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不能捨棄的理由】
分享《The System: Soviet Periodization Adapted for the American Strength Coach》書中對奧林匹克式舉重的看法。該書的作者們並沒有否定專項訓練的重要性,但強調現階段(美國許多力量教練)用其他動作「取代」奧林匹克式舉重是不智的作法,主要的理由是上膊和抓舉能訓練到「大範圍動作」與「全身性」的「爆發力」與「速度」。下面附上原文、我的譯文和懸垂式上膊的訓練側拍影片:
--
#以下為譯文,最後附上原文,若有發現翻譯不到位或有問題的地方,非常歡迎也希望各界指正!
--
近年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力量訓練中的安全性,以及所謂的「專項力量」訓練,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已不再受到許多力量教練的青睞。主要的理由是,如果運動員不是要參加奧林匹克舉重比賽,有更好的爆發力訓練動作可以選,它們更容易轉化為運動賽場上的成績,而且這些動作不用移動那麼大的重量,所以對身體的壓力與風險會低很多。
為了甩開風險,有許多擲藥球或更有創意的動作已經在許多運動團隊的力量課表中取代上膊、抓舉、挺舉。在我們看來,這個鐘擺甩得太遠了,這些動作一直都能培養出世界上最強、最具爆發力運動員,現在卻要完全捨棄,實在太過極端。
我們要瞭解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大範圍的動作」(特別是下肢)在全身產生最大的爆發力。
專攻奧林匹克式舉重選手和特別注重專項力量訓練的選手,這兩者的訓練課表,你最常發現的區別是:舉重選手是透過大範圍且快速的動作來訓練下肢;換言之,後者的動作幅度大都比較小。很多教練出於善意,使用了許多替代舉重的練習動作,但這些練習並沒有辦法達到舉重動作所需的柔韌性、協調性與力量輸出。
使用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可以訓練到關節在較大彎屈幅度時的爆發力和穩定度,那也是身體在賽場上可能會碰到的幅度。(譯者註:當然對純跑者和泳者來說就並非如此了,不過自行車選手和大部分的球類運動相當符合)
一位運動員在進行完整的抓舉、挺舉時,如果進步太快或是沒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再加上大重量,的確會導致受傷。但所有的訓練動作都是這樣,只要進階太快、操作不當或重量太重都會受傷,所以問題不在動作,而在於教練沒讓運動員準備好。
像美式足球或籃球這種運動的動作幅度很大,執行動作時需要高度的柔軟度與力量;在提升這些能力上,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會比擲藥球的訓練更有效率。這些動作並不危險,只要你能先評估他們的身體是否有能力安全完成這些動作,事先對舉重動作進行規劃與指導,以及循序漸近地增加重量和動作難度,那麼很多顧慮都會消失。
當你能有效且適當地進行奧林匹克式舉重訓練,你會發現它的好處遠遠大於缺點。
(但作者也強調並不是每個人一開始都適合練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
一開始先別進行大量且高強度的奧林匹克式舉重訓練,最好先等到運動員們至少已經練了幾年之後才能大量的練。如果他們在早期要發展爆發力,可在運動員學習和改善舉重動作時先進行「跳躍」與「增強式訓練」。
無論什麼動作,練熟了動作的技術之後,接下來「速度」是第一位。雖然體育界很重視力量和肌肥大,但力量所表現出來的速度才是真正分出運動員實力差異的關鍵所在。
在健力(powerlifting)比賽中,動作的速度並不重要,目標是舉得更重,不管花多長時間,比賽結果只看重量。但在美式足球場上,最強壯的線鋒球員若不能迅速將力量轉化為控制對手防守球員的能力,他們就不能算是成功的進攻組球員。同理,一位能肩推數百磅重的鉛球選手,如果他不能用全身的力量來加速擲出鉛球,他也將無法把獎牌帶回家。
--
#原文如下
THE OLYMPIC LIFTING CONTROVERS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safety in strength training and what is termed “sport specific” training, the Olympic lifts have fallen out of favor with many strength coaches. The argument is that if you are not competing in Olympic lifting, there are better options for training explosive strength that translate more readily to sports performance, without the risks and strain inherent in rapidly moving heavy weights.
Variations of medicine ball throws or more creative exercises have taken the place of cleans, snatches, and jerks in the strength programming of many teams as coaches try to reduce those risks. In our opinion, the pendulum has swung too far away from using the movements that have consistently produced the strongest and most explosive athletes in the world.
The main goal of the Olympic lifts is to generate maximal power and explosive strength in the entire body through large ranges of motion, particularly for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e differences you will most often find between the training regimen of an Olympic weightlifter and of athletes performing more “sport specific” training are that weightlifters consistently take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rough high-speed, large range-of-motion exercises. Many of the substituted movements and exercises used by a well-intentioned strength coach do not come close to demanding and developing the flexibility, coordination, and force output demanded by the weightlifting exercises.
It is true that subjecting an athlete to a full snatch or jerk with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weight without the proper instruction or progression will often result in injury. However, that holds true for any exercise. It is not the fault of the exercise, but rather the coach’s fault for failing to prepare the athlete to succeed.
Dynamic sports like football or basketball require suppleness and strength expressed through large ranges of motion; the Olympic lifts are more effective at facilitating those qualities than a medicine ball toss. If you assess an athlete to be physically capable of performing the movements safely and if the lifts are programmed and coached effectively and progressed in both weight and complexity, many concerns diminish.
You will discover that when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and appropriately, the benefits of the Olympic lifts far outweigh the drawbacks.
A significantly high volume of Olympic lifting is best left to the athletes with at least a few years of training under their belts. For developing athletes such as these, the power and explosive qualities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jumping or plyometric training as the Olympic lifts are coached and refined over time.
After mastering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form, no matter what the movement, speed should always be the priority. Although strength and muscle hypertrophy are important in the world of sports, the rapid expression of that strength is what separates athletes on the field of play.
In the sport of powerlifting, the speed of the movement is not critical. The goal is to lift the maximum weight, however long it takes. On the football field, the strongest linemen will rarely succeed if they cannot rapidly translate that strength to control an oncoming defender. A shot putter who can military press hundreds of pounds will not take home a medal without the ability to explosively accelerate the entire body to throw the shot.
(extracted from page 101~102)
--
若有發現翻譯不到位或有問題的地方,非常歡迎也希望各界指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
低位防守足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atreon專享】今屆賽事成名嘅其中一位球員,身價自然升價十倍。
轉自 @浩看足球
低位防守足球 在 丹尼爾 vs 陳恩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蘋果專欄🍎✊】今日好多人問:蔡展鵬幾時復職 🤔❓
// 假如將來沒有香港隊 🇭🇰
2019 那年,我們走了很多路。走了 30 年,利物浦直至 19/20 那季才再次登頂、再次贏得英超冠軍 🏴🏆。我從那裏走來❓ 對,從 1989……那屆。那屆之後,利物浦間中抬頭、大部份時間低頭或埋頭,一直默默 walk on、walk on、with hope in your heart、and you’ll never walk alone 30 年,直至 19/20 那季才光復晏菲路。
從 2019 起,我們再一起走了兩年。這兩年,面目全非。利物浦變了樣,中堅配搭變了樣。防守中路短期看來變弱,對家表面變強大,防守己方變難捱。同時,球隊變青春、變有生氣、變更多組合。既然我們從 1989 走了 30 年,2019 後這 2 年算甚麼❓ 回頭一看,still standing。
假如將來沒有香港隊(儘管這不大可能發生,因為永遠偉大、光明、正確的國於 FIFA 這醜陋的金權政治鬥獸場需要香港、澳門與台灣建制把持的那三張票 🇭🇰🇲🇴🇹🇼),我們對香港……隊的愛 ❤️,仍是不可能被磨滅。即使香港隊被連根拔起、香港不准球迷叫香港人加油 ⛽️、甚至以後沒有香港隊的比賽,但就算在這樣社會,那些不放棄以足球及體育為抱負,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力圖獨立思考、發表意見,甚至組織起來的球迷還是有的,「因為那是他們一種過磊落真誠生活的嘗試」。有這些球迷存在並努力奮鬥是很重要、很有價值的。哈維爾如是說 🇨🇿🎭✏️。好似係,除非唔係。在球市最壞的情況下,球迷如何「活在真實之中」踢好呢場波,那是每位球迷必須經歷的撫心自問。廣大球迷仍是會開花,因為球場不止維園。今天世上所有地方,walk on,walk on。
丹尼爾 體育主持
周四見報 //
原文👉 https://hk.appledaily.com/sports/20210617/U3UAJ5PZJREMNNPTENHZZY4OD4/
低位防守足球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重讀了李維特,這一位學者的一系列書籍。
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一系列在台灣,叫做「蘋果橘子系列」。比如說,《蘋果橘子經濟學》、《蘋果橘子思考術》…等等的。
當我重讀他的著作,雖然他是一個經濟學家,但是我總覺得喔,他應該是被耽誤的心理學家…好!不知道是誰耽誤誰,我不知道啦。
但我要說的意思是說喔,他裡面談了很多關於「經濟學」的一個概念,然後在生活當中,很多場境的運用。其實,對於我這一位心理學家來說的話,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發現喔,人不僅是不理性,而且通常我們在做很多選擇,跟判斷的時候,根本也不可能從「純粹理性」的角度,去做判斷。怎麼說呢?
在他的書裡面提到一個例子,就是啊,我們平常在看足球比賽的時候,如果兩隊一直僵持不下,到了比賽時間的正規時間結束之後,就會要進行「PK」。
那在PK、在罰球,罰踢球的時候,那對於這一些足球員,他要踢哪一個方位,最可能進球呢?
對於我們這些運動的外行人來說,我們可能都會覺得,那就看他踢哪邊比較順;但是呢,也要取決於這個守門員,是怎麼樣防守這一顆球的。
那如果進一步,從統計的角度來看。其實數據告訴我,有57%的機率,守門員會撲左邊;有41%的機率,守門員會撲右邊。也就是說喔,在每一百次的PK罰球裡面,守門員只有兩次,會直直的站在中間。
所以,這個數字告訴我們,其實最理性、最正確的判斷,叫做往「中間」直直的給他踢下去就對了。
因為守門員每一百次,只有兩次會站在中間,他不管撲左邊還是撲右邊;事實上,你踢「中間」都是一個成功率最高、最理性的選擇。
但是,只要你進入比賽的現場;甚至於,你進入那個罰踢球的球員的現場。你會發現,你一定不會選擇「瞄中間」。為什麼呢?
你想像一下,假設你是踢像「世界杯」這樣的比賽。在這樣的比賽裡面,除了你的技術跟理性判斷之外,其實你還有一個很大的考量,你背負的是「國家的榮譽」。
那這個時候,如果你直直的往球門正中央踢下去;結果呢,守門員還真的就是那2%,請問你日後回國,你要怎麼交代你的祖國的球迷呢?
因為在心理上是這樣喔,如果你踢左邊或者是踢右邊,甚至於,你去踢那個幾乎守門員就算撲對方向,仍然也攔不下的角落。而結果失敗了,沒有進球,那大家會覺得你可能是運氣不好。
可是呢,如果你直直的往中間踢過去,而守門員剛好又只站在中間,幫你擋下來;那麼所有的球迷都會認為,你連努力都沒有努力。那這個時候,你還要回國嗎?
所以在這樣的考量底下,你還是會採取一般球員的傳統策略,就踢角落。如果守門員猜對了、攔下球,那你還是有更勇敢的做法。
因為「踢角落」已經是很勇敢的努力了,就算不成功,你也會避免了因為你沒有踢進球,而被暗殺的風險。
所以呢,談到這裡你想想看,我們人類在做很多選擇,跟判斷的時候,就算理性的數據告訴我們,朝正中央踢下去,只有2%的機率,守門員會站在那裡。但是你可能還是會冒險的,踢左邊或者是踢右邊。
當你懂了人性之後,你回頭想一想,為什麼有些人在他的生命裡面,你覺得他沒有比較優秀,你覺得他沒有比你好;但是他為什麼過得比你好,或者是比你還要成功?
有沒有可能,他只是選擇「正中央」踢下去。這反而有可能是人生當中,最勇敢的舉動;而且成功率最高的舉動。
就像是如果你覺得自己條件還不錯,但是為什麼身旁總是沒有人?那些你覺得有一點二百五的,為什麼身旁的人,總是這麼的棒?
有沒有可能,他只是做了一件很「直接」的事情,就是走向她的男神,或者是他的女神,直接告白。而不是拐彎抹角的,去踢左邊或者是右邊呢?
所以,我很喜歡一句話,叫做「人生是選擇的結果,你怎麼做選擇?」。
你要被自己的情緒綁架,而做出很多可能成功率,相對比較低的選擇;還是勇敢的直接面對問題,朝正中央大腳開過去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面,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MQ-IytGCiw/hqdefault.jpg)
低位防守足球 在 KTSmagic遊戲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技利雲 技屬 AM FW
18000攻擊 低空技+20%
內置 高和低空補位,同時帶有A遠射
因為有A遠射 佈陣上 還是很彈性
缺點:攻擊和體能 只得18000,17600
速拿破崙 特技:全力發動時+15%
基礎數值很低,須等待實際數值出來 再看看+15%後會是多少
初步構想可能是 前期防守 全力時一波流帶走
擋波力森 擁有50%自動擋波發動率
19000防守 如你的力隊後還未齊腳 絕對值抽
配合183 將會是所有對手的惡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8vf7KD85l0/hqdefault.jpg)
低位防守足球 在 低位防守--Post Up Defense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今集會同大家講如何在 低位防守 ,特別是當自己身型已經比對手矮小,如何盡你能能力,對抗高大敵人的 低位 單打。以前我就是身理矮小但要 防守低位 的球員, ... ... <看更多>
低位防守足球 在 [Live] FIBA 世界盃美國對蒙特內哥羅- 看板NB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2023 - Second Round Group J
USA vs Montenegro
比賽將於稍後 16:40 開始。
先發名單:
美國
Mikal BRIDGES
Jalen BRUNSON
Anthony EDWARDS
Josh HART
Jaren JACKSON JR
蒙特內哥羅
Kendrick PERRY
Petar POPOVIC
Dino RADONCIC
Marko SIMONOVIC
Nikola VUCEVIC
執法裁判:
ROSSO, Yohan (法國)
KREJIC, Boris (斯洛維尼亞)
SALINS, Gatis (拉脫維亞)
轉播平台:愛爾達體育三台
即時 BOX:https://is.gd/f8iWH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39.206.103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693556569.A.43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