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去左札榥既聖誕🎄市集🎅
...嗯••同介紹有出入🙂
不過未到聖誕🎄氣氛始終無咁好
-
既然去到都要應下節,食下節日食物🥂
-
#doudoubeautyblog #倆口子 #北海道 #札榥 #聖誕市集 #大通公園 #豆遊記
#仆街啦病L左 #斷片左半日
仆通市集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回到嘉年華後感:致那些在社會跌得傷痕累累的好拍檔】
分享了許多嘉年華遇上的奇怪客人,「花生」了幾天,也回到認真路線,但願人流不會馬上急跌。
如我第一篇分享所說,這還有許多「同道中人」。雖然每天拍檔的人也不同,我卻很高興跟許多個一起聊過夢想、分享過生活的好拍檔,在這個絕境中、在我們人生的低潮中,互相支持、互相撐過來。
有一天我跟Supervisor聊天--這裡的Supervisor其實全都比我年輕,他笑言:「呢啲工廿幾歲先做姐,Supervisor咪又係一個虛名,唔通我第時仲做咩,無非都係一個過客。如果三十歲人仲企喺度做呢啲工,喂我撼頭埋牆啦。」
那天跟我拍檔的是一位比我年長幾年的男生,我們相視而笑,大抵都心想:「希望你三十歲唔好真係撼頭埋牆。」
在這裡工作的人,大多是大學生,甚至還有用各種途徑待上大學的年青人。看著他們還有夢、還為得到Degree而在奮鬥、還在期望考入政府工、還在等待「MT」的回覆、還在渴望Exchange成功、還在幻想暑假的Oversea Internship有多美好,看在眼內,我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在他們眼中,他們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外邊的世界很精彩;在我們眼中,似乎站得在這裡,二十尾三十歲的人,都是條條大路通屎坑,外邊的世界很醜惡。
這位拍檔原本是一位救生員,收入不錯,又有很多假期,但他總是覺得天天呆著浪費時間,倒不如做自己喜歡的攝影。他真的得償所願在影樓工作,其後再以Freelance為生。起初為著興趣工作的感覺多好,最後開始出現種種「頂爛市」、「拖數」的情況,發現收入太不穩定,就想轉為長工,但願儲得一筆錢,開一間自己的Studio。結果,他用了接近一年時間都找不到工作,連帶改圖、設計,甚至Office Boy也好,一年見了二百多份工都沒有結果。
旁人總覺得,這一定是你的問題、這一定是你資歷不夠、這一定是你不願努力,卻從沒有人想過是公司的問題,也沒有想過,我們從事設計這一行所付出的努力,比別人更多。
我絕對明白他所想:「差不多啦,一年見二百多份工,我之前都半年見了百多份,大抵在我們這一行,這是正常吧。」
如何斷定「正常」,生命一帆風順的人,或會跟我們不一樣感覺。他亦跟我一樣,工作從沒順景。這段時間非沒有人請他,而是試過有工上了一星期便結業、有工上了三天便給ICAC「清場」,事後亦有明明見「長工」變成見「Freelance」、「見Contract」,到頭來卻不斷被面試者問到「點解你做咁多Freelance?你個人好唔穩定喎!」大家又有沒有想過,今時今日公司為「縮數」,才令我們變成這樣子?
當整個行頭都喜歡以「Contract」、「Freelance」、「Parttime」去招聘,甚至掛「Permanent」的名頭,聘請時才把你轉「Freelance」,「我哋冇Budget,淨係請得起Freelance」,我試過不下五次,難道「有錢唔搵」、「有工唔做」?偏偏你繼續求職,竟被批評這些,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僱主眼中覺得你是Freelance就是「唔穩定」、「唔做得嘢」,難道Freelance真是不用做就有錢收、過程沒有任何得著?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外國人選擇做Freelance、做Contract,是因為他們想這樣做、社會也認同;香港人選擇做Freelance、做Contract,有時候根本迫不得已,到最後看不起我們的人,就是想出這些招聘方式的人,而社會上亦視這些人為不願安定的垃圾。
他更失望的是,連帶家人與女朋友都沒支持他,經常叫他「間間公司都咁仆街,如果呢一行係咁,不如你轉行啦。」他聽來覺得比粗口更難聽,一來「轉行」就真斷定自己失敗、二來他並非沒有試過。最絕境時,他真的去茶餐廳面試過樓面,卻因「沒有經驗」而被拒,多諷刺。
我絕對明白,其他人很難明白這世上有一家家「濕鳩」公司、有些公司你永不知道他們怎能存在,很多人平生仕途得意、扶搖直上,甚至連工都沒有轉過,總難想像世間會有這些公司,又會覺得「轉行」很容易。
如今,他仍為自己的攝影夢默默堅持。與其做救生員虛度光陰,不如在這裡做「執波仔」、恥笑一下港豬與怪獸家長更好。
另一位跟我同年齡的,自稱是「工藝家」,笑言實名「廢青」。他曾做過苦悶的Office工作,因有一對巧手,善於做各類工藝品、精品,便決定試試自己闖闖,放工藝品上網賣、搞地攤、擺市集。他向我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何精心雕琢時,那種自信與興奮,活生生就是個為夢想奮鬥的人。可是,別忘記這是香港,香港是一個沒有資格讓你談夢的人,他這樣子做下去,發現月薪只大約有五百元,連市集的場租都cover不了。還得遇上「港豬」們把他的作品跌爛卻不願賠錢,又遇上場地出爾反爾臨時加場租,最後只作一次又一次賠本的生意。月薪五百元根本生活不了,他不想放棄自己的興趣與事業,只好當著「炒散」為生。
我也明白,怎會不明白。
堅持很難,放棄更難。我們被社會壓迫得不知自己想做甚麼,其實內心最清楚自己想做甚麼。
這是「頂位」的同事,我只跟他拍檔了兩小時,他臨走前向我大叫:「頂住呀!唔好死呀!我咁折墮都生存到!你得架!」
那一刻,我雙目通紅。
在這裡,我遇上過許多有相同故事的人,幾乎每個年約三十甚至四十的同事站在這裡,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苦衷,有趣在大家共通點亦是怕悶的人。我們大可當份薪水較高的兼職,卻明知這裡薪水較低、更辛苦,卻更有趣。似乎,在我們的身上,就是有一種特別的磁場,說來特別有共鳴,深明自己「You are not alone」。大家說出自己故事後,改變不了現況,心情還是好過點。
救生員覺得,願意堅持夢想、終生受盡白眼、歷盡失敗的人,對生存的意志是比普通一個只懂賺錢的香港人更強烈。這些年來,我們早在最低下層咬緊牙關活下去、見盡了社會上最陰暗最卑劣的人性,再苦的工都受過、ICAC與警局都多得「好老細」而上過不止一次,而是兩次三次,勞工處跟小額錢債也老早是常客,還有甚麼好怕?香港已是個嚴重扭曲的社會,我們經歷過,我們深深明白過。在這個充滿血汗的地方(真的多次做得流血),感激你們的鼓勵,大家請努力走下去。
「千禧後」、「九十後尾」的同事,總不明白為甚麼我們這些「老嘢」會站在這裡,希望你們永遠不用明白。
在這裡工作,有點像Backpacker的生活,總是聊了大半天,臨分別前才問大家叫甚麼名字。最大分別是,我們不會說「有緣再見」,而是說「就算有緣再見,都唔好喺度再見」。
但願,一年後大家已經成功。這一年,別再惹官非、別再被人踐踏、別再受不尊重的白眼、別再被拖糧、別再上小額錢債。
從事創作、從事設計的人,在香港社會中或是食物鏈最低層,我們早就傷得傷痕累累,但我們知道自己的價值、懂得如何活下去,就可以了。
抱怨過後,對方大叫:「執波啦屌,後面百鳩幾個波等緊你執呀,仲有三個鐘先收工呀!!!」
說來,好像也特別起勁、熱血。
【原創小說】
香港正式上架,各大書局均有代售,海外讀者亦可於網上書店購買,詳情請看:goo.gl/3g4Hk8
-
【自製南美明信片】
正式開售,購買全套可以向你寫點心意:goo.gl/Dfmpbc
-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仆通市集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到嘉年華後感:致那些在社會跌得傷痕累累的好拍檔】
分享了許多嘉年華遇上的奇怪客人,「花生」了幾天,也回到認真路線,但願人流不會馬上急跌。
如我第一篇分享所說,這還有許多「同道中人」。雖然每天拍檔的人也不同,我卻很高興跟許多個一起聊過夢想、分享過生活的好拍檔,在這個絕境中、在我們人生的低潮中,互相支持、互相撐過來。
有一天我跟Supervisor聊天--這裡的Supervisor其實全都比我年輕,他笑言:「呢啲工廿幾歲先做姐,Supervisor咪又係一個虛名,唔通我第時仲做咩,無非都係一個過客。如果三十歲人仲企喺度做呢啲工,喂我撼頭埋牆啦。」
那天跟我拍檔的是一位比我年長幾年的男生,我們相視而笑,大抵都心想:「希望你三十歲唔好真係撼頭埋牆。」
在這裡工作的人,大多是大學生,甚至還有用各種途徑待上大學的年青人。看著他們還有夢、還為得到Degree而在奮鬥、還在期望考入政府工、還在等待「MT」的回覆、還在渴望Exchange成功、還在幻想暑假的Oversea Internship有多美好,看在眼內,我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在他們眼中,他們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外邊的世界很精彩;在我們眼中,似乎站得在這裡,二十尾三十歲的人,都是條條大路通屎坑,外邊的世界很醜惡。
這位拍檔原本是一位救生員,收入不錯,又有很多假期,但他總是覺得天天呆著浪費時間,倒不如做自己喜歡的攝影。他真的得償所願在影樓工作,其後再以Freelance為生。起初為著興趣工作的感覺多好,最後開始出現種種「頂爛市」、「拖數」的情況,發現收入太不穩定,就想轉為長工,但願儲得一筆錢,開一間自己的Studio。結果,他用了接近一年時間都找不到工作,連帶改圖、設計,甚至Office Boy也好,一年見了二百多份工都沒有結果。
旁人總覺得,這一定是你的問題、這一定是你資歷不夠、這一定是你不願努力,卻從沒有人想過是公司的問題,也沒有想過,我們從事設計這一行所付出的努力,比別人更多。
我絕對明白他所想:「差不多啦,一年見二百多份工,我之前都半年見了百多份,大抵在我們這一行,這是正常吧。」
如何斷定「正常」,生命一帆風順的人,或會跟我們不一樣感覺。他亦跟我一樣,工作從沒順景。這段時間非沒有人請他,而是試過有工上了一星期便結業、有工上了三天便給ICAC「清場」,事後亦有明明見「長工」變成見「Freelance」、「見Contract」,到頭來卻不斷被面試者問到「點解你做咁多Freelance?你個人好唔穩定喎!」大家又有沒有想過,今時今日公司為「縮數」,才令我們變成這樣子?
當整個行頭都喜歡以「Contract」、「Freelance」、「Parttime」去招聘,甚至掛「Permanent」的名頭,聘請時才把你轉「Freelance」,「我哋冇Budget,淨係請得起Freelance」,我試過不下五次,難道「有錢唔搵」、「有工唔做」?偏偏你繼續求職,竟被批評這些,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僱主眼中覺得你是Freelance就是「唔穩定」、「唔做得嘢」,難道Freelance真是不用做就有錢收、過程沒有任何得著?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外國人選擇做Freelance、做Contract,是因為他們想這樣做、社會也認同;香港人選擇做Freelance、做Contract,有時候根本迫不得已,到最後看不起我們的人,就是想出這些招聘方式的人,而社會上亦視這些人為不願安定的垃圾。
他更失望的是,連帶家人與女朋友都沒支持他,經常叫他「間間公司都咁仆街,如果呢一行係咁,不如你轉行啦。」他聽來覺得比粗口更難聽,一來「轉行」就真斷定自己失敗、二來他並非沒有試過。最絕境時,他真的去茶餐廳面試過樓面,卻因「沒有經驗」而被拒,多諷刺。
我絕對明白,其他人很難明白這世上有一家家「濕鳩」公司、有些公司你永不知道他們怎能存在,很多人平生仕途得意、扶搖直上,甚至連工都沒有轉過,總難想像世間會有這些公司,又會覺得「轉行」很容易。
如今,他仍為自己的攝影夢默默堅持。與其做救生員虛度光陰,不如在這裡做「執波仔」、恥笑一下港豬與怪獸家長更好。
另一位跟我同年齡的,自稱是「工藝家」,笑言實名「廢青」。他曾做過苦悶的Office工作,因有一對巧手,善於做各類工藝品、精品,便決定試試自己闖闖,放工藝品上網賣、搞地攤、擺市集。他向我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何精心雕琢時,那種自信與興奮,活生生就是個為夢想奮鬥的人。可是,別忘記這是香港,香港是一個沒有資格讓你談夢的人,他這樣子做下去,發現月薪只大約有五百元,連市集的場租都cover不了。還得遇上「港豬」們把他的作品跌爛卻不願賠錢,又遇上場地出爾反爾臨時加場租,最後只作一次又一次賠本的生意。月薪五百元根本生活不了,他不想放棄自己的興趣與事業,只好當著「炒散」為生。
我也明白,怎會不明白。
堅持很難,放棄更難。我們被社會壓迫得不知自己想做甚麼,其實內心最清楚自己想做甚麼。
這是「頂位」的同事,我只跟他拍檔了兩小時,他臨走前向我大叫:「頂住呀!唔好死呀!我咁折墮都生存到!你得架!」
那一刻,我雙目通紅。
在這裡,我遇上過許多有相同故事的人,幾乎每個年約三十甚至四十的同事站在這裡,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苦衷,有趣在大家共通點亦是怕悶的人。我們大可當份薪水較高的兼職,卻明知這裡薪水較低、更辛苦,卻更有趣。似乎,在我們的身上,就是有一種特別的磁場,說來特別有共鳴,深明自己「You are not alone」。大家說出自己故事後,改變不了現況,心情還是好過點。
救生員覺得,願意堅持夢想、終生受盡白眼、歷盡失敗的人,對生存的意志是比普通一個只懂賺錢的香港人更強烈。這些年來,我們早在最低下層咬緊牙關活下去、見盡了社會上最陰暗最卑劣的人性,再苦的工都受過、ICAC與警局都多得「好老細」而上過不止一次,而是兩次三次,勞工處跟小額錢債也老早是常客,還有甚麼好怕?香港已是個嚴重扭曲的社會,我們經歷過,我們深深明白過。在這個充滿血汗的地方(真的多次做得流血),感激你們的鼓勵,大家請努力走下去。
「千禧後」、「九十後尾」的同事,總不明白為甚麼我們這些「老嘢」會站在這裡,希望你們永遠不用明白。
在這裡工作,有點像Backpacker的生活,總是聊了大半天,臨分別前才問大家叫甚麼名字。最大分別是,我們不會說「有緣再見」,而是說「就算有緣再見,都唔好喺度再見」。
但願,一年後大家已經成功。這一年,別再惹官非、別再被人踐踏、別再受不尊重的白眼、別再被拖糧、別再上小額錢債。
從事創作、從事設計的人,在香港社會中或是食物鏈最低層,我們早就傷得傷痕累累,但我們知道自己的價值、懂得如何活下去,就可以了。
抱怨過後,對方大叫:「執波啦屌,後面百鳩幾個波等緊你執呀,仲有三個鐘先收工呀!!!」
說來,好像也特別起勁、熱血。
【原創小說】
香港正式上架,各大書局均有代售,海外讀者亦可於網上書店購買,詳情請看:goo.gl/3g4Hk8
-
【自製南美明信片】
正式開售,購買全套可以向你寫點心意:goo.gl/Dfmpbc
-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