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需要耐心和承諾,互信建立在對另一個人真正了解的基礎之上。
我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假設別人都像自己一樣待人處事,相信別人也會重視我們所重視的價值。我們相信自己想在關係裡要的,就是別人想要的。
感恩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並為那些信任你的人感到榮幸。當我們讓信任自然發展時,就會開始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
取自《僧人心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信任是建立關係的重要基礎,對我來說,牽涉到我們內在的安全感。
不經時間淬鍊的信任,可能只是「草率」的一種展現,背叛也容易隨之而來,這等於我們背叛了自己。信任會有階段,要有足夠的觀察與傾聽,還有深刻地對話,這顯然還需要厚實的自我認識。
祝願您,能不為了內在的匱乏,而輕易給出過度的信任!
... ... ... ... ... ... ... ... ... ... ... ... ... ... ...
信任的四個階段
【文/ 傑‧謝帝】
信任感可以延伸到任何人,從計程車司機到事業夥伴,再到情人都有可能,但顯然我們還達不到那種人盡可信的程度。重要的是注意自己對某一個人的信任程度,以及對方是否真的贏得了我們的信任。
全美一流的婚姻專家之一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博士,就試圖找出導致夫妻之間持續發生衝突的根源,而不是只解決一次衝突的治標方法,結果又回頭過一樣的日子。他研究來自全美各地不同社經、種族背景的夫婦,包括新婚夫婦、準父母,有配偶服役的家庭。總體而言,信任和背叛是所有夫妻最重要的關係課題。他們描述問題的詞彙略有不同,但問題根源都很相似:我能相信你會對我忠誠嗎?我能信任你會幫忙做家事嗎?我能相信你會聆聽我、支持我嗎?
夫妻有充分理由把信任列為最優先考量。根據蓓拉.迪波洛(Bella DePaulo)博士的研究,人們的互動中有五分之一的比例是不誠實的。研究員要求七十七名大學生和社區的七十個人,一連七天追蹤自己的社交活動,要他們記錄所有交流和說謊的次數。我知道你在想什麼:要是他們虛報說謊的次數怎麼辦?為了鼓勵受試者誠實記錄,研究員會先告訴受試者該問卷不會受到批判,只是用來了解導致說謊行為的基本問題。他們還告訴受試者,實驗是為了讓他們有機會更了解自己。最後結果顯示,學生報告他們的互動有三分之一屬於不同程度的謊言,而社區居民的互動有五分之一的說謊成分。這也難怪世上有這麼多人會有信任問題了。
在討論我執的問題時,我們知道說謊是為了給人留下好印象,讓自己表現得比真實的自己「更好」。但一旦謊言被拆穿時,對雙方造成的損害會比誠實以對來得大。如果一開始就沒有運用有效的方法播下信任的種子,就會種下不信任和背叛的雜草。
我們對何時與如何給予信任並不謹慎。要不是太容易信任別人,就是對所有人都不信任。這兩種極端都對人有害無益。信任所有人讓你容易受騙和失望;但不信任任何人又讓你活在狐疑和孤獨裡。我們給予別人信任的程度,應該對應於跟那個人相處的經驗,並要經歷以下四階段。
#中性的信任:不輕信一個剛認識的人是正常的。你也許認為對方風趣、迷人、能帶來喜悅,但這些正面特質無法與信任相提並論。這些特質只意味著你認為這位新朋友很酷。我們傾向於把信賴度與可愛可親的程度混為一談。一項針對陪審員對專家證人觀感的研究顯示,陪審員要是認為專家證人很討喜,其獲得的信賴度也偏高。我們也容易信任被自己認為有吸引力的人。《以貌取人:信任遊戲中的美貌與期望》(Judging a Book by Its Cover: Beauty and Expectations in the Trust Game)一書的合著者瑞克.威爾遜(Rick Wilson)說:「我們發現,有吸引力的人,由於獲得更高的信任度而發生『美貌溢價』效果;但如果有魅力的人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就會發生『美貌懲罰』的狀況。」當我們把討喜或吸引力與信任畫上等號時,必然會帶來高度失望。態度中立地信任他人勝過因錯誤的理由或盲目相信別人。
#契約式信任:這個層次的信任是我從「激性」(前面提到人的衝動模式)得來的靈感。這種信任會讓你專注於短期結果。契約式信任是一種對價關係。這種信任表達的是:「我付晚餐的費用,你答應還錢,我相信你會做到。」你安排一場約會,指望那人會赴約,那你的期望就到此為止,別無所圖了。契約式信任有其用處。人都會與大多數萍水相逢的人建立契約式信任關係,然而,其中也隱含著希望對方能信任我們的期望。我們在內心深處可能希冀與對方有更多的聯繫,但這時必須善用明辨力。過度期望那些只表現出契約式信任程度的人,可能還言之過早,甚至會惹禍上身。
#相互式信任:當你幫助一個人,期望他以後在未知的將來投桃報李,這時契約式信任就會進入更高層次。如果契約式信任取決於雙方事先同意的特定交易,那就會有更大的發展餘地。這階段的信任來自「悅性」,也就是先前提過發自善良、正面與平和的行動。每個人都希望信任關係可以達到這種層次,美好的友誼通常可以做到。
#純粹的信任:最高層次的信任是純粹的善意,也就是你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們都會彼此支持。大學籃球教練唐.邁爾(Don Meyer)曾交給球員一張白紙,並要求他們在紙上畫一個代表「散兵坑」的圓圈。邁爾要求他們在圓圈上方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在左、右和下方各畫一條線,並在每一條線上列出他們想在散兵坑裡填寫的隊友名字。被選入散兵坑次數最多的正是球隊的隊長。你要明智地選擇納入散兵坑的對象。
如果要你依層次畫出一張顯示信任人數的圖表,結果可能會像一座金字塔:很多人落在底部的中性信任區,較少人落在中段的契約式信任區,以及接著再上一層的相互式信任區,但只有極少數的人會落在位於頂端的純粹信任區域範圍內。 無論你對自己畫出的金字塔有多不滿意,都不要無緣無故把下層的人拉到上層,這只會讓你失望而已。我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假設別人都像自己一樣待人處事,相信別人也會重視我們所重視的價值。我們相信自己想在關係裡要的,就是別人想要的。聽到別人說「我愛你」時,會一廂情願地認為對方跟我們說的「我愛你」是同樣意思。但如果我們誤認為每個人都是自身的反映,就看不到事物的本然。我們會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看人、事、物。
互信需要耐心和承諾。互信建立在對另一個人真正了解的基礎之上,儘管雙方是多麼獨立的不同個體,有著多不同的世界觀。避免任意推定的方法就是密切觀察對方的言行。當人們向你展示他們的信任程度時,你要相信他們。
我要你感恩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並為那些信任你的人感到榮幸。如果你對一個人有中性的信任,那也很酷。接受人們的現狀,給他們成長和證明自己潛能的機會。當我們讓信任自然發展時,就會開始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
.
以上文字取自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627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以貌取人 相似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理共感的能力,是挖掘問題背後的元問題以及產生洞察很重要的基礎。除了增進我們對於多元文化脈絡的敏感度,我們時常會藉由體驗與換位思考的練習來了解同理心。科技的體驗設計如何幫助我們產生同理心? 來跟小編懷萱一起透過 【CUP】的這篇文章,了解認知神經科學 如何利用VR虛擬實境等「交換身體」的過程,看到同理心與身體、心理與自我認知的關係。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時會以貌取人,在看到與自己外型相似的人時,會傾向相信他們的性格或信念同樣跟自己相似。但研究顯示,我們不僅會以貌取人,也會「取己」。班哥大學(Bangor University)心理學學院講師 Lara Maister 表示:「如果我們通過身體錯覺來更新自己的物理外觀表現,我們的信念可能會同時改變,從而與改變了的外觀保持一致,這反映了大腦在各個表示層面之間,不斷追求連貫性。」進一步說,人們的行為和思考模式,會受到虛擬環境中的外觀所影響,就如電子遊戲一般。
這些看似微妙的影響,卻有機會用以改變人們對他人的看法。研究顯示,當白人在黑人的虛擬身體時,他們對種族的潛意識態度會減弱。而在 2018 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家庭暴力罪犯,在虛擬現實中成為女性受害者,亦大大提高了他們對女性情感的認識。「身體錯覺」彷彿加強了人們對他人的同理心。
身體錯覺亦有潛力應用於醫療層面,例如厭食症,當人們在「自我表現」(self-representation)中失調,即使他們在現實中變得愈來愈瘦,仍會認為自己超重,改變自我表現的認知或是關鍵之一。而慢性痛症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痛症患者中引起錯覺,可以減少近 40% 的痛楚。
(引用自:https://www.cup.com.hk/2020/09/01/how-swapping-bodies-changes-our-sense-of-self/)
以貌取人 相似 在 鄧崴 Wynn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班表文+整形整到政府想插手了嗎?]]
3/4 iNews 17:00
3/5 iNews 17:00
3/6 iNews 17:00
3/7 iNews 17:00
3/8 iNews 17:00
三立新聞台 06:00、09:00、10:00
3/10三立新聞台 15:00、17:00
三立台灣台 12:00
==以下認真文==
過去我們常開玩笑說"韓國明星長得都一樣",指得不僅是身材、皮膚,就連妝髮也有雷同之處。當然,絕大部分的玩笑,都會把原由導向「整形」。
根據蓋洛普調查顯示,韓國在19-29歲的女性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做過整形手術;但根據《好奇心研究所》的報導,已經有為數不少的韓國女性,自發性的透過活動,向外表達反對「以貌取人」的文化。
但於此同時,根據《The Korea Times》報導,韓國女性家庭部 (MOGEF)在上個月12號,向各大電視台下達《性別平等節目製作指導意見》,而這意見中"規定"電視台在製作節目的時候,要確保演出人員"外貌多樣性";外貌太過相似的人員,要出現還要調配比例!這當然在網路上捲起了強大的反彈聲浪,同一時間也讓韓國第三大在野黨「正未來黨」抓到了執政黨的辮子,輕輕的扯了一下。
政府透過法規或者行政命令,來間接控制人民應該要長什麼樣子,或者不可以看什麼東西,確實踰矩(畢竟調整外貌並沒有違法,而且法規、命令的制定過程搞不好還違憲);但這樣消息也間接反映,就是因為將自己的外貌改成"那個樣子",能夠吸引到觀眾的目光,才會讓今天這案件油然而生。
#ipromise #striveforgreatness🚀 #17now新聞 #主播日常 #tm時間男人 #廢文 #班表超滿 #燒聲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