國民黨支持者中,就出現了「韓粉」跟「知識藍」的對立。
「進步勢力」的裂解
不過這篇文章想聚焦的,是所謂的「進步勢力」在這屆選舉中裂解成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派系,彼此之間相互攻擊。這些相互攻擊激烈的程度,甚至更勝於他們對彼此間共通敵人的攻擊。隨著時序的推進,這些派系還在進一步裂解成更小的群體互轟。
這裡講的「進步勢力」如果以台灣這十年的脈絡來看,大概是從2012反媒體壟斷運動開始集結,到2014年的318學運趨於成熟,2016年的總統與國會大選算是進步勢力團結的高峰。
這股力量促使2014年柯文哲靠素人參政的身份選上首都市長,2016年民進黨第一次在國會過半,也促使了以時代力量為首的「第三勢力」成型。
但是隨著民進黨的全面執政,這股「進步勢力」也開始隨著各種政策上的衝突開始裂解。第一次比較大型的分裂是柯文哲提出「兩岸一家親」的中國政策,開始跟民進黨政府分道揚鑣。
隨著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提名姚文智與柯文哲競爭,更讓兩邊的支持者出現嚴重對立。柯文哲也在這次大選中組建「台灣民眾黨」,直言在這次大選中的目標就是要促成「藍綠不過半」。
時代力量跟民進黨也從「一例一休」的爭議開始出現裂痕,這個裂痕到了今年(2019)年中,黃國昌爆料蔡英文總統專機上有國安人員夾帶私菸後檯面化,最後導致以林昶佐為首,主張親民進黨路線的時代力量黨員紛紛退黨。
除此之外,過去被歸類在「泛綠陣營」鐵票的「台派」(舊稱獨派)也出現裂解。隨著今年初民進黨初選賴清德的失利,一部分賴清德的支持者在選後開始緊咬所謂的「論文問題」不斷質疑蔡英文的學歷與道德操守,進一步組織了「喜樂島聯盟」嘗試推出呂秀蓮角逐總統,最後因為連署人數不足門檻提名失敗。
上面所舉的幾個例子是檯面上比較大的裂解,除此之外在過去進步力量的「同溫層」中,還發生更多小規模的裂解。像是針對「中國對台灣發動資訊戰是不是假議題?」在今年年中就有兩派立場上都擁護台灣主權的人馬在一陣廝殺後化友為敵。
特別有趣的是作者近日觀察到,針對近日香港「反送中」抗爭中出現的衝突,就連立場同為「右派自由主義者」的同溫層都出現分歧。一部分的自由主義者站在反對威權的立場譴責香港警方,但另一部分則基於右派反對社會動亂的保守性格譴責抗爭群眾。
同樣的裂解也在「左派」發生,支持台灣獨立的左獨派認為香港的抗爭是對中共極權政治的反撲,但支持兩岸統一的左統則認為香港抗爭是歐美帝國主義煽動的陰謀。近日甚至有過去長期耕耘性別議題的左統派大學教授,出言譏刺香港遭受警方強暴的年輕受害者,引發性別議題同溫層的一陣論戰。
雖然左統派在國家認同的立場上與大部分的「進步勢力」並不相同,但過去在大大小小的社會議題上雙方都會合作,甚至就連318學運的場子裡,都可以看到左統派主辦的街頭論壇。但左統派過去和其他進步勢力點滴累積的合作基礎,在今年也迅速地流失。
隨著各種分裂,「英粉」、「柯粉」、「昌粉」等等亂七八糟的分類名詞也應運而生,隨之而起的「英癡」、「柯屁」、「加蔥力量」種種五花八門的罵人名詞也紛紛出籠。從這些現象,都可以看到今年幾乎可以稱為進步勢力的「裂解年」。
這種神秘的現象如果我們從神秘主義的角度,或許可以用土星與冥王星合相帶來裂解的力量加以解釋。但如果我們站在世俗的角度,又要怎麼解釋過去站在同一陣線的戰友,今年卻紛紛反目成仇,互相撕破臉的奇妙現象呢?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過去曾有一篇分析英國在脫歐之後政治陷入迷走狀態的文章。認為英國脫歐的困境主要是因為各個脫歐勢力對英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各有各的遠景規劃,各派之間只有在「脫歐」這件事情上有共識。
所以在脫歐公投過關後,各派互相牽制,導致英國無法凝聚出一個有共識的脫歐方案,讓英國政治空轉至今。
台灣進步勢力近年來面對的困境,其實也近似於英國的脫歐派。在2016年進步勢力之所以能夠上演大團結的高潮,原因是出在當時各派面對馬英九推動的政策都有所不滿。這也讓國民黨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成為了進步勢力跨派系的共通敵人。
當時一句流行的「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正好可以作為那個時空背景的最佳註解。
但是在國民黨真的被打垮之後,進步勢力的每一個成員,都夢想可以在嶄新的政治環境中大施拳腳。這股對「新政治」的期望,便是後來造成進步勢力裂解的動力。
以支持喜樂島的台派為例,他們認為民進黨既然全面執政,理應透過行政跟立法對國民黨在威權時期的作為進行全面清算。同時還給在他們眼中是由於「司法迫害」而入獄的前總統陳水扁清白。甚至是更進一步推動正名制憲,直接把國號改為台灣,廢除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啟動建國程序。
因為蔡英文都沒有做到上述提到的任何一點,因此在這些台派的社群中,不乏認定蔡英文已經被中共收買的陰謀論在私下流傳。至於後面引爆的論文案,便是這股不滿在找尋一個借題發揮的突破口。
至於立場偏向左翼的進步勢力,則是不滿民進黨政府在社會議題上不夠「進步」
。像是勞權支持者抨擊蔡英文無法堅持「一例一休」保障勞工權益;環團認為政府在空汙等環境議題上做得不夠多;又或是黃國昌的支持者認為,蔡英文上台後沒有大刀闊斧的剷除國安單位裡的黨國官僚,所以概括承受私菸案帶來的政治損傷也只是剛好而已。
而偏向右翼自由主義的人則認為政府在掃除市場障礙、開放創新上做得不夠。不滿政府壓抑房市,管制共乘平台、外送平台。無論左翼還是右翼都認為政府在「改革」上做得不夠,所以都口徑一致地批評民進黨政府。
原本這在民主國家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妙就妙在政府也不是真的沒有在改革。年金改革、轉型正義、推動同婚還有功敗垂成的一例一修,都激起了不同的保守勢力相互團結。
保守勢力的團結跟進步勢力的裂解,在去年年底形成了所謂「反民進黨」成為全民最大黨,不只讓民進黨輸掉了縣市長大選,也讓進步勢力提出的公投全軍覆沒。
一朝權在手,就能令來行?
民進黨作為執政黨,被民意監督批評是正常的現象。有趣的是這些「批評」的基準,是各個派系將自己理想中的政策「願望」投射到現實的政策上,再去批評願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又由於每個派系的願望都不相同,甚至彼此矛盾,於是在罵完民進黨後,各派系間就開始互罵。隨著互罵逐步累積彼此間的仇恨值,最後開始刪臉友老死不相往來。
如果我們認真思考,其實這些爭吵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
完全執政,就能「徹底執行」某個立場的政策。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就可以明白這樣的觀念太過於一廂情願。我們前面說過民進黨在2016年全面執政,是因為進步勢力的整合,但組成進步勢力各派眼中的「進步」完全不同。像是左翼跟右翼主張的「進步」政策,其實都是對方眼中的「反動」政策。
又像是關注性別議題的人,不忍心看到有同志等不到修法就過世;然而關注台灣獨立運動的人,同樣也不忍心看到台獨運動的前輩看不到台灣獨立就過世。就算我們不看改革訴求彼此矛盾的情況,在改革能量有限的狀況下,推動某個領域的改革,也一定會排擠到可以用在另一項改革的政治資源,影響另一項改革實行的速度。
有人或許會覺得,改革不就是一聲令下,其他人照做就完成了?既然蔡英文選上總統,民進黨也是國會多數黨,改革理應不會遭遇任何阻力,怎麼需要耗費政治資源?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要忘記,就算民進黨在2016年勝選,台灣還是有接近一半的民眾,是支持跟進步勢力相對立的主張。難道我們能夠直接無視這些人的政治立場?或是換個角度想,如果為了「做對的事情」忽視反對改革的聲音硬幹,改革就能成功嗎?
改革靠「做對的事」就能成功?
恐怕事情沒那麼簡單,我們來舉個唐朝改革的例子就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歷史課本都有教,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最大的問題在於「藩鎮割據」。所以對唐朝來說「對的事情」指的當然就是政府要想辦法從藩鎮手中收回權力。在安史之亂後,唯一達成過這個目標的改革只有唐憲宗時期的「元和中興」。
唐憲宗是依靠政府權力強行硬幹達成這個目標的嗎?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唐憲宗的爺爺唐德宗在繼位初期,也曾經想用強硬的政策要求藩鎮交出權力,最後激發了「涇原兵變」叛軍攻入長安,唐德宗險些被殺,從此之後對藩鎮只能採取消極姑息的態度。
唐憲宗的爸爸唐順宗也曾經重用王叔文,還有國文課本上常出現的柳宗元、劉禹錫等人以「揭弊」的方式推動「永貞革新」,但只推行了146天就在藩鎮跟宦官裡應外合的政變下被推翻。
唐憲宗一開始的改革也是採取強硬政策派軍隊硬幹,順利解決掉西川跟鎮海兩個比較弱的節度使。但硬幹政策用在真正有實力的「河朔三鎮」時就吃土了。西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承宗造反,唐憲宗動員全天下各地的兵馬剿了兩年,卻怎麼都剿不平。
這個謎團後來被白居易揭開,白居易在西元810年上呈唐憲宗的奏章裡,揭露其他藩鎮其實都不想看到造反的藩鎮被消滅,因為大家都是利害關係一致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最後效忠中央的藩鎮都叫自己派去的將軍只要打幾場勝戰意思意思應付就好。
而且大家發現戰爭拖長可以騙到中央分發的軍餉之後,更讓打假戰爭成了一門「生意」大家一起造假發大財。
這時唐憲宗也發現如果繼續硬幹,最後反而會把更多節度使都逼去王承宗的陣營,最後重演爺爺唐德宗被叛軍趕出長安的慘劇。於是唐憲宗決定暫時裝孫子,替王承宗「昭雪」冤屈,說是政府誤會他了。
但唐憲宗並非放棄改革,而是暗中累積資源,並且跟心腹智囊李絳研究藩鎮間的利害關係。終於在西元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時,成功利用藩鎮內部權力結構的矛盾,策反魏博大將田弘正(田興)轉而效忠中央。
2015年的《刺客聶隱娘》,故事就是以唐憲宗時期魏博鎮田季安、田弘正等人的恩怨為背景。
這次策反破壞了河朔三鎮間的利益共生,魏博的位置正好位於當時野心最大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還有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三者的中間。
田弘正在日後的戰爭中,派軍支援中央政府力攻這三個節度使。最後吳元濟被捕後送長安斬首,李師道戰敗後被叛變的部下殺死,王承宗嚇得自動跟中央請降。
唐憲宗終於真正平定各地節度使,成就唐朝最後一次大一統。但這次改革前後花了超過10年的時間,還經歷數次向既得利益者屈辱性的退讓(皇帝承認討伐造反的叛軍是「冤枉」他們)。
其中最重要的策反田弘正這步棋,源自於唐憲宗的智囊李絳發現每個節度使死後,麾下部將都會為了「權力」跟「保命」這兩個核心價值而互相爭奪節度使的寶座。而中央改革的核心價值則是希望節度使能夠擁護中央的「權威」。李絳認為只要能用中央的權威,保障某個部將既得到權力又能保命,他就會轉而擁護中央。
李絳的謀略便是用計調和雙方的核心價值,促使田弘正擁護中央,讓改革成功。
可能有人會說:
唐朝的節度使有軍權啊,現在台灣反對改革的人又不會舉兵造反,改革硬幹就硬幹有什麼好怕的?
但我必須說,以現在台灣面對的內外形勢,政府如果為了改革硬幹,情勢將會比當年的唐朝更加危險。首先,我們是民主社會,不可能像過去威權時代白色恐怖那樣,把抗拒改革的人通通綁去淡水河槍斃;也無法像唐朝那樣派軍鎮壓後,把帶頭的人拖到長安的獨柳斬首示眾。
再來,唐憲宗當時只要面對反改革人士的互利共生,台灣不只要面對同樣的情況,還要面對強大的外敵「中共」的見縫插針。
藉機見縫插針的「統戰」
這裡就要再稍微講解一下,什麼叫做「統戰」。
大家雖然很常聽到統戰這個詞,但不一定真的了解他的意思。如果望文生義亂解,「統戰」很容易被理解成「中國為了統一台灣所進行的作戰」。但這樣的解釋是錯的,統戰是源自蘇聯的一種革命策略,意思是:
把一切政府的敵人「統一」起來推翻政府。
這也是毛澤東常說的「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現在中國「政協」的前身「政治協商會議」就是在國共戰爭時期中共的統戰組織。中共利用這個組織拉攏所有反對南京政府的人士,包括被國民黨打垮的前軍閥、國民黨內鬥落敗的失意政客、甚至是追求民主的自由派人士。中共先利用他們一起打垮南京政府,之後再藉著「鎮壓反革命」、「反對右派」、「文化大革命」種種名目分批處理掉這些利用完的人士。
這一套具體應用在現在的台灣,就是中共會試圖拉攏所有對政府不滿的勢力。用虛幻的承諾跟一些資源,結合他們一起擊潰中央政府,讓台灣政局陷入混亂。這時在政府改革中吃虧的人,很自然會變成中共攏絡的對象。
像是因為親共而備受爭議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吳斯懷,就是反對年金改革組織「八百壯士」的副指揮官,代表的就是不滿年金改革的勢力。其他像農會跟漁會這些政府改革的重點目標,同樣也成為中國統戰的重要對象。
2018年有週刊揭露,統促黨積極佈局宮廟作為統戰據點,在這件事被揭發的一年前,民進黨在2017年為了改善空污問題推動的「減香運動」幾乎得罪了全台灣所有宮廟。
雖然我們還無法證實某些宮廟接受中國統戰,是因為減香運動帶來的不滿。但從共產黨一貫的統戰戰略,卻完全可以解釋統促黨為何會選擇以宮廟作為統戰目標。
但你要把中共滲透的問題,完全怪到那些因為改革而利益受損的人身上嗎?這個想法恐怕也有問題。如果我們今天期望台灣是一個民主的「國家」,難道不應該讓每個「國民」都覺得自己的願望跟理想有被實現的機會嗎?
如果一個國家內的某個族群,他認同的所有理想跟價值觀都被其他人否定。這時境外的敵國對他伸出援手,承諾會協助他實現他的價值跟理想,這時能不動搖的人又有多少?
不能硬幹要怎麼改革?
談到這邊,有人可能會覺得難道因為這樣,我們未來就都不推動改革了?
當然不是這樣。而是在推動改革前,我們要真正面對台灣社會「價值多元」的事實。所謂的價值多元,就是承認這個社會就是同時有進步跟保守、左翼跟右翼、甚至是不同的國家認同。
如果所有的改革都是往單一的價值方向硬幹,不留任何餘地給不同價值的人,不只是撕裂這個社會,也是在幫中共之類的境外勢力製造潛在的合作對象。
社會每個群裡都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與次要價值,雖核心價值無法放棄,但我們應該認清在核心價值之外,我們可以放棄次要的價值,讓社會不同群體彼此間有可以合作、交換的空間。
以之前為了空汙問題推動的「減香運動」為例,環保團體的核心價值是「降低空汙」,宮廟的核心價值是「維護信仰」。
更好的改革方式不是用行政命令硬要宮廟放棄拿香拜拜,而是尊重各宮廟的信仰,以傳統儀式請示神明。如果神明指示願意配合政策改採其他方式接受信徒膜拜自然很好,如果神明不允,那可以再研議用補助增設空污設備等其他方式處理。
上述的方式,可能會引發某些人的不滿。這些人會想「宗教」只是一種人文活動,空汙卻是有科學證明的全球問題,為什麼推動空汙政策要遷就「神明指示」。
問題在於,會這樣想的人本身就不相信傳統信仰,而這樣的想法等於是把不信傳統信仰者的價值觀,強硬要求相信傳統信仰的人全盤接受。
如果「改革」是像上面這麼一個改法,也難怪改革會遍地荊棘,人民會撕裂崩解。就連唐朝有無上權力的專制君主,都要想辦法摸透他想改革的對象,爭取他們的「擁護」才能讓改革成功。
就算你的價值觀是萬世不移的真理,你要怎麼寄望沒有無上權力的政府可以靠硬幹,強力的要不同的群體全面地接受你的價值觀。
不只是空汙跟信仰的衝突,包括左派右派、獨立統一、進步保守等各種衝突也都是如此。擺出「漢賊不兩立」、「除惡務盡」的強硬態度彼此攻擊無助於推動改革,只會讓不同價值觀的人因為仇恨而彼此牽制。更會削弱台灣社會面對外來勢力挑戰的抵抗能力。
以星座神秘學來說,今年的撕裂只是因為土星跟冥王星合相,到了明年就會過去。但真正要重新凝聚台灣社會不能寄託星座,必須要靠我們彼此願意放下「勝者全拿」的觀念,真正給不同價值觀的人合作的空間。
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為什麼低學歷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呢? - 大學新生季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種思路的邏輯是這樣的:學歷決定出路。 一般人認為學歷高,讀完書後,自然在社會上,比別人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更容易搶到一個可以獲得高薪的體面 ... ... <看更多>
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董東瓚名人整形醫師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她學歷不高,來自務農的家庭,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台電得到穩定的工作,年紀輕的時候 ... 凝注食客的眼神,眼睛瞇成一道淺淺微笑的符號,好享受自己的成就,這時候,只有 ... ... <看更多>
低學歷高成就名人 在 [討論] 頂大只是比較會考試而已-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剛看到這篇留言
頂大只是比較會考試而已
這個你要確定誒
考試本身可以看成一種問題解決能力
其中牽涉到記憶力、理解能力、邏輯、智商、整理ˊ知識(做筆記),以及自我管理、情緒
管理,你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學習知識,並且把這些知識拿來解決問題(考題)。同時,你也
要壓抑自己的慾望,在別人去玩的時候,你選擇去做讀書這種無聊的事情。
直接把這些能力簡化成只是比較會考試,我也是覺得頗呵拉。
這些你所謂的考試能力,放到各行各業需要學習,解決問題的領域上,都能做出一番成就
好嘛。
如果他們去其它領域發展,普通人大概根本沒出頭的機會吧,譬如餐飲業、美髮業、或是
傳產,這些低學歷還有機會出頭的產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88.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63981104.A.0E0.html
我觀察拉,學歷越差越會拿品格出來說嘴,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沒其它條件和能力可
以讓他拿出來說嘴了麻。 偏偏這些人品格也沒多棒。 講的好像自己一副聖人道德標準看
別人 ,事實卻是賤人標準對自己。我還沒看過幾個拿這個說嘴的,每個週末去當志工,
或是做什麼超過一般人品格好的事蹟。
另一方面,品格好有啥屁用 ,大家都不是三歲小孩了,站在人類演化的觀點,品格好的
比較能傳宗接代? 還是品格好的生活品質較好? 都不是的話,一直提品格到底要衝殺
,騙小孩嗎?
哪個商人、政治人物或是在社會上混得好的名人,符合像陳樹菊女士這種品格的你說說看
。
相對於品格 ,我覺得要嘴還不如嘴人際智慧,這項能力真的是高學歷代表的數種能力外
,也能預測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種人最愛拿王永慶 郭台銘來救援,但拜託動點腦,他們那個年代跟我們這個年代一樣
嗎,人家那年代是沒錢唸書只能去工作。 我們這年代你有腦肯唸,一堆獎學金就進來了
此外,郭台銘 王永慶小孩哪個不是讀名校的,公司履歷哪個不是一看到學店履歷就拿去
碎紙的。
袋加持下,還學的比一般人好很多。
跟一般人以為大部分時間都在唸書的書呆子剛好相反...
1.對方開始嘴你品格
2.拉郭台銘 王永慶支援學歷無用論
3.讀頂大還不就這樣 ,品格那麼差
4.嘴你賺比他少(但他根本不知道你賺多少)
5.約你出來泡茶輸贏
6.嘴台大也要殺人犯(然後忽略背後機率,和監獄中關的都什麼學歷的)
補充一下,頂大只是會唸書,除了學歷很差的人會說,還有一種人也會說,就是家裡資源
很多,祖先基因也洗得很好,可以讓他輕鬆唸頂大的。
但麻煩一下,去跟 學歷很差的人多打點交道好嘛 ,當然是要通例,不要是那種特例的。
最後再來說學歷很差也能blablabla,特例這種不用拿來說好麻
※ 編輯: mimi8598 (1.162.88.10 臺灣), 09/24/2022 09:55:16
譬如我朋友,他有事回偏鄉處理,暫時在那找個工作,結果被那邊的人視為是競爭對手,
三不五時開嘴,你不是台大怎麼這樣blabla。
他要跟那邊同事講邏輯,對方也聽不懂,以為他處處找理由。
然後他就直接擺爛了,笑死。
是是是,都是祖先不努力,又愛生,家庭資源和基因都輸,子孫要怎麼活。 這就是個教
訓,條件不好就不要生,害人害己,蠢蛋進化論。
※ 編輯: mimi8598 (1.162.88.10 臺灣), 09/24/2022 10:03:31
能力越強姿態越要軟
現實生活提自己學歷就是蠢
越低調越好,慢慢發育才是王道
而且每個人都有可以欣賞的優缺點拉
我不會因為對方學歷低就不尊重
會在現實生活中高調秀學歷只會顯得政治不正確,人際智慧低
但學校考的那些用不到的知識,仍然幫你訓練了記憶力好、邏輯好、理解能力好的頂大學
生。你在業界教這群教育部幫你篩選智商過的學生,教起來也方便吧。
你要提學校教的知識沒用,那你要怪學校, 不是怪頂大學生啊
記憶力還有看領域哦?
那魏氏智力測驗和認知神經科學關於記憶的理論都該廢除了。
其它理解能力、邏輯、智商也是general不是specific的好嘛...
有人背英文單字很厲害,背中文字很爛的?
※ 編輯: mimi8598 (223.136.160.67 臺灣), 09/24/2022 10:33:48
智慧好的人機會。 可以靠著做人智慧,和大量時間累積的經驗可能可以成功。
※ 編輯: mimi8598 (223.136.160.67 臺灣), 09/24/2022 10:35:41
的確無關,但這些能力根本不難,除非你亞斯伯格症,出社會幾年誰沒社會經驗。我是不
覺得高學歷在這些能力會輸太多啦
了。 不過有些領域大家都阿宅 ,也不用特別學厚黑學拉。
非常同意
這很客觀
你正常考到頂大的,就是代表有某些能力比較強,就像考證照代表你有哪些能力。 當然
相對之下,沒有頂大的人平均這些能力就比較差。
這很客觀啊
※ 編輯: mimi8598 (223.136.160.67 臺灣), 09/24/2022 11:00:46
推 kaltu: 私校學費那麼貴不申請學貸的才是真有錢人好嗎?清華學費才 09/24 11:18
→ kaltu: 多少錢?一個學期算下來生活費都比學費多 09/24 11:18
推 arnold3: 看柯就知道會念書的人也沒多厲害 09/24 11:18
柯經歷
1.台大醫學系
2.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
3.台大教授
4.台北市市長
5.老婆也台大醫
6.雖然是亞斯個性白目白目的,但學習能力極強 ,還在臺灣兩黨政治下,硬是殺出第三
勢力。
7.生了三個小孩,也是北一女、台大的
你說這樣不厲害,那我好奇你到底多強,願聞其詳。
還是你是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啊?
推 oscarddd: 你說的你叫做聰明 聰明跟會讀書是不一樣的 09/24 11:18
※ 編輯: mimi8598 (223.136.160.67 臺灣), 09/24/2022 11:22:06
→ Zhang97226: 而且有申請的那幾個很明顯的 09/24 11:20
→ Zhang97226: 能看到花比其他同學多時間 09/24 11:20
所以現在程式都列為各校共同必修了。
已經看過N個文組去國外名校洗資工碩士了,只會越來越多吧。
※ 編輯: mimi8598 (223.136.160.67 臺灣), 09/24/2022 11:27:55
蛤
具有優良記憶力、邏輯能力、理解能力、高IQ、自我管理能力,卻不會考試,這種鬼話你
講的出來我都不敢聽了。
學生的責任就是讀好書
你學歷爛不是腦袋有問題,那就代表你上課都在混 功課都不寫 考試前也不讀書
這種不負責任的人生態度基本上就是0分了
※ 編輯: mimi8598 (223.136.160.67 臺灣), 09/24/2022 13:28:37
人家30初當到鴻海主管,素質不差吧
還是你的素質指的是學歷高看不起學歷低
這個大部分人都有吧
畢竟你要一個從小到大都對自己責任認真負責,壓抑自己慾望,逼迫自己完成人生各種目
標的人,去尊重一個極端相反,處處及時行樂,什麼都不會,對自己完全不負責的人,很
難吧?
我是不會說高學歷看不起低學歷就是素質差嗎拉
還是你只是因為政治因素,為反而反,你死忠陣營的苗博雅議員,前幾天說了政治ˋ正確
的話,被一堆人舔說苗跟高是天壤之別,結果今天就被打臉了,給你參考。
尊重是要自己贏來的,好嘛
是贏得尊重的方式。
※ 編輯: mimi8598 (223.136.160.67 臺灣), 09/24/2022 15:25: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