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1955 港大建築系第一屆畢業生
我們上一篇文章提及過高級職員宿舍是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創系教授Raymond Gordon Brown及Chau & Lee所設計。布朗教授於1950年獲委任為建築系院長,將現代建築風格引入香港大學之餘,也訓練出第一批本港出產建築師。當時現代主義建築風潮席捲全球,而戰後香港人口急速上升,面對二戰後的頹垣敗瓦,急需大量新建設,現代主義建築正好提供了解決方案,而社會亦急需一批人才投入建設。
布朗教授可說是桃李滿門,1955年首屆建築系畢業生包括王澤生及伍振民(創立王伍建築工程師事務所,後來歐陽昭加入組成王伍歐陽建築工程師事務所,其後伍振民退出,改為現今的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廖本懷(香港首個華人政務司,房屋司)、其後亦有李景勳(創立同名建築師樓)及吳煜民等。為戰後香港城市發展貢獻良多。班上超過半數是中國及香港華人,其餘學生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印尼、台灣、葡國,十分國際化。
布朗教授和這批港產初代建築師的早年作品均已有六七十年歴史,不少面臨拆卸重建,包括布朗教授的高級職員宿舍,快將被重建的觀塘賽馬會診所便是王伍的作品。而廖本懷設計的老牌屋邨有和樂邨、福來邨、華富邨等等,當中華富邨亦被規劃於2027年重建。
創系理念
根據布朗教授創系時的筆記,他不認為香港建築系只是歐美學校的影子,亦需要吸收當地的知識去為當地人建設。他甚至聘請了一名風水師教學。學生最重要的質素是sensitivity and imagination,logical thinking,technical sense,administrative ability and power of self-expression。而Far East Builder亦收錄了一些一年班學生的畫作。
在香港的時光,布朗教授及瑞典藉教師不時帶領學生往田野考察(field trip),包括大嶼山寶蓮寺,澳門教堂等等。凌晨時份探望在設計室(studio)埋頭苦幹的學生並提供設計意見,更招待學生們一起享用早餐。據說對學費不足的學生亦樂意慷慨解囊。期間設計了香港大學多幢建築物及在學生廖本懷、Gus da Roza、王澤生的協助下設計了香港大會堂。
直到1957年,由於香港大學開始禁止教師同時私人執業,布朗教授不滿而辭職,並離開了香港大學和香港。建築系上下於沙田大酒店設宴送別布朗教授。隨後他亦去過其他學校任教,很可惜布朗教授最後於英國1962年逝世。
參考書籍:
<熱戀建築>
<筆生建築>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保安道市政大廈Po On Road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九龍長沙灣保安道325-329號的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於1988年落成啟用,設有街市、公共圖書館、政府辦公室、體育館及熟食中心。建築上方為居者有其屋屋苑寶麗苑,背靠順...
伍振民 在 香港探古 Hong Kong Heritage Explor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港大學.高級職員宿舍(沒有評級)
之前主教山配水庫事件得到社會關注,政府停止拆卸工程並確定將其保育。其實一處歷史建築的壽命與該地段發展壓力有很大關係,一些地方如果並非私人物業, 保留的時間也長一些。
香港大學於1910年成立,校園內保留了不少歷史建築。當中帶有殖民地色彩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柱式搭配紅磚外牆別具書卷氣息。但大家未必有留意到校園內有一幢前高級職員宿舍,她代表的正是較少受人注意的戰後初期現代主義建築。
前高級職員宿舍建於1952年,樓高四層,仍屬於依山而建,發展與天然環境趨於平衡的規模,屹立至今接近70年。平面呈T字型,主翼正面朝北,可飽覽維港西部以至昂船洲一帶的海景,屬於高級職員住宅;而副翼則指向山邊,是服務職員的僕役居所。T字型的建築物留下了左右兩塊空地,左邊種了一棵標誌性的木棉樹。
簡潔方正的外型正是現代主義建築的特點。宿舍每層的正面及側面勻建有懸出的大小露台,屋頂亦懸出水泥樓板,可以遮擋雨水及陽光和突出線條美。而地面空間則留空給行人及車輛使用。外牆的立體方格圖案也很吸引,方格由水泥百葉片構成,有通風及遮雨用途。
現代主義建築雖然主張減少裝飾,但選料亦不會馬虎,而且有些物料及細部於現今的建築亦趨少見。例如地面層以麻石鋪砌牆身及地面,增加厚重感。建築物亦採用不少木製及鐵製構件,現今建築物不會再於外牆使用木構件,窗門亦早已用輕身鋁料代替。
有氣派的宿舍
詳細看她的平面圖,T字型平面圖中間為電梯大堂及走火梯,每層只分為兩伙。每伙分開了主人起居區域和僕役區域:主人經電梯大堂出入, 首先進入玄關位置,客人來訪,可使用和會客的書房和客廁,不需進入私人地方。往內進是偌大的客廳及飯廳、向海一面有超過五米寬的落地大玻璃趟摺門,外邊是一個足以架設兩枱燒烤爐也不覺擠擁的海景大露台,向山一面也有露台,增加室內對流空氣。客飯廳再進入便是睡房、主人房及雜物房(分為dry room/box/linen)。
僕役區域主要是廚房及洗衣房,與主人惟一的聯繫就是廚房和洗衣房(相信當時仍未使用洗衣機呢),僕役可於牆上的送餐口傳菜到飯廳。僕役也有獨立的睡房、廁所、廚房及「露台」,副翼未端設後樓梯給僕役上落。
方格水泥片外牆正是「露台」的外牆,可通風掠乾衣服和僕人煮食用。似乎僕人的窗口都需要被遮醜。但根據現行的建築物條例,這裡的室內位置根本不能算是露台,這個「露台」只能算是歷史的遺物。
初代建築師
翻查資料,原來這幢平實的建築物正是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創系教授Raymond Gordon Brown所設計。 布朗教授於1950年獲委任為department head,帶領第一批本港出產的建築學生,包括1955年畢業的王澤生建築師及伍振民建築師(先後創立現稱Wong & Ouyang 及 DLN 的建築師樓,於此不贅)。 布朗教授工作直到1957年換任。
無獨有偶,未來高級職員宿舍重建項目正是由 Wong & Ouyang 擔任建築師及工程總顧問。
(Professor R. Gordon Brown 曾擔任英國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principal 及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建築系主任。五十年代香港人口急速增長,布朗教授建設了一些著名建築,包括中環大會堂的早期設計,及華仁書院等。 而布朗教授孕育出來的第一批本地建築師,也對香港作出不少貢獻。)
高級職員宿舍大部份室內地方早已改裝成學系的研究中心/辦公室,現時亦是建築工人的辦公室,於未來數年將會重建成科技及工程實驗室大樓。根據香港大學網站,該發展項目規模 宏大, 新建築物將跨過大學道,一端座落在高級職員宿舍原址,另一端座落在登上龍虎山的熱門行山徑的山彼上。相信宿舍旁木綿樹的恬靜風景也不能長期延續下去了。
伍振民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66年-2019年 平行時空五十三年!
由海岸碼頭至今遠離海岸內陸變遷。( 另一電影片段新版)
油麻地 渡船街 公眾四方街(眾坊街)當年皇家橋碼頭, 仍存在〔油麻地警署〕 霍英東〔油麻地六街建築群〕變成今〔駿發花園〕
★油麻地〔駿發花園〕它前身 是富商霍英東興建的公眾四方街物業,上述物業在香港房地產發展史上佔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是本港首個附設售樓書的物業。此外,該盤亦是首創分期付款方式售樓,為本港房地產創下多個先河。
霍英東創辦的立信置業,於1953年底向中電嘉道理家族購入九龍油麻地公眾四方街(即現時的眾坊街)一幅面積17萬餘方呎的地皮,做價約每方呎20元,興建100多幢樓宇,合共提供600個單位。
〔駿發花園〕
駿發花園(英語:Prosperous Garden)是香港房屋協會的綜合性發展計劃,包括了乙類出租屋邨及「市區改善計劃」屋苑,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新填地街、東莞街、澄平街及眾坊街交界。 駿發花園由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第一百三十四期(1,2及5座)由天順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第二期(3及4座)由有利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屋苑共有五座,其中四座作出售用途,提供896個單位,與其他「市區改善計劃」的出售單位一樣,可於自由市場中買賣,不設任何申請資格和轉讓限制。另外一座作乙類出租屋邨用途,提供668個單位
房協在1974年推出「市區改善計劃」,政府當時把油麻地利達街及祥瑞街的重建項目(利達街及祥瑞街已在重建時消失),交由房協籌辦,並興建屋宇。房協在該處分兩期興建了駿發花園的五座大廈,第一期,即第一、二座,在1991年落成,是出售單位,讓資金回籠來支持第二期的重建工程;同年第五座亦落成,但它是資助房屋的乙類出租單位,讓第二期的遷拆戶原區安置。而第二期,包括第三及四座則是出售單位,中央花園及百老滙電影中心,在1995年落成。
#歷史時空
伍振民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保安道市政大廈Po On Road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九龍長沙灣保安道325-329號的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於1988年落成啟用,設有街市、公共圖書館、政府辦公室、體育館及熟食中心。建築上方為居者有其屋屋苑寶麗苑,背靠順寧道。保安道體育館位於2至3樓,於1987年11月啟用,設施包括多用途主場(可提供1個籃球場/1個排球場/4個羽毛球場)、2個多用途活動室、舞蹈室、健身室和桌球室。圖書館服務
成人圖書館服務
視聽服務
集體借閱服務
還書箱服務
兒童圖書館服務
特快歸還服務
推廣活動
借閱服務
圖書館目錄
多媒體服務
報刊閱覽服務
外展活動
讀者諮詢服務
參考及資訊服務
預約圖書館資料服務
自助借書服務
伍振民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圓方Elements位於香港西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九龍站上蓋Union Square之內,環球貿易廣場之下,是香港一座大型購物商場,於2007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商場開幕典禮在2007年11月16日舉行。圓方樓高4層,面積達100萬平方呎,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旗下的Premier Management Services管理。商場設有戲院,命名為The Grand Cinema,提供12個影院1600座位的戲院,是本港最多院數的戲院,已於2007年10月中開始營業,亦是首個擁有杜比全景聲技術的戲院。發展商聲稱商場設有全香港最豪華的洗手間,10個洗手間共耗資1000萬興建。此外商場也設有溜冰場the rink。圓方商場還有一項特別之處,就是商場內的洗手間設施或禮賓處有免費糖果贈送。雖然圓方比其他大型商場有更多設施也更寬敞,可以提供更舒適的購物體驗,但由於圓方所在的西九龍填海區目前仍然處於建築發展期,而且遠離尖沙咀和油麻地的傳統旅遊區範圍,加上並非位處可以直達深圳的東鐵線沿線上,圓方商場的人流明顯較其他大型商場少,也未能發揮對水貨活動的分流作用,這種情況要待位處圓方旁邊的高鐵總站落成後才有望改善。據發展商之一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表示,圓方分為五大區域,分別以中國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為主題(但其位置卻與五行無關,純屬任意),商戶組合包括世界名牌商店、服飾店、美容店、食肆及娛樂設施,還包括8間1樓及2樓相通的複式零售店舖及8間複式食肆。此外平台則設有70萬呎的公園,公園更有多個不規則天窗照耀商場中庭。店舖組合方面,50%為時裝、30%為食肆、10%為娛樂、10%為其他零售商店。
大埔綜合大樓(英文:Tai Po Municipal Services Complex),是香港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處新界大埔鄉事會街8號,於2004年9月1日正式啟用,內設「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公共圖書館及康樂設施等,大樓內亦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土地註冊處等香港政府部門辦事處。綜合大樓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造價達二億五千萬。
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合共佔地約12,000平方米,地下及一樓為街市,設有260個檔位,是全香港最多檔攤的街市;二樓為熟食中心,設有約40個檔位。戶外設露天平台,可讓街坊休憩。
伍振民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埔綜合大樓Tai Po Municipal Services Complex是香港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處新界大埔鄉事會街8號,於2004年9月1日正式啟用,內設「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公共圖書館及康樂設施等,大樓內亦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土地註冊處等香港政府部門辦事處。綜合大樓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造價達二億五千萬。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合共佔地約12,000平方米,地下及一樓為街市,設有260個檔位,是全香港最多檔攤的街市;二樓為熟食中心,設有約40個檔位。戶外設露天平台,可讓街坊休憩。1961年6月11日,香港教區白英奇主教 (Bishop Lorenzo Bianchi) 為大埔聖母無玷之心堂主持祝聖禮,宗座外方傳教會桑得嵐神父 (Rev. Narciso Santinon, PIME)為第一任主任司鐸。聖堂為了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故以聖母無玷之心作為主保。大埔文武二帝廟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太和市中心(即現今的大埔富善街),是中式的廟宇。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大埔七約鄉民集資興建,於光緒十八年(1891年)落成,文武廟標誌大埔市集的形成。是為當時太和市(現稱大埔墟)的行政仲裁、宗教信仰及經濟文化集中地。廟的上方設有一個寫有「正大光明」的牌匾,並且設有一個公秤,因為以前的文武廟除了是辦事處外,有時還會處理村民間的糾紛,是太和市買賣公正的仲裁中心。而公秤則有公平交易之意。文武廟是典型的古式建築,四周建有圍牆以保持環境清靜,廟宇的入口以青磚和磨光花崗石塊築成,兩道側牆及屋脊均有灰泥懸飾,屋頂邊緣的簷板更是典型新界建築物的特色。中庭兩側共有八個廂房,入口兩側的廂房,曾是鄉紳旅客途經大埔時度宿的地方。大埔文武廟採用對稱布局,門額:「文武二帝廟」,木聯:「文昭日月;武鎮山河。」內有光緒廿八年(1902年)鑄造香爐。中軸兩旁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正門入口,走進廟的正門後,可看見廟內還有一對門,稱為「中門」,這對門在普通日子是關閉的,只會在關帝及文昌帝的壽誕,以及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才會「中門大開」,在古時,只有達官貴人才能由中門進入,而其他人只能由側面經過的;第二部分為露天庭園和偏廂;第三部分則是大殿,而兩位道教帝君就是供奉在大殿內。殿內的文昌帝手執毛筆、身穿長袍在右;而關武帝則紅臉長鬚、手執關刀、身披凱甲在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