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轉(契)作損失,政府來補貼!
連續下了十幾日的大雨,有很多農民朋友陳情,大雨造成田菁綠肥施作不完全,使得審查認定困難,因此影響了農民朋友的休耕補助權益,週日我跟陳吉仲主委當面反應,獲得陳主委承諾,農糧署今日公告放寬田菁綠肥施作的認定,不讓農民朋友權益受影響!
➡️只要公所認定有種植綠肥、景觀作物的事實,就給予補助
➡️無論是否符合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要件,只要是申請轉(契)作或自行復耕種植登記之農地,皆可依照規定辦理
農民朋友們辛苦了,今年的雨水實在太多、太大了,只要我能幫上忙的,我一定會努力幫大家爭取,讓大家能夠安心過日子。
#莊瑞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
休耕綠肥補助 在 周春米 立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田菁綠肥轉(契)作損失有補助!
📣好消息盡快告訴大家
上週,我到各地勘察大雨農損時,收到許多農民朋友陳情,因連日大雨影響,造成田菁綠肥無法施作完全,在審查認定上出現困難,影響大家領取休耕補助的權益,因此我要求農委會要盡速彈性調整,幫助農民渡過難關!
今天,農糧署正式發函通知,放寬種植田菁綠肥的認定,不讓極端氣候影響屏東農民的權益:
📌若因為天氣因素導致綠肥存活未達標準的農民朋友不用擔心!
只要公所判定有種植綠肥或景觀作物的事實,就會予以核定喔!
📌申請轉(契)作或自行復耕種植登記之農地,無論是否符合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要件,皆可以依規定辦理
這幾天走訪田野間,和很多農民面對面對話,能體會大家的辛苦,我也會盡力幫忙大家,我們一起努力💪🏻
休耕綠肥補助 在 許展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田菁綠肥轉(契)作補助函示
▶️針對二期稻作休耕轉作田菁、綠肥《對地綠色給付計劃》,認定標準已核定。
▶️今年田間因受到天侯影響及福壽螺蟲害影響造成田菁綠肥轉作造成損害,有些農民甚至撒了三次種子還是受到蟲害侵食或大雨淹沒。
✅此次放寬認定門檻,農民無須再提出申報,農政單位會自動審閲如有問題會直接通知地主。
休耕綠肥補助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水庫淺碟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台南的白河水庫,淤積已經超過六成,讓白河地區六百公頃的農田被迫休耕,而且目前還有16座水庫的淤積也超過三成,如果沒有趕緊清除,就算雨來了也留不住。
怪手不停的挖著水庫底的淤泥,因為陸化太嚴重,白河水庫趕緊將豎井取水口旁,用網子圍起來,就怕這些僅存的灌溉用水,也難敵淤沙危害。白河水庫淤積嚴重,已經超過六成淤積,就只剩下一小部份還有水,其它地方全堆滿了土,而且上面還長滿了雜草,可見已經很久沒有水,呈現淺碟化,讓白河地區9百多頃的農田,有600多公頃被迫休耕。
道路兩旁原本應該是一期稻作綠油油的稻田,現在全是種植綠肥的休耕田地,因為白河水庫水量不足,農民被迫休耕,只能種植綠肥等著領休耕補償金。
七十多歲的老農民不想領休耕補助,改種起蔬菜賣到市場去,多少貼補收入,而灌溉用水也只能仰賴地下水井。
目前除了白河水庫以外,全台33座水庫,就有16座淤積超過三成,台灣面臨缺水危機,水庫卻淤積這麼嚴重,就算有雨下下來,能留下的水也有限,問題若再不解決,恐怕也難解旱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HS3acvZy-w/hqdefault.jpg)
休耕綠肥補助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求人不如求己 農民種麥不靠進口
很多人都以為台灣只能種稻不能種麥,這個觀念可能要改變了,在苗栗後龍的灣寶里,有農民在專家的建議下,冬天種起了小麥,經過125天的成長,在今天收割了,這一次收成小麥,農民非常興奮,這代表台灣也可以自己製造麵粉了。
在冬天休耕的農田裡,卻反而搖曳著金黃色的麥穗,在苗栗後龍灣寶這一片大約三公頃的農地上,種的全是小麥,經過125天的生長,麥子成熟了,收割機開始作業,把農田上一根根麥稈,像是變魔術般、變成了一顆顆金黃色、摻著綠色的麥粒。
這次灣寶農民嘗試種植、從來沒種過的麥子,其實是跟這位喜願麵包坊的負責人施明煌契作的,他發起「小麥狂想」計畫,已經在苗栗、台中、花蓮、台南等地的農民合作、生產小麥。國內依賴進口的小麥、自己也可以種,施明煌秉持這樣的理念推動,並相信農地可以生產更多元的作物,而不是只有種稻、或休耕兩種選擇而已。
就是從來都沒種過,這次灣寶的小麥不少黑掉了,還出現田間雜草、長得跟麥子差不多高,造成收割機一直停擺為了清雜草,雖然品質還不算頂好,不過農民表示,經過第一年不太成功的實驗,他們會加強管理,也要多施點肥,希望明年再接再厲,讓更多麥香能飄散田間。
灣寶試種小麥 提高台灣糧食自給率
苗栗灣寶的農民嘗試種小麥,其實就是希望朝向政府最近想要推出的輪作計畫,希望讓更多休耕或是農田轉種更多元的作物,才能提高台灣的糧食安全。
稻子價格不怎麼好,不種田一公頃還有四萬五的休耕補貼可以領,不少農民寧願領錢,也不要辛苦下田,這讓台灣每年就有24萬公頃農田休耕,還要政府花大錢來補貼,有學者認為,像灣寶這樣選擇種小麥,其實可以走出台灣農業另一條活路。
把絕大部分的資源投入稻米這項單一作物,造成台灣農作物不夠多元,加上最近全球糧價飆漲,農委會注意到這樣下去恐怕會出問題,因此打算推動耕地應該要輪作,考慮多種玉米、大豆、飼料稻米等作物。儘管農民贊成,但不免也擔心,種稻還有補助,種其他作物是不是也該補貼。
不過也有農民認為,政府敢放手讓市場去決定,以現在雜糧的價格、高過稻米的情況來看,推動輪作應該是可行的。
學者認為,不種田還有休耕補助的錢可領,這種政府花錢讓農田荒廢的怪現象,還是要靠政府的政策來扭轉,而農委會也將在周一的「跨部會糧食安全專案小組」,提出新制度的構想,希望能調整傳統農耕觀念,以因應未來可能越來越嚴峻的糧食短缺問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okmhyast3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