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友貼文中看見,今年統測的作文題目是:「不好意思」與群己關係、社會氛圍、處事態度的觀察。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題目,我們什麼時候會「不好意思」?
本篇文章無意分享如何寫作文,而是試圖以人類圖的角度,聊聊台灣這個被BBC撰文報導「台灣:一個隨時、不停道歉的島嶼」。
「不好意思」這短短四個字組成的短詞,依照不同場合、不同語調,有著截然不同情緒表情:
在捷運裡對著前面擋路的人帶著不耐用力地說:不好意思!
一樣在捷運裡,背著大包包一路向前擠出車廂,急切又焦慮的人也會說:不好意思!
撞到了人說不好意思、被撞的人可能也會說不好意思;
舉手問問題先說不好意思、舉手呼喚店員也說不好意思;
電話行銷說在這頭說不好意思打擾你幾分鐘、接到電話的你說不好意思我現在沒空。
以上的情境,我們可以說這是台灣是一個非常友善的國家,但無論是真心不好意思,還是因為不好意思說真心話的不好意思,在這層友善的底層裡,這都是一種維持表面上和平的發語詞,在各種場合避免衝突的用詞。我個人認為這是無傷大雅的,因為無論是情緒中心固定運作還是無定義的朋友,都不喜歡情緒上的衝突。
在公共場合中的陌生人、公事上的人際往來,避免衝突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因為情緒無法被「解決」,只能待其清明。但涉及到個人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許多時候,在私領域的逃避衝突,代表了逃避衝突背後所代表的真相,那些會勾起情緒的真相,這麼一來「問題」反而無法被解決了。
另外一個層面,在心理上其實有著另一種不好意思:如果我說了真話(面對了衝突)而得到反效果時,不是很「不好意思」嗎?
我們就從情緒中心走到了意志力中心的範疇了。
有一種不好意思是「吵架吵輸了很丟臉」的自我評價,也是一種「吵架一定要贏」的自我期許。感到「不好意思」是面子拉不下來的尷尬與丟臉。
「過度自謙」也是一種不好意思:我真的可以覺得自己很棒嗎?我如果誇獎自己別人不認同怎麼辦呢?這樣很「不好意思」⋯我想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是如果身旁的人不認同該怎麼辦?我「不好意思」造成大家的困擾⋯⋯
在人類圖當中我們討論所謂的「非自己」,事實上很多制約是無法避免的、機械式的運作,但是我們的心智卻因為不理解這樣的機械式運作,用了否定、防衛式的方式去解釋自己的行為與反應。
學習人類圖,就是為了撥開這重重迷霧,真正地看見自己,看見自己的制約,看見自己的可能性。一樣的設計,可以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
友善和鄉愿是親戚,有著一樣的基因,但是友善他溫和而堅定,鄉愿則沒有自己。
自謙與自卑是鄰居,住在相鄰轉角而已,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而暈頭轉向而按錯門鈴。
#人類圖 #人類圖計程車 #不好意思 #情緒中心 #意志力中心
------司機手動置底-------
察覺與恐懼:人生智慧的累積
讀書會必備書籍:區分的科學
台北
日期:5/16, 23, 30, 6/6 (日)
時間:14:30 - 16:30
地點:小樹屋,仁愛復興1506
報名連結:https://humandesign.org.cn/play/detail/80130
新竹
日期:5/19,26, 6/2, 9 (三)
時間:19:00 - 21:00
地點:新竹竹北月讀書咖
報名連結:https://humandesign.org.cn/play/detail/80131
今年統測作文題目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家高中生開學囉!
從小學四年級來到宜蘭頭城、就讀人文實驗國中小,開始了「沒有課本、沒有考試、沒有分數」的體制外教育,兒子歷經了六年很不一樣的教育歷程。
從沒有排課、一整天晃蕩不知道該做什麼;到整個月風雨無阻的環島騎腳踏車;再到完全自主安排的行動學習;甚至學校挨告一度搖搖欲墜......青青最終決定給自己一個挑戰:考北北基會考、回台北就讀體制內的高中。
剛開始我聽到他決定這樣做的時候,並不是十分贊同。一方面我覺得即便不選擇自學,還是可以唸宜蘭高中或是羅東高中,不必硬擠台北的學校;二方面我覺得他這麼晚才準備課業,很難有勝算。
不過,既然他決定了,我也沒說什麼,只告訴他,讀教科書十分枯燥辛苦,要有心理準備。於是,他國三那年的八月,從行動學習組轉入人文的會考班,開始準備考試。
人文的學科教授和一般學校方式不同,當然應考比較吃虧一點,因此他從國一起每週便和姐姐共請一位家教,週六下午上2小時的數理課。除此之外頭城還有一位外國老師,也是每週兩小時帶他和同學一起玩玩英文桌遊、讀讀英文小說。其他,就沒有補習任何課程了。
開始準備會考之後,青青發現自己因為缺乏練習,和體制內學生的數理程度差距太大,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完全;因此跟我提出要去補習班補習。於是,從去年八月起,他週六下午到晚上,去補了數理化和社會科,國文、英文則自己準備。
說實話,一開始他連去補習班聽課都還是有困難。於是,我在家幫忙他先預習內容,重學國一國二的數學、物理;開學之後補習班教新的,他才漸漸跟上進度。因此,後來會考時他的數學、自然稍弱,分別只有B、B+。
至於國文、英文、社會,他因為喜歡閱讀,所以並不太差。我鼓勵他閱讀「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國哲學故事」還有金庸武俠小說,既充實歷史又涉獵文學;後來他國文、社會分別考出A++、A的成績;英文則差一題A,聽力全對,只差文法。
說來好笑,因為體制外沒有回家作業,他很少寫國字,一篇作文寫下來,一行有一半的字都不會寫。不過,因為平日閱讀量大,我就讓他參加我旗下老師的班,(容我廣告一下:https://annasu0630.pixnet.net/blog/post/35516500-2019)每週練習一篇作文下來,幾個月也就追上來了,最後寫作得到四級分,也算過關。
值得一提的是,補習班的數學老師對他印象深刻,還來宜蘭參加他的畢業發表;寫作班老師也打給我說:「他很有趣,當有同學在作文中質疑讀書、考試的意義時,他下課還特別等在門外,推薦那位同學去看《雜學校》展覽,告訴對方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教育體制。」
這八個月,他自己讀書,我從不催促他,也從未在意他的成績。只是提醒他要把錯誤弄懂,不要「浪費時間考試」。有時看他做題目很辛苦,晚上我也會陪著他和隔壁鄰居的孩子一起唸書。他倒還安慰我:「媽,我覺得學科內容還蠻有趣的,不算太辛苦。」
這半年準備考試期間,後來成為我家最歡樂的時光,他通常下課回來會睡到晚餐時間,然後吃完飯我們再一起研究各科考題、煮宵夜、查谷歌,從八、九點唸到半夜,其樂融融。
會考成績出爐之後,我們還算滿意,悠哉了一陣,殊不知差點栽在「志工成績」上!原來各縣市志工服務算法不同,我們因為國三才準備要回體制,國一、國二雖然做了比平常體制內學生更多的社會服務,卻都沒有「登記」。而學校和我也搞不太懂北北基的志工算法,差一點就因此少了十分!經過一番周折才終於補送成績、嚇得我差點心臟病發!倒是青青當時卻無所謂,他挺看得開:「反正我也不算太用功,學校差一點也沒關係。」
(唉,這「志工成績」在台北根本形同虛設,大家都一樣是學校安排得好好的「基礎分數」,一點意義都沒有。)
放榜了,讀書八個月的青青以22.6的成績,如願進了離台北家最近的南湖高中,上學只要20分鐘。我們並沒有如同當時某些酸民網友所說的:「反正最後都會送出國.....」、「教導孩子逃避考試」,反而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的力量。
開學之後,我去聽108課綱解說,微笑的發現,現在強調的選課方式、自主學習、品格教養,都是人文一直在做的事。而青青在暑假也自行參加了許多論壇活動、協助我帶隊,過得十分充實。
附帶一提,我家姐姐今年也以泰北高中全校第四高分的統測成績,如願申請進入她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世新大學的「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開展了人生下一章。
誰說體制內外無法順利接軌?
誰說高職學生就考不上大學?
誰說實驗教育一定只能送出國?
我非常感謝現在改變的考試方式,它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我也感謝人文,它讓我們一家有了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