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每個父母都應該認真看一遍=
以下節錄書中片段:
「有個向蒂娜求助的父親就因此受用。他的五歲兒子有時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鬧脾氣,他對此已經無計可施,但這孩子顯然有能力做出適當行為和好的決定,因此蒂娜這樣引導他:
我一開始先向這名父親解釋,他的兒子有時「無法」自我管理,也就是說並非故意「選擇」任性或叛逆。他用明顯的肢體語言回應我:雙手抱胸,身體往後靠著椅背。雖然他沒有翻白眼,但顯然對我的說法持保留態度。於是我說:「我感覺得出來,你好像不太同意我說的話。」
他回答:「這實在沒道理。他連很大的失落感都可以調適得很好,像上星期沒辦法去看曲棍球賽。但他有時只是因為無法用正在洗碗機裡的藍色杯子就大發脾氣!#這不是因為他做不到,#而是被寵壞了,#他需要更嚴格的管教好學會乖乖聽話,#他做得到的!#他證明過他完全可以自制。」
我決定冒一點風險,嘗試一點不尋常的做法,但不知道效果如何。我點點頭,問他:「我想,你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個充滿愛與耐心的父親,對吧?」
他回答:「大部分的時間是,但有時候當然不是。」
我試著用有點幽默感和俏皮的語調說:「那麼,你『可以』充滿愛與耐心,但有時你選擇不這麼做?」還好他露出微笑,表示願意繼續聽下去。所以我繼續說:「如果你愛兒子,你會不會每次都做出較好的選擇,總是當個好父親?為什麼你會選擇變得沒耐心又情緒化?」他點頭,嘴角更加上揚,開始理解我的用意。
我接著說:「讓你難以保持耐心的原因是什麼?」
他說:「這要看我當天的心情。有時我很累,整天上班還過得很糟等等。」
我笑著告訴他:「你知道我接下來要講的重點是什麼了吧?」
他當然知道。蒂娜繼續解釋,一個人處理狀況和做決定的能力,依據每個情境不同而時好時壞,#人類的自制能力並非穩定一致,#對五歲兒童來說更是如此。
這名父親顯然了解蒂娜所說的話,他兒子在某個當下能夠自制,並不表示一直都能如此,我們不能做錯誤的假定。若孩子沒能好好管理情緒和行為,也不代表他被寵壞,需要更嚴格的管教,而是需要 #理解和幫助。#他的父親可以透過情感連結和設定界線,#來增進兒子的能力。事實上,#每個人的能力都會因為心理和身體狀況不同而變動,#而這些狀態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特別是大腦還在發育的孩子。」
這本書句句金玉良言,從圖書館借來看了幾頁我就立刻上網購買,還約花爸一起看,這本書絕對值得翻個10遍,也推薦給各位爸媽~~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