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旅遊 ~ 特魯埃爾(Teruel)】
前天講到《特魯埃爾的戀人(Los amantes de Teruel)》,今天導遊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很少人知道的城市:特魯埃爾(Teruel)。
特魯埃爾(Teruel)是個觀光客幾乎沒聽過的小城,也曾是個被西班牙政府「遺忘」的地方,因為 Teruel 幾乎都沒有分到中央政府的建設經費,在 1999 年特魯埃爾(Teruel)是西班牙唯一沒有高速公路經過的地方,因此,當地人在那一年發起了一個口號:Teruel existe(特魯埃爾 Teruel 是存在的),讓西班牙中央政府知道他們的存在,也讓西班牙中央政府知道要撥款建設一下那個地方。直到現在,如果新認識的朋友來自特魯埃爾(Teruel),我們都還會笑說:Teruel 真的存在!
特魯埃爾(Teruel)位於阿拉貢自治區,特魯埃爾(Teruel)是省名,省會是特魯埃爾(Teruel)市,特魯埃爾(Teruel)市人口才不到四萬,但是,卻有五項有名的觀光資源。
1️⃣ 穆德哈爾(Mudéjar)式風格建築:
伊斯蘭教人從西元 711 年登陸伊比利半島,花了 9 年的時間攻佔了伊比利半島,幾乎統一了整個伊比利半島,天主教人退守在西北部山區,從科瓦東加開始收復失地運動,花了將近八百年的時間才在 1492 年收復失土,天主教雙王在格拉納達打敗伊斯蘭教人,把西班牙變成天主教國家。
在這將近八百年伊斯蘭教人統治期間,伊比利半島上有三個並存的宗教:天主教✝️、伊斯蘭教☪️跟猶太教✡️,在這段期間,伊斯蘭教人並沒有統治了同一個地區,剛開始天主教人被逼到西北部山區,中世紀時,伊比利半島分成好幾個小王國,北部的幾個是天主教王國,南部的幾個是伊斯蘭教王國,各國互相結盟又彼此攻打,而原本是伊斯蘭教統治的地區,後來被天主教人征服了之後,就成為天主教統治的地區,穆德哈爾(Mudéjar)式風格就因此而產生。
天主教人允許伊斯蘭教人留在新征服的地區,繼續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人跟天主教人和平共處之下,建造出一種融合伊斯蘭教跟天主教風格的建築,用磚、灰泥、陶瓷和木材代替天主教風格常用的石材,仿羅馬式和哥德式的結構及裝飾元素,混合著木製天花板、泰法和阿爾莫哈德的拱門,可以說是仿羅馬式建築、哥德式和穆斯林建築的共生體。
而穆德哈爾(Mudéjar)式風格建築最集中的城鎮是阿拉貢地區的特魯埃爾啦!大家別小看特魯埃爾的穆德哈爾式風格建築,人家可是早在 1986 年就被列為世界遺產啦!
2️⃣ 黑松露:
雖然西班牙很多地區自古就盛產野生松露,西班牙人卻對黑松露沒有興趣,據說是因為它的香氣產生使人愉悅的興奮感,被視為不莊重,且被認為嚴重影響健康,再加上一些跟惡魔和性有關的民間傳說,黑松露在傳統天主教的西班牙根本被忽略掉了。
據說,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在特魯埃爾省(Teruel)前線的士兵挖戰壕時,曾挖出一堆「黑馬鈴薯」,沒人重視,直到後來法國人來到那裡,才發現那一片土地底下有「森林的黑金」。
西班牙是全世界最大的黑松露產國,阿拉貢則是西班牙最重要的黑松露產區,因為氣候土質適合,以前就盛產天然野生松露,所以,現在每年人工種植的黑松露土地越來越多,平均每年多70到150公頃,而Sarrión小鎮更是全球最大的黑松露產地,這個人口才一千多人的小鎮竟然年產超過三萬五千公斤的黑松露,還成功地發展出「松露旅遊(Trufiturismo)」,讓黑松露成為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並因此扭轉了阿拉貢鄉村人口減少的趨勢。
3️⃣ 《特魯埃爾的戀人(Los amantes de Teruel)》以及《伊莎貝爾的婚禮(Bodas de Isabel)節慶》:
因為《特魯埃爾的戀人(Los amantes de Teruel)》這個愛情傳說故事,衍生了一個特別的節慶:伊莎貝爾的婚禮(Bodas de Isabel)。
這個節慶始於 1997 年,與其說是慶典,不如說是結合戲劇跟中世紀的節慶,每年二月的第三個週末,整個城市彷彿穿過時光隧道,大家全化裝成中世紀時代的人物, 回到中世紀時期,廣場、塔樓、城牆到處是旗幟和騎士領主的標記,當然也有人裝扮成特魯埃爾的戀人:伊莎貝爾(Isabel de Segura)和迪耶戈(Diego de Marcilla),在街頭上演特魯埃爾的戀人的故事。
4️⃣ Dinópolis 恐龍主題樂園(Parque temático de Dinosaurios):
因為特魯埃爾有很多古生物遺址,所以,在特魯埃爾有個《Dinópolis 恐龍主題樂園(Parque temático de Dinosaurios)》 ,是個結合了博物館跟遊樂園的主題樂園,兼具科學教育跟娛樂的功能,除了在特魯埃爾城的「主館」之外,在特魯埃爾省的其他七個小鎮另外還有「分館」:
Inhóspitak 館在 Peñarroya de Tastavins,Legendark 館在 Galve,Región Ambarina 館在 Rubielos de Mora,Bosque Pétreo 館在 Castellote,Mar Nummus 館在 Albarracín,Titania 館在 Riodeva,Valcaria 館在 Ariño。
5️⃣ 火腿:
特魯埃爾(Teruel)還產火腿,是受到受原產地命名制度的保護的
特魯埃爾火腿(D.O.P. Jamón de Teruel/Paleta de Teruel),雖然不是用伊比利亞豬製造,但是,在所有非伊比利亞火腿中,它是最特別的,比較清淡,比較不鹹,香氣精緻,別具風味。所以,如果沒有預算買一條伊比利亞火腿,特魯埃爾火腿會是一個好選擇。
特魯埃爾(Teruel)的旅遊局看到這一篇,不知會怎樣感謝導遊啦!
#西班牙 #特魯埃爾 #旅遊 #旅遊資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個被詛咒的東西,原來Annabelle安娜貝拉也在裡面。。。HenHenTV奇異世界#30 九個被詛咒的最邪惡物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28iIlc3hs 10個令人毛骨悚然又恐怖的詛咒之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
伊斯蘭教 惡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贊濕
#天眼蜈蚣珠路翁
#918大法會加持
#強招正偏財招生意招人緣全能
#入龍婆碧娜石化米寓意不愁吃穿
#師父說誠心佩戴者偏財橫財就手
功效:超強招財,人緣,異性緣,轉運,蜈蚣鑽來鑽去寓意可以幫助你避掉不好的東西 / 是非 / 官非,每只腳帶給你不同的財氣 + 好運氣哦!轉運招財搶生意,機遇,賭博,迷惑人心
👍🈵招財正財偏財蜈蚣膏+蜈蚣珠
🙏經過泰國皇室批准,山卡拉僧王批准,由泰國政府牽頭,聯合泰國各地宗教界人士,將於佛曆2563年9月18號在薩拉武里府聯合舉辦大型法會。
法會邀請泰國各大型宗教團體共同參與,包括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泰國各宗教界知名人士匯聚一堂,此次盛會會有超過500位泰國各界法師到場。
包括趙坤瑪哈蘇拉薩等高僧和阿贊濕,阿贊蘇斌等泰國頂級阿贊。
材料:此尊蜈蚣是由7處土、7處廟土、7處碼頭土、加持7年的經灰及499隻蜈蚣和來自西藏的特殊人緣粉。蘊含古巴吉士納的老牌蝴蝶花粉混合製作而成、內部入了暴力招財法門!!!
👉📢蜈蚣仙的成化其實來自婆羅門的phar Siva 天神,莫天惡魔門神作祟,phar siva在一場和魔鬼神的戰鬥下化成了一支有毒的蜈蚣咬死了很多的惡魔救了很多村民,從此蜈蚣仙的化身就讓人崇拜
在此從前古老經書的記載,蜈蚣仙的腳有不同的變化,可幫人達到不同的願望,流傳以後,後人就把蜈蚣經文紋在身上,大師阿贊殺木尼帖在夢里夢見一位老師傅教他蜈蚣的經文讓他製作佛牌及紋身,沒想到在製作佛牌的過程居然跑出了很多蜈蚣,師傅就把它們煮成油,拿來曬乾弄成骨灰,加上寶石和古老的經粉製成佛牌讓徒弟佩戴,居然在短短的三個月發生了很多靈異,中馬票,車禍沒事,好事連連來,讓師傅阿贊殺木尼帖製作的蜈蚣仙牌名氣大綽,救了好多善信,招財貴人人緣異性平安吉祥富貴樣樣都有,還具備非常的好運氣。
伊斯蘭教 惡魔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約瑟夫‧布羅茨基詩中的巴洛克敘事 ◎蕭宇翔
“It seems that what art strives for is to be
precise and not to tell us lies, because
its fundamental law undoubtedly
asserts the independence of details.”
from The Candlestick by Joseph Brodsky
|賦格與俄語
布羅茨基曾自言,最早教會他詩歌結構的啟蒙老師即巴赫(J.S. Bach)。與其說音樂值得詩歌嚮往,不如說這是藝術具備的公分母,在這點上,布氏幾乎發展了一整套韻律理論,藉音樂的特性深刻地反觀詩歌。他認為:「所謂詩中的音樂,在本質上乃是時間被重組達到這樣的程度,使得詩的內容被置於一種在語言上不可避免的、可記憶的聚焦中。換句話說,聲音是時間在詩中的所在地,是一個背景,在這個背景的襯托下,內容獲得一種立體感。」(註一)「包括音質、音高和速度,詩歌韻律本身就是精神強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它們甚至不能替代彼此。韻律的不同是呼吸和心跳的不同。韻式的不同是大腦功能的不同。」(註二)音樂是以音符與節拍承載時間,而對詩歌而言則是韻律和語氣,如何藉此重構時間(或說面對消逝),此即作詩法。
從各種層面來講,巴赫的作曲法和布羅茨基的作詩法的確相像得不可思議。譬如巴赫窮盡一生不斷改進的的賦格曲式,宣示了一整個巴洛克時代的成就。賦格可分成兩大類:一種輕快簡單如舞曲,風格飄逸;另一種則結構嚴謹,由層層模進所交織串聯,厚重而壯麗。這兩種風格剛好可以蓋括布羅茨基一生的詩風。
如同巴赫的音樂,布羅茨基的詩風同樣既古典又現代,事實上,布氏認為:「現代主義無非是古典的東西的一種邏輯結果──濃縮和簡潔。」(註三)這是因為在俄羅斯,布氏生長的城市,彼得堡──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混合體,古典主義從未有過如此充裕的空間去填充現代,幾百年裡義大利的建築師紛至沓來,抑揚格節奏在這裡自然如鵝卵石,布氏認為,彼得堡不僅是俄羅斯詩歌的搖籃,更是作詩法的搖籃,在曼德爾施塔姆的詩中足以看見彼得堡的天使壁畫、金色尖頂、柱廊、壁龕,當然還有文明的末日景觀。(註四)
於是我們看到布羅茨基在遵守嚴格韻律之餘,常以古典的耐心,巴洛克式的句法層層雕琢、延展,甚至在長詩〈戈爾布諾夫與戈爾恰科夫〉裡,將兩名精神病患的交談分切為片斷的組詩,相互衝突而又離不開彼此的兩人,類似區分大腦兩半球官能的對稱,這表現在詩章結構、內容的平行現象和各章編排的對稱與反差。十四章標題的總合構成了「十四行詩」一樣的文本。對稱嚴格之外,十四章的篇幅是均等的:各有一百行,第一章和第十三章例外,是九十九行。所有「對話」的各章都用十行詩節,每節各有五個同樣的對偶的韻腳,這無疑是强調二重性的又一種方法。(註五)巴赫以同樣的方式創作賦格曲並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在音樂裡,這稱作對位法。總總精妙的巧合不僅讓我揣想,巴赫之於布羅茨基,是否如坂本龍一之於德布希,認為自己是前者的轉世。
然而,詩歌畢竟是獨立於音樂的另一種藝術,其最重要的素材不是音符與節拍,而是語言。布氏對於自己的母語同樣有著系統性的見解,他認為俄語是一種曲折變化非常大的語言,你會發現名詞可以輕易地坐在句尾,而這個名詞(或形容詞或動詞)的字尾會根據性、數和格的不同而產生各種變化。所有這一切,會在你以任何特定文字表達某個觀念時,使該觀念具有立體感,有時候還會銳化和發展該觀念。從句複雜、格言式的迴旋,是大部分俄羅斯文學的慣用手段。(註六)
就語法的錯綜而言,名詞常常自鳴得意地坐在句尾,對於主要力量不在於陳述而在於從句的俄語是相當便利的。此非「不是/就是」的分析性語言──而是「儘管」的綜合性語言。如同一張鈔票換成零錢,每一個陳述的意念在俄語中立即蕈狀雲似地擴散,發展成其對立面,而其句法最愛表達的莫過於懷疑和自貶。(註七)
因此俄語詩歌總的來說不十分講究主題,它的基本技術是拐彎抹角,從不同角度接近主題。直截了當地處理題材,那是英語詩歌的顯著特徵。但在俄語詩歌中,它只是在這行或那行中演練一下,詩人接著繼續朝別的東西去了;它很少構成一整首詩。主題和概念,不管它們重要與否,都只是材料。(註八)
依憑著俄語的不規則語法,離題這件事可想而知卻又非同尋常,原因是它並非由情節的要求而引起,更多是語言本身──意識流不是源自意識,而是源自一個詞,這個詞改變或重新定位你的意識。(註九)數世紀俄語聖殿的「文字辮子」,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尼古拉‧列斯科夫對高度個人化敘述的偏好(skaz),果戈里的諷刺性史詩傾向,杜斯妥也夫斯基那滾雪球般、狂熱得令人窒息的措辭用語大雜燴。(註十)
總的來說,布氏認為,俄羅斯詩歌樹立了一個道德純粹性和堅定性的典範,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於保存所謂古典形式而又不給內容帶來任何損害。(註十一)而他與普希金、曼德爾施塔姆、阿赫瑪托娃、古米廖夫,繼承了這些傳統。除此之外,俄羅斯歷史與現實的噸級質量,同樣可視為此種巴洛克作詩法誕生的要素,因為通過在細節上精確複製現實,往往便能產生足夠超現實與荒誕的效果。
布羅茨基身為一個現代人,其語言與內容定然比起生活在古典時期的人更感飢渴、躁動,正因如此,布氏所使用的古典形式與韻律乘載了一股力量,這力量總是從內部試圖吞噬並篡奪本體,形成詩歌內部的最大靜摩擦力,一旦觸發就會以加速度往前衝破。對付這種力量,人類需要古典的耐心,無怪乎布羅茨基經常引用奧登的話:「讚美一切詩歌格律,它們拒絕自動反應,強迫我們三思而行,擺脫自我之束縛。」(註十二)
|呈示部──黑馬
這是一首完成於1962年7月28日的短詩,只有三十五行,布羅茨基只有二十二歲,然而已暴露出布氏善於綿延鋪陳的作詩法──布氏開頭動用了二十八行,傾全力試圖描述黑色的荒野中一匹馬到底有多黑,一系列的形容包括:那馬腿比夜色還黑因此不能融入夜色、黑得沒有影子、黑如針的內部、如穀糧正藏身的地窖,或肋骨間一座空洞胸腔,眼中甚至傾瀉出黑色的光芒......有人說這是俄羅斯式的想像力,實際上,不如說,這是俄羅斯現實的質量,其形容依靠的不是修辭,而是物理或光學,當然還有作者敏感纖細的一顆心。布氏曾引用芥川龍之介的話來形容自己:「我沒有原則,我擁有的只是神經。」(註十三)
一首詩的主要特徵必然是最後一行,不管一件藝術作品包含甚麼,它都會奔向結局,而結局確定詩的形式並拒絕復活。(註十四)〈黑馬〉驚人的結尾,的確拒絕了復活,但與其說是死亡的手勢,毋寧說是「第二次誕生」,這手勢的反轉向讀者指認生活的嶄新,正如馬奎斯《百年孤寂》的開篇:「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黑馬〉是一首奇蹟之詩,其震懾力或許只有里爾克的〈無頭的阿波羅像〉能匹敵。因為它們做到了同一件事:提醒一個人的被動地位。當我們以為是我們是主格,是觀察者,是生活的主宰,並因此可以置身事外。實際上,某種東西正在高處端詳、物色,伸手指向我們。我們的生活是被選擇的,遠非自己所選。這匹黑馬或是繆斯的化身,也可能是黑帝斯,無論如何,宿命引領牠找上我們,並且,我們必須學會如何駕馭,否則將就被牠踐踏或遺棄。
「為何要將蹄下樹枝踩得沙沙作響?
為何要湧動眼中黑色的光芒?
他來到我們之中尋找一名騎手。」──〈黑馬〉末三句,蕭宇翔譯
|展開部──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
〈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創作於〈黑馬〉的隔一年,顯然他自覺抓到了某種可善加發展的作詩法。這兩百二十七行的輓歌體詩作,十足展現了俄羅斯古典式的耐心,那年布羅茨基只有二十三歲。誰敢將巴黎聖母院的工程交給一個二十三歲的小夥子?因此,當阿赫瑪托娃讀到此詩時驚嘆:「約瑟夫,您自己也不明白您都寫了什麼!」也並非沒有道理。但誰能料到這是讚賞?
布氏的作詩法顯然是致敬,因為他曾譯過多恩的詩作。其詩意冥想往往表現於展開、放大的隱喻。這樣的隱喻和比擬方式又稱為「協奏曲」(來自意大利語concetto,「虛構」,在這裡的意思不是臆想,而是思想的提煉,想象的建構 )。「協奏曲」是全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典型特點。(註十五)布氏透過這種方法來重構現實,試圖藉現實質量的高度來還原多恩的死亡。
開頭以「約翰‧多恩入睡了,周圍的一切都已入睡」作為梁柱,接著便是繁複的雕塑、大量裝飾、戲劇性的突出處,其中有關睡眠的動詞出現了五十二種:沉睡、入睡、酣睡、安眠、打盹、睡了,諸如此類,並附上了一百四十三個睡著的物件,包括門閘、窗幔、木柴、窗外下著的雪、監獄、城堡、貓狗、倫敦廣袤的大地、森林與海、大批書籍、人們頭頂上的天使們、地獄與天堂、上帝與惡魔、所有詩行、語言之河、韻律、真理、一切,全都睡著,一步步將敘事的時空拓幅,同時以特寫鏡頭加強景深,並不時跳回重覆的同一句:「全都入睡了,約翰‧多恩入睡了」,彷彿約翰‧多恩既渺小、單一,又等同於萬物──這輕盈、飄逸與向下俯瞰的視角正暗示多恩的死亡,因為只有靈魂可以達到這樣的高度與抽離。這是大沉寂。而到了第九十九行,布氏的聲音才終於介入,扮演多恩的靈魂,這究竟是多恩的獨白,還是布氏與多恩的對話?或許兩者皆是。但絕不可能是布氏的獨白,因為他抗拒以別人的死亡來行自我的抒情,他害怕自己的呢喃蓋過了死者的哭聲。
「是你嗎?加百列,在這寒冬
嚎哭,獨自一人,在黑暗中,帶著號角?
不,這是我,你的靈魂,約翰‧多恩。
我獨自在這高空滿懷悲傷
因為我用自己了勞動創造了
枷鎖般沉重的情感、思緒
你帶著這樣的重負
在激情中,在罪孽中卻飛得更高」──節錄〈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婁自良譯
|再現部──歷史的填縫與增長
布羅茨基的傳記作者列夫‧洛謝夫認為,顯然由於某些內在的原因,布氏感到有必要完成十七世紀的功課,彌補俄羅斯詩史的缺口。這種巴洛克式的敘事詩體在20世紀俄羅斯抒情詩中被視為陳舊的或處於過渡狀態。19世紀「詩體故事」是相當流行的:普希金的《未卜先知的奧列格之歌》、雷列耶夫的《沉思》,托爾斯泰的歷史題材的抒情敘事詩,或如普希金的《箭毒木》、萊蒙托夫的《將死的鬥士》、涅克拉索夫的《毛髮》——這些只是九牛身上的一根毛。(註十六)
到20世紀這種體裁過時了。這些大量有故事情節的詩「是民眾容易懂的」,其實就是蘇維埃俄羅斯文化產品的思想檢查官容易懂,當然,也只有這樣的詩才能服務於宣傳目的。但高雅的現代派俄語詩幾乎完全排除了故事情節。於是早期馬雅可夫斯基或茨維塔耶娃激情洋溢的抒情詩,阿赫瑪托娃情感含蓄的自我反思,曼德爾施塔姆關於文化學的冥思,便傾向於極其準確的自我表現。這種純抒情詩的理想是——作者和作品的「我」的完全同一。這一類抒情詩總是充滿激情,而且詩里的情感總是明確地表現。甚至俄羅斯現代派的長篇敘事詩也是內心的傾訴。(註十七)
然而,俄羅斯的過期品,在那個時期的英語詩歌中卻是典範。托馬斯·哈代、W.B.葉慈、羅伯特·弗羅斯特、Т.S.艾略特、W.H.奧登同樣地既寫第一人稱的詩,也寫關於「別人」的故事。他們對虛構人物進行細致的心理描寫,詳細地描述他們的生活場景,往往在詩中使用直接引語。(註十八)弗羅斯特尤其受布氏推崇,他在訪談中提到:「弗羅斯特的敘事的主要力量——與其說是記述,不如說是對話。弗羅斯特筆下的情節照例發生在四壁之內。兩個人彼此交談(令人驚嘆的是他們在彼此之間什麽話不說!)。弗羅斯特筆下的對話包含一切必要的情景說明,一切必要的舞台指示。描述了佈景、動作。這是古希臘意義上的悲劇,簡直就是一齣芭蕾舞劇。」抒情作品的戲劇化,利用「舞台」、「演員」,使他可以包羅萬象地轉述日常生活的可怖、荒誕,而在浪漫主義抒情獨白的傳統形式中,存在主義悲劇很容易就被偷換成個人的抱怨。(註十九)
布羅茨基從海洋的另一頭提領了勇氣,證明了復古與先鋒並非反義詞,而是「創造」的兩種釋義。前文提到的某種「內在的原因」,正是這跨洋閱讀的效應,從海的另一頭遠望,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祖國,而是整個世界。因此俄羅斯歷史自覺的根本問題才會產生:是歐洲還是亞洲?對布羅茨基來說,歐洲從它的希臘化源頭開始,就是和諧(結構性)、運動、生命。亞洲是混亂(無結構性)、靜止、死亡。布羅茨基總是把地理(或地緣政治)主題表現於嚴格的對立模式的框架之內:亞洲——西方,伊斯蘭教——基督教,樹林——海洋,冷——熱 。「那裡的氣候也是靜止的,在那個國家……」(〈獻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與此同時西方文明正往前邁進。(註二十)
「……死亡是模糊的,
就像亞洲的輪廓。」──節錄〈1972年〉,婁自良譯
|結語──未完成的賦格
某些「內在的原因」以其迴避、模糊、朦朧的句式,提醒了我們作者論的重要性。布羅茨基之所以會大量閱讀英美詩歌,是因為那時候他被放逐到俄羅斯北方的諾林斯卡亞村去做苦役,這荒涼之地人口稀少,被森林和凍原所覆蓋,蘇聯時期甚至用做核彈試爆。然而重點在於,那裡的環境從17世紀起就很少變化。那是一個停滯甚至往回走的時空,作為放逐和讀詩的場所再適合不過,某種層面上來講,兩者是同一回事,因為緊接而來的總是孤獨,和絕對的遠景。
布羅茨基在那十八個月裡研讀翻譯了大量的英美詩歌,這直接造成了布氏詩體範圍的急劇擴大。這急劇的變化表現在詩的個性的結構,因而布羅茨基急需自我表現的新形式,或者說,新的作詩法找上了他,而他逼迫自己學會如何駕馭,並樂在其中。
其後的流亡也是意料中事,因為詩人的倫理態度,事實上還有詩人的性情,都是由詩人的美學決定和塑造的。這就是為什麼詩人總是發現自己始終與社會現實格格不入。(註二十一)故而當同時代的俄羅斯詩歌傾向減法與抒情時,布羅茨基則使用加法,並盡可能隱匿自己的音色;當蘇聯政府在拆除舊建築、發射衛星、造火箭時,布羅茨基則面向女神柱、迴廊、雕刻與大理石紋。而數十年的流亡經驗在時空幅度與心靈程度上的擴大比起放逐有過之而無不及,帶給布羅茨基更強的漂流加速度,一種從語言本身向外的擴張與膨脹,並且更多謙卑,及更加堅定的作詩法。
奧登曾對布羅茨基說:「J.S.巴赫是非常幸運的。當他想讚美上帝時,他便寫一首眾讚歌或一首康塔塔,直接唱給全能者聽。」的確,只要聽過巴赫最後的「未完成的賦格」,便能感受到那竭力向上攀升的意念,與其說巴赫試圖趨近完美,不如說是親近上帝。
然而在普希金說過「上帝像俄羅斯一樣哀傷」,並且布羅茨基模仿了這個句式,寫出:「死亡像亞洲的輪廓」之後,上帝不再是信仰的對象,或許死亡才是。但這並不妨礙布羅茨基的幸運,或許他比巴赫更加幸運,因為上帝畢竟不是一陣音樂,而就布羅茨基對死亡的信仰而言,他認為,寫詩正是練習死亡。因為死亡並非逃避,而具備激活現實的效用,藉此我們活下去,傾全力。(註二十二)這就是為甚麼詩人之死這個說法比起詩人之生聽起來更加具體,因為「詩人」與「生」本是同義反覆,而詩人之死揭示了一首詩的完成,因為藝術終將奔向結局。
世人最後一次見到布羅茨基是在1996年1月27日,亞歷山大‧蘇默金和他們的共同朋友鋼琴家伊莉莎白‧萊昂斯卡亞拜訪了他。妻子瑪麗亞準備了美好的晚餐,以及提拉米蘇,布羅茨基狀態良好,在庭院的草地上喝了高強度的瑞典伏特加,並且一定,他抽了好幾根菸,伊莉莎白即興彈了幾曲鋼琴。深夜,在祝妻子晚安後,布羅茨基說他還得繼續工作,便走進書房。窗外,一團世紀末的烏雲在月亮的催化下像是一顆孤獨的大腦,而星星閃亮如電子迴路,閃爍著隱藏的靈光。他站著抽菸,吸氣的時候眉頭深鎖,那貪婪的胸腔彷彿要將所有元素納入懷中,就像他所使用的語言,永遠不滿,於是只能撲向自己。而當他吐氣時,就像是壞掉的噴火器,以掃射的方式噴濺煙硝,不時岔出幾道烈焰,其熱度足以蒸發貝加爾湖。瑪麗亞在早晨的地板上發現了他,門開著,他正試圖離開房間,臉流血,眼鏡也撞壞了。一根尚未點燃的香菸掉落地面,開門時必然還在滾動,而布羅茨基的心臟必然也還在跳動,儘管再微弱。
最後順帶一提,「賦格」的字源一般認為來自拉丁文的「追逐」或「飛翔」,在義大利語中則是「逃走」。而在俄語裡,如果由布羅茨基親自發音的話,應是絕對的沉默,其理由無比高貴。因為「流亡」這個詞對他而言從來都是一種傲慢或張揚,他認為,這無非是將個人的苦難作為標籤特別化,但他仍難擺脫這段經驗,包括接踵而至的加冕與議論。如今,他以永遠的沉默終結了它。正如布氏自己的詩句:
「黑暗恢復了光明修復不了的東西。」——節錄〈論愛情〉,曹馭博譯
|註解
註一: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7)《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哀泣的謬思〉p.37-41, 〈在但丁的陰影下〉p.80,〈論W.H.奧登的《1939年9月1日》〉P.263-304,〈取悅一個影子〉p.314
註二: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18
註三: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空中災難〉,p.236
註四: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9-110
註五:參見《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77
註六: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哀泣的謬思〉p.28
註七: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自然力〉p.133-134
註八: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5-106
註九: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自然力〉p.134
註十: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空中災難〉,p.249
註十一: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19
註十二:奧登(W.H. Auden,1907-1973)英語詩人,生於英國,1947年入籍美國,是將布羅茨基引入國際詩壇的關鍵人物。此兩句詩引自奧登的組詩〈短詩集之二〉。
註十三: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水印‧魂繫威尼斯》,上海譯文出版社,p.19
註十四: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2
註十五: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55
註十六: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58-60
註十七: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60
註十八: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61
註十九: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61-62
註二十: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92
註二十一: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17
註二十二: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3.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布羅茨基 #巴洛克 #賦格 #黑馬 #俄語 #巴赫 #蕭宇翔
伊斯蘭教 惡魔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十個被詛咒的東西,原來Annabelle安娜貝拉也在裡面。。。HenHenTV奇異世界#30
九個被詛咒的最邪惡物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28iIlc3hs
10個令人毛骨悚然又恐怖的詛咒之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4vQTBQyVg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有聽過法老王的詛咒吧~,在探險隊發掘圖坦卡蒙的墳墓,回到國後,除了第一個進入墳墓的人,叫霍華德。卡特沒有死於非命,其他探險隊的成員都離奇死亡,有些是被槍殺,有些是中怪病而死,有些是在牙科手術裡出現敗血症而死。。真的有詛咒嗎?
今天我們就來說十大被詛咒的東西,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奇異世界的影片,歡迎你訂閱HenHenTV,我每個星期都會發布一到兩部影片,都是關於一些稀奇古怪的題材,所以記得打開訂閱旁邊的小鈴鐺,那我一上傳影片的時候,你第一時間會收到通知的。
好!我們開始吧!
詛咒,在科學家毫無頭緒之下就解釋為病毒或者是輻射,但是我相信詛咒是存在的,以下我說的十個東西並不可以解釋為病毒或輻射吧!
10.惡靈酒櫃
據說一些大屠殺的倖存者用自製的顯靈板召喚了惡魔,之後又設法把它困在這個酒櫃裡面,在2001年有人無意之間買了這個酒櫃,從此,和他住的朋友就開始不停的發邪惡女巫的夢,過後他就把酒櫃送給親戚,結果親戚第二天中風了。最後的一個擁有者是一名醫學博物館的館主,他不僅發惡夢,而且還得了皮膚病,還咳血了。最後就館主就請當地的巫師用施法將惡魔從酒櫃了消滅掉了。
9.巴斯比之椅
這張椅子又叫死人的椅子,上面有者Thomas busby在被執行死刑前下的詛咒,根據傳說巴斯比他說偽鈔製作者,他娶了當地最美的少女,但是對方的父親一直都很反對,有一次他的岳父就坐在他最喜歡的這張椅子上面申稱要帶他的女兒回家,巴斯比拒絕了,在晚上的時候殺了他的岳父,在被執行死刑前,他詛咒凡是坐在這個他最喜歡椅子的人都會死於非命。相傳已經有63人因為這張椅子而離奇的死去,現在這張椅子是被懸掛在瑟斯克博物館上面,避免人們坐上去。
8.希望之鑽
又名法蘭西之藍,是世界上最大顆藍鑽石,一共是45.52克拉,塔韋尼埃在印度的科魯爾礦山買到的,由於鑽石是三角形,因此不可能是像傳說中是印度神廟裡面悉多的雙眼。塔韋尼埃買了鑽石給路易十四過後,在俄國被野狗咬死,過後路易十六繼承了這顆鑽石,結果在法國革命被送上斷頭台,1792年鑽石被偷,但由於是這些傳說而買不出去,等了20年在法律時效過後,買了給英王四世,過了不久,賣主也自殺了,而英王四世也陷入財務困境而偷偷買了這顆鑽石。在1892年,亨利,菲利普,Hope將這個鑽石以他的名字改成Hope diamond希望鑽石,從此他的生意走下坡而他的孫被逼賣掉這顆鑽石,這個詛咒直到珠寶商哈里溫斯頓為止,他把鑽石捐了給國立博物館。
7烏魯汝之石
烏魯汝是澳洲最著名的自然地標,它會因時間的不同而呈現不一樣的顏色,當地的原居民視著為象徵祖靈的聖山,攀爬會觸犯山神,已經有數十名遊客因為攀爬而死於非命。傳說中如果帶走在烏魯汝岩石的人會遭到不幸,厄運離異,甚至是死亡,如果要破除詛咒,需要歸還這些岩石回到原來的地方。
6. 黑色奧洛夫
這顆由俄羅斯皇室擁有的黑色夜光鑽石,重達67.5克拉,是相傳來自印度的一間神殿,被當地人稱作梵天之眼(Eye of braham),梵天就是在印度神之首的創世神,所以這顆鑽石也叫創世眼,原本是一顆119克拉的鑽石,被一名僧人偷出,買到俄羅斯皇室,兩個公主,納迪亞和李奧尼那公主相繼自殺,而珠寶商帕理斯也在賣出鑽石後,在紐約的高樓跳樓自殺了。。最後這顆鑽石被切割分成三顆,最大的一塊被珠寶商溫斯頓鑲在項鍊了,當成珍品去世界各地巡迴展出。
5.巴薩諾花瓶
這是一個銀製的花瓶,據說是在15世紀,一名少女在新婚當天突然離奇死亡,她死亡的時候懷裡抱著這個花瓶,這個花瓶過後傳給了其他人,每一個都離奇的死亡,最後不知何時消失了一段時期,過後在1988年又出現在拍賣會上,,花瓶的裡面附送字條說明這個花瓶會帶來厄運,但是一名醫生不信邪,用2250美金買了下來,三個月後這名醫生因意外去世了。在接下去的三名擁有者也是離奇的死亡,最後傳聞有人將它破壞了,也有傳聞說埋在墳墓裡。
4.帖木兒之墓
帖木兒西方國家叫坦麥能Tamerlane,他是突厥化蒙古信奉伊斯蘭教的國王,非常的殘暴,他的陵墓現今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傳說中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在1941年下令挖掘他的陵墓,這個陵墓有寫著凡進入陵墓者,我將會釋放比我更可怕的入侵者。在帖木兒的陵墓被挖的第二天,德國納粹發起了巴巴羅薩計劃,這個是二戰裡最殘忍最大規模的入侵行動,有80萬蘇聯人因此喪命。
1942年,為了消除詛咒,斯大林下令以伊斯蘭的葬禮習俗,再次把他的屍體送回陵墓裡面,過後他們就在斯大林格擊退了德軍,而開始反擊德軍。由於那時的寒冬造成很多德軍冷死,因此過後德軍就無條件投降了。
3. 安娜貝爾娃娃
大家有看過這齣恐怖片吧~雖然裡面的娃娃與真實的娃娃樣子有點出入,但是恐怖程度的一樣的,這個娃娃源自於一個叫媽媽送給她女兒Donna的禮物,當Donna和Angie在一起玩耍時,發現娃娃微微的動了,起初不以為意,過後每天早上發現娃娃出現在不同地方,家裡開始出現羊皮紙寫的紙條,上面寫字幫幫lou,Lou就是Donna的朋友,有一次他發夢,夢見安娜貝爾在掐他的脖子,醒來後知道那不是發夢。他們向華倫夫婦求助,華倫夫婦認為這是非人類的惡靈附身的娃娃,把這個娃娃收在他們家裡面,有一次一名牧師抱起來娃娃,說道:你只是個娃娃,不可能有能力傷害人,過後回家他的車剎車器失靈而發生車禍,因此半身不遂。華倫夫婦覺得事態嚴重,就把這個娃娃封在玻璃箱裡面,不讓任何一個人碰她。
2.奧茨冰人詛咒
在1991年,登上家Helmut Simon在厄茲塔爾阿爾卑斯山脈發現了這個木乃伊,科學家研究了這個木乃伊,發現已經超過5300年,將其稱之為‘奧茨冰人’,也成了歐洲最古老的天然人類木乃伊。傳說中凡是接觸過冰人的人都會離奇死亡,好像simon是意外死亡,另外一個研究奧茨冰人的病理學家也在simon死後發生車禍死,幫助simon找到冰人的人,拍攝的人和研究冰人的科學家也相繼去世。還有這是題外話:在冰人身上發現一把在羅馬時期才會有的斧頭,羅馬時期是公元錢27-476年,相隔3000年呢~難道他是時空穿梭者?
1. 法老王的木乃伊
圖坦卡蒙墓在1922年被發掘,一班由霍華德帶領的探險隊進入了圖坦卡蒙墓,搬走了法老王的屍體,回到國後全部的成員除了霍華德沒有死,其他的成員陸續的離奇死亡,大家請看以下的表:
名字 身份 死亡时间 死因
卡纳冯伯爵
考古发掘资助人 1923年4月5日 蚊虫叮咬感
George Jay Gould I 卡纳冯好友,访客 1923年5月16日 发烧[5]
Ali Kamel Fahmy Bey 埃及王室 1923年7月10日 被妻子枪杀
奥布里·赫伯特 卡纳冯的同父异母弟 1923年9月26日 牙科手术导致败血症
Woolf Joel 南非百万富翁,访客 1923年11月13日 被敲诈者枪杀
Archibald Douglas-Reid 放射科医生,曾用X光检查过图坦卡蒙木乃伊 1924年1月15日 神秘疾病
Lee Stack 苏丹总督
1924年11月19日 暗杀
A. C. Mace 发掘队员 1928年 砷中毒[6]
默文·赫伯特 卡纳冯的同父异母弟 1929年5月26日 报道称“疟疾肺炎”
理查德·贝瑟尔 卡特的私人秘书 1929年11月15日 床上闷死
Richard Luttrell Pilkington Bethell 理查德·贝瑟尔之父 1930年2月20日 7楼跳下
霍华德·卡特
图坦卡蒙墓发掘者 1939年3月2日 正常死亡
但有人仍将其死因归咎于“诅咒” [7]
有個竟然在床上悶死,真的有點離奇哦!
大家相信有詛咒這些東西嗎?這和黑魔法還有一些邪靈有關聯,雖沒有什麼科學可以證明,但是並不代表它不存在,我本身是相信的。
題外話:大家可能會問我,為什麼沒有哭泣男孩的畫像詛咒,由於我發現這個傳說並不屬實,因此我抽出來了,遲點我也會做一個十個傳得很厲害的都市傳說,但其實是假的。敬請期待!
好了!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大家有什麼奇異的主題想看呢?留言告訴我吧~我會試做的。謝謝大家收看,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