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某種程度來看,金穗獎和金馬獎相較,對於臺灣影像創作的影響更大。如果金馬獎是成果驗收,那麼金穗便是大海撈針,在廣褒無垠的原野中尋找有潛質的千里馬,難度非常高,評審組成的視野與格局非常重要,必須要能穿透表面敘事、技術水平,去看見這些新銳導演內在熱切的創作渴望,還有幾成能量等待開發,這些璞玉可以如何被琢磨?爆發力又該如何被策動?」
⠀⠀⠀⠀⠀
——《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
大導演的起手式:李安、短片、金穗獎 │ 鄭秉泓
https://bit.ly/2SmbpPq
⠀⠀⠀⠀⠀
終於在昨天,因疫情延宕數月、充滿未知與變數的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頒獎典禮得以順利舉辦,且完美落幕,相當榮幸能成為這場盛會的見證者之一。短片確實並非一般觀眾會去留心的部分,但這個創立於 1978 年、歷史悠久程度僅次於金馬獎的臺灣電影獎項,卻是李安、易智言、蔡明亮、蕭雅全、程偉豪、黃信堯等無數大導演與演員的起點,那究竟,我們今年第四十三屆的金穗獎特別之處又在哪?
⠀⠀⠀⠀⠀
沿續開頭的引文,此篇文章亦提及,近年金穗制度經歷過許多調整,增減不少獎項,也設立個人單項表演獎與評審團特別獎等,藉以鼓勵更多傑出的創作者和幕後人員。而在去年,原本金穗獎的主辦單位國家電影中心,升格為國家影視廳中心,因此自 2021 開始,金穗獎轉由金馬執委會負責辦理:
⠀⠀⠀⠀⠀
「交由金馬執委會來規劃,可以和行之有年的金馬電影學院、金馬創投進行策略合作,未來金穗獎得獎導演可以參與學院受訓,開發的題材企劃可以得到金馬獎幫助在媒合及尋找資金方面提供更多機會,換句話說,金穗獎移交予金馬執委會主辦是為了幫學生短片和國內電影產業之間搭一座橋,讓這批年輕的電影尖兵少走一點冤枉路,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去對接包括影展和產業的各個部門。」
⠀⠀⠀⠀⠀
因此,今年金穗獎的參賽作品數量寫下新紀錄,共有 415 部影片報名,66 部擠進入圍名單,增設了三個會外奬「社群名人推薦獎」、「觀眾票選獎」以及「影評人推薦獎」—— 這也是我們能參與此場盛會的主要原因。那時候,五個人各自選出了三部心中最喜愛的作品,幾經投票討論,相互提出觀點,才選出了馬來西亞導演嚴京威的《#季候風》,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當時在《#入世》、《#雨水》與此部作品之間拔河了一段時間,雖然必有遺珠,可以預期,評審團前輩們也同等看見了這些作品的優異之處。
⠀⠀⠀⠀⠀
於我而言,過去對短片的關注稱不上多,至少比起這次一同討論的影評人們是較缺乏經驗,但是這批 66 部的短片真的教人大開眼界,有質樸溫潤的,也有鮮明強烈的,從環境、歷史、移工、女性、親子現階段的問題到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創作者透過影像凝視的議題包羅萬象,甚至會發現,臺灣電影的未知潛力超乎我們以往的狹隘認知。
⠀⠀⠀⠀⠀
再稍微回顧個人偏愛的入圍作品。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各方面都相當出色,可惜此次鎩羽而歸,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陳以文飾演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也讓人印象深刻,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整體而言,最平衡的應該可以說是《88 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楊麗音的演出尤其亮眼,不愧奪下最佳演員獎,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則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8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以及,拿下金穗大獎的林佑恩《#度日》,外籍配偶的下一代成為我們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導演跟隨兩位低教育水平、從事勞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成為新手父母的青少年,細膩呈現他們的青澀與世故,不得不被迫成長、提早投入社會的無奈與徬徨。
⠀⠀⠀⠀⠀
學生作品也不顯絲毫遜色,記得當時形容,范文翰《#啊朋友再見》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原來就是為了獻給已故友人胡波,「感謝你們骨頭裡挑雞蛋的精神,感謝你們的寬容和溫柔,如果我以後變得更自由、更勇敢,那一定與你們有關。」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是非常特別的作品。《入世》、《雨水》、《三步》、《無家女孩》、《季候風》,以及紀錄片《游移之身》、《咪咪貓的奇幻之旅》、《火中跳舞的蝴蝶》也都由衷推薦。
⠀⠀⠀⠀⠀
希望,在大家的關注、討論,豪華頒獎陣容的共襄盛舉之下,未來的金穗獎想必會更加茁壯,亦能夠為成群而來的導演們、幕後工作者們鋪妥一條穩固堅實的電影之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DREAM清醒夢LUCI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進入台北清醒夢。 名牌在人類生活中代表著什麼? 這是一種文化? 這一百年出現的時尚流行正在取代著什麼? 這是一種時尚? 全球都在做著一個相同的美夢。 全球化? 這是全球化趨勢的必經之路?還是擴張貧富差距的騙局? 為什麼走到每一個國家的首都裡頭,看來看去好像都差不多? 就都是五光十色的百貨公司...
今昔 對比 台灣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正式邁入粉專兩週年 🎉 🎉 品牌之路就是一段不斷逼自己上路的過程 Feat. 之間花藝設計:李嘎
疫情下,無法為品牌的二週年發揮特別地理位置的年度企劃,選擇突破心靈範圍,迎來兩週年時,開了一場直播回答港粉們的提問。👉 將直播的問答轉為文字呈現如文:https://ekangwoman.com/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遊記的命名由來
-遇到黑粉怎麼處理?
-成為自由接案者前的工作經歷
-離開原本耕耘的地方,從零開始,不會捨不得嗎?
第一題是常見題,但我很開心,畢竟每問一次,就是再次介紹自己的機會。粉專特別引用這一題,其他題的互動對答,大家再點入專文看囉!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遊記的命名由來
一開始單純是地理位置的解讀,因為下港過去是台灣安平港與高雄港一帶,我出生地是嘉義,在百年前的行政區規劃區,嘉義縣市跟臺南市、雲林縣一起屬於台南州,頂港則是淡水港與基隆港一帶。
但下港女子不會只受限於南台灣的所見所聞,我也可以是另外一種視角,去重新描繪我看到的頂港風景,例如我爸媽,就是從嘉義移居到台北,三重蘆洲一帶有很多中南部的居民,他們在城市裡,重新將南部的生活風情,帶到新的居住地,所以我在台北的時候,也寫了很多巷弄裡的南部小吃。
有路用的遊記,是這陣子開始釐清,因為很容易被誤解那是不是反義就是沒用的遊記,但我不是想要挑戰些什麼,而是想強調遊記的「遊」這件事,他可能不是發生在實際的地方旅行,而是像閱讀的「漫遊」、或者是電影的「神遊」,都是讓我們產生好奇心的動力,所以才會發展下港導讀或是很常用今昔對比的方式,去延伸遊記的可能性,那個「路」比較像是A點到B點,想搭起的橋樑,用不一樣的方式去認識更多地方。
畢竟,就算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人,可能因時空、成長背景或遇到的事件不同,而有不同的記憶,永遠不會是一個絕對的答案,但至少我們都有複選的印象可以了解。
#之間花藝設計針對下港兩週年的慶祝花束
李嘎:「全部用國產花材來代表下港女子,特別選用黃色和咖啡色的企業色,帶有南國氣息的花色。裡頭有還是綠色的栗子,毛毛的一顆顆很可愛,在花市不常見。木瓜色的千代蘭、黃色和咖啡色相間的文心蘭。
臺灣是蘭花王國,火鶴也是,其實在國際很厲害,出口到其他國家都是價格很高的花材,像我們之前去環島,也有參觀過火鶴花溫室。我們在臺灣很幸福,可以大量使用。
還有小天堂鳥,雖然不像一般天堂鳥這麼大,但一樣有特殊的花型和鮮豔的顏色。最後一個是偏紅咖啡的狼尾草,有一次我去嘉義找下港,嘉義美術館前面種了一片狼尾草,我們還在前面拍照,我看到狼尾草就會想到你。」
更多的恭喜兩週年!繼續加油!謝謝大家!我都有收到,不管是哪個時期認識我,謝謝你還在♥♥♥
👉 直播對答Q&A:https://ekangwoman.com/
👉直播影片這裡:https://www.instagram.com/ekangwoman/
今昔 對比 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台灣島內最火的爭議,就是「台灣是否已淪為疫苗乞丐島」?
要了解這個爭議,可以先看看《孟子》裡的一句成語「齊人之福」。東周春秋時,有位山東淄博(即古齊國)的人,他娶了一妻一妾,每天齊人都一早出門,晚上酒醉飯飽的回家,還會帶些熟食予妻妾共享,並炫耀他的交往非富即貴,人脈寬廣,地位很重要。某日,齊人之妻暗中尾隨,才發現齊人根本沒有看得起他的朋友,他所謂酒醉飯飽,帶回家的熟食,只有兩個來源:一是在墳場撿拾的祭品,二是沿街乞討求取。齊人妻回家把實情告之妾,妻妾抱著大哭。
蔡英文的行徑不就像《孟子》裡的齊人嗎?她向美日(甚至連小國立陶宛),乞討疫苗。這些國家將自己不敢打、不願打,又即將過期的阿斯利康(AZ)疫苗,以捐贈為名給台灣。蔡英文借此向台灣人民吹噓,炫耀美日重視台灣,是台灣最好的朋友和後盾,卻隱藏了乞討的內幕。
如果這些乞討得來的AZ疫苗,能幫助台灣人民解決疫情困境,也算是好事一樁,功勞一件。然而AZ疫苗在台灣施打結果,卻造成嚴重傷害,因之猝死者已近200人。也就是說,這近200條無辜生命是因蔡英文而死,這要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當權者早就被推翻了。然而現在的台灣人民,似乎已經罹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只能像齊人妻妾相擁而泣,大哭「此良人不能托負終身」,而齊人依舊日日吹噓,驕其妻妾,指他社會關係良好,人脈綿密,地位重要。
講完「齊人之福」的故事,並做了今昔之對比後,台灣被譏諷為「疫苗乞丐」,倒是符合實情的貼切形容,很有畫面感。所以,蔡英文真的不必惱羞成怒,還要動用網軍出草攻擊人,不更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做賊心虛嗎?
今昔 對比 台灣 在 DREAM清醒夢LUCI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進入台北清醒夢。
名牌在人類生活中代表著什麼?
這是一種文化?
這一百年出現的時尚流行正在取代著什麼?
這是一種時尚?
全球都在做著一個相同的美夢。
全球化?
這是全球化趨勢的必經之路?還是擴張貧富差距的騙局?
為什麼走到每一個國家的首都裡頭,看來看去好像都差不多?
就都是五光十色的百貨公司和店家?
就連每個國家的指標性建築,如台北101也一樣?
百貨公司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嗎?
還是這是一種宗教?
-----------------------------------------------------------------------------------------
跟我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現在住在香港
有一天回到台北來看我
我們在台北101走一走、看一看
發現到了極大的改變...突然有很多想法
2004剛完工的台北101
2005剛到台灣的我們
2015今昔對比的台北101 與我們
----------------------------------------------------------------------------------------
◎Iain特別要求我要放他的IG供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追蹤他!
IG:Iaincocks
◎訂閱《清醒夢》頻道:
◎上一個《清醒夢》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